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功能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交流平台

第26期(总第666期)

高校社团功能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高秋萍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高校学生社团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已成为挖掘学生潜力、全面提高学生就业服务、就业观导向、素质拓展、凝聚激励、自我教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了社会沟通、育、校企文化对接、社会服务和校际联谊等功能。

[关键词]社团功能就业能力潍坊

261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6-0169-02

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重庆三峡学院的任江林提出,就业能力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工作能力,第二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三是求职技能。由此可见,就业能力是一种以就业为目的的特定的综合素质集合,它具有层次性,且随着社会的变迁,就业能力的内涵和外延也会随之不断演变。关于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瑞士学者戈德斯密德提出五要素说: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广阔的视野。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将就业能力分为5个类基本胜任力(阅读、写作、计算)、沟通能力(说和别16项技能:

听)、适应能力(问题解决、创造性思考)、群体效果(人际技能、团队工作、协商能力)、影响能力(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等。国对内学者夏祖浩认为就业能力包括四个方面:自尊和成就动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技能。上海公共行政与人才资源研究所汪怿把就业能力分三部分:基础技能、个体管理技能和团队工作技能。辽宁师范大学张丽华等认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为就业能力由五个维度构成:思维能力、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课题组借鉴专家学者观点,通过调查分析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需求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基本专业能力、社会沟通能力、求职应聘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拓展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等。

二、高校学生社团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功能(一)社会沟通功能

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非大学生总量过剩,而是结构性相对过剩所致,即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就业鸿沟”,职面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企业与毕业生有巨大的位空缺和失业现象共存。因此,提高大学生社会沟通能力是解决“就业鸿沟”的前提和基础。社团在学生与社会沟通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社团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将大学生能力培养延伸到社会。一方面将社会经验引进课堂,另一方面将课堂知识带出校园。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也有利于社会了解大学生,促进了学校与社会接轨。学生社团通过整合资源,寻求支持等方式加强同社会的交流与合作,社

促进就业

[作者简介]高秋萍(1964-),女,山东潍坊人,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山东[中图分类号]G645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劳动力过剩尤为突出,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华英才网最新发布的就业指数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630万,就业形势无疑是30年来最严峻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已成为各高校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高校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培养途径。其中,高校学生社团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校学生社团性质及功能定位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以自愿方式组成的业余性学生群体组织,它根植于高校学术研究、人文道德深化和实践积累的沃土,以鲜明的开放性、包容性、自建设、

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成为昭显校园文化的一面大旗,逐步形成了理论学习、专业科研、文化艺术、公益实践、网络信息及就业创业等六大类较为成熟的社团。各类社团围绕不同的教育主题,在科技创新、文体艺术、社会实践、技能培养等方面开展理论教育、

活泼健康、丰富多彩的各种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善知识、培养能力、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发挥特长,以及开拓知识领域、调整知识结构、挖掘学生潜能的舞台。调查显示,半数以上高校学生曾注册成为社团成员,90%以上的学生参加过社团活动。大学生社团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思想教育的主舆论导向、思想教育、阵地和服务学生的主渠道,具有文化传播、力量凝聚、素质培养和榜样示范等功能,发挥了塑造人、熏陶人、引导人、感染人等育人成效。近年来,服务于大学生就业需要,“就业者协会”“大学生就业促进会”“大学生事业发展促进会”“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等就业类社团异军突起。各类社团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通过组织社团活动,在促进就业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功能。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及构成要素

国际劳工组织(IL0)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及应对工作中出现变化的能力。国内学者郑晓明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

第26期(总第666期交流平台

技能不能一劳永逸,经常滞后于社会发展,整,毕业生所学知识、只有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滞后于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因此,

新知识,全面提高素质,才能适应职业的变化和岗位的变动,才能不断开拓新的就业领域。社团活动在大学生素质拓展、技能训练、自我教育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接受校园文化、人文精神、学术氛围、社会实践等人格品质、社会认知、科学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实现在思维方式、组织管理、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素质精神、

