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料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旅游资料翻译巾的跨文化交际坝象

桂林工学院亢江瑶

【摘要]由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旅游信息的传播及旅游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本文把跨文化交际与旅游资料翻译结合起来。从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各个方面对中英旅游资料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旅游信息交流中的跨文化交际特点,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比较了中英文旅游资料用词的不同特点。用跨文化观念来指导旅游资料的翻译。

[关键词】旅游资料翻译跨文化交际

1.旅游资料翻译和跨文化交际

由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大众旅游的出现.现代旅游呈现多元文化格局:旅游活动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着集观光.度假,商务,探险,考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发展.旅游方式呈现多元化。人们的旅游需求从过去的游览名胜古迹.秀丽山水风光逐步转向体验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的本土文化等。旅游需求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呈现多元化,旅游信息的传播及旅游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外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求助于互联网。他们通过浏览互联网上的信息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旅游行业。了解他们想要去的地方的旅游信息。这就使得国内各个旅行社也把目光投向旅游商务网站的设立与完善上。一些专家和学者受聘了旅行社,投入到旅游资料的英文翻译里去。而当译者把相关的中文旅游资料翻译成为英文资料后,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译文被英语旅游者阅读时。跨文化交际产生了。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多元文化格局需要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认识跨文化交际的本质过程及如何避免和解决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和文化冲突,促进相互间的交流。本文把跨文化交际与旅游资料翻译结合起来,实际上是从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各个方面结合进行分析研究。

2.旅游信息交流中的跨文化交际特点

与一般概念下的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不同.旅游信息交流中产生的跨文化交际有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2.1匿名性

首先,旅游资料的翻译过程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但它与一般的跨文化交际所不同的是,译者本人并没有直接去面对游客进行交际。他们之间的交际是通过一些媒介(例如旅行礼的宣传材料或网站上的材料)发生的。译者不能直接得到读者的反馈信息,读者也不可能直接面对译者告诉他们自己想要的信息,因此他们之间的交际是单向的。在跨文化交际里,这实际上是很不利于提高交际的有效性的。

2.2功能性

信息功能是一个基本的翻译理论,当它被运用到具体翻译实践中时,旅游翻译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国文化,因此,有效的传递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旅游资料又具有一定的广告特征,目的是要唤起大众对于某种事物的注意,并引导一定的消费行为,因此它也具有广告呼唤功能。

2.3形象代表性

旅游资料的翻译中,译者代表的不是译者本人,而是某个旅行社或是某个旅游景点。因为读者阅读资料后会对相关景点或者旅游项目和旅行社感兴趣。而他们不会去关心这个译文本身是谁翻译的。好的译文和材料会进一步引发他们对中国旅游的兴趣。所以,旅游资料的翻译,从小处说代表的是旅行社的形象,往大处看则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国家的形象。

3.导致旅游信息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

旅游翻译资料中跨文化交际的特点使这种交际当中往往存有一定障碍。译者认为自己下了很多功夫把中文资料“忠实”的呈现给读者;西方读者却往往抱怨他们得不到有效的信息。导致这种障碍出现的原冈主要有以下一些:

3.1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134一

万 

方数据思维方式是一种认识过程,是按一定的思维程序和逻辑顺序来进行思考的方式。学者们认为.中国人与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为:中国偏好形象思维,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中国人偏好整体思维,英美人偏好分析思维。中国人注重“统一”、英美人注重“对立”。中国人更重视的是实际的推理经验。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中,除了一般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之外,中国人习惯上更擅长类比推理。虽然类比是一种不够严密的推理方式,但是中国人的语言已经形成这种特色,古代知识分子写文章使用这种类比的方式,普通自.姓也用这种方式说话。表达时常用直觉思维,而少理性思维,大量使用具体的方式来表达深奥的道理,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2中英文旅游资料用词的特点不同

逻辑思维上的特点使中国人形成了模糊表达的用词特点。在说话、写作时往往采用一些模糊的华丽辞藻,而非具体有特征的描述。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用词多歧义,没有明确解说;第二,立辞多独断,缺乏详细的论证。频繁使用“大概、可能、差不多”等模糊概念的字眼,以及随意使用“天下第一”等夸张的言语。

