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1

女子无才便是德吗?

黄金定律:“女子无才便是德”

我上大学时,据说,一位很有影响的学者,雷祯孝,人才学家,也是我的乡贤,“文革”中北大毕业生,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第一句话:“人生什么最重要?爱情和事业。事业,一半凭努力,一半凭运气;爱情,全凭运气!”全场掌声雷动。

我并没到现场去听演讲,这段话,是听清华老乡转述的。我觉得很深刻,回宣汉老家,跟一位长我十岁的忘年交朋友探讨“爱情运气”说,他却淡淡一笑,说这是“老生常谈”,然后问我:希望找个什么样的女朋友?

我的回答,据我所知,几乎是所有男大学生的共同心愿:漂亮温柔。

忘年交朋友哈哈大笑,说我等于不回答。我大惑不解:谁不想找个漂亮温柔的老婆啊?他却问我:漂亮的标准是什么?温柔的标准是什么?我也笑,用当年大学生的流行语,潇洒回答:漂亮,就是对得起观众;温柔,就是对得起自己。 近三十年前,在我老家大巴山区的河边,忘年交朋友摇摇头,看着远方,感慨道:“男人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找了个学历比自己高的女人做老婆!” 这不是人生格言,而是夫子自道。在那个价值还很单一的年代,学历几乎就是人的社会身份。他中专生,老婆大学生。在我看来,老婆绝对漂亮温柔。但最后,我都结婚生子之后,他们却离婚了。

忘年交朋友的堂妹就是我媳妇。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托翁这句名言,是经不住过来人推敲的。幸福的家庭相似在什么地方?古今中外,东西南北,贵族平民,大款穷人,中产阶级,工薪阶层,即使表面上很幸福的家庭,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言难尽。已婚男人女人,会这样感慨:幸福都是相对的。

就说我和媳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以现在中国的一般标准,也还算个幸福家庭吧?我的女弟子来我家,都羡慕不已:师母好幸福啊!媳妇的同学同事,也说:你好幸福啊!媳妇感觉很幸福,但并未被幸福冲昏头脑。前些天,她在缝纫机上鼓捣半天,将旧衬衣的衣领剪下来,别出心裁移植在旧圆领毛衣上,创造了一件怪古稀奇的“时装”,得意洋洋让我观赏。我正要飘扬她,说如今难找这样心灵手巧的媳妇,她却突然提出一个“前沿问题”:“人家会不会以为,我很瓜(傻)啊?”说别人在家看书写论文,评了副高评正高,她却不求上进,以针线活家务活为乐。我笑道:“你这怎么叫瓜?是聪明!”聪明的女人,才能在家里找到自己的快乐嘛。

媳妇就斥我“封建”,“愚妻政策”。我说:男女有别,这是人类总结出来的生存智慧,除非不要家庭,除非不结婚生子。所谓“新社会,各管各”是也。媳妇哼哼道:你这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吗?

我说:有才无才,相对而言。狮山朋友熊哥熊教授有一句名言:在家里,男人的学术地位最高,女人的政治地位最高,这才是幸福和谐的家庭。你看熊夫人锦里扬,她才不跟熊哥比什么高低,相夫教女,把女儿培养成才后,天天畅游在博客虚拟空间,如鱼得水。这叫“女子无才便是得”。得到什么?得到女人的幸福。

“女子无才便是德”,德或得,说到底,都不是社会问题,而是家庭问题,却被天下无知男女,上纲上线为什么“性别歧视”,斥为“封建道德”,结果搞得男不男女不女,受害最深的,恰恰是女人。

就说现代中国,女人的压力比男人大,青春折旧最快。男女有别,生理心理不同,但却被放在同一起跑线,升等晋级,工作评比,量化管理,不分男女,美其名曰:男女平等。把很多职业女性折磨得身心交困,疲惫不堪,未老先衰,不知这是为哪般啊?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不是孔夫子孟夫子圣贤语录,据专家考证,是明末“先锋作家”陈继儒的个人感慨,为什么引起古今男人的普遍共鸣,原因很简单: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

什么叫“德”,妇人之德?就是对得起男人。我至今认同“四德”:妇德、妇容、妇言、妇工。男女有别,女人就是女人。不具备这“四德”的女人,比方说女强人,风风火火,叱咤风云,但那是古今中外皆有的另类,我很敬重,但普通男人高攀不起,也不敢娶她做老婆。假设我媳妇,河东狮子(妇德),披头散发(妇容),言语粗鄙(妇言),不理家务(妇工),我避之唯恐不及,能一往情深爱她吗?这幸福的家庭,如何建立?