和能力的全面提高,获取就业和再就业需要的人文素质、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以及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而广适应和创新的工作能力等。阔的视野、

(五)凝聚激励功能

“乐业”能激发劳动者的事业心、创造力和积极性,是勤业、敬业和创业的前提。目前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将求职者的兴趣、特长作为是否聘用的重要因素,有特长的求职者更具就业竞争力。但是,现行高等教育模式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部分学生因多种原因不能就读自己爱好、擅长的专业和学科。而社团活动为大学校园创造了一个由多种学术、生活、社会活动组成的环境氛围,使大学生有条件和机会将业余精力和时间投入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中。社团活动以大学生为行为主体,活动目标自己商定,内容形式自主策划,角色扮演自由分配,发生冲突自我调解,活动效果自我评价。社员可在不断认识自我过程中选择既适合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又能满足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的社团活动。借助活动,发挥个性优势,学习专业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强化实践锻炼,提高就业竞争力。在毕业求职时,这些学生就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爱好、兴趣和特长的职业,从而激发其创新激情和工作热情,发挥其潜质和智力优势,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实现“人尽其才”。

(六)校企文化对接功能

多数学生因对企业不了解,不熟悉即将进入行业企业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增加了就业难度。社“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校园文化”团活动有利于实现

是指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活动、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的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心理习惯、基本信念、审美情趣、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教风、学风等。信“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对接”是指校企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彼此连接。现代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对自身发展至关重要。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会全身心投入工作,发挥自身潜能;企业对这些员工则给予更多培养和提升机会,为其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社团组织通过引入企业文化培训,邀请知名企业家、成功人士和专家学者举办企业文化专题讲座,邀请行业优秀代表与学生座谈,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实地参观考察等,与企业间断接触,让学生真实感受、了解和适应企业文化,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岗社团组织还可利用校内橱窗、黑板报、电视台、校园位适应能力。

网、院报学报、学生自办刊物等形式,展示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品牌意识、企业精神、用人理念,创建展示优秀企业文化精神理念的阵地,实现校企文化对接,培养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就

团组织形式从单纯由学生参加,转变为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活动社会赞助已成为社团经费由单靠学校划拨,发展为多渠道筹资。活动经费重要来源之一。微软、联想、谷歌等名企相继走进高校,以企业冠名社团和社团活动。①

(二)就业服务功能

目前,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欠完善,就业信息渠道欠畅通。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靠学校、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等低效方式,信息量少,成交率低。因此,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原始、

就业服务体系和供求信息网络,及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和毕业生信息,为毕业生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畅通就业渠道非常必要。社团成员围绕就业需求,全方位提供就业配套服务,利用课余假期,考察招聘市场,走访用人单位,采访毕业校友,撰写人才需求将了解的就业市场动向和企业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调研报告。

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学校,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就业环境,准确把握就业市场动态,合理定位就业目标。同时,社团成员还担任“推销员”角色,向企业推介毕业生,协助企业到学校开宣讲会、物色招聘毕业生。飞利浦公司等诸多名企聘请社团成员作为实习生、

“联络员”,参与企业招聘的宣传、组织工作。“联络员”定期向企业提供本校毕业生资源和求职信息。社团组织通过邀请社会各界成功人士、人力资源部经理开设就业系列讲座,向学生介绍现素质要求和招聘程序,指导职业规划,组织模代社会用人信息、

拟应聘,训练求职技巧,提高了供需洽谈成功率。通过策划组织毕业生到企业参观、培训、实习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毕业生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为选择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的职业岗位奠定了基础。

(三)就业观导向功能

部分大学生就业目标、就业观念过于理想化,脱离社会现相关机构对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35.4%首实。

选党政机关,18.9%选择事业单位,17.8%选择教学科研单位,15%选择外资企业,3.6%选择国企,只有1.3%选择私营企业。而用人单位招聘情况与其恰恰相反,民营企业占46%,国家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只占22.3%。这种供需结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毕

