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思路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自然地理差异;2、说出其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课时内容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征——区域性与综合性,而构建学生的地理学科意识成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二)教材内容

本课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的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一部分内容。它充分体现了地理的两大特性——区域性和综合性。通过本节要让学生初步明确学习区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各区域特征的形成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生产、生活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即是训练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最好教材,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的最好素材。而且已到了初中地理学习的最后阶段(因为八年级下学期所学内容较少),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对地理学习方法进行总结与梳理,可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能力、方法等方面有一个较大的飞跃。

(三)学情分析

本校属农村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初中地理已学到后期,学生的学习地理能力差别就更明显了,而且学生讨学现象在进一步蔓延。如何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是圆满完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不可回避的问题。

(四)设计思路

采取“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学生自学——教师精讲——小结本课——练习巩固”的先学后教的模式进行教学。先由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自主学习,了解本节知识的大致内容,再教师进行精讲点拔,主要结合板书、板图帮助学生梳理各知识间的关系、构建地理知识的网络,其中应用大量青藏地区的图片、文字材料等来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动起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探究学习法、谈话法

六、教学准备:地理资料(每位学生一份)、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问:今天是几号?(12月25日)是什么节日?(圣诞节)圣诞节是哪一宗教的传统节日?(基督教)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们国家宗教文化最浓厚的一个地区——青藏地区。他们信奉什么教?(藏传佛教)他们的地理环境、生活、生产和我们这儿一样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学习《青藏地区》。

[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

1、分发学习资料,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解析学习目标,即知识要点: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农业情况、能源矿产、交通等知识点,要求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技能与能力要求: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①结合课本第87页图4-21“青藏地区”图,完成第87页活动题1-6,了解本区的基本情况。 ②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种图表,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划起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

③要求: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

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完成导学练习。 教师巡视,督促个别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在预习情况,为下一环节的精讲做好准备。对一些速度快的学生,特别是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表扬与鼓励,催促一些较慢的学生抓紧时间。

布置一些已完成任务的学生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教师精讲](18分钟左右)

1、结合板图,让学生指出本区的位置和范围,特别是本区重要的界山。

2、面积、人口、民族与宗教的内容,由几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得出本区特点:地广人稀。多媒体展示本区的一些宗教图片,如雄伟的布达拉宫、信徒朝圣的景象等。

3、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工农交等生产、生活情况,主要通过学生说出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内在关系,教师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逐一展现;并在板图中由学生指出相关地理事物,

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指的是哪三条江,青海湖、察尔汗盐湖、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青藏铁路、中尼公路等。同时,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如青稞、藏民生产、生活的场景、牦牛、青藏铁路沿线风光等。

[小结本课]

结合学习目标,将板书中的划线部分内容删除,让学生一起再填一遍,进行总结。青藏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是适应当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也就是说人类的生产、生活不能离开当地的自然条件,而且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真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当堂巩固](10分钟左右)

学生先独立完成巩固练习,之后对答案,再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要求进行必要的讲评。 [作业布置]

1、填充图册P7-8

2、夺冠百分百P5-6

九、板书设计

§4.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一、青藏地区

1、位置: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

2、范围: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的西部

3、面积和人口

4、民族和宗教

5、自然环境特征和工农业生产、生活情况

十、教后反思

按此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且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上述的知识网络图,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关连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也初步了解了自然环境各要素间是相互影响的,它

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人地观。此外,教师精讲过程中仍讲得过余全面,并删减的内容还不够,如:航空等一些不重要的知识,一些内容重复讲析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在今后教学中还需认真钻研,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提高课堂时率性。

【学习目标】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一课时 青藏地区

1、读图确定青藏地区范围,记住该区与其他区域的界线。

2、记住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河湖、植被、自然资源),特别是其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

3、了解青藏地区的人口和民族状况。

4、了解该区农业的主要特点(主要农业区、农作物、牧区及主要牲畜)

5、了解该区的能源和矿产、主要交通路线的分布、主要的旅游资源,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练习】

一、地理概况:(课本第87、88页)

1、 位置:__________________——阿尔金山——__________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__

山脉以西。

2、 范围: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青海省和_____________省的西部。主体是有“世界屋

脊“之称的___________________。

3、 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______________,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________左右。

4、 民族、宗教:民族以__________为主。多信奉_____________教,_______________是著

名的圣地。

二、自然环境(课本第87、88页)

1、 三江源头:_______________、黄河和_________________。

2、 珍稀动物:______________、雪豹、野驴等。

三、高原农牧业(课本第88页)

1、 农业区:___________谷地和_________________谷地。

2、 主要农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麦、油菜等。

3、 主要牲畜:____________、藏绵羊、藏山羊等。

四、交通和经济(课本第90、91页)

