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与茶的境界

调换电视频道时,无意中看到林清玄先生和于丹老师对坐北京卫视台的《五星夜话》栏目作客,正以文会友,以字为题,共同拆解百味人生。

林清玄先生的文字我是读过不少的。他的文字轻盈灵动,如心灵的钥匙,轻轻

地开启人生的智慧。

而于丹老师的语言,则如灵动的虹桥,让先哲的光芒在当下熠熠生辉。于是,

我静静地聆听两位国学大师的深入探讨,精彩交流。

林清玄曾写过一本《平常茶非常道》,在拆解“茶”字时,林清玄先生说,“茶”

字的结构,其实就是人生活在草木之间,茶道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为什么茶道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因为茶其实是象征性的东西,它象征人跟天地,跟这个世界,跟境界的一种关联。人生有很多起落,经过滚烫的开水烫过以后,才知道人生的滋味,知道天人合一的境界,才会发现跟这个世界的草木

没有分别才会进入茶的境界。

而于丹老师对于茶的解读更是让人感触颇深。她说人生若如茶,那么人世就是那滚烫的水。她说人活在这世上,大多就是三种境况,第一种境况,有的人如鸡蛋,原本外壳坚硬,里面却是流动的液体,但经过水煮之后,内心渐渐变得生硬,不再灵动。这类人往往会成为愤世嫉俗的人。第二种境况,有的人如胡萝卜,放在人世这水里慢慢地煮,他逐渐变软化泥,这类人往往世俗圆滑,随波逐流。第三类境况,这种人如茶叶,在开水的煎熬下,茶叶逐渐舒展,散发着清香。经过开水煎熬后的茶叶依然是茶叶,而清淡的水却变成了一杯浓郁香

醇的茶。

所以于丹老师最后总结说,人生如茶,煎熬最后就会变成一种成全——她说,林老师让我懂得了品茶,现在我每天早晨把阳光放在茶叶里,一盏香茶隐隐滑升,一种馥郁缭绕在舌尖,在鼻息里,那种气让我一天身心柔软、宁静、从容。

节目中,两位国学大师对“舍得”的感悟也颇耐人寻味。

林清玄先生说,“舍得”是人生经常面临的一个困惑,在林清玄眼中要舍掉原来装满的东西,才可以加新的东西进来。他觉得一个人人生当中有物质、文明、灵性和境界三个层次,舍得其实并不是舍掉一切,舍得是舍掉那些使人沉重的、堕落的和走不远的状态,放下让人轻快的,或者向前迈进的东西,然后

人才会得到一些东西。

于丹老师说,舍和得是同步的。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得,就是舍分量,

得质量。现在的人只会去做加法,却不敢做减法。

其实万物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老子说“光而不耀”,是一种亚光的色彩。内心的光明是含蓄的,不要刺伤别人。要有光而不耀的人格。

人生也就是如此,我们在成长的过程,要不断地舍弃一些东西,如青春、如热情、如活力。我们唯有在舍弃这些之后,我们才能收获成熟、从容、沉静。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要懂得舍其糟粕,得其精华,用一颗简单的心清淡相对,

才能安然地行走在红尘之中吧。

此时,窗外的阳光正穿透玻璃,斜斜地照进来,满壁生辉。只见桌上的绿茶,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一阵春风来,茶香氤氲,伸手剪一束阳光,轻轻地放在心上。握一卷诗书,抿一口香茗,读片片闲云。绿水在手,阳

光满心,无酒亦醉。

1. 茶字,サ+人+木,人在天地之间。举杯饮茶,专念沉思去品位那一刻的茶味,一期一会,以与爱人会面之心去品味;放下茶杯,悄声放下,以与爱人

分别之情去感受。茶,是天下最高境界——天真、单纯、没有分别。

茶,与水之不同,在于茶中有情感,有诗意,有境界。今天比昨天更知茶之味,

人生也便是有滋味的,丰富起来……

世界好似滚开的水,蛋,进了水里慢慢变硬了;胡萝卜进去,久之软到无形;茶

进水中,茶展茶舒,水亮味香……愿人生如茶,越煎越得滋味……

2. 愛,中间有个心字。愛,就是发于心,单纯地在意着……爱,是恒久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爱是无条件的。爱,不需要交换与回报。所以,不要错误地以爱的名义绑架别

