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遭遇史上最严重恐怖威胁

中国遭遇史上最严重恐怖威胁

5月底,北京社会面反恐防暴工作全面升级:85万名平安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巡逻;10万人收集涉恐涉暴信息;22个进京检查站实行一级查控,逢车必查;31条公交线路每车将配备乘务安全员;群众举报涉恐涉暴线索奖励办法发布,重要线索奖励不低于4万元,上不封顶„„

媒体报道,与此同时,全国其他省份也都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反恐专项行动。河北、广东、云南等地通过不同层面的密集反恐演练检验防暴预案、磨合队伍、查找不足。上海、长沙等城市则实行了民警佩枪巡逻,部分城市在重点地区配备了装甲车等重型装备。 有媒体和学者称,中国已进入“全民反恐”时代。

“总体来看,我国面临的恐怖威胁风险增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梅建明对媒体表示,自北京“10·28”暴力恐怖案件(注:指10月28日金水桥汽车冲撞事件) 发生以来,东突恐怖组织头目在境外叫嚣,鼓动恐怖分子用自动武器来实施恐怖行为,实际上暗示了用更残酷、更残暴的手段来制造恐怖袭击。而最近发生的昆明火车站“3·1”严重暴力恐怖案、乌鲁木齐“5·22”严重暴力恐怖案件,正表现出了恐怖手段的升级,暴力破坏性的增强,也侧面反映出境外恐怖势力对境内恐怖分子的鼓动和影响。

“恐怖手段越发血腥残忍,恐怖范围越发扩散,恐怖危害越发严重。”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李文良这样概括现阶段境内暴恐活动的特点。他表示,恐怖组织活动的暴力倾向性更加严重,甚至可能诱导社会暴力心理和暴力倾向。因此,对付暴恐活动和恐怖分子必须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群众路线”。

街头全副武装的武警

梅建明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刘跃进对媒体表示,“全民反恐有效地发挥了民众天然预警的作用。”

“全民反恐是动员社会力量,积极配合政府反恐工作,提高群众防范意识,构建全面反恐怖防范体系的一种重要举措。”梅建明说,启动社会面防恐措施,实际上是沿用了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些思路来开展反恐工作,堪称是“我国独创”。

李文良建议,北京市启动社会面防控措施,是应急性、临时性的,应当与常态的管理措施相结合,将目前的措施规范化、长期化。

反恐问题研究专家:

全民反恐并不提倡民众主动去发现、制服恐怖分子

我们所面临的恐怖威胁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

媒体:何为恐怖主义?目前我国面临着怎样的恐怖威胁?

梅建明:对于“恐怖主义”,全球没有一致的定义,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部门的看法、定义也不尽相同。

我国于2011年10月29日起施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规定,恐怖活动是指以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为目的,采取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行为,以及煽动、资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协助实施上述活动的行为。

美国联邦调查局则将“恐怖主义”定义为“出于政治或社会性目的针对人身或财产非法使用暴力以恐吓、强迫政府、民众的行为”。

法国《刑法典》规定,恐怖主义为“旨在通过恐吓或恐怖的手段,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个人或集体的行为”。

总体来看,我国面临的恐怖威胁风险增高。以北京“10·28”暴力恐怖案件以来的国内外反恐形势为证,事件本身以及事件引起的反应(国内外恐怖势力的反应、东突势力的反应)

都说明了我国面临的形势严峻。

恐怖威胁来源于两个方面:境外与境内。境外主要是煽动、渗透、指挥与策划;境内主要是响应、串联、组织与实施。

形势严峻也与东突恐怖组织本身的组织形式、思想基础、行动策略有关系。总体来看,当前国内恐怖袭击事件频发,制造这些事件的团伙或组织之间表现出分散化、本地化、自发性的特点,他们在思想上高度统一,都把混杂着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的恐怖思想作为精神动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手段,传播极端思想、物色对象、招募人员,通过周密的组织策划,在新疆并积极寻求在内地针对具有重要政治、经济、文化意义的目标实施恐怖袭击,企图以暴力恐怖的“圣战”方式达到分裂国家的目的。

李伟

新疆“天山-2014”综合反恐演习

媒体:今年5月底,北京市提升社会防控等级,有85万名志愿者走上街头,配合专业部

门开展治安巡逻等工作,被称为“全民反恐”。“全民反恐”的概念是否为首次提出?应当如何理解?

