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他不瞎胡闹,那真有可能成为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

明朝,汉民族最后的封建王朝。朱元璋以农民的身份开创了大明王朝。但,他的子孙却并不在乎这些,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子孙出现了很多荒诞不羁、荒淫无道的皇帝。其中一位,他荒诞、荒淫好玩,但他聪明,假如他把荒淫好玩的心思都用在治理国家和对外战事上,那他注定会是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

他,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的聪明,在史书之中得到肯定。他荒淫好玩是受到刘瑾为首的“八虎党”太监的影响。当时后宫被大家笑称为“百戏场”。这位正德皇帝连行军打仗都不忘玩上一把。

不过,正德皇帝在位期间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明武宗虽然荒废朝政,但他并不是什么都不管。他虽不入大内,但是仍时常上朝听政,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不愿上朝时,就通过司礼监传达自己的圣旨,命内阁执行。即使他远在宣府的时候,还是特别强调虽然大臣不许前来,但奏章要一件也不许少地送到宣府。所以说,武宗虽然做出了许多荒唐的事情,但在权力上一点也不糊涂,对权力抓得很牢。

武宗放荡不羁,但他在内心里一直盼望着能够像太祖、成祖那样立下显赫的边功。正德十二年十月,武宗终于盼到了一显身手的机会。在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叩关来袭,武宗非常高兴,亲自布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战一场,即“应州之战”。武宗化名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到宣府、大同、延绥去巡查西北部边境。

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明军一度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武宗见状亲自率领一军援救,才使得明军解围。双方大小百余战,期间武宗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最后,小王子自度难以取胜,引兵西去,明军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史称“应州大捷”。这与当年明英宗率50万大军却在“土木堡之变”中成了蒙古军的俘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次武宗率五六万人抗击四五万蒙古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此后蒙古兵长时间内不敢内犯便是这次战斗的直接结果。在这场战斗中,武宗亲为指挥布置,战术正确,指挥得法,体现了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应州之战是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时刻。

不仅如此,武宗还杀了大太监刘瑾,虽然是酒后决定,但也能看得出武宗并不糊涂。正德五年,宁夏安化王反叛,起兵的名义是清除刘瑾。消息传到北京,刘瑾藏匿檄文,不让武宗知道。杨一清与太监张永领兵前去镇压,很快平息战乱。杨一清在路上结交了张永。张永为“八虎”之一,经常受到刘瑾所排挤。一次,武宗想调张永到南京闲住,圣旨还没下达,刘瑾就驱逐张永出宫。张永跑到武宗面前申诉。刘瑾与之对质时,张永气愤得要挥拳打刘瑾。八月,张永、杨一清班师回朝。献俘礼毕,武宗置酒慰劳。夜深时,刘瑾回府。张永弹劾刘瑾,奏明刘瑾违法犯纪之事,指出安化王造反皆因刘瑾,更说刘瑾有反叛之心,欲图谋不轨。武宗已有醉意,问道:“刘瑾果真负我?”周围的马永成等人也都历数刘瑾不法之事。武宗遂下定决心,当机立断派人前去刘宅,自己则紧随其后。之后,刘瑾被凌迟处死。

正如大家所说:历史不能假设,也没有如果。因此,对于正德皇帝,我们也只能将他可能成为明君的事放在纸面之上。 版权声明:【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明朝,汉民族最后的封建王朝。朱元璋以农民的身份开创了大明王朝。但,他的子孙却并不在乎这些,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子孙出现了很多荒诞不羁、荒淫无道的皇帝。其中一位,他荒诞、荒淫好玩,但他聪明,假如他把荒淫好玩的心思都用在治理国家和对外战事上,那他注定会是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

他,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的聪明,在史书之中得到肯定。他荒淫好玩是受到刘瑾为首的“八虎党”太监的影响。当时后宫被大家笑称为“百戏场”。这位正德皇帝连行军打仗都不忘玩上一把。

不过,正德皇帝在位期间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明武宗虽然荒废朝政,但他并不是什么都不管。他虽不入大内,但是仍时常上朝听政,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不愿上朝时,就通过司礼监传达自己的圣旨,命内阁执行。即使他远在宣府的时候,还是特别强调虽然大臣不许前来,但奏章要一件也不许少地送到宣府。所以说,武宗虽然做出了许多荒唐的事情,但在权力上一点也不糊涂,对权力抓得很牢。

武宗放荡不羁,但他在内心里一直盼望着能够像太祖、成祖那样立下显赫的边功。正德十二年十月,武宗终于盼到了一显身手的机会。在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叩关来袭,武宗非常高兴,亲自布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战一场,即“应州之战”。武宗化名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到宣府、大同、延绥去巡查西北部边境。

