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的绘画南北宗论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学院: 艺术学院

班级: 2009级美本三班

姓名: 姚莹萍

指导教师: 陈俊堂 职称: 讲师

完成日期: 2012年 5 月 8 日

目 录

一 董其昌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董其昌生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南北宗”论提出的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南北宗”论划分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艺术特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作画态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董其昌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别号思白。人们通常以他的籍贯,任职,著述称董华亭,等。他对明末的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标榜南北分宗的绘画观念,成为艺术界的思想。

董其昌出生于公元1555年,这一时期政治黑暗,经济萧条。农民阶级举行多次大规模起义。1572年张居正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明朝各个方面得到好转。江南自然经济优越,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充分的发展。董其昌的大部分时间都居住江南,那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 经济条件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保证。

董其昌17岁第一次接触书法。但是,少年的董其昌对书法并不感兴趣。因为书法影响力松江府学成绩,他深受打击,经过三年的苦练,书法明显提高。23岁董其昌对丹青有着极大的兴趣。尽管董其昌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一心想颗考取功名。万历年十七年,董其昌35岁,在北京会试考中进士,他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仕途。身居官场的董其昌并没有因公务放弃对书画的追求。当时皇室极端腐朽,神宗皇帝不问朝政,党派之争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期间与当时著名文人陶周望、袁博修游戏禅悦。从此之后,董其昌忽官忽隐。名日益重,四方证文者益多,求画者不计其数皆以重金。董其昌由一个中产家庭变为霸地万顷,产业数量惊人的大地主。妻妾成群,奴仆列队。天启五年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南京市明王朝的旧都,迁都北京后,正式的官员皆在北京。曾多次告退,闲居家达二十几年。期间艺术上达到高峰。想念八十二岁。 总体上说,董其昌还是成功的。在官场中一直做到礼部尚书的显赫之职,在艺术界成就颇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艺术思想,尤其是“南北宗”论。在明代无论是政界还是文艺界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一高度。

董其昌不仅仅是一位善于吟诗作赋的书画家,也是位美术理论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皆其派也艺术思想,特别是他的“南北宗”论,影响深远。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的提出并不实话哦无根据,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下的。

在董其昌之前,艺术界就有人提出相似的观点,例如詹景凤在《跛元饶自然山水家法》中指出:“山水有二派,一为逸家,又谓隶家,始自王维直至沈、文;一为作家,又谓行家,使自李思训、直至戴进、周臣。另有兼逸、作之妙者,范宽、郭熙、李公麟为之祖。陈继儒在提出:山水自唐使变,盖有两宗,李思训及至南宋四家为一派,板细无士气,似禅宗之神秀;王维及至元四家为一派,虚和萧散,此有慧能之禅。与董其昌论述比较,分派的称为和列入各派的历代画家有所不同,但是都以唐代王维和李思训为对立两派,并均持扬王抑李的观点,他们之间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可见,于董其昌同时代的许多人,都在思考、探讨“南北宗”问题。

当然,这些都是前奏,很不完善,董其昌自己进一度的概括了“南北宗”论。对古人绘画传统十分尊重,一生几乎从未间断过对古人的学和借鉴。

董其昌对于禅宗有很深的造诣,这就不可避免地在他的绘画美学思想上烙上佛学的影子。当时文人中兴起一股研究的风气,董其昌与一些著名学者、禅师高僧相互讨论佛学的心得。又一次董其昌和几个朋友一起到寺里拜见一位很有名望的高僧,探讨佛理,他在席间提出颇有见解的问题,竟把大师给难倒了,由此可见董其昌在禅学上的深厚功力。这股风气影响了董其昌“南北宗”的提出。

“南北宗”论的提出,同样离不开董其昌生活的历史文化背景。追溯到唐朝,自唐走到衰败之时,文人士大夫之间就普遍存在一种失落、虚幻的情绪。他们的心理状态

变得封闭、内向,个性也趋向细腻、脆弱、多愁善感,尽管他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任然希望入仕、参政,但内心却想隐居独善其身。这种心态唐代文人如此,宋代文人也如此。到了明朝,党派锋争,此起彼伏,百姓生灵涂炭。面对国家混乱文人士大夫却无能无力,便只能放弃对身外的追求——虚实结合,构图淳秀,意韵幽淡。“南宗”的艺术风格和精神与他们的内心世界相符,南宗“露骨”、“粗横”风格与谈们脆弱敏感的心灵所不和。