再说“女子无才便是得”。得到什么?得到爱他的男人,得到家庭的幸福。现代女诗人舒婷咏叹:“与其在悬崖上展览一千年,不如在爱人肩膀上痛哭一晚!”那个肩膀,是男人的肩膀。莎士比亚说: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男人是雄性动物,他得担当。女人有才,得找一个比她更有才的男人,组合家庭,才是最佳搭配。美国女权主义者,很牛吧?她们引为自豪的是,先生都是哈佛学子,而不是蹬三轮车的司机。我看很多不幸福的家庭,不是女人有才无才,而是男人太无才。有才无才,相对而言,相对具体个人而言,与天才超人去比,我们都是凡夫俗子。

总而言之,男人的不幸,是找了个比自己强的女人做老婆;女人的不幸,是找了个比自己弱的男人做丈夫。强与弱,不一定是学历、职称、地位,也是一种精神力量。

“女子无才便是德”,无关性别歧视,是男女组合的黄金定律。批判这句话的,若是女人,属于年幼无知;若是男人,则是推托责任。

女子无才便是德吗?

黄金定律:“女子无才便是德”

我上大学时,据说,一位很有影响的学者,雷祯孝,人才学家,也是我的乡贤,“文革”中北大毕业生,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第一句话:“人生什么最重要?爱情和事业。事业,一半凭努力,一半凭运气;爱情,全凭运气!”全场掌声雷动。

我并没到现场去听演讲,这段话,是听清华老乡转述的。我觉得很深刻,回宣汉老家,跟一位长我十岁的忘年交朋友探讨“爱情运气”说,他却淡淡一笑,说这是“老生常谈”,然后问我:希望找个什么样的女朋友?

我的回答,据我所知,几乎是所有男大学生的共同心愿:漂亮温柔。

忘年交朋友哈哈大笑,说我等于不回答。我大惑不解:谁不想找个漂亮温柔的老婆啊?他却问我:漂亮的标准是什么?温柔的标准是什么?我也笑,用当年大学生的流行语,潇洒回答:漂亮,就是对得起观众;温柔,就是对得起自己。 近三十年前,在我老家大巴山区的河边,忘年交朋友摇摇头,看着远方,感慨道:“男人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找了个学历比自己高的女人做老婆!” 这不是人生格言,而是夫子自道。在那个价值还很单一的年代,学历几乎就是人的社会身份。他中专生,老婆大学生。在我看来,老婆绝对漂亮温柔。但最后,我都结婚生子之后,他们却离婚了。

忘年交朋友的堂妹就是我媳妇。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托翁这句名言,是经不住过来人推敲的。幸福的家庭相似在什么地方?古今中外,东西南北,贵族平民,大款穷人,中产阶级,工薪阶层,即使表面上很幸福的家庭,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言难尽。已婚男人女人,会这样感慨:幸福都是相对的。

就说我和媳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以现在中国的一般标准,也还算个幸福家庭吧?我的女弟子来我家,都羡慕不已:师母好幸福啊!媳妇的同学同事,也说:你好幸福啊!媳妇感觉很幸福,但并未被幸福冲昏头脑。前些天,她在缝纫机上鼓捣半天,将旧衬衣的衣领剪下来,别出心裁移植在旧圆领毛衣上,创造了一件怪古稀奇的“时装”,得意洋洋让我观赏。我正要飘扬她,说如今难找这样心灵手巧的媳妇,她却突然提出一个“前沿问题”:“人家会不会以为,我很瓜(傻)啊?”说别人在家看书写论文,评了副高评正高,她却不求上进,以针线活家务活为乐。我笑道:“你这怎么叫瓜?是聪明!”聪明的女人,才能在家里找到自己的快乐嘛。

媳妇就斥我“封建”,“愚妻政策”。我说:男女有别,这是人类总结出来的生存智慧,除非不要家庭,除非不结婚生子。所谓“新社会,各管各”是也。媳妇哼哼道:你这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吗?

我说:有才无才,相对而言。狮山朋友熊哥熊教授有一句名言:在家里,男人的学术地位最高,女人的政治地位最高,这才是幸福和谐的家庭。你看熊夫人锦里扬,她才不跟熊哥比什么高低,相夫教女,把女儿培养成才后,天天畅游在博客虚拟空间,如鱼得水。这叫“女子无才便是得”。得到什么?得到女人的幸福。

“女子无才便是德”,德或得,说到底,都不是社会问题,而是家庭问题,却被天下无知男女,上纲上线为什么“性别歧视”,斥为“封建道德”,结果搞得男不男女不女,受害最深的,恰恰是女人。

就说现代中国,女人的压力比男人大,青春折旧最快。男女有别,生理心理不同,但却被放在同一起跑线,升等晋级,工作评比,量化管理,不分男女,美其名曰:男女平等。把很多职业女性折磨得身心交困,疲惫不堪,未老先衰,不知这是为哪般啊?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不是孔夫子孟夫子圣贤语录,据专家考证,是明末“先锋作家”陈继儒的个人感慨,为什么引起古今男人的普遍共鸣,原因很简单: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

什么叫“德”,妇人之德?就是对得起男人。我至今认同“四德”:妇德、妇容、妇言、妇工。男女有别,女人就是女人。不具备这“四德”的女人,比方说女强人,风风火火,叱咤风云,但那是古今中外皆有的另类,我很敬重,但普通男人高攀不起,也不敢娶她做老婆。假设我媳妇,河东狮子(妇德),披头散发(妇容),言语粗鄙(妇言),不理家务(妇工),我避之唯恐不及,能一往情深爱她吗?这幸福的家庭,如何建立?

