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总结

总论 一、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1、晋·葛洪《肘后卒救方》:

1)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 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3)首创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 2、《刘涓子鬼遗方》:论述痈疽、金疮方面内容较详细的第一部方书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1)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

2)提出清创疗法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地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

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创伤骨科里程碑,代表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已形成

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 2)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

3)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两类,采用手牵足蹬整复手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

4)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5)提出了伤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

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6、《普济方》:是15世纪以前治伤方药的总汇 7、清·吴谦《医宗金鉴》: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二、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1、损伤的分类

(一)损伤的概念: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

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二)分类方法

1)按照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劳损 3)按照受伤时间分类

a.新伤: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b.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

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4)按照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 a.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b.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

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按照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 6)按照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

7)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

2、损伤的病因 (一)外因 1)外力损害:

根据外力性质的不同,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 a.直接暴力:

所致的损伤发生在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等 b.间接暴力:

所致的损伤都发生在远离外力作用的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可引起相应

部位的骨折、脱位

c.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如跌仆时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可引起髌骨骨折,投掷手榴

弹时肌肉强烈收缩致肱骨干骨折

d.持续劳损 2)外感六淫 3)邪毒感染

(二

)内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三、临床检查

1、损伤的症状体征 (一)全身情况

1)轻:一般无全身症状,可伴气滞血瘀症 2)重:可较明显,甚出现休克症状 (二)局部症状体征

1

2)特殊症状体征

a.:发生骨折或脱位时,由于暴力作用以及肌肉、韧带的牵拉,常使骨折端移

位,出现肢体形状改变,产生特殊畸形,如方肩畸形、餐叉畸形

b.用手触摸可感觉到

c.动

d.关节盂空虚:原来位于关节盂的骨端脱出,处于异常位置,致使关节盂空虚,

这是脱位的特征

e.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的

位置上。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这种情况,称为弹性固定

2、骨病的症状体征 (一)全身症状体征 (二)局部症状体征

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

3、四诊

(一)望局部:包括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以及望肢体功能 (二)闻诊 1)听骨擦音

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2)听骨传导音:

主要用于检查某些不易发现的长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 3)听入臼声:关节脱位整复成功时 4)听筋的响声(分类) a.

响声,多系肌腱通过肥厚之腱鞘所产生,习惯上把这种狭窄性腱鞘炎称为

“弹响指”或“扳机指”

即“捻发音” c.关节弹响声 5)听啼哭声

6)听创伤皮下气肿的捻发音 7)闻气味

(三)问诊---发病情况

1)主诉:即患者主要症状及发生时间 2)发病过程

3)伤情:问损伤的部位和各种症状,包括创口情况 a.b.c.d.畸形 e.

四、骨与关节检查法

1、检查方法和次序

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关节活动→测定肌力→测量→特殊试验(特殊检查)→神经功能→血管检查

2、测量检查

(一)肢体长度测量法 (二)肢体周径测量法

12)如下肢常在髌上10-15cm处测量大腿周径,在小腿最粗处测定小腿周径等 3)通过肢体周径的测量,可了解其肿胀程度或有无肌肉萎缩等 (三)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法

1 2)邻肢夹角法

3、肌力检查 (一)检查内容

1)肌容量:观察肢体外形有无肌肉萎缩、挛缩、畸形

2!) (二)肌力: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主动运动!!) 1)2)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3痪)

4)Ⅲ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

56)Ⅴ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4、临床检查法 (一)摸法 1)主要用途 a.摸压痛 b. c. d.e.f.摸肿块 (二)特殊检查法(方法、阳性体征、意义、机理)

1)颈部 a.分离试验

托住枕骨部,向上牵拉

舒展小关节囊,

减轻对神经根的挤压和刺激,

使疼痛减轻

b.颈椎间孔挤压试验

向下用力按压头部

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剌激,出现疼痛或放射痛

c.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2)腰背部

N受到牵拉

膝部下蹲,用另一手拾起该物

管狭窄症

3)骨盆

“4”

4)肩部

30-60°区域时功能障碍

5)肘部

6)腕和手部

7)髋部

TB、RF引起的)

(腰大肌挛缩试验)

TB、髋关节强直

8)膝部

Mc Murray试验)

