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大跃进_教训的重新审视

NO.3,2009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SerialNO.101))(总第101期GUANGXIJIAOYUXUEYUANXUEBAO

!!!!!!!!!!!!!!!!!!!!!!!!!!!!!!!!!!!!!!!!!!!!

“大跃进”教训的重新审视

李安峰

(云南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邮编:)650091

要:“大跃进”运动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不清,忽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片

面追求高速度、高产量,超越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次严重失误。虽然已经过去五十年,但重新认识和反思“大跃进”的教训对当今的现代建设以及党的正确方针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跃进和谐中图分类号:D23

教训

文章编号:(2009)1006-941003-0074-02

文献标识码:A

五十年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八大二

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的总路线,由此,在中国大地上的建设社会主义”

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跃进”运动。运动以“高

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特征。持续指标、

了三年的“大跃进”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惨痛的教训,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笔者联系到当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想从以下三个方

“大跃进”运动的教训做一次重新的审视。面对

1.

构筑和谐的干群关系

“大跃进”运动是以制定高指标,忽视经济客观规律,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去强制执行的一场群众运动。在这场持续三年的运动中,一些干部的命令主义、官僚主义、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重暴露,“五风”横行,导致干群之间的关系相当紧

一些地方干部为夺“红旗”不惜用武力张,不和谐。

强行征收农民剩余粮食,为搞工程建设打死打伤许多人,加上天灾,许多人因此病死、饿死,也由此引起了某些地方农民的反抗。因干群关系的严重不和谐导致的一系列做法使毛泽东做出了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将长期存在的错误论断,为以后“文化大革命”埋下了伏笔。由此可知,良好的干的

群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制订正确路线方针的前提,也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

—74—

和谐的干群关系应保持一种良性的平衡与互

动,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为此应加强干部的自身行政素质和道德水平的建设,树立正确的权

“完善制约和监力观,提高干部对民众的诚信度,

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利益。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

[]1。严禁命令主义、官僚主义、缺结构和运行机制”

乏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要积极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群众打成一片,同时,提高广大人民参政议政和监督的能力,切实履行宪法所赋予人民的权利。“不断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

[]2

权、监督权”。和谐干群关系的构筑并不是一帆风顺,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逐步推进,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深入建设,干群之间的关系会由不断和谐走向更加和谐。

2.推进产业结构内部的和谐发展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及部

门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

构成和数量比例关系。产业结构是一个相互联系、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受该国政治、经济、文

[]3

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上世纪五十年代,衡化、

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产业结构中的

据资料记载,建国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初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58.5%,第二产业占

[]4

第三产业占26.4%。迫切需要改变中国贫25.9%,

穷落后面貌的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打破了对苏联模式的崇拜,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经济建设道路,如是发动了持续三年的“大跃进”。

三年的“大跃进”工农业发展严重的不和谐,

而农业仅增长2.4%。1958年工业产值增长54.8%,

尤其“大跃进”中“以钢为纲,元帅升帐”的片面发展重工业,致使1960年粮食产量只有2870亿斤,比

而1960年重工业比1957年增长1957年下降26.4%,

产业结构内部的严重不平衡导致了自然了2倍多。

资源的严重浪费,农村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延缓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教训是惨痛的深刻的,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推进产业结构的和谐平衡。首先,不断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其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工业发展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以工业促进农

我们“要牢固确立立足我国自己解业现代化发展。

决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战略思想,始终不放松粮食生产,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要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发展农业

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

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要下大力气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使之适应加速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要鼓励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逐步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形成合理布局和结构,进一步发挥第三产业在提高社会生产率、增加城乡劳动就业和方便人民生活等方

[]5

面的重要作用。”只有在坚持经济发展基础之上,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之间的发展比例,使其互相和谐互相发展,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才能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3.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协调、和谐共存。其归根结底在于人类不正当的违犯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人类在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界的基本平衡,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

期间,由于我们没有摆正人与自然“大跃进”