李伟:“全民反恐”是中国提出的概念,专业的解释是“反恐的专群结合”,即专业的、职能部门的反恐力量,和民众的反恐力量结合,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

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首先是因为恐怖主义主要针对的是普通民众,民众既是恐怖主义活动最大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反恐的重要基础力量和依靠力量,由于恐怖主义活动自身的一些特点规律,特别是其活动手法的隐蔽性以及发动恐怖袭击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使得单靠专业的反恐职能部门以及反恐力量,很难全面遏制恐怖主义的发展态势,所以,民众要在反恐这个十分专业的领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其次,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恐怖威胁,出现地域扩大化、袭击频率上升、手段和手法更加血腥残忍的态势,也就是说,我们所面临的恐怖威胁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所以才出现全民反恐这样一个概念。

其实,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事实上也实施了全民反恐的模式。 我国与西方全民反恐不一样

媒体:国外的全民反恐模式是什么样的?

梅建明:全民反恐在国外有先例。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启动了名为“USA On Watch”的“守望美利坚”计划,要求居民提高对可疑的人和情况的警觉,预防犯罪和紧急事态。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在“守望美利坚”计划中又加入了反恐内容,推行了“可疑行为报告制度”,该制度将反恐内容制度化,对民众应该如何观察和发现可疑行为、报告方式及保密规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媒体:我国的全民反恐与国外的全民反恐有何不同?

李伟:西方国家的全民反恐,是根据反恐专业职能部门以及力量对恐怖活动特点规律的掌控,与一些相关的部门、商业机构或者其他群体加强联系,从而获得有用的信息。在任何国家,全民反恐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可疑情况报告。比如在美国,反恐专业职能部门可能会和一些大商场的收银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建立密切联系,要求他们关注一些有可能会被恐怖分子大量购买、用来制造爆炸物的物品,如廉价的通信器材和化妆品,一旦发现任何这方面的线索,他们就会向相关部门报告,这也形成了一种全民反恐的模式。

民众反恐重在报告可疑和保护自己

媒体:中国城市社区里的大爷、大妈,应该如何在反恐中起到作用?

李伟:不同的国家国体、政体,包括民众在整体的安全意识上,都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的社区文化比西方更浓厚一些,大爷大妈们对本社区的人员往来,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了解得比较全面,他们对异常情况的敏感度比一般人高,在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能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

但是,全民反恐,并不是提倡民众去主动发现恐怖分子,然后主动与恐怖分子进行斗争或者制服恐怖分子。世界各国对此都不提倡。

全民反恐最重要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遇到可疑情况要报告;二是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特别是遇到突发恐怖袭击时,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对于中国人来说,今

后遇到任何突发情况,首先要尽量做到不围观,这可能是保护自己的一个很好的做法。围观会造成两个负面影响:一、可能会影响专门力量的快速应急反应和处置恐怖袭击突发事件;

二、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次生性的伤害。

反恐能力重在情报预警

媒体:这次的全民反恐是不是建国以来最高级别的反恐举措?

李伟:从整体的规模上、措施上,以及装备和能力上,我认为,当前我国的反恐防暴级别达到了建国以来在反恐问题上的最高级别。不仅是在新疆地区,在一些重要的大城市,包括一些中小城市,各省份相关的反恐职能部门也都在强化自己的能力训练、反恐演习和演练。

新疆“天山-2014”综合反恐演习

新疆“天山-2014”综合反恐演习

媒体:今后,我们的反恐等级会不会继续提高?

李伟:反恐一定要注意把握平衡性。我们所采取的反恐措施,以及我们所要提高反恐的级别,与我们对可能会面临的恐怖威胁相应的评估是相一致的。我们强调反恐的能力,更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反恐的情报预警方面。我们能不能再继续加大对反恐情报的投入,然后能够在恐怖分子实施恐怖袭击之前,就能够及时发现他、制止他,使我们的安检措施或者是其他相应的措施,仍然维持在当前的级别。

全民反恐体现了中央反恐的新思路

媒体:全民反恐是否体现了中央反恐的新思路?

