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教育

大学生礼仪教育

芜湖家教网(http://www.51whjj.com )整理了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希望对广大大学生有益:

摘 要: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加强礼仪教育, 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 也是高校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礼仪教育的欠缺使得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欠缺, 为此, 高校应该通过加强教师礼仪修养、开设礼仪教育课程、开辟礼仪教育第二课堂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礼者, 敬人也, 是对人的尊重; 仪者, 仪式也, 是礼的表现形式, 因此所谓礼仪就是指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 即按照礼的要求节制和规范人的行为, 通过律己, 达到敬人的效果。我们知道,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可以说道德是做人的规矩和行为准则, 是人们判别善与恶的基本尺度, 也是人们选择怎样做和做什么的标准; 而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 是道德的具体表现, 是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 它更注重一个人从内到外的思想气质的外化, 其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由此可见道德是理论方面的思想意识, 礼仪是实践方面的行为表现; 道德是礼仪实践的内在要求, 礼仪是道德意识的外在体现。

在当代社会, 礼仪是个人良好形象的表现,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 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领域, 始终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对于提高人的素养, 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繁荣,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 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因此, 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 礼仪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历代教育家都把礼仪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 孔子的道德教育内容是以“礼”为基本规范, 以“仁”为思想核心, 以“孝”为基础的; 孟子把“仁义礼智”比喻成人之四体; 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做人的五常之道, 把“礼”作为道德的基本准则之一。但是, 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侧重于从高境界告诉学生如何做一个高尚的、楷模式的人, 存在说教成分多, 可操作性内容少, 以及实效性不强等问题, 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以做到, 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礼仪体现在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 它从人类最基本的行为入手, 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并且生动形象, 易行适用, 可接受性强。因此礼仪教育既可以弥补道德教育之不足, 又可以使道德教育具有坚实可靠、丰富多样的载体。

2. 礼仪教育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 是社会交际的钥匙。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显示那些懂得怎样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 其身心更加健康, 而且更会关心他人, 富有同情心, 朋友更多, 学习成绩更好。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逐渐变化, 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 他们十分渴

望与周围的人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 获得真正的友谊,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而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礼仪修养和交际技巧, 无法有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导致人际交往受挫, 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和礼仪知识, 帮助他们掌握人际交往技巧, 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得体的风度、高雅的气质, 从而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 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 大胆地参与社交活动, 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3. 礼仪教育是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前提

自觉地遵守社会礼仪规范的人, 就被人们认定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 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 他就会被视为缺乏修养的人, 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孔子认为“不学礼, 无以立”;荀子认为“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洛克认为“大多数的青年人入世的时候都因为不持重, 缺少礼仪, 而吃了苦头”。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强烈走向社会的需要, 同时又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惑, 比如工作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 如何建立事业发展的良好人际关系, 如何设计自我形象, 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交问题。再者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交际范围不断扩大, 交际节奏和频率不断加快, 这不仅对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既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又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的文明大学生。然而, 长期以来, 学校和家庭过分关注学生的课业成绩, 导致学生高智商、低情商, 不会做人, 不会处世。因此, 给大学生补上礼仪教育这门课已经刻不容缓。

4. 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 其根本目的是教育、引导公民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相应的礼仪规则, 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 使人们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有序,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都将礼仪看成是治国安邦之本。正由于礼仪对治国安邦和规范社会秩序意义重大, 礼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中, 对稳定社会秩序, 调节人际关系, 促进人际和谐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礼仪的温馨和柔性可以弥补法律的刚性和无情, 彰显人性关怀, 只有把法律的“禁恶”“他律”与礼仪的“倡善”“自律”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人身心和谐, 乐于为善, 既富于情感, 更富于理智, 掌握更多为人处世的本领,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礼仪失范表现及原因分析

1. 大学生礼仪失范的表现形式

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但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 表现出礼仪规范的缺失, 如无视课堂秩序, 旷课、迟到、早退心安理得, 课堂上随便说话、接发短信、玩游戏、吃东西, 甚至呼呼大睡; 图书馆和自习教室内大声喧哗、接打手机、污损书刊桌椅、自带笔记本电脑玩游戏看电影; 日常生活中乱丢果皮纸屑、浪费水电粮食、随地吐痰、排对加塞、不尊敬师长、公共场合行为不端、穿着不得体等; 这些现象折射出学生礼仪规范和公德意识的缺失, 高校校园文明风气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2. 礼仪素养相对低下。大学生应该是社会的精英群体, 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但是, 在大学生校园里, 却存在着高智商、低素质, 缺乏基本礼仪素养的现象。例如:上课时间吃东西, 教室里弥漫着刺鼻的包子味, 甚至还有刺耳的咀嚼声; 领导在台上开大会, 台下在各角落里开小

