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知识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一章 汉语言基础知识 第一节汉语基本概念 ㈠六书(转注 假借)

㈡象形字-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

㈢指事字-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

㈣会意字-2个或2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

㈤形声字-在前三个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复合成体,由形旁和声旁合成 二、古代汉语基本原理 ㈠通假字 1、

通假字的概念-是在已有专用字的情况下

不用专用字而临时借用来代替专用字的字 2、

通假的读音特点-因音通假,通假字要读

以本字的今音 3、

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1a是古时用字

异化现象b是属于历史的字形分歧范畴2a的借字和本字意义上没有必然的联系,b的古上字和今字有渊源3a的借字和本字在字形上没有或极少有相似之处,而b中的今字绝大部分是由古字分化出来,二者字形之间有联系 4、

通假字和假借的区别---1a是本有其字而

不用的借音表义,b是本无其字的借音表义2a产生在用字的过程中,是临时借用,是一种不必要的文字异化现象,b产生于造字过程中,是久假不归,是一种必要的记词手段3a借用要有严格的语境,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它才具有作为通假的音意关系。而b不需要具体语境,形体和意义的结合关系是固定的,并且能通过借意派生新词

㈡词类--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次的语法特点 1、

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

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2、 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 及物动词的使

动 3、

形容词的活用 作动词 名词 使动 意动 ㈢古今异义 1、

词义异同的情况 1古今相同2古用今废

词3古今意绝对不同4大多数词古今意有联系有区别 2、

古今词义的差别 1意义的多少不同2词

义的侧重点不同3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4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 3、 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词义的缩小 扩大

转移

㈣常见文言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1、

代词(1)疑问代词 人 物 处所(2)指示代词(3)人称代词(4)无定代词 或 莫(5)辅助性代词 所+动 。。。者 2、

副词 (时间 范围 程度 情态 语气 否定

指代性(相 见)) 3、

介词 语法特点(1介词带宾语,有时宾

语前置2古汉语中介词的宾语大多可以省略但“于”不行3在语法功能上,“因 为 与 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但“于”字介词表时间处所意义是还可以作补语)以,因,为,与 4、

连词 是把两个词或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

来的虚词 与 以 而 则 虽 然 5、

助词 1结构助词-之(定中之间 主谓之间

中心词补语之间 主语和介宾结构之间 宾语前置的标志)2句尾语气词 也 矣 已 耳 焉 乎 邪 哉 ㈤文言句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1、 省略句 2、 倒装句

3、 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

的句子

4、 被动句 ㈥宾语前置的各种格式和语法条件等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莫我肯顾 2、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 3、 介词宾语提前 吾谁与归? 4、

宾语后有结构助词“是、”“之”等

第二节现代汉语 一、

现代汉语基本原理

㈠现代汉语的特点 (语音上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词汇上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语法上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和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㈡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1、

文字的性质—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

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

文字的作用 ---克服时空局限,通过书面

语能更好地记录人类文化,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㈢词汇的发展变化途径 1、 新词的产生

2、 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3、 词义的演变 扩 缩 转 二、

现代汉语基本知识

㈠汉字的识记—1纠正、防止错别字的方法2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 ㈡词语 1、 单义词和多义词—本义 引申义 比喻义 2、 词体色彩

3、 常用词语—惯用语 谚语 格言 歇后语 4、

成语 是一种相承延用下来的,具有书面

语色彩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 成语特征:意义的整体性 结构的凝固性 形成的历史性

㈢句子--是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组成的,具有一定的语气声调,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能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的语言使用单位 1、 句子与 句子成分(主谓宾)

2、

句子的类型—按语气分为陈述句 疑问

祈使句 感叹句 按结构分为单复句 3、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成分残缺或赘余 搭

配不当 语序不当 表意不明 句式杂糅 不合逻辑 ) 4、

修辞

第三节文学基本理论 一、

文学理论基本名词文学

1、文学 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的反应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

2、艺术构思:作家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意向及其序列的过程。 3、意境:

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意象的空间。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4、意象:

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5、视角:

是指作品对故事情节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传统上区分视角主要是从人称划分,即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但同时应注意到在不同人称的

叙述视角中,都存在着内在视角与外在视角的差别。在有些作品中,叙述视角是可变化的。 6、文学风格:

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7、创作个性:

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秉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 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8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包括人的审美感觉、情感、经验、观点和理想等。人的审美意识首先起源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审美意识与社会实践发展水平有关,并受社会制约,但同时具有人的个性特征。 9创造主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10创造客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是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社审美提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11、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它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

12、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13、文学典型: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文学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14、叙事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俄国普洛普民间故事分析与法国结构主义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

15艺术形式: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内容要素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并举,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

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16文学消费是相对于文学生产、文学产品而言的,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17文学传播:文学传播是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

18大众文学:是与高雅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浅近、通俗、平易、流行的文学类型。其特点是:思想内容的浅易,艺术形式的简明,富于消遣娱乐功能。在商业社会、大众文学又称为消费文学,往往具有明显的赢利性和较高的商业价值。 二、文学理论基本原理

㈠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及其关系 文学史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㈡文学四要素的构成 –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㈢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㈣文学的创作原则 1、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 2、情感把握与形式创造

