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物古迹资料收集

山西文物古迹大全--有怀仁鹅毛口

最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千米悬瓮山麓的晋水源头,相传为纪念周成王胞弟唐叔虞而建,其子燮父,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所建唐叔虞祠,也叫晋祠。《水经注》和《魏书·地形志》已有关于晋祠的记载,可知创建于北魏之前。圣母殿是晋祠主体建筑,在建筑构造与式样上继隋唐,下启元明,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贵实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惟一的十字桥梁

鱼沼飞梁位于山西晋祠的圣母殿前,中轴高左右低,恰似飞鸟展翼,故名“飞梁”。桥下清泉明澈如镜,游鱼历历可数,称为“鱼沼”。飞梁通体洁白,犹如两桥十字相交,这种造型古籍早有记载,但实物在全国仅此一例。

保存最完整的平遥古城墙

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完好的4座明代古城之一,具有完整的古城风貌。据清光绪《平遥县志》载,周宣王(前827~前782)时尹吉甫北伐 猃狁,驻兵于此,筑西北二面城垣。洪武三年(1370)为防御外族侵扰,在旧城垣上重筑扩建,现存城墙为明代所筑。周长6.40千米,墙高12米,平均宽3.50米。有垛口3 000个,敌楼72座,象征孔子“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之说。古城外观呈方形,墙外表全部青砖砌筑,内墙为土筑,顶部铺砖排水。

独具匠心的万荣后土庙

万荣后土庙俗称后土祠,位于万荣县城西南40千米的宝鼎乡庙前村。据碑刻记载,后土庙的历史可上溯至汉 文帝后元七年(前157)所建的汾阴庙。此后,东汉、唐、宋各代屡事兴建,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修葺规模达到极盛。后因黄河水患,后土庙“尽披沦荡”,清同治九年(1870)荣河知县戴儒珍易地重建于今址。后土庙的秋风楼恢弘典雅,每个构件上都雕着各异的图案,雕刻精细美奂,匠心独运,是研究清代建筑与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东岩寺

2001年,东岩寺遗址在山西省文水县被发现。该院位于文水县苍儿会乡,据有关专家考证,确认该寺院建于东汉永平十年(67),比历来被誉尊为“释源”的河南白马寺早建一年,距今已有1 933年的历史,是目前全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

据明《清凉山志》载,东汉永平年间(58~75)山西五台山已有寺庙建筑。此后,魏、齐、隋、唐及至清末,屡经修建,规模甚大。现存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五台山,佛教徒也称清凉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活动场所,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历史僧人最多时达12 000多人。

历史悠久的显通寺

显通寺位于山西五台山台怀镇北侧,与塔院寺相邻,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一座佛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早期寺宇,之后始可上溯至东汉明帝永平及历代帝王朝台,僧俗礼佛览胜都来此拜谒。显通寺坐北朝南,面积近8万平方米,殿宇楼阁400余间。现存建筑均为明清重修后的形式,各具特色,宫廷色彩犹存,可谓明清寺庙建筑的佳作。寺前钟楼高大,悬万斤幽冥大铜钟,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钟。显通寺汇集了明清时期木构、砖石构、铜建筑及佛教文物的精华,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富变化的寺庙建筑群——广胜寺

广胜寺位于山西洪洞县城东约17千米处的霍山南麓。东汉建和元年(147)创建,原名阿育王塔院,曾用名俱卢舍寺,唐大历四年(769)重修,代宗李豫御赐“广胜寺”之名延用至今。现存为元、明时期的建筑群,分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部分。上寺弥勒殿内曾保存有金版大藏经(俗称《赵城藏》),现存北京图书馆。寺内的元代壁画1928年被盗出国,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具山西地方建筑手法的法兴寺

法兴寺位于长子县东南15千米慈林山腰的崔庄岭。始建于后凉神鼎元年(401),初名慈林寺,唐上元元年(674)改名广德寺,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始称法兴寺,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寺址坐北朝南,现存平面布局方

式为唐代特征。经楼、佛塔在殿之前部,中轴线上依次布列山门、舍利塔、圆觉殿和菩萨殿,两厢为关公殿、伽蓝殿和碑廊。寺内现存石塔6座,均为唐代遗构。圆觉殿为北宋元丰三年(1080)重建。殿内佛坛上现存彩塑19尊,为宋塑佳品。圆觉殿构架合理,风格古朴,是体现山西早期地方建筑手法的纯熟之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楼

最具殿堂式古建筑特点的佛光寺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位于山西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的豆村镇佛光新村。现存建筑有北魏遗物祖师塔,依山而建的唐代建筑东大殿,前院的金代建筑文殊殿,其余建筑山门、伽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及厢房、窑洞等皆为明、清所建。寺内著名唐代建筑东大殿是中国殿堂式古建筑的优秀杰作,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恒山第一奇观——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城南5千米处、恒山脚下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西北距大同市62千米。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金、元、明、清均有重修之举,现存为明、清建筑,具有居境险、造型奇、结构巧的建筑特点。共有楼阁殿宇40间,从低到高三层叠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 400余年的峡谷河床沙石沉积,高度曾仅为40余米,2003年经清理恢复高度至80余米,人到了三教殿有身临险境的感觉。确如民谣所描绘的那样,“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为恒山第一奇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现存最早的燃灯石塔

童子寺燃灯石塔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20千米的龙山上。寺为北齐天保七年(556)僧宏礼禅师创建,相传有二童子藏于此山隐修,见此山石俨似世尊,遂镌佛像,高约57米,因名童子寺。寺内建筑及石雕佛像早已不存。寺前有燃灯石塔,高4.12米,平面呈六角形,下部束腰基座约及全高之半,塔身中空,内置灯室,三面开门,顶部透空,燃灯用烟火由此排出。此塔虽历经1 400多年风雨,依然如故,是中国现知最早的燃灯石塔。

中国仅存的六代木构寺院——龙门寺

龙门寺位于山西平顺县城东北54千米石城镇源头村北龙门山腰。此地山峦耸峙,峭壁悬崖,谷内夹石突起,形如龙首,故曰龙门山,寺建于此,名亦因之。寺宇创建于北齐文宣帝时期,五代后唐、北宋时期曾予大规模扩建,金、元、明、清历代皆有修葺。寺址坐北朝南,东西宽65米,南北长78米,占地面积5 070平方米。布局采用东、中、西三路轴线,各条轴线又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建筑依地形而建,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在中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是仅存的集后唐、宋、金、元、明、清建木构筑于一寺的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载罗汉名号最早的寺院——青莲寺

青莲寺位于山西泽州县东南17千米硖石山麓,南临丹河,背依高山,寺分古青莲寺和青莲寺两部分。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至唐太和二年(828),创建上院即今青莲寺。咸通八年(867),敕赐“青莲”为额。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上院被赐名为“福岩禅院”,明代复称青莲寺。寺内500罗汉名号在现存记载中时代最早,是研究佛教史的重要资料。寺内现存唐、宋、金、元、明、清碑刻数十通,真、隶、草、篆各种字体齐备,为研究寺庙历史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最大的武庙——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运城市西南20千米处的解州镇西关。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扩建。明代因地震损毁,后重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毁于大火,经10余年修复。该庙占地面积2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 576平方米,共有殿宇100余间,是一座宫殿式武庙建筑,素有“武庙之冠”誉称。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山西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关帝庙。

最具清代木构特点的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山西万荣县城内东南隅,亦称岱岳庙、泰山庙,创始年代不详。唐贞观年间(627~649)置汾阳郡时即有此庙,元至元二十八年至大德元年(1291~1297)重建,明景泰、天顺、万历年间和清代屡有扩建修葺。庙址坐北向南,占地面积

10 600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午门、献殿、齐天大帝殿为明清建筑。飞云楼,堪称国内清代木构楼阁建筑的精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楼

最具代表性的古衙署建筑——绛州大堂

绛州大堂位于山西新绛县城内西北高垣上(今新绛中学校内),邻绛守居园池。大堂始建于唐代。史载唐太

宗时出征高丽,命左将军张士贵在此设帐募军,故亦称“帅正堂”。此后这里成为历代州署衙门的办事机构,现

存大堂为元代重建。堂内北壁嵌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镌刻的文臣训诫七条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最富装饰效果的崇福寺

崇福寺位于山西朔州市东大街北侧,是雁北地区著名的佛寺之一。古名林衙院,俗称大寺庙。创建于唐高宗

麟德二年(655),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监造。寺宇历经辽、金、元、明、清各代重修,形成了现有的规模。

寺内主体建筑弥陀殿,其装修最为引人注目,花饰式样15种之多,极富装饰效果,是金代建筑中的上乘之作。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现存惟一的方形舍利塔

位于山西省长子县城东南20千米张店乡崔庄翠林山上的法兴寺方形舍利塔是全国现存惟一的方形舍利塔。建

于唐咸亨四年(673),通体由砂石条垒砌,高两层,平面呈回字正方形,边长8.80米,周长35.20米,重檐楼

阁式。该塔总体结构与造型似塔非塔,似殿非殿,似楼非楼,是中国现存古塔之中孤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保存最完整的辽金寺院——善化寺

善化寺位于山西大同市城区南部,俗称南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称开元寺,五代后晋时改称

大普恩寺。辽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金初重修,明代又予修缮,明正统十年(1445)更称今名。该寺亦

为官吏习仪之所,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均为金时建筑。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

为东西垛殿。西侧为金贞元二年(1154)所建普贤阁,东侧为文殊阁遗址,是国内辽金寺院中布局、保存最完

整的一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extPage]

塔林之最——栖岩寺塔群

栖岩寺塔群位于山西永济市西南20千米中条山麓,始建于北周,名灵居寺,隋代改称今名。寺分为上、中、

下三寺,隋唐时期为河东第一名刹。寺已毁,遗址中存唐代至清代古塔26座。建于唐天宝十三年(754)的大禅师

塔,高约8米,造型精美,是现存最早的唐代圆形亭阁式塔。栖岩寺塔群以其荟萃年代之多、规模之大、建造

之精,堪列山西塔林之最。

结构最为简练工整的古建筑——北吉祥寺

北吉祥寺位于山西陵川县城西15千米礼义镇西街村。创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宋、元、明、清历代均有

修建。寺址坐北朝南,原由三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布列山门、前殿、中殿、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殿、左右

廊庑等位居两厢,其结构最为简练、工整。“文化大革命”时期山门和钟鼓楼损毁。现存前殿、中殿为宋代遗构,

余皆明、清重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吉祥寺

南吉祥寺位于山西陵川县城西20千米礼义镇平川村,原名吉祥院,唐贞观年间(627~649)奉敕修建。据

《吉祥院碑文并序》碑记载,该寺原在平川南面的宋家川,宋淳化三年(992)十月三日敕赐院额,宋天圣八年

(1030)迁至今址。其结构特点如同北吉祥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最早的唐代木构建筑——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山西五台县西南22千米李家庄西侧土岗上。寺内正北面大殿三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结构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怀仁堂主

69位粉丝

 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结构古建筑居全国之首 山西已发现宋、辽、金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106处,占全国同期木结构古建筑总数的72.06%,其中唐代4座,五代3座,宋、辽、金时期99座。居全国之首。 国内惟一保存五代壁画的平顺大云院 平顺大云院位于山西平顺县城西北23千米石会村北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原名仙岩院,亦称大云寺,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更名为“大云禅院”,山门东侧便门悬楷书匾额“大云禅院”一方。寺址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环境幽雅。全寺规模不大,平面布局略长。现存山门、大王殿、后殿及两庑为清代建造,大佛殿内保存有五代壁画20.69平方米,国内惟此一家,大佛殿与七宝塔为五代遗构,寺内历代碑刻甚多,1988年国务院公布大云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楼 全国现存最大的金代山门 全国现存最大的金代山门为山西大同市善化寺内的天王殿。该殿18根殿柱将大殿分为10间,外檐斗拱、柱头铺座有独特之处,梁架砍削规整,月梁形制美观。 国内惟一辽金秘藏保存完好的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山西大同市区西南隅,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辽金佛寺之一。因佛教华严宗而得名,依契丹族崇日习俗,寺及主要殿宇坐西朝东。明中叶以后分上下二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薄伽教藏殿是下华严寺的藏经殿,藏经1 300余册。是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辽代秘藏。 山西现存五代时期惟一的木构建筑——镇国寺 镇国寺位于山西平遥县城东北15千米处的襄垣乡郝洞村北,原名京城寺,创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明嘉靖十九年(1540)大规模修葺,并改寺名,清嘉庆二十年(1815)又有增修,按原样重修了万佛殿,保存

了五代原貌。万佛殿为全寺主体建筑,风格古老,结构奇绝,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全国排名第三,也是山西现存五代时期惟一的木结构建筑。全寺保存完好,建筑技艺精湛,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元代壁画面积最大的永乐宫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原位于山西芮城县西22千米的永乐镇,故称永乐宫。因治黄河水利工程之需,1959年~1965年整体迁建于芮城县城北3千米的龙泉村附近。据道藏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诞生于此。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瓦顶脊兽全为黄、绿、蓝三色琉璃制成,高大的两个孔雀蓝盘龙鸱吻,是元代琉璃吻中惟一的形制,色泽和形态尤其引人注目。永乐宫4座建筑内,均满绘壁画,规模约千余平方米。这些壁画中绘有宫廷、城门、居民、寺院、亭台、楼阁、桥梁、牌坊、古塔等各种建筑类型,是研究元代建筑的重要资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大的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山西榆次市城内东大街中段北侧。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明、清、民国共有8次维修扩建,为元、明、清建筑群体。1984年国家拨款修葺。庙分为三进院落,由山门、钟鼓楼、玄鉴楼、乐楼、显佑殿、后寝殿以及东西廓房、东西配殿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4 000多平方米,是国内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城隍庙建筑群体之一,是山西省最大的城隍庙。199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惟一的寺堡式建筑——双林寺

双林寺位于山西平遥县城西南6千米桥头村。因平遥县古时曾名中都,故称中都寺,据寺内现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记载,中都寺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后毁于兵火,宋时营葺一新,并取佛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怀仁堂主

