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学生都懂的知识去理解24节气(说节气上)

恰逢立春,说说节气。从小听老年人嘴里常说的“年里还是年外打春”类似这样有点玄幻色彩,沾点迷信味道的东西,课堂上一直没人教。细究一番发现,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节气,恰恰是彻底的科学。

24节气在去年12月刚刚去联合国申遗成功,我认为是大好事的同时,倒觉得有点怪怪的。因为在大家普遍认知里,只有眼看留存不住的才称得上遗产,才要去保护,像已经申遗的皮影戏、昆曲、剪纸。可24节气,说到底是个历法,是天体运动规律,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后还是这样,甚至等地球上人类消亡了,可能还是这样一个运转规律,它是个客观的存在。算不上遗产,要遗留给谁去?

现在每逢节气,就遭遇这样一番刷图,美不胜收——

这些在手机里天天见,走出门却越来越少见的风景,并不是大家理解的24节气本身,这些只是24节气这套体系体现在自然界的物候特征,准确的说,还只是古代黄河流域的,方便先民们数日子,指导安排农业生产用。

以下稍微官方的定义来源网络:

“24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不难看出,节气是个时间知识体系。注意节气这个词,节是节,气是气,一年有4季8节24气72候,怎么分具体啥内容,网上很容易查到详情。

对于继承节气这个文化遗产的尴尬,我认为在于太多的人,把它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习俗,却并不知道怎么来的,更不知道它对人体的意义究竟在哪里。理解了来由和意义,就懂了祖先认识天地人的智慧,也就明白为啥立春要吃春卷,冬至要吃饺子。

懂了节气,就懂了人体。本文慢慢看,一定能让你比以前更明白。

一、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关系,才是节气的本质

其实要弄懂24节气,小学生文化水平就够了。因为小学生一年级课本就讲过: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再加上一句,地球是歪着跑的。记得小学自然课本里也提到了,后面会说。

这个大小尺寸很重要,具体是:

太阳直径是 139万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1.2万公里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距离地球,约等于1.5亿公里。

方便你理解,我想了一个模型:你眼前有个篮球,放在篮球场一方底线上,在另一方底线上放一粒小米,它俩相距一个球场长度。这就是太阳、地球的对比尺寸和距离比例。我准确测算过,误差不大。

然后,别忘了,太阳往外辐射的光和热,相当于每秒300万颗核弹爆炸。

就是因为有100多个太阳直径那么远的地日距离,让到达地球的光和热,不多不少刚刚好。正好地球还有个大气层,起到了一定的热量隔离和蓄积调节作用。

光有以上还不够,地球是自转的,保证阳光洒满每一寸土地。要不就是固定的一面热一面凉。就像烤羊肉串不许翻,你琢磨吧。

地球自转同时还绕着太阳转,自转365圈多一点的时间,正好绕太阳1圈。

前面先提了,地球是歪着转的。看底下图好理解一点。地球自转不是乱骨碌,是绕着一个轴。但这个轴跟地球绕太阳转的那个公转轨道面并不垂直。

这一歪不要紧,才有了我们的世界,才有了一切。谁弄歪的,不知道。谁要弄懂了,过去已颁发过的所有诺贝尔奖金都给他一人,也不算多。

不管谁弄歪的,反正就是这么歪着转。歪打正着,因为这样歪才有了昼夜交替、寒来暑往,一切才有了生机。

试想一下如果地球不歪,那就永远是赤道上太阳直射,越往两极太阳越斜,那么地球永远是中间最热,上下两端冰凉,因为地球是圆的。想像一下,固定姿势拿蜡烛烤土豆,中间热了,两头生。

事实是地球在一年里自转365圈,还不断把上下两头往太阳跟前凑。某天,正好把北纬 23度那片土地正对太阳,这一天,北半球的人看太阳角度最高,中午影子最短,这天叫夏至。前后这段日子里北半球白天长,承受的热偏多,是夏天,南半球正好相反是冬天。

看上图能帮助理解。地球是圆的,太阳总是照到一半,一半白天是 A+B 这块,一半黑夜就是 C+D 这块。但南北半球是由自转演绎出的赤道面分的,A+C= 北半球土地,B+D= 南半球土地。