梅建明: “全民反恐”体现了中央反恐的新思路,但中央反恐的新思路并不仅仅局限于“全民反恐”。在反恐的指导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组织体制——国家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升级为国家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各级反恐怖领导小组,以及反恐策略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

媒体: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反恐行动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梅建明: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全面指导反恐怖的各项工作。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建立,本身体现了我国在新时期安全工作方面战略性的调整,它意味着我国领导人面对新时期的安全形势和安全挑战,做出了从全方位实现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战略性的调整,这种调整首先是组织体制、领导机制的变化。所以在国家安全观的统领之下,反恐工作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中国遭遇史上最严重恐怖威胁

5月底,北京社会面反恐防暴工作全面升级:85万名平安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巡逻;10万人收集涉恐涉暴信息;22个进京检查站实行一级查控,逢车必查;31条公交线路每车将配备乘务安全员;群众举报涉恐涉暴线索奖励办法发布,重要线索奖励不低于4万元,上不封顶„„

媒体报道,与此同时,全国其他省份也都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反恐专项行动。河北、广东、云南等地通过不同层面的密集反恐演练检验防暴预案、磨合队伍、查找不足。上海、长沙等城市则实行了民警佩枪巡逻,部分城市在重点地区配备了装甲车等重型装备。 有媒体和学者称,中国已进入“全民反恐”时代。

“总体来看,我国面临的恐怖威胁风险增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梅建明对媒体表示,自北京“10·28”暴力恐怖案件(注:指10月28日金水桥汽车冲撞事件) 发生以来,东突恐怖组织头目在境外叫嚣,鼓动恐怖分子用自动武器来实施恐怖行为,实际上暗示了用更残酷、更残暴的手段来制造恐怖袭击。而最近发生的昆明火车站“3·1”严重暴力恐怖案、乌鲁木齐“5·22”严重暴力恐怖案件,正表现出了恐怖手段的升级,暴力破坏性的增强,也侧面反映出境外恐怖势力对境内恐怖分子的鼓动和影响。

“恐怖手段越发血腥残忍,恐怖范围越发扩散,恐怖危害越发严重。”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李文良这样概括现阶段境内暴恐活动的特点。他表示,恐怖组织活动的暴力倾向性更加严重,甚至可能诱导社会暴力心理和暴力倾向。因此,对付暴恐活动和恐怖分子必须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群众路线”。

街头全副武装的武警

梅建明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刘跃进对媒体表示,“全民反恐有效地发挥了民众天然预警的作用。”

“全民反恐是动员社会力量,积极配合政府反恐工作,提高群众防范意识,构建全面反恐怖防范体系的一种重要举措。”梅建明说,启动社会面防恐措施,实际上是沿用了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些思路来开展反恐工作,堪称是“我国独创”。

李文良建议,北京市启动社会面防控措施,是应急性、临时性的,应当与常态的管理措施相结合,将目前的措施规范化、长期化。

反恐问题研究专家:

全民反恐并不提倡民众主动去发现、制服恐怖分子

我们所面临的恐怖威胁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

媒体:何为恐怖主义?目前我国面临着怎样的恐怖威胁?

梅建明:对于“恐怖主义”,全球没有一致的定义,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部门的看法、定义也不尽相同。

我国于2011年10月29日起施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规定,恐怖活动是指以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为目的,采取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行为,以及煽动、资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协助实施上述活动的行为。

美国联邦调查局则将“恐怖主义”定义为“出于政治或社会性目的针对人身或财产非法使用暴力以恐吓、强迫政府、民众的行为”。

法国《刑法典》规定,恐怖主义为“旨在通过恐吓或恐怖的手段,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个人或集体的行为”。

总体来看,我国面临的恐怖威胁风险增高。以北京“10·28”暴力恐怖案件以来的国内外反恐形势为证,事件本身以及事件引起的反应(国内外恐怖势力的反应、东突势力的反应)

都说明了我国面临的形势严峻。

恐怖威胁来源于两个方面:境外与境内。境外主要是煽动、渗透、指挥与策划;境内主要是响应、串联、组织与实施。

形势严峻也与东突恐怖组织本身的组织形式、思想基础、行动策略有关系。总体来看,当前国内恐怖袭击事件频发,制造这些事件的团伙或组织之间表现出分散化、本地化、自发性的特点,他们在思想上高度统一,都把混杂着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的恐怖思想作为精神动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手段,传播极端思想、物色对象、招募人员,通过周密的组织策划,在新疆并积极寻求在内地针对具有重要政治、经济、文化意义的目标实施恐怖袭击,企图以暴力恐怖的“圣战”方式达到分裂国家的目的。

李伟

新疆“天山-2014”综合反恐演习

媒体:今年5月底,北京市提升社会防控等级,有85万名志愿者走上街头,配合专业部

门开展治安巡逻等工作,被称为“全民反恐”。“全民反恐”的概念是否为首次提出?应当如何理解?