---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移---后交叉韧带断裂

伤或撕裂

e.浮髌试验

意义:关节腔内有积液

9)踝部

伸膝、屈膝时踝关节均不能背伸:比目鱼肌挛缩; 屈膝时能背伸,伸膝时不能背伸:腓肠肌挛缩

5、 影象学检查

(一)CT在伤科中的应用

1)绝对适应证:脊柱及大关节的外伤;椎间盘病变及椎管狭窄症;先天性疾病及发育异常

2)相对适应证:引导穿刺活检;对骨及软组织肿瘤的评价;四肢关节如踝关节及跟骨外伤

3)不良适应证:寻找原发肿瘤及转移瘤;评价感染;软组织及韧带的损伤

四、治疗方法

1、骨伤内治法(十法)

(一)初期治法:1)攻下逐瘀法 2)行气消瘀法 3)清热凉血法 4)开窍活血法

(二)中期治法:1)和营止痛法 2)接骨续筋法

(三)后期治法:1)补气养血法 2)补益肝肾法 3)补养脾胃法 4)舒筋活络法

2、骨病内治法:1)清热解毒法 2)温阳驱寒法 3)祛痰散结法 4)祛邪通络法

3、整复时机:伤后半小时(最易);4-6h(也较易);7-10d(可考虑)

4、正骨手法操作要领

(一)拔伸:用于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二)旋转: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畸形 (三)屈伸:主要矫正断端成角畸形

(四)提按:用于前后侧(即上下侧或掌背侧)移位 (五)端挤:用于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 (六)摇摆:用于横断型、锯齿型骨折 (七)触碰:用于须使骨折部紧密嵌插者

(八)分骨:矫正两骨并列部的骨折呈相互靠拢的侧方移位

(九)折顶:肌肉发达处的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单靠牵引不能纠正者

(十)回旋:多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型、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 (十一)蹬顶:肩、肘关节脱位及髋关节后脱位

(十二)杠杆:多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脱位

5、夹板固定

(一)夹板固定的作用机理

1)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 2)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3)伤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

(二)夹板固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简答题!!) 1)适应证

a.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

b. c.

2)禁忌证

a. b.

c. c.d.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6、固定垫使用方法

(一)一垫固定法:主要压迫骨折部位

(二)二垫固定法:用于有侧方移位的骨折 (三)三垫固定法:用于有成角畸形的骨折

7、扎带: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带在夹板上下移动

右(填空!!)

8、布托牵引

(一)颌枕带牵引

1 2)操作方法:牵引重量一般为

(二)骨盆悬吊牵引

1)适应证:耻骨联合分离、骨盆环骨折分离、髂骨翼骨折向外移位、骶髂关节分离等

2

(三)骨盆牵引带牵引

1

2

五、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1、定义: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又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伏克曼缺血性肌挛缩等。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筋膜间隔区内组织压升高致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和神经组织供血不足,甚至缺血坏死,最后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体征

¤注:筋膜间隔区由肌间隔、深筋膜与骨膜等组成

¤注:通常缺血30分钟,即发生神经功能异常;完全缺血4-12h后,则肢体

发生永久性功能障碍,出现感觉异常、肌肉挛缩与运动丧失等表现

2、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

1 2

3 4)感觉异常: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感觉过敏或迟钝,晚期感觉消失 5

6)患肢远端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发病时可正常;若发展,远侧脉搏逐渐

微弱,肢体苍白或紫绀,直至无脉

(二)全身症状:肌肉坏死的情况下出现

¤由疼痛转为无痛(Painless)

¤苍白(Pallor)或紫绀,大理石花纹等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肌肉瘫痪(Paralysis) ¤无脉(Pulselessness)

3、各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特征(简答!!) (一)前臂间隔区综合征

1)背侧间隔区压力增高时,患部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伸拇与伸指肌无力,被动屈曲五个手指时引起疼痛

2)掌侧间隔区压力增高时,患部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屈拇与屈指肌无力,被动伸五个手指均引起疼痛,尺神经与正中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麻木

(二)小腿间隔区综合征

1)前侧间隔区压力增高时,小腿前侧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有时皮肤发红,伸趾肌与胫前肌无力,被动屈踝与屈趾引起疼痛,腓深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麻木

2)外侧间隔区压力增高时,小腿外侧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腓骨肌无力,内翻踝关节引起疼痛,腓深浅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麻木