位粉丝

 经上“佛陀双林入灭”之说,更中都寺为双林寺。现存建筑、塑像多为明代建造。寺院坐北朝南,建在3米多高的土台基上,四周以夯土高墙形成寺堡。位居二进院正中的大雄宝殿,重建于明景泰年间(1450~1456),东西配殿为千佛殿、菩萨殿,其结构相同。二殿内悬塑是寺庙中的上乘之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具宋制建筑特点的崇庆寺 崇庆寺位于山西长子县城东南22千米的紫云山脚下。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始建。宋元丰二年(1079)、清嘉庆三年(1798)、咸丰三年(1853)均有修葺。据嘉庆三年(1798)《崇庆寺重修碑志》载,寺初建布局“千佛殿居其北,卧佛殿居其东,大士殿居其西,天王殿居其南,东南立门,门之东建关帝殿,西北建十帝并鬼王殿,西南又立给孤长者殿,东北一院则为禅舍”。现存建筑总体布局基本与碑记相符,悉如宋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堪称世界之最的应县木塔 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的应县木塔,全称应县佛宫寺释伽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迄今已有947年的历史。塔高67.31米,塔平面为八角形,5个明层,4个暗层,共9层。木塔的塔身为楼阁式,整体结构架全用木建。在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空间框架,逐层立柱,和向垒叠。木塔全部采用铆榫结构,没用一颗铁钉。历经8次大地震安然无恙,在中国建筑史上创造了奇迹。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最高的木结构佛塔。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开放。 5楼 具有元代雕塑艺术之精华的玉皇庙 玉皇庙位于山西晋城市东北13千米的泽州府城村北冈上。据庙内现存明代碑刻记载:“隋时居民聚之北阜,建庙宇三楹,内绘三清神像。”北宋熙宁九年(1076)在原址上重建,题名“玉皇行宫”。现存主要建筑仍保留宋金时期建造风格,是古泽州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道教庙宇。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为三进院落,共有殿宇楼阁、亭榭厢房100余间,占地面积4 000平方米。中院主殿,亦称成汤殿。后院正殿为昊天玉帝殿,殿内南、西、北三面环塑28宿星君像,为元代作品,是山西元塑之精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最早的琉璃建筑 山西灵丘县觉山寺塔,建于辽大安五年(1089),密檐实心,各层塔檐使用筒瓦琉璃翦边,以琉璃饰瓦,这是现存全国最早的琉璃建筑。[NextPage] 独具“天宫壁藏”的二仙庙

二仙庙位于山西晋城市东12.50千米的金村乡南村,创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以后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除正殿外,其余均属明清遗构。庙由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基址)、过厅、献殿及正殿,轴线两侧为东西厢房、垛殿,东西宽44米,南北长28米,占地面积为1 232平方米。殿内木制“天宫壁藏”,雕刻精致,金碧辉煌。后槽仙台上塑二仙姑泥像,两侧立胁侍四尊,眉清目秀,身材修长,为宋塑中的佳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早祀典武圣的关王庙

关王庙位于山西阳泉市郊东北5千米白泉乡林里村玉泉山中。庙宇坐西南朝东北,随山势而筑。宋宣和四年(1122)重修,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庙址宽约45米,长约90米,总占地面积4 05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已知最早的祀典武圣关羽的庙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现存最大的配殿

山西省五台佛光寺内前院北侧的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为全国现存的最大配殿。该殿采取特殊的减柱法建成,其结构形式是全国现存木结构建筑的孤例。该殿宽32.80米,深18.60米,颇有研究、观赏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怀仁堂主

69位粉丝

 全国惟一供奉女皇的庙宇 则天庙位于山西文水县城北5千米南徐村东侧,西接太汾公路,东临文峪河,是一处以祭祀水母为名,实奉女皇武则天的历史人物纪念性祠宇。庙始建于唐,金皇统五年(1145)重建,明正统十三年(1448),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屡有修葺,基本奠定了现有规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有金代壁画精品的岩山寺 岩山寺原名灵岩院,位于山西繁峙县城东南40千米的天岩山北麓天岩村。据寺内碑刻记载,现存寺院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元延佑二年(1315)重建,明正德、万历、天启、崇祯四朝增修,清代及民国初年略有补葺。现存建筑中广殊殿为金代建筑,内藏金代壁画优秀作品。余皆为明清遗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最完整的古代衙署之一——霍州州署大堂 州署大堂位于山西霍州市城内东大街北侧,现仅存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谯楼(亦称大门,为近年复原建造)、仪门、甬道、戒石亭、大堂。占地总面积达6 000平方米,是全国现存较完整的古代衙署之一。现存仪门、戒石亭均为明代建筑,大堂为元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座明代监狱 苏三监狱位于山西洪洞县城内,是全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座明代监狱。据传京剧《玉堂春》中的苏三曾在此监禁过,故俗称“苏三监狱”。其布局和形制是研究封建社会官衙监狱规制的重要资料。后被毁,1984年复原重建,1959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建筑史上的精品——袄神楼 袄神楼位于山西介休市顺城关正街东隅,是原袄神庙的组成部分,楼因庙而得名。明嘉靖十一年(1532)庙毁,万历年间(1573~1620)改建为三结义庙,清顺治十七年(1660)至康熙七年(1668),又对结义庙进行重建。庙内正殿、献亭等建筑均为清代所建。袄神楼居于庙前,既是庙前山门,又是点缀街心的过街楼,是中国古代楼阁式建筑中的佳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楼 悬塑中的精品——千佛庵 千佛庵位于山西隰县城西里许的凤凰山间,又名小西天。据考证,庵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由东明禅师主持兴建,清代各朝又多次增建修补,庵内满布的悬塑是明末悬塑中的精品。千佛庵坐西朝东,有山门二重,第一道山门是在山腰凿崖取道而成,门额上有篆书“千佛”二字;第二道山门砖砌,额题“道入西天”。当地人因城南关有大西天(圣境寺)与之遥相对应,清代初期便习称其为“小西天”,一直沿用至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最高古塔——文峰塔 坐落在山西汾阳县的全国最高的古塔——文峰塔,建于明末,有8角13层,高85.50米,是全国现存最高古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早发现用火和工具的西侯度遗址

西侯度遗址位于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的“人疙瘩”北坡,1960年被发现。1961年和1962年由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的王建主持进行了两次发掘,获得属于更新世纪初期的一大批古脊椎动物化石和若干制品。出土的文化遗物有烧骨、带有人工切痕的鹿角和石制品。烧骨和带有切痕鹿角的发现,有可能将中国境内古人类用火和制造骨器的历史提早到100多万年前。西侯度遗址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之一,古地磁测定为距今180万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已知最大的旧石器时代石制品

1957年,中国科学院的一个考察队在风陵渡西北约7千米的匼河村一带发现旧石器遗址。匼河文化的石制品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怀仁堂主

位粉丝

 共发现138件,原料多为石英岩砾石。其中用投击法生产的一件大石片,长23.50厘米、宽31.50厘米、厚7.50厘米,重5 000多克,是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已知最大的一件石制品。 中国最大的陆龟化石 1971年5月,山西省地质局213地质队石楼普查小组,在城西5千米处的板桥村后公路旁,发现了更新世纪初期至中期(α1—2)的层位中有一陆龟石。经发掘,轮廓近似椭圆形。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专家鉴定,是中国陆龟化石最大的一种,特定名为石楼陆龟,现收藏于中国古脊椎动物研究所。 最早发现早期智人化石的丁村文化遗址 丁村文化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城南4千米的丁村附近汾河河畔,北起史村,南至柴庄,沿汾河东岸长约11千米。1954年遗址出土有3枚人类牙齿化石。1976年又出土了一块儿童右头顶骨化石(这是山西省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2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和2 000多件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其中由厚大石片打制成的三棱大尖状石器,是其突出的代表性器物,具有显著的文化特点,故遗址被命名为“丁村文化”遗址。是中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之一,为研究中国旧石器早期文化和人类发展史极为重要的科学资料。1961年,丁村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发现的最早的石锯 山西襄汾县丁村遗址中有一类较特殊的工具——锯齿刀器,它以石片为坯,在其边缘有规律地打制成一直的、凸弧状的、微凹或环状的刃缘。其中一件制作精细的石锯长21厘米,宽11.60厘米,厚3厘米,重462克,是用薄而平展的页岩石片制成,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早的石锯,距今约有12万年。 约公元前10万年的许家窑遗址 许家窑遗址位于山西阳高县古城乡许家窑村和河北省阳原县侯家窑村之间的梨益沟右岸。从1974年发现到1979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先后进行了4次发掘,共获得了2万余件石制品、20件人类化石以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一批骨角器。该遗址是承上启下的断代遗址,约在公元前10万年,现称为“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发现的最早使用弓箭的例证 山西至少在距今28 000年前就有了弓箭的发明,即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的石镞——也是全国发现的最早使用弓箭的例证。 居全国之首的旧石器遗址 山西已发现旧石器早期遗址150余处,占全国总数的3/4。连同旧石器时代中后期的数字一并算入,山西旧石器遗址达到300处,居全国之首。 7楼 距今约2万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下川遗址 下川遗址是分布于山西垣曲、沁水和阳城三县,以细石器为特征的一个遗址群,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下川文化中的雕刻器有70多件,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数量最多、最为典型的雕刻器,分为纵刃、斜刃、横刃、交叉刃和两端刃5大类,多以石片为坯。 迄今发现的最晚的旧石器遗存 迄今山西发现的最晚旧石器遗存有山西沁水下川、蒲县南关、吉县柿子滩等,尤其是柿子滩遗存年代已接近于新世纪之初。 最早的农业文化遗存 山西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农业文化遗存是距今7 000年前的翼城枣园文化遗存。 最早的仰韶文化遗址 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据“碳14”测定,仰韶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5 000年~3 000年。据已发表的考古资料统计,属于仰韶文化的窑址54座,其中40座在山西,即平陆县的盘南村1座,芮城县的东庄村39座。这是山西最早的仰韶文化遗址。[NextPage] 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蚕茧遗证 山西是中国蚕丝业的最早发源地。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蚕茧化石距今已有5 000年左右的历史,也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蚕茧遗证。 东周最后一个都城——侯马晋国遗址 晋国遗址也称侯马晋国都城遗址或新田遗址,为东周时期晋国最后一个都城新田所在地。遗址位于山西侯马市,北临汾河,南临紫金山北坡,面积约35平方千米。在此范围内发现有古城遗址、手工业作坊遗址、祭祀遗址、宗庙建筑遗址、墓地等。古城址有牛村、平望、台神、呈王、马庄、北坞6座古城。手工业作坊遗址有铸铜、石圭、制陶、骨器等4类;祭祀遗址发现有10处。其中秦村北侯马电厂区的祭祀遗址出土盟书5 000余件。遗址年代为公元前6世纪初至公元前4世纪,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存——西阴村遗址 西阴村遗址位于山西夏县尉郭乡西阴村的西北部。西北隔鸣条岗近涑水河,东南隔青龙河依中条山,现存面积30万平方米。民国15年(1926)由李济先生发现并主持第一次发掘(这是中国人首次独立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具有划时代意义。1994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为新时器时代的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西王村三期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三里桥类型文化和商代的二里岗文化共存的遗址,以庙底沟类型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最丰富。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灰陶占绝大多数,其他陶器较少,常见篮纹、绳纹、附加堆纹。西阴村遗址也是山西研究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北首先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坊遗址 鹅毛口遗址位于山西怀仁县城西北13千米鹅毛口村西1千米瓜地沟内,是华北地区首先发现的一处大型新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坊遗址。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表晋文化的天马、曲村遗址 天马、曲村遗址位于山西翼城县和曲沃县两县交界地区。天马村在遗址东部,曲村在遗址西部。遗址所指的范围涉及天马、曲村、北赵、颎张这4个自然村子,包括墓葬区在内,其总面积约为10.64平方千米。晋文化遗存几乎遍布整个天马、曲村遗址,其居住遗迹有房址、水井、窑穴、陶窑和灰坑,并有大量墓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表龙山晚期文化的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是陶寺文化遗址群中的一处,位于山西临汾盆地的襄汾县城东北约7.50千米的陶寺村南,西临汾河,东靠塔尔山。该遗址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山西省文管会发现的。从1978年春至1984年冬,中国社会科学考古院研究所共进行了14个季度的发掘,发现了陶寺早、中、晚三期文化遗存。遗址东西约2千米,南北约1.50千米,总面积在300万平方米以上。陶寺遗址发现的遗迹有房址、窑穴、水井、陶窑、石灰窑、墓葬、灰坑等。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木、石、玉、骨器及1件铜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表陶寺类型的旌介遗址 旌介遗址位于山西灵石县城西南约15千米旌介村,1976年发现,1985年1月发掘,出土文物138件,以青铜器为主。青铜礼器的组合为爵10、觚4,以及鼎、卣、簋等。如此丰厚的随葬品,推测可能为商代方国的首领或贵族墓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楼

全国发现数量最多的古钱币窑藏遗址

 怀仁堂主

 69位粉丝

 1964年,在山西阳高长城乡天桥村村北100米处发现一钱币窑藏遗址。窑内出土战国平首尖足、方足布1万余枚,计50余种,是全国发现古钱币数量最多的窑藏址。 奠定北魏考古基础的平城遗址 平城遗址位于山西大同市城区及其周围。秦置平城县,北魏拓跋珪曾建都于此,时间跨度近百年。1992年以来经过调查勘探,基本搞清了平城遗址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开展北魏考古奠定了基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次发现尧舜时期的古城遗址 2000年6月初,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襄汾县境内首次发现了尧舜时期的古城遗址。遗址位于襄汾县的陶寺村,这里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尧都”。这里发现过上万座4 000多年前的古墓,挖掘出世界最早的青铜器,在陶片上发现了“文化”的文字。这次古城遗址的发现,使中华民族国家起源的历史提前近千年。中国古代三皇五帝的历史传说有可能被考古证实为真正的历史。

印证禹王曾建都夏县的禹王城遗址

禹王城遗址位于山西夏县县城西北7.50千米处中条山麓的禹王乡禹王村、庙后辛庄、郭里村一带,南临涑水河,西北距司马光祠3千米。据《史记》、《水经注》等记载,夏禹曾在此建都,夏县即由此而得名。禹王乡有大、中、小古城址3座。大城面积13平方千米,部分建在峨嵋岭上,墙高耸,出土有大量春秋战国时期遗物和汉代砖瓦。中城面积6平方千米,居大城西南,与大城紧连,出土有云纹的瓦当和上有“海内皆臣,岁丰登熟,道无饥人”的铭砖。小城毗邻中城,城旁有“青台”遗迹,附近有铸铜作坊遗址,出土有礼器陶范和钱范,尤以五铢钱泥范最为珍贵。1988年,禹王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方国青铜文化的实物——铃首剑

