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日本的_鱼文化_

第20卷 第1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20 No.1 2006年2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Feb. 2006

谈日本的“鱼文化”

黄宝珍

(厦门理工学院外语系,福建 厦门 361004)

摘要:“鱼文化”可谓是日本语言文化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世界文化范围内,象日本文化这样受“鱼”

的影响如此深广的文化并不多见。本文从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日本的谚语、俳句、诗歌、文

学作品以及隐语等几个方面说明了“鱼文化”对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艺术等各个层面的深刻

影响。

关键词:日本;鱼文化;饮食生活;文化艺术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06)01-0020-03

在人类社会初期,自然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自然作为人类一切自我解放的最初立足点,规定了其文化产物的特殊性。”①森田良行也指出:“语言不仅和民族、

②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和自然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鱼文化是人类与鱼发生关系后所演化出来

的文化现象。日本四面环海,江河湖岔众多,渔猎是日本民族自古以来赖以生存的营生。日本人自称为“彻底的食鱼民族”,鱼一直是日本人食生活中的主角。而实际上,“鱼”已经深入到了日本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构成了日本的一道独特的“鱼文化”风景线。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日本的“鱼文化”。

一、从日本人的饮食生活看日本的“鱼文化”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某些风俗习惯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吃这方面却大相径庭。日本民族作为典型的海洋民族,鱼是其食物构成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岛国日本面对浩瀚无际的太平洋,它的近海渔业非常发达。因此,日本人不仅是捕鱼能手,而且在合理地利用鱼资源方面堪称世界冠军。据说日本人食用的鱼的数量达三千几百种之多。

踏上南北狭长的日本国土,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被那里的独具地方特色的腌制小菜吸引。如:鯡付け(腌鲱鱼)、めいたいこ(咸明太子鱼)、はたはたのすし(叉牙鱼饭卷)、からすみ(咸鱼子干)、鯛のささ漬け(竹叶腌小加级鱼)、腹子の醤油漬け(酱油腌鱼仔)、こんかいわし(米糠沙丁鱼)、いかの塩漬け(腌墨斗鱼)、このわた(咸海参汤)等等。在这些腌制小菜里,处处可见到各类鱼的踪影。

日本人吃鱼有生、熟、干、腌等各种吃法,而以生鱼片最为名贵。生鱼片是日本独有的生食菜肴,将极新鲜的鱼贝类仅凭刀功就可做成,它的味道鲜美带给品尝者的口福是自不待言的。国宴或平民请客以招待吃生鱼片为最高礼节。生鱼片的盘中之王是鲷(たい),即加级鱼。因其读音与日语的词语“めでたい”(形容词,主要意思是值得庆祝的、喜庆的)的读音相通,被视为喜庆之鱼。故常被作为正月和宴会佳肴。

除生鱼片之外,“かずのこ”(鲱鱼子)也倍受日本人的珍爱。无论是从名(数目众多的子)从实( 数目多得难以计数而结成块的鱼子),日本人都会由它联想到子子孙孙繁衍不息、丰收等各种美好愿望, 收稿日期:2005-09-06

20··

第1期 黄宝珍:谈日本的“鱼文化” 所以被当做正月的喜庆食品。由此可见,鱼本身繁殖能力强的特性,使鱼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染上了喜庆的色彩。

以上列举的虽然仅仅是其中有典型意义的几个例子,但已足见日本人饮食生活中“鱼文化”的丰富多彩。

二、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

谢之君(1999)指出: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一方面是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属于文化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另一方面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语言文化中得到反映。谚语是人类各民族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示形式之一,它以凝练、警策、对仗、和谐、形象、寓意精辟、富有民族性等特点成为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日本的谚语中包括了极其丰富的与鱼有关的表达。日本的“鱼文化”对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以下摘选了一些有关的谚语: ○鯛の尾よりいわし(鰯)のかしら(頭)/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魚に芸を教える/对牛弹琴

