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url:http://epaper.hf365.com/hfrb/html/2016-07/14/content_214824.htm,id: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的国际国内场合,多次谈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体现了我们党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的新判断和外交调整的新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方式来解决世界的安全困境、发展障碍和贫富差距,强调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种融合国际关系的合作性与冲突性、国家利益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国际秩序的建设性与批判性、国际制度的继承性与创新性、国际组织的开放性与集团性为一体的共存共荣的新理念。这一理念不仅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国与国相互依存的现实,也体现了中国对自身与世界相联系、共命运的认知。实践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成功解决了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向“负责任大国”身份转型过程中,如何平衡第三世界国家和“大国俱乐部”之间利益问题,而且也成功解决了中国在坚守不干涉内政原则和推动解决全球性问题之间外交立场平衡问题,从而实现“国家利益观”与“共同利益观”、“国家发展观”与“国际合作观”、“国家主权观”与“国际责任观”、“世界和平观”与“世界繁荣观”的融合,体现了中国外交新理念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本源共同体(如亚细亚共同体、日耳曼共同体)、虚假共同体(如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共同体与资本共同体)、真正共同体(共产主义社会共同体)三种共同体形式,并设想通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建立“自由人的联合”这一人类真正共同体理想。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人类生活在一个“地球村”空间感和历史共时性特点愈加强烈。以共同的利益诉求构筑共享的价值已成为时代精神的显著特征,这要求我们要以世界视野和共赢思维探寻全球治理模式,在全球治理和人类价值共识中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所以,从追求人类理想共同体的视角,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正以另一种思维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创造契机。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在价值观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浓厚的“天下”情怀,强调“以天下为天下”的世界视野、“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价值判断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是天人合一宇宙观与和而不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也是一种“兼济天下”情怀和追求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理想。在认识论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尊崇物我相与、阴阳平衡、众生平等理念,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的认识高度一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奉行双赢、多赢、共赢新理念和主张“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国际交往新思路,是中华文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精神与以和为贵处世观的生动体现。在方法论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中庸之道、中正平和,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中国倡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方法论就是中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基础是“打造”。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凝聚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打造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统一起来。另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树立新型义利观,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目的是增进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必将吸引更多国家积极响应并参与其中,但也可以预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仍会与部分国家的个体利益、局部利益和现实利益相冲突,这就决定“打造”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和曲折的过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负责任的、充满自信的中国今天“许诺给世界的美好未来”一定会变成现实。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 合肥日报

url:http://epaper.hf365.com/hfrb/html/2016-07/14/content_214824.htm,id: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的国际国内场合,多次谈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体现了我们党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的新判断和外交调整的新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方式来解决世界的安全困境、发展障碍和贫富差距,强调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种融合国际关系的合作性与冲突性、国家利益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国际秩序的建设性与批判性、国际制度的继承性与创新性、国际组织的开放性与集团性为一体的共存共荣的新理念。这一理念不仅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国与国相互依存的现实,也体现了中国对自身与世界相联系、共命运的认知。实践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成功解决了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向“负责任大国”身份转型过程中,如何平衡第三世界国家和“大国俱乐部”之间利益问题,而且也成功解决了中国在坚守不干涉内政原则和推动解决全球性问题之间外交立场平衡问题,从而实现“国家利益观”与“共同利益观”、“国家发展观”与“国际合作观”、“国家主权观”与“国际责任观”、“世界和平观”与“世界繁荣观”的融合,体现了中国外交新理念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本源共同体(如亚细亚共同体、日耳曼共同体)、虚假共同体(如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共同体与资本共同体)、真正共同体(共产主义社会共同体)三种共同体形式,并设想通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建立“自由人的联合”这一人类真正共同体理想。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人类生活在一个“地球村”空间感和历史共时性特点愈加强烈。以共同的利益诉求构筑共享的价值已成为时代精神的显著特征,这要求我们要以世界视野和共赢思维探寻全球治理模式,在全球治理和人类价值共识中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所以,从追求人类理想共同体的视角,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正以另一种思维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创造契机。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在价值观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浓厚的“天下”情怀,强调“以天下为天下”的世界视野、“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价值判断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是天人合一宇宙观与和而不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也是一种“兼济天下”情怀和追求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理想。在认识论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尊崇物我相与、阴阳平衡、众生平等理念,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的认识高度一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奉行双赢、多赢、共赢新理念和主张“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国际交往新思路,是中华文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精神与以和为贵处世观的生动体现。在方法论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中庸之道、中正平和,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中国倡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方法论就是中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基础是“打造”。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凝聚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打造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统一起来。另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树立新型义利观,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目的是增进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必将吸引更多国家积极响应并参与其中,但也可以预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仍会与部分国家的个体利益、局部利益和现实利益相冲突,这就决定“打造”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和曲折的过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负责任的、充满自信的中国今天“许诺给世界的美好未来”一定会变成现实。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 合肥日报


相关内容

  • 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要论)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战略走向,在一系列国际场合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热烈反响,对当代国际关系正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高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奋力开拓.阔步前 ...

  •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 2017-11-10 10:00 来源:经济日报 2017-11-10 10:00:15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责任编辑:康慧珍 作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李 钢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 ...

  • 三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 --三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19日   01 版) 即使是世界上最偏僻的一角,只要接入互联网,就接入了人类这个大家庭.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 ...

  • 开放发展: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 开放发展: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作者:黄秋生罗成翼陈元<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8日 07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努力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着力实现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必须坚持开放发展,大力提倡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公平 ...

  • 积极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核心看点] 当前,反经济全球化思潮高涨,逆全球化行为此起彼伏,给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带来新的不确定影响.究其因,良好环境.有效机制.普惠模式.产业基础等方面的缺失,导致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或陷入低潮.观其势,通过合作共赢建立共同繁荣的世界经 ...

  • 高扬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
  •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每到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中的全球性时刻,人类向何处去.世界往哪儿走的问题,就会摆在世人面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恐怖主义威胁.气候变化问题,同样的话题再次被提起.对此,中国的回答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党的十八大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到 ...

  • 新华社评论员: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
  • 新华社评论员: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三论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 2017年05月17日 21:48:12来源:新华社 "一带一路"--习近平之诺 习近平出席高峰论坛纪实 丝路情缘 大数据 伟大事业需伟大实践 擘画世纪工程清晰路 ...

  • "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 发布时间:2017-03-16 10:0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翼 陈恒 分享到: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唤醒了当今世界对千年古丝绸之路辉煌的记忆,激发了沿线国家的期盼和梦想. ...

  • 论"一带一路"战略的作用和意义
  • 论"一带一路"战略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既契合了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又体现了中国倡议打造的"命运共同体"中"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同时也为实现&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