3)后侧浅部间隔区压力增高时,小腿后侧肿胀,有压痛,比目鱼肌及腓肠肌无力,背屈踝关节引起疼痛

4)后侧深部间隔区压力增高时,小腿远端内侧、跟腱与胫骨之间组织紧张,有

压痛,屈趾肌及胫后肌无力,伸趾时引起疼痛,胫后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丧失

4、治疗方法:早诊早治,减压彻底,减小伤残率,避免并发症

(一)改善血循环:解除外固定及敷料;对疑是病人肢体不可抬高,因将降低局

部血压使症状加重;

全间隔区肌腹部筋膜充分切开;

各论

可自动套入)

上肢骨折

1. 锁骨骨折:向后上方移位,外侧段向前下方移位;诊断要点为骨折体征+患肩向内、下、前倾斜,常以健手托患侧肘部,头向患侧倾斜,下颌偏向健侧;固定方法为4周,粉碎性骨折延长至6周;练功重点为肩外展和旋转运动

2. ,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外展外旋传达暴力)。无移位骨折三角巾悬吊1-2周

3. !

4. 30-50)10-15),肘后三角正常,多见于儿

,屈曲型(屈肘位,肱骨髁被推向前上方)90-110位固定340-60位固定3周

5. 见于幼儿);诊断要点为可见尺骨成角畸形,4-5周,屈曲型或内收型伸肘位固定2-3周后改屈肘为固定

6. +;屈肘90

中立位固定,成人6-8周,儿童3-4周

7. 多见于成人;临床分型为第一型(桡

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下端骨骺分离,皆为儿童)1|3横断、螺旋或斜行骨折,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多位传达暴力所致,最常见),第三型(桡骨干下1|3骨折,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或弯曲畸形,多为机器绞伤);治疗上第一型按桡骨下断骨处理,第二型先整复脱位后整复骨折,第三型先整复尺骨弯曲畸形后整复脱位与骨折

8. ;桡骨远侧端

9. x线检查取正位、侧位和尺偏斜位;固定于背伸25-30、尺偏10、拇指对掌和前臂中立位

下肢骨折

1. 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

髋内翻)颈中部、基底部,前两者为囊内骨折,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者为囊(林顿角小于3045,多为颈中部,多见,;整复方法为屈髋屈膝法和牵引复位法;

固定时需防止患肢外旋

2. 转子处,瘀斑广泛,肿胀明显,可与股骨颈骨折的压痛点在腹股沟中点,瘀肿不显相鉴别;手法矫正髋内翻和外旋畸形,中立位固定6-8周

3. 童,以臀部离开床面一拳之距为宜,牵引3-4周。皮肤牵引适用于小儿或年老体弱的人

4.

5. 关节面的平整和下肢正常的生理轴线

6. 胫骨骨折尚可致筋膜间隔区综合症;治疗上,无移位者夹板固定,有移位的稳定性骨折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不稳定性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跟骨牵引

7. ,以前者多见;根据骨折脱位程度可分为一度(单踝骨折)、二度(双踝骨折,距骨轻度脱位)、三度(三踝骨折,距骨脱位)

8. 多为传达暴力所致;根据骨折线走向可分为不

波及跟据关节面骨折和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前者预后较好,后者较差;诊察要点为足跟部横径变宽,严重者足跟变平;治疗重点为恢复跟距关节的对位关系和结节关节角,并注意矫正跟骨体增宽

躯干骨折

1. 反常呼吸+不需整复,治疗重点在于止痛和预防肺部感染;多根多段肋骨骨折出现反常由下至上,固定3-4周)

2. 颈8

胸12腰5骶5尾1)c4-t1,腰膨大t12-s2,马尾神经s2伤、屈曲旋转型损伤、水平剪力型损伤撕脱型损伤;整复方法为持续牵引复后2-3周,四点支撑法)、牵引过伸按压法、二桌复位法、两踝悬吊复位法

3. 在内旋位是不稳定的,而在垂直平面上稳定)骶髂前韧带断裂,而骶髂后韧带完整,在外旋位不稳定,在垂直平面上稳定),,混合型,撕脱性骨折(多发生于青少年剧烈运动过程中);诊察要点为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泌尿道损伤(主要为后尿道损伤和膀胱破裂)、直肠损伤、女性生殖道损伤、神经损伤(腰丛,骶丛,闭孔神经或股神经损伤,多为可逆性);治疗上,急救需迅速控制出血、快速补充血容量、临时固定。整复上对垂直方向移位者行股骨髁上牵引,重量为体重1|5-1|7,8--12周;前后压缩型骨折以多头带加压包扎或骨盆帆布兜悬吊固定