②业生结构性失业与自愿性失业并存。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

业目标和定位不明确,缺少对自身优势和专业特点的了解,缺乏明晰的人生和职业规划,错失就业良机。针对上述问题,学生社团在新生入学伊始,通过组织校友联谊会,邀请校友介绍自己成长、成才和成功的人生奋斗历程,通过校企联谊会,邀请职业规划专家举行报告会、专题讲座,开展就业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就业形势,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确定合理就业期望,正确定位就业目标,务实寻求就业机会。通过就业形势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研讨会,组织学生说感受、谈人生、交流就业信息;通过演讲比赛,加强科学择业观宣传;通过邀请各行业优秀代表与学生座谈交流,让学生感受正确就业观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性;通过主题辩论会,使学生知是非、明事理,提高对就业形势的准确判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科学地规划人生。

(四)素质拓展功能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行业、新职业不断涌现,旧岗位、旧职业逐步淘汰,劳动力需求状况频繁调

交流平台

第26期(总第666期)

学校管理者应具有教育生态平衡与良性循环的观念

尚艳亮陈建国

李强

[摘要]教育生态理论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的角度,采用生态学的方法来剖析教育的内外部系统,从而分析教育的生教育生态平衡与良性循环是教育生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内态功能并揭示教育生态基本规律的理论。

有助于学校管理者从全局上准确地把握学校的协外环境的日益复杂,学校管理者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育生态理论的基本观念,调发展问题,进而保证学校规划的科学性,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学校管理者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平衡与良性循环

[作者简介]尚艳亮(1980-),男,河北保定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陈建国(1973-),男,山东泰安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和环境振动;李强(1979-),男,河南安阳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岩土力学与工程。(河北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石家庄050043)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6-0171-02

展,变化持续不断,“转变”势在必行。从时间上讲,学校内外的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是以加速度进行的,可谓日新月异。从空间上讲,学校与周围环境的交换具有多样性,各种各样的资源涌入学校,可谓无所不有。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具有教育生态平衡与良性循环的观念,趋利避害,从总体规划上保持学校在动态平衡中稳步发展。

二、教育生态学与基本的教育生态理论(一)教育生态学

“所谓的生态系统,包括整个生英国生态学家坦斯烈认为,

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它们是一个自然系统的整体。而在成熟的生态系统中,这些因素接近于平衡状态,整个系统通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得以维持”。最早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并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的学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他于1978年在《公共教育》(PublicEducation)一书中提出这一概念,至今只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教育生态学是将教育及其生态环境相联交流、户外联谊、座谈会、相互参与对方活动等形式与外校社团社团校际联谊活动扩有联系,同类社团联手开展校际大型活动。大了活动影响力,实现了社团资源共享。社团联合组建高校就业联盟,走访企业,搜集岗位信息,参加招聘会宣传、服务,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全程、零距离服务。组织“企业现状及用人需求状况”“毕业生就业心态”等联合调查活动。开展“求职路上与你同行”和“起航职场、规划人生”等系列校际联谊活动,能帮助大学生更规划人生,提高就业能力。好地了解自我、[注释]

①徐敏.高校学生社团吸引近半大学生,就业类社团突增[N].解放日报,2009-05-01.

②郭晋晖.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理想与现实的落差[J].发展,2005(7):75.

一、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及转变

学校管理者是指以校长为中心的领导集体。它是能推动组织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状态发展的“基质”,任何一所学校都离不开一名智慧的校长。因此,对校长的角色如何定位,特别是校长如何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影响着其对领导者职责的理解,也影响着对其素质的要求。

传统上校长的职责被定位于贯彻上级方针政策,组织好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是说,学校管理者的工作主要是面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学校的管理采向内部进行管理。

用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办法,学校被赋予了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资源的配置方式也由单一的国家供给转变为国家与社会共同承担,而且配置机制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竞争因素。在这种环境下,校长们的工作价值取向更倾向于“创业”,他们不再是简单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而各部门领导的工作也不仅局限于贯彻执沟行校长的命令和上级的指示,他们需要不断地和外界交流、通。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合学校的发业成功率,降低离职率。