1976年,山西石楼县曹家垣出土铃首剑,产于商代晚期。全长23.30厘米,宽3.20厘米,身长12.50厘米。剑呈蕉叶状,中间起脊直通茎首,剑格上下出头,较短;茎扁平,后部向下弯曲作扁圆形铃首。铃身茎端向外为8个倒置三角形孔,铃顶圆鼓呈帽状盖合,铃内一铜丸,铃与茎相接处下部为一环钮。系铃器是山西商代青铜器的地方特征,是研究山西方国青铜文化的重要实物。现藏吕梁地区文物局。

中国东周铜戈之精品——王子于戈

1961年,山西万荣县庙前村出土王子于戈,产于春秋晚期。通高24.50厘米,援长16厘米,胡长9.50厘米。一式两件,戈援刃犀利,胡端平齐,栏侧三穿,长方形内有横穿一个,后端饰错金卷云纹。戈上有错金鸟书铭文7字,正面为“王子于之用戈”6字,背面为“王”字。此戈当为吴王僚为王子时之兵器,可能铸于前530年~前526年间,为中国出土铜戈之精品。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山西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个:大同市、平遥县、新绛县、代县、祁县。

首次发现的陶寺类型晚期水井

1981年,在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发掘墓地850平方米和居住遗址153平方米。其中一座陶寺类型晚期水井在黄河中游龙山文化遗址中属首次发现。

一级国宝——青铜剑

1984年3月4日,山西曲沃县薛庄村出土青铜剑,连同1974年秋和1981年3月,此处共出土3把青铜剑,形制精美,铸造奇特,属国家一级国宝。

发掘春秋时期最大的墓葬

1988年5月中旬和9月中旬,山西省考古工作者在太原南郊相继发掘出春秋末期七鼎墓及其殉葬车马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发现的春秋时期的最大墓葬。

最著名的历代名人墓地

山西现存最著名的历代名人墓地有绛县晋文公墓(即重耳墓),忻州金元之交著名诗人元好问墓,夏县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墓,闻喜县“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墓等。

建有“三晋第一碑”的司马光墓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著名史学家、政治学家,夏县涑水乡人。元佑元年(1086)卒,赠太师温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怀仁堂主

位粉丝

 国公,归葬故里祖茔内。司马光墓位于夏县县城北12.50千米处的小晁村边。陵园东西长约290米,南北长约190米,占地约5.50万平方米。茔地陵园西部有大小墓冢13座,正中3座,为司马光及其父兄的墓。茔内有司马光、苏轼和王安石撰文的墓碑4通,墓南有明嘉靖年间(1522~1566)所建碑亭1座,内竖《忠清粹德之碑》1通。碑额原为宋哲宗御篆,碑文原为苏轼撰并书,现碑为明嘉靖年间依照宋碑复制的,记述了司马光的一生功绩、为人及其家世。此碑总高计9米,堪称“三晋第一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楼 全国出土最多的汉墓文物 1983年以来,山西省在朔州市区和煤炭基地的建设开发中,共发掘汉墓2 500余座,出土文物2万余件,规模之大、出土文物之多为全国之最。 最大的墓群 山西省最大的墓群——广武汉墓群,位于山阴县新广武城西北2.50千米处,墓群南北长3.50千米,东西宽1.50千米,占地面积约5.25平方千米。拥有封土堆298座,最大的236号高达20米,占地3 250平方米,最小的高2米。均为两汉时战死的将士们的墓冢,以墓冢的大小来区别官职。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最大的北魏墓葬群 1988年11月13日,在山西大同市电焊器材厂内基建挖掘中发现,全国最大的北魏时期的墓葬群有200多座,

古墓中共出土各类文物1 000余件,其中木棺绘画、波斯银碗、玻璃碗等,堪为旷世奇珍,对研究北魏时期的文化艺术、经济贸易具有重要价值。[NextPage]

近年来最有价值的考古新发现

2003年4月13日,“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山西省选送的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位列其中,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该墓当选理由是“山西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壁画保存完好,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具有价值;在考古发掘的两年中,考古部门把保护作为优越于发掘的理念,得到考古专家的认可”。这是山西省选送的项目在十二届评选中第七次获此殊荣。该墓的成功发掘是山西近年来最有价值的考古新发现。

全国惟一采用浮雕和彩绘手法建筑的墓葬

1999年7月,山西太原市晋源区出土隋代墓葬。其中一个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椁,实属罕见,是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有关专家认定,这是当前国内发现的惟一采用浮雕和彩绘手法建造的墓葬,对于研究北朝和隋代丝绸之路及中西文化交流意义重大。

刻有占式六壬地盘的聂氏墓志

五代唐长兴元年(930)的聂氏墓志,1957年在山西代县城南12千米沿村发现。志长、宽皆为0.64米,厚0.10米,铭文记述了墓主人的家世、履历。聂氏墓志盖上的占式六壬地盘,内容丰富,在中国考古学中是难得的资料。

九州之首

传说大禹时代把全国划分为九州。《禹贡》言九州,冀州居首。《禹贡》所言冀州,大部分在今山西境内。 特有的穴居形式

地窨院即深入地下的院子和窑洞,是山西黄土高原上特有的居住形式。这种特有的住宅在山西省南部的平陆县境内尤为典型。这种院子也称“天井院”,从平地直挖下去,成为一个长方形大坑院,深6米~10米,长宽为15米~18米。然后在坑壁四周掏挖窑洞。另外从院子的某一角打一隧道直通崖顶,作为出路。这种院子可防风、防狼、防盗。处于地窨中更是冬暖夏凉,四季温差小。地窨院的穴居形式为山西穴居的一大创 造。

首次发现西周甲骨文 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怀仁堂主

69位粉丝

 1953年,在坊堆村发现西周墓1座,山西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人进行调查发掘,出土青铜器8件、卜骨2片、陶鬲7件。1954年10月对遗址又做了小规模发掘,在第5号探沟内发现了带有刻辞的卜骨1片。这是山西首次发现西周甲骨文,也是迄今惟一的带刻辞的甲骨。 考古中发现最早使用标点符号的书写先例 1965年~1966年,山西考古工作者在侯马晋国遗址发掘出土一批东周时期的晋国官方文书——《侯马盟书》。盟书是用朱色或墨色写在石片或玉片上的盟辞誓言,当时称为“载书”。据《周礼》记载,每篇载书一式两份,副本藏于官府,正本埋于地下。《侯马盟书》是埋于地下的正本,在这批书中首先使用了标点符号,是中国最早使用标点符号的先例。 发现最早的金属铸币——青铜贝 商晚期的青铜贝,1971年山西保德县林遮峪村墓葬出土。共109枚,竖长3厘米,横宽2厘米,实测枚重平均8克左右。长、宽皆大于海贝。背平,有齿槽,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金属铸币。保德县出土的商代青铜贝数量多,铸造工整,在全国罕见,十分珍贵。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最早的岩画 柿子滩遗址位于山西吉县西南30千米的清水河畔,1980年发现,同年做局部试掘,出土有虎、鹿、牛、羚羊、犀、鸵鸟等动物化石和1 807件石制品,还发现最早的两幅岩画,年代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中石器时代。柿子滩遗址的两幅岩画以赭红色的赤铁矿粉末涂绘而成,一幅为裸体女性图,另一幅很像狩猎格斗图或舞蹈图。 10楼 最早的陶器 山西陶器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从发掘出的遗址中证实,当今山西芮城县的西王村已有了陶器,有宽沿盆、带硫罐、长颈尖底瓶、大口深腹瓮等。 商汤起始之地 商族起源于晋南,以玄鸟为图腾。古代居山西的部族均以鸟为图腾。《左传》说“商汤有景亳之命”。孟子说“汤居亳,与墓为邻”。今山西闻喜县东南15千米处有景山(中条山主峰,一名汤寨山,又名汤王山),上有汤庙。垣曲县古城北有亳村,汤王居亳即亳村之北。历史上垣曲曾称亳城县。1986年在垣曲古城镇发现一座商城遗址,专家考证即为商朝“汤始居亳”之地。 中国古玉之瑰宝 玉佩组饰,产于西周晚期。1993年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出土。由左、中、右三组佩饰组成,正中一组自

上而下依次为:玉璜11件,玉珩1件,玉璜1件,玉珩2件,玉璜6件,玉觿2件,玉雁2件及玉璜1件;左、右两侧组佩分别由13件玉璜组成;颈佩和胸佩的玉璜之间串以绿松石珠和红玛瑙管。大多数玉璜双面刻以龙纹,线条流畅。该玉组佩是西周玉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堪称中国古玉之瑰宝。现藏山西曲村考古队。

西周铜器精品

刖人守囿挽车,产于西周晚期。1989年山西闻喜县上郭村出土。通高9.10厘米,长13.70厘米,宽11.30厘米。整体长方形,车箱上有两扇平盖,盖顶作蹲猴捉手。车箱前面左门扉上嵌着一个踞于左足的裸体“刖人”作守门状。车箱下前车轮为两虎形,虎前后两爪踏着两小车轮。后车轮较大,轮作圆形,中间有辐丝。车箱四周与盖上均有浮雕回首拔虎与飞鸟装饰,腹饰尖咀飞鸟纹。属西周铜器之精品。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惟一的虞国知名重器

虞侯政壶产于西周晚期。1979年山西潞城县潞河村出土。省文物商店征购。通高40.60厘米,口长17.30厘米,宽12.60厘米。盛酒兼礼器。壶无盖,横断面为椭圆形,口微哆,颈两侧置兽首衔环,腹下鼓,圈足,颈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怀仁堂主

69位粉丝

 部饰鸟纹,鸟间作鼻梁。此壶是山西目前发现的惟一虞国知名重器,有重要史料价值。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春秋时期最大的镬鼎 夔龙凤纹鼎,产于春秋晚期。1988年山西太原市晋国赵卿墓出土。通高100厘米,口径104厘米。附耳,敞口,唇平折,束颈,深腹,兽蹄足。此器是目前所见春秋时期最大的镬鼎。镬鼎作烧煮用,是贵族在祭祀、宴烹时煮牲肉及鱼腊的炊具。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惟一的春秋编镈 夔龙凤纹编镈,产于春秋晚期。1988年太原晋国赵卿墓出土。通高46.50厘米~33厘米。共5件,形式、纹饰全同,大小相次成列。加上14件散虺纹镈,组合成一套编镈。根据中国艺术院音乐研究所测音论定,每镈都有两个音节。此套镈的规模,已由西周晚期春秋早期一套8~9件钟镈,演奏18个音节,扩展为一套19件钟镈,演奏38个音节。音律已由3个半八度,发展到6个半八度。其最低音为大徵,相当于小字组的G调,最高音达小字组的#C调。这套编镈是已知春秋编镈中独一无二的,音律上已达到七声音阶的先进水平。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最早的雕塑作品 山西雕塑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实物遗存,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山西沁水县下川遗存、襄汾丁村遗址、芮城西侯度遗址以及侯马周代晋国故城遗址,禹王城出土的大量石器、骨器、陶器、陶范及云纹瓦当,可以说是山西雕塑艺术的最早源头。严格意义上的雕塑作品,迄今发现最早的是长治市分水岭出土的战国铜牺立人擎盘和一组陶作舞俑。 最早的量器 土匀錍,产于战国晚期。1974年从太原电解铜厂拣选。通高31.50厘米,口径11.40厘米。哆口束颈,扁圆腹,圈足,肩部置环耳。腹饰绳络纹。颈部篆刻铭文6字,为“土匀容四斗錍”。土匀为“土钧”,“钧”与“军”同音,土匀即土军。土军在今山西石楼县境内,战国时属赵。錍实测容水7 000毫升,1升合今175毫升。土匀錍是山西目前发现最早的量器。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最早的火锅 四神铜染炉,产于西汉。1993年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出土,共2件,通高24厘米,全器由底盘、炉体和耳环三部分组成,炉体外侧一端有一手柄,器物设计合理,工艺精细,为汉代铜器中之珍品。此器不是染色炉、温酒炉,而是烹煮食器,是火锅的鼻祖。现藏山西平朔考古队。 11楼 汉代铜镜珍品 星云纹铜镜,产于西汉。1983年山西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出土。直径18.20厘米,连峰式钮,乳钉纹钮座。镜缘为内向16连弧纹,座与缘之间布置带座5乳,其间饰星云纹,大小群星间由云带缠绕,恰似浩瀚的天河。大小乳钉高低错落,灿若群星,故又名“百乳镜”。该镜铸造精良,纹饰清晰规整,繁简得当,是汉镜中难得之珍品,在墓中虽经2000多年的水土侵蚀,仍光亮照人。现藏于山西平朔考古队。 汉代艺术珍品——雁鱼灯 雁鱼灯,产于西汉晚期。1986年山西襄汾县吴兴庄出土。该灯通高53.80厘米,长31.20厘米,盘直径10.50厘米。灯由雁首(包括衔鱼)、体、灯盘和罩四部分组成,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鱼身与雁体腹腔中空相通。灯点燃时,烟雾通过鱼和雁颈导入体内,防止了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达到了功能与形式的 统一,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现藏于襄汾县博物馆。

中国最早表现农业生产活动的绘画作品

山西平陆县张店镇枣园村的汉墓驰名中外,从中发掘出的牛耕图和耧播图,真实地描绘了当时农业生产场面,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中国最早的表现农业生产活动的绘画作品。[NextPage] 中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原名武周山或武周塞石窟,又有灵严寺之称。位于山西大同市城西16千米武周山南麓,其山最高处为云冈,故称云冈石窟。东西绵延1千米。现存主要洞窟53个,附属窟龛207个,大小造像51 000余尊,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始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460),终于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历时64年,是中国北魏时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与敦煌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身塔刹分存海峡两岸的北魏石塔 原藏于山西朔州市崇福寺的北魏石塔,被日军掠往东京,装箱时,县民丁克诚将塔刹(塔头)藏起。日本投降后,塔身归还中国,蒋介石逃跑时从南京带到台湾,现在台北博物馆。解放后,丁克诚将塔刹献给国家,现仍存于崇福寺。 填补中国美术史空白的北齐墓壁画 北齐娄叡墓位于山西太原市南郊区(现为晋源区)王郭村西南1千米处。墓内壁画技艺精湛,富于生活气息,是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空白。 最早生产砂器的县 早在唐初,山西省平定县便生产砂器,距今已有1 300多年,这是山西最早生产砂器的县。 中国现存最早的华册式殿牌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内的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其内的弥陀殿正檐之下,高悬着“弥陀殿”竖匾一方,书法遒劲,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的原物,为全国现存最早的华册式殿牌。 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古代园林 绛守居园池在山西新绛县城内西隅绛州古衙后部,亦名“莲花池”,是隋唐时期一处重要的北方衙署花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园经过历代的改扩建,明清时绛守居园池已成为写意山水园了。此园已有1 400多年的历史,是现存最古老且有确切记载的古代园林,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国内现存最精美的古代石灯 在山西长子县东南15千米的崔庄岭前,有唐建法兴寺,内有盏石雕长明灯,高约2.40米,下设基座,灯身呈八角形,有中空的灯室,为唐代遗物,是国内现存3个古代石灯中造型最精美、雕刻最细、保存也最完整的一盏,堪称文物宝库中的珍品。 最早的瓷窑 唐代山西的浑源窑和交城窑是山西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瓷窑。 国内仅存的宋代壁画珍品 开化寺位于山西高平市陈区镇王村东北舍利山。寺分东西两院,主要建筑有山门和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四壁有宋绍圣三年(1096)画工郭发所绘的壁画,内容为佛传故事,壁画88.20平方米。是国内现存宋代壁画不可多得的珍品。 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琉璃窑 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琉璃窑,北京琉璃制品厂的前身——西窑(俗称官窑),就是元时自山西迁去的。据史料载,元时修建大都(北京)宫殿的琉璃,就是山西赵姓琉璃匠制作的。 12楼