由此可见,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并不是偶然的产物。他的“南北宗”论划分以艺术特色和绘画思想为本。

首先,“南北宗”在艺术特色上的区别。

“北宗”呈现出钢劲、雄浑、燥动、具有阳刚之;追求气魄雄伟,情感激昂,境界真是,绘画以写实见长,多精细刻画。北宗以李思训、以马、夏为最为代表人物。

李思训为李唐宗室,地位显赫。艺术特色上:细笔勾勒山石外轮廓,略有皴檫,上加青绿重色,画法工致、赋色浓丽,画面金壁辉煌。奠定了山水画工整严谨一派的基础。李思训把青绿山水推向成熟,与后来的王维、荆浩、关仝等画风迥异。董其昌在创作“南北宗”论时,把李思训推为“北宗”之祖。

马远、夏圭南宋画家。洒脱的水墨刚劲派山水。景物造型多用大斧劈皴,笔力刚健,形象明确,丰富了山水的表现技法。《踏歌图》刚性的线条,强烈的大斧劈皴,画奇骏坚实的山峰。

“南宗”艺术特色上:柔润、清淡、雅静、具阴柔之美;审美追求重天趣、绘画方法上讲求形式,崇尚简逸笔墨。代表人物有:王维、董源、巨然、米家父子、元四家。

王维唐代画家,善写山水景物,笔法生动特多奇趣,用线收、放并用,而远离铁线描之均匀用力,其山峰、云势可与造化竟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王维的皴法,勾轮廓之后添加皴法,看上去新奇,却更好的表现力山石形状,至于轮廓、皴法之外。再渲淡,山石阴阳向背,层次都出来。董其昌在创“南北宗”论时,把他王维推为北宗之祖。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生于山水秀美的南方。董源的画也有“有色如李思训”,他的画存世量很少,披麻皴笔法湿润,有天趣,不像李思训的线条那样刚硬、死板,更不像李思训的庄严。呈现出“平淡天真”风格。《潇湘图》是其风格具体体现。董其昌心中的“南宗”一系的实际首领。

巨然以董源为师,但是笔墨更为湿润,线条更为柔和。作品给人一宁静亲切而又平易的氛围,使幽处可居,平处可行,奇处可惊,表现了优美的景色。笔法稳健,气韵清雅,画中充满了一种超脱的意趣。

“米家父子”指米芾、其子米有仁,山水画法出自董源专画云山雾,不拘形色勾皴以多层烘染和横点子的排比为主要形式,以求含蓄、空蒙的神奇之趣,并巧妙利用了生纸的特性,使积、破、渲等水墨技巧得以充分发挥。所做山水多用水墨点染,这种水墨横点积叠画法,崇尚笔墨,董其昌把他归为南宗。

“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所画山水重于笔墨。倪瓒《鱼庄秋霁图》作画三段式构图,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用披麻皴,设色清淡,力求古朴。形式上重水墨或淡色浅绛形成不同的风貌。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

以上是从艺术特色上看“南北宗”绘画的不同。但艺术形式并不是区别南北的唯一标准。

其实,“元四家”的画出于赵孟頫,但赵孟頫不列于南宗画家。董其昌云:幽淡而言,则赵吴兴犹逊迂翁,其胸气有别也。”画家的“胸此”乃是“南北”分总的重要标志。黄家、贵族、文人、工匠、各有各自的“胸气”。

董其昌虽然是个官僚文人,和王维一样,从开始害怕官场争斗,到厌恶官场争斗,向往隐逸,直到最后真正以隐逸为高尚。他在官场身不由己,但内心深处和文人士大夫一样追求自由,向往逍遥,因而对皇家贵族的人以及贵族阶级的人,他大多和他们保持相当的距离。高逸之士自视甚高,同样看不起工匠。