再说“女子无才便是得”。得到什么?得到爱他的男人,得到家庭的幸福。现代女诗人舒婷咏叹:“与其在悬崖上展览一千年,不如在爱人肩膀上痛哭一晚!”那个肩膀,是男人的肩膀。莎士比亚说: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男人是雄性动物,他得担当。女人有才,得找一个比她更有才的男人,组合家庭,才是最佳搭配。美国女权主义者,很牛吧?她们引为自豪的是,先生都是哈佛学子,而不是蹬三轮车的司机。我看很多不幸福的家庭,不是女人有才无才,而是男人太无才。有才无才,相对而言,相对具体个人而言,与天才超人去比,我们都是凡夫俗子。

总而言之,男人的不幸,是找了个比自己强的女人做老婆;女人的不幸,是找了个比自己弱的男人做丈夫。强与弱,不一定是学历、职称、地位,也是一种精神力量。

“女子无才便是德”,无关性别歧视,是男女组合的黄金定律。批判这句话的,若是女人,属于年幼无知;若是男人,则是推托责任。


相关内容

  • 女子无才便是德
  • 现在说这样的话肯定是不讨好的,在男女各占半边天的今天,不仅是女权主义者要口诛笔伐,再温柔的女人比如凤姐也会责问你一句:我普通话二级甲等,读过古代文学史,知道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奇故事,这样有才,不也照样优雅得如同蓝莓一样? 追究一下这句话是谁先说的.明代的陈继儒 ...

  • 林武樟-择日学讲义
  • 择日学讲义 主讲课程:择日学应用课程 主讲人:林武樟(台湾著名易学教授) 一.结婚日课 在择结婚日课的同时,以下三种日课都需要注意. 1. 订婚日课. 2. 安床日课.(安床日课,最好安排在婚嫁日前的一两日,因为床安好后就不能空,一般都是主人请熟人帮忙来睡.还要注意安床日不要冲克到婚嫁日.) 3. ...

  • 封建婚姻制度
  • 详谈封建婚姻制度 [摘要]婚姻是人类社会两性结合的基本制度和形式,是由于人类自身生产而使人类的生命得到延续,是人类社会的三大生产中实现人类自身生产的唯一方式,是社会伦理关系的实体.中国封建婚姻制度从来是中国历史的一块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封建婚姻制度的特点,一些关乎婚姻始末的过程,及那重礼轻情的制度 ...

  • 作文:红阑干
  • 平生独一次见你落泪便是那日你将书生送的玉簪抛向我,你是这个小城里最美的女子. 你出身望族,却恋上了那家瓦垣缺残的书生,清眉俊目,转指温婉眉语温柔.你们常作伴来到我上面的桥,吟诗作对,丢一两粒你浸湿的胭脂粒喂养我的鱼.我是河水,我爱上一尾红白锦鲤鱼. 一 河岸旁两排扶杨柳掩不住女子的笑意,面靥桃花的她 ...

  •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有些故事来不及真正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
  • 作品简介作者:白落梅(中国)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内容简介: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 ...

  • 试论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3,-;530+50 (第%卷!""#年第$期 >(?$ (@(-?%!""# 总第!&期) ;)A>(?!&) 试论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 ! 曹双丽,胡继嵘 (湘潭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 ...

  • 清代闺秀诗人的"才""德"之辩
  • 作者:程君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年12期 [中图分类号]I 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73(2007)03-0072-05 中国古代是父权制的社会,男性掌握着整个社会的文化权力,女性处在失语状态之下.因此,文学史上很少看见女作家的身影.这种情况到清代发生了 ...

  • 三个情人带来的灾难
  • 由于我的自私自利,由于我的虚荣浮华,造成了包括我父母在内四对老人的苦难折磨,我拆散了两个家庭,让两个孩子都没有了正常的生活环境,我现在是人财两空,身败名裂.也许你正准备找一个情人,也许你现在就是别人的情人,我希望你们能够看看我这个反面典型.伦常道外,你做情人你就是"伦常乖舛,立见消亡&qu ...

  • 沧月作品集 - 听雪楼系列 之六 指间砂·碧落
  • 第四篇:碧落 如果有一天,我喜欢的女孩儿不见了,我就是把整个江湖翻过来,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把她找出来. 嗯--那你说,她是会在碧落呢,还是黄泉? 自然是在碧落,仙女是不会去黄泉的. ――――――――――――――――――――――――― 泉州外的官道上,数匹马急奔而来,马蹄在暮色浓重的郊外敲击出空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