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实用教案

《醉花阴》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体会词中意象,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过程与方法:3、通过诵读感悟诗词,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情感态度价值观:4、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难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你知道她是谁吗?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南渡后:表现伤时感乱,怀乡忆旧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

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这一类词中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刻下抹不去的伤痕。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调官异地。深闺寂寞,她深深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便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赵明诚。

《醉花阴》——佳节重阳孤寂思夫

四、品读鉴赏

(一)、一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二读,整体感知,体会感情基调

1、说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

明确:感情基调:“愁”——相思、孤寂。

本词内容:淡烟薄雾凄迷朦胧,秋凉渐侵,又逢重阳佳节,一个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终日寂寞无聊、孤寂愁苦,形容憔悴,衣带渐宽。

译文:

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 愁闷。那金兽炉中的龙脑香早已烧完了,(我的忧愁却不见半点消减)。又到重阳 佳节了,我在轻薄的床纱中枕着玉枕,感到半夜的凉气浸透了我的肌肤。

在东篱(菊圃)饮酒直饮到黄昏也难消忧愁,那菊花淡淡的芳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忧愁,瑟瑟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我)比黄花更加消瘦。

词人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的呢?

景物:薄雾、浓云、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等。

时令:以清秋游乐的重阳佳节反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

时间: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之情。夜以继日无休止。

行动:独坐、难眠、自斟来渲染空虚无聊的心情。

(三)三读,咀嚼品味,引导学生抓住意象,体味感情,探究艺术效果。

1.感受在诗中看到的事物:薄雾、浓云、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等。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一句中,意象有何特点?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明确:“薄雾”、“浓云”,意象暗淡、凝重。

词人借景渲染孤寂郁闷的愁情。“愁永昼”,直接抒发愁苦之情,突出愁之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更烘托了词人的百无聊赖、寂寞难耐的愁情。

2.感受在诗中触到的:凉意。师生讨论交流:“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凉意从何而来?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第一问: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当下半夜凉意刚开始袭来,她就敏感的觉出了透彻肌骨的寒意。

第二问: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夫妻共同把盏赏菊、相依相偎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第三问: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一天,家人团聚,登高求福,饮酒赏菊,偏偏丈夫游玩不归,词人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 感受在诗中嗅到的事物:菊花。小组讨论交流: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写菊花,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品味下片的艺术境界,你在哪些地方可以嗅到“菊之味”?“菊”如何寄托词人的情感?

明确: “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把酒”二字也是如此,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酒”字之前,也省略了“菊花”二字。“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俱现纸上。这是古人惯用的一种烘云托月的手法。

重九这天,寂寞无聊的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 以酒消愁,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她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不能与君共赏,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这里寄情于景,盛满衣袖的哪里是菊香啊,正是满怀的相思寂寥!

4.听一个小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琅嬛记》)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词作妙笔生花的魅力,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望其项背的。

提出思考,小组讨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明确:词人踽踽独行,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卷”起,用一“卷”字写出西风之大、猛,菊花凋零、脱落之状,环境更凄清、冷寂,寒意更浓。于是词人反诘、激问“莫道”,这份思愁能否让人失魂只有当局者感受最切!

(1) 以人瘦来形容人的长时间的相思之苦,这样更形象。

(2) 以菊比瘦,这里用比喻,比直接将衣带渐宽要生动,菊的形象素淡,给人消瘦的感

受,是得其形。

(3) 菊的形象积淀着文化内涵,菊甘于素淡的品格,代表人的高洁的情怀,是得其神。

(4)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四)四读:体会细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感情

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 “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

“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透”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比”人不至于比花还瘦弱吧?因此“比”强调的不仅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风中

的菊花尚且能斗风傲霜,但帘内的词人却因为思念和孤独而萎靡不振,反衬人尚不如花。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黄花还瘦,可见词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五)总结:

上片 重阳思亲(写愁)下片饮酒赏菊(写瘦)

