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校美术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 帮助他们认识世界, 形成他们的世界观, 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美术教育与品德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怎样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 通过不同形式发挥教育因素, 因势利导, 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多年的教学工作中, 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 我深深的体会到:美术教育是通过对色彩、线条、肌理、构图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视觉教育, 学生大量、广泛的接触美术作品, 能增进他们对美术美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 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 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 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 达到陶冶学生心灵, 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 健全人格, 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美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是潜在作用, 如“凉水泡茶慢慢浓”,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灵魂得到洗涤, 品质得到升华。针对以上情况和美术课堂的特殊性, 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是:

一、更新观念, 德美并重。

美好的艺术形象, 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 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 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 一定的社会道德, 一定的人生价值, 一定的追求与理想, 如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 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 教师参与其中, 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世界着名画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 如果不坚持画鸡蛋, 勤学苦练基本功, 又怎么能创

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 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 从而提高思想境界,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 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 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的利用网络, 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 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美术教材中展示了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的一个小局部, 学生却很想了解这一长卷的全部。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 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在这里学生就可以欣赏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图》, 更加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在欣赏外国作品时, 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和时代背景一无所知, 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例如, 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 我们让学生通过Google 搜索引擎, 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 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 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 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 互相衔接, 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 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可见, 运用互联网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益。

三、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 了解历史, 丰富知识, 陶冶情操。 例如通过讲述达? 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构思、布局、色彩, 介绍了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 从国内到国外, 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 讨论中, 引导学生学会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 接纳他人的观点, 形成既充满了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课堂上保持“动中有节, 乱中有序”的状态, 既不要过分放任, 也不过分严肃, 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

式, 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激励知识创新, 升华教学思想。通过讲雅克路易? 大卫的代表作品《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 向学生展现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风暴; 通过介绍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特点, 讲述了19世纪法国人民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史。这些讲解, 不仅使学生重温了过去学过的世界历史的知识, 加深了理解, 而且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注重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分辨美丑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讲解摄影的特点、技巧和效果,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相机, 摄取校园内外美与丑、善与恶的镜头。学生们俨然像报社的记者, 用自己的摄影作品, 或歌颂、或批判, 达到了重在参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 结合服装的艺术欣赏, 使学生了解各种服装的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如何着装才能体现青少年的青春活力, 做到仪表美。在介绍油画艺术时, 油画这一艺术品种来自西方, 但却是在中国这块黄土地上生根、开花, 由中国画家耕耘、哺育, 在中国文化艺术的滋养下开花结果的。今天的中国油画, 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西洋画”, 而是带有一些东方中国民族与地方的特色, 如意境的追求, 写意的笔法等等,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通过介绍我国历史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及建筑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和贡献,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画, 它经流数千年的历史领域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奔流向前, 这是世界绘画史上很少见的。在表现风格上, 除了西方绘画有相同的一面, 还具有与西方绘画迥然有别的许多民族特色。为此, 使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之林中独树一帜。此外, 中国的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如陶器、青铜器、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等, 无不闪

烁着我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此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自豪感。

六、教师注重个人素质提高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转变角色, 明确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与时俱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 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境, 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念。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 使学不仅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 人格得以完美。

总之美术课的德育功能, 是十分明显的。作为一种美术活动所具有的德育价值, 几乎随着美术课的整个过程出现。美术课在作为德育手段方面, 有其它学科没有的优势。美术的特征是艺术形象, 它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输, 而是通过具体的、有情趣、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 所以生动、形象、有趣味、潜移默化, 是在美术课中进行德育的特点。我希望在美术课中加强德育, 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 自觉的在美术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的教育。注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在美术课教学中渗透德育, 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 种下美好的种子, 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 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我们对学生实施美育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教学模式, 开发学生的智力, 陶冶学生的情操, 发展学生的特长, 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 使美育和德育结合起来, 融为一体, 让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习完美术教学大纲使我更加清楚,在美术教学中,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学,是十分必要。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呢?我就个人的一些体会谈一点看法: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 通过不同形式发挥教育因素, 因势利导, 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 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 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 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 达到陶冶学生心灵, 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 健全人格, 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美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是潜在作用, 如“凉水泡茶慢慢浓”,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灵魂得到洗涤, 品质得到升华。针对以上情况和美术课堂的特殊性, 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是:

(一)欣赏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引导小学生进行美的欣赏和创造,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美术欣赏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与趣,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不

但要讲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尽量抒其“情”增其“趣”,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创造力进而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

例如,在《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一课中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已经在学校中度过了一个学期的时光,他们已经开始熟悉学校的环境及生活,了解到了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观察身边的生活,知道家庭,学校生活的乐趣,对今后的时光充满了向往,激发了小朋友的上进心,让他们从小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各门功课,将来去回报祖国,建设自己美丽家园。