例如,某旅行社网站上描写黄果树瀑布的中文旅游介绍就具体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大量使用形容词,如“气势磅礴,宏大壮观”,“变幻无穷”,“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景色壮丽”等;善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如少女秀发披肩,妩媚娟秀”,“万幅绞绡”,“声似雷鸣”,“水波急溅,激起百丈水柱,形成腾腾雾气,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烟云之势”。在一定程度上夸大其辞,文字上有“它是世界名瀑中最美丽最壮观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能够从lj{『后左右上下多角度观看的瀑布”、“游人络绎不绝,流连往返”、“天下第一奇洞”等。介绍更多的是对风光的描绘而往往缺乏对游客旅游的实际指导,充满了虚辞,“如梦如幻”、“此情此景。实非笔墨所能形容”、“更显示出一幅中国特有的自然风光”等用词在类似的网页上很是常见。

因此,与之相对应的直译的旅游资料表达上也显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大量使用形容词、副词修饰;常用符种修辞手法,使介绍的景色、物品具形象性;普遍使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不能显示景点特色的模糊语句;夸大其辞,极力渲染美景。

3.3中英文读者的接受不同

中国的形象思维发达,文章讲求华丽、抒情的文笔,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反应。而对于西方读者,事实性的语句更有说服力,华丽辞藻被视为空话和夸大。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在表达时起着重要作用,于是在跨文化交流时对于篇章的布局,文字的风格,话题的顺序等都有着影响。以一套思维方式组织起来的言语符号信息发出后,接收者以另一种思维方式去解读,很可能摸不清头绪。因为在一种文化中符合逻辑,有条有理,很有说服力的言语在另一种文化中看起来可能是思维混乱,莫名其妙的话。书面的篇章更能体现民族的思维习惯。旅游跨文化交流中表现于旅游文本。

例如,对于前文提及的黄果树瀑布的旅游资料的译文的写法在中国很普遍,按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用了很多修饰性的词语,给外国人看了却觉得根本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内容,整篇几乎全是溢美之词,令人费解。我的一位美国友人读后作了如下坦率的评论,“不幸的是.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发笑,因为首先文字用种种离奇的、夸大的说法表明瀑布会多么了不起,使用了滑稽的语言。让人边看边笑,而得不到什么(下转第136页)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型”,拓展了吉祥物设计的表现形式,更直观、更便捷。CC技术的透明化,让吉祥物的建模、渲染不再高深莫测。除此之外,还有纸艺、陶艺、FLASH、充气模型、长毛绒玩具、快速成型技术等等。

吉祥物设计是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要考虑平面视觉效果,又要考虑制成以后的效果,以及材质应用等多方面『口j题。即使平面效果再好,将来无法立体化利用,也不能称为是完美作品。在我国吉祥物的设计还处于初步阶段,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既有传统观念的限制,又没有既定的约束。无论你从事的是建筑领域、平面领域、还是专业的卡通领域,对吉祥物设计都有发言权。创造吉祥物就等于创造生命,一个具有神圣职责的小生命。对于每一个负责任的设计师而言,都是任重而道远的。

日本在1985年开始全面导入CI,从此之后,吉祥物造形开发与运用赶上国际水准,欧美国家近十年内,吉祥物的效益、机能与地位等已大幅提升,在各国体育、经济盛事中几乎处处可见。相关纪念品成了大会获益的“摇钱树”。此外,小朋友所喜欢的米老鼠、唐老鸭、狮子王等卡通吉祥物形象已经耳熟能详。无论从质或量来看,全世界找不到像日本这么爱用吉祥物的国

体现了世博会举办国家、承办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体现了世博会举办国家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它已经成为世博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一。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HAmAO)”,意即“四海之宝”。“海宝”的名字朗朗上口。也和他身体的色彩呼应,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海宝”的名字与吉祥物的形象密不可分,寓意吉祥。吉祥物整体形象结构简洁、信息单纯、便于记忆、宜于传播。虽然只有—个,但通过动作演绎、服装变化,可以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展现多种风采。“上善若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吉祥物的主形态是水,他的颜色是海一样的蓝色,表明了中国融人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见图6)