1、 公路:_________、青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公路。

2、 铁路:___________铁路(北段:___________——格尔木,南段:格尔木——

____________),是世界上_________最高的高原铁路。

3、 航空: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4、 经济:目前,_____________、柴达木盆地、_____________、林芝等地的工矿业已具相

当规模。

【当堂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 )

A.面积最大的高原 B.纬度最高的高原 C.气温最高的高原 D.海拔最高的高原

2、下列河流中,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是( )

A.珠江、怒江 B.黄河、海河 C.黄河、长江 D.黑龙江、长江

3、欢欢暑假去“世界屋脊”游玩,回来后高兴地与同学们讲述着可爱的“高原之舟”。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 )

A.蒙古马 B.骆驼 C.驴 D.牦牛

4、太阳能、水能都很丰富的地区是 (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5、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降水丰富 B.地势平坦 C.光照强 D.土壤肥沃

6、我国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比较,气温要低得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主要地形区有

①东南丘陵

③华北平原

A.①② ②柴达木盆地 ④青藏高原 B.海陆因素 D.人为因素 7、“十五”计划四大重点工程之一的青藏铁路,所经过的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关于青藏高原高寒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高、气温低是其主要自然特征

B.青藏高原全部位于非季风区

C.区内尚无铁路,陆上交通依靠公路

D.是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的发源地

二、综合题

9、读我国西部地区交通路线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交通线路名称:

① 公路 ② 公路

③ 公路 ④ 公路

⑦ 铁路,该铁路的起点是 ,终点是

《青藏地区》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思路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自然地理差异;2、说出其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课时内容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征——区域性与综合性,而构建学生的地理学科意识成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二)教材内容

本课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的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一部分内容。它充分体现了地理的两大特性——区域性和综合性。通过本节要让学生初步明确学习区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各区域特征的形成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生产、生活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即是训练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最好教材,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的最好素材。而且已到了初中地理学习的最后阶段(因为八年级下学期所学内容较少),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对地理学习方法进行总结与梳理,可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能力、方法等方面有一个较大的飞跃。

(三)学情分析

本校属农村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初中地理已学到后期,学生的学习地理能力差别就更明显了,而且学生讨学现象在进一步蔓延。如何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是圆满完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不可回避的问题。

(四)设计思路

采取“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学生自学——教师精讲——小结本课——练习巩固”的先学后教的模式进行教学。先由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自主学习,了解本节知识的大致内容,再教师进行精讲点拔,主要结合板书、板图帮助学生梳理各知识间的关系、构建地理知识的网络,其中应用大量青藏地区的图片、文字材料等来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动起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探究学习法、谈话法

六、教学准备:地理资料(每位学生一份)、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问:今天是几号?(12月25日)是什么节日?(圣诞节)圣诞节是哪一宗教的传统节日?(基督教)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们国家宗教文化最浓厚的一个地区——青藏地区。他们信奉什么教?(藏传佛教)他们的地理环境、生活、生产和我们这儿一样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学习《青藏地区》。

[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

1、分发学习资料,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解析学习目标,即知识要点: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农业情况、能源矿产、交通等知识点,要求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技能与能力要求: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①结合课本第87页图4-21“青藏地区”图,完成第87页活动题1-6,了解本区的基本情况。 ②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种图表,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划起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

③要求: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

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完成导学练习。 教师巡视,督促个别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在预习情况,为下一环节的精讲做好准备。对一些速度快的学生,特别是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表扬与鼓励,催促一些较慢的学生抓紧时间。

布置一些已完成任务的学生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教师精讲](18分钟左右)

1、结合板图,让学生指出本区的位置和范围,特别是本区重要的界山。

2、面积、人口、民族与宗教的内容,由几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得出本区特点:地广人稀。多媒体展示本区的一些宗教图片,如雄伟的布达拉宫、信徒朝圣的景象等。

3、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工农交等生产、生活情况,主要通过学生说出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内在关系,教师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逐一展现;并在板图中由学生指出相关地理事物,

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指的是哪三条江,青海湖、察尔汗盐湖、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青藏铁路、中尼公路等。同时,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如青稞、藏民生产、生活的场景、牦牛、青藏铁路沿线风光等。

[小结本课]

结合学习目标,将板书中的划线部分内容删除,让学生一起再填一遍,进行总结。青藏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是适应当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也就是说人类的生产、生活不能离开当地的自然条件,而且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真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当堂巩固](10分钟左右)

学生先独立完成巩固练习,之后对答案,再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要求进行必要的讲评。 [作业布置]