界的关系,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没有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忽视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们遵循毛泽东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口号,大战自然界,让日月低头。为“赶英超美”掀起的钢铁工业的“大跃进”,各地争相办起了小土群、小高炉,许多专家学者上山找煤铁矿,浪费了无法估量的煤铁资源;为炼铁砍伐大量的森林树木,致使一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粮食产量急速下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

“四害”中又使成百万只的麻雀死于日常生活;除

“非命”,这些行为严重的违反了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直接影响后代人的生存发展。面对历史与我国的国情,我们必须积极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关

为此我们要“加快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

每个家庭。要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

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

[]6”我们应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该正确的认识自然,发现和掌握自然规律,合理改造自然界,树立良好的平衡的生态价值观,积极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断推进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只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落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早日实现!参考文献:

[1][2][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3][4][5]程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2000.

—75—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先于人

类而存在。人类改造自然,与自然作斗争的实践活动使人类与自然界产生了对立,破坏了两者之间

NO.3,2009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SerialNO.101))(总第101期GUANGXIJIAOYUXUEYUANXUEBAO

!!!!!!!!!!!!!!!!!!!!!!!!!!!!!!!!!!!!!!!!!!!!

“大跃进”教训的重新审视

李安峰

(云南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邮编:)650091

要:“大跃进”运动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不清,忽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片

面追求高速度、高产量,超越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次严重失误。虽然已经过去五十年,但重新认识和反思“大跃进”的教训对当今的现代建设以及党的正确方针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跃进和谐中图分类号:D23

教训

文章编号:(2009)1006-941003-0074-02

文献标识码:A

五十年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八大二

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的总路线,由此,在中国大地上的建设社会主义”

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跃进”运动。运动以“高

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特征。持续指标、

了三年的“大跃进”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惨痛的教训,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笔者联系到当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想从以下三个方

“大跃进”运动的教训做一次重新的审视。面对

1.

构筑和谐的干群关系

“大跃进”运动是以制定高指标,忽视经济客观规律,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去强制执行的一场群众运动。在这场持续三年的运动中,一些干部的命令主义、官僚主义、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重暴露,“五风”横行,导致干群之间的关系相当紧

一些地方干部为夺“红旗”不惜用武力张,不和谐。

强行征收农民剩余粮食,为搞工程建设打死打伤许多人,加上天灾,许多人因此病死、饿死,也由此引起了某些地方农民的反抗。因干群关系的严重不和谐导致的一系列做法使毛泽东做出了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将长期存在的错误论断,为以后“文化大革命”埋下了伏笔。由此可知,良好的干的

群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制订正确路线方针的前提,也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

—74—

和谐的干群关系应保持一种良性的平衡与互

动,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为此应加强干部的自身行政素质和道德水平的建设,树立正确的权

“完善制约和监力观,提高干部对民众的诚信度,

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利益。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

[]1。严禁命令主义、官僚主义、缺结构和运行机制”

乏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要积极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群众打成一片,同时,提高广大人民参政议政和监督的能力,切实履行宪法所赋予人民的权利。“不断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

[]2

权、监督权”。和谐干群关系的构筑并不是一帆风顺,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逐步推进,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深入建设,干群之间的关系会由不断和谐走向更加和谐。

2.推进产业结构内部的和谐发展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及部

门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

构成和数量比例关系。产业结构是一个相互联系、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受该国政治、经济、文

[]3

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上世纪五十年代,衡化、

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产业结构中的

据资料记载,建国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初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58.5%,第二产业占

[]4

第三产业占26.4%。迫切需要改变中国贫25.9%,

穷落后面貌的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打破了对苏联模式的崇拜,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经济建设道路,如是发动了持续三年的“大跃进”。

三年的“大跃进”工农业发展严重的不和谐,

而农业仅增长2.4%。1958年工业产值增长54.8%,

尤其“大跃进”中“以钢为纲,元帅升帐”的片面发展重工业,致使1960年粮食产量只有2870亿斤,比

而1960年重工业比1957年增长1957年下降26.4%,

产业结构内部的严重不平衡导致了自然了2倍多。

资源的严重浪费,农村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延缓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教训是惨痛的深刻的,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推进产业结构的和谐平衡。首先,不断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其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工业发展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以工业促进农

