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3页至35页信息窗1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明确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2. 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和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1度的角的大小。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的度量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量角器、三角板、活动角。

学生准备:

1. 三角板、活动角、量角器。

2. 课前仔细观察量角器有什么发现,自学课本,划出重点词句,做标记。

3. 学习用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且还给角分了类,你能说说角分哪几类?他们有什么特点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角的奥秘。

2. 课件出示: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 这里有∠1和∠2两个角,睁大你的火眼金睛做个小游戏——比一比眼力”。估一估、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一个大?大多少?

2.温馨提示:用你手中的学具动手、动脑验证一下。

3. 独立解决后,在组内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估计这两个角的大小主要想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观察两个角,比较两个角中两条边张开的程度,一方面是建立角的大小观念;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知觉。】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直观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1. 师:哪个同学愿把你们小组想出的好办法说出来,让大家与你们共享?

2. 汇报交流:可能会出现三种方法。

(1)方法一:用三角板比较。

操作演示:预设:

小组代表汇报操作发现:∠1等于三角板的左下角,而∠2大于三角板的左下角,所以∠1<∠2。

(2)方法二:利用活动角比较。

操作演示:预设:

小组代表汇报操作发现:这题的活动角1小于活动角2,所以∠1<∠2。

(3)方法三:重叠法比较。

预设:生:把∠1剪下来,与∠2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就是叠在一起比较。得到∠2大于∠1。

师:请大家按照这位同学说的方法,比一比。(学生动手操作。)

3. 师:下面老师电脑上演示拼的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把∠1移动与∠2进行重叠比较大小。)

师:有谁能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

师生小结:先让∠1的顶点和它的一条边与∠2的顶点和它的一条边重合,并使得这两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旁。(教师边说边再次演示。) 然后看∠1的另一条边,如果这一条边与∠2的另一条边重合,则两角相等。如果这一条边落在∠2的里面(或外面) ,则∠1小于(或大于) ∠2。

4. 师质疑:要知道∠2比∠1大多少?需怎么办?

师:量长度可以用尺作为工具,量角也有工具,这就是量角器。下面我们来学习用量角器量角。

(二)用量角器比较角的大小。

1. 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如何量角和读数的;思考量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电脑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通过课前自学,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快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一听。

(2)你认为用量角器怎样量角?最好能归纳出量角的方法和步骤,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等等。量一量,∠1和∠2这2个角的度数。

(3)用量角器量角要注意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2. 小组交流汇总你们的研究成果。

3. 哪一个组先来汇报?

预设:小组1:我们组发现量角器有两圈,里面一圈和外面一圈,里面一圈是0°到180°,外面一圈也是0°到180°。一圈是从左往右数,另一个圈是从右往左数。0°线和中间的线组成了90°的角是直角。

小组2: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

小组3:量角的时候,(1)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2) 用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3)要根据角的另外一条边来读。

小组4:要注意内圈与外圈不要读错了;看角的一边与哪一条零刻度线重合,就从那一边开始读。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外圈的0刻度线重合了,就要读外圈刻度,如果角的一条边与 内圈0 刻度线重合,就要读角的内圈刻度。

4. 老师电脑课件演示讲解:动态演示1度角的产生, 让学生闭眼感知想象1°的角有多大。

5. 度量∠1和∠2的度数。

学生代表实物展台演示讲解度量方法和过程。用量角器测得∠1=60°∠2=70°

因为60°<70°,所以∠1<∠2。70—60°=10°. ∠2比∠1大10°.

6. 老师电脑课件演示讲解:

方法提示: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时,有时由于角的边较短可能会影响到在

量角器上准确读数,此时可以将角的两边适当延长后再度量。注意读量角器上没有标数的角如(75°)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抓住本课的重点——掌握度量角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归纳出量角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抽象概括能力,又有效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生共同回顾、交流、总结:

1.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可以用三角板、活动角等实物进行直观比较,也可以用量角器度量每个角的度数来比较。

2. 度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

3. 量角的时候,(1)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2) 用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3)要根据角的另外一条边来读。补充读量角器上没有标数的角如(75°)

五、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下面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本领一起来到数学王国去遨游、去闯关!有没有信心?

1. 挑战第一关:现学现用。课本36页第3题。

2. 挑战第二关:36页第4题量一量,比一比。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独立测量角的度数,交流测量的方法后,再进行比较。

3. 挑战第三关: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24页第1题判断对错。

打手势判断,说错因及改正方法。

4. 挑战第四关: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25页第2题。

提示:注意区分内外刻度。

5. 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快乐吗?