技巧鉴赏

(1) 善于用典

(2) 个性化修辞

①巧妙的比喻:以“花”喻己,表现因思念而悲伤的情感

②反问的修辞:“莫道不消魂”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体现了因思念而伤怀的感情。

(3)移情于物:将自己的愁绪寄托于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橱,使文中虽仅一个“愁”字,却“愁”遍全词。

培根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伟人在谈话”,其实读一首好词也就是与词人的穿越时空的交谈。学者沈曾植赞誉易安之词“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己。”

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漱玉飘香天地间,独领风骚万古流。

《醉花阴》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体会词中意象,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过程与方法:3、通过诵读感悟诗词,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情感态度价值观:4、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难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你知道她是谁吗?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南渡后:表现伤时感乱,怀乡忆旧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

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这一类词中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刻下抹不去的伤痕。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调官异地。深闺寂寞,她深深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便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赵明诚。

《醉花阴》——佳节重阳孤寂思夫

四、品读鉴赏

(一)、一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二读,整体感知,体会感情基调

1、说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

明确:感情基调:“愁”——相思、孤寂。

本词内容:淡烟薄雾凄迷朦胧,秋凉渐侵,又逢重阳佳节,一个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终日寂寞无聊、孤寂愁苦,形容憔悴,衣带渐宽。

译文:

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 愁闷。那金兽炉中的龙脑香早已烧完了,(我的忧愁却不见半点消减)。又到重阳 佳节了,我在轻薄的床纱中枕着玉枕,感到半夜的凉气浸透了我的肌肤。

在东篱(菊圃)饮酒直饮到黄昏也难消忧愁,那菊花淡淡的芳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忧愁,瑟瑟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我)比黄花更加消瘦。

词人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的呢?

景物:薄雾、浓云、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等。

时令:以清秋游乐的重阳佳节反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

时间: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之情。夜以继日无休止。

行动:独坐、难眠、自斟来渲染空虚无聊的心情。

(三)三读,咀嚼品味,引导学生抓住意象,体味感情,探究艺术效果。

1.感受在诗中看到的事物:薄雾、浓云、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等。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一句中,意象有何特点?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明确:“薄雾”、“浓云”,意象暗淡、凝重。

词人借景渲染孤寂郁闷的愁情。“愁永昼”,直接抒发愁苦之情,突出愁之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更烘托了词人的百无聊赖、寂寞难耐的愁情。

2.感受在诗中触到的:凉意。师生讨论交流:“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凉意从何而来?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第一问: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当下半夜凉意刚开始袭来,她就敏感的觉出了透彻肌骨的寒意。

第二问: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夫妻共同把盏赏菊、相依相偎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第三问: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一天,家人团聚,登高求福,饮酒赏菊,偏偏丈夫游玩不归,词人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 感受在诗中嗅到的事物:菊花。小组讨论交流: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写菊花,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品味下片的艺术境界,你在哪些地方可以嗅到“菊之味”?“菊”如何寄托词人的情感?

明确: “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把酒”二字也是如此,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酒”字之前,也省略了“菊花”二字。“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俱现纸上。这是古人惯用的一种烘云托月的手法。

重九这天,寂寞无聊的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 以酒消愁,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她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不能与君共赏,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这里寄情于景,盛满衣袖的哪里是菊香啊,正是满怀的相思寂寥!

4.听一个小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琅嬛记》)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词作妙笔生花的魅力,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望其项背的。

提出思考,小组讨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明确:词人踽踽独行,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卷”起,用一“卷”字写出西风之大、猛,菊花凋零、脱落之状,环境更凄清、冷寂,寒意更浓。于是词人反诘、激问“莫道”,这份思愁能否让人失魂只有当局者感受最切!