图(6)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海宝体现了“人”对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体现了“人”对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赞颂;体现了“人”对城市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无限可能的期盼;也体现了“人”对城市社区重塑的心愿;他还体现着“人”心中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的愿景。海宝是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对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中国上海对来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邀约。

三、吉祥物的未来

家,机器猫、铁臂阿童木、流氓兔等等的卡通造型都深入人心,深受大众群体的喜爱。现在,由于3D计算机动画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立体吉祥物正在逐年倍增中,此有可能颠覆CIS的设计思维与表现,很值得关注与投入。从近年的体育、广告、传媒与网络的发展趋势来看,吉祥物所需扮演的角色也更加重要,想要设计出成功的吉祥物,除了确实掌握对造形的认知之外,尚有其它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例如怎么将约定俗成的元素加以活用,亲切、可爱或有地方特色的吉祥物如何设计,表情、姿态以及如何切题的提案技术等,相信又是另一个让人引颈期盼的课题。那么我相信中国的设计师也一定会找到现代与民族文化的契合点,设计出更多有意义的吉祥物小生命,让他们驰名中外,享誉全球。

参考文献

[1]宋心果.《标志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杨仁敏,李巍.(Cl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国人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强调其实用性。

最后,翻译人员应该努力提高其自身水平。一个好的翻译人度应该熟知中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在翻译的时候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正确认识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

参考文献

吉祥物的设计与包装设计和其他平面设计不同,每一种包

装针对的都是特定的消费群体,目标明确。而大型活动的吉祥物则不同,它须要体现活动举办地的地域特征以及历史文化。同时还要体现大型活动的办会宗旨等诸多因素。吉祥物设计应是大众化的、雅俗共赏的,并具有时代特征,而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欣赏的吉祥物形象。而在未来,日新月异的创作表现手段将更广泛地运用于吉祥物设计领域。优秀的吉祥物不应局限于平面二维,或是立体三维,应适用于任何媒体介质。“粘土造(上接第134页)信息……另外,它也没有提供关于旅游必要材料,譬如该何时去,怎样去,要花多少钱等等。这些事都是要到一个地方去参观的人需要知道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差异。我们可以用世界著名的加拿大尼亚加拉大瀑布网站景点介绍资料与这个黄果树瀑布的介绍作一个对比,以明确_西方人所期望看到的或听到的旅游宣传,也是他们所易接受的思维方式。美国和加拿大等旅游网站上关于尼亚加拉大瀑布的英语介绍则非常简短。主要以说明的手法客观地介绍了瀑布的规模,发展演变,语言平实。介绍有如说明文,非常客观具体地介绍景点特征.说明了位置,有一些具体的数据。虽然文字简短但都是对游客非常有用的信息,都是实际的内容。两种资料介绍的都是瀑布景观。具有形似性。但内容可以说大异其趣。非常明显,英语读者所期待的介绍是简洁明了的,汉语的介绍却往往浓墨重彩。这就会对跨文化的有效交际产生一定影响。

4.用跨文化观念来指导旅游资料的翻译

首先,旅游资料的翻译者在翻译旅游资料时应该正确处理原文与读者的关系。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处理译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忽略读者的理解能力。不能一字一句的依照原文,否则翻译出来的东西将不能为读者所理解。必要时可以在传递信息的基础上放弃部分原文而保持译文的完整性以及可按受度。换言之,旅游资料的“翻译”理解成“编译”会更利于跨文化交际的实施。

其次,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中外文化、思维的差异。一般说来,大部分的英文旅游资料都很简明扼要,反之,中国的则强调文体以及句子的优美。因此很多在我们看来很美的句子将给外

[1]方梦之,毛忠民.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04

[2]曾玲娟,焦爱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旅游资料翻译[J].苏

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2)

[3]尚宏.论旅游资料翻译的特点及导游词翻译实践方法[J]-

商场现代化,2007。(11)

[4]汤利平.论旅游资料翻译的功能[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学报.2006.(5)

[5]韦宇冰.浅谈旅游资料的英译[J].河池师专学报,2004,

(01)