很容易理解,夏天的白天,北半球的土地 A 因为面积更大,阳光多过南半球的 B,而夜里,北半球的 C 和南半球的 D 都在往大气散热,D 又因为面积更大散失了更多的地热。

所以,夏天北半球热,南半球冷,都因地球歪。

到了冬天,南北反过来了。如果看冬至这一天,地球正好绕到了太阳另一面,但还是以那个不变的角度歪着:

这样太阳光就直射南半球的南纬 23度了。就是北半球说的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在半年里从最北移到最南,又用半年再返回去,引起地球的上下冷热不均,才有了规律的大气运动,才有了规律的寒来暑往。

夏至、冬至两个节气,就是这么来的,这两天太阳对北半球的热辐射,一个最多,一个最少。你可以简单理解这个热辐射叫做天之气,后续会提到的。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多大?想想这两个节气那天气温就足够说明一切了。

节气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你想想这两个节气你身上衣服的区别就知道了。

对于地球上的人来说,这两个节气的时间点很容易记录,量中午的日影即可。最短那天是夏至,最长那天是冬至。

那么,冬至到夏至之间的中点,有个春分,夏至到冬至之间的中点,有个秋分,又是个怎么回事呢?

是因为地球还是保持一样的倾角,沿着轨道转到了太阳光线跟地轴线正好垂直相交的这个轨道位置,下图有点考验空间思维能力,你就认为太阳光是你的眼睛发出射进屏幕,就方便理解这个图了。

在这两天,准确的说是在春分秋分两个时刻,太阳不偏不倚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得到相同的光照,因为地表 A+C=B+D,这时地球上任何地点昼夜是等长的。

这就是气候温和的春分秋分,跟冬至夏至一样,也是相距半年,正好一起把一年四等分。

怎么理解“分”和“至”这两个字?春秋分就是春秋天里昼夜两等分的那两天,分指昼夜长短平分,不是说春秋天季节的中点。冬夏至就是冬夏天里太阳照射角度的两个极值,并不是冬天到了最冷,夏天到了最热的时候。

二分二至完全是天体运动的位置,也构成24节气的基础,它们四个之间的中点,正好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怎么理解这四立,还有为何今天都立春了,咋还没一点儿春天的感觉?待下篇来分解——

立春日送上彩蛋两枚:

图中是厚朴院子里四期天文组测日影的圭表,出镜的鸡没有被抱来摆拍。你猜今天为啥放出这张图?

2015年夏,四期天文组跟老师一起观测行星

-----------------------------

厚朴2017年台历——丁酉年干支历

立春才是鸡年的开始

厚朴特色台历热销中(淘宝搜店铺 厚朴中医学堂)

中医认为,人应该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有觉知的生活

按惯例我们依然将2017年的五运六气,干支纪年融入到日历

并配有九九消寒图和清代手绘12经络脏象图

年复一年,感谢大家的陪伴,祝新年称心如意。

恰逢立春,说说节气。从小听老年人嘴里常说的“年里还是年外打春”类似这样有点玄幻色彩,沾点迷信味道的东西,课堂上一直没人教。细究一番发现,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节气,恰恰是彻底的科学。

24节气在去年12月刚刚去联合国申遗成功,我认为是大好事的同时,倒觉得有点怪怪的。因为在大家普遍认知里,只有眼看留存不住的才称得上遗产,才要去保护,像已经申遗的皮影戏、昆曲、剪纸。可24节气,说到底是个历法,是天体运动规律,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后还是这样,甚至等地球上人类消亡了,可能还是这样一个运转规律,它是个客观的存在。算不上遗产,要遗留给谁去?