○鰻を割くに鯨の刀を用いる/杀鸡焉用牛刀

○腐っても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魚の木に登る如/赶鸭子上架

○柳の下の泥鰌/守株待兔

○こまめでも尾頭つ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鯛なくばえと/得过且过

○俎上の魚/案上之鱼,喻任人宰割

○魚心があるば水心/将心比心

○及ばぬこいの滝登り/喻可望而不可及

这些都是日本人在长期与鱼的交往中创造出的“ことわざ”(谚语),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很耐人寻味。它们是闪烁着日本劳动人民智慧的璀璨明珠。作为承载文化内涵的语言表现手段,日本这个国家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其社会文化传统等都会影响到这些谚语的形成和运用,使之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三、从俳句、诗歌以及文学作品看日本的“鱼文化”

在日本,鱼可谓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种生活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必然会反映到日本的俳句、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如:

○塩潮の歯茎も寒し魚の店(芭蕉)

○目には青葉山にとときすはかつお(草堂)

○渦潮の鰆とる船かしぎ舞ふ(草堂)

○行く春や鳥なき魚の目は涙(芭蕉)

○今日の夕餉にひとり秋刀魚を食ひて(春夫)③

不仅如此,我们在阅读日本的小说和诗歌等文学作品时,也会有同样的发现。在日本作家二叶亭四迷的小说《浮云》里,有这样一段关于美女的描写。“螺の壺壺口に莞然と含んだ微笑を細根大根に白魚を五本並べたような手が持っていた団扇で、隠蔽し、恥ずかしそうなしこなし、”用“螺の壺壺口”来形容女性的樱桃小嘴,用“白魚を五本並べたような手”形容美女的纤纤十指。日本人在“鱼文化”影响下产生出的这种超凡的智慧让人惊叹不已。

·21·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

四、从隐语看日本的“鱼文化”

隐语是在自然语言基础上人为创造的特定性语言符号。生活在不同地域的民族,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联想也不同,这必然也会表现在隐语的使用上,造成隐语的民族差异。人们总是会拿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创造隐语。日本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海洋对日本的影响之大。在日语的隐语中,以与大海有关的事物如鱼贝类为喻体的隐语比比皆是。如:鰯(钝刀)鯛(A.美女。B.打扮得很漂亮的女性)雑魚(A.地位低下的人。B.毫无价值的东西)蛸(对和尚的蔑称)鯨(眼睛细小的人)鰒(又胖又丑的女人、妓女)等等。

日本人在浓厚的海洋文化氛围中的这种构思是很绝妙的,但仔细一想,在岛国生活的日本人终日要与鱼打交道,所以有这样的隐语文化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现代的日本社会,有一部分隐语已成死语,有些则只限于在某个地区使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隐语仍在大量使用着。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反映,从语言的特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它的社会文化背景。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鱼文化”对日语隐语的影响之深。

纵观日本社会,到处都散发着“鱼文化”的气息。日本各地的“魚市場”热闹非凡;“魚屋”(鱼店)遍及大街小巷;“料理屋”前画的鱼、招牌上印的鱼令人眼花缭乱。日本中世纪贵族的家庭里,在孩子百日后的庆祝仪式上,就要让孩子“魚を味見し始める”(始尝鱼味)。日本民间有两个节日:3月3日

④“金魚の日”(同时也是女儿节)和5月1日“鯉の日”。日语里“以鱼作偏旁的字特别多”,有关于

鱼的分门别类的称呼更可谓是丰富多彩。一条鱼根据它的成长期不同有各种各样的惯称;而鱼的各个部位又有各自的叫法。日语里这种词汇的发达与“魚、鰒を捕らうることを好み。”“海のものを食らいて自活す。”(《三国志·倭人》)这种自古以来的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日语是深受海洋文化的熏陶发展而成的。鱼不仅是日本人饮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更成为谚语、俳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及隐语等的重要素材而被广泛运用。“鱼”在日语中的应用是如此广泛,日本社会与“鱼”的关系是如此之密切,这可谓是日语语言及文化中的一个独特之处。鱼本来只是一种水生动物,但由于它是日本农耕经济文化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日本人物质生活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且在现代日本人的饮食文化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注释

① 刘军:《论日语表达与风土》,《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年第4期,第18页

② 森田良行:《日本人の発想・日本語の表現》,中央公论社,1998年,第7页

③ 卞兰云:《日本人与鱼》,《日语知识》,1998年第7期,25~26页

④ 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特質』,日本:『日本新NHK市民大学叢書』,1982年,第76页 参考文献:

[1] 陈伟.岛国文化[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2.