二、脱位1. 下方触及下颌髁状突,单侧前脱位在患侧颧弓下触及下颌骨髁状突,患侧耳

2. 20-50。 ,

后脱位(大多为肩峰下脱位);整复手法为牵引推拿法、手牵足蹬法(先外展外旋后内收内旋)肩关节脱位者)、悬吊复位法(老年患者尤宜);周

3. 多见于青壮年;分为前|后|侧方|骨折脱位,诊察

要点:,侧后方脱位(肘内外翻畸形,左右径增宽),前脱位(肘关节过伸,屈曲受限);

4.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诊察要点为疼痛、肘关节半屈曲位、前臂旋前、不敢旋

后、桡骨头处压痛、局部五明显肿胀、

5. 较健肢长,在闭孔或腹股沟韧带附近触及股骨头)短畸形,于臀部触及股骨头)、拔伸足蹬

三、筋伤(治疗方法为理筋手法、药物 、针灸、小针刀疗法、水针、固定及练

功,可自动套用)

神经根型(痹痛型)脊髓型(瘫痪型):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锥体束征阳性

椎动脉型(眩晕型):钩椎关节增生所致;单侧颈枕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

交感神经型

2.

4.

5. 及上臂放射,

5. 性感

6.

7.

8.

9. :胀、跛行、活动受限、骨盆倾斜、两下肢长短不齐

9. 联征(旋转暴力所致);诊察要点为明显外伤史,膝关节肿胀、疼痛、皮下瘀x线见损伤处关节间隙增宽;部分断裂者膝关节功能位固定3-4周,术后屈膝45固定3周

11. c形,外侧o(为分层破裂);分型为边缘型撕裂\前角撕裂\后角撕裂\()\横形撕裂(不易交锁);诊察要点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弹响,,,内侧明显,

12.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察要点为关节内撕裂感,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膝关节

半屈曲位,

梯困难,股四头肌轻度萎缩,

14. 踝关节扭挫伤: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

腓韧带)+下胫腓韧带(保持踝穴间距)临床分型为内翻扭伤(跖屈内翻多见,

15. ,断面

整齐;间接暴力断面不整,多在跟腱附着点上诊察要点为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跟腱断裂声,,活动受限,跛行,;固定上,部,

16. :诊察要点为足跟部疼痛,行走加重,跟骨跖面和侧面压痛,局部无明显

肿胀,x线见骨质增生

17. ,以前者多

★18. 、腰部畸形、压痛和叩击痛、活动受限、皮肤感觉障碍、肌力减退或肌萎缩、腱

20. 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放射)

考试形式:机考

时间:1月9日星期三3、4节课(考试时间共90分钟)

具体题型:单选题A1共51题,每题1分,答题时间为每题1分钟 多选题共12题,每题2分,答题时间为每题1.5分钟 问答题共2题,每题5分,答题时间为5分钟 病例分析题共1题,每题15分,答题时间为11分钟 主观题: 重点放在临床表现、体征、并发症

总论 一、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1、晋·葛洪《肘后卒救方》:

1)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 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3)首创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 2、《刘涓子鬼遗方》:论述痈疽、金疮方面内容较详细的第一部方书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1)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

2)提出清创疗法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地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

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创伤骨科里程碑,代表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已形成

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 2)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

3)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两类,采用手牵足蹬整复手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

4)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5)提出了伤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

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6、《普济方》:是15世纪以前治伤方药的总汇 7、清·吴谦《医宗金鉴》: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二、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1、损伤的分类

(一)损伤的概念: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

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二)分类方法

1)按照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劳损 3)按照受伤时间分类

a.新伤: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b.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

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4)按照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 a.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b.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

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按照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 6)按照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

7)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

2、损伤的病因 (一)外因 1)外力损害:

根据外力性质的不同,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 a.直接暴力:

所致的损伤发生在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等 b.间接暴力:

所致的损伤都发生在远离外力作用的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可引起相应

部位的骨折、脱位

c.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如跌仆时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可引起髌骨骨折,投掷手榴

