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低碳

博物馆与低碳生活

作者:肖冠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高耗能低产出的矛盾仍然是发展的瓶颈。哥本哈根吹起的“低碳风潮”,不仅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渗透进博物馆的文化中。特别是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已深入人心,低碳已成为时下人们生活的关键词。博物馆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有不计其数的观众在这里参观、学习,接受教育,其社会职能决定新形势下博物馆应勇担社会责任,倡导低碳理念,推行低碳实践。

立足本馆,宣传低碳理念

低碳生活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博物馆不仅是为了展示历史,也是为了促进未来可持续发展。博物馆的建设、改造,陈列的布置,观众的出游、各种活动的举办,都将造成大量的碳排放。首先,博物馆有着良好的教育资源,是学习教育的场所,气候变暖、节能减排等社会问题应该在这里得到关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意识要在这里得到宣传;低碳技术、先进陈列手段要在这里得到运用。其次,博物馆要通过各种方法主动向观众宣传低碳理念,通过向观众发放低碳倡议书、低碳生活手册、环保袋,在公众服务区张贴宣传画,制作宣传版面,开展组织低碳知识问答活动,定期播放环保电影,组织碳足迹计算等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低碳生活的氛围。同时,宣传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要特色鲜明,通俗易懂,方便群众接受,让低碳生活点点滴滴深入人心。

此外,低碳博物馆的建设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使低碳理念进一步推广和传播,与相关方达成共识,建立伙伴关系。例如一些供应商、承包商,博物馆也要对其进行低碳理念的宣传,在合同条款中可以约定遵守的环保条约。特别是在开放服务中要强调环保意识,减少一次用品的使用。例如有的博物馆免费提供纸杯,就可以考虑提倡让观众自带水杯,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则在景区内安装了十多处直饮水设施,观众可以直接饮用到矿泉水。同时,要加强对观众的管理,观众是上帝,但观众到博物馆来参观就是来接受教育的,博物馆要通过温馨提示、宣传、活动、资料等多种形式在观众中树立低碳环保的示范形象,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来要求观众共同遵守环保约定,使参观环境得到优化,也提高了观众素质,使其受到教育。

科学规划,将低碳理念与科学发展统筹

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首先在规划设计上,策展人以及博物馆馆长,还有设计师、建筑师之间需要很好的沟通,倡导低碳建设,将博物馆建设与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既要彰显低碳概念,也要提高能源的利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改变一味追求场馆大,设施新,陈列手段现代化程度高的观念,采取适合馆情的发展模式。新馆建设的选址要和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改造结合起来,新馆的规划要考虑生态的理念、低碳的理念,包括步行适宜距离和节能、生态效应以及陈列展览的展厅是否可以持续利用等。

其次,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要优先考虑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的低碳设计,要在确保文物展陈的小环境基础上考虑观众的舒适度。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多采用自然光,尤其是地处农村的博物馆,用电无保障,更应减少对电的依赖。在建筑通风中多采用自然风,在设计时要考虑保温效果,控制展厅面积,减少冷热交替等,减少对空调系统依赖的使用。 其三,在材料和设备设施的使用上,陈列改造中大量采用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和新材料。比如,现在我们的陈列过程中大量使用了PVC 材料,但这种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毒素,严重影响环境。此外,应多使用节能灯具,有条件的应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LED 照明技术,从而减少电能的消耗。要减少室外大面积玻璃幕墙、钢筋的使用,多采用本地生态建筑用材,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过程碳的排放。馆区范围大的博物馆有时需要使用交通工具,应尽量控制机动车的进入,而采用自行车、氢能源汽车、纯电容汽车等。在陈列展线上适当增加绿色盆栽植物,在室外增加绿化面积,目前有的博物馆将屋顶科学利用起来,建设绿色屋顶。在园林设计中,可以考虑微灌系统的使用,节约水资源。

拓宽外延,将低碳理念与社教活动结合

社会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可持续的重要机制是社会化,这个过程使新生社会成员接受并内化现有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教育活动场所,要将低碳理念与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一致的、有效的符合低碳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何让低碳引领我们的生活,很多博物馆早就行动起来。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了

“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主题科普展,青岛市“我的低碳生活”启动仪式在奥帆博物馆举行。今年4月,浙江自然博物馆举行了“让地球更健康——低碳行动从我做起”活动。