罕见的道教石窟

龙山石窟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20千米的龙山之巅。开凿于蒙古太宗六年(1234),由全真道士披云子宋德芳

 怀仁堂主

 69位粉丝

 主持营建。石窟共存3层9窟。龙山石窟因窟内供奉的雕像不同,分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天大法师龛、玉帝龛、七真龛、辨道龛,共有雕像87尊。雕像风格粗犷,刀法拙重,且造像题材皆为道教诸神和玄门列祖,是十分罕见的道教石窟。可惜雕像的头部大多为外国人盗运国外,但躯体大多完好,是研究中国道教石窟艺术的珍贵实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道教观中惟一的二十八宿彩塑 玉皇庙元代二十八宿彩塑保存于山西晋城市府城村玉皇庙后院西廊庑内。据庙内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玉皇庙功德碑》载“二十八宿星君功德主黄头王秀赵庄王整等二十九人”,可确认二十八宿星君像为元代作品。以人物和动物形象结合而出现的二十八宿像,除玉皇庙外,全国现存道教宫观中仅此一处。 国内现存最早最大的九龙壁 现存于山西大同市内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雕造的琉璃九龙壁,是一个以九条龙的浮雕和屋脊琉璃瓦斗拱以及四周图案镶边组成的大型琉璃照壁,位于大同市大东街中段,皇城街南口,坐南向北,用五彩琉璃镶砌而

成,是明藩王府前照壁。壁高8米,长45.50米,厚2.02米。下部为须弥座,上部为仿木结构,中部9条龙飞舞在波涛云雾之中,神情飞动,姿态活泼,黄、蓝、赭、紫、白五彩缤纷,栩栩如生,国内现存最早最大的九龙壁。

国内现存最大最完美的地狱彩塑

柏山寺古代地狱,位于山西蒲县城东2千米柏山之巅的东岳庙内。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地狱系明、清两代建筑。在东岳庙最后地平以下由地穴式3面窑洞组成18层地狱。每面5孔,共塑像120余尊,大小与真人略同,多数系明代作品。其中有五岳大帝、十殿阎君和六曹判官等,更多的是鬼吏、刀山、油锅、碾磨、锯解等刑具和受各种各样刑罚的“作恶”者。这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地狱彩塑,对研究封建社会因果报应和精神制裁的意识形态都是珍贵的资料。

最早的珐华日用器皿

早在明代中期,山西今临汾、新绛、霍州市、长治市等地就生产具有特殊装饰与民族风格的珐华日用器皿,当时闻名全国。

罕见的儒教石窑

山西平定县的冠山建有一处奉祀孔子的石窟“夫子洞”,石窟凿于明嘉靖年间,主窟内雕有孔子及弟子颜回、曾子像及石案一方,雕像神情凝重,手法朴素洗练,是一处极为罕见的儒教石窟。

国内最早的回音建筑

山西河津市兴国寺有一座回音建筑——镇风塔。塔前击砖,有似蛙声自塔底、塔腰、塔顶分别传出,其音悠扬动听,可传数里之外。镇风塔始建于宋,明万历十一年(1583)重修,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回音建筑。 国内罕见的土佛像

净因寺位于山西太原市北郊区(现为尖草坪区)烈石山口南约500米的土堂村中,整个寺院呈长方形,有殿房25间,分前后两进院,前院存有大佛洞,后院正殿3间为大雄宝殿,内供释迦牟尼像。寺内供1佛、2菩萨,大佛高9米,是国内罕见的土佛像。

全国最大的殿内坐式神像

三国演义城位于山西清徐县城北2千米处,占地面积15.8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关圣殿、戏台、献殿、游乐殿宫、裙房和城门楼、角楼,总投资5 000万元。殿中关圣塑像高9.55米,修建于1993年,是全国最大的殿内坐式神像。[NextPage]

在中国货币史中有重要地位的耸肩尖足空首布

耸肩尖足空首布,产于春秋晚期。1959年山西侯马市晋国遗址中出土,计12枚。后又屡有发现。均空首、耸肩、尖足,裆弧较深较大,形大,体薄。实测每枚平均重30克左右。遗址中同时还发现有铸造空首布的大量泥范和数十万件的布首銎内范芯。晋国耸肩尖足空首布在中国货币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山西省博物馆藏有3枚。

货币文物中的稀世珍品——甘丹空首布

甘丹空首布,产于春秋晚期,于1981年在山西稷山县出土。通长13厘米,足宽6厘米,重约33克。耸肩、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怀仁堂主

位粉丝

 弧裆、尖足,首部有銎。面纹“甘丹”释“邯郸”,是铸币的邑名。此枚署有地名的空首布,为以后三晋铸地名的平布币开了先导,是一枚稀世珍品。现藏稷山县文物管理所。 13楼 首例发现小耸肩浅弧裆空首布 小耸肩浅弧裆空首布,产于春秋时期,于1982年6月在山西新绛县横桥乡宋村出土。通长13.30厘米,中部宽6.60厘米,体厚0.20厘米,重量分别为65克、68克,共2枚,两枚皆素面无文。两枚空首布为东周早期遗物,在山西发现尚属首例。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 堪称弧品的东周方足布 东周方足布,产于战国时期,于1963年在山西阳高县出土。高4.50厘米,足宽3厘米,重4.40克。平首、方肩、方裆、方足。面文“东周”是铸币的古邑名。山西省出土的数万枚方足布中,铸“东周”二字的仅此一枚,堪称孤品。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首次发现离石圆足布

离石圆足布,产于战国时期,于1988年在山西繁峙县出土。通长7.40厘米,重18.50克,计2枚,同时出土的尚有“焛”字圆足布3枚,圆首、圆肩、圆裆、圆足,面文“离石”是铸币地名,背文“二十五”是币范的编号。“离石”圆足布是首次发现。现藏忻州市文物管理处。

首次出土宋子三孔布

宋子三孔布,产于战国晚期。1983年,在山西平朔露天煤矿出土。通长5.50厘米,重6.80克,圆首、圆肩、圆裆、圆足,两足与布首之端各有一圆孔。币面篆文“宋子”,背文“十二朱(铢)”。宋子为战国赵地。宋子三孔布在山西为首次出土,系孤品。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首次面世的无终三孔布

无终三孔布属战国晚期布币中最稀有的珍品,1986年在山西省襄汾县发现。通长5.40厘米,重7.30克,首、肩、裆、足均圆形,首部和足部各有圆形穿孔。面文“亡冬阝”释“无终”,是铸币的地名。山西省是首次发现,而且在全国也是首次面世。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全国保存最好的庙宇琉璃艺术品

山西介休市后土庙内的琉璃制品是中国庙宇琉璃艺术品中保存最完好的珍品。后土庙建于北魏太安三年(457)。庙内所有建筑的屋顶都装饰有黄、绿、蓝三色精美的琉璃。该庙的琉璃包括从明正德年间到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制品,构成了一幅生动壮观的琉璃制品图画。图案造型别致,流光溢彩,是全国庙宇琉璃制品中保存最完好的珍品,被称为“琉璃建筑艺术的宝库”。

凝聚魏体书法精华的密云太守霍扬碑

密云太守霍扬碑,北魏景明四年(503)刻立。原在山西临猗县临晋镇,1986年移至临猗县博物馆收藏。高2米,宽0.96米,厚0.20米。该碑撰书人姓名不详,但由于刻立在魏碑的鼎盛时期,故凝聚了魏体书法精华。1979年,该碑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全国书法艺术名碑。

学临楷书的范本——梁州府君陈茂碑

梁州府君陈茂碑,隋开皇十四年(594)立,位于山西临猗县卓里乡陈平庄村。碑高1.95米,宽0.37米,正书,有界格,33行,行77字。此碑不署撰书人姓名,但其书法遒劲,风神高雅,疏密得当,是学临楷书之范本。1979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全国书法艺术名碑。

书法艺术名碑——裴镜民碑

裴镜民碑,唐贞观十一年(637)立。现存山西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裴晋公祠内。碑高1.70米,宽0.93米,正书,27行,行52字。撰文人李百药,文学素养深厚。1979年,此碑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全国书法艺术名碑。

中国大篆名碑——碧落碑

碧落碑,唐高宗总章三年(670)立。位于山西新绛县城龙兴寺内,该寺于唐时称碧落观,碑存于此,故名。碑高2.26米,宽1.03米,厚0.21米。碑文主要内容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韩王元嘉之子李训、李谊、李湛等为其母房氏造像祈福,歌颂了房氏的懿范。全文共计21行,每行32字,除去空缺,实为630字。碑文书法奇古,行笔精绝,以大篆书法著名全国,是中国名碑之一。

重修九天圣母庙记碑

重修九天圣母庙记碑,现存山西平顺县北社乡东河村九天圣母庙献殿前。该碑刻于蒙古中统二年(1261)。碑龟趺座,圆首,青石质地,通高1.96米。碑额高0.43米,宽0.78米,厚0.20米。碑额题《重修九天圣母庙记》,篆书字体。碑文论述了九天圣母庙周围的地理环境、创建年代以及历代官吏筹资修建补葺庙宇的历史情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14楼

元代书法艺术珍品——追封吉祥碑

追封吉祥碑,元至治二年(1322)立。位于山西汾西县城东门外,青石质,通高3.30米。碑文记载了追封吉天英之父吉祥为冯诩君侯及吉祥生平和吉祥家族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赵孟頫撰文并书丹;为赵孟頫晚年的经意之作,用笔多为中锋,圆转遒劲,尤见其深厚的功力,是元代书法艺术的珍品。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现存最早的戒牒

玉泉寺菩萨戒坛所牒又称“戒牒”或“度牒”。1974年7月发现于山西应县木塔四层主像内。纵36厘米,横37.

80厘米。该牒为板刻墨印。四周以单线为框,字体工整。首题“菩萨戒坛所牒”。牒后年款为“乾统 年 月 日”。发现时牒置于牒封内,未填受戒人及时间,故属尚未使用之牒,亦称“空名度牒”。该牒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戒牒。现藏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

现存年代最久远的档案实物

山西现存年代最久远的档案实物是商代金文档案。其中1981年山西曲沃县曲村出土的寝孳方鼎铭记事详备;1985年灵石县旌介村两座商墓中发掘的档案材料丰富集中。

世界现存最大的经卷

山西洪洞广胜寺的金刻卷式藏经,亦是《赵城金藏》,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经卷,共有4 330余卷。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出版小组成立了中华大藏经编辑局,在《赵城金藏》的基础上开始整理、编辑、出版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1985年5月编辑局将已出版的20册中华大藏经赠送广胜寺收藏。

第一部地方文物法规

1987年1月11日,山西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山西省文物保护实施办法》(草案)颁布实施。是山西省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文物法规,标志着山西文物保护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台湾首次批准归还大陆的文物

资寿寺位于山西灵石县城东10千米苏溪村西,该寺院大型元代壁画和十八罗汉是闻名于世的彩塑艺术瑰宝,被山西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载入《中国名胜词典》。1993年12月25日,十八罗汉头像被盗,社会震惊。热爱收藏的台商陈永泰先生及夫人悉知此事,痛心不已,花巨资从台湾、日本等地收购齐十八尊罗汉头像后,向上海台办通报了无偿捐献的意愿。经过海峡两岸有关方面的协商和努力,十八罗汉头像终于于1998年3月29日回归故里,成为台湾首次批准归还大陆的文物。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省文物大普查    怀仁堂主 69位粉丝

1956年~1957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开展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省文物大普查,登记各类文物3 100处,为以后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第一部大型石窟保护地方性法规

1997年9月28日,山西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批准大同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大同市云冈石窟保护管理条例》。这个条例共5章36条,是山西省制定的第一部大型石窟保护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世界第一大磬

1999年8月3日,被誉为“世纪之磬”的世界第一大磬——在山西浑源县北岳恒山万福磬望岳台举行隆重的安放仪式。该磬口沿直径1.66米,体高1.35米,重2吨,磬体铸4个篆体大“福”字和10 000个各种字体的小“福”字,经《山西文学》常务副主编祝大同创意,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承制。

2007-1-9 20:23 回复

山西文物古迹大全--有怀仁鹅毛口

最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千米悬瓮山麓的晋水源头,相传为纪念周成王胞弟唐叔虞而建,其子燮父,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所建唐叔虞祠,也叫晋祠。《水经注》和《魏书·地形志》已有关于晋祠的记载,可知创建于北魏之前。圣母殿是晋祠主体建筑,在建筑构造与式样上继隋唐,下启元明,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贵实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惟一的十字桥梁

鱼沼飞梁位于山西晋祠的圣母殿前,中轴高左右低,恰似飞鸟展翼,故名“飞梁”。桥下清泉明澈如镜,游鱼历历可数,称为“鱼沼”。飞梁通体洁白,犹如两桥十字相交,这种造型古籍早有记载,但实物在全国仅此一例。

保存最完整的平遥古城墙

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完好的4座明代古城之一,具有完整的古城风貌。据清光绪《平遥县志》载,周宣王(前827~前782)时尹吉甫北伐 猃狁,驻兵于此,筑西北二面城垣。洪武三年(1370)为防御外族侵扰,在旧城垣上重筑扩建,现存城墙为明代所筑。周长6.40千米,墙高12米,平均宽3.50米。有垛口3 000个,敌楼72座,象征孔子“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之说。古城外观呈方形,墙外表全部青砖砌筑,内墙为土筑,顶部铺砖排水。

