(3)严复的社会进化论 (评论: 天演论)

《天演论》译于1896年夏,参照的是1894年出版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可谓“赶上了国际前沿”。这是第一次有人将较系统的进化论观点介绍到中国来,对中国近代思想影响极大。很少有思想如此容易地被接受:从较传统的吴汝纶到新派的胡适,进化论都被广泛地认同。然而,就如罗志田所说,与其说是进化论改变了国人的认识,不如说在自强图存的舆论氛围中,只欠一种系统的理论表述,而进化论正好就在这个当儿被引进 。另外,中国人似乎并不觉得进化论妨碍了宗教或人的高贵性,而这似乎正合我们传统中自然演化的观点。

关于严复的译本有太多话题可以探讨,正是动用从史家考据到后现代文本分析等一众方法理论的最好时机。首先题目就略去了“伦理学”,把原题删了一半,其实赫胥黎和严复基本都是在讨论伦理学,生物进化论反而是陪衬。乍读起来,赫胥黎的文本和严复的文本完全不像一本书。有人指出:正是因为严复所加的分节标题、按语、对译文所加的调整等才使译本与原作产生了差异。可惜,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文本细读”工作展开。更有趣的是,严复不仅时不时自己批评赫胥黎,还会召来一个隐藏的第三者——社会进化论者斯宾塞。严复说赫氏著此书是为了“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 ,但自己却基本却站在斯宾塞一边。三者产生的张力亦可以大加分析。严复在翻译中还体现了用中国学术传统来理解外来思想的倾向,比如他用老子的自然、天道、人道这些说法来解释赫胥黎之说,也十分有看头。总之,《天演论》现在看起来十分诡异,诡异程度完全不逊于许多古书。

但我在这里仍要从进化论理论本身着眼,不去管上述问题,而暂时把译文视作严复努力还原的原意,把严复视作一个同我们一样的点评者。这样一来,从他的标题、注释、按语就可以看出他和赫氏的区别,并总结出严复自己接受的进化理论有何特点。严复是彼时中国西学程度最好者,别人读到的进化论也不过是他的末流。因此读了严复,就相当于又分析了一种典型的进化论理论形态。

欧阳哲生在《进化论与伦理学》(附《天演论》)的导读中把《天演论》中涉及赫胥黎、斯宾塞的文字分成三类:赞扬斯宾塞的文字、赞扬赫胥黎的文字、比较赫、斯二氏的文字。他的概括十分值得引用:

在第一类文字中,严复赞扬斯宾塞尔的“贯天地人而一以贯之”的天演论,推崇他的群学,这是他继而翻译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的主要动机。在第二类文字中,严复准确地把握到《天演论》的精义在于“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对于赫氏的“两害相权,己轻群重”或“群己并重,则舍己为群”的善群思想推崇备至。在第三类文字中,严复一方面(笔者按:三处)试图拉近赫、斯两人的思想差距,指出两人均有“任天而治”的思想……一方面(笔者按:四处)也点出赫、斯二人思想的区别所在,在这种情形中,严复确实也表现了对斯宾塞尔思想的偏好,对其“所谓民群任天演只自然”的理论尤确信不疑,但严复这种“偏好”应视为他对赫胥黎思想的补正,而不是推翻。

不过欧阳哲生对第三组文字的概括似不确:因为凡是赫胥黎与主流进化论者不同的观点,严复都去用斯宾塞来“补正”,还用“执其末以齐其本”、“其意隘矣”、“此为最下”这样的词去批驳,这不正是推翻了赫胥黎的所有特色吗?

