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和的.地得用法

关联词

常见的关联词语类型

并列关系——分句之间是并列的

既„„又„„那么„„那么„„ 一边„„一边„„ 有的„„有的„„ 不是„„而是„„

递进关系——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还„„ 不光„„还„„ „„甚至„„ 不仅„„还„„

选择关系——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中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 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比是顺着说,而是有了转折。 虽然„„但是„„ 虽然„„可是„„ „„却„„ 尽管„„还是„„ „„然而„„

假设关系——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后的结果。 如果„„就„„ 即使„„也„„ 如果.....也..... 要是„„就„„ 假如„„就„„ 哪怕„„也„„ 因果关系——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因为„„所以„ „„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因此„„ 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出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都„„ 无论„„也„„

取舍关系——前后分句写了两种情况,说话人选择其中之一,舍去其余。 宁可„„也„„ 与其„„不如„„ 3、关联词语的使用

(1)一般方法 初读句子,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关联词语,填入句子。在读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句意是否正确。 (2)两个注意点

搭配要得当:使用一组关联词语是要前后呼应,要“成双配对”,不能交叉使用,这样才能是句意畅通、明确。运用要合理: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用,不要生搬硬套。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正确的选择关联词语。

1.我们要组织到公园参加游园晚会,( )你不去,他( )不去。 2.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 )高大,( )庄严。 3.我问小刚:“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 4.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我说:“( )美术组,( )航模组。” 5.( )他不一定能来,我们( )要通知他。 6.这里的花( )很多,( )没有奇花异草。

7.鲁迅先生( )爱惜自己的时间,( )爱惜别人的时间。

8.我们( )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 )可以看见火力点,( )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9.( )天气很冷,爷爷( )要坚持早锻炼。 10.( )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 )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11.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 )多读多写,作文( )会有进步。 12.( )困难有多大,我们( )能克服。 13.( )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 )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14.( )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 )应该准时去找他。 15.刘胡兰( )牺牲自己的生命,( )说出党的机密。 16.放学后,我们( )在街上乱跑,( )回家读一读课外书。 17.我( )知道这件事情,( )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18.( )你去,( )他去,总得有一个人去。 19.他( )牺牲自己,( )暴露党的组织。 20.同学们( )走着,( )谈论着。 21.(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22.小李在学习上( )有这么好的成绩,是( )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23.( )风浪再大,我( )要把你送过河去。 24.王老师( )关心我们的学习,( )关心我们的身体。 25.( )多读多练,( )会提高作文水平。 26.我们的教室( )宽敞( )明亮。 27.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 )有了提高,( )还要注意节约。 28.( )没有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我( )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29.( )芦花村的孩子们几乎都会凫水,( )能像雨来游得这么好的却没有几个。 30.(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 )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31.( )走到天涯海角,我( )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32.凡卡( )在城里受罪,( )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 33.邱少云( )牺牲自己,( )暴露潜伏部队。 34.( )工作再忙,他每天晚上( )挤出时间学习英语 。 35.每天上学,( )王洁来找我,( )我去找他,我俩总是结伴去学校。 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小句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1.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2 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3.我们多赶几里路。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4 .你没有告诉我。我知道了。

5. 我们发动群众。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二)句式变换

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基本不变,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外一种句式。小学生学习和考试中常见句式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时要注意:(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2)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缩句是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时要注意:(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

2、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这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3、“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的互换

“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做好以下几点:(1)改换人称。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该为具体人称。(2)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3)如果是问句,该为表示商量的祈使句。(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4、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1)判断有无否定句,有的去掉,无的加上。(2)加上或去掉反问句、句末的语气词。(3)改变标点符号。(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5、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都是表示肯定语气的句子,后者更加强烈的表示肯定。(双重否定句是指一句中有两个否定词语的句子) (三)修改病句

凡是不符合语法规则、逻辑、修辞和语言习惯的句子都属于病句。 1、常见的语法类型有:

(1)用词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4)重复罗嗦 (5)自相矛盾 (6)词序混乱 (7)指代不明 (8)分类不当 2、怎样修改病句

(1)认真的读原句,弄清楚句子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3)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4)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不是完整、通顺、符合情理。 3、常用的删改符号(略) (四)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象 仿佛 像„„似的 如同 像„„一样 „„是 成了„„