独具匠心的万荣后土庙

万荣后土庙俗称后土祠,位于万荣县城西南40千米的宝鼎乡庙前村。据碑刻记载,后土庙的历史可上溯至汉 文帝后元七年(前157)所建的汾阴庙。此后,东汉、唐、宋各代屡事兴建,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修葺规模达到极盛。后因黄河水患,后土庙“尽披沦荡”,清同治九年(1870)荣河知县戴儒珍易地重建于今址。后土庙的秋风楼恢弘典雅,每个构件上都雕着各异的图案,雕刻精细美奂,匠心独运,是研究清代建筑与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东岩寺

2001年,东岩寺遗址在山西省文水县被发现。该院位于文水县苍儿会乡,据有关专家考证,确认该寺院建于东汉永平十年(67),比历来被誉尊为“释源”的河南白马寺早建一年,距今已有1 933年的历史,是目前全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

据明《清凉山志》载,东汉永平年间(58~75)山西五台山已有寺庙建筑。此后,魏、齐、隋、唐及至清末,屡经修建,规模甚大。现存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五台山,佛教徒也称清凉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活动场所,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历史僧人最多时达12 000多人。

历史悠久的显通寺

显通寺位于山西五台山台怀镇北侧,与塔院寺相邻,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一座佛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早期寺宇,之后始可上溯至东汉明帝永平及历代帝王朝台,僧俗礼佛览胜都来此拜谒。显通寺坐北朝南,面积近8万平方米,殿宇楼阁400余间。现存建筑均为明清重修后的形式,各具特色,宫廷色彩犹存,可谓明清寺庙建筑的佳作。寺前钟楼高大,悬万斤幽冥大铜钟,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钟。显通寺汇集了明清时期木构、砖石构、铜建筑及佛教文物的精华,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富变化的寺庙建筑群——广胜寺

广胜寺位于山西洪洞县城东约17千米处的霍山南麓。东汉建和元年(147)创建,原名阿育王塔院,曾用名俱卢舍寺,唐大历四年(769)重修,代宗李豫御赐“广胜寺”之名延用至今。现存为元、明时期的建筑群,分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部分。上寺弥勒殿内曾保存有金版大藏经(俗称《赵城藏》),现存北京图书馆。寺内的元代壁画1928年被盗出国,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具山西地方建筑手法的法兴寺

法兴寺位于长子县东南15千米慈林山腰的崔庄岭。始建于后凉神鼎元年(401),初名慈林寺,唐上元元年(674)改名广德寺,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始称法兴寺,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寺址坐北朝南,现存平面布局方

式为唐代特征。经楼、佛塔在殿之前部,中轴线上依次布列山门、舍利塔、圆觉殿和菩萨殿,两厢为关公殿、伽蓝殿和碑廊。寺内现存石塔6座,均为唐代遗构。圆觉殿为北宋元丰三年(1080)重建。殿内佛坛上现存彩塑19尊,为宋塑佳品。圆觉殿构架合理,风格古朴,是体现山西早期地方建筑手法的纯熟之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楼

最具殿堂式古建筑特点的佛光寺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位于山西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的豆村镇佛光新村。现存建筑有北魏遗物祖师塔,依山而建的唐代建筑东大殿,前院的金代建筑文殊殿,其余建筑山门、伽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及厢房、窑洞等皆为明、清所建。寺内著名唐代建筑东大殿是中国殿堂式古建筑的优秀杰作,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恒山第一奇观——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城南5千米处、恒山脚下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西北距大同市62千米。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金、元、明、清均有重修之举,现存为明、清建筑,具有居境险、造型奇、结构巧的建筑特点。共有楼阁殿宇40间,从低到高三层叠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 400余年的峡谷河床沙石沉积,高度曾仅为40余米,2003年经清理恢复高度至80余米,人到了三教殿有身临险境的感觉。确如民谣所描绘的那样,“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为恒山第一奇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现存最早的燃灯石塔

童子寺燃灯石塔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20千米的龙山上。寺为北齐天保七年(556)僧宏礼禅师创建,相传有二童子藏于此山隐修,见此山石俨似世尊,遂镌佛像,高约57米,因名童子寺。寺内建筑及石雕佛像早已不存。寺前有燃灯石塔,高4.12米,平面呈六角形,下部束腰基座约及全高之半,塔身中空,内置灯室,三面开门,顶部透空,燃灯用烟火由此排出。此塔虽历经1 400多年风雨,依然如故,是中国现知最早的燃灯石塔。

中国仅存的六代木构寺院——龙门寺

龙门寺位于山西平顺县城东北54千米石城镇源头村北龙门山腰。此地山峦耸峙,峭壁悬崖,谷内夹石突起,形如龙首,故曰龙门山,寺建于此,名亦因之。寺宇创建于北齐文宣帝时期,五代后唐、北宋时期曾予大规模扩建,金、元、明、清历代皆有修葺。寺址坐北朝南,东西宽65米,南北长78米,占地面积5 070平方米。布局采用东、中、西三路轴线,各条轴线又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建筑依地形而建,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在中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是仅存的集后唐、宋、金、元、明、清建木构筑于一寺的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载罗汉名号最早的寺院——青莲寺

青莲寺位于山西泽州县东南17千米硖石山麓,南临丹河,背依高山,寺分古青莲寺和青莲寺两部分。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至唐太和二年(828),创建上院即今青莲寺。咸通八年(867),敕赐“青莲”为额。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上院被赐名为“福岩禅院”,明代复称青莲寺。寺内500罗汉名号在现存记载中时代最早,是研究佛教史的重要资料。寺内现存唐、宋、金、元、明、清碑刻数十通,真、隶、草、篆各种字体齐备,为研究寺庙历史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最大的武庙——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运城市西南20千米处的解州镇西关。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扩建。明代因地震损毁,后重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毁于大火,经10余年修复。该庙占地面积2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 576平方米,共有殿宇100余间,是一座宫殿式武庙建筑,素有“武庙之冠”誉称。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山西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关帝庙。

最具清代木构特点的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山西万荣县城内东南隅,亦称岱岳庙、泰山庙,创始年代不详。唐贞观年间(627~649)置汾阳郡时即有此庙,元至元二十八年至大德元年(1291~1297)重建,明景泰、天顺、万历年间和清代屡有扩建修葺。庙址坐北向南,占地面积

10 600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午门、献殿、齐天大帝殿为明清建筑。飞云楼,堪称国内清代木构楼阁建筑的精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楼

最具代表性的古衙署建筑——绛州大堂

绛州大堂位于山西新绛县城内西北高垣上(今新绛中学校内),邻绛守居园池。大堂始建于唐代。史载唐太

宗时出征高丽,命左将军张士贵在此设帐募军,故亦称“帅正堂”。此后这里成为历代州署衙门的办事机构,现

存大堂为元代重建。堂内北壁嵌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镌刻的文臣训诫七条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最富装饰效果的崇福寺

崇福寺位于山西朔州市东大街北侧,是雁北地区著名的佛寺之一。古名林衙院,俗称大寺庙。创建于唐高宗

麟德二年(655),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监造。寺宇历经辽、金、元、明、清各代重修,形成了现有的规模。

寺内主体建筑弥陀殿,其装修最为引人注目,花饰式样15种之多,极富装饰效果,是金代建筑中的上乘之作。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现存惟一的方形舍利塔

位于山西省长子县城东南20千米张店乡崔庄翠林山上的法兴寺方形舍利塔是全国现存惟一的方形舍利塔。建

于唐咸亨四年(673),通体由砂石条垒砌,高两层,平面呈回字正方形,边长8.80米,周长35.20米,重檐楼

阁式。该塔总体结构与造型似塔非塔,似殿非殿,似楼非楼,是中国现存古塔之中孤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保存最完整的辽金寺院——善化寺

善化寺位于山西大同市城区南部,俗称南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称开元寺,五代后晋时改称

大普恩寺。辽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金初重修,明代又予修缮,明正统十年(1445)更称今名。该寺亦

为官吏习仪之所,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均为金时建筑。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

为东西垛殿。西侧为金贞元二年(1154)所建普贤阁,东侧为文殊阁遗址,是国内辽金寺院中布局、保存最完

整的一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extPage]

塔林之最——栖岩寺塔群

栖岩寺塔群位于山西永济市西南20千米中条山麓,始建于北周,名灵居寺,隋代改称今名。寺分为上、中、

下三寺,隋唐时期为河东第一名刹。寺已毁,遗址中存唐代至清代古塔26座。建于唐天宝十三年(754)的大禅师

塔,高约8米,造型精美,是现存最早的唐代圆形亭阁式塔。栖岩寺塔群以其荟萃年代之多、规模之大、建造

之精,堪列山西塔林之最。

结构最为简练工整的古建筑——北吉祥寺

北吉祥寺位于山西陵川县城西15千米礼义镇西街村。创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宋、元、明、清历代均有

修建。寺址坐北朝南,原由三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布列山门、前殿、中殿、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殿、左右

廊庑等位居两厢,其结构最为简练、工整。“文化大革命”时期山门和钟鼓楼损毁。现存前殿、中殿为宋代遗构,

余皆明、清重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吉祥寺

南吉祥寺位于山西陵川县城西20千米礼义镇平川村,原名吉祥院,唐贞观年间(627~649)奉敕修建。据

《吉祥院碑文并序》碑记载,该寺原在平川南面的宋家川,宋淳化三年(992)十月三日敕赐院额,宋天圣八年

(1030)迁至今址。其结构特点如同北吉祥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最早的唐代木构建筑——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山西五台县西南22千米李家庄西侧土岗上。寺内正北面大殿三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结构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怀仁堂主

69位粉丝

 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结构古建筑居全国之首 山西已发现宋、辽、金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106处,占全国同期木结构古建筑总数的72.06%,其中唐代4座,五代3座,宋、辽、金时期99座。居全国之首。 国内惟一保存五代壁画的平顺大云院 平顺大云院位于山西平顺县城西北23千米石会村北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原名仙岩院,亦称大云寺,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更名为“大云禅院”,山门东侧便门悬楷书匾额“大云禅院”一方。寺址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环境幽雅。全寺规模不大,平面布局略长。现存山门、大王殿、后殿及两庑为清代建造,大佛殿内保存有五代壁画20.69平方米,国内惟此一家,大佛殿与七宝塔为五代遗构,寺内历代碑刻甚多,1988年国务院公布大云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楼 全国现存最大的金代山门 全国现存最大的金代山门为山西大同市善化寺内的天王殿。该殿18根殿柱将大殿分为10间,外檐斗拱、柱头铺座有独特之处,梁架砍削规整,月梁形制美观。 国内惟一辽金秘藏保存完好的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山西大同市区西南隅,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辽金佛寺之一。因佛教华严宗而得名,依契丹族崇日习俗,寺及主要殿宇坐西朝东。明中叶以后分上下二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薄伽教藏殿是下华严寺的藏经殿,藏经1 300余册。是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辽代秘藏。 山西现存五代时期惟一的木构建筑——镇国寺 镇国寺位于山西平遥县城东北15千米处的襄垣乡郝洞村北,原名京城寺,创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明嘉靖十九年(1540)大规模修葺,并改寺名,清嘉庆二十年(1815)又有增修,按原样重修了万佛殿,保存

了五代原貌。万佛殿为全寺主体建筑,风格古老,结构奇绝,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全国排名第三,也是山西现存五代时期惟一的木结构建筑。全寺保存完好,建筑技艺精湛,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元代壁画面积最大的永乐宫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原位于山西芮城县西22千米的永乐镇,故称永乐宫。因治黄河水利工程之需,1959年~1965年整体迁建于芮城县城北3千米的龙泉村附近。据道藏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诞生于此。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瓦顶脊兽全为黄、绿、蓝三色琉璃制成,高大的两个孔雀蓝盘龙鸱吻,是元代琉璃吻中惟一的形制,色泽和形态尤其引人注目。永乐宫4座建筑内,均满绘壁画,规模约千余平方米。这些壁画中绘有宫廷、城门、居民、寺院、亭台、楼阁、桥梁、牌坊、古塔等各种建筑类型,是研究元代建筑的重要资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大的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山西榆次市城内东大街中段北侧。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明、清、民国共有8次维修扩建,为元、明、清建筑群体。1984年国家拨款修葺。庙分为三进院落,由山门、钟鼓楼、玄鉴楼、乐楼、显佑殿、后寝殿以及东西廓房、东西配殿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4 000多平方米,是国内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城隍庙建筑群体之一,是山西省最大的城隍庙。199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惟一的寺堡式建筑——双林寺

双林寺位于山西平遥县城西南6千米桥头村。因平遥县古时曾名中都,故称中都寺,据寺内现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记载,中都寺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后毁于兵火,宋时营葺一新,并取佛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怀仁堂主

位粉丝

 经上“佛陀双林入灭”之说,更中都寺为双林寺。现存建筑、塑像多为明代建造。寺院坐北朝南,建在3米多高的土台基上,四周以夯土高墙形成寺堡。位居二进院正中的大雄宝殿,重建于明景泰年间(1450~1456),东西配殿为千佛殿、菩萨殿,其结构相同。二殿内悬塑是寺庙中的上乘之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具宋制建筑特点的崇庆寺 崇庆寺位于山西长子县城东南22千米的紫云山脚下。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始建。宋元丰二年(1079)、清嘉庆三年(1798)、咸丰三年(1853)均有修葺。据嘉庆三年(1798)《崇庆寺重修碑志》载,寺初建布局“千佛殿居其北,卧佛殿居其东,大士殿居其西,天王殿居其南,东南立门,门之东建关帝殿,西北建十帝并鬼王殿,西南又立给孤长者殿,东北一院则为禅舍”。现存建筑总体布局基本与碑记相符,悉如宋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堪称世界之最的应县木塔 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的应县木塔,全称应县佛宫寺释伽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迄今已有947年的历史。塔高67.31米,塔平面为八角形,5个明层,4个暗层,共9层。木塔的塔身为楼阁式,整体结构架全用木建。在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空间框架,逐层立柱,和向垒叠。木塔全部采用铆榫结构,没用一颗铁钉。历经8次大地震安然无恙,在中国建筑史上创造了奇迹。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最高的木结构佛塔。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开放。 5楼 具有元代雕塑艺术之精华的玉皇庙 玉皇庙位于山西晋城市东北13千米的泽州府城村北冈上。据庙内现存明代碑刻记载:“隋时居民聚之北阜,建庙宇三楹,内绘三清神像。”北宋熙宁九年(1076)在原址上重建,题名“玉皇行宫”。现存主要建筑仍保留宋金时期建造风格,是古泽州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道教庙宇。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为三进院落,共有殿宇楼阁、亭榭厢房100余间,占地面积4 000平方米。中院主殿,亦称成汤殿。后院正殿为昊天玉帝殿,殿内南、西、北三面环塑28宿星君像,为元代作品,是山西元塑之精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最早的琉璃建筑 山西灵丘县觉山寺塔,建于辽大安五年(1089),密檐实心,各层塔檐使用筒瓦琉璃翦边,以琉璃饰瓦,这是现存全国最早的琉璃建筑。[NextPage] 独具“天宫壁藏”的二仙庙