(七)社会服务功能

学生社团逐渐加强服务社会功能。各高校引导学生以社团为载体,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服务社会。如,依托法律院系组建的“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定期到社区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助老、助学、助困、助残以及家电维修、环境整治、咨询服务、义务体检、慰问演出等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大学生在服务社会过程中体现了价值,完善了自我,通过尝试与社会对接,对社会环境有了更为客观、全面的认知,对一些职业增加了感性认识和亲身体验,有利于提前适应社会角色转变,科学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将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八)校际联谊功能

社团跨校活动日趋活跃。调查显示,64%的高校社团以学术

交流平台

第26期(总第666期)

高校社团功能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高秋萍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高校学生社团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已成为挖掘学生潜力、全面提高学生就业服务、就业观导向、素质拓展、凝聚激励、自我教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了社会沟通、育、校企文化对接、社会服务和校际联谊等功能。

[关键词]社团功能就业能力潍坊

261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6-0169-02

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重庆三峡学院的任江林提出,就业能力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工作能力,第二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三是求职技能。由此可见,就业能力是一种以就业为目的的特定的综合素质集合,它具有层次性,且随着社会的变迁,就业能力的内涵和外延也会随之不断演变。关于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瑞士学者戈德斯密德提出五要素说: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广阔的视野。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将就业能力分为5个类基本胜任力(阅读、写作、计算)、沟通能力(说和别16项技能:

听)、适应能力(问题解决、创造性思考)、群体效果(人际技能、团队工作、协商能力)、影响能力(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等。国对内学者夏祖浩认为就业能力包括四个方面:自尊和成就动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技能。上海公共行政与人才资源研究所汪怿把就业能力分三部分:基础技能、个体管理技能和团队工作技能。辽宁师范大学张丽华等认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为就业能力由五个维度构成:思维能力、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课题组借鉴专家学者观点,通过调查分析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需求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基本专业能力、社会沟通能力、求职应聘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拓展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等。

二、高校学生社团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功能(一)社会沟通功能

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非大学生总量过剩,而是结构性相对过剩所致,即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就业鸿沟”,职面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企业与毕业生有巨大的位空缺和失业现象共存。因此,提高大学生社会沟通能力是解决“就业鸿沟”的前提和基础。社团在学生与社会沟通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社团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将大学生能力培养延伸到社会。一方面将社会经验引进课堂,另一方面将课堂知识带出校园。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也有利于社会了解大学生,促进了学校与社会接轨。学生社团通过整合资源,寻求支持等方式加强同社会的交流与合作,社

促进就业

[作者简介]高秋萍(1964-),女,山东潍坊人,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山东[中图分类号]G645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劳动力过剩尤为突出,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华英才网最新发布的就业指数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630万,就业形势无疑是30年来最严峻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已成为各高校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高校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培养途径。其中,高校学生社团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校学生社团性质及功能定位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以自愿方式组成的业余性学生群体组织,它根植于高校学术研究、人文道德深化和实践积累的沃土,以鲜明的开放性、包容性、自建设、

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成为昭显校园文化的一面大旗,逐步形成了理论学习、专业科研、文化艺术、公益实践、网络信息及就业创业等六大类较为成熟的社团。各类社团围绕不同的教育主题,在科技创新、文体艺术、社会实践、技能培养等方面开展理论教育、

活泼健康、丰富多彩的各种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善知识、培养能力、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发挥特长,以及开拓知识领域、调整知识结构、挖掘学生潜能的舞台。调查显示,半数以上高校学生曾注册成为社团成员,90%以上的学生参加过社团活动。大学生社团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思想教育的主舆论导向、思想教育、阵地和服务学生的主渠道,具有文化传播、力量凝聚、素质培养和榜样示范等功能,发挥了塑造人、熏陶人、引导人、感染人等育人成效。近年来,服务于大学生就业需要,“就业者协会”“大学生就业促进会”“大学生事业发展促进会”“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等就业类社团异军突起。各类社团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通过组织社团活动,在促进就业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功能。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及构成要素

