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下一二单元提纲

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

一、十月革命

1、 背景:(1)一战激化社会矛盾(2)二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3)《四月提纲》指明方向

(2)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任务:推翻沙皇统治,结果:推翻了沙皇统治,局面: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工兵代表苏维埃)二月革命列宁没有参加。

2、直接原因:临时政府对外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政策)

3、爆发:时间:1917年11月7日,地点:圣彼得堡,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领导力量: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苏维埃政府(苏俄)——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二、“战时共产主义”(1917——1921)

1、背景: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地主、资产阶级反革命叛乱。

2、措施:(1)军事:加强红军建设

(2)经济:“战时共产主义”(1、实行余粮征集制,征收农民手中余粮。2、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3、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品配给制)

3、作用:到1920年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三、十月革命的意义: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2、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3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俄国革命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在世界的传播。4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1921——1926)

1、 背景:战争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 时间:1921年开始,领导:列宁,基本出发点:农民问题

3、 内容:(1)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调动农民积极性。(2)除关系到国家命脉的重要企业外,允许私人和外

国私营商业的发展。(3)取消配给制度,恢复国内自由贸易。3

4、 特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5、 影响:(1)是苏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折。(2)从苏俄国情出发,经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

资本主义联系起来,为苏俄人民指明走向社会主义的重要道路。(3)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二、苏联的建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俄。最初4个联邦,后来增加到15个。

沙俄(1547-1917),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

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926——

经济:(1)社会主义工业化:重点—重工业,措施—1928-19237年两个五年计划,成果:落后农业国到工业强国。

(2)农业集体化(为推动工业化),1937年,全国完成了工业集体化。

政治:1936年,新宪法—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种政治经济高度集中的体制成为斯大林模式。

第一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合约》

1、 时间:1919年1月,地点:巴黎凡尔赛宫。

2、 操纵国:英法美。巴黎和会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3、 实质:分赃(殖民地)和称霸世界

4、 对德《凡尔赛合约》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

内容:(1)领土问题: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交由法国开采15年,然后通过投票决定其归属, 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

(2)殖民地问题——(体现性质):德国所有海外殖民地交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3)军事问题:废除义务征兵制,陆军不得超过十万人。

(4)赔款问题:德国须向协约国偿付战争赔款,具体赔款额交由“赔款委员会”确定。

5、《凡尔赛合约》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将中国的山东转交给日本,弱国无外交。

6、“巴黎合约”:协约国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分别签订条约。

7、这一系列条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史称“凡尔赛体系”。

二、国际联盟

1、时间:1920年1月,地点:瑞士日内瓦

2、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3、实质:为英法操纵,成为列强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4、结果:英法操纵,美国没有参加

三、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目的:调节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2、时间:1921年11,国家:英、美、日、法、意、比、荷、葡、中九国,英美日操纵,美日矛盾为主要矛盾。

3、条约:(1)《四国公约》:英法美日——确立四国在太平洋范围。

(2)《五国条约》:英法美日意——确立海军主力舰吨位,美国与英国一样成为海军第一强国。

华盛顿会议中心议题既是中国问题(美国对日本前后态度不一:巴黎和会支持日本侵华,华盛顿会议抑制日本)

(3)《九国公约》(主约):1922年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声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完整,核心实际是确认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对中国危害: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这一系列合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

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这两次会议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是充满矛盾的,二战爆发,这一体系瓦解。

第二课 世界经济大危机

一、空前眼中的经济危机

1、 原因:(1)主要原因: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2)贫富差距导致购买力不强。

(2)直接原因:股票危机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

2、爆发:时间:1929——1933,地点:首先在美国爆发。

3、特点:持续时间长(1929——1933)

波及范围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地,但没有苏联。波及到农业、工业、商业、金融业等行业) 破坏性巨大(工业生产下降,世界贸易减少)

5、 影响:(1)经济危机使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失业工业达到3000多万,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2)眼中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引发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资本主义国 家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应对经济危机。

2、目的:挽救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3、内容:(1)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誉。

(2)压缩农业生产,实行政府补偿。

(3)整顿工业,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核心措施,加强了政府对生产的调控和调节。

