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英对比的典型例子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摘要:思维方式是以一个文化群体或民族为单位的,而不是某一个人拥有的具体思想方法,因此,思维方式具有文化特征。然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思维的工具,一种语言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使用此种语言的文化群体所具备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汉语与英语作为中西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最能反映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语言。所以,本文将从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找一个最具典型性的例子,说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汉英中的体现。   关键词:思维方式;语言;英汉对比;典型例子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138-02      一、思维方式与语言的关系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一个文化群体或民族在长期历史的文化积淀中形成的,为该群体或民族所共有的,比较稳定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模式。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一定的思想内容和一定的思维方法相统一的逻辑思维和感性体验的结合,反映的是特定文化领域的已知和未知事物,是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认识当前事物的思维模式,是隐藏在“文化冰山”水面下的对人类行为起支配作用的文化心理过程。   (二)什么是语言   根据索绪尔对语言的定义,语言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符号,其中能指是声音,所指是人们借助声音所要表达的思想意义。其中,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言具有社会性。从语言的内部看,语言还具有系统性,它由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层面构成。不同的语言,在各个层面上都存在着差异。语言还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无声语言用于思维,有声语言用于交际。   (三)思维方式与语言的关系   对于思维方式与语言的关系,学术界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思维方式决定语言,2.语言决定思维方式,3.思维方式决定语言,语言体现并反过来影响思维方式。在上述三种观点中,以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支持的语言决定思维方式最为出名。假说认为:背景语言系统(语法)不仅是一种用来表达思想的再生工具,而且它本身就是思想的塑造者,规划和引导个人的心理活动,对脑中的印象进行分析并对其储存的信息进行综合。语法不同,思想形成过程也不一样,有的区别很大,有的区别甚微。我们是用自己的本族语所设定的线条解剖自然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印象流,他们是通过我们大脑组织起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用我们语言体系组织起来的。我们将自然切分,用各种概念将它们组织起来,并赋予这些概念以意义。”然而也有反对的声音。在反对者看来这种理论缺乏历史观。语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其种种语法类型,诸如屈折变化、格、性等等,是人为施加的,代代相传后变成了理所当然的存在。因此,它应当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形式而不是独立的实体,又何谈控制人们的思想呢?   (四) 我的看法   我认为,第三种观点是更为合理的,因为从思维与语言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来看,应该是思维方式在先,因为思维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而语言作为表达思想与交流的工具,其形式不是一开始就确定的和唯一的。哪种语言形式被保留下来并最终成为大家公认的表达某一意义的能指,这些都是由这一群体成员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当然,当某一文化群体的语言产生并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反过来影响该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最近汉语圈中出现的网络流行语“�濉本褪且桓鲎詈玫闹ぞ荨N颐侵�道,“�濉闭飧龃什⒉皇亲罱�才造的新词,而是一个旧词新意,“�濉弊直疽馐枪饷�,它从字典里复活,被赋予的新意是:悲伤、无奈、窘迫或极为尴尬的心情。正是因为�搴芟癖�伤、无奈、窘迫或极为尴尬时的表情,现代人赋予了它新的意义。同一个字,古今两种造字法都是象形。这就表明,中国人的具象思维决定汉字的象形性,而中国人由于几千年来受象形文字的影响,其思维也一直呈具象性思维。以至于到了中西交流如此频繁,文化如此多元的今天,中国人在创造新词的时候,并没有受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仍以具象性的思维方式,运用象形法给汉字以新的意义。   二、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思维方式的差异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呢?一般认为,主要受特定文化的哲学观,宗教信仰和生活环境三个因素决定。具体的说,中国的传统哲学观是“天人合一”,西方则主张“人物分立”,中国的宗教是多神论,而西方是一神论,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典型的内陆型,自然条件较好,而西方很多国家的地理环境是海洋型或草原型,自然条件较恶劣。因此,受上述三个因素的影响,中西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   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是中西思维方式的根本区别。中国重群体之间,天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就是整体思维,而西方关注重自我,主张天人对立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就是个体思维。受“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情景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具备了朴素的整体观念,形成了追求综合统一的思维方式。注意从总体上看问题,从运动中看问题,从联系上看问题。整体思维在中国的家庭观念和集体观念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然而,在西方的古希腊哲学中,主张“物我两分”,“主客二分”和“人神对立”,受这些哲学观的影响,西方思维形成了以个体为中心的特点,他们认为,个体利益高于群体利益,群体应服从个体,这正与中国相反。   (二)辩证思维与西方机械二分思维   崇尚整体综合的中国文化注重整体的和谐,主客体统一和辩证地观察问题,强调和谐的中国文化趋于寻求对立面的统一。在老子的《道德经》里有大量的篇幅,是有关辩证思维的,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等。然而,崇尚个体分析的西方文化则持机械两两分的态度,认为天人分离,非此即彼,人与自然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主客体是对立两分的,任何事情非黑即白,是非分明,没有折中调和得余地。这种思维方式反映在文学中,就是西方的悲剧是彻底的悲剧,是一悲到底的,不像中国的悲剧,总是在结局给人一种美好的希望,悲喜结合。正因为如此,也有人说中国没有真正的悲剧。这种辩证思维和机械二分思维还分别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是环形思维与直线思维。   (三)直观思维与逻辑思维   受整体思维的影响,中国人在认识事物时常常是从整体入手,借助于直觉体会对事物进行直接而又模糊地把握。除了整体性和直觉性,直观思维还具有非逻辑性,非时间性和自发性等特点。西方思维则正好相反,高度重视思维的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常常是从个别细节入手,对事物进行解剖分析。能说明这个差别的典型例子就是中医和西医之别。当然,在语言中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将在下部分详细阐述。   三、汉英差异的典型例子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其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它们的差异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从语音到词义到语法,再到文字都截然不同。我们知道,语言的差异受思维方式的影响,同时也反映着思维方式的特点。本文,将例举英汉差异的典型例子,生动地阐述其中所体现得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别。这对跨文化交际和对外汉语教学无疑都是有用的。   (一)汉字的偏旁部首与英语字形的前缀后缀   我们知道,汉字有“六书”的造字法,在“六书”中形声字的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形声字中的偏旁具有归类的作用,这就很好的解决了记忆难的问题。因为形声字中的部首具有归类的作用,某一部首表示某一意义,与这一意义有关的概念或事物,就以其作为部首。如:“木”的本意是树木,因此,与树木有关的词都以“木”为部首,“树,松,柏,枝,森”字形,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些字所表达的意思是与木有关的。而,在英语中,这些意思都分别用不同的书写形式表现出来的,如:woodreepinebranchforest等。从它们的字形看,根本看不出任何的联系。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汉字中的每个字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一个形类系统的一部分。这就反映了中国文化整体,具象思维的特点,在认识事物时,不是孤立地看待它们,而是将其置于一个群体中,注重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   在英语中,前缀和后缀与汉语的偏旁部首有点相似,也具有一定的归类功能,但它并不等同于偏旁部首,也并不表示中西思维方式的相同。相反,仔细研究,会发现英语中的前缀后缀,正好体现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如在英语中,表示“pre-表示在……之前,如:precsat precederecognition 等词语中,都是由前缀“pre-”加上一个动词或名词表示预先,向前的意思。这些前缀或后缀都是表示抽象意义的,拥有同一前缀或后缀的词都是在逻辑上有关联的,而不是具体的形象有关联的,这就体现了,英语注重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意合与形合   我们知道语言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两种,聚合关系就是词的分类,而组合关系就主要表现在语法单位的组合上。汉英语法单位之间的衔接方式是很不一样的,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最能体现汉语重意合特点的,莫过于中国的古诗,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两句分别由三个名词传达了六个具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两句话未用一个动词,也没有一个连词。在英语中,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具备动词的,并且名词与名词间不许用连词“and”或“or”。英文的诗歌中,雪莱有一个经典的诗句“If Winter comes ,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翻译成中文是“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明显可以看出,英文原文中由一个连词“if”,而翻译成中文时却没有用“如果”。正是这样的差异,使得中国的古诗具有言外之意和象外之象的特点。这是中国整体思维的特点,因为它不靠逻辑推理,也不靠思维空间,时间的连续,而是思维中断时的突然领悟和全体把握。而英语却需要使用连词和动词来明确显示各个语法单位的功能及其之间的确切的关系,这就是逻辑思维的突出表现,它们注重理性的分析和推理。   (三)英汉地址的表述   英语和汉语在具体的表达中也会存在差异,完全相同的地址,在英汉的表达中,词语的排列顺序却是完全颠倒的。如:“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用英语表示就是“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department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从这两个例子中也可以分别看到中西思维方式的影子。我们知道,中国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思维,观察和认知事物习惯于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而英语的思维方式则是个体的,喜欢从细节部分入手,到整体,遵循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原则。因此,在地址的表达方式上完全符合了各自文化的思维方式。   以上几点都是语言中各个层面,我认为比较典型的例子。其实还有大量的语言现象体现了中西思维的差异。   四、结语   对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我们要正确地认识,避免两种错误倾向,第一种是将差异绝对化,认为中西思维方式只有个性没有共性,是不能逾越的鸿沟,第二种是认为中西思维方式有优劣之别。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在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避免出现这种错误的观点。否则,会阻碍和干扰交际和教学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吴国华、杨喜昌.文化语义学[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6.

