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应渗透德育

  【摘 要】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好书,还要担负起为国家培育道德健康、思想向上的人才的责任。这是国家赋予我们人民教师的要求,更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渗透德育 全面施教   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学校进行的教育活动教师是其执行者,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引导者、启蒙者,每位教师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与教师所做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关系,它影响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在学生学习的科目中,历史有着相对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变化。所以历史教师要把历史知识与德育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则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位伟人曾这样说过,一个人不论自身条件是多么地优秀,后天又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修养,那么这个人是毫无价值可言的。作为教师我们更要具备基本的、良好的道德素质,才可以做到为人师表。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言行举止是更加重要的。其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到学生的表率。学生刚升入初一之后,还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学习压力很大,没有纪律、劳动的意识,没有集体主义观念。如何帮学生尽快适应这些,是我们教师首当其冲的事情。所以在第一课,我们给学生树立了班规,严明纪律,然后参加集体劳动,把我们的“小家”打扫干净,接着才可以开始学习,这样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结合我们的历史知识,给学生讲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引导学生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事做起。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老师请假,生活上要讲究个人卫生,不随便丢垃圾。积极参与集体劳动。自己只有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才能集中精力做大事情,才能把大事情做好。为此,我也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着学生。此外,我从生活上也尽量去关爱学生,经常找住校的学生谈心,让他们安心学习。学生有难处了,立刻给他们想办法解决。在我的影响下,学生都能在学校安心地学习,不会出现顶撞老师的现象。有的同学犯错了,也能做到及时改正。   运用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中华优秀儿女,他们都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国家的兴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英雄事迹就是我们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如讲到大禹治水这一课,除了要告诉学生禹治水的过程及意义以外,我还给学生讲了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解忧,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他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精神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典型事例。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中,我们则引用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林则徐是道光帝的一位大臣。道光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向我国引进鸦片,鸦片不仅使我国的黄金白银远远地流失,而且还夺去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健康体魄,使他们日益穷困,妻离子散。终于在1840年,林则徐积极对鸦片进行清缴,并把缴来的鸦片集中在虎门进行销毁,得到了劳动人民的欢呼。还有我们的好总理周恩来,在私塾念书时,先生问学生为什么要读书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前好多学生的回答不是为了升官,就是为了发财,唯有他是这样回答的。这是只有心中时刻装着祖国、担忧国家命运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回答,他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学生听了之后,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德育教育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充分挖掘历史知识中的政治因素来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情,用以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事情的发展,让学生能够产生危机感。如学习了近代史的知识内容之后,我们知道清政府的落后不仅仅是它的落后的、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造成的,而且还与它实行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分不开的,不与外国互通商贸、实行经济往来,就连政治文化上的交流也是一片空白。在末年又遭受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导致了清朝政府的衰弱、人民的贫困。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强盛则人民强盛”这个道理……通过这一系列的知识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的国情,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是不可分割的。再如美国的发展历史,在清朝末年美国处于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本身又没有经过封建社会,直接进入敛财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制度相对稳定,政府又重视经济、科技的发展,而且在世界大战中作为战胜国又发了横财,这些都使得美国的经济得以平稳、顺利地前行。美国的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只有大胆地对外开放,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才能使我们的经济更上新的台阶。“发展才是硬道理”。再比如某些“台独”分子一直从事破坏祖国和台湾统一的活动。而有关台湾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在历史教材中找到答案。台湾历来就属于中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很久以前政府就在台湾设立行省,进行了管辖。而那些企图割裂大陆和台湾的人是不能够得逞的。学习到这些知识,学生就对我们的国情问题、对于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内容给了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机会,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一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情况,认识了我们的基本国情,二来学生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 要】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好书,还要担负起为国家培育道德健康、思想向上的人才的责任。这是国家赋予我们人民教师的要求,更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渗透德育 全面施教   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学校进行的教育活动教师是其执行者,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引导者、启蒙者,每位教师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与教师所做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关系,它影响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在学生学习的科目中,历史有着相对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变化。所以历史教师要把历史知识与德育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则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位伟人曾这样说过,一个人不论自身条件是多么地优秀,后天又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修养,那么这个人是毫无价值可言的。作为教师我们更要具备基本的、良好的道德素质,才可以做到为人师表。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言行举止是更加重要的。其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到学生的表率。学生刚升入初一之后,还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学习压力很大,没有纪律、劳动的意识,没有集体主义观念。如何帮学生尽快适应这些,是我们教师首当其冲的事情。所以在第一课,我们给学生树立了班规,严明纪律,然后参加集体劳动,把我们的“小家”打扫干净,接着才可以开始学习,这样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结合我们的历史知识,给学生讲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引导学生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事做起。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老师请假,生活上要讲究个人卫生,不随便丢垃圾。积极参与集体劳动。自己只有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才能集中精力做大事情,才能把大事情做好。为此,我也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着学生。此外,我从生活上也尽量去关爱学生,经常找住校的学生谈心,让他们安心学习。学生有难处了,立刻给他们想办法解决。在我的影响下,学生都能在学校安心地学习,不会出现顶撞老师的现象。有的同学犯错了,也能做到及时改正。   运用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中华优秀儿女,他们都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国家的兴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英雄事迹就是我们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如讲到大禹治水这一课,除了要告诉学生禹治水的过程及意义以外,我还给学生讲了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解忧,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他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精神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典型事例。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中,我们则引用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林则徐是道光帝的一位大臣。道光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向我国引进鸦片,鸦片不仅使我国的黄金白银远远地流失,而且还夺去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健康体魄,使他们日益穷困,妻离子散。终于在1840年,林则徐积极对鸦片进行清缴,并把缴来的鸦片集中在虎门进行销毁,得到了劳动人民的欢呼。还有我们的好总理周恩来,在私塾念书时,先生问学生为什么要读书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前好多学生的回答不是为了升官,就是为了发财,唯有他是这样回答的。这是只有心中时刻装着祖国、担忧国家命运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回答,他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学生听了之后,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德育教育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充分挖掘历史知识中的政治因素来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情,用以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事情的发展,让学生能够产生危机感。如学习了近代史的知识内容之后,我们知道清政府的落后不仅仅是它的落后的、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造成的,而且还与它实行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分不开的,不与外国互通商贸、实行经济往来,就连政治文化上的交流也是一片空白。在末年又遭受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导致了清朝政府的衰弱、人民的贫困。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强盛则人民强盛”这个道理……通过这一系列的知识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的国情,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是不可分割的。再如美国的发展历史,在清朝末年美国处于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本身又没有经过封建社会,直接进入敛财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制度相对稳定,政府又重视经济、科技的发展,而且在世界大战中作为战胜国又发了横财,这些都使得美国的经济得以平稳、顺利地前行。美国的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只有大胆地对外开放,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才能使我们的经济更上新的台阶。“发展才是硬道理”。再比如某些“台独”分子一直从事破坏祖国和台湾统一的活动。而有关台湾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在历史教材中找到答案。台湾历来就属于中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很久以前政府就在台湾设立行省,进行了管辖。而那些企图割裂大陆和台湾的人是不能够得逞的。学习到这些知识,学生就对我们的国情问题、对于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内容给了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机会,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一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情况,认识了我们的基本国情,二来学生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内容

