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宏观经济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一、 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从1978年恢复高考的3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普及化,大学生已经从最初的“社会精英”成为如今的“普通大众”。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各类毕业生中有10%左右不能在毕业当年实现就业,这部分群体规模大、增速快,已经成为我国失业治理的重点。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伴随着我国经济进人新常态,受国内外各种复杂、不确定性因素的交织影响,大学生在进人劳动力市场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

二、原因分析

从经济学的失业理论出发,可以将大学生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前者是指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自愿选择不就业,他们对去向另有选择,如准备考研、自主创业、出国留学等等。还有一种解释是“一种不满足于已有的工作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当前,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人满为患,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基层单位急需大学生,而大学生却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农村和基层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农村地区和基层单位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加之条件较差,工作福利待遇较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大学生宁愿在大城市自愿失业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

而非自愿失业,则是指愿意就业的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顺利就业。很明显,后者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目前大学毕业生非自愿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摩擦性失业。即由于劳动力的流动而引起的失业。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充分的,并不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可以得到完全的工作信息,信息的不通畅势必造成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另外,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地理位置等等都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个人素质、专业技能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最终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部分大学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也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

二是结构性失业。即由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现象,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也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专业知识等对于经济结构的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性,不能及时得到调整,势必造成大学生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不能顺利就业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无人做的“空位”,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这种失业的根源在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

另外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价值的最低端,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而非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民工,而大学生需要在产业链中高端的设计、销售和服务等环节就业,因而在我国出现一边是用工荒,另一边是大学生就

业难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三是周期性失业。它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支出和产出水平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上度过了最困难阶段,但全面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的经济增长点短期内还难以形成。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进入中低速波动期,全球经济的疲软必定会带来总需求的不足。出口依赖型发展方式使得我国产品市场过分依赖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总需求不足将使我国出口低速增长常态化,部分地区已有大批企业破产,外需吸纳就业的能力受到制约,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就业。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就业的角度看,促进就业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就业弹性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放缓将会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进而对大学生就业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2012)测算表明,我国GDP 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可能丧失100多万个就业岗位。1即使经济仍持续增长,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最终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目前大学毕业生失业包含部分周期性失业的因素。

除此以外,大学生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劳动部门服务意识不强等。

三、对策建议

(一)以就业为目标,继续推行积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适当提高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不足拉上的或总供给推动生产成本增加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螺旋式上升。较多的经济学家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将有利于经济的增长。根据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物价水平与就业率有此消彼长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将二者均保持在4%左右的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的效果。事实证明,只有不单纯依赖通货膨胀手段来解决失业问题,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因此,在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通货膨胀率,有利于就业。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有效需求

从产业结构上看,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吸引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最强。在财政支出、税收减免和补贴、金融体系和投资融资政策方面加大向新兴服务业倾斜,降低其进入成本和创业风险。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我国应通过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在城乡区域结构上,制定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鼓励毕业大学生到特定地区(西部、农村、基层) 就业,并对其收益差进行制度化的合理补偿。

(三)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建立创业型社会的氛围,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简化审批、降低注册门槛,完备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和创业企业的存活率。

(四)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

改革教育体制,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地设置专业学科。根据每年就业市场需求以及行业走向来科学地设置学科专业的招生人数与培养计划。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未来时期要在师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等方面给予倾斜,并重点建设一批职业技术院校。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 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J].中国劳动,2012(2).