国际劳工组织(IL0)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及应对工作中出现变化的能力。国内学者郑晓明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

第26期(总第666期交流平台

技能不能一劳永逸,经常滞后于社会发展,整,毕业生所学知识、只有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滞后于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因此,

新知识,全面提高素质,才能适应职业的变化和岗位的变动,才能不断开拓新的就业领域。社团活动在大学生素质拓展、技能训练、自我教育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接受校园文化、人文精神、学术氛围、社会实践等人格品质、社会认知、科学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实现在思维方式、组织管理、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素质精神、

和能力的全面提高,获取就业和再就业需要的人文素质、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以及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而广适应和创新的工作能力等。阔的视野、

(五)凝聚激励功能

“乐业”能激发劳动者的事业心、创造力和积极性,是勤业、敬业和创业的前提。目前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将求职者的兴趣、特长作为是否聘用的重要因素,有特长的求职者更具就业竞争力。但是,现行高等教育模式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部分学生因多种原因不能就读自己爱好、擅长的专业和学科。而社团活动为大学校园创造了一个由多种学术、生活、社会活动组成的环境氛围,使大学生有条件和机会将业余精力和时间投入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中。社团活动以大学生为行为主体,活动目标自己商定,内容形式自主策划,角色扮演自由分配,发生冲突自我调解,活动效果自我评价。社员可在不断认识自我过程中选择既适合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又能满足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的社团活动。借助活动,发挥个性优势,学习专业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强化实践锻炼,提高就业竞争力。在毕业求职时,这些学生就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爱好、兴趣和特长的职业,从而激发其创新激情和工作热情,发挥其潜质和智力优势,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实现“人尽其才”。

(六)校企文化对接功能

多数学生因对企业不了解,不熟悉即将进入行业企业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增加了就业难度。社“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校园文化”团活动有利于实现

是指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活动、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的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心理习惯、基本信念、审美情趣、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教风、学风等。信“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对接”是指校企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彼此连接。现代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对自身发展至关重要。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会全身心投入工作,发挥自身潜能;企业对这些员工则给予更多培养和提升机会,为其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社团组织通过引入企业文化培训,邀请知名企业家、成功人士和专家学者举办企业文化专题讲座,邀请行业优秀代表与学生座谈,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实地参观考察等,与企业间断接触,让学生真实感受、了解和适应企业文化,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岗社团组织还可利用校内橱窗、黑板报、电视台、校园位适应能力。

网、院报学报、学生自办刊物等形式,展示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品牌意识、企业精神、用人理念,创建展示优秀企业文化精神理念的阵地,实现校企文化对接,培养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就

团组织形式从单纯由学生参加,转变为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活动社会赞助已成为社团经费由单靠学校划拨,发展为多渠道筹资。活动经费重要来源之一。微软、联想、谷歌等名企相继走进高校,以企业冠名社团和社团活动。①

(二)就业服务功能

目前,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欠完善,就业信息渠道欠畅通。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靠学校、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等低效方式,信息量少,成交率低。因此,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原始、

就业服务体系和供求信息网络,及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和毕业生信息,为毕业生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畅通就业渠道非常必要。社团成员围绕就业需求,全方位提供就业配套服务,利用课余假期,考察招聘市场,走访用人单位,采访毕业校友,撰写人才需求将了解的就业市场动向和企业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调研报告。

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学校,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就业环境,准确把握就业市场动态,合理定位就业目标。同时,社团成员还担任“推销员”角色,向企业推介毕业生,协助企业到学校开宣讲会、物色招聘毕业生。飞利浦公司等诸多名企聘请社团成员作为实习生、

