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家鑫犯罪心理分析

药家鑫犯罪心理分析

大学生药家鑫在交通肇事后下车持刀接连8次刺向了倒在地上的伤者,最终致其死亡。看到这起案件的人在感到震惊的同时,无不感到惋惜,药家鑫在老师印象中是“普通、羞涩、成绩好”的学生;邻居眼中是“乖孩子”;朋友眼中是个“胆小而倔强”的哥们,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药家鑫沦落为杀人犯呢?我们不妨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一、从安全感缺失来看

人们通常所说的安全感主要指一个人的个体危机感,心理健康学所谓的安全感主要是体现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客观评价。儿童最初阶段对自我的形象认知都是从他人的语言行动中获取的,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对自我的独立认识,所以童年期他人的评价对自我认知很重要。一个人潜意识中具有安全感缺失,表现在行为上就会过度保护自己。

从药家鑫的成长经历来看,严格得有些粗暴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小时候父亲对他“过于严格,打他,还曾经把他关在地下室,黑而且冷”、讽刺“你那么丑,没有人会喜欢你”。童年的记忆中蕴含着恐惧不安,无助中不能获得心理安全,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潜意识中形成了“刺猬式”的自我保护。开车撞人后药家鑫肯定很害怕,但当他看到倒地的伤者正在记车牌时更是感到恐惧。很可能是伤者的这一动作激怒了他,恐惧加冲动启动了他潜意识中的自我保护机制,于是年轻气盛的他做出了一件极不理智甚至残忍的事情,他在致伤者死亡的同时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二、从自我认同感不足来看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一个男人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价值不认同,他会觉得自己是被人瞧不起的,是受威胁的,这种心理常态的表现是怯懦、退缩。但是在遇到偶然的触发事件时,容易引发出失控的情绪,比如愤怒、暴力等,当事人在非理智状态下,能感受到反抗的快感,实际上是潜在的一种自我心理补偿。 其中药家鑫做家教的学生家长反映,他在弹琴之前总会仔细地把手洗干净,几乎不吃别人家里的任何东西;他和同学一起外出玩的时候,常常要提前两个小时就准备出门,除了擦化妆品,他还会反复把自己的东西一遍遍核对,总是感觉自己忘记带某样东西,种种迹象表明药家鑫是具有强迫症倾向的人。

四、从虚荣心理作祟来看

虚荣心是指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在任何方面比别人落后,一定限度的在道德与法律范围之内的虚荣心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过分追求虚荣,小则道德沦丧,大则走向罪恶的深渊;如果把对一般毫无价值的东西的追求发展为似乎是美好的愿望时,虚荣心便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在这个意义上,虚荣心就表现为可悲的甚至不道德的社会情感,常常使人做出没有理智的不成熟的反社会的行为。根据调查得知,药家鑫还算不上“富二代”、“官二代”,只是殷实的家庭条件让他具有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而已,但是,作为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大学生,药家鑫能花费五千元做面部整容,买部5000元的手机,开着雪佛兰科鲁兹轿车去会见女朋友,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一颗膨胀的虚荣心在作怪,在强烈的虚荣心驱使下,会令人产生各种可怕的动机,这种动机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心理分析认为,虚荣心强的人的深层心理是

心虚,表面的虚荣与内心深处的心虚总是在斗争着。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这种心理。这种对物质生活的虚荣心,主要表现为一种病态的攀比行为,“你有我也有;你没有我也要有”,真的没有时也只好打肿脸充胖子,以求得周围人的赞赏与羡慕。正是这样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在蚕食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五、从社会认知中的“自我中心”观来看

社会认知上的自我中心观是指在个体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上往往只从自我的立场出发,而不能从他人或社会位置去思考问题或处理问题的认知方式。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当代大学生中有“自我中心”人格特征的人越来越多,这种人一切以“我”为中心,心中只有自己。凡事当前,首先想到的是“我”的感受如何,自己的利益能否得到保证,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懂得换位思考。这种人视自己的利益、权利、名誉为神圣不可侵犯,否则就会采取狠狠的惩罚,甚至采取杀害的手段;药家鑫在交通肇事发生以后,思想认识和心理行为上的种种表现充分地反映出了他的“自我中心”观,根据有些人的“撞伤不如撞死”的错误思维,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思想上的某些错误想法,一旦面临突发事件时,应激能力较差的人就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选择,药家鑫的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与社会负面影响有关;当然在此案件中,家庭教育失当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往往家庭教育方式简单极端,过分保护与干涉,或是专制粗暴、惩罚严厉,或是偏袒溺爱,这种种极端化教养方式可能使一个人在成长阶段形成不良的人格。在药家鑫的朋友看来,药家鑫和父亲的关系其实一直紧张,“他常常会在背后骂父亲”。父子矛盾的焦点在于父亲不能接受药家鑫对情感的态度,而药家鑫最无法接受的是父亲的讽刺,他的父亲曾经对药家鑫说,“你那么丑,没有人会喜欢你”。在家长可能是无意的一句话,却会深深地刺伤认得自尊心,会成为孩子心中抹不去的痛。从药家鑫的成长经历来看,小时候父亲对他“过于严格,打他,还曾经把他关在地下室,黑而且冷”的记忆。这也可能成为药家鑫不自信、过度自我保护的深层原因。