人,也束缚了自己。

3. 人+谷:人往下走,就是俗;

人+山:人往上走,便成仙;

人+弗:弗,不是,人+不是,就是要丢掉那些负面的纠结,变可以达到更高的

境界。

4. 疒+知,知识太多又纠结在一起,就是痴。

古人云,“花未全开月未满”乃为最美之时。

好,大好,人生如茶……

林清玄——他的文字像轻盈的钥匙,30年中不断穿越海峡两岸,为两代人开启智慧人生;于丹——她的语言像灵动的虹桥,让先哲的光芒在当下熠熠生

辉。

学会品茶,学会品味人生!

调换电视频道时,无意中看到林清玄先生和于丹老师对坐北京卫视台的《五星夜话》栏目作客,正以文会友,以字为题,共同拆解百味人生。

林清玄先生的文字我是读过不少的。他的文字轻盈灵动,如心灵的钥匙,轻轻

地开启人生的智慧。

而于丹老师的语言,则如灵动的虹桥,让先哲的光芒在当下熠熠生辉。于是,

我静静地聆听两位国学大师的深入探讨,精彩交流。

林清玄曾写过一本《平常茶非常道》,在拆解“茶”字时,林清玄先生说,“茶”

字的结构,其实就是人生活在草木之间,茶道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为什么茶道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因为茶其实是象征性的东西,它象征人跟天地,跟这个世界,跟境界的一种关联。人生有很多起落,经过滚烫的开水烫过以后,才知道人生的滋味,知道天人合一的境界,才会发现跟这个世界的草木

没有分别才会进入茶的境界。

而于丹老师对于茶的解读更是让人感触颇深。她说人生若如茶,那么人世就是那滚烫的水。她说人活在这世上,大多就是三种境况,第一种境况,有的人如鸡蛋,原本外壳坚硬,里面却是流动的液体,但经过水煮之后,内心渐渐变得生硬,不再灵动。这类人往往会成为愤世嫉俗的人。第二种境况,有的人如胡萝卜,放在人世这水里慢慢地煮,他逐渐变软化泥,这类人往往世俗圆滑,随波逐流。第三类境况,这种人如茶叶,在开水的煎熬下,茶叶逐渐舒展,散发着清香。经过开水煎熬后的茶叶依然是茶叶,而清淡的水却变成了一杯浓郁香

醇的茶。

所以于丹老师最后总结说,人生如茶,煎熬最后就会变成一种成全——她说,林老师让我懂得了品茶,现在我每天早晨把阳光放在茶叶里,一盏香茶隐隐滑升,一种馥郁缭绕在舌尖,在鼻息里,那种气让我一天身心柔软、宁静、从容。

节目中,两位国学大师对“舍得”的感悟也颇耐人寻味。

林清玄先生说,“舍得”是人生经常面临的一个困惑,在林清玄眼中要舍掉原来装满的东西,才可以加新的东西进来。他觉得一个人人生当中有物质、文明、灵性和境界三个层次,舍得其实并不是舍掉一切,舍得是舍掉那些使人沉重的、堕落的和走不远的状态,放下让人轻快的,或者向前迈进的东西,然后

人才会得到一些东西。

于丹老师说,舍和得是同步的。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得,就是舍分量,

得质量。现在的人只会去做加法,却不敢做减法。

其实万物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老子说“光而不耀”,是一种亚光的色彩。内心的光明是含蓄的,不要刺伤别人。要有光而不耀的人格。

人生也就是如此,我们在成长的过程,要不断地舍弃一些东西,如青春、如热情、如活力。我们唯有在舍弃这些之后,我们才能收获成熟、从容、沉静。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要懂得舍其糟粕,得其精华,用一颗简单的心清淡相对,

才能安然地行走在红尘之中吧。

此时,窗外的阳光正穿透玻璃,斜斜地照进来,满壁生辉。只见桌上的绿茶,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一阵春风来,茶香氤氲,伸手剪一束阳光,轻轻地放在心上。握一卷诗书,抿一口香茗,读片片闲云。绿水在手,阳