所以,董其昌就按照画家的身份和作画的目的区别“南北宗”。他将皇家画家和为皇家服务的院画家为北宗,这些画家作画的目的为皇家服务,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在精神上遭受折磨。而把文人士大夫的隐逸之士和具有放逸思想的人称之为“北宗”。这些画家作画不为取宠,只为自娱,他们随性作画,精神是愉悦。因此他将王维、李思训列为“南北宗”首。

李思训是唐代李姓皇帝的宗室,董其昌认为他的画属于“习者之流”。李唐继承了李思训作画精细、设色清丽。赵伯驹、赵伯是宋太祖的第十七代,风格“设色精工”马远、夏圭等人是南宋院画家,用笔源于李思训侧壁重落的“勾斫”法,“水墨苍劲”。

“南宗”以王维为首。王维,字摩诘。唐代影响深远的画家,他的创举在以诗入画,并以水墨代替青绿渲染,大大发展了水墨山水的笔墨意趣。为文人山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王维对董其昌来讲,一直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偶像,王维顺理成章地成为“南宗”自首。

荆浩隐居山中,以绘画自见,能把胸中的各种想法投射到水墨淋漓的影响中,达到和自然景物的匹配,并以此激发观众的联想。可以说,他的画全都是自娱自乐,完全符合董其昌所说的南宗。。

董源,为南唐后苑副使。他的画“平淡天真”,“岚气清润”,董其昌对他的特殊感情和他他对元、明画家的极大影响,董源在“南宗”画家中在重要地位。

董其昌把米芾、米友仁父子作为“南宗”的中心。米氏山水表现江南山水的烟雨景色,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米氏以前,山水崇尚传神的描绘自然,米氏父子则用简笔淡墨来作画。这一新画风开始了文人画的新局面。米芾是董其昌主张“寄乐于画,以画养身的理论”而米芾的简单,随性,正和董其昌的理论相同。

“元四家”以绘画作品表现生活情趣。他们的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诗文加以阐述。注重标榜“写胸中逸气”和“自娱”而不趋于社会审美爱好王蒙也曾留恋官场。吴镇做《渔夫图》,抒发超脱、自明高雅的情怀,是生活理想的追求和写照。王蒙借《青卞隐居图》寄托隐遁山林的理想和意志。倪瓒《题自画墨竹》侧重作者主管方面,强调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不为他人所役,不肯笑献勤。对倪瓒等画家来说,是浪迹江湖的文人人生观价值和创作态度的自我表白。因此,理所应当把“元四家”归为南宗。

总之,董其昌的“南宗”画理论,是以自娱为目的,以抒情为手段,柔润为形式,不为皇家服务。又以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以及为官而心存隐逸,又非贵族的画家为阵营。“北宗”则是皇家的产物,以刚性线条为形式,缺乏柔润和平淡的天真情趣。又以贵族和属于贵族的院画家为队伍。

在明清绘画史上,产生了不少有独创性的画家,其人数之多,流派之众,超越前代。但就影响之广泛深远而论,当推董其昌。他开辟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把中国文人画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相对于宋、元以及明代沈石田、文徽明等文人的画,我们可以说董其昌开创了一种新文人画。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创作上,而且还表现在他提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绘画理论上。董其昌不仅是一个有高度成就的画家,而且是一个有自己鲜明的理论纲领和深刻思想的绘画理论家,明末的绝大多数画家,直接间接地受到他的影响。其中较著名的有:

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西庐太仓人。是董氏姻素,每所绘向董氏请教,颇具古法,为清初“四王”之首。

杨文骢,字龙交,贵州人。常趋董宅求教书画技艺。

程嘉燧,字孟阳,号偈庵,松圆。受董氏影响,师法元人。

项圣谟,字孔彰,号易庵,胥山樵等,浙江嘉兴人。祖父、叔伯皆与董其昌有深交,因得机会向董氏求教。

冒襄,字辟疆,号巢民,如皋人。少时从学董其昌,侍教十余年,深得董氏风韵,为“复社四公子”之一。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崇祯四年进士。受董氏指教,所绘山水富有书卷气,为董其昌“画中九交”之一。

