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蜀相]赏析1

杜甫诗《蜀相》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自安史之乱以来就一直颠沛流离的诗人杜甫到了成都。第二年春天,他满怀时事兴衰之感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到“锦官城”(成都)西北郊拜谒了始建于晋代的武侯祠庙。祠庙前那株相传为“孔明手植”的巨柏,历经沧桑,遒劲挺拔;绿树丛中的黄鹂百转千啼,自鸣得意。诗人面对年久失修,颓圮破败的祠堂,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业绩,不由得触景生情,热泪满襟,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七律《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律诗由“起”、“颔”、“颈”、“结”四联组成。这首诗的“起联”两句一问一答,貌似平常,实则不然。这里,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其间一个“寻”字妙笔天成,使得一问一答两相连属,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情不可耐的心绪,这一方面暗示出杜甫与诸葛亮虽不同世却思想相通,另一方面也替后面的赞颂、痛惜之辞预为伏笔,使得全诗和谐统一,首尾相衔。李重华《贞一斋诗话》说:“作诗善用赋笔,惟杜老为然。其间微婉顿挫,总非平直。”杜甫的这首《蜀相》的开头,可以说是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诗人善用赋笔而又切忌平直的特点。

如果说,“起联”两句还是从总领通篇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的话,那么,“颔联”两句则进而把“镜头”转向武侯祠庙周围景物的细部。“映阶碧草”、“隔叶黄鹏”仿佛是两个特写镜头,一在渲染“春色”之怡目,一在强调“好音”之悦耳。然而,诗人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盎然春意固然是美好诱人的,可是,丞相祠庙却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怀而返。难道说,武侯已经被世人遗忘了吗?不难看出,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情绪。真可谓“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于外而远且大”(谢榛《四溟诗话》)。

“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炼、警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城西)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公元207年,同他商讨天下

大计。出山后,诸葛亮先是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刘备死后,他又匡济危难,扶佐后主刘禅。这就是所谓“两朝开济”。诸葛亮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尽了“老臣”之心。当然,艺术的概括是不能同科学的、历史的评价相提并论的。但是,透过诗人的饱含深情的诗句,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诸葛亮这位“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业,以及他对后人的感召力量,而且能够感知诗人对他的钦羡仰慕之情。这一联与前一联一样,属对工致,沉郁顿挫。遣辞虽不藻丽,却行文壮阔,潇洒飘逸,可与诗人另一首写诸葛亮的诗《八阵图》中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二句联璧生辉。

假若诗意仅此而已,或许还难以收到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和取得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前人说,“诗贵有眼”。“结联”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诗眼”。“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岂止是一般的凭吊和拜谒之辞啊!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与魏军相持百余日后,于当年八月在军中抱憾病逝。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下泪。可见,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用这警句一般的诗行对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同情是不无道理的。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蜀相》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如果把刘禹锡的话用来评《蜀相》,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杜甫诗《蜀相》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自安史之乱以来就一直颠沛流离的诗人杜甫到了成都。第二年春天,他满怀时事兴衰之感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到“锦官城”(成都)西北郊拜谒了始建于晋代的武侯祠庙。祠庙前那株相传为“孔明手植”的巨柏,历经沧桑,遒劲挺拔;绿树丛中的黄鹂百转千啼,自鸣得意。诗人面对年久失修,颓圮破败的祠堂,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业绩,不由得触景生情,热泪满襟,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七律《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律诗由“起”、“颔”、“颈”、“结”四联组成。这首诗的“起联”两句一问一答,貌似平常,实则不然。这里,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其间一个“寻”字妙笔天成,使得一问一答两相连属,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情不可耐的心绪,这一方面暗示出杜甫与诸葛亮虽不同世却思想相通,另一方面也替后面的赞颂、痛惜之辞预为伏笔,使得全诗和谐统一,首尾相衔。李重华《贞一斋诗话》说:“作诗善用赋笔,惟杜老为然。其间微婉顿挫,总非平直。”杜甫的这首《蜀相》的开头,可以说是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诗人善用赋笔而又切忌平直的特点。