弹时肌肉强烈收缩致肱骨干骨折

d.持续劳损 2)外感六淫 3)邪毒感染

(二

)内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三、临床检查

1、损伤的症状体征 (一)全身情况

1)轻:一般无全身症状,可伴气滞血瘀症 2)重:可较明显,甚出现休克症状 (二)局部症状体征

1

2)特殊症状体征

a.:发生骨折或脱位时,由于暴力作用以及肌肉、韧带的牵拉,常使骨折端移

位,出现肢体形状改变,产生特殊畸形,如方肩畸形、餐叉畸形

b.用手触摸可感觉到

c.动

d.关节盂空虚:原来位于关节盂的骨端脱出,处于异常位置,致使关节盂空虚,

这是脱位的特征

e.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的

位置上。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这种情况,称为弹性固定

2、骨病的症状体征 (一)全身症状体征 (二)局部症状体征

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

3、四诊

(一)望局部:包括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以及望肢体功能 (二)闻诊 1)听骨擦音

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2)听骨传导音:

主要用于检查某些不易发现的长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 3)听入臼声:关节脱位整复成功时 4)听筋的响声(分类) a.

响声,多系肌腱通过肥厚之腱鞘所产生,习惯上把这种狭窄性腱鞘炎称为

“弹响指”或“扳机指”

即“捻发音” c.关节弹响声 5)听啼哭声

6)听创伤皮下气肿的捻发音 7)闻气味

(三)问诊---发病情况

1)主诉:即患者主要症状及发生时间 2)发病过程

3)伤情:问损伤的部位和各种症状,包括创口情况 a.b.c.d.畸形 e.

四、骨与关节检查法

1、检查方法和次序

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关节活动→测定肌力→测量→特殊试验(特殊检查)→神经功能→血管检查

2、测量检查

(一)肢体长度测量法 (二)肢体周径测量法

12)如下肢常在髌上10-15cm处测量大腿周径,在小腿最粗处测定小腿周径等 3)通过肢体周径的测量,可了解其肿胀程度或有无肌肉萎缩等 (三)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法

1 2)邻肢夹角法

3、肌力检查 (一)检查内容

1)肌容量:观察肢体外形有无肌肉萎缩、挛缩、畸形

2!) (二)肌力: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主动运动!!) 1)2)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3痪)

4)Ⅲ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

56)Ⅴ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4、临床检查法 (一)摸法 1)主要用途 a.摸压痛 b. c. d.e.f.摸肿块 (二)特殊检查法(方法、阳性体征、意义、机理)

1)颈部 a.分离试验

托住枕骨部,向上牵拉

舒展小关节囊,

减轻对神经根的挤压和刺激,

使疼痛减轻

b.颈椎间孔挤压试验

向下用力按压头部

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剌激,出现疼痛或放射痛

c.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2)腰背部

N受到牵拉

膝部下蹲,用另一手拾起该物

管狭窄症

3)骨盆

“4”

4)肩部

30-60°区域时功能障碍

5)肘部

6)腕和手部

7)髋部

TB、RF引起的)

(腰大肌挛缩试验)

TB、髋关节强直

8)膝部

Mc Murray试验)

---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移---后交叉韧带断裂

伤或撕裂

e.浮髌试验

意义:关节腔内有积液

9)踝部

伸膝、屈膝时踝关节均不能背伸:比目鱼肌挛缩; 屈膝时能背伸,伸膝时不能背伸:腓肠肌挛缩

5、 影象学检查

(一)CT在伤科中的应用

1)绝对适应证:脊柱及大关节的外伤;椎间盘病变及椎管狭窄症;先天性疾病及发育异常

2)相对适应证:引导穿刺活检;对骨及软组织肿瘤的评价;四肢关节如踝关节及跟骨外伤

3)不良适应证:寻找原发肿瘤及转移瘤;评价感染;软组织及韧带的损伤

四、治疗方法

1、骨伤内治法(十法)

(一)初期治法:1)攻下逐瘀法 2)行气消瘀法 3)清热凉血法 4)开窍活血法

(二)中期治法:1)和营止痛法 2)接骨续筋法

(三)后期治法:1)补气养血法 2)补益肝肾法 3)补养脾胃法 4)舒筋活络法

2、骨病内治法:1)清热解毒法 2)温阳驱寒法 3)祛痰散结法 4)祛邪通络法

3、整复时机:伤后半小时(最易);4-6h(也较易);7-10d(可考虑)

4、正骨手法操作要领

(一)拔伸:用于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二)旋转: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畸形 (三)屈伸:主要矫正断端成角畸形

(四)提按:用于前后侧(即上下侧或掌背侧)移位 (五)端挤:用于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 (六)摇摆:用于横断型、锯齿型骨折 (七)触碰:用于须使骨折部紧密嵌插者

(八)分骨:矫正两骨并列部的骨折呈相互靠拢的侧方移位

(九)折顶:肌肉发达处的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单靠牵引不能纠正者

(十)回旋:多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型、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 (十一)蹬顶:肩、肘关节脱位及髋关节后脱位

(十二)杠杆:多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脱位

5、夹板固定

(一)夹板固定的作用机理

1)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 2)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3)伤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

(二)夹板固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简答题!!) 1)适应证

a.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

b. c.