李永昌,字周生,安徽体宁人。工山水,仿元人学董。

普荷,号担当,僧人。俗名唐泰,字大来,云南普宁人。失启时以明经赴京入对内廷,师事董其昌,山水风格疏放。

另外,尚有陈子龙、陈贞慧、珂雪、沈德符等,均为董其昌的门生弟子。

董其昌的艺术不仅对明末美术界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远及至近代的美术界。 董其昌强调师古的看法,被王时敏为首“娄东派”山水画象所继承。他讲求笔墨技法,主张率意和“以画为寄”的看法,则被查土标、龚贤、八大山人等山水画家所继承。

到了清朝董其昌的“南北宋”观点为清代文人画家所推崇,方薰充分肯定了董其昌对清代画坛的重大影响。

清代开国第一代君王福临,喜爱丹青,曾经索词林董主宰书画。后来的康熙皇帝玄烨同样爱好古书画,他收集临池古墨迹碑帖颇多,尤其爱董其昌的书法,所作的行楷迹酷摹董笔。

高宗弘历天资聪颖,从小就喜爱诗词书画,曾经临仿过李迪、高克恭、沈周等名家的作品,也爱好董其昌的画迹。他在画山水时,喜欢用董笔作平远小景。弘历度。

皇帝们如此褒扬董其昌,朝廷中的一些官僚、士大夫们自然要投其所好。如顺治朝礼部侍郎沈荃,国子监祭洒、冯源济,康熙朝编修姜宸英、户部尚书董邦达,亦纷纷响应学董之风盛极一时,“南北宗”之说也流产海外。

近现代的许多美术家如方薰、陈垣等都秉承董氏遗风,活跃于美术界。直到

今天,董其昌的艺术还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他的“南北宗”论,褒贬不一、辨争激烈,可见其影响之大.

1陈辞 《中国名画家全集》 董其昌 出版:河南教育出版 2003年5月第一版 参考160-165 2洪再新《 中国美术出版》 2000年12月第一版 参考274

3伍 甫 《名画家论》 中国学术丛书 东方出版中心 1988年11月第一版 参考122 4王朝闻 邓福星 《中国美术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参考178

5全景博物馆丛书委员会 编 《中国名画博物馆》海燕出版社 2002年1月参考110

6 孔笛主编《中国美术史》齐鲁书社出版 2008年9月第一版2010年11月第印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学院: 艺术学院

班级: 2009级美本三班

姓名: 姚莹萍

指导教师: 陈俊堂 职称: 讲师

完成日期: 2012年 5 月 8 日

目 录

一 董其昌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董其昌生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南北宗”论提出的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南北宗”论划分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艺术特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作画态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董其昌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别号思白。人们通常以他的籍贯,任职,著述称董华亭,等。他对明末的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标榜南北分宗的绘画观念,成为艺术界的思想。

董其昌出生于公元1555年,这一时期政治黑暗,经济萧条。农民阶级举行多次大规模起义。1572年张居正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明朝各个方面得到好转。江南自然经济优越,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充分的发展。董其昌的大部分时间都居住江南,那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 经济条件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保证。

董其昌17岁第一次接触书法。但是,少年的董其昌对书法并不感兴趣。因为书法影响力松江府学成绩,他深受打击,经过三年的苦练,书法明显提高。23岁董其昌对丹青有着极大的兴趣。尽管董其昌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一心想颗考取功名。万历年十七年,董其昌35岁,在北京会试考中进士,他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仕途。身居官场的董其昌并没有因公务放弃对书画的追求。当时皇室极端腐朽,神宗皇帝不问朝政,党派之争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期间与当时著名文人陶周望、袁博修游戏禅悦。从此之后,董其昌忽官忽隐。名日益重,四方证文者益多,求画者不计其数皆以重金。董其昌由一个中产家庭变为霸地万顷,产业数量惊人的大地主。妻妾成群,奴仆列队。天启五年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南京市明王朝的旧都,迁都北京后,正式的官员皆在北京。曾多次告退,闲居家达二十几年。期间艺术上达到高峰。想念八十二岁。 总体上说,董其昌还是成功的。在官场中一直做到礼部尚书的显赫之职,在艺术界成就颇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艺术思想,尤其是“南北宗”论。在明代无论是政界还是文艺界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一高度。

