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为"和"无为而治"的再认识--[庄子.庚桑楚]

2011/10/30 12:41

《老子》的“无为”政治观,是从其“养生观”合乎逻辑地推演出来的。怎么养生,就怎么治国。淡泊无欲而有规律,不折腾,身体就好;治理国家,似为如此。

《庄子.庚桑楚》中说:“出为无为,则为出于无为矣”。意思是说,在无为的情况下有所作为,这样的作为就是出于无为的。

我的理解,“无为”,是一种“自然”状态。

人要吃饭、睡觉,“无为”,不是让你不吃饭、不睡觉,而是让你应顺着自己的生物钟和身体情况,也应顺着外界的环境变化来吃饭。睡觉,因为这样的生活太符合自然规律了,一点都不勉强,所以不会觉得自己做了什么,而该做的事在不知不觉中全做了。这就是“无为”。反之,如果是饿了却要睡,困了却要吃,吃饱了还要吃,这就叫做“有为”了。

应顺规律,就是合于“道”。而规律的一大特性就是惯性。惯性的大小与事物的大小呈正比。“养生”和“治国”没有质的不同,只有量的区别,量不同,惯性就不一样。小船很好调头,而“航母”要掉个头,却是很难的。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应顺其巨大的惯性。所以,由“无为”,顺理成章地就可以推出一个结论:因循。

从这里,我们发现道家与其他诸子学派的一个本质差异:别人都是有具体“招式”的,而道家却没有。比如儒家和法家,都属于经典的“以不变应万变”,自己的那一套治国方略,放之四海而皆准;而道家,却是以无招胜有招,只有寥寥数语的基本方法论——因循而不守旧。

也就是说,其他学派所提出的政治主张,都是“目标导向”型,而道家却是“方法导向”型,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强调的只是方法,顺势而动而已。

针对目前的中国,从学理上看,“因循”之道并不否认改革;但要强调,即便是很坏的政策,在大环境里实行日久,难免有了巨大的惯性,而且千头万绪、盘根错节,如果暴风骤雨般的断然刹车调头,很可能会招致更大的麻烦。

即便是人心思变,调头也要慎之又慎。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重庆模式”的意义了。

2011/10/30 12:41

《老子》的“无为”政治观,是从其“养生观”合乎逻辑地推演出来的。怎么养生,就怎么治国。淡泊无欲而有规律,不折腾,身体就好;治理国家,似为如此。

《庄子.庚桑楚》中说:“出为无为,则为出于无为矣”。意思是说,在无为的情况下有所作为,这样的作为就是出于无为的。

我的理解,“无为”,是一种“自然”状态。

人要吃饭、睡觉,“无为”,不是让你不吃饭、不睡觉,而是让你应顺着自己的生物钟和身体情况,也应顺着外界的环境变化来吃饭。睡觉,因为这样的生活太符合自然规律了,一点都不勉强,所以不会觉得自己做了什么,而该做的事在不知不觉中全做了。这就是“无为”。反之,如果是饿了却要睡,困了却要吃,吃饱了还要吃,这就叫做“有为”了。

应顺规律,就是合于“道”。而规律的一大特性就是惯性。惯性的大小与事物的大小呈正比。“养生”和“治国”没有质的不同,只有量的区别,量不同,惯性就不一样。小船很好调头,而“航母”要掉个头,却是很难的。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应顺其巨大的惯性。所以,由“无为”,顺理成章地就可以推出一个结论:因循。

从这里,我们发现道家与其他诸子学派的一个本质差异:别人都是有具体“招式”的,而道家却没有。比如儒家和法家,都属于经典的“以不变应万变”,自己的那一套治国方略,放之四海而皆准;而道家,却是以无招胜有招,只有寥寥数语的基本方法论——因循而不守旧。

也就是说,其他学派所提出的政治主张,都是“目标导向”型,而道家却是“方法导向”型,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强调的只是方法,顺势而动而已。

针对目前的中国,从学理上看,“因循”之道并不否认改革;但要强调,即便是很坏的政策,在大环境里实行日久,难免有了巨大的惯性,而且千头万绪、盘根错节,如果暴风骤雨般的断然刹车调头,很可能会招致更大的麻烦。

即便是人心思变,调头也要慎之又慎。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重庆模式”的意义了。


相关内容

  • 庄子与孔子人生追求的对比
  • 庄子与孔子人生追求的对比 儒道两家向来非常重视人生意义问题.庄子对他所在的那个大动荡时代的人的痛苦境遇体验深切,他始终以哲人的慧识关怀着个体的解脱.他发问道:"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 若是芒乎? ...

  • 脱俗求真无为而治的道家管理
  • 2008年1月 第25卷第1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an.2008Vo1.25 No.1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ducation 脱俗求真无为而治的道家管理 张国胜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与信息管理科学系,武汉 430205) 摘要:道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本文试图就 ...

  • 道家哲学的人性论
  • 人的问题在道家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认为,原始的自然人是道自然产生的人,是保持道的本性的人.所以人本性自然但现实中的人已经远离自然了,认识人的自然本性只能通过两条途径:一是研究保持人的本性的圣人.真人:二是通过"婴儿"去认识.按道家哲学,自然产生的人.在其生存的过程中.一再以人 ...

  • 列子"御风而行"新解
  • 摘 要:列子"御风而行"的故事初见于<列子·黄帝>篇,又见于<庄子·逍遥游>篇,同样的故事却因由列子和庄子对道的不同理解而有了不同的阐释,同样的内心虚静的修行途径却达到了道的不同境界:一为"有待"."有己"的现实层面 ...

  • 庄子生命哲学的人生意蕴
  • 2007年8月济南职业学院学报Aug. 2007 第4期(总第62期) Journal of Jinan V ocational C ollege N o. 4(Serial N o. 62) 庄子生命哲学的人生意蕴 刘国贞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本文认为, ...

  • 庄子眼中人性的真与美
  • 庄子眼中人性的真与美 陈鼓应 一.前言 在先秦人性论史上,众所周知孟子倡性善.荀子言性恶,本文则以性真为主题①,论述庄子学派的人性之真与美. 孟.庄同时代,身处战国中期,是为儒.道思想发展的高峰期.徐复观的<先秦人性论史>便以孔孟与老庄并重而进行论述,他说:"古代整个文化的开创 ...

  • 道法自然与可持续发展--老子是道家道教的宗师
  • 道法自然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未知 作者:李海亮 http://www.laozitiandi.com/laozishidu/2892.html 老子是道家道教的宗师,<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的理论,有十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任俊华.刘晓华:<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探考&g ...

  • 论庄子的无己思想
  • 论庄子的无己思想"摘要"历代庄学的研究者无不重视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探析,本文从 整体上考量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深入分析.庄子第一 次在中国思想史上提出了人的自由问题,从而对自由的追求成为道家 思想乃至道教的一个永恒主题.在庄子那里,自由是一种超凡脱俗的 状态 ...

  • 先秦道家元典的人文精神初探
  • 2010年第5期(总第65期)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 JOURNALOFHUNANADMINISTRATIONINSTITUTE No.5,2010GeneralNo.65 ·文史研究· 先秦道家元典的人文精神初探 谢建罗1,高 宁2 (1.江西宜春学院,江西宜春336000:2.湖南广播电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