(五)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劳动力市场。

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既可以使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正常发挥,打破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壁垒,又有利于整个社会劳动效率的提高。加强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性建设,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取消就业限制与歧视。加强监察和监督,坚决查处就业腐败行为,为大学生提供公平、畅通的社会上升通道。

(六)大学生要提高自身能力,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生在走进就业市场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就业观,要改变陈旧思维习惯,在知识、能力、素质、观念等各方面努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在提升自我能力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树立就业危机意识,通过参加学生社团、比赛等多种途径锻炼自己,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及时关注社会新闻,了解最新就业信息,不断与时俱进。最后,在应聘时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相信自己大学四年的努力会有回报,理性面对职场中的成功与失败。

四、结束语

总之,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多种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并且制定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其次,企业也要树立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不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最后,学校要做好全方位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宫昊,. 宏观经济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3,(16)

[2]王勤, 王洋天, 罗嘉欣,. 从大学生就业压力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选择[J].中国科技信息,2005,(4)

[3]杨冰清,. 宏观经济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0(8X)

[4]张萍,. 宏观经济与大学生就业[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7)

[5]王保义,. 宏观经济政策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J].教育探索,2010,(10)

[6]袁畅彦,. 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J].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11)

[7]岳若惠,.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价值工程,2012,31(14)

[8]吕宗瑛,.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财税政策研究[J].财政监督,2014,(15)

[9]杨继瑞,. 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文化论坛,2010,2(3)

宏观经济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一、 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从1978年恢复高考的3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普及化,大学生已经从最初的“社会精英”成为如今的“普通大众”。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各类毕业生中有10%左右不能在毕业当年实现就业,这部分群体规模大、增速快,已经成为我国失业治理的重点。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伴随着我国经济进人新常态,受国内外各种复杂、不确定性因素的交织影响,大学生在进人劳动力市场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

二、原因分析

从经济学的失业理论出发,可以将大学生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前者是指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自愿选择不就业,他们对去向另有选择,如准备考研、自主创业、出国留学等等。还有一种解释是“一种不满足于已有的工作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当前,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人满为患,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基层单位急需大学生,而大学生却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农村和基层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农村地区和基层单位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加之条件较差,工作福利待遇较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大学生宁愿在大城市自愿失业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

而非自愿失业,则是指愿意就业的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顺利就业。很明显,后者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目前大学毕业生非自愿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摩擦性失业。即由于劳动力的流动而引起的失业。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充分的,并不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可以得到完全的工作信息,信息的不通畅势必造成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另外,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地理位置等等都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个人素质、专业技能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最终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部分大学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也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

二是结构性失业。即由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现象,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也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专业知识等对于经济结构的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性,不能及时得到调整,势必造成大学生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不能顺利就业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无人做的“空位”,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这种失业的根源在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

另外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价值的最低端,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而非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民工,而大学生需要在产业链中高端的设计、销售和服务等环节就业,因而在我国出现一边是用工荒,另一边是大学生就

业难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三是周期性失业。它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支出和产出水平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上度过了最困难阶段,但全面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的经济增长点短期内还难以形成。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进入中低速波动期,全球经济的疲软必定会带来总需求的不足。出口依赖型发展方式使得我国产品市场过分依赖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总需求不足将使我国出口低速增长常态化,部分地区已有大批企业破产,外需吸纳就业的能力受到制约,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就业。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就业的角度看,促进就业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就业弹性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放缓将会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进而对大学生就业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2012)测算表明,我国GDP 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可能丧失100多万个就业岗位。1即使经济仍持续增长,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最终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目前大学毕业生失业包含部分周期性失业的因素。

除此以外,大学生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劳动部门服务意识不强等。

三、对策建议

(一)以就业为目标,继续推行积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适当提高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不足拉上的或总供给推动生产成本增加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螺旋式上升。较多的经济学家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将有利于经济的增长。根据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物价水平与就业率有此消彼长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将二者均保持在4%左右的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的效果。事实证明,只有不单纯依赖通货膨胀手段来解决失业问题,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因此,在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通货膨胀率,有利于就业。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有效需求

从产业结构上看,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吸引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最强。在财政支出、税收减免和补贴、金融体系和投资融资政策方面加大向新兴服务业倾斜,降低其进入成本和创业风险。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我国应通过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在城乡区域结构上,制定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鼓励毕业大学生到特定地区(西部、农村、基层) 就业,并对其收益差进行制度化的合理补偿。

(三)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建立创业型社会的氛围,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简化审批、降低注册门槛,完备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和创业企业的存活率。

(四)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

改革教育体制,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地设置专业学科。根据每年就业市场需求以及行业走向来科学地设置学科专业的招生人数与培养计划。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未来时期要在师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等方面给予倾斜,并重点建设一批职业技术院校。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 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J].中国劳动,2012(2).