[2] 松村明等编.国语辞典(第八版)[M]. 日本:旺文社,1995.

[3] 谢之君.文化中的语言与语言中的文化——试谈“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定位[J].外语界,1999(1).

[4] 大森和夫,大森弘子,曲 维.日本(下)[M].大连:大连出版社,1988.

[5] 吉田精一.国語慣用句辞典[M].东京:集英社,1977.

[6] 源了圆著,郭连友,漆红译.文化与日本人性格的形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22··

第20卷 第1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20 No.1 2006年2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Feb. 2006

谈日本的“鱼文化”

黄宝珍

(厦门理工学院外语系,福建 厦门 361004)

摘要:“鱼文化”可谓是日本语言文化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世界文化范围内,象日本文化这样受“鱼”

的影响如此深广的文化并不多见。本文从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日本的谚语、俳句、诗歌、文

学作品以及隐语等几个方面说明了“鱼文化”对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艺术等各个层面的深刻

影响。

关键词:日本;鱼文化;饮食生活;文化艺术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06)01-0020-03

在人类社会初期,自然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自然作为人类一切自我解放的最初立足点,规定了其文化产物的特殊性。”①森田良行也指出:“语言不仅和民族、

②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和自然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鱼文化是人类与鱼发生关系后所演化出来

的文化现象。日本四面环海,江河湖岔众多,渔猎是日本民族自古以来赖以生存的营生。日本人自称为“彻底的食鱼民族”,鱼一直是日本人食生活中的主角。而实际上,“鱼”已经深入到了日本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构成了日本的一道独特的“鱼文化”风景线。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日本的“鱼文化”。

一、从日本人的饮食生活看日本的“鱼文化”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某些风俗习惯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吃这方面却大相径庭。日本民族作为典型的海洋民族,鱼是其食物构成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岛国日本面对浩瀚无际的太平洋,它的近海渔业非常发达。因此,日本人不仅是捕鱼能手,而且在合理地利用鱼资源方面堪称世界冠军。据说日本人食用的鱼的数量达三千几百种之多。

踏上南北狭长的日本国土,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被那里的独具地方特色的腌制小菜吸引。如:鯡付け(腌鲱鱼)、めいたいこ(咸明太子鱼)、はたはたのすし(叉牙鱼饭卷)、からすみ(咸鱼子干)、鯛のささ漬け(竹叶腌小加级鱼)、腹子の醤油漬け(酱油腌鱼仔)、こんかいわし(米糠沙丁鱼)、いかの塩漬け(腌墨斗鱼)、このわた(咸海参汤)等等。在这些腌制小菜里,处处可见到各类鱼的踪影。

日本人吃鱼有生、熟、干、腌等各种吃法,而以生鱼片最为名贵。生鱼片是日本独有的生食菜肴,将极新鲜的鱼贝类仅凭刀功就可做成,它的味道鲜美带给品尝者的口福是自不待言的。国宴或平民请客以招待吃生鱼片为最高礼节。生鱼片的盘中之王是鲷(たい),即加级鱼。因其读音与日语的词语“めでたい”(形容词,主要意思是值得庆祝的、喜庆的)的读音相通,被视为喜庆之鱼。故常被作为正月和宴会佳肴。

除生鱼片之外,“かずのこ”(鲱鱼子)也倍受日本人的珍爱。无论是从名(数目众多的子)从实( 数目多得难以计数而结成块的鱼子),日本人都会由它联想到子子孙孙繁衍不息、丰收等各种美好愿望, 收稿日期:2005-09-06