就这三组文字可以看出,严复并未从生物学角度深究的进化论,而总是在保群、人治等层面谈进化论。严复没有觉察出斯宾塞和赫胥黎的理论品质之间的巨大差距(仅就科学而言)。斯宾塞早在达尔文写《物种起源》之前就提出的社会进化论,这并不是一种科学理论,而混杂了许多旧时代的迷信,包含了大量无法证实的判断,也根本没有限定自己的研究领域:“举天、地、人、形气、心性、动植之事一以贯之” 。而赫胥黎的进化论则从长期的实证研究出发,基本限定在生物学领域,而仅持一种较弱的社会进化论立场,甚至反对流行意见中的许多社会进化观点。

强的社会进化论有许多致命缺陷。首先,它无法提供被普遍接受的社会的“遗传变异”具体机制,它甚至连遗传变异的主体都没搞清楚。其次,适应性是一种及其模糊的概念,在非科学的语境下,几乎可以把任何东西解释成适应环境的,以便达到任何目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是否在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所谓最适应者的特征是相同的?假如适应的标准随时在变,那么定向选择也不会存在。(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对于生物的世代交替则显得十分缓慢)第三,对人类社会是否存在一种选择的动力,是说不清的。比如人类民族的个数相比动物种群来说实在少之又少,而且也并不是很容易被消灭,偶然性也很大。这种情况下竟然会产生定向的选择,着实不可思议。这样,我们顶多能在一个“存在即合理”的很弱的意义上谈论社会“进化”:一些不适应环境的习俗被淘汰了,一些不适应环境的民族被淘汰了。(而不适应和被淘汰基本是同义反复)我们看到,赫胥黎相对谨慎许多,仅采取一种弱的社会进化论,这为人类自己的伦理价值留了更多的空间。

严复跳过了科学的讨论(不过赫胥黎这本书本来也没讨论多少科学),而直接接受了一种强的社会进化论,试图解决政治哲学、伦理学和救亡图存等问题,这显然既与中国传统的学术兴趣有关,又与当时国家危难的状况有关。从哲学角度看,赫胥黎和斯宾塞确实构成一种对立,严复相对倾向后者。盖后者认为社会中各种事物,尤其是思想道德、政治制度、自由观念等皆由天演而成,某种程度上都有利于群体的“适者生存”,因此自然和人类是协调的。而前者虽然也承认人类社会归根结底是自然演化来的,但却仍然要区分自然过程和伦理过程,强调二者的对立,这可能并不连贯。

但一个重要问题在于:能否能用天道如此来论证人道的正当性?是否自然选择的规律如此,我们去适应它就是应当的(right)?赫胥黎在这里显得有些含混不清,但最后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而受老子影响的严复则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一上来就拥抱了那贯穿一切的“道”。

总结一下,严复没有从科学角度入手,一上来就接受了一种强的社会进化论。并且,这种进化论更强调生存斗争,而较少关注遗传变异这样的机制。最后,关于进化论的伦理学意义,严复采用了一条道家的路径来阐释,强调把自然选择的“宇宙过程”和道联系在一起,这样显然顺应天道才是人们应当做的,而因此斯宾塞在他看来显得更加高明。

而彼时中国的严译读者们,似乎很难读懂书中古奥的语言 和纠缠的理论,只记住了几个口号,留待救亡图存的集会时高喊去了。

《天演论》译于1896年夏,参照的是1894年出版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可谓“赶上了国际前沿”。这是第一次有人将较系统的进化论观点介绍到中国来,对中国近代思想影响极大。很少有思想如此容易地被接受:从较传统的吴汝纶到新派的胡适,进化论都被广泛地认同。然而,就如罗志田所说,与其说是进化论改变了国人的认识,不如说在自强图存的舆论氛围中,只欠一种系统的理论表述,而进化论正好就在这个当儿被引进 。另外,中国人似乎并不觉得进化论妨碍了宗教或人的高贵性,而这似乎正合我们传统中自然演化的观点。

关于严复的译本有太多话题可以探讨,正是动用从史家考据到后现代文本分析等一众方法理论的最好时机。首先题目就略去了“伦理学”,把原题删了一半,其实赫胥黎和严复基本都是在讨论伦理学,生物进化论反而是陪衬。乍读起来,赫胥黎的文本和严复的文本完全不像一本书。有人指出:正是因为严复所加的分节标题、按语、对译文所加的调整等才使译本与原作产生了差异。可惜,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文本细读”工作展开。更有趣的是,严复不仅时不时自己批评赫胥黎,还会召来一个隐藏的第三者——社会进化论者斯宾塞。严复说赫氏著此书是为了“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 ,但自己却基本却站在斯宾塞一边。三者产生的张力亦可以大加分析。严复在翻译中还体现了用中国学术传统来理解外来思想的倾向,比如他用老子的自然、天道、人道这些说法来解释赫胥黎之说,也十分有看头。总之,《天演论》现在看起来十分诡异,诡异程度完全不逊于许多古书。

