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语写作症候探析

新闻导语写作症候探析 时间:2012-07-03 16:31:00  作者:肖小明  来源:青年记者

● 肖小明

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说过:“写好导语等于写好消息。”什么是导语?导语是一篇消息的先导,位于消息的开头。它是紧接电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要求用最精粹的文字,简明、扼要、生动地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或是最能吸引受众的内容。

1951年,毛泽东在一则指示中说到了导语,认为导语亦即中国古人所谓的“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可见,导语是消息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

近年来,新闻业界和学界就导语写作提出了诸多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但在采编实践中,一些做法被不分情况地滥用,严重违背了导语的原则和精神,不仅不能起到“立片言以居要”的作用,而且还会使消息变成千篇一律的可憎面目。

“获悉式”:伪导语带来的真实质疑

消息写作中常见“获悉”一词,尤其是在导语的第一句话中,常有“某月某日,记者从某处获悉了某事”的表述。这种“获悉式”导语既说明了事实的来源,又开门见山地提示了主题,突出了消息的精华,在快读时代,是为受众所乐于接受的导语写作方法。

但是,不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当前的许多“获悉式导语”成为翻新消息时效、老酒装新瓶的不良依托。比如:

7月23日,笔者从××县环保局获悉,在日前省环保厅命名的“第三批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名录中,该县农村环境建设再传捷报,复兴镇、清水乡等8个乡镇被授予“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门前村、金洛河村等20个村被授予“省级生态村”。

这则消息的核心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已过去很久,但作者为了拉近消息时效,便使用了“获悉式”导语。这种方法对导语写作十分不利,严格来说,导语中提到的时间并不是新闻核心事实发生的时间,而是一个虚假时间。

“获悉式”导语中除了常见的虚假时间问题,还有消息出处问题。比如:

4月13日,笔者从××县有关部门获悉,今年以来,该县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等战略机遇,深入实施“一合三化”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县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这则消息导语中提到的出处含糊不清,权威性严重缺失。像这种政策性很强的稿件的信息来源必须交代得一清二楚,而且必须具有权威性。否则,新闻事实就令人怀疑。

因此,“获悉式”导语在使用时必须注意时间的真实性和出处的权威性,不能不加选择地使用,避免消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打折扣。

“目的式”:因循守旧的典型病症

“目的式”导语是因循守旧的旧式导语的典型病症,常见于党报和党台的消息导语中。比如:

4月13日,记者从××县农业局了解到,为了积极落实该县关于“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该局组织机关干部及技术人员成立了7支共300余人的服务队,深入农村服务三农促春耕。

这则导语不仅在时效上存在严重的问题,而且在新闻事实上也含糊不清。其导语的核心应该是农技服务队服务的效果,效果交代了,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但导语没有切中要害,“为了”写得再多也是枉然,反而生疏了消息与读者、报纸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导语写作的要求是“立片言以居要”,就是以最精简的文字揭示最核心的新闻事实。所谓最核心有很多构成要素,其中,及时性、新鲜性、重要性和接近性为新闻价值四大评价准则,但是,综合评判上面的导语,近百字的内容空洞无物,毫无新闻价值可言。

麦尔文·曼切尔认为,导语的字数应在“30~35个字以内”,而美联社则要求它的新闻稿的导语的字数从平均27个字压缩到23个字。他们对于导语“简要”“精准”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导语短了,就要求我们对新闻事实的导入必须有的放矢,开门见山,容不得废话。

导语要写好,报纸要办好,一定要杜绝“目的式”导语和工作总结性消息的出现。这就要求报人解放思想,重视导语,活学活用,辛劳敬业,套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中所言,导语“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

导语写作的方法较多,在把握不好较复杂方法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美国直叙式导语的写作,这种导语用于时间性很强的消息,直接而简明地交代新闻的主要事实。

“引语式”:无计可施的无奈对策

多年来,新闻学界和业界已研究总结出许多导语写作方法,有不同表现手法的(如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引语式等),有不同修辞手法的(如比兴式、对比式、提问式等),有时间性强弱的(如直接性导语和延缓性导语)等等。其中,“引语式”导语在当下报纸消息中较为常见。比如:

“这回的低保户是定对了。”“今年办好这几件事真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4月11日早上,××市新塘乡长塘村党务村务公开栏前围着一大群村民,热议财务、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等村级事务,对村两委的决策称赞有加。

这种引用新闻人物的语言为导语的做法描写了一个场面,叙述了一种心情,渲染了一种气氛,属于延缓性导语中的一个分支,使读者切实感受到了新闻人物的所思所想,勾起了往下阅读、一探究竟的欲望。

当下,很多报纸在报道中表达新闻人物的感谢与激动之情时,都采用了这种“引语式”的导语。比如:

“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过去我只能靠儿子送点生活费过日子,现在每月能领养老金,日子越过越好了!”4月13日,××县雅酉镇排达扣村一组的65岁村民龙玉昌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是该县实行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后喜人一幕。

这种感谢内容的“引语式”导语目前已泛滥成灾,一是数量多,凡有好人好事,受助者感谢之言激动之情必置入导语;二是话语雷同,千篇一律,凡有各级党委政府救助帮扶,百姓必言“感谢党、感谢政府”,必配“高兴地说,兴奋地说,激动地说”等动作;三是不辨真假,随意套用,百姓之性至纯至真,但未必每遇帮扶就言必“感谢党感谢政府”,这既使导语失之个性,又使新闻失之真实,以致适得其反。

褒扬内容的“引语式”导语要使用得当,必得引用核心新闻人物有特点的话语或有权威性的语言,配以有特点的而且适合时间、地点、身份、事件的动作和表情,方能更好地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更有效地进行舆论引导。比如:

“2月19日那天凌晨,龙科正发着烧,我喂他吃一个棒棒糖,自言自语地问他好吃不,突然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好……吃……’我的心一下子要跳出来了。”龙显进讲述龙科醒来的情形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刮了胡子,理了头发,虽然穿得还是年前那套衣裤,精神面貌却与之前形同两人。

因车祸昏迷的儿子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得到救治从而苏醒过来,这位记者采用了父亲的语言为引语,虽无感谢二字,但朴实的话语更显真实,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父亲的激动和喜悦。

西方许多有名的记者很注重在导语写作上下工夫。《纽约时报》记者迪克·里曼在报道美国早期著名飞行员林白决定到英国定居这条新闻时,导语写了13遍才写成。麦尔文·曼切尔说他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写导语。

可见,导语写作是一种本领,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研究。

参考文献:

①唐文久:《实用新闻写作》,新华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②闰志强:《谈谈新闻导语写作十忌》,《硅谷》,2008年第20期

③任冬平:《借鉴外国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报刊之友》,2003年第6期

④兰元 张涵 马龙:《美国新闻导语的特色》,《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4期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团结报社)

来源:青年记者2012年6月上

新闻导语写作症候探析 时间:2012-07-03 16:31:00  作者:肖小明  来源:青年记者

● 肖小明

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说过:“写好导语等于写好消息。”什么是导语?导语是一篇消息的先导,位于消息的开头。它是紧接电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要求用最精粹的文字,简明、扼要、生动地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或是最能吸引受众的内容。

1951年,毛泽东在一则指示中说到了导语,认为导语亦即中国古人所谓的“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可见,导语是消息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

近年来,新闻业界和学界就导语写作提出了诸多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但在采编实践中,一些做法被不分情况地滥用,严重违背了导语的原则和精神,不仅不能起到“立片言以居要”的作用,而且还会使消息变成千篇一律的可憎面目。

“获悉式”:伪导语带来的真实质疑

消息写作中常见“获悉”一词,尤其是在导语的第一句话中,常有“某月某日,记者从某处获悉了某事”的表述。这种“获悉式”导语既说明了事实的来源,又开门见山地提示了主题,突出了消息的精华,在快读时代,是为受众所乐于接受的导语写作方法。

但是,不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当前的许多“获悉式导语”成为翻新消息时效、老酒装新瓶的不良依托。比如:

7月23日,笔者从××县环保局获悉,在日前省环保厅命名的“第三批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名录中,该县农村环境建设再传捷报,复兴镇、清水乡等8个乡镇被授予“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门前村、金洛河村等20个村被授予“省级生态村”。

这则消息的核心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已过去很久,但作者为了拉近消息时效,便使用了“获悉式”导语。这种方法对导语写作十分不利,严格来说,导语中提到的时间并不是新闻核心事实发生的时间,而是一个虚假时间。

“获悉式”导语中除了常见的虚假时间问题,还有消息出处问题。比如:

4月13日,笔者从××县有关部门获悉,今年以来,该县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等战略机遇,深入实施“一合三化”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县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这则消息导语中提到的出处含糊不清,权威性严重缺失。像这种政策性很强的稿件的信息来源必须交代得一清二楚,而且必须具有权威性。否则,新闻事实就令人怀疑。

因此,“获悉式”导语在使用时必须注意时间的真实性和出处的权威性,不能不加选择地使用,避免消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打折扣。

“目的式”:因循守旧的典型病症

“目的式”导语是因循守旧的旧式导语的典型病症,常见于党报和党台的消息导语中。比如:

4月13日,记者从××县农业局了解到,为了积极落实该县关于“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该局组织机关干部及技术人员成立了7支共300余人的服务队,深入农村服务三农促春耕。

这则导语不仅在时效上存在严重的问题,而且在新闻事实上也含糊不清。其导语的核心应该是农技服务队服务的效果,效果交代了,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但导语没有切中要害,“为了”写得再多也是枉然,反而生疏了消息与读者、报纸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导语写作的要求是“立片言以居要”,就是以最精简的文字揭示最核心的新闻事实。所谓最核心有很多构成要素,其中,及时性、新鲜性、重要性和接近性为新闻价值四大评价准则,但是,综合评判上面的导语,近百字的内容空洞无物,毫无新闻价值可言。

麦尔文·曼切尔认为,导语的字数应在“30~35个字以内”,而美联社则要求它的新闻稿的导语的字数从平均27个字压缩到23个字。他们对于导语“简要”“精准”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导语短了,就要求我们对新闻事实的导入必须有的放矢,开门见山,容不得废话。

导语要写好,报纸要办好,一定要杜绝“目的式”导语和工作总结性消息的出现。这就要求报人解放思想,重视导语,活学活用,辛劳敬业,套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中所言,导语“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

导语写作的方法较多,在把握不好较复杂方法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美国直叙式导语的写作,这种导语用于时间性很强的消息,直接而简明地交代新闻的主要事实。

“引语式”:无计可施的无奈对策

多年来,新闻学界和业界已研究总结出许多导语写作方法,有不同表现手法的(如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引语式等),有不同修辞手法的(如比兴式、对比式、提问式等),有时间性强弱的(如直接性导语和延缓性导语)等等。其中,“引语式”导语在当下报纸消息中较为常见。比如:

“这回的低保户是定对了。”“今年办好这几件事真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4月11日早上,××市新塘乡长塘村党务村务公开栏前围着一大群村民,热议财务、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等村级事务,对村两委的决策称赞有加。

这种引用新闻人物的语言为导语的做法描写了一个场面,叙述了一种心情,渲染了一种气氛,属于延缓性导语中的一个分支,使读者切实感受到了新闻人物的所思所想,勾起了往下阅读、一探究竟的欲望。

当下,很多报纸在报道中表达新闻人物的感谢与激动之情时,都采用了这种“引语式”的导语。比如:

“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过去我只能靠儿子送点生活费过日子,现在每月能领养老金,日子越过越好了!”4月13日,××县雅酉镇排达扣村一组的65岁村民龙玉昌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是该县实行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后喜人一幕。