我们“要牢固确立立足我国自己解业现代化发展。

决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战略思想,始终不放松粮食生产,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要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发展农业

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

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要下大力气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使之适应加速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要鼓励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逐步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形成合理布局和结构,进一步发挥第三产业在提高社会生产率、增加城乡劳动就业和方便人民生活等方

[]5

面的重要作用。”只有在坚持经济发展基础之上,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之间的发展比例,使其互相和谐互相发展,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才能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3.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协调、和谐共存。其归根结底在于人类不正当的违犯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人类在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界的基本平衡,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

期间,由于我们没有摆正人与自然“大跃进”

界的关系,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没有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忽视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们遵循毛泽东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口号,大战自然界,让日月低头。为“赶英超美”掀起的钢铁工业的“大跃进”,各地争相办起了小土群、小高炉,许多专家学者上山找煤铁矿,浪费了无法估量的煤铁资源;为炼铁砍伐大量的森林树木,致使一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粮食产量急速下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

“四害”中又使成百万只的麻雀死于日常生活;除

“非命”,这些行为严重的违反了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直接影响后代人的生存发展。面对历史与我国的国情,我们必须积极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关

为此我们要“加快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

每个家庭。要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

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

[]6”我们应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该正确的认识自然,发现和掌握自然规律,合理改造自然界,树立良好的平衡的生态价值观,积极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断推进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只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落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早日实现!参考文献:

[1][2][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3][4][5]程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2000.

—75—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先于人

类而存在。人类改造自然,与自然作斗争的实践活动使人类与自然界产生了对立,破坏了两者之间


相关内容

  • 重新审视"大跃进"很有意义
  • 凤凰资讯 > 历史 > 历史研究 > 视点 > 正文 重新审视"大跃进"很有意义 2008年02月07日 14:06文摘报[大 中 小] [打印] 给中国社会.民族和人民带来重大灾难的"大跃进"已经过去50年了.在这样的时刻,重新审视& ...

  • 善反省者得天下
  • 善反省者得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孔子也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难看出,反省在古代名人的成功中占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历史,王朝的更迭无 ...

  • 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追尾事故--剑指信号
  • 第475期 2011 09.28 导语:"7.23"动车事故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上海地铁10号线却再次上演追尾事故."信号故障后人工调度致两车相撞",甚至有问题的信号系统还出自同一厂家,这很难让人不将两起事故联系起来.而且,就在前不久的7月28日,同一条线路上 ...

  • 依据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阐述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依据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如何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 本原理.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 ...

  •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所犯的错误
  • 作者:张启华 中共党史研究 2007年02期 各地党史部门撰写<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以下简称二卷本)时,在认识与分析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段时期党所犯错误的问题上,分歧较多,有些难度.分歧往往缘于看问题角度不同,所以不主张上纲上线.互相扣帽子.我就此谈点个人看法,仅供同志们 ...

  • 苏联模式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理论探索>2001年第1期 苏联模式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田其治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审视苏联模式的兴衰及中国改革的成功,说明社会主义不仅 必须改革,而且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并指出那种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归结为苏联模式失败 ...

  • 中共七大党章的历史地位再审视
  • 摘要:中共七大党章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成熟的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经过充分准备,集中全党智慧,独立自主制定的,因此它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点.一是首次在组织章程之前增加党的纲领,二是首次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三是首次以党章修改报告的形式对修改的党章做了系统详细的权威解释,四 ...

  • 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的三次重要会议
  • 胡克沛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曾于1959.1961.1970年夏季,在庐山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三上庐山,在这里搏击交汇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雷电,使这块"世界文化景观",披上了一层迷人的政治色彩,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政治名山. 第一次庐山会议-- ...

  • "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选择
  • "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选择 李军林 何一成 [该文章阅读量:90次][字号:大 中 小] [内容摘要]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对"中苏论战"作了系统论述,阐明了"中苏论战"时中苏两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各自执行的国内政策,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