[6]杨振杰.中西文化差异与旅游资料的翻译[J].长沙航空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3)

[7]赖少华.旅游资料中的文化翻译[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03)

[8]白玫。耿智.认知功能语言学与功能翻译理论[J]_.湖南科

技学院学报,2005.(04)

[9]周兴华-功能翻译理论浅析[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

(01)

一136一

万方数据 

旅游资料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亢江瑶桂林工学院

科技信息(学术版)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34)

参考文献(9条)

1. 周兴华 功能翻译理论浅析[期刊论文]-烟台教育学院学报 2005(01)

2. 白玫;耿智 认知功能语言学与功能翻译理论[期刊论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04)3. 赖少华 旅游资料中的文化翻译[期刊论文]-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03)

4. 杨振杰 中西文化差异与旅游资料的翻译[期刊论文]-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03)5. 韦宇冰 浅谈旅游资料的英译[期刊论文]-河池师专学报 2004(01)

6. 汤利平 论旅游资料翻译的功能[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05)7. 尚宏 论旅游资料翻译的特点及导游词翻译实践方法[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7(11)8. 曹玲娟;焦爱梅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旅游资料翻译[期刊论文]-苏州科技院学报 2004(02)9. 方梦之;毛忠民 应用翻译教程 20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xx-xsb200834375.aspx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旅游资料翻译巾的跨文化交际坝象

桂林工学院亢江瑶

【摘要]由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旅游信息的传播及旅游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本文把跨文化交际与旅游资料翻译结合起来。从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各个方面对中英旅游资料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旅游信息交流中的跨文化交际特点,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比较了中英文旅游资料用词的不同特点。用跨文化观念来指导旅游资料的翻译。

[关键词】旅游资料翻译跨文化交际

1.旅游资料翻译和跨文化交际

由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大众旅游的出现.现代旅游呈现多元文化格局:旅游活动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着集观光.度假,商务,探险,考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发展.旅游方式呈现多元化。人们的旅游需求从过去的游览名胜古迹.秀丽山水风光逐步转向体验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的本土文化等。旅游需求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呈现多元化,旅游信息的传播及旅游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外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求助于互联网。他们通过浏览互联网上的信息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旅游行业。了解他们想要去的地方的旅游信息。这就使得国内各个旅行社也把目光投向旅游商务网站的设立与完善上。一些专家和学者受聘了旅行社,投入到旅游资料的英文翻译里去。而当译者把相关的中文旅游资料翻译成为英文资料后,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译文被英语旅游者阅读时。跨文化交际产生了。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多元文化格局需要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认识跨文化交际的本质过程及如何避免和解决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和文化冲突,促进相互间的交流。本文把跨文化交际与旅游资料翻译结合起来,实际上是从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各个方面结合进行分析研究。

2.旅游信息交流中的跨文化交际特点

与一般概念下的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不同.旅游信息交流中产生的跨文化交际有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2.1匿名性

首先,旅游资料的翻译过程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但它与一般的跨文化交际所不同的是,译者本人并没有直接去面对游客进行交际。他们之间的交际是通过一些媒介(例如旅行礼的宣传材料或网站上的材料)发生的。译者不能直接得到读者的反馈信息,读者也不可能直接面对译者告诉他们自己想要的信息,因此他们之间的交际是单向的。在跨文化交际里,这实际上是很不利于提高交际的有效性的。

2.2功能性

信息功能是一个基本的翻译理论,当它被运用到具体翻译实践中时,旅游翻译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国文化,因此,有效的传递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旅游资料又具有一定的广告特征,目的是要唤起大众对于某种事物的注意,并引导一定的消费行为,因此它也具有广告呼唤功能。

2.3形象代表性

旅游资料的翻译中,译者代表的不是译者本人,而是某个旅行社或是某个旅游景点。因为读者阅读资料后会对相关景点或者旅游项目和旅行社感兴趣。而他们不会去关心这个译文本身是谁翻译的。好的译文和材料会进一步引发他们对中国旅游的兴趣。所以,旅游资料的翻译,从小处说代表的是旅行社的形象,往大处看则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国家的形象。