二仙庙位于山西晋城市东12.50千米的金村乡南村,创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以后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除正殿外,其余均属明清遗构。庙由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基址)、过厅、献殿及正殿,轴线两侧为东西厢房、垛殿,东西宽44米,南北长28米,占地面积为1 232平方米。殿内木制“天宫壁藏”,雕刻精致,金碧辉煌。后槽仙台上塑二仙姑泥像,两侧立胁侍四尊,眉清目秀,身材修长,为宋塑中的佳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早祀典武圣的关王庙

关王庙位于山西阳泉市郊东北5千米白泉乡林里村玉泉山中。庙宇坐西南朝东北,随山势而筑。宋宣和四年(1122)重修,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庙址宽约45米,长约90米,总占地面积4 05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已知最早的祀典武圣关羽的庙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现存最大的配殿

山西省五台佛光寺内前院北侧的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为全国现存的最大配殿。该殿采取特殊的减柱法建成,其结构形式是全国现存木结构建筑的孤例。该殿宽32.80米,深18.60米,颇有研究、观赏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怀仁堂主

69位粉丝

 全国惟一供奉女皇的庙宇 则天庙位于山西文水县城北5千米南徐村东侧,西接太汾公路,东临文峪河,是一处以祭祀水母为名,实奉女皇武则天的历史人物纪念性祠宇。庙始建于唐,金皇统五年(1145)重建,明正统十三年(1448),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屡有修葺,基本奠定了现有规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有金代壁画精品的岩山寺 岩山寺原名灵岩院,位于山西繁峙县城东南40千米的天岩山北麓天岩村。据寺内碑刻记载,现存寺院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元延佑二年(1315)重建,明正德、万历、天启、崇祯四朝增修,清代及民国初年略有补葺。现存建筑中广殊殿为金代建筑,内藏金代壁画优秀作品。余皆为明清遗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最完整的古代衙署之一——霍州州署大堂 州署大堂位于山西霍州市城内东大街北侧,现仅存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谯楼(亦称大门,为近年复原建造)、仪门、甬道、戒石亭、大堂。占地总面积达6 000平方米,是全国现存较完整的古代衙署之一。现存仪门、戒石亭均为明代建筑,大堂为元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座明代监狱 苏三监狱位于山西洪洞县城内,是全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座明代监狱。据传京剧《玉堂春》中的苏三曾在此监禁过,故俗称“苏三监狱”。其布局和形制是研究封建社会官衙监狱规制的重要资料。后被毁,1984年复原重建,1959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建筑史上的精品——袄神楼 袄神楼位于山西介休市顺城关正街东隅,是原袄神庙的组成部分,楼因庙而得名。明嘉靖十一年(1532)庙毁,万历年间(1573~1620)改建为三结义庙,清顺治十七年(1660)至康熙七年(1668),又对结义庙进行重建。庙内正殿、献亭等建筑均为清代所建。袄神楼居于庙前,既是庙前山门,又是点缀街心的过街楼,是中国古代楼阁式建筑中的佳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楼 悬塑中的精品——千佛庵 千佛庵位于山西隰县城西里许的凤凰山间,又名小西天。据考证,庵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由东明禅师主持兴建,清代各朝又多次增建修补,庵内满布的悬塑是明末悬塑中的精品。千佛庵坐西朝东,有山门二重,第一道山门是在山腰凿崖取道而成,门额上有篆书“千佛”二字;第二道山门砖砌,额题“道入西天”。当地人因城南关有大西天(圣境寺)与之遥相对应,清代初期便习称其为“小西天”,一直沿用至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最高古塔——文峰塔 坐落在山西汾阳县的全国最高的古塔——文峰塔,建于明末,有8角13层,高85.50米,是全国现存最高古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早发现用火和工具的西侯度遗址

西侯度遗址位于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的“人疙瘩”北坡,1960年被发现。1961年和1962年由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的王建主持进行了两次发掘,获得属于更新世纪初期的一大批古脊椎动物化石和若干制品。出土的文化遗物有烧骨、带有人工切痕的鹿角和石制品。烧骨和带有切痕鹿角的发现,有可能将中国境内古人类用火和制造骨器的历史提早到100多万年前。西侯度遗址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之一,古地磁测定为距今180万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已知最大的旧石器时代石制品

1957年,中国科学院的一个考察队在风陵渡西北约7千米的匼河村一带发现旧石器遗址。匼河文化的石制品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怀仁堂主

位粉丝

 共发现138件,原料多为石英岩砾石。其中用投击法生产的一件大石片,长23.50厘米、宽31.50厘米、厚7.50厘米,重5 000多克,是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已知最大的一件石制品。 中国最大的陆龟化石 1971年5月,山西省地质局213地质队石楼普查小组,在城西5千米处的板桥村后公路旁,发现了更新世纪初期至中期(α1—2)的层位中有一陆龟石。经发掘,轮廓近似椭圆形。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专家鉴定,是中国陆龟化石最大的一种,特定名为石楼陆龟,现收藏于中国古脊椎动物研究所。 最早发现早期智人化石的丁村文化遗址 丁村文化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城南4千米的丁村附近汾河河畔,北起史村,南至柴庄,沿汾河东岸长约11千米。1954年遗址出土有3枚人类牙齿化石。1976年又出土了一块儿童右头顶骨化石(这是山西省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2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和2 000多件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其中由厚大石片打制成的三棱大尖状石器,是其突出的代表性器物,具有显著的文化特点,故遗址被命名为“丁村文化”遗址。是中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之一,为研究中国旧石器早期文化和人类发展史极为重要的科学资料。1961年,丁村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发现的最早的石锯 山西襄汾县丁村遗址中有一类较特殊的工具——锯齿刀器,它以石片为坯,在其边缘有规律地打制成一直的、凸弧状的、微凹或环状的刃缘。其中一件制作精细的石锯长21厘米,宽11.60厘米,厚3厘米,重462克,是用薄而平展的页岩石片制成,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早的石锯,距今约有12万年。 约公元前10万年的许家窑遗址 许家窑遗址位于山西阳高县古城乡许家窑村和河北省阳原县侯家窑村之间的梨益沟右岸。从1974年发现到1979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先后进行了4次发掘,共获得了2万余件石制品、20件人类化石以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一批骨角器。该遗址是承上启下的断代遗址,约在公元前10万年,现称为“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发现的最早使用弓箭的例证 山西至少在距今28 000年前就有了弓箭的发明,即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的石镞——也是全国发现的最早使用弓箭的例证。 居全国之首的旧石器遗址 山西已发现旧石器早期遗址150余处,占全国总数的3/4。连同旧石器时代中后期的数字一并算入,山西旧石器遗址达到300处,居全国之首。 7楼 距今约2万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下川遗址 下川遗址是分布于山西垣曲、沁水和阳城三县,以细石器为特征的一个遗址群,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下川文化中的雕刻器有70多件,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数量最多、最为典型的雕刻器,分为纵刃、斜刃、横刃、交叉刃和两端刃5大类,多以石片为坯。 迄今发现的最晚的旧石器遗存 迄今山西发现的最晚旧石器遗存有山西沁水下川、蒲县南关、吉县柿子滩等,尤其是柿子滩遗存年代已接近于新世纪之初。 最早的农业文化遗存 山西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农业文化遗存是距今7 000年前的翼城枣园文化遗存。 最早的仰韶文化遗址 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据“碳14”测定,仰韶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5 000年~3 000年。据已发表的考古资料统计,属于仰韶文化的窑址54座,其中40座在山西,即平陆县的盘南村1座,芮城县的东庄村39座。这是山西最早的仰韶文化遗址。[NextPage] 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蚕茧遗证 山西是中国蚕丝业的最早发源地。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蚕茧化石距今已有5 000年左右的历史,也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蚕茧遗证。 东周最后一个都城——侯马晋国遗址 晋国遗址也称侯马晋国都城遗址或新田遗址,为东周时期晋国最后一个都城新田所在地。遗址位于山西侯马市,北临汾河,南临紫金山北坡,面积约35平方千米。在此范围内发现有古城遗址、手工业作坊遗址、祭祀遗址、宗庙建筑遗址、墓地等。古城址有牛村、平望、台神、呈王、马庄、北坞6座古城。手工业作坊遗址有铸铜、石圭、制陶、骨器等4类;祭祀遗址发现有10处。其中秦村北侯马电厂区的祭祀遗址出土盟书5 000余件。遗址年代为公元前6世纪初至公元前4世纪,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存——西阴村遗址 西阴村遗址位于山西夏县尉郭乡西阴村的西北部。西北隔鸣条岗近涑水河,东南隔青龙河依中条山,现存面积30万平方米。民国15年(1926)由李济先生发现并主持第一次发掘(这是中国人首次独立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具有划时代意义。1994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为新时器时代的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西王村三期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三里桥类型文化和商代的二里岗文化共存的遗址,以庙底沟类型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最丰富。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灰陶占绝大多数,其他陶器较少,常见篮纹、绳纹、附加堆纹。西阴村遗址也是山西研究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北首先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坊遗址 鹅毛口遗址位于山西怀仁县城西北13千米鹅毛口村西1千米瓜地沟内,是华北地区首先发现的一处大型新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坊遗址。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表晋文化的天马、曲村遗址 天马、曲村遗址位于山西翼城县和曲沃县两县交界地区。天马村在遗址东部,曲村在遗址西部。遗址所指的范围涉及天马、曲村、北赵、颎张这4个自然村子,包括墓葬区在内,其总面积约为10.64平方千米。晋文化遗存几乎遍布整个天马、曲村遗址,其居住遗迹有房址、水井、窑穴、陶窑和灰坑,并有大量墓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表龙山晚期文化的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是陶寺文化遗址群中的一处,位于山西临汾盆地的襄汾县城东北约7.50千米的陶寺村南,西临汾河,东靠塔尔山。该遗址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山西省文管会发现的。从1978年春至1984年冬,中国社会科学考古院研究所共进行了14个季度的发掘,发现了陶寺早、中、晚三期文化遗存。遗址东西约2千米,南北约1.50千米,总面积在300万平方米以上。陶寺遗址发现的遗迹有房址、窑穴、水井、陶窑、石灰窑、墓葬、灰坑等。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木、石、玉、骨器及1件铜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表陶寺类型的旌介遗址 旌介遗址位于山西灵石县城西南约15千米旌介村,1976年发现,1985年1月发掘,出土文物138件,以青铜器为主。青铜礼器的组合为爵10、觚4,以及鼎、卣、簋等。如此丰厚的随葬品,推测可能为商代方国的首领或贵族墓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楼

全国发现数量最多的古钱币窑藏遗址

 怀仁堂主

 69位粉丝

 1964年,在山西阳高长城乡天桥村村北100米处发现一钱币窑藏遗址。窑内出土战国平首尖足、方足布1万余枚,计50余种,是全国发现古钱币数量最多的窑藏址。 奠定北魏考古基础的平城遗址 平城遗址位于山西大同市城区及其周围。秦置平城县,北魏拓跋珪曾建都于此,时间跨度近百年。1992年以来经过调查勘探,基本搞清了平城遗址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开展北魏考古奠定了基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次发现尧舜时期的古城遗址 2000年6月初,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襄汾县境内首次发现了尧舜时期的古城遗址。遗址位于襄汾县的陶寺村,这里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尧都”。这里发现过上万座4 000多年前的古墓,挖掘出世界最早的青铜器,在陶片上发现了“文化”的文字。这次古城遗址的发现,使中华民族国家起源的历史提前近千年。中国古代三皇五帝的历史传说有可能被考古证实为真正的历史。

印证禹王曾建都夏县的禹王城遗址

禹王城遗址位于山西夏县县城西北7.50千米处中条山麓的禹王乡禹王村、庙后辛庄、郭里村一带,南临涑水河,西北距司马光祠3千米。据《史记》、《水经注》等记载,夏禹曾在此建都,夏县即由此而得名。禹王乡有大、中、小古城址3座。大城面积13平方千米,部分建在峨嵋岭上,墙高耸,出土有大量春秋战国时期遗物和汉代砖瓦。中城面积6平方千米,居大城西南,与大城紧连,出土有云纹的瓦当和上有“海内皆臣,岁丰登熟,道无饥人”的铭砖。小城毗邻中城,城旁有“青台”遗迹,附近有铸铜作坊遗址,出土有礼器陶范和钱范,尤以五铢钱泥范最为珍贵。1988年,禹王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方国青铜文化的实物——铃首剑

1976年,山西石楼县曹家垣出土铃首剑,产于商代晚期。全长23.30厘米,宽3.20厘米,身长12.50厘米。剑呈蕉叶状,中间起脊直通茎首,剑格上下出头,较短;茎扁平,后部向下弯曲作扁圆形铃首。铃身茎端向外为8个倒置三角形孔,铃顶圆鼓呈帽状盖合,铃内一铜丸,铃与茎相接处下部为一环钮。系铃器是山西商代青铜器的地方特征,是研究山西方国青铜文化的重要实物。现藏吕梁地区文物局。

中国东周铜戈之精品——王子于戈

1961年,山西万荣县庙前村出土王子于戈,产于春秋晚期。通高24.50厘米,援长16厘米,胡长9.50厘米。一式两件,戈援刃犀利,胡端平齐,栏侧三穿,长方形内有横穿一个,后端饰错金卷云纹。戈上有错金鸟书铭文7字,正面为“王子于之用戈”6字,背面为“王”字。此戈当为吴王僚为王子时之兵器,可能铸于前530年~前526年间,为中国出土铜戈之精品。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山西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个:大同市、平遥县、新绛县、代县、祁县。

首次发现的陶寺类型晚期水井

1981年,在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发掘墓地850平方米和居住遗址153平方米。其中一座陶寺类型晚期水井在黄河中游龙山文化遗址中属首次发现。

一级国宝——青铜剑

1984年3月4日,山西曲沃县薛庄村出土青铜剑,连同1974年秋和1981年3月,此处共出土3把青铜剑,形制精美,铸造奇特,属国家一级国宝。

发掘春秋时期最大的墓葬

1988年5月中旬和9月中旬,山西省考古工作者在太原南郊相继发掘出春秋末期七鼎墓及其殉葬车马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发现的春秋时期的最大墓葬。