李伟:“全民反恐”是中国提出的概念,专业的解释是“反恐的专群结合”,即专业的、职能部门的反恐力量,和民众的反恐力量结合,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

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首先是因为恐怖主义主要针对的是普通民众,民众既是恐怖主义活动最大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反恐的重要基础力量和依靠力量,由于恐怖主义活动自身的一些特点规律,特别是其活动手法的隐蔽性以及发动恐怖袭击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使得单靠专业的反恐职能部门以及反恐力量,很难全面遏制恐怖主义的发展态势,所以,民众要在反恐这个十分专业的领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其次,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恐怖威胁,出现地域扩大化、袭击频率上升、手段和手法更加血腥残忍的态势,也就是说,我们所面临的恐怖威胁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所以才出现全民反恐这样一个概念。

其实,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事实上也实施了全民反恐的模式。 我国与西方全民反恐不一样

媒体:国外的全民反恐模式是什么样的?

梅建明:全民反恐在国外有先例。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启动了名为“USA On Watch”的“守望美利坚”计划,要求居民提高对可疑的人和情况的警觉,预防犯罪和紧急事态。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在“守望美利坚”计划中又加入了反恐内容,推行了“可疑行为报告制度”,该制度将反恐内容制度化,对民众应该如何观察和发现可疑行为、报告方式及保密规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媒体:我国的全民反恐与国外的全民反恐有何不同?

李伟:西方国家的全民反恐,是根据反恐专业职能部门以及力量对恐怖活动特点规律的掌控,与一些相关的部门、商业机构或者其他群体加强联系,从而获得有用的信息。在任何国家,全民反恐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可疑情况报告。比如在美国,反恐专业职能部门可能会和一些大商场的收银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建立密切联系,要求他们关注一些有可能会被恐怖分子大量购买、用来制造爆炸物的物品,如廉价的通信器材和化妆品,一旦发现任何这方面的线索,他们就会向相关部门报告,这也形成了一种全民反恐的模式。

民众反恐重在报告可疑和保护自己

媒体:中国城市社区里的大爷、大妈,应该如何在反恐中起到作用?

李伟:不同的国家国体、政体,包括民众在整体的安全意识上,都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的社区文化比西方更浓厚一些,大爷大妈们对本社区的人员往来,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了解得比较全面,他们对异常情况的敏感度比一般人高,在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能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

但是,全民反恐,并不是提倡民众去主动发现恐怖分子,然后主动与恐怖分子进行斗争或者制服恐怖分子。世界各国对此都不提倡。

全民反恐最重要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遇到可疑情况要报告;二是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特别是遇到突发恐怖袭击时,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对于中国人来说,今

后遇到任何突发情况,首先要尽量做到不围观,这可能是保护自己的一个很好的做法。围观会造成两个负面影响:一、可能会影响专门力量的快速应急反应和处置恐怖袭击突发事件;

二、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次生性的伤害。

反恐能力重在情报预警

媒体:这次的全民反恐是不是建国以来最高级别的反恐举措?

李伟:从整体的规模上、措施上,以及装备和能力上,我认为,当前我国的反恐防暴级别达到了建国以来在反恐问题上的最高级别。不仅是在新疆地区,在一些重要的大城市,包括一些中小城市,各省份相关的反恐职能部门也都在强化自己的能力训练、反恐演习和演练。

新疆“天山-2014”综合反恐演习

新疆“天山-2014”综合反恐演习

媒体:今后,我们的反恐等级会不会继续提高?

李伟:反恐一定要注意把握平衡性。我们所采取的反恐措施,以及我们所要提高反恐的级别,与我们对可能会面临的恐怖威胁相应的评估是相一致的。我们强调反恐的能力,更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反恐的情报预警方面。我们能不能再继续加大对反恐情报的投入,然后能够在恐怖分子实施恐怖袭击之前,就能够及时发现他、制止他,使我们的安检措施或者是其他相应的措施,仍然维持在当前的级别。

全民反恐体现了中央反恐的新思路

媒体:全民反恐是否体现了中央反恐的新思路?