(二)工艺课教学,培养学生团结互助

工艺课中,学生要完成一件精美的工艺作品,在关键时刻,老师要进行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如果,个别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难题,正束手无策,开始感到“我不行”时,老师要及时到学生的身边。一方面帮他出个好点子,让难题迎刃而解;一方面是鼓励他别泄气。眼看着正要扁下去的气球,又鼓了起来。老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合理使用材料、工作要有条理、制作时要全神贯注; 保持安静、要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

在《纸盒游戏》这一课中,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赛制作组合物体,要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团结合作下的那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没有一起制作的那一组相对要慢些。使我想起:“众人划浆开大船”这首歌,我引导学生一起唱完这支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很多筷子凑在一起不易断,并引用一代伟人毛主席曾说过的“团结就是力量”这一句话,让学生知道集体的力量在于一切个人行为,立志团结互助,共创美好的明天。

(三)绘画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公物

美术中有许多描写人与自然环境内容的好作品,如《美丽的大自然》一课,大自然是与人类共存的,这一课收集了不同风格的大自然

图片共6张,有气势恢宏的大峡谷;有视野广阔的青藏高原;有云雾弥漫的黄山风景;有造型奇特,扑朔迷离的淋溶地貌……这些都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礼物,但是近几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病毒的传播,以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巨大危机,空气不在新鲜,河水不在清晰,良田变水泥。为了我门生存的地球,我们应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爱护花草树木、珍惜土地、保护动物、节约用水、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四) 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五)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校美术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 帮助他们认识世界, 形成他们的世界观, 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美术教育与品德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怎样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 通过不同形式发挥教育因素, 因势利导, 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多年的教学工作中, 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 我深深的体会到:美术教育是通过对色彩、线条、肌理、构图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视觉教育, 学生大量、广泛的接触美术作品, 能增进他们对美术美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 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 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 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 达到陶冶学生心灵, 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 健全人格, 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美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是潜在作用, 如“凉水泡茶慢慢浓”,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灵魂得到洗涤, 品质得到升华。针对以上情况和美术课堂的特殊性, 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是:

一、更新观念, 德美并重。

美好的艺术形象, 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 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 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 一定的社会道德, 一定的人生价值, 一定的追求与理想, 如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 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 教师参与其中, 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世界着名画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 如果不坚持画鸡蛋, 勤学苦练基本功, 又怎么能创

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 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 从而提高思想境界,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 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 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的利用网络, 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 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美术教材中展示了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的一个小局部, 学生却很想了解这一长卷的全部。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 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在这里学生就可以欣赏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图》, 更加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在欣赏外国作品时, 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和时代背景一无所知, 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例如, 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 我们让学生通过Google 搜索引擎, 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 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 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 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 互相衔接, 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 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可见, 运用互联网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益。

三、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 了解历史, 丰富知识, 陶冶情操。 例如通过讲述达? 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构思、布局、色彩, 介绍了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 从国内到国外, 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 讨论中, 引导学生学会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 接纳他人的观点, 形成既充满了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课堂上保持“动中有节, 乱中有序”的状态, 既不要过分放任, 也不过分严肃, 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

式, 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激励知识创新, 升华教学思想。通过讲雅克路易? 大卫的代表作品《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 向学生展现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风暴; 通过介绍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特点, 讲述了19世纪法国人民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史。这些讲解, 不仅使学生重温了过去学过的世界历史的知识, 加深了理解, 而且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注重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分辨美丑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讲解摄影的特点、技巧和效果,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相机, 摄取校园内外美与丑、善与恶的镜头。学生们俨然像报社的记者, 用自己的摄影作品, 或歌颂、或批判, 达到了重在参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 结合服装的艺术欣赏, 使学生了解各种服装的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如何着装才能体现青少年的青春活力, 做到仪表美。在介绍油画艺术时, 油画这一艺术品种来自西方, 但却是在中国这块黄土地上生根、开花, 由中国画家耕耘、哺育, 在中国文化艺术的滋养下开花结果的。今天的中国油画, 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西洋画”, 而是带有一些东方中国民族与地方的特色, 如意境的追求, 写意的笔法等等,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通过介绍我国历史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及建筑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和贡献,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画, 它经流数千年的历史领域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奔流向前, 这是世界绘画史上很少见的。在表现风格上, 除了西方绘画有相同的一面, 还具有与西方绘画迥然有别的许多民族特色。为此, 使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之林中独树一帜。此外, 中国的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如陶器、青铜器、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等, 无不闪

烁着我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此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自豪感。

