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文本为学生的习作架桥梁[1]

善用文本为学生的习作表达架桥梁

斜桥小学 顾其峰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明确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写出来。说真话、写真事、吐真情,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能正确地使用语言,恰当的表达方法,合理的行文结构。这些从哪里来?就从我们平日的教学文本中来。本文旨在从文本的词语入手体会重点词语的精妙,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地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词语;从句子的赏析,学习各种修辞手法,体会恰当的修辞在表达上的好处;从段落结构的分析,体会作者如何围绕段落的中心选择和安排材料;从整篇入手,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顺序,并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为学生在文本和写作表达架构起一座桥梁。

【关键词】应用 仿写 揣摩 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把作文教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可是在作文教学上,我们老师一直感觉到困难重重,常感到力不从心。学生也是对作文也是抱怨不断:鲜活的生活摆在面前,可是不知道怎么去把它写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多年的教学我发现,为学生寻找素材,挖学生的生活是不困难的,但要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写成一段一段鲜活的文字,却是比较困难的。如何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顺溜的将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这些亲身经历的事表达出来,并表达完整、详细?我觉得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使用一篇篇由教育专家们精挑细选的、编入教本的佳作,从词语、句子、段落、篇章各方面入手,为学生的写作表达架构起一座桥梁。

一、词语—重理解、多应用

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起着非

常关键的作用。在我们学习文本,和学生一起与文本对话的时候,都会挖掘出文本中运用精妙,对文本表达起关键作用的词。对于这类词,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细读,而且反复琢磨,去思考它在表达上的好处,有时还要求学生能掌握它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准确地使用这类词语。

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同学们体会 了“绿”字与其他几个字融合在一起,不仅写出了春天的到来,更是显示出了春天到来以后长江两岸的颜色变化。这个“绿”字真可谓是精雕细琢。一次学校的种植园地收获了, 我让大家写一篇作文。我把几篇优秀的习作拿出来和同学分享。其中有一个同学写大家到种植园地的那句话时这么写的:“我们像潮水般跑出教室,直奔农场而来。”当时大家就觉得句子中的跑字不太好。很多学生还阐述了自己的意见:把大家跑出教室比作潮水后,再用“跑”好像不合适。后来有学生提议改为“涌”,很多学生都表示赞同,于是,我趁热打铁,问道:“那这个‘涌’和‘跑’有哪些优势?学生马上热议开了,有的说“涌”字让他感到人多,也有潮水一样的气势;有的说“涌”字让他感到大家去农场的速度快;还有的说“涌”写出的是同学们兴奋的心情。这位学生也说这个字她也是改了好几次才想到的。不断地品评优美的妙词,学生也越来越懂得反复推敲,这样的片段后来越来越多。

在教学中,深入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帮助学生准确地使用。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有时碰到一词多义的现象,我还会为学生出示这个词语的不同解释,并要求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它。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词语的把握更准确了,使用也更得当了。比如在教学《落花生》时,学到了一个常用词“成熟”,在小学阶段学到这个词的语境里,都是“果实或谷物成长到可收获的程度”这种意思。于是我又将这个词的第二种意思“比喻事物达到一个完全成长的阶段, 达到接近完善的程度”,并稍微进行了点拨。在课后的造句训练中,学生写的内容就丰富多了:有的写“秋天到了,庄家成熟了”;有的写“在思考成熟后,我毅然举起了我的手”;有的写“我见时机成熟”„„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深了,用起来也更灵活、更准确了。

二、句子—重欣赏、多仿写

句子是由一个一个词语构成的,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表情达意的单位。每一

篇被编入教本的文章都是众多的教育名家深思熟虑挑选出来的。而且在编写入教本时,有些句子又经过适当的修改,范文中的句子不仅用词优美,而且有些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非常形象生动。在学习文本中的这些句子时,我和学生一起读这些句子,一起体悟这些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也让学生仿写这样的句子。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6课《中》描写洪水的句子: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在教学这一连串的拟人句时,我首先让学生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单独找出来,一边读一边体会表达上的效果。学生体会到这样连续性拟人句不但把洪水的凶猛写得淋漓精致,而且也写出了当时情势的紧张。

有一次下了大雨,学生就在日记中写道:河里的越涨越高了,吞没了河边的杂草;它爬上河堤,在桑树的脚边跳舞;它涌上古老的小石桥,和我们嬉戏„„一连串的句子仿写,同样把河水满涨的情形写得具体了。

在句子的仿写中,孩子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掌握得更牢了,使用更娴熟了,文章也具体了。