董其昌不仅仅是一位善于吟诗作赋的书画家,也是位美术理论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皆其派也艺术思想,特别是他的“南北宗”论,影响深远。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的提出并不实话哦无根据,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下的。

在董其昌之前,艺术界就有人提出相似的观点,例如詹景凤在《跛元饶自然山水家法》中指出:“山水有二派,一为逸家,又谓隶家,始自王维直至沈、文;一为作家,又谓行家,使自李思训、直至戴进、周臣。另有兼逸、作之妙者,范宽、郭熙、李公麟为之祖。陈继儒在提出:山水自唐使变,盖有两宗,李思训及至南宋四家为一派,板细无士气,似禅宗之神秀;王维及至元四家为一派,虚和萧散,此有慧能之禅。与董其昌论述比较,分派的称为和列入各派的历代画家有所不同,但是都以唐代王维和李思训为对立两派,并均持扬王抑李的观点,他们之间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可见,于董其昌同时代的许多人,都在思考、探讨“南北宗”问题。

当然,这些都是前奏,很不完善,董其昌自己进一度的概括了“南北宗”论。对古人绘画传统十分尊重,一生几乎从未间断过对古人的学和借鉴。

董其昌对于禅宗有很深的造诣,这就不可避免地在他的绘画美学思想上烙上佛学的影子。当时文人中兴起一股研究的风气,董其昌与一些著名学者、禅师高僧相互讨论佛学的心得。又一次董其昌和几个朋友一起到寺里拜见一位很有名望的高僧,探讨佛理,他在席间提出颇有见解的问题,竟把大师给难倒了,由此可见董其昌在禅学上的深厚功力。这股风气影响了董其昌“南北宗”的提出。

“南北宗”论的提出,同样离不开董其昌生活的历史文化背景。追溯到唐朝,自唐走到衰败之时,文人士大夫之间就普遍存在一种失落、虚幻的情绪。他们的心理状态

变得封闭、内向,个性也趋向细腻、脆弱、多愁善感,尽管他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任然希望入仕、参政,但内心却想隐居独善其身。这种心态唐代文人如此,宋代文人也如此。到了明朝,党派锋争,此起彼伏,百姓生灵涂炭。面对国家混乱文人士大夫却无能无力,便只能放弃对身外的追求——虚实结合,构图淳秀,意韵幽淡。“南宗”的艺术风格和精神与他们的内心世界相符,南宗“露骨”、“粗横”风格与谈们脆弱敏感的心灵所不和。

由此可见,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并不是偶然的产物。他的“南北宗”论划分以艺术特色和绘画思想为本。

首先,“南北宗”在艺术特色上的区别。

“北宗”呈现出钢劲、雄浑、燥动、具有阳刚之;追求气魄雄伟,情感激昂,境界真是,绘画以写实见长,多精细刻画。北宗以李思训、以马、夏为最为代表人物。

李思训为李唐宗室,地位显赫。艺术特色上:细笔勾勒山石外轮廓,略有皴檫,上加青绿重色,画法工致、赋色浓丽,画面金壁辉煌。奠定了山水画工整严谨一派的基础。李思训把青绿山水推向成熟,与后来的王维、荆浩、关仝等画风迥异。董其昌在创作“南北宗”论时,把李思训推为“北宗”之祖。

马远、夏圭南宋画家。洒脱的水墨刚劲派山水。景物造型多用大斧劈皴,笔力刚健,形象明确,丰富了山水的表现技法。《踏歌图》刚性的线条,强烈的大斧劈皴,画奇骏坚实的山峰。

