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一、思想家孔子

1、孔子的救世药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他以“仁、礼”思想积极救世,力图维护统治秩序。

2、“仁”的思想:

①含义:“爱人”,即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核心思想)。

②方法:“恕”是低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高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③要求:对统治阶级来讲,“爱人”就要“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严刑,实行仁政,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对普通人来讲,要加强道德修养做君子。

3、“礼”的思想:

①含义:周礼,是西周建立的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核心的等级名

分制度。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社会规则。

②实践方法:一是“正名”:按照周礼把已经混乱的社会秩序矫正过来,贵贱有序。二是“克己复礼”:每个人都要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③仁与礼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仁是道德修养,礼是社会规范;仁是内在自觉和自律,礼是外在约束和他律。两者结合的方法是遵循“中庸”之道。

4、“中庸”的思想:

“中庸”是“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中庸既是为人处事的方法论,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5、天命思想:

孔子重视现实人生,把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到首位,主张理性,反对迷信,对鬼神“敬而远之”,这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非宗教、非迷信的文化传统。

6、孔子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变法改革,致力耕战,孔子恢复周礼、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二、教育家孔子

1、教育思想: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②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举一反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2、孔子的教育地位:

①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教育家,被后世称为“第一位老师”、“万世师表”;②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使学术下移;③总结出一套很好的教学方法;④整理六经,保存了典籍,传播了文化。

三、孔子的历史地位

1、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到重视,但经历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在传统文化上成为主流。孔子本人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

2、儒家思想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深远影响;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老子(课标未做要求,一般了解)

1、“道”的思想:“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既是自然的规律,又是世界的本原。在天命论盛行的春秋时期,这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世界是运动和变化的,事物都会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比如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前和后、生和死、贵和贱等等。

3、政治思想:①“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治大国如烹小

鲜”等,主张人们要尊重规律,顺其自然;②面对春秋乱世消极避世,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贯穿东方的大智慧。

4、老子的历史地位:①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②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的哲学、论理学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孔子与老子思想的主要区别

1、孔子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甚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体现的是一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执着精神;而老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避世思想,是一种看破规律、尊重规律的超脱精神;

2、孔子的思想主要研究社会人际关系,对“天道”避而不谈;而老子思想则研究“天道”,用“道”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变;对现实社会则恰恰消极避之。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一、思想家孔子

1、孔子的救世药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他以“仁、礼”思想积极救世,力图维护统治秩序。

2、“仁”的思想:

①含义:“爱人”,即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核心思想)。

②方法:“恕”是低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高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③要求:对统治阶级来讲,“爱人”就要“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严刑,实行仁政,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对普通人来讲,要加强道德修养做君子。

3、“礼”的思想:

①含义:周礼,是西周建立的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核心的等级名

分制度。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社会规则。

②实践方法:一是“正名”:按照周礼把已经混乱的社会秩序矫正过来,贵贱有序。二是“克己复礼”:每个人都要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③仁与礼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仁是道德修养,礼是社会规范;仁是内在自觉和自律,礼是外在约束和他律。两者结合的方法是遵循“中庸”之道。

4、“中庸”的思想:

“中庸”是“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中庸既是为人处事的方法论,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5、天命思想:

孔子重视现实人生,把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到首位,主张理性,反对迷信,对鬼神“敬而远之”,这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非宗教、非迷信的文化传统。

6、孔子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变法改革,致力耕战,孔子恢复周礼、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二、教育家孔子

1、教育思想: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②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举一反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2、孔子的教育地位:

①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教育家,被后世称为“第一位老师”、“万世师表”;②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使学术下移;③总结出一套很好的教学方法;④整理六经,保存了典籍,传播了文化。

三、孔子的历史地位

1、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到重视,但经历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在传统文化上成为主流。孔子本人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

2、儒家思想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深远影响;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老子(课标未做要求,一般了解)

1、“道”的思想:“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既是自然的规律,又是世界的本原。在天命论盛行的春秋时期,这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世界是运动和变化的,事物都会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比如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前和后、生和死、贵和贱等等。

3、政治思想:①“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治大国如烹小

鲜”等,主张人们要尊重规律,顺其自然;②面对春秋乱世消极避世,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贯穿东方的大智慧。

4、老子的历史地位:①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②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的哲学、论理学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孔子与老子思想的主要区别

1、孔子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甚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体现的是一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执着精神;而老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避世思想,是一种看破规律、尊重规律的超脱精神;

2、孔子的思想主要研究社会人际关系,对“天道”避而不谈;而老子思想则研究“天道”,用“道”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变;对现实社会则恰恰消极避之。


相关内容

  • 孔子与老子的关系
  • 孔子与老子的关系 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牛素娴 孔子和老子,一儒家一道家,我国两大文化体系的创始人,对我们华夏民族精神文化影响可谓深远,可以说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同时受到孔子和老子学说的影响.一般认为,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的文化,实际上也就是孔子和老子学说思想互补的文化,如果说孔子的学说为阳,那么,老 ...

  • 屈原与孔子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12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Dec,2007 各 师 成 心,其 异 如 面 -屈原与孔子.老子文化心理之比较 毛 庆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四川 成 ...

  •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侨光中学 林小静 本专题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大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其中,本课的课标要求为: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 ...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2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 ...

  • 17孔子拜师说课稿
  • 孔 子 拜 师3170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孔 子 拜 师>,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 ...

  • 孔子拜师[1]
  • 让语文课堂充满传统文化气息 --<孔子拜师>教学案例及分析 龙山小学 周桂东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 中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本组课文主要围绕以"中华 ...

  • 诸子的那些瞬间
  • 诸子的那些瞬间 发布时间:2015-11-27 05:1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鲍鹏山 老子 庄子 导读 孔子 推开历史的窗户,中国的一个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天佑中华,诸子并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而使我们民族的思想与智慧灿若星河.光芒万丈:而且,他们同时被誉为人类伟大的精神导师.为了巡视这 ...

  • 老子和孔子谁更强?
  • 老子和孔子都是先秦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早在1700年前,晋朝学者葛洪就指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从春秋战国一直到西汉初年的百家争鸣时代,在我国学术和意识形态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黄老道家学说.但从西汉武帝刘彻时起,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qu ...

  •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的结业论文
  • 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连通 道可道,非常道.道看不到,摸不着,甚至用语言都表达不清楚,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它玄之又玄,避之犹恐不及,当然也不会去深究其义了.其实玄只是它的一个外部表现而已.当我们细心地去体会它的时候,会发现道其实就是先人们为那些关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和规律所起的一个代名词而已,把玄作为道家的一个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