最著名的历代名人墓地

山西现存最著名的历代名人墓地有绛县晋文公墓(即重耳墓),忻州金元之交著名诗人元好问墓,夏县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墓,闻喜县“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墓等。

建有“三晋第一碑”的司马光墓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著名史学家、政治学家,夏县涑水乡人。元佑元年(1086)卒,赠太师温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怀仁堂主

位粉丝

 国公,归葬故里祖茔内。司马光墓位于夏县县城北12.50千米处的小晁村边。陵园东西长约290米,南北长约190米,占地约5.50万平方米。茔地陵园西部有大小墓冢13座,正中3座,为司马光及其父兄的墓。茔内有司马光、苏轼和王安石撰文的墓碑4通,墓南有明嘉靖年间(1522~1566)所建碑亭1座,内竖《忠清粹德之碑》1通。碑额原为宋哲宗御篆,碑文原为苏轼撰并书,现碑为明嘉靖年间依照宋碑复制的,记述了司马光的一生功绩、为人及其家世。此碑总高计9米,堪称“三晋第一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楼 全国出土最多的汉墓文物 1983年以来,山西省在朔州市区和煤炭基地的建设开发中,共发掘汉墓2 500余座,出土文物2万余件,规模之大、出土文物之多为全国之最。 最大的墓群 山西省最大的墓群——广武汉墓群,位于山阴县新广武城西北2.50千米处,墓群南北长3.50千米,东西宽1.50千米,占地面积约5.25平方千米。拥有封土堆298座,最大的236号高达20米,占地3 250平方米,最小的高2米。均为两汉时战死的将士们的墓冢,以墓冢的大小来区别官职。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最大的北魏墓葬群 1988年11月13日,在山西大同市电焊器材厂内基建挖掘中发现,全国最大的北魏时期的墓葬群有200多座,

古墓中共出土各类文物1 000余件,其中木棺绘画、波斯银碗、玻璃碗等,堪为旷世奇珍,对研究北魏时期的文化艺术、经济贸易具有重要价值。[NextPage]

近年来最有价值的考古新发现

2003年4月13日,“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山西省选送的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位列其中,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该墓当选理由是“山西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壁画保存完好,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具有价值;在考古发掘的两年中,考古部门把保护作为优越于发掘的理念,得到考古专家的认可”。这是山西省选送的项目在十二届评选中第七次获此殊荣。该墓的成功发掘是山西近年来最有价值的考古新发现。

全国惟一采用浮雕和彩绘手法建筑的墓葬

1999年7月,山西太原市晋源区出土隋代墓葬。其中一个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椁,实属罕见,是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有关专家认定,这是当前国内发现的惟一采用浮雕和彩绘手法建造的墓葬,对于研究北朝和隋代丝绸之路及中西文化交流意义重大。

刻有占式六壬地盘的聂氏墓志

五代唐长兴元年(930)的聂氏墓志,1957年在山西代县城南12千米沿村发现。志长、宽皆为0.64米,厚0.10米,铭文记述了墓主人的家世、履历。聂氏墓志盖上的占式六壬地盘,内容丰富,在中国考古学中是难得的资料。

九州之首

传说大禹时代把全国划分为九州。《禹贡》言九州,冀州居首。《禹贡》所言冀州,大部分在今山西境内。 特有的穴居形式

地窨院即深入地下的院子和窑洞,是山西黄土高原上特有的居住形式。这种特有的住宅在山西省南部的平陆县境内尤为典型。这种院子也称“天井院”,从平地直挖下去,成为一个长方形大坑院,深6米~10米,长宽为15米~18米。然后在坑壁四周掏挖窑洞。另外从院子的某一角打一隧道直通崖顶,作为出路。这种院子可防风、防狼、防盗。处于地窨中更是冬暖夏凉,四季温差小。地窨院的穴居形式为山西穴居的一大创 造。

首次发现西周甲骨文 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怀仁堂主

69位粉丝

 1953年,在坊堆村发现西周墓1座,山西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人进行调查发掘,出土青铜器8件、卜骨2片、陶鬲7件。1954年10月对遗址又做了小规模发掘,在第5号探沟内发现了带有刻辞的卜骨1片。这是山西首次发现西周甲骨文,也是迄今惟一的带刻辞的甲骨。 考古中发现最早使用标点符号的书写先例 1965年~1966年,山西考古工作者在侯马晋国遗址发掘出土一批东周时期的晋国官方文书——《侯马盟书》。盟书是用朱色或墨色写在石片或玉片上的盟辞誓言,当时称为“载书”。据《周礼》记载,每篇载书一式两份,副本藏于官府,正本埋于地下。《侯马盟书》是埋于地下的正本,在这批书中首先使用了标点符号,是中国最早使用标点符号的先例。 发现最早的金属铸币——青铜贝 商晚期的青铜贝,1971年山西保德县林遮峪村墓葬出土。共109枚,竖长3厘米,横宽2厘米,实测枚重平均8克左右。长、宽皆大于海贝。背平,有齿槽,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金属铸币。保德县出土的商代青铜贝数量多,铸造工整,在全国罕见,十分珍贵。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最早的岩画 柿子滩遗址位于山西吉县西南30千米的清水河畔,1980年发现,同年做局部试掘,出土有虎、鹿、牛、羚羊、犀、鸵鸟等动物化石和1 807件石制品,还发现最早的两幅岩画,年代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中石器时代。柿子滩遗址的两幅岩画以赭红色的赤铁矿粉末涂绘而成,一幅为裸体女性图,另一幅很像狩猎格斗图或舞蹈图。 10楼 最早的陶器 山西陶器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从发掘出的遗址中证实,当今山西芮城县的西王村已有了陶器,有宽沿盆、带硫罐、长颈尖底瓶、大口深腹瓮等。 商汤起始之地 商族起源于晋南,以玄鸟为图腾。古代居山西的部族均以鸟为图腾。《左传》说“商汤有景亳之命”。孟子说“汤居亳,与墓为邻”。今山西闻喜县东南15千米处有景山(中条山主峰,一名汤寨山,又名汤王山),上有汤庙。垣曲县古城北有亳村,汤王居亳即亳村之北。历史上垣曲曾称亳城县。1986年在垣曲古城镇发现一座商城遗址,专家考证即为商朝“汤始居亳”之地。 中国古玉之瑰宝 玉佩组饰,产于西周晚期。1993年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出土。由左、中、右三组佩饰组成,正中一组自

上而下依次为:玉璜11件,玉珩1件,玉璜1件,玉珩2件,玉璜6件,玉觿2件,玉雁2件及玉璜1件;左、右两侧组佩分别由13件玉璜组成;颈佩和胸佩的玉璜之间串以绿松石珠和红玛瑙管。大多数玉璜双面刻以龙纹,线条流畅。该玉组佩是西周玉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堪称中国古玉之瑰宝。现藏山西曲村考古队。

西周铜器精品

刖人守囿挽车,产于西周晚期。1989年山西闻喜县上郭村出土。通高9.10厘米,长13.70厘米,宽11.30厘米。整体长方形,车箱上有两扇平盖,盖顶作蹲猴捉手。车箱前面左门扉上嵌着一个踞于左足的裸体“刖人”作守门状。车箱下前车轮为两虎形,虎前后两爪踏着两小车轮。后车轮较大,轮作圆形,中间有辐丝。车箱四周与盖上均有浮雕回首拔虎与飞鸟装饰,腹饰尖咀飞鸟纹。属西周铜器之精品。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惟一的虞国知名重器

虞侯政壶产于西周晚期。1979年山西潞城县潞河村出土。省文物商店征购。通高40.60厘米,口长17.30厘米,宽12.60厘米。盛酒兼礼器。壶无盖,横断面为椭圆形,口微哆,颈两侧置兽首衔环,腹下鼓,圈足,颈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怀仁堂主

69位粉丝

 部饰鸟纹,鸟间作鼻梁。此壶是山西目前发现的惟一虞国知名重器,有重要史料价值。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春秋时期最大的镬鼎 夔龙凤纹鼎,产于春秋晚期。1988年山西太原市晋国赵卿墓出土。通高100厘米,口径104厘米。附耳,敞口,唇平折,束颈,深腹,兽蹄足。此器是目前所见春秋时期最大的镬鼎。镬鼎作烧煮用,是贵族在祭祀、宴烹时煮牲肉及鱼腊的炊具。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惟一的春秋编镈 夔龙凤纹编镈,产于春秋晚期。1988年太原晋国赵卿墓出土。通高46.50厘米~33厘米。共5件,形式、纹饰全同,大小相次成列。加上14件散虺纹镈,组合成一套编镈。根据中国艺术院音乐研究所测音论定,每镈都有两个音节。此套镈的规模,已由西周晚期春秋早期一套8~9件钟镈,演奏18个音节,扩展为一套19件钟镈,演奏38个音节。音律已由3个半八度,发展到6个半八度。其最低音为大徵,相当于小字组的G调,最高音达小字组的#C调。这套编镈是已知春秋编镈中独一无二的,音律上已达到七声音阶的先进水平。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最早的雕塑作品 山西雕塑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实物遗存,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山西沁水县下川遗存、襄汾丁村遗址、芮城西侯度遗址以及侯马周代晋国故城遗址,禹王城出土的大量石器、骨器、陶器、陶范及云纹瓦当,可以说是山西雕塑艺术的最早源头。严格意义上的雕塑作品,迄今发现最早的是长治市分水岭出土的战国铜牺立人擎盘和一组陶作舞俑。 最早的量器 土匀錍,产于战国晚期。1974年从太原电解铜厂拣选。通高31.50厘米,口径11.40厘米。哆口束颈,扁圆腹,圈足,肩部置环耳。腹饰绳络纹。颈部篆刻铭文6字,为“土匀容四斗錍”。土匀为“土钧”,“钧”与“军”同音,土匀即土军。土军在今山西石楼县境内,战国时属赵。錍实测容水7 000毫升,1升合今175毫升。土匀錍是山西目前发现最早的量器。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最早的火锅 四神铜染炉,产于西汉。1993年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出土,共2件,通高24厘米,全器由底盘、炉体和耳环三部分组成,炉体外侧一端有一手柄,器物设计合理,工艺精细,为汉代铜器中之珍品。此器不是染色炉、温酒炉,而是烹煮食器,是火锅的鼻祖。现藏山西平朔考古队。 11楼 汉代铜镜珍品 星云纹铜镜,产于西汉。1983年山西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出土。直径18.20厘米,连峰式钮,乳钉纹钮座。镜缘为内向16连弧纹,座与缘之间布置带座5乳,其间饰星云纹,大小群星间由云带缠绕,恰似浩瀚的天河。大小乳钉高低错落,灿若群星,故又名“百乳镜”。该镜铸造精良,纹饰清晰规整,繁简得当,是汉镜中难得之珍品,在墓中虽经2000多年的水土侵蚀,仍光亮照人。现藏于山西平朔考古队。 汉代艺术珍品——雁鱼灯 雁鱼灯,产于西汉晚期。1986年山西襄汾县吴兴庄出土。该灯通高53.80厘米,长31.20厘米,盘直径10.50厘米。灯由雁首(包括衔鱼)、体、灯盘和罩四部分组成,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鱼身与雁体腹腔中空相通。灯点燃时,烟雾通过鱼和雁颈导入体内,防止了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达到了功能与形式的 统一,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现藏于襄汾县博物馆。

中国最早表现农业生产活动的绘画作品

山西平陆县张店镇枣园村的汉墓驰名中外,从中发掘出的牛耕图和耧播图,真实地描绘了当时农业生产场面,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中国最早的表现农业生产活动的绘画作品。[NextPage] 中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原名武周山或武周塞石窟,又有灵严寺之称。位于山西大同市城西16千米武周山南麓,其山最高处为云冈,故称云冈石窟。东西绵延1千米。现存主要洞窟53个,附属窟龛207个,大小造像51 000余尊,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始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460),终于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历时64年,是中国北魏时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与敦煌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身塔刹分存海峡两岸的北魏石塔 原藏于山西朔州市崇福寺的北魏石塔,被日军掠往东京,装箱时,县民丁克诚将塔刹(塔头)藏起。日本投降后,塔身归还中国,蒋介石逃跑时从南京带到台湾,现在台北博物馆。解放后,丁克诚将塔刹献给国家,现仍存于崇福寺。 填补中国美术史空白的北齐墓壁画 北齐娄叡墓位于山西太原市南郊区(现为晋源区)王郭村西南1千米处。墓内壁画技艺精湛,富于生活气息,是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空白。 最早生产砂器的县 早在唐初,山西省平定县便生产砂器,距今已有1 300多年,这是山西最早生产砂器的县。 中国现存最早的华册式殿牌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内的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其内的弥陀殿正檐之下,高悬着“弥陀殿”竖匾一方,书法遒劲,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的原物,为全国现存最早的华册式殿牌。 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古代园林 绛守居园池在山西新绛县城内西隅绛州古衙后部,亦名“莲花池”,是隋唐时期一处重要的北方衙署花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园经过历代的改扩建,明清时绛守居园池已成为写意山水园了。此园已有1 400多年的历史,是现存最古老且有确切记载的古代园林,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国内现存最精美的古代石灯 在山西长子县东南15千米的崔庄岭前,有唐建法兴寺,内有盏石雕长明灯,高约2.40米,下设基座,灯身呈八角形,有中空的灯室,为唐代遗物,是国内现存3个古代石灯中造型最精美、雕刻最细、保存也最完整的一盏,堪称文物宝库中的珍品。 最早的瓷窑 唐代山西的浑源窑和交城窑是山西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瓷窑。 国内仅存的宋代壁画珍品 开化寺位于山西高平市陈区镇王村东北舍利山。寺分东西两院,主要建筑有山门和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四壁有宋绍圣三年(1096)画工郭发所绘的壁画,内容为佛传故事,壁画88.20平方米。是国内现存宋代壁画不可多得的珍品。 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琉璃窑 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琉璃窑,北京琉璃制品厂的前身——西窑(俗称官窑),就是元时自山西迁去的。据史料载,元时修建大都(北京)宫殿的琉璃,就是山西赵姓琉璃匠制作的。 12楼

罕见的道教石窟

龙山石窟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20千米的龙山之巅。开凿于蒙古太宗六年(1234),由全真道士披云子宋德芳

