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比喻的对比与对译

  摘 要: 比喻是增强语言艺术表达效果的重要修辞手段之一。由于汉英文化差异,有些比喻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学习者在运用英语时要留意汉英两种语言在比喻方面的异同,对比喻这一语言现象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剖析,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翻译比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准确传递不同语言的比喻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汉英比喻 文化差异 对比 对译

  比喻是对两个不同性质事物的某种相同或相似之处进行比较,由本体(object)和喻体(image)组成。比喻是古老而又具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段,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占有重要一席,恰如其分的比喻能化生疏为熟悉,化抽象为具体,使语言更具艺术感染力。英国语言学家I.A.Richards曾说:“比喻是无所不在的语言本质”,“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运用比喻,我们不可能流畅连贯地说上三句话而不用比喻”。联想是比喻的心理基础,比喻是联想的载体,往往是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事物。

  比喻在汉、英两种文化里,汉英读者在各自的文化氛围与语境中对各自的语言欣赏可以不言而喻,但对于操不同语言的读者是否能产生相同的感受呢?邓炎昌、刘润清老师在《语言与文化》中指出:“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

  1.翻译与文化差异

  由于各民族生存的具体环境不尽相同,在生态环境、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感受和体验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形成一种独特的观点和认识,因此,民族的个性决定着语言的个体特征,各种语言所承截的文化信息必然不完全相同,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直接导致人类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的不同,造成英汉语言中比喻概念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而且是文化的转换。奈达认为,不但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文化也是一个符号系统。翻译就是语言与文化两个符号系统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翻译时不但要注意词或句子的表面意义,而且要发掘出这些词或句子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文化上的差异加上汉语词与英语词的语义差别使得:在一种语言里有些词在另一语言里没有对应词;在两种语言里,某些词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语言里只有一两种表达方式,而在另一语言时则有多种表达方式,即在另一种语言里,这种事物或概念有细微的区别;某些词的基本意义大致相同,但派生意义的区别可能很大,给我们准确翻译比喻带来影响,导致欠额翻译。

  1.1宗教信仰的不同。佛教文化在汉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精神也可见于日常语言。如“天花乱坠”即出自佛教,相传佛说法时,天人感动,飘散香花作为供养,今多为贬义,指说话动听,夸张而不符合实际。又如“八仙过海”比喻各自施展本领,《涅�经・狮子吼品》中的典故“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片面。另外,“一尘不染”、“借花献佛”、“远看像菩萨,近看是泥巴”、“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都与佛教影响有关。而西方人大都信奉基督教,现代英语中许多习语和格言就出自基督教的《圣经》,甚至有人说若读一本英语书而找不到直接源于《圣经》的说法是很困难的。如英语中fig-leaf(无花果树叶)源出《旧约・创世纪》:当亚当和夏娃二人偷吃禁果后,发现自己赤身裸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遮挡,现在引申为“遮盖隐处,维持体面的事”。

  1.2习俗与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英社会习俗、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会造成比喻的差异。首先,动物所引起的词义联想的差异和文化内涵是十分明显的。如龙在中国享有崇高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有“望子成龙”、“龙凤呈祥”之类的成语,而西方人对dragon(龙)却没有好感,认为dragon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常用来比喻邪恶势力或恶人。在英语中,如果把一个女人视为dragon,意思是她很凶悍,令人讨厌。其次,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颜色词带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把热闹、兴旺叫“红火”,给人发奖金叫“发红包”等。西方文化中红色则和鲜血联系起来,使人联想到“暴力”、“激进”、“危险”和“紧张”。在中国,黄色曾是皇室所用色,代表权势、威严,如“黄袍”、“黄榜”无不体现出一种权利和尊荣,而在西方文化中,yellow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大(Judas)所穿衣服的颜色,象征嫉妒、反叛、懦弱、卑鄙、怀疑等,如yellow dog(卑鄙小人),a yellow livered(胆小鬼)。

  2.翻译时的处理技巧

  2.1保留原喻体,用直译法。人类不管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哪一部分,都有着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经验,人人都吃饭、睡觉、工作,都有家庭关系,都有喜怒哀乐,都有爱憎、妒忌,都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人人都经历生老病死,都用哭笑、皱眉等姿态表达自己的感情。人类的相同的生活感受,相同的人生经验,相同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反映在文学艺术中,就出现相同的意境,也就是说,同一形象在使用不同语言的读者中能够引起相同的联想,凡是原作中的形象能在译文读者中引起相同联想,从而使之获得同样感受的比喻,都可采用直译的办法,这样做有利于保持原作的风采,传达原作的意境和神韵,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原文读者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这种译法在英汉互译中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有时,即使译入语中有相应的喻体,为了保持原汁原味,保留原喻体。如弥尔顿的Paradise Lost中的名句:“Better tore sign in hell,than serve in heaven.”