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给事物以人的感情,使语言更鲜明、生动。

3、排比: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一般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词组成。

4、夸张:夸张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5、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判别方法:有问不答,答在其中。 与疑问句的区别:(1)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是有疑而问,需要别人回答。(2)反问是修辞方法中的一种,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意在肯定,不需要别人回答。 6、设问: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明知顾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要注意区别设问句与反问句:从句型特点上看,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随问后;反问句是答在其中,让人从问中体会答案。

7、对偶:对偶的特点是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或相近,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常出现在“五言”或“七言”古诗中。 (五)标点符号

1、省略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文中内容的省略;(2)表示说话的迟疑;(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4)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

2、破折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解释说明;(2)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声音的中断或延续。 3、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表示引用别人或者直接说出来的话;(2)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3)表示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

“的”、“地”和“得”的区别是什么?

“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的+名词。如“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地+动词。如“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教你一个更简单的区别方法:的+什么,地+干什么,得+怎么样。

补充两点: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在如“高兴得跳起来”,后面是动词,但表程度,应该用“得”。

关联词

常见的关联词语类型

并列关系——分句之间是并列的

既„„又„„那么„„那么„„ 一边„„一边„„ 有的„„有的„„ 不是„„而是„„

递进关系——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还„„ 不光„„还„„ „„甚至„„ 不仅„„还„„

选择关系——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中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 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比是顺着说,而是有了转折。 虽然„„但是„„ 虽然„„可是„„ „„却„„ 尽管„„还是„„ „„然而„„

假设关系——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后的结果。 如果„„就„„ 即使„„也„„ 如果.....也..... 要是„„就„„ 假如„„就„„ 哪怕„„也„„ 因果关系——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因为„„所以„ „„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因此„„ 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出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都„„ 无论„„也„„

取舍关系——前后分句写了两种情况,说话人选择其中之一,舍去其余。 宁可„„也„„ 与其„„不如„„ 3、关联词语的使用

(1)一般方法 初读句子,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关联词语,填入句子。在读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句意是否正确。 (2)两个注意点

搭配要得当:使用一组关联词语是要前后呼应,要“成双配对”,不能交叉使用,这样才能是句意畅通、明确。运用要合理: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用,不要生搬硬套。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正确的选择关联词语。

1.我们要组织到公园参加游园晚会,( )你不去,他( )不去。 2.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 )高大,( )庄严。 3.我问小刚:“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 4.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我说:“( )美术组,( )航模组。” 5.( )他不一定能来,我们( )要通知他。 6.这里的花( )很多,( )没有奇花异草。

7.鲁迅先生( )爱惜自己的时间,( )爱惜别人的时间。

8.我们( )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 )可以看见火力点,( )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9.( )天气很冷,爷爷( )要坚持早锻炼。 10.( )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 )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11.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 )多读多写,作文( )会有进步。 12.( )困难有多大,我们( )能克服。 13.( )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 )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14.( )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 )应该准时去找他。 15.刘胡兰( )牺牲自己的生命,( )说出党的机密。 16.放学后,我们( )在街上乱跑,( )回家读一读课外书。 17.我( )知道这件事情,( )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18.( )你去,( )他去,总得有一个人去。 19.他( )牺牲自己,( )暴露党的组织。 20.同学们( )走着,( )谈论着。 21.(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22.小李在学习上( )有这么好的成绩,是( )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23.( )风浪再大,我( )要把你送过河去。 24.王老师( )关心我们的学习,( )关心我们的身体。 25.( )多读多练,( )会提高作文水平。 26.我们的教室( )宽敞( )明亮。 27.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 )有了提高,( )还要注意节约。 28.( )没有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我( )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29.( )芦花村的孩子们几乎都会凫水,( )能像雨来游得这么好的却没有几个。 30.(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 )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31.( )走到天涯海角,我( )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32.凡卡( )在城里受罪,( )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 33.邱少云( )牺牲自己,( )暴露潜伏部队。 34.( )工作再忙,他每天晚上( )挤出时间学习英语 。 35.每天上学,( )王洁来找我,( )我去找他,我俩总是结伴去学校。 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小句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1.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2 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3.我们多赶几里路。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4 .你没有告诉我。我知道了。

5. 我们发动群众。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二)句式变换

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基本不变,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外一种句式。小学生学习和考试中常见句式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时要注意:(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2)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缩句是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时要注意:(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