【设计意图:设计练习注重“由扶到放”,由“看图读数—看图纠错 —总结方法”,层层递进,新知与练习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边练边学”的特点。学生学的津津有味。】

板书设计:

1. 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2. 用量角器比较角的大小。

方法一:用三角板比较。 (1)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

方法二:用活动角比较 (2)量角器构造:①中心点 ②零刻度线 ③内

刻度 ④外刻度。

方法三:重叠法比较。 (3)角的计量单位:“度” 用符号“°”表示。

(4)角的度量方法: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 他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0 在内读内,

0 在外读外。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打下基础。】

使用说明:

1. 教学反思:《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教学反思:

(1)引入自学,重视学法指导。

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发展,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我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并划出重点词句,做标记。然后提问:“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汇报落实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较高,汇报时人人都有成就感,这样处理既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又使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机会,提高了自学能力。

(2)练习时采用闯关比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后面数学王国里的遨游练习,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和有阶梯性,让学生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在玩中把本节课的内容学习并巩固了,达到双赢的效果。让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喜欢学习数学。

2. 使用建议: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应强调一下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

3. 需要突破的问题: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分清内外刻度更是困难。这些都是需要突破的问题。

相关联接:青岛教学资源网www.mmedu.net.cn 教材分析。

徐继凤 枣庄师范附属小学

《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3页至35页信息窗1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明确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2. 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和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1度的角的大小。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的度量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量角器、三角板、活动角。

学生准备:

1. 三角板、活动角、量角器。

2. 课前仔细观察量角器有什么发现,自学课本,划出重点词句,做标记。

3. 学习用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且还给角分了类,你能说说角分哪几类?他们有什么特点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角的奥秘。

2. 课件出示: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 这里有∠1和∠2两个角,睁大你的火眼金睛做个小游戏——比一比眼力”。估一估、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一个大?大多少?

2.温馨提示:用你手中的学具动手、动脑验证一下。

3. 独立解决后,在组内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估计这两个角的大小主要想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观察两个角,比较两个角中两条边张开的程度,一方面是建立角的大小观念;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知觉。】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直观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1. 师:哪个同学愿把你们小组想出的好办法说出来,让大家与你们共享?

2. 汇报交流:可能会出现三种方法。

(1)方法一:用三角板比较。

操作演示:预设:

小组代表汇报操作发现:∠1等于三角板的左下角,而∠2大于三角板的左下角,所以∠1<∠2。

(2)方法二:利用活动角比较。

操作演示:预设:

小组代表汇报操作发现:这题的活动角1小于活动角2,所以∠1<∠2。

(3)方法三:重叠法比较。

预设:生:把∠1剪下来,与∠2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就是叠在一起比较。得到∠2大于∠1。

师:请大家按照这位同学说的方法,比一比。(学生动手操作。)

3. 师:下面老师电脑上演示拼的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把∠1移动与∠2进行重叠比较大小。)

师:有谁能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

师生小结:先让∠1的顶点和它的一条边与∠2的顶点和它的一条边重合,并使得这两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旁。(教师边说边再次演示。) 然后看∠1的另一条边,如果这一条边与∠2的另一条边重合,则两角相等。如果这一条边落在∠2的里面(或外面) ,则∠1小于(或大于) ∠2。

4. 师质疑:要知道∠2比∠1大多少?需怎么办?

师:量长度可以用尺作为工具,量角也有工具,这就是量角器。下面我们来学习用量角器量角。

(二)用量角器比较角的大小。

1. 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如何量角和读数的;思考量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电脑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通过课前自学,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快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一听。

(2)你认为用量角器怎样量角?最好能归纳出量角的方法和步骤,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等等。量一量,∠1和∠2这2个角的度数。

(3)用量角器量角要注意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2. 小组交流汇总你们的研究成果。

3. 哪一个组先来汇报?

预设:小组1:我们组发现量角器有两圈,里面一圈和外面一圈,里面一圈是0°到180°,外面一圈也是0°到180°。一圈是从左往右数,另一个圈是从右往左数。0°线和中间的线组成了90°的角是直角。

小组2: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

小组3:量角的时候,(1)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2) 用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3)要根据角的另外一条边来读。

小组4:要注意内圈与外圈不要读错了;看角的一边与哪一条零刻度线重合,就从那一边开始读。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外圈的0刻度线重合了,就要读外圈刻度,如果角的一条边与 内圈0 刻度线重合,就要读角的内圈刻度。

4. 老师电脑课件演示讲解:动态演示1度角的产生, 让学生闭眼感知想象1°的角有多大。

5. 度量∠1和∠2的度数。

学生代表实物展台演示讲解度量方法和过程。用量角器测得∠1=60°∠2=70°

因为60°<70°,所以∠1<∠2。70—60°=10°. ∠2比∠1大10°.