2)禁忌证

a. b.

c. c.d.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6、固定垫使用方法

(一)一垫固定法:主要压迫骨折部位

(二)二垫固定法:用于有侧方移位的骨折 (三)三垫固定法:用于有成角畸形的骨折

7、扎带: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带在夹板上下移动

右(填空!!)

8、布托牵引

(一)颌枕带牵引

1 2)操作方法:牵引重量一般为

(二)骨盆悬吊牵引

1)适应证:耻骨联合分离、骨盆环骨折分离、髂骨翼骨折向外移位、骶髂关节分离等

2

(三)骨盆牵引带牵引

1

2

五、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1、定义: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又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伏克曼缺血性肌挛缩等。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筋膜间隔区内组织压升高致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和神经组织供血不足,甚至缺血坏死,最后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体征

¤注:筋膜间隔区由肌间隔、深筋膜与骨膜等组成

¤注:通常缺血30分钟,即发生神经功能异常;完全缺血4-12h后,则肢体

发生永久性功能障碍,出现感觉异常、肌肉挛缩与运动丧失等表现

2、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

1 2

3 4)感觉异常: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感觉过敏或迟钝,晚期感觉消失 5

6)患肢远端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发病时可正常;若发展,远侧脉搏逐渐

微弱,肢体苍白或紫绀,直至无脉

(二)全身症状:肌肉坏死的情况下出现

¤由疼痛转为无痛(Painless)

¤苍白(Pallor)或紫绀,大理石花纹等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肌肉瘫痪(Paralysis) ¤无脉(Pulselessness)

3、各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特征(简答!!) (一)前臂间隔区综合征

1)背侧间隔区压力增高时,患部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伸拇与伸指肌无力,被动屈曲五个手指时引起疼痛

2)掌侧间隔区压力增高时,患部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屈拇与屈指肌无力,被动伸五个手指均引起疼痛,尺神经与正中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麻木

(二)小腿间隔区综合征

1)前侧间隔区压力增高时,小腿前侧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有时皮肤发红,伸趾肌与胫前肌无力,被动屈踝与屈趾引起疼痛,腓深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麻木

2)外侧间隔区压力增高时,小腿外侧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腓骨肌无力,内翻踝关节引起疼痛,腓深浅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麻木

3)后侧浅部间隔区压力增高时,小腿后侧肿胀,有压痛,比目鱼肌及腓肠肌无力,背屈踝关节引起疼痛

4)后侧深部间隔区压力增高时,小腿远端内侧、跟腱与胫骨之间组织紧张,有

压痛,屈趾肌及胫后肌无力,伸趾时引起疼痛,胫后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丧失

4、治疗方法:早诊早治,减压彻底,减小伤残率,避免并发症

(一)改善血循环:解除外固定及敷料;对疑是病人肢体不可抬高,因将降低局

部血压使症状加重;

全间隔区肌腹部筋膜充分切开;

各论

可自动套入)

上肢骨折

1. 锁骨骨折:向后上方移位,外侧段向前下方移位;诊断要点为骨折体征+患肩向内、下、前倾斜,常以健手托患侧肘部,头向患侧倾斜,下颌偏向健侧;固定方法为4周,粉碎性骨折延长至6周;练功重点为肩外展和旋转运动

2. ,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外展外旋传达暴力)。无移位骨折三角巾悬吊1-2周

3. !