如果说,“起联”两句还是从总领通篇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的话,那么,“颔联”两句则进而把“镜头”转向武侯祠庙周围景物的细部。“映阶碧草”、“隔叶黄鹏”仿佛是两个特写镜头,一在渲染“春色”之怡目,一在强调“好音”之悦耳。然而,诗人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盎然春意固然是美好诱人的,可是,丞相祠庙却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怀而返。难道说,武侯已经被世人遗忘了吗?不难看出,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情绪。真可谓“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于外而远且大”(谢榛《四溟诗话》)。

“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炼、警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城西)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公元207年,同他商讨天下

大计。出山后,诸葛亮先是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刘备死后,他又匡济危难,扶佐后主刘禅。这就是所谓“两朝开济”。诸葛亮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尽了“老臣”之心。当然,艺术的概括是不能同科学的、历史的评价相提并论的。但是,透过诗人的饱含深情的诗句,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诸葛亮这位“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业,以及他对后人的感召力量,而且能够感知诗人对他的钦羡仰慕之情。这一联与前一联一样,属对工致,沉郁顿挫。遣辞虽不藻丽,却行文壮阔,潇洒飘逸,可与诗人另一首写诸葛亮的诗《八阵图》中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二句联璧生辉。

假若诗意仅此而已,或许还难以收到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和取得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前人说,“诗贵有眼”。“结联”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诗眼”。“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岂止是一般的凭吊和拜谒之辞啊!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与魏军相持百余日后,于当年八月在军中抱憾病逝。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下泪。可见,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用这警句一般的诗行对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同情是不无道理的。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蜀相》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如果把刘禹锡的话用来评《蜀相》,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相关内容

  •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全诗赏析
  •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出自唐代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 ...

  • 爱国诗词集锦(原文 译文 赏析)
  • 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原文.译文.赏析10-051448 曹植<白马篇>原文.注释.译文.赏析10-053918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译文.赏析10-05949 陈陶<陇西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10-051162 陈与义< ...

  • 对杜甫的生平及诗的赏析
  • 对杜甫的<蜀相>的赏析 唐代大诗人杜甫,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去世,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故在湘江上.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 ...

  • 客至翻译赏析_客至原文教案_作者杜甫
  •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其诗词全文如下: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客至翻译赏析_客至原文教案_作者杜甫.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 ...

  • 发潭州阅读答案_发潭州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其诗词全文如下: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发潭州阅读答案_发潭州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译文] 昨天夜里在长沙痛饮沉醉而眠,今天拂晓就伴着湘江两岸的明媚**远行.环顾四周,只有江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为 ...

  • [人生必背古诗大全]注释译文赏析版
  • <人生必背古诗大全>注释译文赏析 草(白居易) 长恨歌(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放言(白居易) 官仓鼠(曹邺) 七步诗(曹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逢入京使(岑参) 暮秋山行(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陈子昂) 春夕(崔涂) 江南曲(储光 ...

  • 杜甫[春宿左省]"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全诗翻译赏析
  • 杜甫<春宿左省>"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全诗翻译赏析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诗文解释] 夜幕降临,宫墙下面的花朵隐约可见,栖息的鸟儿啾啾地在天空飞过.星光照耀下,宫 ...

  • 杜甫[别房太尉墓]"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全诗翻译赏析
  • 杜甫<别房太尉墓>"唯见林花落,莺啼 送客闻"全诗翻译赏析 别房太尉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释 房太尉:房琯. 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对棋:对奕 ...

  • 野望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其诗词全文如下: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野望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译文] 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 ...

  • 情景交融气象宏伟_杜甫_登高_赏析
  • 诗文赏析 情景交融气象宏伟 ---杜甫<登高>赏析□陈立军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二句,落叶缤纷,江流涌动,气势磅礴,气韵生动,意境更为广阔深远,更显波澜壮阔.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由此还能看出诗人激荡的内心世界:"落木萧萧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