三、段落—重结构、多揣摩

段是文章的一个意义单位,是一些表示同一意思的句子组合而成的。文章的段落充分展示了作者在同一中心下对材料的选择。材料选择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一篇文章的表达效果。在教学时,我通常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让学生感受作者在材料选择上的特点,思考他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能否换一换。经过再三地阅读,使学生掌握他的安排方式,内在逻辑顺序。并让学生试着模仿作者这样写一段话,有效地安排自己搜索的素材。在不断地训练中,学生一点一点学会了如何运用手中的材料,按照表情达意的需要,挑选最恰当的材料。

我们教材中经常看到的的段落结构都是主从结构,即围绕一个中心来安排材料。它有三种主要形式: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和分总结构。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一段中,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用行船的速度快、拥挤的地方能挤过去、极窄的地方能穿过并能作急转弯三个材料来写具体。在教学时,我注重学生对段落结构的分析。比如让他们找出中心句中的中心词,再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这个中心词描述具体的,这样

一来学生就更好的把握了段落的组织结构。这对习作中写出景、物、人的特点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生写“天热”这一片段时,让学生抓住“热”这一中心词写一个段落时,有学生写到:今天天真热,火辣辣的太阳挂在空中,风婆婆好像跟我们捉迷藏似的,不见了踪影。树上的知了一个劲地叫着:“热死了!热死人!”大黄狗在树荫下吐着大舌头。我躲在屋里不敢出门,头顶的电风扇不知疲倦的狂奔着,可汗水依然像泉水,从我身体里不断地涌出来。

围绕中心安排材料,在不断地训练中让学生渐渐掌握如何安排材料,这不仅帮助掌握了段的结构,也为整篇文章的选材提供了摹本。

四、篇章—重模仿、多创新

文章的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文章思路的外在形式的表现。文章的思路则是文章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文章的思路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以及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掌握文章的结构,对学生最终布局谋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文章的结构,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的文体特征和表达顺序。

在教学五年纪上册《我的长生果》一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作者行文的思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最初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

经过透析作者的文章思路之后,我也让学生写了《我的读书故事》。很多同学都模仿作者的思路写了下来:有的从幼儿时听妈妈讲故事写到幼儿园看漫画书,从一二年级的注音本写到现在的世界名著,每一个读书阶段还写上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而有一个同学更是有创造性地写下了《我与姐姐的书柜》,虽然也是按照年龄段写下来,但却更有创造性。她与书的故事只有一个词语“翻书”:小时候爱翻姐姐的书,那是胡乱的翻,只觉好玩;现在也翻姐姐的书,但那是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又如人教版六上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一篇《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如何让学生寻找素材,如何激发学生那种自豪的爱国激情,这却成了一个难题,还是同一册书上的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启发了我。《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是当时一个部落首领西雅图在美国人即将接管他们的土地时的演讲词,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对河水、空气、动物等自然界的事物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顺着这篇文章的思路,我启发学生谈到祖国,你都想到了什么?学生说出了精致宏伟的建筑,风景秀丽的名川大山,诗词歌赋的语言形式,还有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然后我就让学生自己在众多的内容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几个方面,学着《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内容安排形式写下了,收到较好的效果。

研习文本,模仿文本让学生也体会到了简单作文,而效果却非常好。总之,文本不仅是一个阅读对象,更是一个习作的范本。就让我们就好好利用编入教本的文本,因为它们更规范,也更值得我们去推敲。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法》 魏薇 齐鲁书社 2010年1月

2、《小学作文名师情趣课堂创设艺术》 张化万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第一版

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4、《小学生满分作文思维导图》 牟怀松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9年10月1日第一版

善用文本为学生的习作表达架桥梁

斜桥小学 顾其峰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明确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写出来。说真话、写真事、吐真情,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能正确地使用语言,恰当的表达方法,合理的行文结构。这些从哪里来?就从我们平日的教学文本中来。本文旨在从文本的词语入手体会重点词语的精妙,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地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词语;从句子的赏析,学习各种修辞手法,体会恰当的修辞在表达上的好处;从段落结构的分析,体会作者如何围绕段落的中心选择和安排材料;从整篇入手,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顺序,并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为学生在文本和写作表达架构起一座桥梁。

【关键词】应用 仿写 揣摩 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把作文教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可是在作文教学上,我们老师一直感觉到困难重重,常感到力不从心。学生也是对作文也是抱怨不断:鲜活的生活摆在面前,可是不知道怎么去把它写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多年的教学我发现,为学生寻找素材,挖学生的生活是不困难的,但要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写成一段一段鲜活的文字,却是比较困难的。如何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顺溜的将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这些亲身经历的事表达出来,并表达完整、详细?我觉得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使用一篇篇由教育专家们精挑细选的、编入教本的佳作,从词语、句子、段落、篇章各方面入手,为学生的写作表达架构起一座桥梁。