现在每逢节气,就遭遇这样一番刷图,美不胜收——

这些在手机里天天见,走出门却越来越少见的风景,并不是大家理解的24节气本身,这些只是24节气这套体系体现在自然界的物候特征,准确的说,还只是古代黄河流域的,方便先民们数日子,指导安排农业生产用。

以下稍微官方的定义来源网络:

“24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不难看出,节气是个时间知识体系。注意节气这个词,节是节,气是气,一年有4季8节24气72候,怎么分具体啥内容,网上很容易查到详情。

对于继承节气这个文化遗产的尴尬,我认为在于太多的人,把它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习俗,却并不知道怎么来的,更不知道它对人体的意义究竟在哪里。理解了来由和意义,就懂了祖先认识天地人的智慧,也就明白为啥立春要吃春卷,冬至要吃饺子。

懂了节气,就懂了人体。本文慢慢看,一定能让你比以前更明白。

一、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关系,才是节气的本质

其实要弄懂24节气,小学生文化水平就够了。因为小学生一年级课本就讲过: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再加上一句,地球是歪着跑的。记得小学自然课本里也提到了,后面会说。

这个大小尺寸很重要,具体是:

太阳直径是 139万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1.2万公里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距离地球,约等于1.5亿公里。

方便你理解,我想了一个模型:你眼前有个篮球,放在篮球场一方底线上,在另一方底线上放一粒小米,它俩相距一个球场长度。这就是太阳、地球的对比尺寸和距离比例。我准确测算过,误差不大。

然后,别忘了,太阳往外辐射的光和热,相当于每秒300万颗核弹爆炸。

就是因为有100多个太阳直径那么远的地日距离,让到达地球的光和热,不多不少刚刚好。正好地球还有个大气层,起到了一定的热量隔离和蓄积调节作用。

光有以上还不够,地球是自转的,保证阳光洒满每一寸土地。要不就是固定的一面热一面凉。就像烤羊肉串不许翻,你琢磨吧。

地球自转同时还绕着太阳转,自转365圈多一点的时间,正好绕太阳1圈。

前面先提了,地球是歪着转的。看底下图好理解一点。地球自转不是乱骨碌,是绕着一个轴。但这个轴跟地球绕太阳转的那个公转轨道面并不垂直。

这一歪不要紧,才有了我们的世界,才有了一切。谁弄歪的,不知道。谁要弄懂了,过去已颁发过的所有诺贝尔奖金都给他一人,也不算多。

不管谁弄歪的,反正就是这么歪着转。歪打正着,因为这样歪才有了昼夜交替、寒来暑往,一切才有了生机。

试想一下如果地球不歪,那就永远是赤道上太阳直射,越往两极太阳越斜,那么地球永远是中间最热,上下两端冰凉,因为地球是圆的。想像一下,固定姿势拿蜡烛烤土豆,中间热了,两头生。

事实是地球在一年里自转365圈,还不断把上下两头往太阳跟前凑。某天,正好把北纬 23度那片土地正对太阳,这一天,北半球的人看太阳角度最高,中午影子最短,这天叫夏至。前后这段日子里北半球白天长,承受的热偏多,是夏天,南半球正好相反是冬天。

看上图能帮助理解。地球是圆的,太阳总是照到一半,一半白天是 A+B 这块,一半黑夜就是 C+D 这块。但南北半球是由自转演绎出的赤道面分的,A+C= 北半球土地,B+D= 南半球土地。

很容易理解,夏天的白天,北半球的土地 A 因为面积更大,阳光多过南半球的 B,而夜里,北半球的 C 和南半球的 D 都在往大气散热,D 又因为面积更大散失了更多的地热。

所以,夏天北半球热,南半球冷,都因地球歪。

到了冬天,南北反过来了。如果看冬至这一天,地球正好绕到了太阳另一面,但还是以那个不变的角度歪着:

这样太阳光就直射南半球的南纬 23度了。就是北半球说的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在半年里从最北移到最南,又用半年再返回去,引起地球的上下冷热不均,才有了规律的大气运动,才有了规律的寒来暑往。

夏至、冬至两个节气,就是这么来的,这两天太阳对北半球的热辐射,一个最多,一个最少。你可以简单理解这个热辐射叫做天之气,后续会提到的。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多大?想想这两个节气那天气温就足够说明一切了。

节气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你想想这两个节气你身上衣服的区别就知道了。

对于地球上的人来说,这两个节气的时间点很容易记录,量中午的日影即可。最短那天是夏至,最长那天是冬至。

那么,冬至到夏至之间的中点,有个春分,夏至到冬至之间的中点,有个秋分,又是个怎么回事呢?

