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课程导入的方法及作用

题 目

中学生物课程导入的方法及作用

作者姓名 许志环

指导教师姓名 顾蔚

学科专业 生物研修班

提交论文日期 二零一一年三月

中学生物课程导入的方法及作用

许志环

(吴起县第一中学 延安吴起 717600)

摘要:生物学课程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精心设计的课程导入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课程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该依据具体的课堂内容选用适宜的课程导入方法,有激情的导入一节课。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物学课程导入方法 兴趣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学生“学”的关键。好的导入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提高教师的自信心。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常采用以下几种课程导入方法。

1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多种多样生物教学资源中,故事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教师借助故事导课,既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能使学生精神焕发,求知欲增强。

在学习“人的性别决定”时,首先给学生讲述“超生游击队”的故事,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女主人公一连生了3个女孩,第4胎一定是男孩吗?人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通过教师设置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一节中,讲述爱因斯坦的逸事:有一位著名的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了,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同学们不禁想:如果他们真的结婚了,她能梦想成真吗?

任何一个有趣的故事,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巧妙的将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与某些有

趣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新课程积极主动的学习。

2 设疑导入,引发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往往由问题引发,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才能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食物链”概念时,首先从先前讲过的“树、昆虫的幼虫、啄木鸟这三者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入手,提出两个问题:(1)同学们能不能给这种关系下个定义?(2)如何表示这种关系?学生踊跃回答。第一个问题,课本中有食物链的概念,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第二个问题就有很多种答案了。有的学生回答是“树→昆虫的幼虫→啄木鸟”,有的是“树←昆虫的幼虫←啄木鸟”等等,教师把所有的答案都抄到黑板上让学生判断,结果学生一致认为正确答案是“树→昆虫的幼虫→啄木鸟”,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明白了“→”是指向捕食者,同时也表示了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动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问学生“昆虫→青蛙→蛇”是不是食物链?很多学生都说是,一小部分学生说不是,教师让一些认为不是的学生说明理由,他们的理由是这里存在捕食关系,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通过教师的指正,结果让那些认为是的学生也明白了食物链必须以植物为起点,比如“禾苗→昆虫→青蛙→蛇”。通过设疑,引入课程,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轻松的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及其表示方式,同时在师生探讨活动中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

3 演示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以演示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是通过学生对生物的一些生命现象的观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并且以生命科学的知识理念解答所观察到的生命现象。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开启思维大门,起到以演导读的效果。

例如,在讲“鱼的形态”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他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使学生们异常兴奋,从而激发了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

又如,在讲“酶的特性”之前先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的新鲜动物肝脏研磨物放入试管中,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顿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这时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即可看到复燃现象。用这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解,效果非常好。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演示实验,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 利用电教媒体导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的种类很多,如电视节目、电影、音频、视频、电子计算机等,具有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延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以这种手段导入可以为教学增光添彩。

如讲“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时,教师应用计算机媒体教学,就能直观的将人体的器官形象的、动态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足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播放“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片段引入“动物的行为”,接着播放教学片“动物的拟态”和“动物的攻击行为”引入“防御行为和攻击行为”。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就会产生疑问:这些动物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电教媒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和再现功能,如可以在严寒的冬天再现各种花卉的形象,还具有极高的参与功能,能使学生亲自动手对媒体进行操作或产生反应,因此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直观导入,直入主题。

生物学科的直观教具很多,例如各种实物、教学图片、生物标本、模型等。利用实物进行教学,能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生物的形态。利用挂图和模型进行教学,可使学生直观的了解生物的结构和机理,清楚的认识到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如讲解“人的心脏结构”时,通过心脏模型的观察,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心室壁与心房壁、左心室壁与右心室壁肌肉薄厚,心房瓣、动脉瓣的位置,各种血管与心脏四腔的连接等,对心脏的结构一目了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时,教师展示挂图并提问:图中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吃和被吃),如果他们之间的食物关系用线连起来之后,大家看像什么?(链和网),由此引出课题。

直观导入既形象生动,又能揭示主题,使学生由观察到的生命现象,联想到生命的本质及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上五种课程导入方法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具体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初颖. 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2003.6.