(五)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劳动力市场。

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既可以使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正常发挥,打破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壁垒,又有利于整个社会劳动效率的提高。加强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性建设,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取消就业限制与歧视。加强监察和监督,坚决查处就业腐败行为,为大学生提供公平、畅通的社会上升通道。

(六)大学生要提高自身能力,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生在走进就业市场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就业观,要改变陈旧思维习惯,在知识、能力、素质、观念等各方面努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在提升自我能力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树立就业危机意识,通过参加学生社团、比赛等多种途径锻炼自己,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及时关注社会新闻,了解最新就业信息,不断与时俱进。最后,在应聘时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相信自己大学四年的努力会有回报,理性面对职场中的成功与失败。

四、结束语

总之,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多种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并且制定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其次,企业也要树立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不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最后,学校要做好全方位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宫昊,. 宏观经济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3,(16)

[2]王勤, 王洋天, 罗嘉欣,. 从大学生就业压力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选择[J].中国科技信息,2005,(4)

[3]杨冰清,. 宏观经济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0(8X)

[4]张萍,. 宏观经济与大学生就业[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7)

[5]王保义,. 宏观经济政策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J].教育探索,2010,(10)

[6]袁畅彦,. 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J].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11)

[7]岳若惠,.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价值工程,2012,31(14)

[8]吕宗瑛,.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财税政策研究[J].财政监督,2014,(15)

[9]杨继瑞,. 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文化论坛,2010,2(3)


相关内容

  •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感受教育课程总结报告
  •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专业感受教育课程总结报告 学 院: 人文与法律学院 系 : 公共管理系 专 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一.我对本专业的认识 1.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性质 经过专业教育感知课程,我知道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是一门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 ...

  • 社会学系毕业生论文题目
  • 社会学系毕业生论文题目 房文双 [1**********] 1. 解读大学校园的 2. 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3.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4. 某某城市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5. 某某农村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6. 以一个具体团体为例,分析团体领导的技巧 7. 网络社会问题及控 ...

  • 综合检索报告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
  • 综合检索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 一.研究主题的确立与分析 1.需求分析 根据5W法对课题进行需求分析,首先是外部特征的分析: (1)全面性/专深性:全面地查找介绍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方面的文献. (2)本课题的目的:完成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的综述文章. (3)文献类型:图书.期刊.网络信息. ...

  • 通识教育重要性的研究
  • [摘 要]:专业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识教育是以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性,培养德才兼备.知识广博.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为宗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即成为"完整". ...

  • 会计审计金融等8大财会类专业排名大比拼:国内高校哪家强?
  • 整体情况来看,目前就业形势最好的是会计.金融.财务管理,相对较差的是财政学和税收学.但是从人才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来看,真正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性较强的高级会计人才仍然十分缺乏. 财会类专业近年来一直是人才市场的热门专业,常见的有会计.审计.金融.税收.经济等专业,这些专业粉丝众多,在众多学生和家长挑剔 ...

  • 高校社团功能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 交流平台 第26期(总第666期) 高校社团功能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高秋萍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高校学生社团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已成为挖掘学生潜力.全面提高学生就业服务.就业观导向.素质拓展.凝聚激励.自我教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了社会 ...

  •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 一.序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并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我 ...

  • 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 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国荣 摘要:硕士研究生就业难成为新的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具体分析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全国的整体就业形势是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二.用人单位在人才录用标准上渐趋理性:三.研究生缺乏审时度势.灵活就业的思考和过硬的职业能力:四 ...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 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上海外国语大学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2014年2月 目录 前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