但我在这里仍要从进化论理论本身着眼,不去管上述问题,而暂时把译文视作严复努力还原的原意,把严复视作一个同我们一样的点评者。这样一来,从他的标题、注释、按语就可以看出他和赫氏的区别,并总结出严复自己接受的进化理论有何特点。严复是彼时中国西学程度最好者,别人读到的进化论也不过是他的末流。因此读了严复,就相当于又分析了一种典型的进化论理论形态。

欧阳哲生在《进化论与伦理学》(附《天演论》)的导读中把《天演论》中涉及赫胥黎、斯宾塞的文字分成三类:赞扬斯宾塞的文字、赞扬赫胥黎的文字、比较赫、斯二氏的文字。他的概括十分值得引用:

在第一类文字中,严复赞扬斯宾塞尔的“贯天地人而一以贯之”的天演论,推崇他的群学,这是他继而翻译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的主要动机。在第二类文字中,严复准确地把握到《天演论》的精义在于“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对于赫氏的“两害相权,己轻群重”或“群己并重,则舍己为群”的善群思想推崇备至。在第三类文字中,严复一方面(笔者按:三处)试图拉近赫、斯两人的思想差距,指出两人均有“任天而治”的思想……一方面(笔者按:四处)也点出赫、斯二人思想的区别所在,在这种情形中,严复确实也表现了对斯宾塞尔思想的偏好,对其“所谓民群任天演只自然”的理论尤确信不疑,但严复这种“偏好”应视为他对赫胥黎思想的补正,而不是推翻。

不过欧阳哲生对第三组文字的概括似不确:因为凡是赫胥黎与主流进化论者不同的观点,严复都去用斯宾塞来“补正”,还用“执其末以齐其本”、“其意隘矣”、“此为最下”这样的词去批驳,这不正是推翻了赫胥黎的所有特色吗?

就这三组文字可以看出,严复并未从生物学角度深究的进化论,而总是在保群、人治等层面谈进化论。严复没有觉察出斯宾塞和赫胥黎的理论品质之间的巨大差距(仅就科学而言)。斯宾塞早在达尔文写《物种起源》之前就提出的社会进化论,这并不是一种科学理论,而混杂了许多旧时代的迷信,包含了大量无法证实的判断,也根本没有限定自己的研究领域:“举天、地、人、形气、心性、动植之事一以贯之” 。而赫胥黎的进化论则从长期的实证研究出发,基本限定在生物学领域,而仅持一种较弱的社会进化论立场,甚至反对流行意见中的许多社会进化观点。

强的社会进化论有许多致命缺陷。首先,它无法提供被普遍接受的社会的“遗传变异”具体机制,它甚至连遗传变异的主体都没搞清楚。其次,适应性是一种及其模糊的概念,在非科学的语境下,几乎可以把任何东西解释成适应环境的,以便达到任何目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是否在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所谓最适应者的特征是相同的?假如适应的标准随时在变,那么定向选择也不会存在。(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对于生物的世代交替则显得十分缓慢)第三,对人类社会是否存在一种选择的动力,是说不清的。比如人类民族的个数相比动物种群来说实在少之又少,而且也并不是很容易被消灭,偶然性也很大。这种情况下竟然会产生定向的选择,着实不可思议。这样,我们顶多能在一个“存在即合理”的很弱的意义上谈论社会“进化”:一些不适应环境的习俗被淘汰了,一些不适应环境的民族被淘汰了。(而不适应和被淘汰基本是同义反复)我们看到,赫胥黎相对谨慎许多,仅采取一种弱的社会进化论,这为人类自己的伦理价值留了更多的空间。