[2]黄惠涛. 生物学教育中的课题探究教学[J].生物学教学,2003.6.

[3]胡继飞. 关于生物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4]张迎春. 生物学教学论[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黄少荣. “生活化”让知识变活[J].陕西教育,2005.12.

[6]吴文松. 浅论初中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4.

[7]樊冠祥. 初中生物兴趣激发之我见[J]陕西教育(教学),2009.10.

[8]王东义. 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福建中学教学,1996.4.

题 目

中学生物课程导入的方法及作用

作者姓名 许志环

指导教师姓名 顾蔚

学科专业 生物研修班

提交论文日期 二零一一年三月

中学生物课程导入的方法及作用

许志环

(吴起县第一中学 延安吴起 717600)

摘要:生物学课程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精心设计的课程导入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课程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该依据具体的课堂内容选用适宜的课程导入方法,有激情的导入一节课。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物学课程导入方法 兴趣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学生“学”的关键。好的导入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提高教师的自信心。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常采用以下几种课程导入方法。

1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多种多样生物教学资源中,故事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教师借助故事导课,既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能使学生精神焕发,求知欲增强。

在学习“人的性别决定”时,首先给学生讲述“超生游击队”的故事,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女主人公一连生了3个女孩,第4胎一定是男孩吗?人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通过教师设置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一节中,讲述爱因斯坦的逸事:有一位著名的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了,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同学们不禁想:如果他们真的结婚了,她能梦想成真吗?

任何一个有趣的故事,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巧妙的将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与某些有

趣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新课程积极主动的学习。

2 设疑导入,引发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往往由问题引发,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才能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食物链”概念时,首先从先前讲过的“树、昆虫的幼虫、啄木鸟这三者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入手,提出两个问题:(1)同学们能不能给这种关系下个定义?(2)如何表示这种关系?学生踊跃回答。第一个问题,课本中有食物链的概念,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第二个问题就有很多种答案了。有的学生回答是“树→昆虫的幼虫→啄木鸟”,有的是“树←昆虫的幼虫←啄木鸟”等等,教师把所有的答案都抄到黑板上让学生判断,结果学生一致认为正确答案是“树→昆虫的幼虫→啄木鸟”,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明白了“→”是指向捕食者,同时也表示了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动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问学生“昆虫→青蛙→蛇”是不是食物链?很多学生都说是,一小部分学生说不是,教师让一些认为不是的学生说明理由,他们的理由是这里存在捕食关系,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通过教师的指正,结果让那些认为是的学生也明白了食物链必须以植物为起点,比如“禾苗→昆虫→青蛙→蛇”。通过设疑,引入课程,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轻松的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及其表示方式,同时在师生探讨活动中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

3 演示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以演示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是通过学生对生物的一些生命现象的观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并且以生命科学的知识理念解答所观察到的生命现象。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开启思维大门,起到以演导读的效果。

例如,在讲“鱼的形态”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他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使学生们异常兴奋,从而激发了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

又如,在讲“酶的特性”之前先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的新鲜动物肝脏研磨物放入试管中,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顿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这时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即可看到复燃现象。用这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解,效果非常好。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演示实验,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 利用电教媒体导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的种类很多,如电视节目、电影、音频、视频、电子计算机等,具有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延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以这种手段导入可以为教学增光添彩。

如讲“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时,教师应用计算机媒体教学,就能直观的将人体的器官形象的、动态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足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播放“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片段引入“动物的行为”,接着播放教学片“动物的拟态”和“动物的攻击行为”引入“防御行为和攻击行为”。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就会产生疑问:这些动物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电教媒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和再现功能,如可以在严寒的冬天再现各种花卉的形象,还具有极高的参与功能,能使学生亲自动手对媒体进行操作或产生反应,因此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直观导入,直入主题。