2、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这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3、“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的互换

“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做好以下几点:(1)改换人称。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该为具体人称。(2)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3)如果是问句,该为表示商量的祈使句。(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4、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1)判断有无否定句,有的去掉,无的加上。(2)加上或去掉反问句、句末的语气词。(3)改变标点符号。(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5、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都是表示肯定语气的句子,后者更加强烈的表示肯定。(双重否定句是指一句中有两个否定词语的句子) (三)修改病句

凡是不符合语法规则、逻辑、修辞和语言习惯的句子都属于病句。 1、常见的语法类型有:

(1)用词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4)重复罗嗦 (5)自相矛盾 (6)词序混乱 (7)指代不明 (8)分类不当 2、怎样修改病句

(1)认真的读原句,弄清楚句子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3)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4)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不是完整、通顺、符合情理。 3、常用的删改符号(略) (四)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象 仿佛 像„„似的 如同 像„„一样 „„是 成了„„

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给事物以人的感情,使语言更鲜明、生动。

3、排比: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一般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词组成。

4、夸张:夸张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5、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判别方法:有问不答,答在其中。 与疑问句的区别:(1)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是有疑而问,需要别人回答。(2)反问是修辞方法中的一种,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意在肯定,不需要别人回答。 6、设问: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明知顾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要注意区别设问句与反问句:从句型特点上看,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随问后;反问句是答在其中,让人从问中体会答案。

7、对偶:对偶的特点是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或相近,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常出现在“五言”或“七言”古诗中。 (五)标点符号

1、省略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文中内容的省略;(2)表示说话的迟疑;(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4)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

2、破折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解释说明;(2)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声音的中断或延续。 3、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表示引用别人或者直接说出来的话;(2)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3)表示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

“的”、“地”和“得”的区别是什么?

“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的+名词。如“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地+动词。如“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教你一个更简单的区别方法:的+什么,地+干什么,得+怎么样。

补充两点: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在如“高兴得跳起来”,后面是动词,但表程度,应该用“得”。


相关内容

  • 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
  • 2005年9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bimonthly) Sept.2005V01.37NO.5 第37卷第5期 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冉永平 提要:词语的使用受制于特定的语境,表现为词语的语境语用 ...

  • 单句和复句用法
  • 单句和复句用法 单句 1. 单句的种类: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 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 (1)主谓句: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例如: 茶桌擦得滑溜溜的发 光. 他非常健康. (2)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的短语构成.例如: 飞机! 站住! 有人敲门 ...

  • 关联词语的用法集锦
  • 关联词语的用法集锦 一.并列关系: 几个分句或者陈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者陈述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常见的关联词:既„„也(又):又„„又:一方面„„一方面: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 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国家政府一方面要抓经济建设,一方面要抓政治文明建设. 六月的天一会儿下雨, ...

  • 关联词的用法
  • 1. 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2. 假设关系 如果--就--. 即使--也-- .要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 3. 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即使--也-- 4. 因果关系 ...

  • 201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 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 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是由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 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会计专业.护理专业.建筑技术类.旅游类. 农学类.学前教育专业等九个相关类别(专业)毕业生参加的 ...

  • 关联从属连词
  • 关联从属连词as...so... 用法探微 杨廷君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浙江宁波 315000) 摘 要:as...so...属于关联从属连词,一般的语法专著 除了提及它引出的方式状语从句外,未对其用法作深入的论述.本文从语义特征.句式变化和翻译技巧等三个方面对含有该关联从属连词的句子进行了探讨. ...

  • 小学1--6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 小学1-6年级汉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一年级汉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正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字母和音节. (2)认识常用汉字800个左右,学会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会写汉字 ...

  • 写灯谜的格式
  • 写灯谜的格式 灯谜的谜格 灯谜的谜底同样包含两个内容:文体与谜格.猜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诗,一段文等是文体.猜射时是按常规方式还是按特殊方式去扣合谜面,这种把谜底文字进行一次再变化来扣合谜面的方式称为谜格.这种谜底文字的再变化同样是利用汉字具有形.音.义的特点进行的.它大体也可分为:音读变化.形态变 ...

  • 偏义复词.古今异义doc
  • 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三) 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 复习要点: 1. 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弱化.5.词义强化.6.感情色彩变化.7.名称说法改变. 教学内容: 一. 什么叫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