梅建明: “全民反恐”体现了中央反恐的新思路,但中央反恐的新思路并不仅仅局限于“全民反恐”。在反恐的指导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组织体制——国家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升级为国家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各级反恐怖领导小组,以及反恐策略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

媒体: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反恐行动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梅建明: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全面指导反恐怖的各项工作。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建立,本身体现了我国在新时期安全工作方面战略性的调整,它意味着我国领导人面对新时期的安全形势和安全挑战,做出了从全方位实现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战略性的调整,这种调整首先是组织体制、领导机制的变化。所以在国家安全观的统领之下,反恐工作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关内容

  • 军事理论文章
  •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还存在的不安全 因素 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以及各大国和地区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在总体上保持稳定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和安全挑战.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逐渐趋于复杂:一方面,谋和平.求发展.促合作势头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 ...

  • 大都市里的恐怖故事
  • 大都市里的恐怖故事 古代总是地广人稀,交通闭塞,人们隔山而居,所以有关妖魔鬼怪的恐啼故事,总是发生在荒无人烟的漆黑夜路.废弃的荒宅或古刹古堡――恐怖事件总是在人孤独无助的时刻意外出现,所谓月"惨雨漏之时,灯烛摇曳之刻",荒郊孤坟的鬼魂,灵异和瘟疫是恐怖故事骇人主角.电影<扎 ...

  • 海盗――海洋上的新威胁
  • 海盗作为一种古老的犯罪形式,早在人类开始进行海上贸易之初就作为其对立面存在.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其虽然历经打压,但不劳而获的庞大利益始终驱使着少数人铤而走险.无论是最早文字记载的公元前1350年左右的腓尼基海盗."据称"最早抵达美洲的维京海盗,还是大航海时期肆虐一时的北非及 ...

  • 打击网络恐怖主义亟需法律支持
  • 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人类文明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当前,恐怖分子利用互联网开展招募.宣传.策划.洗钱.组织恐怖袭击等已经成为全球恐怖活动变化的重要特点,互联网已成为恐怖势力开展活动的重要空间和途径.网络恐怖主义的危害性日益突出,已成为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课题. 面对日益严重的网络恐怖主义威胁,必须要进行积极 ...

  • 中小学反恐防恐知识专题讲座稿
  • 增强反恐防恐意识提高应急防范能力 中小学反恐防范知识宣传教育讲座讲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也许大家会认为公安机关真烦人,前天讲法律常识,昨天讲交通安全,今天又讲反恐防范,这还让不让我们学习了?再说了,恐怖活动似乎离我们也很遥远啊?大家有这种不理解和麻痹的心理是正常的.但 ...

  • 如何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新威胁
  • 如何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新威胁 一 2014年以来,国际恐怖主义"全面开花",中东"伊斯兰国"猖獗,南亚"基地"组织反扑,北非暴恐袭击不断,逐渐形成了一个从东南亚经南亚.中东至非洲的"C"型新版图,国际恐怖主义正进入新一轮 ...

  • FATF发布[打击恐怖融资的综合策略]
  • FATF发布<打击恐怖融资的综合策略> 2016年2月19日,FATF发布<打击恐怖融资的综合策略>指出,自2001年以来,打击恐怖融资一直是FATF的优先任务,但在2015年,世界各地许多城市遭遇恐怖袭击,伊斯兰国(ISIL)组织.基地组织及其附属恐怖组织和其他恐怖组织制造 ...

  • 2016年国际十大新闻
  • 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推进 1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东三国,拉开中国今年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序幕.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推进,成果丰硕:引领全球治理变革,成功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在气候问题上彰显大国担当;维护周边稳定合作大局 ...

  • 当代世界的恐怖主义和反恐怖斗争
  • 作者:张明明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2年02期 "冷战"结束以后,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国际政治现象,就是恐怖主义在世界范围内 的蔓延.对此,世界各国的学者一致将其与核扩散.生态恶化.人口爆炸.毒品走私等问题 ,列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当代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 一 恐怖主义的当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