严复跳过了科学的讨论(不过赫胥黎这本书本来也没讨论多少科学),而直接接受了一种强的社会进化论,试图解决政治哲学、伦理学和救亡图存等问题,这显然既与中国传统的学术兴趣有关,又与当时国家危难的状况有关。从哲学角度看,赫胥黎和斯宾塞确实构成一种对立,严复相对倾向后者。盖后者认为社会中各种事物,尤其是思想道德、政治制度、自由观念等皆由天演而成,某种程度上都有利于群体的“适者生存”,因此自然和人类是协调的。而前者虽然也承认人类社会归根结底是自然演化来的,但却仍然要区分自然过程和伦理过程,强调二者的对立,这可能并不连贯。

但一个重要问题在于:能否能用天道如此来论证人道的正当性?是否自然选择的规律如此,我们去适应它就是应当的(right)?赫胥黎在这里显得有些含混不清,但最后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而受老子影响的严复则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一上来就拥抱了那贯穿一切的“道”。

总结一下,严复没有从科学角度入手,一上来就接受了一种强的社会进化论。并且,这种进化论更强调生存斗争,而较少关注遗传变异这样的机制。最后,关于进化论的伦理学意义,严复采用了一条道家的路径来阐释,强调把自然选择的“宇宙过程”和道联系在一起,这样显然顺应天道才是人们应当做的,而因此斯宾塞在他看来显得更加高明。

而彼时中国的严译读者们,似乎很难读懂书中古奥的语言 和纠缠的理论,只记住了几个口号,留待救亡图存的集会时高喊去了。


相关内容

  • 达尔文的多重形象与中国意义 | 评[中国与达尔文]
  • 导言: 撰文 | 杨海燕(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系副教授) 责编 | 伊默.姚兰婷 ● ● ● 图1 浦嘉珉(James Reeve Pusey)及<中国与达尔文>一书中译本封面 2009年是达尔文年,身处剑桥对此体会尤为深刻.剑桥大学将对达尔文的纪念视为800年校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

  • [名家翻译研究与赏析]读书笔记
  • <名家翻译研究与赏析>读书笔记 通过阅读<名家翻译研究与赏析>这本书,我了解到很多体裁和题材的文章的翻译技巧,比如诗歌.散文.小说.科技.历史.哲学.经典著作等.书中论述了我国名家翻译研究概况 .佳作赏析的过程与标准,还分别评论.赏析了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著名翻译家以及汉学家30 ...

  • 五四翻译与明清翻译对比
  • 五四时期翻译与明清时期翻译之对比研究 明清时期的西学翻译和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两次影响较为深远的翻译活动.一方面,这两次翻译活动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两者在译者的构成.翻译材料的选择.语体格局.翻译思想理论及方法等方面却表现出迥异之处.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对 ...

  • 中国文学史上的各种"第一"
  •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 蔡琰一般指蔡文姬 汉末三国时期才女 主要作品<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主要成就首次创造五言体长篇自传叙事诗 第一位女词人:李清照 宋代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主要成就诗词创作.诗词理论 代表作品&l ...

  • 第五章 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 第五章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 A.弥补财政赤字B.支付外债C.镇压国民党 ) 2.关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资产阶级的弱势 A.②③ 变法 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严复的著作?( 韩> 5云南和贵州两省 ...

  • 严复在社会学上的主要思想论述与评析
  • 严复在社会学上的主要思想论述与评析 摘要:19世纪末在国内外各种发动势力共同压迫和剥削下,中华名族处于生死攸关之际,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深刻认识到要想富国富强就必须向西方学习,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更要学习西方的社会科学.而严复作为社会学传入的中国第一人,他所坚持的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对中华 ...

  • 严复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严  复 ①严复(1853-1921)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省候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②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 ...

  • 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影响(已修改)
  • 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影响(已修改) 杨宏雨 梁启超曰:"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近代中国之每一次进步无不与巨大的历史灾难相联系.如果说鸦片战争只是在浅层次上触动了中国的知识阶层的话,那么,甲午战败则深层次地刺激了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在甲午战败的影响下,以康 ...

  • 严复的人权思想
  • 严复的人权思想 杜钢建 严复将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经济和法律名著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从而为知识阶层开拓了广阔的思想视野.这一点已经为后世所公认.的确,这是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长久影响所在.然而,严复作为时代的思考人和批判者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甚至主要不在于他翻译了多少名篇巨制.翻译思想家作品的人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