光满心,无酒亦醉。

1. 茶字,サ+人+木,人在天地之间。举杯饮茶,专念沉思去品位那一刻的茶味,一期一会,以与爱人会面之心去品味;放下茶杯,悄声放下,以与爱人

分别之情去感受。茶,是天下最高境界——天真、单纯、没有分别。

茶,与水之不同,在于茶中有情感,有诗意,有境界。今天比昨天更知茶之味,

人生也便是有滋味的,丰富起来……

世界好似滚开的水,蛋,进了水里慢慢变硬了;胡萝卜进去,久之软到无形;茶

进水中,茶展茶舒,水亮味香……愿人生如茶,越煎越得滋味……

2. 愛,中间有个心字。愛,就是发于心,单纯地在意着……爱,是恒久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爱是无条件的。爱,不需要交换与回报。所以,不要错误地以爱的名义绑架别

人,也束缚了自己。

3. 人+谷:人往下走,就是俗;

人+山:人往上走,便成仙;

人+弗:弗,不是,人+不是,就是要丢掉那些负面的纠结,变可以达到更高的

境界。

4. 疒+知,知识太多又纠结在一起,就是痴。

古人云,“花未全开月未满”乃为最美之时。

好,大好,人生如茶……

林清玄——他的文字像轻盈的钥匙,30年中不断穿越海峡两岸,为两代人开启智慧人生;于丹——她的语言像灵动的虹桥,让先哲的光芒在当下熠熠生

辉。

学会品茶,学会品味人生!


相关内容

  • 冯友兰关于人生四境界
  • 冯友兰提倡正确的生活方法,主张以正确的生活方法指导人生,求取人生的幸福.但是,确立人的生活方法,并非冯友兰人生哲学高层面的理论追求.冯友兰的人生哲学,在理论上的真正追求是要论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对于人生意义或说人生价值的理解,是通过其人生境界论来论释的. 在冯友兰看来,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之所以可以 ...

  • 人生的四种境界张世英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 ...

  • 冯友兰先生谈人生的四重境界
  • 冯友兰先生谈人生的四重境界 人所面对的世界是同一个世界,人所面临的人生是同样的人生.就人的"觉解"对象而言是公共的,同一的:但人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是具体的,有区别的,这使得人的境界也不相同.严格说来,各人有各人的境界,没有作为个体的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冯 ...

  • [人生的境界]阅读答案
  • 人生的境界(节选) 冯友兰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有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 ...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提升人生境界的思考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提升人生境界的思考 [摘要]:本文以哲学的基本要义入手,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变化的"等方面的阐述,提出了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提升人生境界的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 [人生的境界]教案20
  • 人 生 的 境 界 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从欧阳锋引出体裁. 大家喜欢看金庸小说吗?认识<射雕英雄传>里的欧阳锋吗?欧阳老前辈一辈子想做武林盟主,在华山论剑时出出风头,可最终疯了.他在华山问了几个问题:"欧阳锋是谁?""我是谁?""我在哪里 ...

  • 人生的四个境界(作者--哲学家冯友兰
  • 人生的四个境界(作者--哲学家冯友兰)作者:知足常乐的人生 原文转载,好文共赏: 人生的四个境界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那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 ...

  • 浅析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说
  •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浅析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i兄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邝奕彬 [摘要]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的<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是其美学思想的核心部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构建了三重境界 说,即诗词的境界.诗人的境界.人生的境界:王国维通过对境界-i ...

  • 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有感-高考作文
  • 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有感 2008-09-04 16:04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王智斌 [打印] [评论] 人要活出自己的"境界" --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曾读过这样的故事:有个叫杨密的官员,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拒收了属下送给他的贿赂.属下很诧异:这件 ...

  • 论审美的意义
  • 论审美的意义 摘要:人生有无意思的判断标准在于自我创造性价值的能否实现.主观自我对人生进行有无意思的价值判定,进而在积极意义上实现自我创造性价值追求.价值追求与实现为人生有意思的认定提供了条件,而人生有意思的认定又作为基础促成价值追求与实现. 关键词:人生价值:审美:追求 "爱美之心,人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