“南宗”艺术特色上:柔润、清淡、雅静、具阴柔之美;审美追求重天趣、绘画方法上讲求形式,崇尚简逸笔墨。代表人物有:王维、董源、巨然、米家父子、元四家。

王维唐代画家,善写山水景物,笔法生动特多奇趣,用线收、放并用,而远离铁线描之均匀用力,其山峰、云势可与造化竟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王维的皴法,勾轮廓之后添加皴法,看上去新奇,却更好的表现力山石形状,至于轮廓、皴法之外。再渲淡,山石阴阳向背,层次都出来。董其昌在创“南北宗”论时,把他王维推为北宗之祖。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生于山水秀美的南方。董源的画也有“有色如李思训”,他的画存世量很少,披麻皴笔法湿润,有天趣,不像李思训的线条那样刚硬、死板,更不像李思训的庄严。呈现出“平淡天真”风格。《潇湘图》是其风格具体体现。董其昌心中的“南宗”一系的实际首领。

巨然以董源为师,但是笔墨更为湿润,线条更为柔和。作品给人一宁静亲切而又平易的氛围,使幽处可居,平处可行,奇处可惊,表现了优美的景色。笔法稳健,气韵清雅,画中充满了一种超脱的意趣。

“米家父子”指米芾、其子米有仁,山水画法出自董源专画云山雾,不拘形色勾皴以多层烘染和横点子的排比为主要形式,以求含蓄、空蒙的神奇之趣,并巧妙利用了生纸的特性,使积、破、渲等水墨技巧得以充分发挥。所做山水多用水墨点染,这种水墨横点积叠画法,崇尚笔墨,董其昌把他归为南宗。

“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所画山水重于笔墨。倪瓒《鱼庄秋霁图》作画三段式构图,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用披麻皴,设色清淡,力求古朴。形式上重水墨或淡色浅绛形成不同的风貌。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

以上是从艺术特色上看“南北宗”绘画的不同。但艺术形式并不是区别南北的唯一标准。

其实,“元四家”的画出于赵孟頫,但赵孟頫不列于南宗画家。董其昌云:幽淡而言,则赵吴兴犹逊迂翁,其胸气有别也。”画家的“胸此”乃是“南北”分总的重要标志。黄家、贵族、文人、工匠、各有各自的“胸气”。

董其昌虽然是个官僚文人,和王维一样,从开始害怕官场争斗,到厌恶官场争斗,向往隐逸,直到最后真正以隐逸为高尚。他在官场身不由己,但内心深处和文人士大夫一样追求自由,向往逍遥,因而对皇家贵族的人以及贵族阶级的人,他大多和他们保持相当的距离。高逸之士自视甚高,同样看不起工匠。

所以,董其昌就按照画家的身份和作画的目的区别“南北宗”。他将皇家画家和为皇家服务的院画家为北宗,这些画家作画的目的为皇家服务,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在精神上遭受折磨。而把文人士大夫的隐逸之士和具有放逸思想的人称之为“北宗”。这些画家作画不为取宠,只为自娱,他们随性作画,精神是愉悦。因此他将王维、李思训列为“南北宗”首。

李思训是唐代李姓皇帝的宗室,董其昌认为他的画属于“习者之流”。李唐继承了李思训作画精细、设色清丽。赵伯驹、赵伯是宋太祖的第十七代,风格“设色精工”马远、夏圭等人是南宋院画家,用笔源于李思训侧壁重落的“勾斫”法,“水墨苍劲”。

“南宗”以王维为首。王维,字摩诘。唐代影响深远的画家,他的创举在以诗入画,并以水墨代替青绿渲染,大大发展了水墨山水的笔墨意趣。为文人山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王维对董其昌来讲,一直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偶像,王维顺理成章地成为“南宗”自首。

荆浩隐居山中,以绘画自见,能把胸中的各种想法投射到水墨淋漓的影响中,达到和自然景物的匹配,并以此激发观众的联想。可以说,他的画全都是自娱自乐,完全符合董其昌所说的南宗。。

董源,为南唐后苑副使。他的画“平淡天真”,“岚气清润”,董其昌对他的特殊感情和他他对元、明画家的极大影响,董源在“南宗”画家中在重要地位。

董其昌把米芾、米友仁父子作为“南宗”的中心。米氏山水表现江南山水的烟雨景色,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米氏以前,山水崇尚传神的描绘自然,米氏父子则用简笔淡墨来作画。这一新画风开始了文人画的新局面。米芾是董其昌主张“寄乐于画,以画养身的理论”而米芾的简单,随性,正和董其昌的理论相同。