3.导致旅游信息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

旅游翻译资料中跨文化交际的特点使这种交际当中往往存有一定障碍。译者认为自己下了很多功夫把中文资料“忠实”的呈现给读者;西方读者却往往抱怨他们得不到有效的信息。导致这种障碍出现的原冈主要有以下一些:

3.1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134一

万 

方数据思维方式是一种认识过程,是按一定的思维程序和逻辑顺序来进行思考的方式。学者们认为.中国人与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为:中国偏好形象思维,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中国人偏好整体思维,英美人偏好分析思维。中国人注重“统一”、英美人注重“对立”。中国人更重视的是实际的推理经验。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中,除了一般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之外,中国人习惯上更擅长类比推理。虽然类比是一种不够严密的推理方式,但是中国人的语言已经形成这种特色,古代知识分子写文章使用这种类比的方式,普通自.姓也用这种方式说话。表达时常用直觉思维,而少理性思维,大量使用具体的方式来表达深奥的道理,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2中英文旅游资料用词的特点不同

逻辑思维上的特点使中国人形成了模糊表达的用词特点。在说话、写作时往往采用一些模糊的华丽辞藻,而非具体有特征的描述。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用词多歧义,没有明确解说;第二,立辞多独断,缺乏详细的论证。频繁使用“大概、可能、差不多”等模糊概念的字眼,以及随意使用“天下第一”等夸张的言语。

例如,某旅行社网站上描写黄果树瀑布的中文旅游介绍就具体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大量使用形容词,如“气势磅礴,宏大壮观”,“变幻无穷”,“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景色壮丽”等;善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如少女秀发披肩,妩媚娟秀”,“万幅绞绡”,“声似雷鸣”,“水波急溅,激起百丈水柱,形成腾腾雾气,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烟云之势”。在一定程度上夸大其辞,文字上有“它是世界名瀑中最美丽最壮观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能够从lj{『后左右上下多角度观看的瀑布”、“游人络绎不绝,流连往返”、“天下第一奇洞”等。介绍更多的是对风光的描绘而往往缺乏对游客旅游的实际指导,充满了虚辞,“如梦如幻”、“此情此景。实非笔墨所能形容”、“更显示出一幅中国特有的自然风光”等用词在类似的网页上很是常见。

因此,与之相对应的直译的旅游资料表达上也显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大量使用形容词、副词修饰;常用符种修辞手法,使介绍的景色、物品具形象性;普遍使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不能显示景点特色的模糊语句;夸大其辞,极力渲染美景。

3.3中英文读者的接受不同

中国的形象思维发达,文章讲求华丽、抒情的文笔,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反应。而对于西方读者,事实性的语句更有说服力,华丽辞藻被视为空话和夸大。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在表达时起着重要作用,于是在跨文化交流时对于篇章的布局,文字的风格,话题的顺序等都有着影响。以一套思维方式组织起来的言语符号信息发出后,接收者以另一种思维方式去解读,很可能摸不清头绪。因为在一种文化中符合逻辑,有条有理,很有说服力的言语在另一种文化中看起来可能是思维混乱,莫名其妙的话。书面的篇章更能体现民族的思维习惯。旅游跨文化交流中表现于旅游文本。

例如,对于前文提及的黄果树瀑布的旅游资料的译文的写法在中国很普遍,按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用了很多修饰性的词语,给外国人看了却觉得根本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内容,整篇几乎全是溢美之词,令人费解。我的一位美国友人读后作了如下坦率的评论,“不幸的是.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发笑,因为首先文字用种种离奇的、夸大的说法表明瀑布会多么了不起,使用了滑稽的语言。让人边看边笑,而得不到什么(下转第136页)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型”,拓展了吉祥物设计的表现形式,更直观、更便捷。CC技术的透明化,让吉祥物的建模、渲染不再高深莫测。除此之外,还有纸艺、陶艺、FLASH、充气模型、长毛绒玩具、快速成型技术等等。