(4)加强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

4、影响:(1)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3)“新政”在美国和实际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课 法西斯轴心的形成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 背景:一战导致经济衰退

2、 确立:1922年,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标志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第一个法西斯政权)

3、 形式:国王授权组阁。

4、 政策: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5、 结果: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二、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德国纳粹主义

1、背景:经济危机导致经济衰退。

2、过程:(1)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2)“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人,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

建立 (3)1934年,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军队最高统治权于一身,自封“元首”——德国法西斯政权正式建立。

3、形式:逐步建立。

4、政策:对内——镇压人民,迫害犹太人,《我的奋斗》,二战期间屠杀犹太人600万。

对外——1933年,推出国联。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合约》,实行义务征兵制,建立50万常备军。

6、 标志——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三、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军国主义

1、背景:经济危机引发经济衰退。

2、形成:(1)二二六兵变。

建立(2)法西斯“统治派”建立以广田弘毅为首的内阁。——标志着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3政策:对内推行军事国民化教育。对外侵略扩张——中国

四、法西斯轴心的形成

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德国、日本相互勾结,在反攻的旗帜下,结成侵略性的军事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为轴心国集团。二战一触即发。

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

一、十月革命

1、 背景:(1)一战激化社会矛盾(2)二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3)《四月提纲》指明方向

(2)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任务:推翻沙皇统治,结果:推翻了沙皇统治,局面: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工兵代表苏维埃)二月革命列宁没有参加。

2、直接原因:临时政府对外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政策)

3、爆发:时间:1917年11月7日,地点:圣彼得堡,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领导力量: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苏维埃政府(苏俄)——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二、“战时共产主义”(1917——1921)

1、背景: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地主、资产阶级反革命叛乱。

2、措施:(1)军事:加强红军建设

(2)经济:“战时共产主义”(1、实行余粮征集制,征收农民手中余粮。2、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3、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品配给制)

3、作用:到1920年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三、十月革命的意义: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2、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3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俄国革命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在世界的传播。4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1921——1926)

1、 背景:战争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 时间:1921年开始,领导:列宁,基本出发点:农民问题

3、 内容:(1)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调动农民积极性。(2)除关系到国家命脉的重要企业外,允许私人和外

国私营商业的发展。(3)取消配给制度,恢复国内自由贸易。3

4、 特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5、 影响:(1)是苏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折。(2)从苏俄国情出发,经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

资本主义联系起来,为苏俄人民指明走向社会主义的重要道路。(3)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二、苏联的建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俄。最初4个联邦,后来增加到15个。

沙俄(1547-1917),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

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926——

经济:(1)社会主义工业化:重点—重工业,措施—1928-19237年两个五年计划,成果:落后农业国到工业强国。

(2)农业集体化(为推动工业化),1937年,全国完成了工业集体化。

政治:1936年,新宪法—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种政治经济高度集中的体制成为斯大林模式。

第一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合约》

1、 时间:1919年1月,地点:巴黎凡尔赛宫。

2、 操纵国:英法美。巴黎和会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3、 实质:分赃(殖民地)和称霸世界

4、 对德《凡尔赛合约》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

内容:(1)领土问题: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交由法国开采15年,然后通过投票决定其归属, 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

(2)殖民地问题——(体现性质):德国所有海外殖民地交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3)军事问题:废除义务征兵制,陆军不得超过十万人。

(4)赔款问题:德国须向协约国偿付战争赔款,具体赔款额交由“赔款委员会”确定。

5、《凡尔赛合约》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将中国的山东转交给日本,弱国无外交。

6、“巴黎合约”:协约国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分别签订条约。

7、这一系列条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史称“凡尔赛体系”。

二、国际联盟

1、时间:1920年1月,地点:瑞士日内瓦

2、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3、实质:为英法操纵,成为列强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4、结果:英法操纵,美国没有参加

三、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目的:调节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2、时间:1921年11,国家:英、美、日、法、意、比、荷、葡、中九国,英美日操纵,美日矛盾为主要矛盾。

3、条约:(1)《四国公约》:英法美日——确立四国在太平洋范围。

(2)《五国条约》:英法美日意——确立海军主力舰吨位,美国与英国一样成为海军第一强国。

华盛顿会议中心议题既是中国问题(美国对日本前后态度不一:巴黎和会支持日本侵华,华盛顿会议抑制日本)

