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测试卷姓名 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

七年级语文测试卷

姓名

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20分)

1 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炽痛 (chi )肿涨(zhang ) 骊歌(li ) 锲而不舍(qie )

B 讪笑(shan ) 祈祷(qi ) 彷徨(pang ) 锋芒必露(lu )

C收敛(lian) 澜语(lan) 踌躇(chou) 炯乎不同(jiong )

D赫然(he ) 亘(gen) 哽咽(geng) 一反既往(ji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眼前这绚丽缤纷的美好春景真使人扑朔迷离,应接不暇。

B 考场上,刘明正准备把纸条传给旁边的小蒙,就被监考老师抓了个现形,小蒙对老师愤

填膺。

C 他的事迹,如此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D 文理科知识不仅应该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实际上,自然与社会决不可能是泾渭

分明的。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 通过举办防火知识讲座,使同学们了解了许多防火自救的方法。

C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生活中学语文。

D 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看清题目,答题要完整。”

B 花木兰作为女孩子,勤劳孝顺,活泼爱美;作为出征战士,英勇顽强,聪明勇敢:木兰

是一个既有女儿情怀,又有英雄气概的巾帼英雄。

C “怎么啦?你。”

D 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是源自合乎科学原理的精妙设计?还是巧妙绝伦的施工技术?

5 给下

了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相

传五代后蜀君主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

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 2) 进

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3)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

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5)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

族的形象反映。

(6)“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

岚、袁枚等对联高手。”

A (3)(6)(2)(4)(1)(5) B (5)(4)(3)(1)(6)(2)

C (1)(4)(3)(5)(6)(2) D (4)(1)(5)(3)(6)(2) 6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 《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是日本现代作家。

C 《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闻一多。本文饱含深

情地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D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羊脂球》是他的作品。 7 根据提示填空(8分)

(1)“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句话化用的诗句是《论诗》中的:

( ),( )。

(2)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

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两句是:( ),( )。

(3)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些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 )。

(4)王翰的《凉州词》中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与《木兰诗》中很

相似诗句是:( ),( )。

二 语文综合运用(6分) 8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

材料一:美国教育机构仅为高中学生求学期间列出的必读的经典书目就有20部之多。

这个书目包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弥尔顿的《失乐园》,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

恩历险记》,惠特曼的《草叶集》等。这是美国高中在校生的必读书目,而且教育部门规定

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

材料二: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仅初中

三年就有吴承恩的《西游记》,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

怎样炼成的》,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以江苏常州为例,自2004年每年的中考都把

名著作为必考的题型。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小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对“绘

画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同时,肆意改变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

活’,《三国》被‘水煮’。”

(1)从两则材料中你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什么?(2分)

答:

(2)针对材料二中所存在的现实情况,请你联系自己阅读文学经典的体验从下面题目

中任选一题阐述。(2分)

题一:举例说明阅读文学经典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题二:浅俗化的经典阅读給我们带来的不良后果。

答:我选择题( )回答,

(3)请从《童年》、《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骆驼祥子》、《安徒童

话》、《伊索寓言》这七部名著中选取一部,按照下面语句的行文思路再仿写一句。(2分)

作家们执著地用书中的人物体验自己未经历的人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

用聪明与智慧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水浒传》的武松勇猛打虎,用果敢和斗志证实了自己的

价值; , 。

三 阅读(共44分)

(一)诗歌赏析(5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2分)

答:

(2)这首诗中有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你能找出来吗?(1分)

答:

(3)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试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

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

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制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制天,固众,又

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也!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赐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 解释加点词(2分)

(1)父利其然( ) (2)贤于材人远矣( )

(3)及鲁肃过寻阳( )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11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蒙辞以军中多务

是指物作诗立就 但当涉猎

蒙乃始就学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

13 请简要谈谈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3分)

答:

14 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启发,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2分)

(三)说明文阅读(12分)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

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见含有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

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 ,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

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

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

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

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

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

没有粘性。

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

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

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两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

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

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

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

了“催化剂”的角色。

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

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 锐减到20 。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

今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

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

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

集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

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

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15 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答:(1) ;(2) ;(3) 。