4. 30-50)10-15),肘后三角正常,多见于儿

,屈曲型(屈肘位,肱骨髁被推向前上方)90-110位固定340-60位固定3周

5. 见于幼儿);诊断要点为可见尺骨成角畸形,4-5周,屈曲型或内收型伸肘位固定2-3周后改屈肘为固定

6. +;屈肘90

中立位固定,成人6-8周,儿童3-4周

7. 多见于成人;临床分型为第一型(桡

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下端骨骺分离,皆为儿童)1|3横断、螺旋或斜行骨折,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多位传达暴力所致,最常见),第三型(桡骨干下1|3骨折,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或弯曲畸形,多为机器绞伤);治疗上第一型按桡骨下断骨处理,第二型先整复脱位后整复骨折,第三型先整复尺骨弯曲畸形后整复脱位与骨折

8. ;桡骨远侧端

9. x线检查取正位、侧位和尺偏斜位;固定于背伸25-30、尺偏10、拇指对掌和前臂中立位

下肢骨折

1. 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

髋内翻)颈中部、基底部,前两者为囊内骨折,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者为囊(林顿角小于3045,多为颈中部,多见,;整复方法为屈髋屈膝法和牵引复位法;

固定时需防止患肢外旋

2. 转子处,瘀斑广泛,肿胀明显,可与股骨颈骨折的压痛点在腹股沟中点,瘀肿不显相鉴别;手法矫正髋内翻和外旋畸形,中立位固定6-8周

3. 童,以臀部离开床面一拳之距为宜,牵引3-4周。皮肤牵引适用于小儿或年老体弱的人

4.

5. 关节面的平整和下肢正常的生理轴线

6. 胫骨骨折尚可致筋膜间隔区综合症;治疗上,无移位者夹板固定,有移位的稳定性骨折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不稳定性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跟骨牵引

7. ,以前者多见;根据骨折脱位程度可分为一度(单踝骨折)、二度(双踝骨折,距骨轻度脱位)、三度(三踝骨折,距骨脱位)

8. 多为传达暴力所致;根据骨折线走向可分为不

波及跟据关节面骨折和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前者预后较好,后者较差;诊察要点为足跟部横径变宽,严重者足跟变平;治疗重点为恢复跟距关节的对位关系和结节关节角,并注意矫正跟骨体增宽

躯干骨折

1. 反常呼吸+不需整复,治疗重点在于止痛和预防肺部感染;多根多段肋骨骨折出现反常由下至上,固定3-4周)

2. 颈8

胸12腰5骶5尾1)c4-t1,腰膨大t12-s2,马尾神经s2伤、屈曲旋转型损伤、水平剪力型损伤撕脱型损伤;整复方法为持续牵引复后2-3周,四点支撑法)、牵引过伸按压法、二桌复位法、两踝悬吊复位法

3. 在内旋位是不稳定的,而在垂直平面上稳定)骶髂前韧带断裂,而骶髂后韧带完整,在外旋位不稳定,在垂直平面上稳定),,混合型,撕脱性骨折(多发生于青少年剧烈运动过程中);诊察要点为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泌尿道损伤(主要为后尿道损伤和膀胱破裂)、直肠损伤、女性生殖道损伤、神经损伤(腰丛,骶丛,闭孔神经或股神经损伤,多为可逆性);治疗上,急救需迅速控制出血、快速补充血容量、临时固定。整复上对垂直方向移位者行股骨髁上牵引,重量为体重1|5-1|7,8--12周;前后压缩型骨折以多头带加压包扎或骨盆帆布兜悬吊固定

二、脱位1. 下方触及下颌髁状突,单侧前脱位在患侧颧弓下触及下颌骨髁状突,患侧耳

2. 20-50。 ,

后脱位(大多为肩峰下脱位);整复手法为牵引推拿法、手牵足蹬法(先外展外旋后内收内旋)肩关节脱位者)、悬吊复位法(老年患者尤宜);周

3. 多见于青壮年;分为前|后|侧方|骨折脱位,诊察

要点:,侧后方脱位(肘内外翻畸形,左右径增宽),前脱位(肘关节过伸,屈曲受限);

4.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诊察要点为疼痛、肘关节半屈曲位、前臂旋前、不敢旋

后、桡骨头处压痛、局部五明显肿胀、

5. 较健肢长,在闭孔或腹股沟韧带附近触及股骨头)短畸形,于臀部触及股骨头)、拔伸足蹬

三、筋伤(治疗方法为理筋手法、药物 、针灸、小针刀疗法、水针、固定及练

功,可自动套用)

神经根型(痹痛型)脊髓型(瘫痪型):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锥体束征阳性

椎动脉型(眩晕型):钩椎关节增生所致;单侧颈枕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

交感神经型

2.

4.

5. 及上臂放射,

5. 性感

6.

7.

8.