博物馆可以通过“低碳环保生活从我做起”的活动来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倡议学生及家长们选择集体乘坐学校大巴出游,不选自驾车;选择自带水壶,不选瓶装水或饮料;选择带手帕,不选一次性纸巾;选择布制餐布,不选一次性餐布等。例如,今年3月,中国湿地博物馆举行了“变废为宝,环保手工制作”活动,很多小朋友通过精心制作,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或者生活用具,例如废旧的报纸,经过处理,成了雕塑;废弃的水管,涂涂画画,变成了笔筒和花瓶;废旧的纸盒,切割拼接,成了12生肖。一块家中废弃的刷碗海绵,结合胶水、贴纸、扭扭棒等小物件,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海绵宝宝、糖果冰激凌、蝴蝶结等等。活动结束后,每个小朋友开心地拿着自己的作品向家长汇报,表示以后还要参加这样有意思的活动。此外,博物馆还要结合博物馆之友活动,发挥志愿者作用,可以与周边社区、学校、机关、企业联合起来,使低碳环保意识得到加强,通过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广大群众中传递绿色环保理念。

关注细节,推行低碳实践

一是做好数据统计,制定目标。要通过测量碳足迹、计算碳排放量,在能够控制的范围内找出潜在的节能减排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减少碳排放的实施方案,例如怎样科学设计和控制展厅空调温度,如何科学控制和调节展区照明系统,减少能耗。控制高峰期观众的参观人数,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碳排放量和对水、电、空调等的使用频率。同时,在优质服务的前提下,控制开放时间,规定空调、灯具照明的启用时间。

二是在我们的办公环境中,办公室人离电断,日常照明要使用节能灯具,许多印刷材料要使用可再生纸,同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宣传资料。加强内部局域网的建设,采用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发布信息、审批文件、报送材料,减少纸张的消耗。此外,博物馆有采购的主动权,我们要运用这种能力减少其他供应商和运输商的碳足迹。在流动展览中,我们可以更多地使用当地提供的材质、当地的资源,从而减少其他材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是改变出游方式。在交通方式上特别是现在私家车增多,要尽量集中乘坐公共车或自行车,减少碳的排放。此外,加强数字博物馆建设,让观众足不出户在家观看博物馆的陈

列展览,例如湖南省博物馆除了有视频的资料外,还增加了文物联联看的游戏内容,可以让观众在浏览博物馆网站的同时学习文物常识。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博物馆自身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低碳实践,例如法律法规遵守、能源节约制度、博物馆开放管理制度、节约型机关的建设等。同时,导入实施ISO14001国际环境标准体系认证,借第三方力量,加强对环境的监督。

实现低碳博物馆除了改变观念,改进技术手段,获得相关方面的支持外,在设备设施使用时,我们不得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讲,我们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生活领域的能源消耗和碳的排放,但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地域、气候、人文、建筑等特点,加之往往节能技术投入资金较大,不是每个博物馆都有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实现低碳理念,但如果博物馆人坚持不懈地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工作,博物馆将在推进低碳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与低碳生活

作者:肖冠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高耗能低产出的矛盾仍然是发展的瓶颈。哥本哈根吹起的“低碳风潮”,不仅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渗透进博物馆的文化中。特别是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已深入人心,低碳已成为时下人们生活的关键词。博物馆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有不计其数的观众在这里参观、学习,接受教育,其社会职能决定新形势下博物馆应勇担社会责任,倡导低碳理念,推行低碳实践。

立足本馆,宣传低碳理念

低碳生活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博物馆不仅是为了展示历史,也是为了促进未来可持续发展。博物馆的建设、改造,陈列的布置,观众的出游、各种活动的举办,都将造成大量的碳排放。首先,博物馆有着良好的教育资源,是学习教育的场所,气候变暖、节能减排等社会问题应该在这里得到关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意识要在这里得到宣传;低碳技术、先进陈列手段要在这里得到运用。其次,博物馆要通过各种方法主动向观众宣传低碳理念,通过向观众发放低碳倡议书、低碳生活手册、环保袋,在公众服务区张贴宣传画,制作宣传版面,开展组织低碳知识问答活动,定期播放环保电影,组织碳足迹计算等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低碳生活的氛围。同时,宣传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要特色鲜明,通俗易懂,方便群众接受,让低碳生活点点滴滴深入人心。