“联络员”,参与企业招聘的宣传、组织工作。“联络员”定期向企业提供本校毕业生资源和求职信息。社团组织通过邀请社会各界成功人士、人力资源部经理开设就业系列讲座,向学生介绍现素质要求和招聘程序,指导职业规划,组织模代社会用人信息、

拟应聘,训练求职技巧,提高了供需洽谈成功率。通过策划组织毕业生到企业参观、培训、实习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毕业生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为选择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的职业岗位奠定了基础。

(三)就业观导向功能

部分大学生就业目标、就业观念过于理想化,脱离社会现相关机构对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35.4%首实。

选党政机关,18.9%选择事业单位,17.8%选择教学科研单位,15%选择外资企业,3.6%选择国企,只有1.3%选择私营企业。而用人单位招聘情况与其恰恰相反,民营企业占46%,国家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只占22.3%。这种供需结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毕

②业生结构性失业与自愿性失业并存。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

业目标和定位不明确,缺少对自身优势和专业特点的了解,缺乏明晰的人生和职业规划,错失就业良机。针对上述问题,学生社团在新生入学伊始,通过组织校友联谊会,邀请校友介绍自己成长、成才和成功的人生奋斗历程,通过校企联谊会,邀请职业规划专家举行报告会、专题讲座,开展就业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就业形势,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确定合理就业期望,正确定位就业目标,务实寻求就业机会。通过就业形势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研讨会,组织学生说感受、谈人生、交流就业信息;通过演讲比赛,加强科学择业观宣传;通过邀请各行业优秀代表与学生座谈交流,让学生感受正确就业观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性;通过主题辩论会,使学生知是非、明事理,提高对就业形势的准确判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科学地规划人生。

(四)素质拓展功能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行业、新职业不断涌现,旧岗位、旧职业逐步淘汰,劳动力需求状况频繁调

交流平台

第26期(总第666期)

学校管理者应具有教育生态平衡与良性循环的观念

尚艳亮陈建国

李强

[摘要]教育生态理论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的角度,采用生态学的方法来剖析教育的内外部系统,从而分析教育的生教育生态平衡与良性循环是教育生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内态功能并揭示教育生态基本规律的理论。

有助于学校管理者从全局上准确地把握学校的协外环境的日益复杂,学校管理者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育生态理论的基本观念,调发展问题,进而保证学校规划的科学性,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学校管理者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平衡与良性循环

[作者简介]尚艳亮(1980-),男,河北保定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陈建国(1973-),男,山东泰安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和环境振动;李强(1979-),男,河南安阳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岩土力学与工程。(河北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石家庄050043)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6-0171-02

展,变化持续不断,“转变”势在必行。从时间上讲,学校内外的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是以加速度进行的,可谓日新月异。从空间上讲,学校与周围环境的交换具有多样性,各种各样的资源涌入学校,可谓无所不有。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具有教育生态平衡与良性循环的观念,趋利避害,从总体规划上保持学校在动态平衡中稳步发展。

二、教育生态学与基本的教育生态理论(一)教育生态学

“所谓的生态系统,包括整个生英国生态学家坦斯烈认为,

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它们是一个自然系统的整体。而在成熟的生态系统中,这些因素接近于平衡状态,整个系统通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得以维持”。最早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并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的学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他于1978年在《公共教育》(PublicEducation)一书中提出这一概念,至今只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教育生态学是将教育及其生态环境相联交流、户外联谊、座谈会、相互参与对方活动等形式与外校社团社团校际联谊活动扩有联系,同类社团联手开展校际大型活动。大了活动影响力,实现了社团资源共享。社团联合组建高校就业联盟,走访企业,搜集岗位信息,参加招聘会宣传、服务,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全程、零距离服务。组织“企业现状及用人需求状况”“毕业生就业心态”等联合调查活动。开展“求职路上与你同行”和“起航职场、规划人生”等系列校际联谊活动,能帮助大学生更规划人生,提高就业能力。好地了解自我、[注释]

①徐敏.高校学生社团吸引近半大学生,就业类社团突增[N].解放日报,2009-05-01.