6. 老师电脑课件演示讲解:

方法提示: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时,有时由于角的边较短可能会影响到在

量角器上准确读数,此时可以将角的两边适当延长后再度量。注意读量角器上没有标数的角如(75°)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抓住本课的重点——掌握度量角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归纳出量角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抽象概括能力,又有效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生共同回顾、交流、总结:

1.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可以用三角板、活动角等实物进行直观比较,也可以用量角器度量每个角的度数来比较。

2. 度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

3. 量角的时候,(1)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2) 用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3)要根据角的另外一条边来读。补充读量角器上没有标数的角如(75°)

五、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下面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本领一起来到数学王国去遨游、去闯关!有没有信心?

1. 挑战第一关:现学现用。课本36页第3题。

2. 挑战第二关:36页第4题量一量,比一比。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独立测量角的度数,交流测量的方法后,再进行比较。

3. 挑战第三关: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24页第1题判断对错。

打手势判断,说错因及改正方法。

4. 挑战第四关: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25页第2题。

提示:注意区分内外刻度。

5. 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快乐吗?

【设计意图:设计练习注重“由扶到放”,由“看图读数—看图纠错 —总结方法”,层层递进,新知与练习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边练边学”的特点。学生学的津津有味。】

板书设计:

1. 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2. 用量角器比较角的大小。

方法一:用三角板比较。 (1)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

方法二:用活动角比较 (2)量角器构造:①中心点 ②零刻度线 ③内

刻度 ④外刻度。

方法三:重叠法比较。 (3)角的计量单位:“度” 用符号“°”表示。

(4)角的度量方法: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 他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0 在内读内,

0 在外读外。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打下基础。】

使用说明:

1. 教学反思:《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教学反思:

(1)引入自学,重视学法指导。

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发展,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我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并划出重点词句,做标记。然后提问:“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汇报落实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较高,汇报时人人都有成就感,这样处理既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又使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机会,提高了自学能力。

(2)练习时采用闯关比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后面数学王国里的遨游练习,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和有阶梯性,让学生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在玩中把本节课的内容学习并巩固了,达到双赢的效果。让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喜欢学习数学。

2. 使用建议: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应强调一下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

3. 需要突破的问题: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分清内外刻度更是困难。这些都是需要突破的问题。

相关联接:青岛教学资源网www.mmedu.net.cn 教材分析。

徐继凤 枣庄师范附属小学


相关内容

  • 角的度量说课稿
  • <角的度量>说课稿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2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

  • 几种图像相似性度量的匹配性能比较
  • 第30卷第1期 2010年1月 文章编号:1001-9081(2010)01-0098-03 计算机应用 JournalofComputerApplications Vol.30No.1 Jan.2010 几种图像相似性度量的匹配性能比较 陈卫兵 (南通职业大学电子工程系,江苏南通226007) ( ...

  • 角的度量一
  • 数学四年级第二单元<线与角> 2-5 <角的度量>(一)导学案设计 设计人 :王晓慧 教学目标: 1. 认识量角器, 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 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3. 能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难点: ...

  •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一.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1. 射线.直线:2. 角的度量.具体编排顺序如下: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 本单元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quo ...

  • 列表 Viterbi 译码算法及其应用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列表 Viterbi 译码算法及其应用 郝芳芳,牛凯** 5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876) 摘要:Viterbi 译码算法(VA)是卷积码的最大似然(ML)译码算法.列表 Viterbi 译码算法 (LVA) ...

  •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三河市冶金小学 李欣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知道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最合适,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 ...

  •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角的度量人教版
  • 第二课时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通过观察认识量角器,,了解量角器的基本结构. 2.通过尝试.交流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度量角的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量各种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体会 ...

  • 角的表示方法和角的度量[2]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 (角的表示方法和角的度量) 角的表示方法和角的度量)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 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2 4.课前准备: 教 ...

  • [角的度量一]课堂观察分析
  •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作业模版) 学员姓名 观察对象 观察点 一.课前情境创设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的问题情境创 设) 陈振生 邱燕霞 学员单位 授课内容 紫帽中心小学 观察时间段 9 月下旬 角的度量(一)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运用猜一猜游戏形式,激 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为乐学创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