  2.2舍弃原喻体,采用意译法。由于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差异,有时原文的比喻形象很难在译文中保留,即使可以勉强保留,也会使得译文语言累赘,难懂。为了用自然、贴切、可读性强的译文传达出原文所含的信息,译者只好采用意译法,传诵原文的比喻形象,传译其确切意义。这样做势必有损原作的美学价值和感染力,因此,译者应想方设法弥补传诵形象所带来的损失,这就得发挥译语的优势,运用其他修辞手段增强译文的感染力。

  2.3对原喻体进行替换,采用归化法。有时两种语言表达的比喻意义相同,但在译入语的喻体却相异,往往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对喻体进行替换,也叫归化,从而符合译入语习惯,引起读者同样的联想和感情。如汉语中有“害群之马”翻译成black sheep(黑色的羊),“拦路虎”翻译成a lion in the way(拦路狮)。

  参考文献:

  [1]Richards,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Ox- 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摘 要: 比喻是增强语言艺术表达效果的重要修辞手段之一。由于汉英文化差异,有些比喻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学习者在运用英语时要留意汉英两种语言在比喻方面的异同,对比喻这一语言现象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剖析,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翻译比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准确传递不同语言的比喻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汉英比喻 文化差异 对比 对译

  比喻是对两个不同性质事物的某种相同或相似之处进行比较,由本体(object)和喻体(image)组成。比喻是古老而又具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段,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占有重要一席,恰如其分的比喻能化生疏为熟悉,化抽象为具体,使语言更具艺术感染力。英国语言学家I.A.Richards曾说:“比喻是无所不在的语言本质”,“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运用比喻,我们不可能流畅连贯地说上三句话而不用比喻”。联想是比喻的心理基础,比喻是联想的载体,往往是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事物。

  比喻在汉、英两种文化里,汉英读者在各自的文化氛围与语境中对各自的语言欣赏可以不言而喻,但对于操不同语言的读者是否能产生相同的感受呢?邓炎昌、刘润清老师在《语言与文化》中指出:“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

  1.翻译与文化差异

  由于各民族生存的具体环境不尽相同,在生态环境、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感受和体验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形成一种独特的观点和认识,因此,民族的个性决定着语言的个体特征,各种语言所承截的文化信息必然不完全相同,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直接导致人类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的不同,造成英汉语言中比喻概念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而且是文化的转换。奈达认为,不但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文化也是一个符号系统。翻译就是语言与文化两个符号系统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翻译时不但要注意词或句子的表面意义,而且要发掘出这些词或句子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文化上的差异加上汉语词与英语词的语义差别使得:在一种语言里有些词在另一语言里没有对应词;在两种语言里,某些词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语言里只有一两种表达方式,而在另一语言时则有多种表达方式,即在另一种语言里,这种事物或概念有细微的区别;某些词的基本意义大致相同,但派生意义的区别可能很大,给我们准确翻译比喻带来影响,导致欠额翻译。

  1.1宗教信仰的不同。佛教文化在汉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精神也可见于日常语言。如“天花乱坠”即出自佛教,相传佛说法时,天人感动,飘散香花作为供养,今多为贬义,指说话动听,夸张而不符合实际。又如“八仙过海”比喻各自施展本领,《涅�经・狮子吼品》中的典故“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片面。另外,“一尘不染”、“借花献佛”、“远看像菩萨,近看是泥巴”、“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都与佛教影响有关。而西方人大都信奉基督教,现代英语中许多习语和格言就出自基督教的《圣经》,甚至有人说若读一本英语书而找不到直接源于《圣经》的说法是很困难的。如英语中fig-leaf(无花果树叶)源出《旧约・创世纪》:当亚当和夏娃二人偷吃禁果后,发现自己赤身裸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遮挡,现在引申为“遮盖隐处,维持体面的事”。