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明军一度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武宗见状亲自率领一军援救,才使得明军解围。双方大小百余战,期间武宗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最后,小王子自度难以取胜,引兵西去,明军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史称“应州大捷”。这与当年明英宗率50万大军却在“土木堡之变”中成了蒙古军的俘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次武宗率五六万人抗击四五万蒙古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此后蒙古兵长时间内不敢内犯便是这次战斗的直接结果。在这场战斗中,武宗亲为指挥布置,战术正确,指挥得法,体现了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应州之战是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时刻。

不仅如此,武宗还杀了大太监刘瑾,虽然是酒后决定,但也能看得出武宗并不糊涂。正德五年,宁夏安化王反叛,起兵的名义是清除刘瑾。消息传到北京,刘瑾藏匿檄文,不让武宗知道。杨一清与太监张永领兵前去镇压,很快平息战乱。杨一清在路上结交了张永。张永为“八虎”之一,经常受到刘瑾所排挤。一次,武宗想调张永到南京闲住,圣旨还没下达,刘瑾就驱逐张永出宫。张永跑到武宗面前申诉。刘瑾与之对质时,张永气愤得要挥拳打刘瑾。八月,张永、杨一清班师回朝。献俘礼毕,武宗置酒慰劳。夜深时,刘瑾回府。张永弹劾刘瑾,奏明刘瑾违法犯纪之事,指出安化王造反皆因刘瑾,更说刘瑾有反叛之心,欲图谋不轨。武宗已有醉意,问道:“刘瑾果真负我?”周围的马永成等人也都历数刘瑾不法之事。武宗遂下定决心,当机立断派人前去刘宅,自己则紧随其后。之后,刘瑾被凌迟处死。

正如大家所说:历史不能假设,也没有如果。因此,对于正德皇帝,我们也只能将他可能成为明君的事放在纸面之上。 版权声明:【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相关内容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一) 早在小学,这本书就被同学们传阅,当时对史事并不怎感兴趣,所以不大在意.当推荐书目出现这一本时,便立马问以前的同学哪本最好看,她说,大结局,悲壮凄惨. 顾名思义,<明朝那些事儿>是以明朝史事为内容,大结局则讲述了明朝的最 ...

  •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 君主集权的强化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 ...

  • 布衣皇帝的人文情怀
  • [摘要]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史称明太祖.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战火摧残的社会经济急待恢复,农民起义和斗争仍在继续,尖锐的阶级矛盾有待缓和,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来;明政权中由于胜利臣骄将悍,争权夺利,这些都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障碍. ...

  • 皇帝也有可爱的
  • 素材运用:正德皇帝朱厚照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也许在不少人眼中,他是怪诞无道的昏君,但通过近些年来的史学研究,我们也发现了他平易近人.心地善良的一面.对这样一个极具个性色彩的君主,时间会对他作出公正的评判. 话题拓展:另一面.争议.毁誉参半 贪玩的年轻皇帝,代有其人,花样百出.但如明朝的正德皇帝朱厚 ...

  • 中国历史的怪圈:为什么轮回?
  • 中国古代的王朝循环曾引起很多人的研究兴趣,为什么自秦汉以后,中国历史便轮回往返,一次次治乱反复而几无穷已?史家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有人说来源于中国的大一统文化传统.文化上缺乏弹性:有人说是因为外族的武力威胁,"游牧民-定居者"的生存竞争一次次使中国王朝死而复生.生而复死:有人说这 ...

  •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1
  • 七年级历史(下)期末综合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假如你是一位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大运河进京 赶考.你不可能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 2.右图城市平面图反映的是 A.唐朝都城长安 B.北宋都城东京 C.元朝都 ...

  •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中课后问答题答案
  •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问答题及答案 第1课 1.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南北? 提示:(1)客观条件: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民渴望统一.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主观条件:隋文帝的文治武功使隋朝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增强:陈的统治者荒淫奢 ...

  •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的"本质区别"
  •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都太有名了!要说两者的共同点,大家一定能够轻易想到:这两部书的规模都极其庞大!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汇集古今典籍7000种以上,分为11095册,总字数多达3.7亿字!<四库全书>编纂于清朝乾隆年间,汇集古今典籍3 ...

  • 初一历史下册总练习题
  •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经20多年刻苦钻研,发明激光排版系统的知识英雄王选,人称"当代毕昇",古代毕昇的成就是: A.发明打字机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雕版印刷术 D.发明活字印刷术 2.1995年12月,十世班禅转世仪式结束并得到中央政府批准,历世达赖与班禅都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