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一、工作背景

东坪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导致大部分农村的中青年(不分男女)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除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便是未成年的儿童。东坪乡妇联于2007年4月份组织了各村妇女主任在全乡范围内对在校学生的做了一番摸底调查。调查发现:这些留守儿童基本上是由爷爷奶奶抚养,或寄养于亲戚家中,甚至还有兄妹、兄弟相依为命,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十来岁的孩子常年寄宿在学校。这部分留守孩子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夫妻双方由于长年不在一起,导致感情破裂,子女则成了他们的包袱,这部分留守儿童的物质与精神创伤可想而知。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摆在政府(特别是妇联)、学校、家庭三方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主要做法

通过调查:东坪乡儿童总数达1041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00余人,其中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有198人,一方外出务工有92人。也就说留守儿童数达198人,占儿童总数的19%,大多数年龄为14岁以下。全乡教师59人,村干部40人。

针对以上情况,东坪乡妇联具体实施了以下几种做法:

1.成立领导机构。东坪乡妇联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这项工作列入重要会议日程,还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妇联的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文教卫生的副乡长为副组长,以乡妇联主席、中心学校校长、各村妇女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具体实施方案。

2.具体实施方案。经过党政联席会班子成员反复讨论,研究出了一套比较可行性方案,也就是组织开展全乡教师、村干部与留守儿童“1+4”帮扶结对管理教育模式,即一位教师和一位村干部共同负责管理教育四位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①留守儿童生活问题。主要由村干部负责把留守守儿童父母的联系方式记录下来,督促他们按月能及时寄回留守儿童的生活费用,如果确实有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有困难,则由其亲戚暂借解决。尽量做到留守儿童能在学校安心生活、学习。②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留守儿童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乡党委决定,由学校牵头,具体由任课老师实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多关心爱护这部分学生,想方设法将这群孩子的心灵窗户打开,建起情感沟通交流的桥梁,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充当父母的角色,给孩子以父母的关爱,关注留守孩子的生活困难、心理问题。不仅关注农村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

三、基本成效及社会反响

这一措施得到了学校、教师、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群平时缺乏交流、性格孤僻内向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通过教师从实际出发,耐心细致地引导和帮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因人施教、对症下药,慢慢地这群孩子的心灵窗户都被打开了,建立起了情感沟通交流的桥梁,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与这群留守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老师们都有意避开学习和学校生活等容易使留守孩子敏感的问题,而是从兴趣爱好和家庭生活的话题入手,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逐渐打开孩子们封闭已久的心灵大门,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这些教师无形之中在这群孩子心目中多了一些代名词——知心大姐、知己朋友,有时则成了他们的代理妈妈和代理爸爸,在社会上反响极大。

四、发展态势

时下,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外出务工人员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为外出务工使农村许多孩子短期或长期教育直接失去了监护人,形成了许多事实上的“单亲”、“孤儿”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据调查,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半以上较差,并且没有良好的习惯,心理健康也存在问题,很多思维产生了畸形,更令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人生价值等方面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若再不加以重视,那么农村综合素质较低的现象就会延续。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若不加以重视,那么,农民综合素质较低现象就会延续。关注农村的“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

五、对策建议

1.有序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民外出务工成本。

2.形成留守儿童社会干预工程,由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建立支持网络。

3.学校要加大农村孩子的德育教育力度,适当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定期开展丰富的思想文化教育活动。

4.对于“留守”儿童,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同时,要关注他们的学习,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成长,他们的思想变化,有目的的进行教育疏导。

六、问题困难

1.留守儿童工作缺少专门部门负责,各部门之间协作力度不够。留守儿童工作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单纯依靠妇联或共青团开展此项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并且目前留守儿童工作还缺少专门部门负责,不利于形成工作的长效机制和合力。

2.经费不足是开展留守儿童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留守儿童数量多、分布广,加之经费没有保障,尤其是县级财力不足,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必然受到限制。

3.留守儿童居住地分散,父母流动性强,不便于教育和管理。父母一般流动性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有过跟随父母在城市流动的经历,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经常处在“流动”与“留守”不断交替的不稳定生活状态中。加之农村教育资源有限,农村基层组织社会调控和管理作用较弱,导致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不系统。

4.父母劳务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缺少有效配合。部分劳务流入地政府对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的意义还缺乏应有的认识,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城市还没有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纳入本区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致使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在对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上缺乏配合。

一、工作背景

东坪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导致大部分农村的中青年(不分男女)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除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便是未成年的儿童。东坪乡妇联于2007年4月份组织了各村妇女主任在全乡范围内对在校学生的做了一番摸底调查。调查发现:这些留守儿童基本上是由爷爷奶奶抚养,或寄养于亲戚家中,甚至还有兄妹、兄弟相依为命,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十来岁的孩子常年寄宿在学校。这部分留守孩子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夫妻双方由于长年不在一起,导致感情破裂,子女则成了他们的包袱,这部分留守儿童的物质与精神创伤可想而知。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摆在政府(特别是妇联)、学校、家庭三方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主要做法

通过调查:东坪乡儿童总数达1041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00余人,其中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有198人,一方外出务工有92人。也就说留守儿童数达198人,占儿童总数的19%,大多数年龄为14岁以下。全乡教师59人,村干部40人。

针对以上情况,东坪乡妇联具体实施了以下几种做法:

1.成立领导机构。东坪乡妇联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这项工作列入重要会议日程,还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妇联的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文教卫生的副乡长为副组长,以乡妇联主席、中心学校校长、各村妇女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具体实施方案。