(1) 以人瘦来形容人的长时间的相思之苦,这样更形象。

(2) 以菊比瘦,这里用比喻,比直接将衣带渐宽要生动,菊的形象素淡,给人消瘦的感

受,是得其形。

(3) 菊的形象积淀着文化内涵,菊甘于素淡的品格,代表人的高洁的情怀,是得其神。

(4)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四)四读:体会细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感情

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 “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

“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透”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比”人不至于比花还瘦弱吧?因此“比”强调的不仅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风中

的菊花尚且能斗风傲霜,但帘内的词人却因为思念和孤独而萎靡不振,反衬人尚不如花。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黄花还瘦,可见词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五)总结:

上片 重阳思亲(写愁)下片饮酒赏菊(写瘦)

技巧鉴赏

(1) 善于用典

(2) 个性化修辞

①巧妙的比喻:以“花”喻己,表现因思念而悲伤的情感

②反问的修辞:“莫道不消魂”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体现了因思念而伤怀的感情。

(3)移情于物:将自己的愁绪寄托于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橱,使文中虽仅一个“愁”字,却“愁”遍全词。

培根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伟人在谈话”,其实读一首好词也就是与词人的穿越时空的交谈。学者沈曾植赞誉易安之词“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己。”

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漱玉飘香天地间,独领风骚万古流。


相关内容

  • 最新 实用现代汉语课程标准教案
  • <实用现代汉语>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实用现代汉语是秘书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进一步学习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及其他语言类选修课的基础课程,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 以国家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法规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 ...

  • 浅析高中地理的教案设计
  • 摘要:教案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教师只有提前做好教案设计,凸显出教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够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归纳,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设计策略 教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之前,对教材内容的一种有效的整合和归纳,是对教学思路 ...

  • 培智二年级实用语文教案
  • 培智二年级<笤帚 撮子>实用语文教案 学科:实用语文 教材:上海市辅读学校用书 课题:第八单元第14课 <笤帚 撮子> 第14课 <笤帚 撮子>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以认读字词和用词语说句子为主,通过认识字词从中积累语言,在练习说句子的过程中不 ...

  • 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一课教案
  • 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一课教案 制作人:柴俊星.辛慧 海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一.教学类型: 新实用汉语课本(英语版),出版于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二.教学对象: 零起点的汉语初学者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地点: 五.教学目的: 1. 语音 (1) 拼音基础知识:音节=声母+韵母+声调 (2) 韵 ...

  • 教案书写要求
  • 前村小学教案书写规范与检查的规定 教师备课并进行教学设计是本职工作的职责之一,认真书写教案是认真备课的体现,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为了更好更充分地发挥教案在教学中的作用,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对教案书写规范做如下规定: 1.课堂教学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是教案书写的必要前提. ...

  • 3[金鸟]实用教案
  • 3<金鸟>使用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格林兄弟的基本情况,了解<格林童话>的主要篇目. 2.理清小王子寻找金鸟的主要经历. 3.掌握阅读童话体裁的基本顺序. 4.探究小王子的性格特征. 一.复习导入 1.你读过什么童话?2.什么是童话? 二.走近作者 雅各•格林.威廉•格林 ...

  • 卢湾辅读实用数学[得数是5的加法]教案
  • 得数是5的加法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得数是5的加法>是上海卢湾区辅读学校实用数学二年级第三册第四单元第4课的内容,<得数是5的加法>是在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出4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 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加法算式,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

  • 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案(第八课)
  • 新实用汉语课本 第八课 你家有几口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类型:<新实用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二.教学对象:零起点留学生 三.课题:你家有几口人 四.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重点句型和重点词语的用法. 2.掌握本课的"谈家庭"和"问职业"这两 ...

  • [笔的世界]教案设计
  • <笔的世界>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美术第26.27页内容第十三课<笔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笔的设计理念,设计的笔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3 ...

  • 美术优质课教案[笔的世界]
  • 笔的世界 教 材 :人美版第11册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教材分析 : 笔对于学生,是最常见的学习用品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也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笔,这些笔无论在外形和功能都十分受学生喜爱.本课<笔的世界>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设计·应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