以上就是我个人从犯罪心理学方面对药家鑫故意杀人案粗浅分析。通过对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分析可以得出犯罪人药家鑫可能存在着心理上的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还没有严重到他必然犯罪的程度,但是一种阴差阳错的偶然,外部的特殊情境和他当时的某种心境碰撞在一起,就酿成了人间悲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千万不能因一时冲动犯错误。

药家鑫犯罪心理分析

大学生药家鑫在交通肇事后下车持刀接连8次刺向了倒在地上的伤者,最终致其死亡。看到这起案件的人在感到震惊的同时,无不感到惋惜,药家鑫在老师印象中是“普通、羞涩、成绩好”的学生;邻居眼中是“乖孩子”;朋友眼中是个“胆小而倔强”的哥们,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药家鑫沦落为杀人犯呢?我们不妨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一、从安全感缺失来看

人们通常所说的安全感主要指一个人的个体危机感,心理健康学所谓的安全感主要是体现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客观评价。儿童最初阶段对自我的形象认知都是从他人的语言行动中获取的,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对自我的独立认识,所以童年期他人的评价对自我认知很重要。一个人潜意识中具有安全感缺失,表现在行为上就会过度保护自己。

从药家鑫的成长经历来看,严格得有些粗暴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小时候父亲对他“过于严格,打他,还曾经把他关在地下室,黑而且冷”、讽刺“你那么丑,没有人会喜欢你”。童年的记忆中蕴含着恐惧不安,无助中不能获得心理安全,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潜意识中形成了“刺猬式”的自我保护。开车撞人后药家鑫肯定很害怕,但当他看到倒地的伤者正在记车牌时更是感到恐惧。很可能是伤者的这一动作激怒了他,恐惧加冲动启动了他潜意识中的自我保护机制,于是年轻气盛的他做出了一件极不理智甚至残忍的事情,他在致伤者死亡的同时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二、从自我认同感不足来看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一个男人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价值不认同,他会觉得自己是被人瞧不起的,是受威胁的,这种心理常态的表现是怯懦、退缩。但是在遇到偶然的触发事件时,容易引发出失控的情绪,比如愤怒、暴力等,当事人在非理智状态下,能感受到反抗的快感,实际上是潜在的一种自我心理补偿。 其中药家鑫做家教的学生家长反映,他在弹琴之前总会仔细地把手洗干净,几乎不吃别人家里的任何东西;他和同学一起外出玩的时候,常常要提前两个小时就准备出门,除了擦化妆品,他还会反复把自己的东西一遍遍核对,总是感觉自己忘记带某样东西,种种迹象表明药家鑫是具有强迫症倾向的人。

四、从虚荣心理作祟来看

虚荣心是指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在任何方面比别人落后,一定限度的在道德与法律范围之内的虚荣心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过分追求虚荣,小则道德沦丧,大则走向罪恶的深渊;如果把对一般毫无价值的东西的追求发展为似乎是美好的愿望时,虚荣心便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在这个意义上,虚荣心就表现为可悲的甚至不道德的社会情感,常常使人做出没有理智的不成熟的反社会的行为。根据调查得知,药家鑫还算不上“富二代”、“官二代”,只是殷实的家庭条件让他具有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而已,但是,作为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大学生,药家鑫能花费五千元做面部整容,买部5000元的手机,开着雪佛兰科鲁兹轿车去会见女朋友,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一颗膨胀的虚荣心在作怪,在强烈的虚荣心驱使下,会令人产生各种可怕的动机,这种动机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心理分析认为,虚荣心强的人的深层心理是

心虚,表面的虚荣与内心深处的心虚总是在斗争着。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这种心理。这种对物质生活的虚荣心,主要表现为一种病态的攀比行为,“你有我也有;你没有我也要有”,真的没有时也只好打肿脸充胖子,以求得周围人的赞赏与羡慕。正是这样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在蚕食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五、从社会认知中的“自我中心”观来看