  1.2习俗与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英社会习俗、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会造成比喻的差异。首先,动物所引起的词义联想的差异和文化内涵是十分明显的。如龙在中国享有崇高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有“望子成龙”、“龙凤呈祥”之类的成语,而西方人对dragon(龙)却没有好感,认为dragon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常用来比喻邪恶势力或恶人。在英语中,如果把一个女人视为dragon,意思是她很凶悍,令人讨厌。其次,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颜色词带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把热闹、兴旺叫“红火”,给人发奖金叫“发红包”等。西方文化中红色则和鲜血联系起来,使人联想到“暴力”、“激进”、“危险”和“紧张”。在中国,黄色曾是皇室所用色,代表权势、威严,如“黄袍”、“黄榜”无不体现出一种权利和尊荣,而在西方文化中,yellow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大(Judas)所穿衣服的颜色,象征嫉妒、反叛、懦弱、卑鄙、怀疑等,如yellow dog(卑鄙小人),a yellow livered(胆小鬼)。

  2.翻译时的处理技巧

  2.1保留原喻体,用直译法。人类不管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哪一部分,都有着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经验,人人都吃饭、睡觉、工作,都有家庭关系,都有喜怒哀乐,都有爱憎、妒忌,都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人人都经历生老病死,都用哭笑、皱眉等姿态表达自己的感情。人类的相同的生活感受,相同的人生经验,相同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反映在文学艺术中,就出现相同的意境,也就是说,同一形象在使用不同语言的读者中能够引起相同的联想,凡是原作中的形象能在译文读者中引起相同联想,从而使之获得同样感受的比喻,都可采用直译的办法,这样做有利于保持原作的风采,传达原作的意境和神韵,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原文读者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这种译法在英汉互译中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有时,即使译入语中有相应的喻体,为了保持原汁原味,保留原喻体。如弥尔顿的Paradise Lost中的名句:“Better tore sign in hell,than serve in heaven.”

  2.2舍弃原喻体,采用意译法。由于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差异,有时原文的比喻形象很难在译文中保留,即使可以勉强保留,也会使得译文语言累赘,难懂。为了用自然、贴切、可读性强的译文传达出原文所含的信息,译者只好采用意译法,传诵原文的比喻形象,传译其确切意义。这样做势必有损原作的美学价值和感染力,因此,译者应想方设法弥补传诵形象所带来的损失,这就得发挥译语的优势,运用其他修辞手段增强译文的感染力。

  2.3对原喻体进行替换,采用归化法。有时两种语言表达的比喻意义相同,但在译入语的喻体却相异,往往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对喻体进行替换,也叫归化,从而符合译入语习惯,引起读者同样的联想和感情。如汉语中有“害群之马”翻译成black sheep(黑色的羊),“拦路虎”翻译成a lion in the way(拦路狮)。

  参考文献:

  [1]Richards,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Ox- 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相关内容

  • 汉语类论文题目
  • 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对外汉语论文题目 1. 论汉字的性质 2. 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3. 许慎六书说论评 4.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5. 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6. "'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7. 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8. 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9. 论现代 ...

  •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 2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3 A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Int ...

  • 8从_三国演义_两译本看古典小说回目修辞格的翻译策略_谭兴
  • 2015年4月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第2期 Vol.15No.2JOURNALOF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Apr.2015 <三国演义>从两译本看古典小说回目修辞格的翻译策略 谭 摘 兴 (贺州学 ...

  • 汉英人名姓氏的命名习俗比较
  • 2008年6月第5卷第6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Jun.2008Vol.5No.6 汉英人名姓氏的命名习俗比较 楼有根 (长江大学外语学院,湖北荆州434 ...

  • [英语翻译]教学大纲
  • <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 课程名称:英语翻译 英文名称:English Translation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48 学 分:3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指导自学学时: 适用专业:针灸推拿学(国际) 适用层次: ...

  • 中西文化价值观差异在词汇中的投影
  • 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 在他的<跨文化的语言学>一书中明确指出:"一种语言既是一种文化的一部分, 又是该文化其他组成部分的主要表现手段, 影响到双方的文化传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内涵.美国社会学家恩伯指出:"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 ...

  • 汉英音节对比研究之声调与重音对比
  • 摘要:文章通过对汉语声调与英语重音的对比研究,得出声调属于汉语音节内部要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单词重音不是英语音节的内部要素,其辨义作用只有在两个或者两者以上的言语单位联成一个形式的时候才会出现. 关键词:声调:重音:内部要素:汉英音节对比 声调和重音属于语音中与的超音段音位,前者是语音的音高特 ...

  • 从文化对比角度透视动物成语的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 2 浅析语用含糊在外交语言中的应用 3 生态翻译学视野下<背影>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4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 5 房间和风景的象征意义:读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6 张 ...

  • 中英爱情谚语的隐喻研究及其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2 Preciseness of Legal English 3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4 从动物习语的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5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6 从保罗的恋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