 怀仁堂主

 69位粉丝

 主持营建。石窟共存3层9窟。龙山石窟因窟内供奉的雕像不同,分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天大法师龛、玉帝龛、七真龛、辨道龛,共有雕像87尊。雕像风格粗犷,刀法拙重,且造像题材皆为道教诸神和玄门列祖,是十分罕见的道教石窟。可惜雕像的头部大多为外国人盗运国外,但躯体大多完好,是研究中国道教石窟艺术的珍贵实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道教观中惟一的二十八宿彩塑 玉皇庙元代二十八宿彩塑保存于山西晋城市府城村玉皇庙后院西廊庑内。据庙内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玉皇庙功德碑》载“二十八宿星君功德主黄头王秀赵庄王整等二十九人”,可确认二十八宿星君像为元代作品。以人物和动物形象结合而出现的二十八宿像,除玉皇庙外,全国现存道教宫观中仅此一处。 国内现存最早最大的九龙壁 现存于山西大同市内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雕造的琉璃九龙壁,是一个以九条龙的浮雕和屋脊琉璃瓦斗拱以及四周图案镶边组成的大型琉璃照壁,位于大同市大东街中段,皇城街南口,坐南向北,用五彩琉璃镶砌而

成,是明藩王府前照壁。壁高8米,长45.50米,厚2.02米。下部为须弥座,上部为仿木结构,中部9条龙飞舞在波涛云雾之中,神情飞动,姿态活泼,黄、蓝、赭、紫、白五彩缤纷,栩栩如生,国内现存最早最大的九龙壁。

国内现存最大最完美的地狱彩塑

柏山寺古代地狱,位于山西蒲县城东2千米柏山之巅的东岳庙内。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地狱系明、清两代建筑。在东岳庙最后地平以下由地穴式3面窑洞组成18层地狱。每面5孔,共塑像120余尊,大小与真人略同,多数系明代作品。其中有五岳大帝、十殿阎君和六曹判官等,更多的是鬼吏、刀山、油锅、碾磨、锯解等刑具和受各种各样刑罚的“作恶”者。这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地狱彩塑,对研究封建社会因果报应和精神制裁的意识形态都是珍贵的资料。

最早的珐华日用器皿

早在明代中期,山西今临汾、新绛、霍州市、长治市等地就生产具有特殊装饰与民族风格的珐华日用器皿,当时闻名全国。

罕见的儒教石窑

山西平定县的冠山建有一处奉祀孔子的石窟“夫子洞”,石窟凿于明嘉靖年间,主窟内雕有孔子及弟子颜回、曾子像及石案一方,雕像神情凝重,手法朴素洗练,是一处极为罕见的儒教石窟。

国内最早的回音建筑

山西河津市兴国寺有一座回音建筑——镇风塔。塔前击砖,有似蛙声自塔底、塔腰、塔顶分别传出,其音悠扬动听,可传数里之外。镇风塔始建于宋,明万历十一年(1583)重修,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回音建筑。 国内罕见的土佛像

净因寺位于山西太原市北郊区(现为尖草坪区)烈石山口南约500米的土堂村中,整个寺院呈长方形,有殿房25间,分前后两进院,前院存有大佛洞,后院正殿3间为大雄宝殿,内供释迦牟尼像。寺内供1佛、2菩萨,大佛高9米,是国内罕见的土佛像。

全国最大的殿内坐式神像

三国演义城位于山西清徐县城北2千米处,占地面积15.8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关圣殿、戏台、献殿、游乐殿宫、裙房和城门楼、角楼,总投资5 000万元。殿中关圣塑像高9.55米,修建于1993年,是全国最大的殿内坐式神像。[NextPage]

在中国货币史中有重要地位的耸肩尖足空首布

耸肩尖足空首布,产于春秋晚期。1959年山西侯马市晋国遗址中出土,计12枚。后又屡有发现。均空首、耸肩、尖足,裆弧较深较大,形大,体薄。实测每枚平均重30克左右。遗址中同时还发现有铸造空首布的大量泥范和数十万件的布首銎内范芯。晋国耸肩尖足空首布在中国货币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山西省博物馆藏有3枚。

货币文物中的稀世珍品——甘丹空首布

甘丹空首布,产于春秋晚期,于1981年在山西稷山县出土。通长13厘米,足宽6厘米,重约33克。耸肩、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怀仁堂主

位粉丝

 弧裆、尖足,首部有銎。面纹“甘丹”释“邯郸”,是铸币的邑名。此枚署有地名的空首布,为以后三晋铸地名的平布币开了先导,是一枚稀世珍品。现藏稷山县文物管理所。 13楼 首例发现小耸肩浅弧裆空首布 小耸肩浅弧裆空首布,产于春秋时期,于1982年6月在山西新绛县横桥乡宋村出土。通长13.30厘米,中部宽6.60厘米,体厚0.20厘米,重量分别为65克、68克,共2枚,两枚皆素面无文。两枚空首布为东周早期遗物,在山西发现尚属首例。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 堪称弧品的东周方足布 东周方足布,产于战国时期,于1963年在山西阳高县出土。高4.50厘米,足宽3厘米,重4.40克。平首、方肩、方裆、方足。面文“东周”是铸币的古邑名。山西省出土的数万枚方足布中,铸“东周”二字的仅此一枚,堪称孤品。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首次发现离石圆足布

离石圆足布,产于战国时期,于1988年在山西繁峙县出土。通长7.40厘米,重18.50克,计2枚,同时出土的尚有“焛”字圆足布3枚,圆首、圆肩、圆裆、圆足,面文“离石”是铸币地名,背文“二十五”是币范的编号。“离石”圆足布是首次发现。现藏忻州市文物管理处。

首次出土宋子三孔布

宋子三孔布,产于战国晚期。1983年,在山西平朔露天煤矿出土。通长5.50厘米,重6.80克,圆首、圆肩、圆裆、圆足,两足与布首之端各有一圆孔。币面篆文“宋子”,背文“十二朱(铢)”。宋子为战国赵地。宋子三孔布在山西为首次出土,系孤品。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首次面世的无终三孔布

无终三孔布属战国晚期布币中最稀有的珍品,1986年在山西省襄汾县发现。通长5.40厘米,重7.30克,首、肩、裆、足均圆形,首部和足部各有圆形穿孔。面文“亡冬阝”释“无终”,是铸币的地名。山西省是首次发现,而且在全国也是首次面世。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全国保存最好的庙宇琉璃艺术品

山西介休市后土庙内的琉璃制品是中国庙宇琉璃艺术品中保存最完好的珍品。后土庙建于北魏太安三年(457)。庙内所有建筑的屋顶都装饰有黄、绿、蓝三色精美的琉璃。该庙的琉璃包括从明正德年间到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制品,构成了一幅生动壮观的琉璃制品图画。图案造型别致,流光溢彩,是全国庙宇琉璃制品中保存最完好的珍品,被称为“琉璃建筑艺术的宝库”。

凝聚魏体书法精华的密云太守霍扬碑

密云太守霍扬碑,北魏景明四年(503)刻立。原在山西临猗县临晋镇,1986年移至临猗县博物馆收藏。高2米,宽0.96米,厚0.20米。该碑撰书人姓名不详,但由于刻立在魏碑的鼎盛时期,故凝聚了魏体书法精华。1979年,该碑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全国书法艺术名碑。

学临楷书的范本——梁州府君陈茂碑

梁州府君陈茂碑,隋开皇十四年(594)立,位于山西临猗县卓里乡陈平庄村。碑高1.95米,宽0.37米,正书,有界格,33行,行77字。此碑不署撰书人姓名,但其书法遒劲,风神高雅,疏密得当,是学临楷书之范本。1979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全国书法艺术名碑。

书法艺术名碑——裴镜民碑

裴镜民碑,唐贞观十一年(637)立。现存山西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裴晋公祠内。碑高1.70米,宽0.93米,正书,27行,行52字。撰文人李百药,文学素养深厚。1979年,此碑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全国书法艺术名碑。

中国大篆名碑——碧落碑

碧落碑,唐高宗总章三年(670)立。位于山西新绛县城龙兴寺内,该寺于唐时称碧落观,碑存于此,故名。碑高2.26米,宽1.03米,厚0.21米。碑文主要内容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韩王元嘉之子李训、李谊、李湛等为其母房氏造像祈福,歌颂了房氏的懿范。全文共计21行,每行32字,除去空缺,实为630字。碑文书法奇古,行笔精绝,以大篆书法著名全国,是中国名碑之一。

重修九天圣母庙记碑

重修九天圣母庙记碑,现存山西平顺县北社乡东河村九天圣母庙献殿前。该碑刻于蒙古中统二年(1261)。碑龟趺座,圆首,青石质地,通高1.96米。碑额高0.43米,宽0.78米,厚0.20米。碑额题《重修九天圣母庙记》,篆书字体。碑文论述了九天圣母庙周围的地理环境、创建年代以及历代官吏筹资修建补葺庙宇的历史情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2007-1-9 20:23 回复

 阿根廷

14楼

元代书法艺术珍品——追封吉祥碑

追封吉祥碑,元至治二年(1322)立。位于山西汾西县城东门外,青石质,通高3.30米。碑文记载了追封吉天英之父吉祥为冯诩君侯及吉祥生平和吉祥家族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赵孟頫撰文并书丹;为赵孟頫晚年的经意之作,用笔多为中锋,圆转遒劲,尤见其深厚的功力,是元代书法艺术的珍品。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现存最早的戒牒

玉泉寺菩萨戒坛所牒又称“戒牒”或“度牒”。1974年7月发现于山西应县木塔四层主像内。纵36厘米,横37.

80厘米。该牒为板刻墨印。四周以单线为框,字体工整。首题“菩萨戒坛所牒”。牒后年款为“乾统 年 月 日”。发现时牒置于牒封内,未填受戒人及时间,故属尚未使用之牒,亦称“空名度牒”。该牒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戒牒。现藏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

现存年代最久远的档案实物

山西现存年代最久远的档案实物是商代金文档案。其中1981年山西曲沃县曲村出土的寝孳方鼎铭记事详备;1985年灵石县旌介村两座商墓中发掘的档案材料丰富集中。

世界现存最大的经卷

山西洪洞广胜寺的金刻卷式藏经,亦是《赵城金藏》,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经卷,共有4 330余卷。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出版小组成立了中华大藏经编辑局,在《赵城金藏》的基础上开始整理、编辑、出版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1985年5月编辑局将已出版的20册中华大藏经赠送广胜寺收藏。

第一部地方文物法规

1987年1月11日,山西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山西省文物保护实施办法》(草案)颁布实施。是山西省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文物法规,标志着山西文物保护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台湾首次批准归还大陆的文物

资寿寺位于山西灵石县城东10千米苏溪村西,该寺院大型元代壁画和十八罗汉是闻名于世的彩塑艺术瑰宝,被山西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载入《中国名胜词典》。1993年12月25日,十八罗汉头像被盗,社会震惊。热爱收藏的台商陈永泰先生及夫人悉知此事,痛心不已,花巨资从台湾、日本等地收购齐十八尊罗汉头像后,向上海台办通报了无偿捐献的意愿。经过海峡两岸有关方面的协商和努力,十八罗汉头像终于于1998年3月29日回归故里,成为台湾首次批准归还大陆的文物。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省文物大普查    怀仁堂主 69位粉丝

1956年~1957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开展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省文物大普查,登记各类文物3 100处,为以后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第一部大型石窟保护地方性法规

1997年9月28日,山西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批准大同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大同市云冈石窟保护管理条例》。这个条例共5章36条,是山西省制定的第一部大型石窟保护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世界第一大磬

1999年8月3日,被誉为“世纪之磬”的世界第一大磬——在山西浑源县北岳恒山万福磬望岳台举行隆重的安放仪式。该磬口沿直径1.66米,体高1.35米,重2吨,磬体铸4个篆体大“福”字和10 000个各种字体的小“福”字,经《山西文学》常务副主编祝大同创意,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承制。

2007-1-9 20:23 回复


相关内容

  • 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
  • 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2005年9月29日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2005年9月29日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 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 ...

  • 有关明清时期大同资料的分类整理
  • 论文所查资料整理: 一.古籍 1(清)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卷八十一 志第五十七 "大同马市始正统三年,巡抚户睿请令军民平价市驼马,达官李原等通译语,禁市兵器.铜铁"."嘉靖三十年,以总兵仇鸾言,诏于宣府.大同开马市." ...

  • 中国古建筑学文献参考书目资料
  • 中国古建筑学文献参考书目资料 一. 目录与文献检索类 1 <中国古建筑文献指南1900-1990>,科学出版社2000 2 王镇华<中国建筑参考书目初编>,台湾<建筑师>1980(3,4) 3 黄健敏<中国建筑研究书目初编>,台湾<建筑师> ...

  • 山西名胜古迹_山西有哪些名胜古迹
  • 山西名胜古迹_山西有哪些名胜古迹 山西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众多的古代建筑--石窟造像.彩塑壁画.古城关隘.文化遗址. 出土文物.传世珍宝及风情民俗等文化遗产."山西有中国古代艺术的博物馆"之称,那山西有哪 些名胜古迹呢,让我们来一看究竟 山西名胜古迹之晋祠 晋祠在晋阳城西南的悬 ...

  • [鹤鸣堂.书评]朱学东:水井处是故乡
  • (图为朱学东先生近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军雷兄要出一本新书,是与山西晋城风土人情相关的文字,嘱我写篇小文章. 军雷兄是山西晋城人,其实我也算与山西也颇有渊源. 这种渊源,与洪洞县那棵大槐树的攀附传说毫无关系. 我工作时的老长官梁衡先生就是山西人,以文名动天下.许多人好奇,作为梁衡先生的旧属,我竟然没 ...

  • 山西古迹|晋北忻州朔州大同地区传统建筑文化古迹
  • 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业界因此说,中国古迹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山西古建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的多为宗教建筑.因多有帝王推崇和百姓的虔 ...

  • 山西省阳泉市小河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文本
  • 山西省阳泉市小河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小河历史文化名村建筑遗产的整体保护,继承和发扬 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加强环境整治,指导保护.建设和管 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合理发展旅游经济,正确处理保护 和发展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特编制 本规划. 第二条. ...

  • 2010年博物馆文物部工作总结
  • 2010年好事多多,喜庆连连,亚运会的召开,20周年馆庆,都是那么令人振奋,随着金牛迈着欢快的脚步到来,又为鼠去平添一分喜庆。在鼠年的最后时刻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总觉得有些许的遗憾。一年来,在馆领导的安排下,我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于我的本职工作却一直无暇顾及,以致直到现在都未能圆满地完成年初所制订 ...

  • 山西省大同市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山西大同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 http://blog.sina.com.cn/dtxxgz 大同市是中国古代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许家窑遗址"和"青磁窑遗址"表明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远古文明.此后数千年,多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