吉祥物设计是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要考虑平面视觉效果,又要考虑制成以后的效果,以及材质应用等多方面『口j题。即使平面效果再好,将来无法立体化利用,也不能称为是完美作品。在我国吉祥物的设计还处于初步阶段,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既有传统观念的限制,又没有既定的约束。无论你从事的是建筑领域、平面领域、还是专业的卡通领域,对吉祥物设计都有发言权。创造吉祥物就等于创造生命,一个具有神圣职责的小生命。对于每一个负责任的设计师而言,都是任重而道远的。

日本在1985年开始全面导入CI,从此之后,吉祥物造形开发与运用赶上国际水准,欧美国家近十年内,吉祥物的效益、机能与地位等已大幅提升,在各国体育、经济盛事中几乎处处可见。相关纪念品成了大会获益的“摇钱树”。此外,小朋友所喜欢的米老鼠、唐老鸭、狮子王等卡通吉祥物形象已经耳熟能详。无论从质或量来看,全世界找不到像日本这么爱用吉祥物的国

体现了世博会举办国家、承办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体现了世博会举办国家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它已经成为世博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一。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HAmAO)”,意即“四海之宝”。“海宝”的名字朗朗上口。也和他身体的色彩呼应,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海宝”的名字与吉祥物的形象密不可分,寓意吉祥。吉祥物整体形象结构简洁、信息单纯、便于记忆、宜于传播。虽然只有—个,但通过动作演绎、服装变化,可以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展现多种风采。“上善若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吉祥物的主形态是水,他的颜色是海一样的蓝色,表明了中国融人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见图6)

图(6)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海宝体现了“人”对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体现了“人”对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赞颂;体现了“人”对城市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无限可能的期盼;也体现了“人”对城市社区重塑的心愿;他还体现着“人”心中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的愿景。海宝是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对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中国上海对来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邀约。

三、吉祥物的未来

家,机器猫、铁臂阿童木、流氓兔等等的卡通造型都深入人心,深受大众群体的喜爱。现在,由于3D计算机动画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立体吉祥物正在逐年倍增中,此有可能颠覆CIS的设计思维与表现,很值得关注与投入。从近年的体育、广告、传媒与网络的发展趋势来看,吉祥物所需扮演的角色也更加重要,想要设计出成功的吉祥物,除了确实掌握对造形的认知之外,尚有其它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例如怎么将约定俗成的元素加以活用,亲切、可爱或有地方特色的吉祥物如何设计,表情、姿态以及如何切题的提案技术等,相信又是另一个让人引颈期盼的课题。那么我相信中国的设计师也一定会找到现代与民族文化的契合点,设计出更多有意义的吉祥物小生命,让他们驰名中外,享誉全球。

参考文献

[1]宋心果.《标志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杨仁敏,李巍.(Cl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国人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强调其实用性。

最后,翻译人员应该努力提高其自身水平。一个好的翻译人度应该熟知中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在翻译的时候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正确认识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

参考文献

吉祥物的设计与包装设计和其他平面设计不同,每一种包

装针对的都是特定的消费群体,目标明确。而大型活动的吉祥物则不同,它须要体现活动举办地的地域特征以及历史文化。同时还要体现大型活动的办会宗旨等诸多因素。吉祥物设计应是大众化的、雅俗共赏的,并具有时代特征,而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欣赏的吉祥物形象。而在未来,日新月异的创作表现手段将更广泛地运用于吉祥物设计领域。优秀的吉祥物不应局限于平面二维,或是立体三维,应适用于任何媒体介质。“粘土造(上接第134页)信息……另外,它也没有提供关于旅游必要材料,譬如该何时去,怎样去,要花多少钱等等。这些事都是要到一个地方去参观的人需要知道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差异。我们可以用世界著名的加拿大尼亚加拉大瀑布网站景点介绍资料与这个黄果树瀑布的介绍作一个对比,以明确_西方人所期望看到的或听到的旅游宣传,也是他们所易接受的思维方式。美国和加拿大等旅游网站上关于尼亚加拉大瀑布的英语介绍则非常简短。主要以说明的手法客观地介绍了瀑布的规模,发展演变,语言平实。介绍有如说明文,非常客观具体地介绍景点特征.说明了位置,有一些具体的数据。虽然文字简短但都是对游客非常有用的信息,都是实际的内容。两种资料介绍的都是瀑布景观。具有形似性。但内容可以说大异其趣。非常明显,英语读者所期待的介绍是简洁明了的,汉语的介绍却往往浓墨重彩。这就会对跨文化的有效交际产生一定影响。