此外,低碳博物馆的建设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使低碳理念进一步推广和传播,与相关方达成共识,建立伙伴关系。例如一些供应商、承包商,博物馆也要对其进行低碳理念的宣传,在合同条款中可以约定遵守的环保条约。特别是在开放服务中要强调环保意识,减少一次用品的使用。例如有的博物馆免费提供纸杯,就可以考虑提倡让观众自带水杯,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则在景区内安装了十多处直饮水设施,观众可以直接饮用到矿泉水。同时,要加强对观众的管理,观众是上帝,但观众到博物馆来参观就是来接受教育的,博物馆要通过温馨提示、宣传、活动、资料等多种形式在观众中树立低碳环保的示范形象,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来要求观众共同遵守环保约定,使参观环境得到优化,也提高了观众素质,使其受到教育。

科学规划,将低碳理念与科学发展统筹

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首先在规划设计上,策展人以及博物馆馆长,还有设计师、建筑师之间需要很好的沟通,倡导低碳建设,将博物馆建设与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既要彰显低碳概念,也要提高能源的利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改变一味追求场馆大,设施新,陈列手段现代化程度高的观念,采取适合馆情的发展模式。新馆建设的选址要和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改造结合起来,新馆的规划要考虑生态的理念、低碳的理念,包括步行适宜距离和节能、生态效应以及陈列展览的展厅是否可以持续利用等。

其次,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要优先考虑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的低碳设计,要在确保文物展陈的小环境基础上考虑观众的舒适度。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多采用自然光,尤其是地处农村的博物馆,用电无保障,更应减少对电的依赖。在建筑通风中多采用自然风,在设计时要考虑保温效果,控制展厅面积,减少冷热交替等,减少对空调系统依赖的使用。 其三,在材料和设备设施的使用上,陈列改造中大量采用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和新材料。比如,现在我们的陈列过程中大量使用了PVC 材料,但这种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毒素,严重影响环境。此外,应多使用节能灯具,有条件的应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LED 照明技术,从而减少电能的消耗。要减少室外大面积玻璃幕墙、钢筋的使用,多采用本地生态建筑用材,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过程碳的排放。馆区范围大的博物馆有时需要使用交通工具,应尽量控制机动车的进入,而采用自行车、氢能源汽车、纯电容汽车等。在陈列展线上适当增加绿色盆栽植物,在室外增加绿化面积,目前有的博物馆将屋顶科学利用起来,建设绿色屋顶。在园林设计中,可以考虑微灌系统的使用,节约水资源。

拓宽外延,将低碳理念与社教活动结合

社会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可持续的重要机制是社会化,这个过程使新生社会成员接受并内化现有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教育活动场所,要将低碳理念与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一致的、有效的符合低碳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何让低碳引领我们的生活,很多博物馆早就行动起来。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了

“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主题科普展,青岛市“我的低碳生活”启动仪式在奥帆博物馆举行。今年4月,浙江自然博物馆举行了“让地球更健康——低碳行动从我做起”活动。

博物馆可以通过“低碳环保生活从我做起”的活动来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倡议学生及家长们选择集体乘坐学校大巴出游,不选自驾车;选择自带水壶,不选瓶装水或饮料;选择带手帕,不选一次性纸巾;选择布制餐布,不选一次性餐布等。例如,今年3月,中国湿地博物馆举行了“变废为宝,环保手工制作”活动,很多小朋友通过精心制作,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或者生活用具,例如废旧的报纸,经过处理,成了雕塑;废弃的水管,涂涂画画,变成了笔筒和花瓶;废旧的纸盒,切割拼接,成了12生肖。一块家中废弃的刷碗海绵,结合胶水、贴纸、扭扭棒等小物件,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海绵宝宝、糖果冰激凌、蝴蝶结等等。活动结束后,每个小朋友开心地拿着自己的作品向家长汇报,表示以后还要参加这样有意思的活动。此外,博物馆还要结合博物馆之友活动,发挥志愿者作用,可以与周边社区、学校、机关、企业联合起来,使低碳环保意识得到加强,通过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广大群众中传递绿色环保理念。

关注细节,推行低碳实践

一是做好数据统计,制定目标。要通过测量碳足迹、计算碳排放量,在能够控制的范围内找出潜在的节能减排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减少碳排放的实施方案,例如怎样科学设计和控制展厅空调温度,如何科学控制和调节展区照明系统,减少能耗。控制高峰期观众的参观人数,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碳排放量和对水、电、空调等的使用频率。同时,在优质服务的前提下,控制开放时间,规定空调、灯具照明的启用时间。