会; 上课时间学生却在酣然入睡, 或伴有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 课堂上、考场里我们常常能发现一些同学穿着背心、短裤和拖鞋心安理得地坐在讲台下; 屡禁不绝、蔚然成风的课桌文化, 校园里的污言秽语; 在公共场所勾肩搭背、大声喧哗, 摔酒瓶、讲粗话、乱扔纸屑果皮等。更令人不安的是, 有的学生把无视校规校纪, 行为不羁, 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有个性; 有的学生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 却不知道尊重别人为何物。这种受教育没教养, 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 都反映出大学生基本礼仪素养相对低下。

3. 社交礼仪意识淡漠。大学是青年走向社会的阶梯, 大学阶段社交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人将来能否顺利步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大学生在社交礼仪方面却存在漠视的现象。一方面, 部分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缺乏基本的礼仪却并不自知的现象, 比如:见了长辈、老师等熟视无睹; 走进自习教室, 随手将门甩上, 却并没有意识到影响了他人; 在公共场所做出搂抱等一些不文明举止, 却并不觉得羞耻等; 另一方面, 部分大学生明知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一定的场合应有相应的礼仪举止, 却缺乏自律意识, 自我放松。比如:在公共汽车上见了老人或抱小孩的妇女, 故意视而不见; 在公共场所, 明知应爱护公共环境卫生, 还是随手将垃圾乱扔; 在交友时, 明知道应该换位思考, 替他人着想, 还是把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这些现象都反映了部分青年学生存在对社交礼仪的漠视, 他们从内心里为了给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找借口, 而时时处处标榜“自我”、“个性”。

大学生礼仪教育

芜湖家教网(http://www.51whjj.com )整理了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希望对广大大学生有益:

摘 要: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加强礼仪教育, 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 也是高校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礼仪教育的欠缺使得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欠缺, 为此, 高校应该通过加强教师礼仪修养、开设礼仪教育课程、开辟礼仪教育第二课堂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礼者, 敬人也, 是对人的尊重; 仪者, 仪式也, 是礼的表现形式, 因此所谓礼仪就是指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 即按照礼的要求节制和规范人的行为, 通过律己, 达到敬人的效果。我们知道,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可以说道德是做人的规矩和行为准则, 是人们判别善与恶的基本尺度, 也是人们选择怎样做和做什么的标准; 而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 是道德的具体表现, 是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 它更注重一个人从内到外的思想气质的外化, 其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由此可见道德是理论方面的思想意识, 礼仪是实践方面的行为表现; 道德是礼仪实践的内在要求, 礼仪是道德意识的外在体现。

在当代社会, 礼仪是个人良好形象的表现,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 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领域, 始终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对于提高人的素养, 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繁荣,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 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因此, 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 礼仪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历代教育家都把礼仪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 孔子的道德教育内容是以“礼”为基本规范, 以“仁”为思想核心, 以“孝”为基础的; 孟子把“仁义礼智”比喻成人之四体; 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做人的五常之道, 把“礼”作为道德的基本准则之一。但是, 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侧重于从高境界告诉学生如何做一个高尚的、楷模式的人, 存在说教成分多, 可操作性内容少, 以及实效性不强等问题, 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以做到, 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礼仪体现在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 它从人类最基本的行为入手, 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并且生动形象, 易行适用, 可接受性强。因此礼仪教育既可以弥补道德教育之不足, 又可以使道德教育具有坚实可靠、丰富多样的载体。

2. 礼仪教育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 是社会交际的钥匙。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显示那些懂得怎样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 其身心更加健康, 而且更会关心他人, 富有同情心, 朋友更多, 学习成绩更好。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逐渐变化, 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 他们十分渴

望与周围的人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 获得真正的友谊,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而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礼仪修养和交际技巧, 无法有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导致人际交往受挫, 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和礼仪知识, 帮助他们掌握人际交往技巧, 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得体的风度、高雅的气质, 从而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 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 大胆地参与社交活动, 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3. 礼仪教育是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前提

自觉地遵守社会礼仪规范的人, 就被人们认定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 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 他就会被视为缺乏修养的人, 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孔子认为“不学礼, 无以立”;荀子认为“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洛克认为“大多数的青年人入世的时候都因为不持重, 缺少礼仪, 而吃了苦头”。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强烈走向社会的需要, 同时又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惑, 比如工作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 如何建立事业发展的良好人际关系, 如何设计自我形象, 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交问题。再者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交际范围不断扩大, 交际节奏和频率不断加快, 这不仅对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既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又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的文明大学生。然而, 长期以来, 学校和家庭过分关注学生的课业成绩, 导致学生高智商、低情商, 不会做人, 不会处世。因此, 给大学生补上礼仪教育这门课已经刻不容缓。

4. 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 其根本目的是教育、引导公民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相应的礼仪规则, 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 使人们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有序,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都将礼仪看成是治国安邦之本。正由于礼仪对治国安邦和规范社会秩序意义重大, 礼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中, 对稳定社会秩序, 调节人际关系, 促进人际和谐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礼仪的温馨和柔性可以弥补法律的刚性和无情, 彰显人性关怀, 只有把法律的“禁恶”“他律”与礼仪的“倡善”“自律”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人身心和谐, 乐于为善, 既富于情感, 更富于理智, 掌握更多为人处世的本领,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礼仪失范表现及原因分析