4.用跨文化观念来指导旅游资料的翻译

首先,旅游资料的翻译者在翻译旅游资料时应该正确处理原文与读者的关系。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处理译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忽略读者的理解能力。不能一字一句的依照原文,否则翻译出来的东西将不能为读者所理解。必要时可以在传递信息的基础上放弃部分原文而保持译文的完整性以及可按受度。换言之,旅游资料的“翻译”理解成“编译”会更利于跨文化交际的实施。

其次,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中外文化、思维的差异。一般说来,大部分的英文旅游资料都很简明扼要,反之,中国的则强调文体以及句子的优美。因此很多在我们看来很美的句子将给外

[1]方梦之,毛忠民.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04

[2]曾玲娟,焦爱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旅游资料翻译[J].苏

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2)

[3]尚宏.论旅游资料翻译的特点及导游词翻译实践方法[J]-

商场现代化,2007。(11)

[4]汤利平.论旅游资料翻译的功能[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学报.2006.(5)

[5]韦宇冰.浅谈旅游资料的英译[J].河池师专学报,2004,

(01)

[6]杨振杰.中西文化差异与旅游资料的翻译[J].长沙航空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3)

[7]赖少华.旅游资料中的文化翻译[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03)

[8]白玫。耿智.认知功能语言学与功能翻译理论[J]_.湖南科

技学院学报,2005.(04)

[9]周兴华-功能翻译理论浅析[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

(01)

一136一

万方数据 

旅游资料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亢江瑶桂林工学院

科技信息(学术版)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34)

参考文献(9条)

1. 周兴华 功能翻译理论浅析[期刊论文]-烟台教育学院学报 2005(01)

2. 白玫;耿智 认知功能语言学与功能翻译理论[期刊论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04)3. 赖少华 旅游资料中的文化翻译[期刊论文]-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03)

4. 杨振杰 中西文化差异与旅游资料的翻译[期刊论文]-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03)5. 韦宇冰 浅谈旅游资料的英译[期刊论文]-河池师专学报 2004(01)

6. 汤利平 论旅游资料翻译的功能[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05)7. 尚宏 论旅游资料翻译的特点及导游词翻译实践方法[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7(11)8. 曹玲娟;焦爱梅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旅游资料翻译[期刊论文]-苏州科技院学报 2004(02)9. 方梦之;毛忠民 应用翻译教程 20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xx-xsb200834375.aspx


相关内容

  • (全英文论文)致加西亚的信对中国大学生创业的启示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

  • (全英文论文)论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语篇衔接与连贯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

  • 英语专业本科论文选题汇总
  •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A 英国文学(英国文学的文化研究.作品分析等): ✧ 国别文学研究和地域文学研究 ✧ 文学流派研究 (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存 在主义,黑色幽默,意识流,女性主义文学等) ✧ 作家研究和文本分析 ✧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 B 美国文学(美国文学的文化 ...

  • 广告语的模糊性分析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nalysis of Social Condition from American Gold Rush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2 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谈汉语新词的英译 3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 4 高中英 ...

  • 浅析英文商标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y in Liste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2 论<双城记>中卡登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 3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 4 欧•亨利短篇 ...

  •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一 .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1.当代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2.人文地理学定义: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 ...

  •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nalysis of Tony's Tragedy in A Handful of Dust 2 从文学伦理阐释<榆树下的欲望>母杀子的悲剧 3 论<苔丝>中女性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4 A Comparison of t ...

  • 浅谈旅游景点的翻译错误
  • 浅谈旅游景点的翻译错误 [摘要]:中国的旅游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出境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素质不断提高.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中国旅游 ...

  •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A 英国文学(英国文学的文化研究.作品分析等): ✧ 国别文学研究和地域文学研究 ✧ 文学流派研究 (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黑 色幽默,意识流,女性主义文学等) ✧ 作家研究和文本分析 ✧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 B 美国文学(美国文学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