1、填充图册P7-8

2、夺冠百分百P5-6

九、板书设计

§4.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一、青藏地区

1、位置: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

2、范围: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的西部

3、面积和人口

4、民族和宗教

5、自然环境特征和工农业生产、生活情况

十、教后反思

按此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且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上述的知识网络图,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关连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也初步了解了自然环境各要素间是相互影响的,它

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人地观。此外,教师精讲过程中仍讲得过余全面,并删减的内容还不够,如:航空等一些不重要的知识,一些内容重复讲析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在今后教学中还需认真钻研,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提高课堂时率性。

【学习目标】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一课时 青藏地区

1、读图确定青藏地区范围,记住该区与其他区域的界线。

2、记住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河湖、植被、自然资源),特别是其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

3、了解青藏地区的人口和民族状况。

4、了解该区农业的主要特点(主要农业区、农作物、牧区及主要牲畜)

5、了解该区的能源和矿产、主要交通路线的分布、主要的旅游资源,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练习】

一、地理概况:(课本第87、88页)

1、 位置:__________________——阿尔金山——__________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__

山脉以西。

2、 范围: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青海省和_____________省的西部。主体是有“世界屋

脊“之称的___________________。

3、 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______________,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________左右。

4、 民族、宗教:民族以__________为主。多信奉_____________教,_______________是著

名的圣地。

二、自然环境(课本第87、88页)

1、 三江源头:_______________、黄河和_________________。

2、 珍稀动物:______________、雪豹、野驴等。

三、高原农牧业(课本第88页)

1、 农业区:___________谷地和_________________谷地。

2、 主要农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麦、油菜等。

3、 主要牲畜:____________、藏绵羊、藏山羊等。

四、交通和经济(课本第90、91页)

1、 公路:_________、青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公路。

2、 铁路:___________铁路(北段:___________——格尔木,南段:格尔木——

____________),是世界上_________最高的高原铁路。

3、 航空: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4、 经济:目前,_____________、柴达木盆地、_____________、林芝等地的工矿业已具相

当规模。

【当堂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 )

A.面积最大的高原 B.纬度最高的高原 C.气温最高的高原 D.海拔最高的高原

2、下列河流中,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是( )

A.珠江、怒江 B.黄河、海河 C.黄河、长江 D.黑龙江、长江

3、欢欢暑假去“世界屋脊”游玩,回来后高兴地与同学们讲述着可爱的“高原之舟”。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 )

A.蒙古马 B.骆驼 C.驴 D.牦牛

4、太阳能、水能都很丰富的地区是 (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5、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降水丰富 B.地势平坦 C.光照强 D.土壤肥沃

6、我国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比较,气温要低得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主要地形区有

①东南丘陵

③华北平原

A.①② ②柴达木盆地 ④青藏高原 B.海陆因素 D.人为因素 7、“十五”计划四大重点工程之一的青藏铁路,所经过的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关于青藏高原高寒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高、气温低是其主要自然特征

B.青藏高原全部位于非季风区

C.区内尚无铁路,陆上交通依靠公路

D.是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的发源地

二、综合题

9、读我国西部地区交通路线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交通线路名称:

① 公路 ② 公路

③ 公路 ④ 公路

⑦ 铁路,该铁路的起点是 ,终点是


相关内容

  •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 ...

  • 第九章青藏地区教案
  •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青藏地区高寒带来的影响: 3.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 ...

  •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

  •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二课时说课稿
  • 说课人 张文仁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我说课的题目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二课时". 以下我就从四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教材分析,第二方面是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第三方面是教学过程,第四方面是设 ...

  • 8.9青藏地区
  • 8.9.1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1. 掌握我国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2. 说明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学习重点 1.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2. 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有哪些. 学习难点 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影响. 自主学习 一.世界屋脊 1. 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 ...

  • 区域篇-1.3 青藏高原地区
  • 区域篇--1.3青藏高原地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青藏高原地图,说出青藏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读出其主要的山脉和河流. 能运用地形图分析青藏高原的地形地势特征. 通过比较,得出青藏高原气温较低.冬寒夏凉.降水较少的气候特征. 通过阅读景观图片和农牧品种图片,了解该地区的农牧业. 2. 过 ...

  •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2
  •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 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产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和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

  • 青藏高原地区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工程防护设计
  • 青藏高原地区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工程防护设计 庄 严1 李 强2 工程师 1.2 电控事业部,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angleiren.blog.sohu.com 摘 要: 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风资源储备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对于高原地区的风电开发也是近年来热议的一个话题.但在高原地区建设风场防雷和 ...

  • 青藏铁路简介120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试运行2006年7月1日全面启动.西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 在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开通以前,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唯一不通铁路的省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