1. 大学生礼仪失范的表现形式

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但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 表现出礼仪规范的缺失, 如无视课堂秩序, 旷课、迟到、早退心安理得, 课堂上随便说话、接发短信、玩游戏、吃东西, 甚至呼呼大睡; 图书馆和自习教室内大声喧哗、接打手机、污损书刊桌椅、自带笔记本电脑玩游戏看电影; 日常生活中乱丢果皮纸屑、浪费水电粮食、随地吐痰、排对加塞、不尊敬师长、公共场合行为不端、穿着不得体等; 这些现象折射出学生礼仪规范和公德意识的缺失, 高校校园文明风气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2. 礼仪素养相对低下。大学生应该是社会的精英群体, 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但是, 在大学生校园里, 却存在着高智商、低素质, 缺乏基本礼仪素养的现象。例如:上课时间吃东西, 教室里弥漫着刺鼻的包子味, 甚至还有刺耳的咀嚼声; 领导在台上开大会, 台下在各角落里开小

会; 上课时间学生却在酣然入睡, 或伴有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 课堂上、考场里我们常常能发现一些同学穿着背心、短裤和拖鞋心安理得地坐在讲台下; 屡禁不绝、蔚然成风的课桌文化, 校园里的污言秽语; 在公共场所勾肩搭背、大声喧哗, 摔酒瓶、讲粗话、乱扔纸屑果皮等。更令人不安的是, 有的学生把无视校规校纪, 行为不羁, 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有个性; 有的学生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 却不知道尊重别人为何物。这种受教育没教养, 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 都反映出大学生基本礼仪素养相对低下。

3. 社交礼仪意识淡漠。大学是青年走向社会的阶梯, 大学阶段社交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人将来能否顺利步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大学生在社交礼仪方面却存在漠视的现象。一方面, 部分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缺乏基本的礼仪却并不自知的现象, 比如:见了长辈、老师等熟视无睹; 走进自习教室, 随手将门甩上, 却并没有意识到影响了他人; 在公共场所做出搂抱等一些不文明举止, 却并不觉得羞耻等; 另一方面, 部分大学生明知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一定的场合应有相应的礼仪举止, 却缺乏自律意识, 自我放松。比如:在公共汽车上见了老人或抱小孩的妇女, 故意视而不见; 在公共场所, 明知应爱护公共环境卫生, 还是随手将垃圾乱扔; 在交友时, 明知道应该换位思考, 替他人着想, 还是把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这些现象都反映了部分青年学生存在对社交礼仪的漠视, 他们从内心里为了给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找借口, 而时时处处标榜“自我”、“个性”。


相关内容

  •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山东科技大学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芦红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思考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应该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文明礼仪师资队伍建设. 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及浓厚的校园文明礼仪风尚等多方面努力. 本文在阐述大学生文明 礼仪现状及其形成原 ...

  • 礼仪教育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礼"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标志,是历代最基本的道德教化内容.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 ...

  • 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
  • 09通信技术 , 缪愉新: 浅谈大学生礼仪教育 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 摘要:礼仪自古以来都是作为对人进行德育教育.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 ...

  • 浅论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
  • 浅论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 作者:唐晓琴 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05期 摘 要: 礼仪是对礼貌.礼节.仪式的统称.礼仪不仅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而且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准则.在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中,礼仪教育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已 ...

  • 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 2009年第8期(总第68期) THE 边疆经济与文化 BORDER ECONOMYAND No.8.2009 CULTUREGenend.Nn611 [教育纵横] 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穆廷云 (邢台学院中文系,河北邢台054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期盼文明有礼 ...

  • [小学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研究]研究报告
  • 登岸小学  程水艳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素来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要&q ...

  • 教育部文明礼仪纲要
  • 河南省教育厅 教基„2011‟67号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 指导纲要>的通知 各省辖市教育局,各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 现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基一„2011‟7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 ...

  •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 浅谈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摘要: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把高等教育与国际通行礼仪接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综合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真正目的.深入探讨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对现代大学生礼仪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方法 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

  • 大学生礼貌礼仪
  • 大学生礼仪我见 摘要:当代大学生礼仪文明素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道德意识淡薄,礼仪践行能力欠佳,知识结构的均衡能力有限,对文化差异缺乏辩证认识.针对这种现象应该采取对策:进行校园礼仪的知识管理模式改革,提高全员自我管理意识,进行全员参与;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基础建设和行为表达能力培养,并在日常教 ...

  • 小学生礼仪观念淡薄的原因探析以及优化策略整合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文化氛围冲击着青少年的礼仪教育,在小学生中出现了文明礼仪观念淡薄的现象也逐渐地引起了教育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笔者从社会.时代等多角度探析了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并根据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提出一系列的小学生礼仪教育优化策略. 关键词:礼仪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