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精神]:重新挖掘凯恩斯

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所关注的核心,便是人类的理性行为。经济主体在给定偏好、约束下的最优化选择,是所有经济学分析的起点。在这个分析框架中,人类行为一如精密的机器,总是能根据环境和自身需要做出最有效的决策,不但可以给自己创造最大的效用,也能间接地为他人带来好的结果。由个人行为加总而成的市场行为,也因此能在整体上保证资源利用的效率和人们福祉的提高。“无形之手”之说,由此而产生,并成为了经济学的主流观点。

不过,现实却时时出现对“无形之手”的背离。经济波动、经济危机、大规模失业,凡此种种的“市场失灵”现象,都很难从斯密传统中获得令人满意的解释。也正因为此,在上个世纪中,经济学家们从不同方面,对古典经济学进行了补充和修正,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也提高了人们对“市场失灵”问题的认识。不过,这些研究在根本上并未脱离理性决策的基础,更多地,只是涉及了对约束条件的修改和放松。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这种针对约束条件的修正,仍不足以解释诸多的失灵现象。跳出理性分析的框架,将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些非理性的因素引入到经济主体的决策,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这是一种不同于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的行为经济学方法,也是《动物精神》一书两位作者所推崇的理念。

“动物精神”一词的使用要追溯到凯恩斯。在其所著的《货币、就业与利息通论》一书中,凯恩斯将宏观经济波动归因于投资者所具有的“动物精神”。在凯恩斯看来,“动物精神”是一种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容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稳定的特征。以今天的眼光看,凯恩斯所强调的“动物精神”已然属于行为经济学分析的范畴。也正因为此,Akerlof曾认为:“凯恩斯的《通论》是……对宏观行为经济学最伟大的贡献”。不过,遗憾的是,凯恩斯对“动物精神”的分析并未展开,以至于其后继者们逐渐淡忘了这一重要概念,以及其在经济波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凯恩斯预想中的一场经济学革命,也最终被淹没在了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之中。

显然,《动物精神》的两位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现状,而有意对凯恩斯的思想做一次重新的挖掘。在凯恩斯论述的基础上,Akerlof和Shiller对“动物精神”(即非理性心理和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展开,并将其分解为五种主要的心理或行为,即信心、公平、欺诈、货币幻觉和听信故事,等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行为往往会偏离理性决策所期望的结果,从而造成经济的波动。在信心机制的反馈作用下,经济波动将被放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

通过简单的描述,两位作者已然在“动物精神”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演绎出了一个宏观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中,非理性的“动物精神”是导致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波动的核心因素,这正是凯恩斯在《通论》中加以强调但未展开的结论。以此框架为基础,Akerlof和Shiller对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包括失业、通货膨胀、储蓄、不平等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等,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总体上看,《动物精神》算得上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为宏观行为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两位作者均是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Akerlof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尽管获奖原因是由于其在信息不对称研究方面的贡献,但行为经济学才是其更为关心和专注的领域。在接受诺贝尔奖时,Akerlof的演讲题目便是“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这篇演讲对宏观行为经济学进行了最初的探讨,也构成了《动物精神》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Shiller教授也是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其早期的相关著作,如《非理性繁荣》早已为全世界所熟知。《动物精神》一书中的部分章节是Shiller教授在耶鲁大学开设的“行为与制度经济学”的课程讲义,我曾选修过这门课,获益良多。

尽管本书所涉及的根本问题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但作者并没有让它成为一本难读和枯燥的书。娓娓道来的故事以及环环相扣的逻辑,很容易让人理解。对于更熟悉主流经济学的读者来说,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当前的经济危机,或许能获得许多阅读和思考的乐趣。

最后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对“动物精神”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对理性分析框架的完全否定。正如两位作者在书中指出的,“动物精神”和行为经济学能更好地解释市场失灵和经济波动现象,但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基于理性选择的分析依然具有其真理性。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基于非理性因素的行为经济学,是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有益的补充,而并非相互替代。借用一句西方的谚语,“让上帝的归上帝,让恺撒的归恺撒”,二者并行不悖的发展,应是经济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所关注的核心,便是人类的理性行为。经济主体在给定偏好、约束下的最优化选择,是所有经济学分析的起点。在这个分析框架中,人类行为一如精密的机器,总是能根据环境和自身需要做出最有效的决策,不但可以给自己创造最大的效用,也能间接地为他人带来好的结果。由个人行为加总而成的市场行为,也因此能在整体上保证资源利用的效率和人们福祉的提高。“无形之手”之说,由此而产生,并成为了经济学的主流观点。

不过,现实却时时出现对“无形之手”的背离。经济波动、经济危机、大规模失业,凡此种种的“市场失灵”现象,都很难从斯密传统中获得令人满意的解释。也正因为此,在上个世纪中,经济学家们从不同方面,对古典经济学进行了补充和修正,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也提高了人们对“市场失灵”问题的认识。不过,这些研究在根本上并未脱离理性决策的基础,更多地,只是涉及了对约束条件的修改和放松。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这种针对约束条件的修正,仍不足以解释诸多的失灵现象。跳出理性分析的框架,将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些非理性的因素引入到经济主体的决策,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这是一种不同于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的行为经济学方法,也是《动物精神》一书两位作者所推崇的理念。