  摘要:思维方式是以一个文化群体或民族为单位的,而不是某一个人拥有的具体思想方法,因此,思维方式具有文化特征。然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思维的工具,一种语言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使用此种语言的文化群体所具备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汉语与英语作为中西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最能反映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语言。所以,本文将从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找一个最具典型性的例子,说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汉英中的体现。   关键词:思维方式;语言;英汉对比;典型例子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138-02      一、思维方式与语言的关系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一个文化群体或民族在长期历史的文化积淀中形成的,为该群体或民族所共有的,比较稳定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模式。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一定的思想内容和一定的思维方法相统一的逻辑思维和感性体验的结合,反映的是特定文化领域的已知和未知事物,是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认识当前事物的思维模式,是隐藏在“文化冰山”水面下的对人类行为起支配作用的文化心理过程。   (二)什么是语言   根据索绪尔对语言的定义,语言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符号,其中能指是声音,所指是人们借助声音所要表达的思想意义。其中,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言具有社会性。从语言的内部看,语言还具有系统性,它由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层面构成。不同的语言,在各个层面上都存在着差异。语言还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无声语言用于思维,有声语言用于交际。   (三)思维方式与语言的关系   对于思维方式与语言的关系,学术界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思维方式决定语言,2.语言决定思维方式,3.思维方式决定语言,语言体现并反过来影响思维方式。在上述三种观点中,以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支持的语言决定思维方式最为出名。假说认为:背景语言系统(语法)不仅是一种用来表达思想的再生工具,而且它本身就是思想的塑造者,规划和引导个人的心理活动,对脑中的印象进行分析并对其储存的信息进行综合。语法不同,思想形成过程也不一样,有的区别很大,有的区别甚微。我们是用自己的本族语所设定的线条解剖自然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印象流,他们是通过我们大脑组织起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用我们语言体系组织起来的。我们将自然切分,用各种概念将它们组织起来,并赋予这些概念以意义。”然而也有反对的声音。在反对者看来这种理论缺乏历史观。语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其种种语法类型,诸如屈折变化、格、性等等,是人为施加的,代代相传后变成了理所当然的存在。因此,它应当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形式而不是独立的实体,又何谈控制人们的思想呢?   (四) 我的看法   我认为,第三种观点是更为合理的,因为从思维与语言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来看,应该是思维方式在先,因为思维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而语言作为表达思想与交流的工具,其形式不是一开始就确定的和唯一的。哪种语言形式被保留下来并最终成为大家公认的表达某一意义的能指,这些都是由这一群体成员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当然,当某一文化群体的语言产生并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反过来影响该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最近汉语圈中出现的网络流行语“�濉本褪且桓鲎詈玫闹ぞ荨N颐侵�道,“�濉闭飧龃什⒉皇亲罱�才造的新词,而是一个旧词新意,“�濉弊直疽馐枪饷�,它从字典里复活,被赋予的新意是:悲伤、无奈、窘迫或极为尴尬的心情。正是因为�搴芟癖�伤、无奈、窘迫或极为尴尬时的表情,现代人赋予了它新的意义。同一个字,古今两种造字法都是象形。这就表明,中国人的具象思维决定汉字的象形性,而中国人由于几千年来受象形文字的影响,其思维也一直呈具象性思维。以至于到了中西交流如此频繁,文化如此多元的今天,中国人在创造新词的时候,并没有受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仍以具象性的思维方式,运用象形法给汉字以新的意义。   二、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思维方式的差异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呢?一般认为,主要受特定文化的哲学观,宗教信仰和生活环境三个因素决定。具体的说,中国的传统哲学观是“天人合一”,西方则主张“人物分立”,中国的宗教是多神论,而西方是一神论,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典型的内陆型,自然条件较好,而西方很多国家的地理环境是海洋型或草原型,自然条件较恶劣。因此,受上述三个因素的影响,中西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   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是中西思维方式的根本区别。中国重群体之间,天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就是整体思维,而西方关注重自我,主张天人对立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就是个体思维。受“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情景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具备了朴素的整体观念,形成了追求综合统一的思维方式。注意从总体上看问题,从运动中看问题,从联系上看问题。整体思维在中国的家庭观念和集体观念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然而,在西方的古希腊哲学中,主张“物我两分”,“主客二分”和“人神对立”,受这些哲学观的影响,西方思维形成了以个体为中心的特点,他们认为,个体利益高于群体利益,群体应服从个体,这正与中国相反。   (二)辩证思维与西方机械二分思维   崇尚整体综合的中国文化注重整体的和谐,主客体统一和辩证地观察问题,强调和谐的中国文化趋于寻求对立面的统一。在老子的《道德经》里有大量的篇幅,是有关辩证思维的,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等。然而,崇尚个体分析的西方文化则持机械两两分的态度,认为天人分离,非此即彼,人与自然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主客体是对立两分的,任何事情非黑即白,是非分明,没有折中调和得余地。这种思维方式反映在文学中,就是西方的悲剧是彻底的悲剧,是一悲到底的,不像中国的悲剧,总是在结局给人一种美好的希望,悲喜结合。正因为如此,也有人说中国没有真正的悲剧。这种辩证思维和机械二分思维还分别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是环形思维与直线思维。   (三)直观思维与逻辑思维   受整体思维的影响,中国人在认识事物时常常是从整体入手,借助于直觉体会对事物进行直接而又模糊地把握。除了整体性和直觉性,直观思维还具有非逻辑性,非时间性和自发性等特点。西方思维则正好相反,高度重视思维的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常常是从个别细节入手,对事物进行解剖分析。能说明这个差别的典型例子就是中医和西医之别。当然,在语言中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将在下部分详细阐述。   三、汉英差异的典型例子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其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它们的差异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从语音到词义到语法,再到文字都截然不同。我们知道,语言的差异受思维方式的影响,同时也反映着思维方式的特点。本文,将例举英汉差异的典型例子,生动地阐述其中所体现得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别。这对跨文化交际和对外汉语教学无疑都是有用的。   (一)汉字的偏旁部首与英语字形的前缀后缀   我们知道,汉字有“六书”的造字法,在“六书”中形声字的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形声字中的偏旁具有归类的作用,这就很好的解决了记忆难的问题。因为形声字中的部首具有归类的作用,某一部首表示某一意义,与这一意义有关的概念或事物,就以其作为部首。如:“木”的本意是树木,因此,与树木有关的词都以“木”为部首,“树,松,柏,枝,森”字形,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些字所表达的意思是与木有关的。而,在英语中,这些意思都分别用不同的书写形式表现出来的,如:woodreepinebranchforest等。从它们的字形看,根本看不出任何的联系。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汉字中的每个字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一个形类系统的一部分。这就反映了中国文化整体,具象思维的特点,在认识事物时,不是孤立地看待它们,而是将其置于一个群体中,注重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   在英语中,前缀和后缀与汉语的偏旁部首有点相似,也具有一定的归类功能,但它并不等同于偏旁部首,也并不表示中西思维方式的相同。相反,仔细研究,会发现英语中的前缀后缀,正好体现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如在英语中,表示“pre-表示在……之前,如:precsat precederecognition 等词语中,都是由前缀“pre-”加上一个动词或名词表示预先,向前的意思。这些前缀或后缀都是表示抽象意义的,拥有同一前缀或后缀的词都是在逻辑上有关联的,而不是具体的形象有关联的,这就体现了,英语注重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意合与形合   我们知道语言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两种,聚合关系就是词的分类,而组合关系就主要表现在语法单位的组合上。汉英语法单位之间的衔接方式是很不一样的,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最能体现汉语重意合特点的,莫过于中国的古诗,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两句分别由三个名词传达了六个具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两句话未用一个动词,也没有一个连词。在英语中,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具备动词的,并且名词与名词间不许用连词“and”或“or”。英文的诗歌中,雪莱有一个经典的诗句“If Winter comes ,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翻译成中文是“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明显可以看出,英文原文中由一个连词“if”,而翻译成中文时却没有用“如果”。正是这样的差异,使得中国的古诗具有言外之意和象外之象的特点。这是中国整体思维的特点,因为它不靠逻辑推理,也不靠思维空间,时间的连续,而是思维中断时的突然领悟和全体把握。而英语却需要使用连词和动词来明确显示各个语法单位的功能及其之间的确切的关系,这就是逻辑思维的突出表现,它们注重理性的分析和推理。   (三)英汉地址的表述   英语和汉语在具体的表达中也会存在差异,完全相同的地址,在英汉的表达中,词语的排列顺序却是完全颠倒的。如:“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用英语表示就是“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department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从这两个例子中也可以分别看到中西思维方式的影子。我们知道,中国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思维,观察和认知事物习惯于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而英语的思维方式则是个体的,喜欢从细节部分入手,到整体,遵循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原则。因此,在地址的表达方式上完全符合了各自文化的思维方式。   以上几点都是语言中各个层面,我认为比较典型的例子。其实还有大量的语言现象体现了中西思维的差异。   四、结语   对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我们要正确地认识,避免两种错误倾向,第一种是将差异绝对化,认为中西思维方式只有个性没有共性,是不能逾越的鸿沟,第二种是认为中西思维方式有优劣之别。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在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避免出现这种错误的观点。否则,会阻碍和干扰交际和教学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吴国华、杨喜昌.文化语义学[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6.