  • 历史教学德育渗透计划
  • 历史教学德育渗透计划 一.计划宗旨 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 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能忽略起主导作用的品德教育.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首先要学会待人处世,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学会做人,也就 是说,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品 ...

  •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历史学科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历史教学 德育渗透 历史学科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德 ...

  • 高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 篇一: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杏坛 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任教年级.班别 高 一(13).高一(14), 科目 语文, 科任 陈志昌 一.学生基本情况 分析: 这个学期,本人所 带的两个班都是理科平行班,其中14班的学生比较沉稳,不爱回答问题 ...

  •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蓬溪县明月镇小学校 谭清武 内容摘要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对小学生审美能力.鉴赏 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与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 意义.因此,就要将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本文主要探 讨了德育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合理渗透 ...

  •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校美术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 帮助他们认识世界, 形成他们的世界观, 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美术教育与品德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怎样利用美术学 ...

  • 浅谈各学科之间的德育渗透
  • 浅谈各学科之间的德育渗透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北大桥小学校 纪秀艳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学校教学是德育的重要渠道,但课堂教学却是德育的最基本途径.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课程改革的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指出, ...

  • 试论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 摘 要: 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关于课程目标的设置,把达到德育目标摆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怎样认识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历史教师思索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德育 历史教学 渗透途径 <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中学生应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具体的规定:(1)要求形成 ...

  •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
  •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德育品质教育 汨罗市长乐中学 黄二田 摘要:新课改形势下,初中学生在知识的技能上是以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为根本教学目标的.在情感教育上是以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为目标的.因此,教育学生&quo ...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案例研究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案例研究 2011-10-15 08:25:55 来源:河北德育网 浏览:1527次 作者:金伟光 <上海市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进一步贯彻落实"两纲"的实施意见>中讲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