“元四家”以绘画作品表现生活情趣。他们的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诗文加以阐述。注重标榜“写胸中逸气”和“自娱”而不趋于社会审美爱好王蒙也曾留恋官场。吴镇做《渔夫图》,抒发超脱、自明高雅的情怀,是生活理想的追求和写照。王蒙借《青卞隐居图》寄托隐遁山林的理想和意志。倪瓒《题自画墨竹》侧重作者主管方面,强调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不为他人所役,不肯笑献勤。对倪瓒等画家来说,是浪迹江湖的文人人生观价值和创作态度的自我表白。因此,理所应当把“元四家”归为南宗。

总之,董其昌的“南宗”画理论,是以自娱为目的,以抒情为手段,柔润为形式,不为皇家服务。又以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以及为官而心存隐逸,又非贵族的画家为阵营。“北宗”则是皇家的产物,以刚性线条为形式,缺乏柔润和平淡的天真情趣。又以贵族和属于贵族的院画家为队伍。

在明清绘画史上,产生了不少有独创性的画家,其人数之多,流派之众,超越前代。但就影响之广泛深远而论,当推董其昌。他开辟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把中国文人画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相对于宋、元以及明代沈石田、文徽明等文人的画,我们可以说董其昌开创了一种新文人画。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创作上,而且还表现在他提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绘画理论上。董其昌不仅是一个有高度成就的画家,而且是一个有自己鲜明的理论纲领和深刻思想的绘画理论家,明末的绝大多数画家,直接间接地受到他的影响。其中较著名的有:

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西庐太仓人。是董氏姻素,每所绘向董氏请教,颇具古法,为清初“四王”之首。

杨文骢,字龙交,贵州人。常趋董宅求教书画技艺。

程嘉燧,字孟阳,号偈庵,松圆。受董氏影响,师法元人。

项圣谟,字孔彰,号易庵,胥山樵等,浙江嘉兴人。祖父、叔伯皆与董其昌有深交,因得机会向董氏求教。

冒襄,字辟疆,号巢民,如皋人。少时从学董其昌,侍教十余年,深得董氏风韵,为“复社四公子”之一。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崇祯四年进士。受董氏指教,所绘山水富有书卷气,为董其昌“画中九交”之一。

李永昌,字周生,安徽体宁人。工山水,仿元人学董。

普荷,号担当,僧人。俗名唐泰,字大来,云南普宁人。失启时以明经赴京入对内廷,师事董其昌,山水风格疏放。

另外,尚有陈子龙、陈贞慧、珂雪、沈德符等,均为董其昌的门生弟子。

董其昌的艺术不仅对明末美术界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远及至近代的美术界。 董其昌强调师古的看法,被王时敏为首“娄东派”山水画象所继承。他讲求笔墨技法,主张率意和“以画为寄”的看法,则被查土标、龚贤、八大山人等山水画家所继承。

到了清朝董其昌的“南北宋”观点为清代文人画家所推崇,方薰充分肯定了董其昌对清代画坛的重大影响。

清代开国第一代君王福临,喜爱丹青,曾经索词林董主宰书画。后来的康熙皇帝玄烨同样爱好古书画,他收集临池古墨迹碑帖颇多,尤其爱董其昌的书法,所作的行楷迹酷摹董笔。

高宗弘历天资聪颖,从小就喜爱诗词书画,曾经临仿过李迪、高克恭、沈周等名家的作品,也爱好董其昌的画迹。他在画山水时,喜欢用董笔作平远小景。弘历度。

皇帝们如此褒扬董其昌,朝廷中的一些官僚、士大夫们自然要投其所好。如顺治朝礼部侍郎沈荃,国子监祭洒、冯源济,康熙朝编修姜宸英、户部尚书董邦达,亦纷纷响应学董之风盛极一时,“南北宗”之说也流产海外。

近现代的许多美术家如方薰、陈垣等都秉承董氏遗风,活跃于美术界。直到

今天,董其昌的艺术还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他的“南北宗”论,褒贬不一、辨争激烈,可见其影响之大.