一、词语—重理解、多应用

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起着非

常关键的作用。在我们学习文本,和学生一起与文本对话的时候,都会挖掘出文本中运用精妙,对文本表达起关键作用的词。对于这类词,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细读,而且反复琢磨,去思考它在表达上的好处,有时还要求学生能掌握它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准确地使用这类词语。

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同学们体会 了“绿”字与其他几个字融合在一起,不仅写出了春天的到来,更是显示出了春天到来以后长江两岸的颜色变化。这个“绿”字真可谓是精雕细琢。一次学校的种植园地收获了, 我让大家写一篇作文。我把几篇优秀的习作拿出来和同学分享。其中有一个同学写大家到种植园地的那句话时这么写的:“我们像潮水般跑出教室,直奔农场而来。”当时大家就觉得句子中的跑字不太好。很多学生还阐述了自己的意见:把大家跑出教室比作潮水后,再用“跑”好像不合适。后来有学生提议改为“涌”,很多学生都表示赞同,于是,我趁热打铁,问道:“那这个‘涌’和‘跑’有哪些优势?学生马上热议开了,有的说“涌”字让他感到人多,也有潮水一样的气势;有的说“涌”字让他感到大家去农场的速度快;还有的说“涌”写出的是同学们兴奋的心情。这位学生也说这个字她也是改了好几次才想到的。不断地品评优美的妙词,学生也越来越懂得反复推敲,这样的片段后来越来越多。

在教学中,深入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帮助学生准确地使用。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有时碰到一词多义的现象,我还会为学生出示这个词语的不同解释,并要求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它。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词语的把握更准确了,使用也更得当了。比如在教学《落花生》时,学到了一个常用词“成熟”,在小学阶段学到这个词的语境里,都是“果实或谷物成长到可收获的程度”这种意思。于是我又将这个词的第二种意思“比喻事物达到一个完全成长的阶段, 达到接近完善的程度”,并稍微进行了点拨。在课后的造句训练中,学生写的内容就丰富多了:有的写“秋天到了,庄家成熟了”;有的写“在思考成熟后,我毅然举起了我的手”;有的写“我见时机成熟”„„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深了,用起来也更灵活、更准确了。

二、句子—重欣赏、多仿写

句子是由一个一个词语构成的,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表情达意的单位。每一

篇被编入教本的文章都是众多的教育名家深思熟虑挑选出来的。而且在编写入教本时,有些句子又经过适当的修改,范文中的句子不仅用词优美,而且有些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非常形象生动。在学习文本中的这些句子时,我和学生一起读这些句子,一起体悟这些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也让学生仿写这样的句子。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6课《中》描写洪水的句子: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在教学这一连串的拟人句时,我首先让学生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单独找出来,一边读一边体会表达上的效果。学生体会到这样连续性拟人句不但把洪水的凶猛写得淋漓精致,而且也写出了当时情势的紧张。

有一次下了大雨,学生就在日记中写道:河里的越涨越高了,吞没了河边的杂草;它爬上河堤,在桑树的脚边跳舞;它涌上古老的小石桥,和我们嬉戏„„一连串的句子仿写,同样把河水满涨的情形写得具体了。

在句子的仿写中,孩子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掌握得更牢了,使用更娴熟了,文章也具体了。

三、段落—重结构、多揣摩

段是文章的一个意义单位,是一些表示同一意思的句子组合而成的。文章的段落充分展示了作者在同一中心下对材料的选择。材料选择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一篇文章的表达效果。在教学时,我通常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让学生感受作者在材料选择上的特点,思考他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能否换一换。经过再三地阅读,使学生掌握他的安排方式,内在逻辑顺序。并让学生试着模仿作者这样写一段话,有效地安排自己搜索的素材。在不断地训练中,学生一点一点学会了如何运用手中的材料,按照表情达意的需要,挑选最恰当的材料。

我们教材中经常看到的的段落结构都是主从结构,即围绕一个中心来安排材料。它有三种主要形式: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和分总结构。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一段中,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用行船的速度快、拥挤的地方能挤过去、极窄的地方能穿过并能作急转弯三个材料来写具体。在教学时,我注重学生对段落结构的分析。比如让他们找出中心句中的中心词,再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这个中心词描述具体的,这样

一来学生就更好的把握了段落的组织结构。这对习作中写出景、物、人的特点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生写“天热”这一片段时,让学生抓住“热”这一中心词写一个段落时,有学生写到:今天天真热,火辣辣的太阳挂在空中,风婆婆好像跟我们捉迷藏似的,不见了踪影。树上的知了一个劲地叫着:“热死了!热死人!”大黄狗在树荫下吐着大舌头。我躲在屋里不敢出门,头顶的电风扇不知疲倦的狂奔着,可汗水依然像泉水,从我身体里不断地涌出来。