20··

第1期 黄宝珍:谈日本的“鱼文化” 所以被当做正月的喜庆食品。由此可见,鱼本身繁殖能力强的特性,使鱼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染上了喜庆的色彩。

以上列举的虽然仅仅是其中有典型意义的几个例子,但已足见日本人饮食生活中“鱼文化”的丰富多彩。

二、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

谢之君(1999)指出: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一方面是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属于文化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另一方面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语言文化中得到反映。谚语是人类各民族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示形式之一,它以凝练、警策、对仗、和谐、形象、寓意精辟、富有民族性等特点成为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日本的谚语中包括了极其丰富的与鱼有关的表达。日本的“鱼文化”对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以下摘选了一些有关的谚语: ○鯛の尾よりいわし(鰯)のかしら(頭)/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魚に芸を教える/对牛弹琴

○鰻を割くに鯨の刀を用いる/杀鸡焉用牛刀

○腐っても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魚の木に登る如/赶鸭子上架

○柳の下の泥鰌/守株待兔

○こまめでも尾頭つ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鯛なくばえと/得过且过

○俎上の魚/案上之鱼,喻任人宰割

○魚心があるば水心/将心比心

○及ばぬこいの滝登り/喻可望而不可及

这些都是日本人在长期与鱼的交往中创造出的“ことわざ”(谚语),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很耐人寻味。它们是闪烁着日本劳动人民智慧的璀璨明珠。作为承载文化内涵的语言表现手段,日本这个国家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其社会文化传统等都会影响到这些谚语的形成和运用,使之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三、从俳句、诗歌以及文学作品看日本的“鱼文化”

在日本,鱼可谓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种生活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必然会反映到日本的俳句、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如:

○塩潮の歯茎も寒し魚の店(芭蕉)

○目には青葉山にとときすはかつお(草堂)

○渦潮の鰆とる船かしぎ舞ふ(草堂)

○行く春や鳥なき魚の目は涙(芭蕉)

○今日の夕餉にひとり秋刀魚を食ひて(春夫)③

不仅如此,我们在阅读日本的小说和诗歌等文学作品时,也会有同样的发现。在日本作家二叶亭四迷的小说《浮云》里,有这样一段关于美女的描写。“螺の壺壺口に莞然と含んだ微笑を細根大根に白魚を五本並べたような手が持っていた団扇で、隠蔽し、恥ずかしそうなしこなし、”用“螺の壺壺口”来形容女性的樱桃小嘴,用“白魚を五本並べたような手”形容美女的纤纤十指。日本人在“鱼文化”影响下产生出的这种超凡的智慧让人惊叹不已。

·21·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

四、从隐语看日本的“鱼文化”

隐语是在自然语言基础上人为创造的特定性语言符号。生活在不同地域的民族,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联想也不同,这必然也会表现在隐语的使用上,造成隐语的民族差异。人们总是会拿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创造隐语。日本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海洋对日本的影响之大。在日语的隐语中,以与大海有关的事物如鱼贝类为喻体的隐语比比皆是。如:鰯(钝刀)鯛(A.美女。B.打扮得很漂亮的女性)雑魚(A.地位低下的人。B.毫无价值的东西)蛸(对和尚的蔑称)鯨(眼睛细小的人)鰒(又胖又丑的女人、妓女)等等。

日本人在浓厚的海洋文化氛围中的这种构思是很绝妙的,但仔细一想,在岛国生活的日本人终日要与鱼打交道,所以有这样的隐语文化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现代的日本社会,有一部分隐语已成死语,有些则只限于在某个地区使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隐语仍在大量使用着。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反映,从语言的特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它的社会文化背景。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鱼文化”对日语隐语的影响之深。

纵观日本社会,到处都散发着“鱼文化”的气息。日本各地的“魚市場”热闹非凡;“魚屋”(鱼店)遍及大街小巷;“料理屋”前画的鱼、招牌上印的鱼令人眼花缭乱。日本中世纪贵族的家庭里,在孩子百日后的庆祝仪式上,就要让孩子“魚を味見し始める”(始尝鱼味)。日本民间有两个节日:3月3日