生物学科的直观教具很多,例如各种实物、教学图片、生物标本、模型等。利用实物进行教学,能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生物的形态。利用挂图和模型进行教学,可使学生直观的了解生物的结构和机理,清楚的认识到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如讲解“人的心脏结构”时,通过心脏模型的观察,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心室壁与心房壁、左心室壁与右心室壁肌肉薄厚,心房瓣、动脉瓣的位置,各种血管与心脏四腔的连接等,对心脏的结构一目了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时,教师展示挂图并提问:图中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吃和被吃),如果他们之间的食物关系用线连起来之后,大家看像什么?(链和网),由此引出课题。

直观导入既形象生动,又能揭示主题,使学生由观察到的生命现象,联想到生命的本质及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上五种课程导入方法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具体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初颖. 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2003.6.

[2]黄惠涛. 生物学教育中的课题探究教学[J].生物学教学,2003.6.

[3]胡继飞. 关于生物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4]张迎春. 生物学教学论[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黄少荣. “生活化”让知识变活[J].陕西教育,2005.12.

[6]吴文松. 浅论初中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4.

[7]樊冠祥. 初中生物兴趣激发之我见[J]陕西教育(教学),2009.10.

[8]王东义. 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福建中学教学,1996.4.


相关内容

  • 教学-中学生物教学论
  • 中学生物教学资料 绪 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 ...

  • 生物教学论
  • 生物教学论复习(结合课本理解记忆)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属于学科课程 生物学课程的地位 1.中学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 2.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要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生物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探究的过程: 3.生物学课程 ...

  •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10篇
  •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10篇 2014-06-18 14:56 来源:初中生物论文 有550人参与在线咨询 第一篇 一.课堂情景型导入方法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景导入法就是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经验积累,开放性提问,让学生可以在实例的引导入下,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也侧面提高了学生 ...

  •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海南省文昌中学 张永炳 海南省文昌市教育局教研室 蔡运武 引言: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生物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实现各种资源整合的必要前提,有了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才能使学生摆脱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才能更 ...

  •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知识点
  • 教学论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导入技能 合作学习 纸笔测验 结束技能 试卷分析 微格教学 备课 中学科学教学论 概念图 探究性学习 说课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意义学习 试卷分析 教研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强化技能 变化技能 提问技能 创设教学情景技能 直观教学 讲 ...

  • 八年级历史知识树
  • 主编:刘恩山 张可柱 编委:杨守菊 王运贵 刘光尧 李常月 边清杰 密守军 刘为利 殷庆明 谢念东 专家寄语: 樊守金 团队之声: 生物科学素养与课程资源 边清杰 作业展评: 用真情感动,用事实说话--<人的生殖>教学设计 济宁市第十三中学 薛四启每个人都是奇迹 --<人的生殖&g ...

  • 生物学教学论第二套题及参考答案
  • (版本: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次印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科学素养 2. 课堂讲解技能 3. 生物实验教学 4. 常摸参照评价 5. 教育调查法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课程标准是 . .教材编写和命题的依据 ...

  • 更新观念.转变思想,认真做好新课改
  • 更新观念.转变思想,认真做好高中生物新课改 --暑假杭州师德培训收获与思考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私立中学 何彬 一.集中培训的心得体会 路桥区一直是我省课程改革的急先锋,我区的路桥实验中学初中段的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总结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8字教学方针也早就名声在外.身处 ...

  • 上好第一节课
  • 上好第一节课 --中学生物教学艺术探究 江苏省江都市塘头中学 姚松海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上好第一节课及作者运用教学艺术手段,成功上好第一节课.向人们展示了老师对生物教学的重视,对教材的钻研,对教学艺术手段的熟悉和灵活运用,从而上好第一节课. 关键词:第一节课.教学艺术.讲授艺术.提问艺术 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