六、教师注重个人素质提高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转变角色, 明确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与时俱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 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境, 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念。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 使学不仅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 人格得以完美。

总之美术课的德育功能, 是十分明显的。作为一种美术活动所具有的德育价值, 几乎随着美术课的整个过程出现。美术课在作为德育手段方面, 有其它学科没有的优势。美术的特征是艺术形象, 它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输, 而是通过具体的、有情趣、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 所以生动、形象、有趣味、潜移默化, 是在美术课中进行德育的特点。我希望在美术课中加强德育, 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 自觉的在美术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的教育。注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在美术课教学中渗透德育, 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 种下美好的种子, 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 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我们对学生实施美育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教学模式, 开发学生的智力, 陶冶学生的情操, 发展学生的特长, 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 使美育和德育结合起来, 融为一体, 让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习完美术教学大纲使我更加清楚,在美术教学中,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学,是十分必要。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呢?我就个人的一些体会谈一点看法: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 通过不同形式发挥教育因素, 因势利导, 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 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 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 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 达到陶冶学生心灵, 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 健全人格, 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美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是潜在作用, 如“凉水泡茶慢慢浓”,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灵魂得到洗涤, 品质得到升华。针对以上情况和美术课堂的特殊性, 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是:

(一)欣赏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引导小学生进行美的欣赏和创造,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美术欣赏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与趣,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不

但要讲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尽量抒其“情”增其“趣”,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创造力进而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

例如,在《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一课中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已经在学校中度过了一个学期的时光,他们已经开始熟悉学校的环境及生活,了解到了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观察身边的生活,知道家庭,学校生活的乐趣,对今后的时光充满了向往,激发了小朋友的上进心,让他们从小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各门功课,将来去回报祖国,建设自己美丽家园。

(二)工艺课教学,培养学生团结互助

工艺课中,学生要完成一件精美的工艺作品,在关键时刻,老师要进行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如果,个别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难题,正束手无策,开始感到“我不行”时,老师要及时到学生的身边。一方面帮他出个好点子,让难题迎刃而解;一方面是鼓励他别泄气。眼看着正要扁下去的气球,又鼓了起来。老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合理使用材料、工作要有条理、制作时要全神贯注; 保持安静、要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

在《纸盒游戏》这一课中,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赛制作组合物体,要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团结合作下的那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没有一起制作的那一组相对要慢些。使我想起:“众人划浆开大船”这首歌,我引导学生一起唱完这支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很多筷子凑在一起不易断,并引用一代伟人毛主席曾说过的“团结就是力量”这一句话,让学生知道集体的力量在于一切个人行为,立志团结互助,共创美好的明天。

(三)绘画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公物

美术中有许多描写人与自然环境内容的好作品,如《美丽的大自然》一课,大自然是与人类共存的,这一课收集了不同风格的大自然

图片共6张,有气势恢宏的大峡谷;有视野广阔的青藏高原;有云雾弥漫的黄山风景;有造型奇特,扑朔迷离的淋溶地貌……这些都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礼物,但是近几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病毒的传播,以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巨大危机,空气不在新鲜,河水不在清晰,良田变水泥。为了我门生存的地球,我们应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爱护花草树木、珍惜土地、保护动物、节约用水、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四) 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五)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关联.在人的各种素质发展中,德育起着导向和促进作用.在各个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谈的就是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德育渗透,主要从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必 ...

  •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及意义
  •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意义 摘要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意味着语文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肩负着提升他们德育的重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应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 ...

  •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蓬溪县明月镇小学校 谭清武 内容摘要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对小学生审美能力.鉴赏 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与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 意义.因此,就要将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本文主要探 讨了德育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合理渗透 ...

  • 小学语文德育论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由于受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局限, 德育教育应切合实际, 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将其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 而语言文字作为表达情意的工具, 具有强烈的思想性, 小学语文学科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优越条件, ...

  •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案例分析
  •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案例分析 谭文杰 (星辰实验学校, 江苏常州213161) 摘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进一步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的要求,运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对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客观分 ...

  •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 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 院:数理信息学学院 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高 方 艳 指导教师:郑 成 民 答辩日期: 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2010届 作者姓名:高方艳 指导教师:郑 成 民 完成时间:2012年7月 ...

  • 课题论证材料
  • 小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启蒙教育 的研究 一.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的理论意义 1.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 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q ...

  •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德育 渗透 小学语文渗透着德育内容,对学生德育情感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学,那么小学生的德 育情感培养的主要场所也就是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 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隐身发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学与 实际相结 ...

  • 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论文
  • 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论文 (2007-09-29 10:23:50) 转载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知识/探索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现代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内容的探讨,提出一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使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时,理清 ...

  •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姓名:刘文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堤上营小学 邮编:065001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因此,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