1陈辞 《中国名画家全集》 董其昌 出版:河南教育出版 2003年5月第一版 参考160-165 2洪再新《 中国美术出版》 2000年12月第一版 参考274

3伍 甫 《名画家论》 中国学术丛书 东方出版中心 1988年11月第一版 参考122 4王朝闻 邓福星 《中国美术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参考178

5全景博物馆丛书委员会 编 《中国名画博物馆》海燕出版社 2002年1月参考110

6 孔笛主编《中国美术史》齐鲁书社出版 2008年9月第一版2010年11月第印


相关内容

  • 明代绘画理论发展
  • ⏹ 明代绘画理论发展 ⏹ ⏹ 明人画论的发展约分3期. 初期未发现论画专书, 论文散见于文集或题跋原件中.如王履<华山图序> 中期除大量画家均有论画言论外,还出现了较完整的理论专著.代表有王世贞<艺苑卮言>:何良俊<四友斋书画论>. ⏹ 后期绘画论著更加繁荣,有专 ...

  • "南北宗论"的合理性分析
  • 明末美术理论家董其昌提出中国山水画"南北宗论",它左右了后来众多士人的审美心理,成为以后三百年来画论的主流.董其昌由此被称为一代宗师.他的学术理论成就在于由禅悟画,以禅论画.把我国唐宋以来的千支百派.纷纭万绪的山水画,通过笔墨.皴法.构图等综合治理,与禅学一样,析为"南 ...

  • [视点]元代和明代"文人画"的演袭与变革~
  • 文人画理论的完善 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们本来将绘画视为小道,仅仅是游于艺,但在绘画当中蕴含着无比的力量,同时由于皇家的推崇,文人对绘画的品评就逐渐兴盛起来.在北宋中期文人士大夫对于文人绘画观的品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苏东坡为首的文人雅集活动. 作为中国古代文人人格典范的苏轼,是当时最富盛名的政治家.文学 ...

  • 董其昌doc
  • 董其昌的生平与艺术 (作者:黄晨馨 [1**********]44 十班) 内容提要: 董其昌(1555-1636)[1],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谥文敏,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董其昌的远祖北方汴梁人,宋南渡随君臣一起迁至南方,居华亭.(据<容台文集>卷六<渐川兄传> ...

  • 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禅宗 中国画 艺术审美 论文摘要: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美术创作上体现为直接参与构建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思想体系.现当代,经过对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和"85新潮"激进美术运动的反思之后,艺术界出现的"新文人画& ...

  • 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及特点
  • 2.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及特点 (总说) (1)题材紧密结合时代需要和气氛 (2)形式上的探索 (3)著名诗人与作品 (分说) (1)题材紧密结合时代需要和气氛 ① 五四前后的呐喊与呻吟 闻一多 <死水> 徐志摩 <再别康桥> (闻.徐是新月派的代表) 郭沫若 <女神> ...

  • 中国美术史笔记 口诀_
  • 第一章 原始美术 (一)原始陶器艺术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彩陶代表 ...

  • 浅谈儒学精神在中国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 摘要:美术作品是各种文化思想.文艺潮流的最直观的体现方式,每一幅美术作品中都有其独特而鲜明的时代烙印,而在中国的美术作品中,儒学思想却以其深厚的政治背景和文化影响成为唯一的贯穿始终的精神体现.笔者从儒学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美术作品的思想表现进行论述,以分析儒家精神在我国艺术中的影响. 关键词:儒学精神 ...

  • 中国白描发展史
  • 线描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线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例如原始岩画.彩陶纹样.古代瓶画.壁画.帛画等. 传统中国画的线描称为白描或白画,特指用毛笔墨线勾勒物象.不着色彩或略施淡墨的画法,多用于人物.花鸟.这种纯粹的毛笔墨线画法,是传统中国画笔墨造型的骨干,用笔与书法相通,"运墨而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