16 第7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7 第2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往往”一词不

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

18 第6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 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 特点。(2分)

19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

石流的建议。(2分)

答:

(四)散文阅读(14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草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

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 ,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

扫过来一眼,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记入班级总分。所有的人都把他当成残疾,可有,可无。

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容。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伤感。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次,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然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努力,我总会做出一件事的。”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着。 20 结合语境,理解第5段中加点的“嗫嚅”一词。(2分) 答: 21 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答: 22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有什么含义?(3分) 答: 23 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4 你认为文中那位“做出泥娃娃的孩子”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四 写作(50分)

鲁迅心中的乐园是百草园,心中的乐土是平桥村,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令你难忘的乐园、乐土吗? 请以“我心中的芳草地”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定,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测试卷

姓名

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20分)

1 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炽痛 (chi )肿涨(zhang ) 骊歌(li ) 锲而不舍(qie )

B 讪笑(shan ) 祈祷(qi ) 彷徨(pang ) 锋芒必露(lu )

C收敛(lian) 澜语(lan) 踌躇(chou) 炯乎不同(jiong )

D赫然(he ) 亘(gen) 哽咽(geng) 一反既往(ji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眼前这绚丽缤纷的美好春景真使人扑朔迷离,应接不暇。

B 考场上,刘明正准备把纸条传给旁边的小蒙,就被监考老师抓了个现形,小蒙对老师愤

填膺。

C 他的事迹,如此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D 文理科知识不仅应该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实际上,自然与社会决不可能是泾渭

分明的。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 通过举办防火知识讲座,使同学们了解了许多防火自救的方法。

C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生活中学语文。

D 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看清题目,答题要完整。”

B 花木兰作为女孩子,勤劳孝顺,活泼爱美;作为出征战士,英勇顽强,聪明勇敢:木兰

是一个既有女儿情怀,又有英雄气概的巾帼英雄。

C “怎么啦?你。”

D 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是源自合乎科学原理的精妙设计?还是巧妙绝伦的施工技术?

5 给下

了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相

传五代后蜀君主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

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 2) 进

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3)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

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5)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

族的形象反映。

(6)“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

岚、袁枚等对联高手。”

A (3)(6)(2)(4)(1)(5) B (5)(4)(3)(1)(6)(2)

C (1)(4)(3)(5)(6)(2) D (4)(1)(5)(3)(6)(2) 6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 《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是日本现代作家。

C 《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闻一多。本文饱含深

情地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D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羊脂球》是他的作品。 7 根据提示填空(8分)

(1)“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句话化用的诗句是《论诗》中的:

( ),( )。

(2)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

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两句是:( ),( )。

(3)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些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 )。

(4)王翰的《凉州词》中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与《木兰诗》中很

相似诗句是:( ),( )。

二 语文综合运用(6分) 8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

材料一:美国教育机构仅为高中学生求学期间列出的必读的经典书目就有20部之多。

这个书目包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弥尔顿的《失乐园》,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

恩历险记》,惠特曼的《草叶集》等。这是美国高中在校生的必读书目,而且教育部门规定

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

材料二: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仅初中

三年就有吴承恩的《西游记》,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

怎样炼成的》,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以江苏常州为例,自2004年每年的中考都把

名著作为必考的题型。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小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对“绘

画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同时,肆意改变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

活’,《三国》被‘水煮’。”

(1)从两则材料中你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什么?(2分)

答:

(2)针对材料二中所存在的现实情况,请你联系自己阅读文学经典的体验从下面题目

中任选一题阐述。(2分)

题一:举例说明阅读文学经典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题二:浅俗化的经典阅读給我们带来的不良后果。

答:我选择题( )回答,

(3)请从《童年》、《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骆驼祥子》、《安徒童

话》、《伊索寓言》这七部名著中选取一部,按照下面语句的行文思路再仿写一句。(2分)

作家们执著地用书中的人物体验自己未经历的人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

用聪明与智慧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水浒传》的武松勇猛打虎,用果敢和斗志证实了自己的

价值; , 。

三 阅读(共44分)

(一)诗歌赏析(5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2分)

答:

(2)这首诗中有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你能找出来吗?(1分)

答:

(3)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试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

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

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制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制天,固众,又

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也!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赐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 解释加点词(2分)

(1)父利其然( ) (2)贤于材人远矣( )

(3)及鲁肃过寻阳( )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11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蒙辞以军中多务

是指物作诗立就 但当涉猎

蒙乃始就学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

13 请简要谈谈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3分)

答:

14 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启发,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2分)

(三)说明文阅读(12分)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

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见含有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

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 ,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

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

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

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

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

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

没有粘性。

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

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

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两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

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

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

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

了“催化剂”的角色。

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

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 锐减到20 。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

今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

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

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

集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

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

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15 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答:(1) ;(2) ;(3) 。

16 第7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7 第2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往往”一词不

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

18 第6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 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 特点。(2分)

19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

石流的建议。(2分)

答:

(四)散文阅读(14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草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

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 ,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

扫过来一眼,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记入班级总分。所有的人都把他当成残疾,可有,可无。

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容。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伤感。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次,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然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努力,我总会做出一件事的。”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着。 20 结合语境,理解第5段中加点的“嗫嚅”一词。(2分) 答: 21 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答: 22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有什么含义?(3分) 答: 23 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4 你认为文中那位“做出泥娃娃的孩子”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四 写作(50分)

鲁迅心中的乐园是百草园,心中的乐土是平桥村,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令你难忘的乐园、乐土吗? 请以“我心中的芳草地”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定,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相关内容

  •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 2013-2014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新峪煤矿学校二年级语文 姓名:张攀峰 联系电话:[1**********] 一.试题分析 本次三年级语文试卷,覆盖面广,既考查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分析及习作能力.较为充分的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 ...

  • 2016秋季学期二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6年秋季学期二年级语文9月份月考试卷 质量分析报告 一.成绩分析 二.试卷分析: (一)试题结构特点 本次月考试卷,命题的形式多样,并体现了新颖性和灵活性.能够照顾大多数学生,题目容量适中,难度不大.试卷共分六个大题:一到四题为基础知识:第五题为阅读:第六题是看图写话.所占比例为9:1:2,它 ...

  • 三年级语文下竞赛试卷
  • + 三年级语文(下)竞赛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写在左上角) 分数──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与运用(50分) 一.读拼音,写汉字,你一定能准确而规范地写出来!(4分) pí láo tuò mò fán zhí bēi cǎn 二.照样子先组词,然后换偏旁构成不同的字,再组词.你一定行!(6分) 例: ...

  •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读拼音,规范地写出词语.(5分) dǒu qiào tè shū kuò dà jiǎn yuè kǎn shù ( ) ( ) ( ) ( ) ( ) 二.用"-"画出下面句子中带点字 ...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 -2012年春期四年级语文期末模拟测试(一) 卷首语: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一学期过去了,你一定掌握了不 来,在老师为你提供的平台上展示自己吧!(全卷100分,90分钟完卷) (4分) ji àn kang z ân ɡ sh ì sh ì j ing pâi ( )登 ( ) 馈( ) 装 ...

  • 五年级上册语文9月检测测试卷
  • 五年级语文9月检测测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8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du àn l i àn lā jī xi ē ji ǎo ni àn d āo zh ân j īng ( ) ( ) ( ) ( ) ( ) zh í q ín ch ãng ...

  • 2015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集.doc
  • 2015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1 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拼一拼,写词语.(6分) yě liàn bá shâ wǎng luî tuî mî wú tïng fǔ lǔ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5分) ...

  • 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竞赛试卷
  • 闫家学区2012-2013学年度五年级 语文上册竞赛试卷 学校: 姓名: 班级: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5分) kāi pì fâi xū miǎn tiǎn tãng xiě jiān sâ ( ) ( ) ( ) ( ) ( ) 二.读拼音,用" ...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卷
  •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 (满分:100分:答卷时间:80分钟)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我会拼,还会规范漂亮地写出词语来!(5分) zēnɡ tiān yàn zi dànɡ yàn ɡ qīnɡ tín ɡ yǎn zòu 二.我知道要先比一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