这种感谢内容的“引语式”导语目前已泛滥成灾,一是数量多,凡有好人好事,受助者感谢之言激动之情必置入导语;二是话语雷同,千篇一律,凡有各级党委政府救助帮扶,百姓必言“感谢党、感谢政府”,必配“高兴地说,兴奋地说,激动地说”等动作;三是不辨真假,随意套用,百姓之性至纯至真,但未必每遇帮扶就言必“感谢党感谢政府”,这既使导语失之个性,又使新闻失之真实,以致适得其反。

褒扬内容的“引语式”导语要使用得当,必得引用核心新闻人物有特点的话语或有权威性的语言,配以有特点的而且适合时间、地点、身份、事件的动作和表情,方能更好地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更有效地进行舆论引导。比如:

“2月19日那天凌晨,龙科正发着烧,我喂他吃一个棒棒糖,自言自语地问他好吃不,突然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好……吃……’我的心一下子要跳出来了。”龙显进讲述龙科醒来的情形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刮了胡子,理了头发,虽然穿得还是年前那套衣裤,精神面貌却与之前形同两人。

因车祸昏迷的儿子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得到救治从而苏醒过来,这位记者采用了父亲的语言为引语,虽无感谢二字,但朴实的话语更显真实,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父亲的激动和喜悦。

西方许多有名的记者很注重在导语写作上下工夫。《纽约时报》记者迪克·里曼在报道美国早期著名飞行员林白决定到英国定居这条新闻时,导语写了13遍才写成。麦尔文·曼切尔说他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写导语。

可见,导语写作是一种本领,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研究。

参考文献:

①唐文久:《实用新闻写作》,新华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②闰志强:《谈谈新闻导语写作十忌》,《硅谷》,2008年第20期

③任冬平:《借鉴外国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报刊之友》,2003年第6期

④兰元 张涵 马龙:《美国新闻导语的特色》,《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4期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团结报社)

来源:青年记者2012年6月上


相关内容

  • 浅谈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特点
  • [摘 要]广播电视新闻导语是广播电视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落,要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最主要的事实和最新鲜的状态,直观鲜明的揭示主题,概括提示新闻最本质的思想内容从而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兴趣.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传播形式:灵魂:主题:传播 导语是新闻的 ...

  • 简讯的写法
  • 简讯的写法 简讯是指200字以内的短消息,超出就不能称为简讯了. 简讯虽短,却应是一个完整的消息,要5W俱全,回答以下基本问题:何人.何事.何时.何地? 还要尽可能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何故.如何? 新闻的五要素,新闻界称做:5W. when : 何时 where : 何地 who : 何人 what ...

  •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
  • 摘要:作者针对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并对构筑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特色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 新闻导语 写作 1.研究背景 导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闻报道中,它具有引起观众注意.揭示新闻主题.确立全篇基调的作用.但是报纸.广播 ...

  • 新闻稿.通讯的写作技巧
  • 消息与通讯的写法 作为最基层的通讯员来说,必须掌握好一般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搞好基层教育新闻宣传工作,针对实际情况,下面就消息和通讯及其写法简要谈几点认识. 一.消息的写法 人们对"新闻"的理解,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 ...

  • 武大毕业论文选题
  •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 在本科生四年培养过程中,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能.论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为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水平,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 一.毕业论文的性 ...

  • 新闻写作常识
  • 新闻写作常识 新闻写作知识对于记者编辑来说是基础性业务知识,是必须完全掌握的"吃饭知识".但是,现在不少记者编辑.新闻从业人员却连这些新闻写作的常识性知识都半生不熟.模棱两可,严重影响了新闻写作水平.为此,记者网整理出如下<新闻写作知识基础>,供学习加强和温习掌握之用 ...

  •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应用
  •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应用 第一部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由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1.坚持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如果新闻不能坚持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 价值. ·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要准确无误:新闻反映的事实的环境 ...

  • 新闻写作讲座(二)消息
  • 新闻写作讲座(二)消息 第二节 消息 一.消息的涵义 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这样一种新闻文体,即是消息.因其在新闻诸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数量最多,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文体,故人们常把消息称为新闻.狭义的新闻即指消息. 二.消息的文体特征 前文已述 ...

  • 新闻编写要素
  •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把这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