2.具体实施方案。经过党政联席会班子成员反复讨论,研究出了一套比较可行性方案,也就是组织开展全乡教师、村干部与留守儿童“1+4”帮扶结对管理教育模式,即一位教师和一位村干部共同负责管理教育四位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①留守儿童生活问题。主要由村干部负责把留守守儿童父母的联系方式记录下来,督促他们按月能及时寄回留守儿童的生活费用,如果确实有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有困难,则由其亲戚暂借解决。尽量做到留守儿童能在学校安心生活、学习。②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留守儿童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乡党委决定,由学校牵头,具体由任课老师实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多关心爱护这部分学生,想方设法将这群孩子的心灵窗户打开,建起情感沟通交流的桥梁,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充当父母的角色,给孩子以父母的关爱,关注留守孩子的生活困难、心理问题。不仅关注农村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

三、基本成效及社会反响

这一措施得到了学校、教师、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群平时缺乏交流、性格孤僻内向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通过教师从实际出发,耐心细致地引导和帮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因人施教、对症下药,慢慢地这群孩子的心灵窗户都被打开了,建立起了情感沟通交流的桥梁,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与这群留守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老师们都有意避开学习和学校生活等容易使留守孩子敏感的问题,而是从兴趣爱好和家庭生活的话题入手,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逐渐打开孩子们封闭已久的心灵大门,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这些教师无形之中在这群孩子心目中多了一些代名词——知心大姐、知己朋友,有时则成了他们的代理妈妈和代理爸爸,在社会上反响极大。

四、发展态势

时下,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外出务工人员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为外出务工使农村许多孩子短期或长期教育直接失去了监护人,形成了许多事实上的“单亲”、“孤儿”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据调查,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半以上较差,并且没有良好的习惯,心理健康也存在问题,很多思维产生了畸形,更令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人生价值等方面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若再不加以重视,那么农村综合素质较低的现象就会延续。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若不加以重视,那么,农民综合素质较低现象就会延续。关注农村的“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

五、对策建议

1.有序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民外出务工成本。

2.形成留守儿童社会干预工程,由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建立支持网络。

3.学校要加大农村孩子的德育教育力度,适当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定期开展丰富的思想文化教育活动。

4.对于“留守”儿童,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同时,要关注他们的学习,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成长,他们的思想变化,有目的的进行教育疏导。

六、问题困难

1.留守儿童工作缺少专门部门负责,各部门之间协作力度不够。留守儿童工作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单纯依靠妇联或共青团开展此项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并且目前留守儿童工作还缺少专门部门负责,不利于形成工作的长效机制和合力。

2.经费不足是开展留守儿童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留守儿童数量多、分布广,加之经费没有保障,尤其是县级财力不足,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必然受到限制。

3.留守儿童居住地分散,父母流动性强,不便于教育和管理。父母一般流动性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有过跟随父母在城市流动的经历,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经常处在“流动”与“留守”不断交替的不稳定生活状态中。加之农村教育资源有限,农村基层组织社会调控和管理作用较弱,导致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不系统。

4.父母劳务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缺少有效配合。部分劳务流入地政府对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的意义还缺乏应有的认识,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城市还没有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纳入本区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致使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在对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上缺乏配合。


相关内容

  • 镇关爱留守儿童典型经验材料
  • 近几年来,我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新兴产业.第三产业转移,目前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2.2万余人,这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儿童也逐年倍增,全镇留守儿童达750多人. 由于中青年外出,孩子在家由老人.亲友帮看或隔代抚养,不 ...

  •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 文山幼儿园2012上半年度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汇报材料 "留守儿童"是目前中国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学校教育问题,而是和众多方面相联系的社会问题.处理好"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得一项重要的政治时间,留 ...

  •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
  •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退耕还林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闲散农民涌进城市打工,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造成20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思想塑造期,但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思想道德 ...

  • 农村幼儿园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摭谈
  • 农村幼儿园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摭谈 江苏省盐城市郭猛中心幼儿园 [摘要]文章从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分析了他们的特点和问题,继而从幼儿园教师和家园共育的角度 探讨了关怀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留守儿童 随着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留守儿童"的问题 ...

  • 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经验材料
  • 办学理念:以爱育人,以礼立人,以乐成人 校训:爱人,守礼,修乐 2011年,宁乡县百灵鸟小学受宁乡县委.县政府的委托,创办了全县第一所寄宿制"民办公助"小学.学校以留守儿童为主要招生对象,学生在学校享受免费入学等国家助学政策的同时,还享受民办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三年的探索和研 ...

  • 社会实践报告书写格式及范文
  • 社会实践报告书写格式及范文 1 社会实践论文格式与写作方法详解 内容导读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一.社会实践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社会实践论文应 ...

  • 公益活动策划书范文
  • 公益活动策划书范文(一) 一.活动名称:"爱心"家教 二.活动时间: 此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每年四月到六月,每周周末. 备注:在三到七月,十月到一月周末由一部分同学寻找急需帮助的青少年: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分配参与人员的调配与收集来的信息的处理,接下来的时间是分配同学上门辅导. ...

  •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我校与瓦甸小学联合研究课题.这一课题已于xx年5月被南通市教科所列为"xxx"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经过5个月的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代表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向各位作一个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quo ...

  • 创先争优事迹材料
  • 服务妇女儿童 深化创先争优 --创先争优先进事迹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妇联系统紧紧围绕"巾帼创新功.岗位争优秀"主题,发挥优势,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妇联服务基层.服务妇女儿童的窗口作用,抓住党委.政府和社会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真诚服务广大妇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