(3)《九国公约》(主约):1922年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声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完整,核心实际是确认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对中国危害: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这一系列合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

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这两次会议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是充满矛盾的,二战爆发,这一体系瓦解。

第二课 世界经济大危机

一、空前眼中的经济危机

1、 原因:(1)主要原因: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2)贫富差距导致购买力不强。

(2)直接原因:股票危机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

2、爆发:时间:1929——1933,地点:首先在美国爆发。

3、特点:持续时间长(1929——1933)

波及范围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地,但没有苏联。波及到农业、工业、商业、金融业等行业) 破坏性巨大(工业生产下降,世界贸易减少)

5、 影响:(1)经济危机使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失业工业达到3000多万,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2)眼中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引发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资本主义国 家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应对经济危机。

2、目的:挽救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3、内容:(1)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誉。

(2)压缩农业生产,实行政府补偿。

(3)整顿工业,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核心措施,加强了政府对生产的调控和调节。

(4)加强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

4、影响:(1)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3)“新政”在美国和实际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课 法西斯轴心的形成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 背景:一战导致经济衰退

2、 确立:1922年,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标志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第一个法西斯政权)

3、 形式:国王授权组阁。

4、 政策: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5、 结果: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二、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德国纳粹主义

1、背景:经济危机导致经济衰退。

2、过程:(1)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2)“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人,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

建立 (3)1934年,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军队最高统治权于一身,自封“元首”——德国法西斯政权正式建立。

3、形式:逐步建立。

4、政策:对内——镇压人民,迫害犹太人,《我的奋斗》,二战期间屠杀犹太人600万。

对外——1933年,推出国联。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合约》,实行义务征兵制,建立50万常备军。

6、 标志——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三、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军国主义

1、背景:经济危机引发经济衰退。

2、形成:(1)二二六兵变。

建立(2)法西斯“统治派”建立以广田弘毅为首的内阁。——标志着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3政策:对内推行军事国民化教育。对外侵略扩张——中国

四、法西斯轴心的形成

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德国、日本相互勾结,在反攻的旗帜下,结成侵略性的军事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为轴心国集团。二战一触即发。


相关内容

  •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2.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3.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元谋人 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氏族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 ...

  • 八下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 八下第二单元基础闯关 24.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 年 月,地点 , 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会议. 1.列举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5.这次会议的特点/地位/性质: 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通过了<共同纲领>,它展示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是新中国26.万隆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

  •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我国辽阔疆域(P3图5-2) 960万km2,≈欧洲,世界No.3(<俄,加) 234 67.比较黄河.长江(P17 ~P21) 89.我国东西部差异 12345.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开发历史悠 ...

  •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英国走私鸦片:清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经济形态抵制英国工业品倾销 1.林则徐禁烟 鸦片的危害: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禁烟措施:令外商交出鸦片:不禁止正当贸易:183 ...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 ◎导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 使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化过程中, 各政治派别的救国主张.主要活动及历史作用.影响; 认识到中国学习西方经历的过程.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熟读中考总复习15分钟, 达到即问即答的熟悉程度, 完成以下问题: 1.洋务运动的前期以 口号, 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创办的 ...

  •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阶段特征:侵略与反抗(共5课) 第1课 鸦片战争 (1840年-1842年) 1.鸦片战争前夕,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的输入,使中国白银外流.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人民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

  • 八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冀人版)
  • 第一单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单元知识结构 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1946 进攻中原解放区 3.揭开进攻序幕: 挺进大别山 解放战争时期①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 (1945-1949 )主力决战②淮海战役 奠定解放长 (第二次分裂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三年内战③平津战役 解放华北 ...

  • 必修三历史复习提纲(详细)
  •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 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经济上:铁犁牛耕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领域:"士"阶层壮大,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 2.孔子: ...

  • 历史必修二第三第四单元提纲
  •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是什么? 导致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有哪些? ●(第9.10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自强求富为旗号) 背景:内忧外患(太平天国:二次鸦片战 ...

  •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奴隶制社会) 第二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考纲: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5课 鸦片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