9. :胀、跛行、活动受限、骨盆倾斜、两下肢长短不齐

9. 联征(旋转暴力所致);诊察要点为明显外伤史,膝关节肿胀、疼痛、皮下瘀x线见损伤处关节间隙增宽;部分断裂者膝关节功能位固定3-4周,术后屈膝45固定3周

11. c形,外侧o(为分层破裂);分型为边缘型撕裂\前角撕裂\后角撕裂\()\横形撕裂(不易交锁);诊察要点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弹响,,,内侧明显,

12.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察要点为关节内撕裂感,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膝关节

半屈曲位,

梯困难,股四头肌轻度萎缩,

14. 踝关节扭挫伤: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

腓韧带)+下胫腓韧带(保持踝穴间距)临床分型为内翻扭伤(跖屈内翻多见,

15. ,断面

整齐;间接暴力断面不整,多在跟腱附着点上诊察要点为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跟腱断裂声,,活动受限,跛行,;固定上,部,

16. :诊察要点为足跟部疼痛,行走加重,跟骨跖面和侧面压痛,局部无明显

肿胀,x线见骨质增生

17. ,以前者多

★18. 、腰部畸形、压痛和叩击痛、活动受限、皮肤感觉障碍、肌力减退或肌萎缩、腱

20. 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放射)

考试形式:机考

时间:1月9日星期三3、4节课(考试时间共90分钟)

具体题型:单选题A1共51题,每题1分,答题时间为每题1分钟 多选题共12题,每题2分,答题时间为每题1.5分钟 问答题共2题,每题5分,答题时间为5分钟 病例分析题共1题,每题15分,答题时间为11分钟 主观题: 重点放在临床表现、体征、并发症


相关内容

  • 骨伤科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 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本人XXX,男,现年38岁,于XX年6月毕业于XX骨伤科专业,同年7月到XX中医院参加工作.于2002年考取中医执业医师.2009年被聘为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并于2009年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专毕业(业余),2012年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业余).在工作中兢兢敬业 ...

  • 骨伤科2012年度工作计划
  • 寿县中医院骨伤科2012年度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医骨伤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发挥中医骨伤专业优势,提升中医骨伤科诊疗技术和中医药在骨伤专业的应用,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及医院今年工作计划和要求,特制定2012年度工作计划.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医疗设备 ...

  •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 总结和评估 (2013年-2015年) 2013年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 2013年共收治腰腿痛.股骨颈骨折.急性腰扭伤患者 例,其中腰腿痛 例,股骨颈骨折 例,急性腰扭伤 例,现总结如下: 在所收治的病例中中医参 ...

  • 二甲评审科室需要准备资料目录
  • 平南同安骨伤医院科室建设资料目录 第一部分 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措施 1.2 发展战略规划 1.2.1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实施措施 ①2011.2012.2013.2014年科室建设工作计划 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具体措施 ②各科室中医特色治疗实施方案 1.3发挥中医药特色优 ...

  • 遵家训惠普乡邻
  • 遵家训 惠普乡邻 钱学立 钱学功 钱福双公(1895-1972)是吴越国王钱镠33世孙.他生在一个特殊环境,他走的是一条极不平凡的生活道路,他的命运是一种集坎坷.幸福于一身的命运.出身清贫门第,一生务农.曾祖父天汤,祖父聪,父兆庆均为农.福双公三岁时父病逝,致使其流离失所,后来独自无家可归.流落大薄 ...

  • 甘肃省财政厅
  • 甘肃省财政厅 文件 甘肃省卫生厅 甘财社„2010‟171号 甘肃省财政厅 甘肃省卫生厅 关于下达2010年中央补助地方中医药部门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 市.州财政局.卫生局,省直管县财政局.卫生局,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根据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下达2010年中医药部门 ...

  • 名中医简介
  • 唐汉钧,男,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华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 唐汉钧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内科功底深厚,外科诸法精通,崇尚"治病必求其本"."治外必本诸内"的学术思想, ...

  • 医院2015年工作总结
  • ****医院 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 2015年是我院的"规范建设年",在区委区府的关怀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的率先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以创建三级中医骨伤专科医院为契机,强化内部管理,深化机制改革 ...

  • 拜师仪式总结
  • 拜师仪式小结 跟名师.读经典.多临床,中医师承教育,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学术专长的有效方式,希望通过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拜师大会传承中医文化,发展壮大中医药事业.根据我院第一届中医药文化节的要求,在文化节开幕式上举行我院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