②郭晋晖.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理想与现实的落差[J].发展,2005(7):75.

一、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及转变

学校管理者是指以校长为中心的领导集体。它是能推动组织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状态发展的“基质”,任何一所学校都离不开一名智慧的校长。因此,对校长的角色如何定位,特别是校长如何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影响着其对领导者职责的理解,也影响着对其素质的要求。

传统上校长的职责被定位于贯彻上级方针政策,组织好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是说,学校管理者的工作主要是面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学校的管理采向内部进行管理。

用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办法,学校被赋予了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资源的配置方式也由单一的国家供给转变为国家与社会共同承担,而且配置机制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竞争因素。在这种环境下,校长们的工作价值取向更倾向于“创业”,他们不再是简单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而各部门领导的工作也不仅局限于贯彻执沟行校长的命令和上级的指示,他们需要不断地和外界交流、通。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合学校的发业成功率,降低离职率。

(七)社会服务功能

学生社团逐渐加强服务社会功能。各高校引导学生以社团为载体,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服务社会。如,依托法律院系组建的“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定期到社区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助老、助学、助困、助残以及家电维修、环境整治、咨询服务、义务体检、慰问演出等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大学生在服务社会过程中体现了价值,完善了自我,通过尝试与社会对接,对社会环境有了更为客观、全面的认知,对一些职业增加了感性认识和亲身体验,有利于提前适应社会角色转变,科学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将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八)校际联谊功能

社团跨校活动日趋活跃。调查显示,64%的高校社团以学术


相关内容

  • 欢迎报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她,面朝大海,积淀大学底蕴: 她,背靠珠山,培育青年英才. 她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强的特色鲜明的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等学府,也是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为中国加油"的"石油 ...

  • 情商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_张广胜
  • 第22卷 第3期 Vol. 22 No. 3 湖 北 农 学 院 学 报 2002年6月Jun. 2002 文章编号:1004-3888(2002) 03-0270-04 X 情商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张广胜1, 陈 辉2 (1. 湖北农学院体育教学部, 湖北荆州434025; 2. 荆州市 ...

  • 刍议高校创业.就业类社团在就业工作中的意义
  •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工作的持续进项,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为了有效的缓解这种压力,在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创业就业类社团成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还能够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学生就业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创业就业类社团:学生 ...

  •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效途径探索
  • 2009年11月第17卷第6期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SOCIALSCIENCES Nov.,2009Vol.17No.6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效途径探索 倪荣臻 (江苏大学,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深化,就业体制的不断变革,人才的 竞争日益 ...

  • 学生团队_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 学生团队: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张琼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 江苏淮安 223003) [摘 要]学生团队是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团队犹如磁场, 具有相当的凝聚向心作用,大学生紧紧地吸附在团队周围,创造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按照团队的法则合力完成共同的指向目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 ...

  • 大学生专业社团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调研与分析
  •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是一个由相同或相近观点信念.兴趣爱好.特长等为基础自发成立的学生组织,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也是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切入点.在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被赋予新的责任与使命,笔 ...

  • 2010年学生联合会工作总结
  • 2010年,北京市学生联合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学习实践党的十七大、团的十六大精神,牢牢把握奥运决胜之年的工作大局,按照“学习新理论、把握新契机、激发新活力、拓展新舞台、做出新贡献、夺取新胜利”的工作思路,围绕“ ...

  • 青马工程培养学校培训班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 西北大学青马工程培养学校培训班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一.团学组织建设与团员教育活动研究 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功能研究 虚拟领域共青团组织建设与活动开展研究 互联网增强团组织号召力与凝聚力研究 电子团务与网络共青团建设研究 建立和完善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体系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

  • 美国高校德育教育及启示
  • 第12卷 第2期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年6月 Vol 12 No 2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 aphic Communication Jun 2004 文章编号:1004-8626(2004) 02-0030-04 美国高校德育教育及启示 刘超美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