围绕中心安排材料,在不断地训练中让学生渐渐掌握如何安排材料,这不仅帮助掌握了段的结构,也为整篇文章的选材提供了摹本。

四、篇章—重模仿、多创新

文章的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文章思路的外在形式的表现。文章的思路则是文章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文章的思路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以及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掌握文章的结构,对学生最终布局谋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文章的结构,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的文体特征和表达顺序。

在教学五年纪上册《我的长生果》一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作者行文的思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最初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

经过透析作者的文章思路之后,我也让学生写了《我的读书故事》。很多同学都模仿作者的思路写了下来:有的从幼儿时听妈妈讲故事写到幼儿园看漫画书,从一二年级的注音本写到现在的世界名著,每一个读书阶段还写上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而有一个同学更是有创造性地写下了《我与姐姐的书柜》,虽然也是按照年龄段写下来,但却更有创造性。她与书的故事只有一个词语“翻书”:小时候爱翻姐姐的书,那是胡乱的翻,只觉好玩;现在也翻姐姐的书,但那是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又如人教版六上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一篇《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如何让学生寻找素材,如何激发学生那种自豪的爱国激情,这却成了一个难题,还是同一册书上的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启发了我。《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是当时一个部落首领西雅图在美国人即将接管他们的土地时的演讲词,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对河水、空气、动物等自然界的事物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顺着这篇文章的思路,我启发学生谈到祖国,你都想到了什么?学生说出了精致宏伟的建筑,风景秀丽的名川大山,诗词歌赋的语言形式,还有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然后我就让学生自己在众多的内容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几个方面,学着《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内容安排形式写下了,收到较好的效果。

研习文本,模仿文本让学生也体会到了简单作文,而效果却非常好。总之,文本不仅是一个阅读对象,更是一个习作的范本。就让我们就好好利用编入教本的文本,因为它们更规范,也更值得我们去推敲。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法》 魏薇 齐鲁书社 2010年1月

2、《小学作文名师情趣课堂创设艺术》 张化万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第一版

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4、《小学生满分作文思维导图》 牟怀松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9年10月1日第一版


相关内容

  • 论文题目汇总
  • 论文题目汇总 探寻被遗忘的宝藏 从完事到完人,从中间到中坚 真爱的品味,真情的表达 博客,累积起步作文教学之精彩 课文课上的困惑究竟该抛给谁 语文味,还语文课的亮丽本色 让英雄活在孩子心中 对阅读教学中三个关键操作流程的理性审视 课堂,凝视生命的细节 寻找口语训练的另一片天地 点在肯綮 拨在当口 行 ...

  • 作文互评互改教学模式
  • 桃江县2012年初中语文 学科会经验交流资料 开展互评互改,提高写作水平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能够坐在这里,我十分荣幸.三年磨一剑,将近中考,冲刺阶段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更上一层楼,是语文老师梦寐以求的事.我在作文教学中,创建了互评互改的模式,取得了点滴的成绩,敝帚自珍,与大家交流.分享. ...

  • 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与习作]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与习作> 新村镇吴庄小学 张瑞珍 二0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设计 课题:<口语交际与习作> 设计者:张瑞珍 教材版本: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 课程标准摘录: 第二学段(3- ...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树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树 刘新颖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对本册教材进行研说.说课标:从课程总目标本册教材内容标准两方面来说.说教材:从教材的编排体例.编写特点.内容结构与整合三方面来说.说建议: ...

  • 电大毕业调查报告:4作文难的调查报告及原因分析和对策
  • " - . - 小学生作文难的调查报告及原 因分析和对策 贵州省福泉市 陆坪 中心小 学 贾琴 高福平 柳启 翠 [ 摘 要 ]新课标指 出:" 教 师要 激发学生对生活 的热爱 ,调动 学生观 察思考和练笔 的积极 性.要 指导 学生 能把 自已的 见 闻.感 受和 想象写 出 ...

  • 例谈革命传统教育题材课文的教学
  • 作者:杨忠敏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2年10期 翻开当前人教版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不少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的课文.这些课文取材真实,人文内涵丰富.有描写战争年代浴血奋战.不畏牺牲.可歌可泣的英雄的文章,像<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十六年前 ...

  • 作文欣赏与修改[写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
  • 作文欣赏与修改<写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兴趣,感受习作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学会欣赏习作,初步学会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习作. 3.培养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把自己的习作改写得更生动. ...

  • 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 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范文一: <我的"长生果">一课,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教学重在使学生懂得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通过重点段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一个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一个是要有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 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 ...

  • 冀教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讲稿
  •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说课标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探讨. 第一,说课标.包括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一)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准绳,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