相关内容

  •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 2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3 A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Int ...

  •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nalysis of Tony's Tragedy in A Handful of Dust 2 从文学伦理阐释<榆树下的欲望>母杀子的悲剧 3 论<苔丝>中女性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4 A Comparison of t ...

  • 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 2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情景喜剧差异性的原因 3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象征意义 4 英汉自谦语的对比研究 5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 ...

  • 英汉词义对比及翻译
  •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研 究 生 学 期 作 业 题目: 英汉词义对比及翻译 姓 名: 任旭苑 学 号: 1321198512 院 系: 高级翻译学院 专 业: 翻译 (英语) 课程/成绩: 英汉对比与翻译 授课教师: 沈素琴 二〇一 四 年 ...

  •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乱世佳人> ...

  •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 ...

  • 中英式思维对比及如何培养英式思维
  • 文/李佳宾 [摘 要] 高中英语新课标中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目的,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现阶段我国高中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恰好是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了广大英语教师的共同课题.在此我将从中英式思维 ...

  • 中英爱情谚语的隐喻研究及其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2 Preciseness of Legal English 3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4 从动物习语的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5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6 从保罗的恋母 ...

  • 汉英比喻的对比与对译
  • 摘 要: 比喻是增强语言艺术表达效果的重要修辞手段之一.由于汉英文化差异,有些比喻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学习者在运用英语时要留意汉英两种语言在比喻方面的异同,对比喻这一语言现象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剖析,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翻译比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准确传递不同语言的比喻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