是因为地球还是保持一样的倾角,沿着轨道转到了太阳光线跟地轴线正好垂直相交的这个轨道位置,下图有点考验空间思维能力,你就认为太阳光是你的眼睛发出射进屏幕,就方便理解这个图了。

在这两天,准确的说是在春分秋分两个时刻,太阳不偏不倚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得到相同的光照,因为地表 A+C=B+D,这时地球上任何地点昼夜是等长的。

这就是气候温和的春分秋分,跟冬至夏至一样,也是相距半年,正好一起把一年四等分。

怎么理解“分”和“至”这两个字?春秋分就是春秋天里昼夜两等分的那两天,分指昼夜长短平分,不是说春秋天季节的中点。冬夏至就是冬夏天里太阳照射角度的两个极值,并不是冬天到了最冷,夏天到了最热的时候。

二分二至完全是天体运动的位置,也构成24节气的基础,它们四个之间的中点,正好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怎么理解这四立,还有为何今天都立春了,咋还没一点儿春天的感觉?待下篇来分解——

立春日送上彩蛋两枚:

图中是厚朴院子里四期天文组测日影的圭表,出镜的鸡没有被抱来摆拍。你猜今天为啥放出这张图?

2015年夏,四期天文组跟老师一起观测行星

-----------------------------

厚朴2017年台历——丁酉年干支历

立春才是鸡年的开始

厚朴特色台历热销中(淘宝搜店铺 厚朴中医学堂)

中医认为,人应该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有觉知的生活

按惯例我们依然将2017年的五运六气,干支纪年融入到日历

并配有九九消寒图和清代手绘12经络脏象图

年复一年,感谢大家的陪伴,祝新年称心如意。


相关内容

  • [互 节气]谷雨时节,种瓜点豆
  • 4月23日是全世界读书人的节日,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是谷雨,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这套书已经入围了国家图书馆的文津图书奖--中国含金量最高的图书大奖.这是春天送给这本书最好的礼物,你和这本书又有怎样的故事呢?4月23日在国家图书馆带上你的故事和这本书的作者--高春 ...

  • 幼儿园大班有关惊蛰的教案
  • 篇一:<惊蛰>教案 教学目标: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动物从冬眠中醒来而感到兴奋.开心,注重情感的渗透. 3.在美读课文中,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惊蛰"的解释,如何让学生理解的更好.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释" ...

  • 初中公开课教案
  • 上课思路:古诗积累--答题技巧--真题阅读+课外拓展--学生练习 课前准备:把讲解的练习和学生练习题打印出来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

  •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
  • 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 第1课 <三字经>(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背诵能力. 2.教育孩子克服外界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 教学方法: ...

  • [语文园地五]教案
  • [我的发现] 这项训练包含两组句子,它们的共同点是每组句子的文字都相同,但标点不同.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朗读.体会出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与反问句的不同.进而认识到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朗读体会,并挖掘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感,在探究与发现中,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 [过程 ...

  •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例
  •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设计思想] 本节的内容设计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开展教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第一,运用地图(图表.资料等)的能力,即通过绘图.读图进行分析.说明.归纳的能力 ...

  • 2017年茂名一模作文审题指导及考场范文
  • (一)真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11月30日,被国际气象届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人们奔走相告,也都议论纷纷. 甲:我们老祖宗说得 ...

  •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一篇文章带你品味二十四节气之美
  •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在叫好称快之余,你是否也开始反思,"节气"这个熟悉又陌生.古老又现代的词汇,已经有多久游离在我们的生活之外了呢?今天用一篇文章,带你重温二十四节气. 以下内容选自著名学者余世存新书<时间之书: ...

  • 参考-2014年创新项目立项申请-二十四节气IPAD交互绘本
  •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立项申请书 项目编号: 项目类别:目标导向类 ▇ 自主探索类 □ 校企合作类 □ 滚动支持类 □ 项目名称: 二十四节气IPAD交互绘本 项目名称(英文):Interaction Picture Books of The 24 Solar Terms 项目依托学院: 数字媒体与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