“动物精神”一词的使用要追溯到凯恩斯。在其所著的《货币、就业与利息通论》一书中,凯恩斯将宏观经济波动归因于投资者所具有的“动物精神”。在凯恩斯看来,“动物精神”是一种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容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稳定的特征。以今天的眼光看,凯恩斯所强调的“动物精神”已然属于行为经济学分析的范畴。也正因为此,Akerlof曾认为:“凯恩斯的《通论》是……对宏观行为经济学最伟大的贡献”。不过,遗憾的是,凯恩斯对“动物精神”的分析并未展开,以至于其后继者们逐渐淡忘了这一重要概念,以及其在经济波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凯恩斯预想中的一场经济学革命,也最终被淹没在了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之中。

显然,《动物精神》的两位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现状,而有意对凯恩斯的思想做一次重新的挖掘。在凯恩斯论述的基础上,Akerlof和Shiller对“动物精神”(即非理性心理和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展开,并将其分解为五种主要的心理或行为,即信心、公平、欺诈、货币幻觉和听信故事,等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行为往往会偏离理性决策所期望的结果,从而造成经济的波动。在信心机制的反馈作用下,经济波动将被放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

通过简单的描述,两位作者已然在“动物精神”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演绎出了一个宏观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中,非理性的“动物精神”是导致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波动的核心因素,这正是凯恩斯在《通论》中加以强调但未展开的结论。以此框架为基础,Akerlof和Shiller对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包括失业、通货膨胀、储蓄、不平等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等,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总体上看,《动物精神》算得上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为宏观行为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两位作者均是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Akerlof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尽管获奖原因是由于其在信息不对称研究方面的贡献,但行为经济学才是其更为关心和专注的领域。在接受诺贝尔奖时,Akerlof的演讲题目便是“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这篇演讲对宏观行为经济学进行了最初的探讨,也构成了《动物精神》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Shiller教授也是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其早期的相关著作,如《非理性繁荣》早已为全世界所熟知。《动物精神》一书中的部分章节是Shiller教授在耶鲁大学开设的“行为与制度经济学”的课程讲义,我曾选修过这门课,获益良多。

尽管本书所涉及的根本问题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但作者并没有让它成为一本难读和枯燥的书。娓娓道来的故事以及环环相扣的逻辑,很容易让人理解。对于更熟悉主流经济学的读者来说,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当前的经济危机,或许能获得许多阅读和思考的乐趣。

最后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对“动物精神”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对理性分析框架的完全否定。正如两位作者在书中指出的,“动物精神”和行为经济学能更好地解释市场失灵和经济波动现象,但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基于理性选择的分析依然具有其真理性。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基于非理性因素的行为经济学,是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有益的补充,而并非相互替代。借用一句西方的谚语,“让上帝的归上帝,让恺撒的归恺撒”,二者并行不悖的发展,应是经济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关内容

  • 嬗变中的预期理论--动物精神与异质预期假说
  • 嬗变中的预期理论--动物精神与异质预期假说 程均丽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四川省成都市,610074) 摘 要:凯恩斯的"动物精神"是预期理论的原初思想.然而,预期成为一种正式理论是始于理性预期假说的提出.理性预期要求主体拥有完全理性,并且相互在认识上具有一致性,因此预 ...

  • 经济观察网,读后感
  • 徐瑾/文 幸运的是人们处在这样的境况中,他们的欲望让他们生出作恶的念头,然而不这样做才符合他们的利益. --孟德斯鸠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你独自一人散步.此刻一个蒙面抢劫的人出现,也许还拿着一把枪或匕首,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威胁你的生命.这个时候你情急之下,扔出一把百元大钞,劫匪忙着捡钱,无暇顾及你, ...

  • 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来龙去脉与理论遗产
  • 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来龙去脉与理论遗产(上) --读韦普肖特的<凯恩斯大战哈耶克>及其补正 Ins and Outs and Theoretical Legacy of the Debate between Hayek and Keynes: A Review of Keynes Ha ...

  • 宏观经济学简史
  • 曼昆:宏观经济学简史 上帝将宏观经济学带到人间,并不是为了提出和检验优美的理论,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经济学家总喜欢摆出科学家的姿态.我知道这样,因为我自己就是那样.当我给大学生上课时,我有意将经济学领域描述为一门科学.我的物理系同事也许觉得好笑,因为我们将他们看作表兄弟.但我们会很快提醒那些听众 ...

  • 你不能在长期中欺骗所有的人
  • 你不能在长期中欺骗所有的人--理性预期革命 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西方世界"滞胀"现象的加剧,作为西方经济学正统的新古典综合派的思想日益受到来自不同派别的攻击.非难与挑战.对于新古典综合派的正统地位而言,来自理性预期学派的威胁最为严重. 理性预期的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 ...

  • 对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主张的全面评价
  • 1.凯恩斯理论产生的经济背景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 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 ...

  • 澳大利亚旅游景点
  • 一) 堪培拉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联邦的首都,是在1913年联邦政府定都于此后从平地拔起的一座新城,现有人口约40万,是一个纯粹的政治中心.这里除了旅游业.赌博业以及满足联邦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文化娱乐等部门需要的服务行业以外,没有其他经济部门.整个城市绿地面积占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 ...

  • 1.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案
  •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导学案) 1.3.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石鼓中学高一政治备课组(主备人: 组长: ) [导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从众消费心理.求异消费心理.攀比消费心理及求实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 2.知道如何正确评价从众消费心理.求异消费心理.攀比消费心理及求实消费心理 ...

  • 世界名著排行榜
  • 世界名著排行榜 [1] <圣经> 它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钥匙! 作为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其最重要的主题是人. [2] <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经典.从对世俗的征服来看,它表现的威力比任何神迹都大. [3]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没有牛顿,就没有近代科学.牛顿第一次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