④“金魚の日”(同时也是女儿节)和5月1日“鯉の日”。日语里“以鱼作偏旁的字特别多”,有关于

鱼的分门别类的称呼更可谓是丰富多彩。一条鱼根据它的成长期不同有各种各样的惯称;而鱼的各个部位又有各自的叫法。日语里这种词汇的发达与“魚、鰒を捕らうることを好み。”“海のものを食らいて自活す。”(《三国志·倭人》)这种自古以来的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日语是深受海洋文化的熏陶发展而成的。鱼不仅是日本人饮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更成为谚语、俳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及隐语等的重要素材而被广泛运用。“鱼”在日语中的应用是如此广泛,日本社会与“鱼”的关系是如此之密切,这可谓是日语语言及文化中的一个独特之处。鱼本来只是一种水生动物,但由于它是日本农耕经济文化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日本人物质生活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且在现代日本人的饮食文化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注释

① 刘军:《论日语表达与风土》,《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年第4期,第18页

② 森田良行:《日本人の発想・日本語の表現》,中央公论社,1998年,第7页

③ 卞兰云:《日本人与鱼》,《日语知识》,1998年第7期,25~26页

④ 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特質』,日本:『日本新NHK市民大学叢書』,1982年,第76页 参考文献:

[1] 陈伟.岛国文化[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2.

[2] 松村明等编.国语辞典(第八版)[M]. 日本:旺文社,1995.

[3] 谢之君.文化中的语言与语言中的文化——试谈“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定位[J].外语界,1999(1).

[4] 大森和夫,大森弘子,曲 维.日本(下)[M].大连:大连出版社,1988.

[5] 吉田精一.国語慣用句辞典[M].东京:集英社,1977.

[6] 源了圆著,郭连友,漆红译.文化与日本人性格的形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22··


相关内容

  • 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 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吸收外来文化.发展外来文化的历史.日本民族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发展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典范,它对外来文化所表现出的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借鉴和研究.古代日本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远远落后于中国,大化革新后,日本开始了全面向中 ...

  •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 目录 摘要 ............................................................................................................. 1 关键词............................. ...

  • 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 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正因为这个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中日两国自古就交往频繁,中国的古文化更是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日本文化的形成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是在不断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中成长起来的.例如日本的茶文化.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 ...

  • 浅谈近现代日本文化
  • 浅谈近现代日本文化 前言 日本是位于亚洲东北部的海岛国家,国土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亿,人口密度约是中国的3倍.受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制约,使得日本民族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进而造就了其"淡如菊花拔刀见血"的民族性格,纵观历史日本民族又是一个很善于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化的民族 ...

  • 浅析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
  • 摘 要: 中国文明具有极强的"原生性"和"持续性",相较而言,日本文化则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主体性.本文对日本文化的开放性,主体性,以及二者混合而产生的混杂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日本文化 开放性 主体性 混杂性 若将中国文化看成是"原生的" ...

  • 战后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的发展趋势
  • 战后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在国际旧秩序瓦解,新秩序构建的过程中,国与国之间.国家内部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它已经由传统的经济.军事实力的竞争演变为包括物质.精神两种力量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竞 ...

  • 日本文化语言学研究综述
  • 日本文化语言学研究综述---中日两国的动态研究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广义上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而狭义上的文化则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

  • 日本的森林文化及其理想模式
  • 第6卷 第2期2007年6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ol.6 No.2Jun. 2007 日本的森林文化及其理想模式 吴守蓉,宫林茂幸,箕轮光博,陈学群 1,2 2 2 3 (1.日本学术 ...

  • 文化与日本外交
  • 76 文化与日本外交 尚会鹏刘曙琴 内容提要:从文化分析的角度探讨一国外交模式的特点,是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种视角.分析日本国民性与日本外交的非理特征以及"涨"心理与日本外交政策的制定之间的关系,可从人文层次理解日本文化对外交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文化国民性心理外交性.假想受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