二是在我们的办公环境中,办公室人离电断,日常照明要使用节能灯具,许多印刷材料要使用可再生纸,同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宣传资料。加强内部局域网的建设,采用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发布信息、审批文件、报送材料,减少纸张的消耗。此外,博物馆有采购的主动权,我们要运用这种能力减少其他供应商和运输商的碳足迹。在流动展览中,我们可以更多地使用当地提供的材质、当地的资源,从而减少其他材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是改变出游方式。在交通方式上特别是现在私家车增多,要尽量集中乘坐公共车或自行车,减少碳的排放。此外,加强数字博物馆建设,让观众足不出户在家观看博物馆的陈

列展览,例如湖南省博物馆除了有视频的资料外,还增加了文物联联看的游戏内容,可以让观众在浏览博物馆网站的同时学习文物常识。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博物馆自身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低碳实践,例如法律法规遵守、能源节约制度、博物馆开放管理制度、节约型机关的建设等。同时,导入实施ISO14001国际环境标准体系认证,借第三方力量,加强对环境的监督。

实现低碳博物馆除了改变观念,改进技术手段,获得相关方面的支持外,在设备设施使用时,我们不得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讲,我们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生活领域的能源消耗和碳的排放,但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地域、气候、人文、建筑等特点,加之往往节能技术投入资金较大,不是每个博物馆都有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实现低碳理念,但如果博物馆人坚持不懈地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工作,博物馆将在推进低碳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内容

  • 博物馆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学 专目院业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 博物馆学毕业论文选题(116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可以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 从博物馆的临展举办 ...

  • 博物馆的职能与博物馆观众
  • 博物馆的职能与博物馆观众 摘要: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其存在的价值主要是通过为社会公众服务而体现的,所以 博物馆的许多活动都与公众有关.博物馆提倡以人为本,要更好地发挥面向现代社会的现代传 播教育功能,由为"物"服务向为"人"服务转变. 关键词:博物馆职能 ...

  • 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报告
  • 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报告(2008-2009年度) 时间:2011-06-29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作者:未知 为加强博物馆分类管理,引导博物馆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博物馆运营水平,国家文物局于2008年5月确定并公布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83家博物馆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

  • 中国各省旅游景点
  • 中 国 各 省 旅 游 景 点 范志文 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中南海新华门.天坛.颐和园.圆明园.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青龙桥站.雍和宫.国子监.恭亲王府.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卢沟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消防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国坦克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民航博物 ...

  • 博物馆旅游现状分析
  • 文明的踪迹 记忆的殿堂博物馆旅游现状分析 2013-10-30 文明的踪迹 记忆的殿堂 --博物馆旅游现状分析 摘要: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公共价值和公共精神,博物馆旅游也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在博物馆旅游发展道路上,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抓住机遇,适应变化,关注需求,提供服务,方能实现博 ...

  • 博物馆建筑的选址与环境_王成
  • C 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建筑hinese museum 博物馆建筑的选址与环境 王 成 化学工业部 凡建博物馆都要选址,馆址选择的实质是馆址环境的选择,馆址选择的环 境地段需有合适面积,目前的选址面积普遍太紧会影响可持续发展:博物馆所 选环境应能建成博物馆群,国外已很普遍而国内尚未出现,需多年努力方能出 ...

  • 让民办博物馆"阳光"起来
  • 2010年初,由国家文物局联合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强调了"要切实帮助解决民办博物馆的馆舍与经费保障问题;推广民办公助.共建民营等形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政府对民办博物馆单位的资助机制--&qu ...

  • 博物馆经营与管理大纲
  • 博物馆经营与管理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博物馆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目前博物馆营销的主要方法,了解博物馆管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 课程着眼于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今天的经营管理及其主客观条件,探讨其历史渊源与发展变化,以为高年级文博专 ...

  • 有关博物馆旅游文章读后感
  • 对<我国博物馆旅游创新开发模式研究>的阅读与评价 一.<我国博物馆旅游创新开发模式研究>论文简介 <我国博物馆旅游创新开发模式研究>是山东师范大学韩爱霞老师在2009年申请硕士学位时所发表的一篇关于博物馆旅游的论文.该文章运用了演绎法.综合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实际 ...

  • 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作用论文
  • 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作用论文 摘 要:使用文物建筑的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遗址博物馆,担负着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的双重任务,他们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管理者.博物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展示.研究和传承的重要机构,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保护者.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