社会认知上的自我中心观是指在个体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上往往只从自我的立场出发,而不能从他人或社会位置去思考问题或处理问题的认知方式。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当代大学生中有“自我中心”人格特征的人越来越多,这种人一切以“我”为中心,心中只有自己。凡事当前,首先想到的是“我”的感受如何,自己的利益能否得到保证,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懂得换位思考。这种人视自己的利益、权利、名誉为神圣不可侵犯,否则就会采取狠狠的惩罚,甚至采取杀害的手段;药家鑫在交通肇事发生以后,思想认识和心理行为上的种种表现充分地反映出了他的“自我中心”观,根据有些人的“撞伤不如撞死”的错误思维,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思想上的某些错误想法,一旦面临突发事件时,应激能力较差的人就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选择,药家鑫的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与社会负面影响有关;当然在此案件中,家庭教育失当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往往家庭教育方式简单极端,过分保护与干涉,或是专制粗暴、惩罚严厉,或是偏袒溺爱,这种种极端化教养方式可能使一个人在成长阶段形成不良的人格。在药家鑫的朋友看来,药家鑫和父亲的关系其实一直紧张,“他常常会在背后骂父亲”。父子矛盾的焦点在于父亲不能接受药家鑫对情感的态度,而药家鑫最无法接受的是父亲的讽刺,他的父亲曾经对药家鑫说,“你那么丑,没有人会喜欢你”。在家长可能是无意的一句话,却会深深地刺伤认得自尊心,会成为孩子心中抹不去的痛。从药家鑫的成长经历来看,小时候父亲对他“过于严格,打他,还曾经把他关在地下室,黑而且冷”的记忆。这也可能成为药家鑫不自信、过度自我保护的深层原因。

以上就是我个人从犯罪心理学方面对药家鑫故意杀人案粗浅分析。通过对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分析可以得出犯罪人药家鑫可能存在着心理上的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还没有严重到他必然犯罪的程度,但是一种阴差阳错的偶然,外部的特殊情境和他当时的某种心境碰撞在一起,就酿成了人间悲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千万不能因一时冲动犯错误。


相关内容

  • 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犯罪心理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1027 (二)课程英文名称:Criminal Psychology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专业学生(选修) (四)课程性质: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 ...

  • 数据分析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
  • 犯罪空间情报分析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 [学科分类]刑事侦察学 [摘要]犯罪是犯罪人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实施的危害行为.犯罪人对犯罪地点的选择并不是杂乱.毫无规律的:犯罪地点在空间分布上的信息隐含了犯罪人的住处或落脚点等信息.生态学领域的觅食理论是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重要理论依据,系列案件犯罪人在其犯罪生涯中 ...

  • 经典---犯罪心理学
  • 犯罪心理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 导论 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大致包括以下几种人的心理和行为: 1.犯罪人(主要研究对象):2.一般违法人:3.虞犯:4.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 ...

  • 犯罪心理学名词
  • 犯罪心理学资料 说明:带"☆"的答案不确定.个别有错误或未填的有知道的请告知学委,以便期通知大家. 08教本一班 整理 题型: 名词解释20分 选择题10分 判断题10分 填空题20分 简答题20分 论述题10分 案例分析题10分 一.名词解释 1. 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 ...

  • 论犯罪心理学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
  •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公共选修课论文 专 业 英 语 年 级 2013级 姓 名 ####### 论文题目 论犯罪心理学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 2015 年12月20日 论犯罪心理学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 摘要:, 如动机.需要.意志, 以及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 都会由于"个性"具 ...

  • 犯罪心理学1
  • 犯罪心理学 ①犯罪心理学可诞生的标志是1897年出版的<犯罪心理学>②犯罪: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以及应受刑法惩罚性.③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理论联系实际,伦理性原则.④犯罪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形成,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⑤犯罪心理学上的犯罪 ...

  • 犯罪心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 我国现阶段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摘要]本文简述了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基本内容,从犯罪心理学学科地位,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方面谈了对现阶段犯罪心理学所存在问题的思考. [关键字]犯罪心理学,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一. 犯罪心理学概要 1. 学科性质 就学科性质而言, ...

  • 犯罪中止.未遂.即遂
  • 犯罪的中止和未遂是两个概念,它们均属于故意犯罪的形态类型,极易混淆.如何区分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在刑法理论界似乎已成定局,而在司法实践中关于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溯及理论上的争议有悖于法治的基本精神.犯罪中止.犯罪未遂作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并不具备刑法所规定的某一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因而如何正确区分犯罪 ...

  • 第五章 影响犯罪的主体因素
  • 第五章 影响犯罪心理的主体因素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因可寻的.人为什么会犯罪?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是古往今来许多学者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正确的结论是:犯罪心理的形成以及犯罪行为的发生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两方面的因素中,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只是促使内因变化的条件. 本章将对影响 ...

  • 抢劫案件现场勘查及办案程序讲解
  • 第一章 抢劫案件现场勘查 第一节 抢劫犯罪案件的现场访问 一.抢劫犯罪案件现场访问的对象和内容 抢劫犯罪案件的现场访问,是指侦查人员在抢劫案件现场勘查过程中 依法对被害人和证人进行正面查询的一项侦查活动.现场访问是发现.收集抢劫犯罪线索和证据的重要途径.现场访问要以了解案件情况的人为对象,通过对案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