㈤文学风格-据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有八种形态 简约繁丰 刚健柔婉 平淡绚烂 谨严疏放

㈥文学流派 思想倾向美学观点文学主张接近 ㈦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 ㈧文学鉴赏的含义、意义和过程

1、文学鉴赏的含义 –是一种特殊的接受活动,这是一种带有享受和娱情性质,但又不乏创作力、主动性和理性深度的审美活动

2、文学鉴赏的意义 –1是文学的社会功能的实现机制2文学鉴赏对文学创作具有制约和反馈作用3文学鉴赏也是文学批评的基础

3、文学鉴赏的过程—审美预期 审美感知 审美判断和体味玩赏

㈨文学批评的性质、作用、标准和原则

1、文学批评的性质:文学批评具有科学性 倾向性 社会批评性

2、文学批评的作用 :促进文学创作 指导文学接受 推动文学理论繁荣

3、文学批评的标准 思想标准(真实性倾向性情感性) 艺术标准(文体评价 艺术形象评价 意蕴批评)

4、文学批评的原则:1尊重艺术规律,重视艺术分析2实事求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3知人论世,顾及全人全篇

三、文学文类与文学文体

㈠文学文类 二分法有无韵律 三分法西方小说诗歌戏剧 四分法 弗莱的喜剧 传奇 悲剧和讽刺作品 中国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㈡文学文体 广义的文体指各种语言变体,相当于语体,狭义的文体专指文学文体 注意层次性 独特性 功能性 四、表达方式 ㈠记叙 顺叙倒叙

㈡描述 白描 彩绘(大量修辞) ㈢阐释 ㈣论辩 第二章阅读鉴赏 第一节古代诗词曲阅读 一、古诗词曲鉴赏的基本思路 二、古诗词曲题型分类解答技巧 ㈠“诗眼”型 ㈡名句赏析型

㈢表达技巧1抒情方式直接 间接2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小中见大3描写手法 衬托 联想和想象 对比4修辞 ㈣语文特色型 ㈤情感赏析

三、古代诗词主题分类

㈠爱情诗㈡讽刺诗㈢哲理诗㈣送别诗㈤记行诗 ㈥边塞诗㈦咏史诗㈧咏物诗㈨咏怀诗㈩怀古诗 第二节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题解答要领 有序有据排除法 二、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㈠文言翻译的要求 信达雅 ㈡文言翻译的方法 留删换补调 三、文段要点的归纳和概括

㈠归纳概括的原则 1概括完整全面2概括准确恰当

㈡归纳概括的步骤和方法 1整体把握2抓中心关键句3分析选项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5回文查对 四、筛选文中信息

㈠筛选信息的解题步骤

1、阅读2、查找3、辨别4、判断 ㈡文言信息选题技巧 1、注意陈述主体是否一致 2、注意主体关涉的对象是否一致 3、明确信息的意义指向 4、梳理文意句意

5、辨明行为、品质与功绩、影响等 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考点概述

2、解题技巧 1删繁就简锁定重点2 留心结语仔细推敲3综合分析简要概括 第三节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分析与理解 ㈠文章结构和思路的方法 ㈡内容要点的归纳

1、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 概括句 分析层次 提取精要

2、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原句归纳 防止遗漏

㈢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1、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 概括性句子 原文 作者评述

2、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应注意的问题 整体把握 准确理解

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二、现代文品评与鉴赏

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文和表达技巧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方法:具体分析 客观评价 分析古典和外国作品 全面评价作者文中观点和态度

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三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一、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基本概念 ㈠课程和课程论 1、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

课程论:是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侧重研究的是“教学什么”和“为什么教学”,三流派1学科中心课程论2人本主义3社会再造主义

㈡教学和教学论

1、教学:词义四种 但当代教育认为教学是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中包括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两大类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的--(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代表了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情感教学的代表) ㈢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1、国外的四种意见—彼此独立 相互交叉 相互包含 互相独立又互相作用

2、我国的三种不同解 教学包含课程论 相互独立 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3、当代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㈠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 1、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的发展

2、认识语文教学现象 环境性的 活动性的 关系性的3、认识语文课程现象 物质性的 活动性的 关系性的

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 1、揭示语文课程规律的内涵 2、揭示语文教学规律的内涵 ㈢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1、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类型(语文课程与教学管理实践,课程研制实践,语文课程应用实践) 2、理论指导实践的机制(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者参与课程与教学管理和应用2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成为语文课程和管理专家3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联合工作)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

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问题分类(1根据问题的归属分类 语文课程、教学问题2根据来源 产生于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的问题 产生于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同理论对立的问题 产生于一种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内部对立的问题 产生于两种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之间对立的问题3根据性质 理论和实践问题4根据层次 语文教育的哲学、原则、方法问题)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一、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㈠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㈡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

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语文课程的目标概述 ㈠语文课程的目标的概念 ㈡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 1、语文课程目标的导向作用 2、语文课程目标的推进作用 3、语文课程目标的控制作用 4、语文课程目标的评价作用 5、语文课程目标的管理作用 ㈢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 1、目标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目标的明确性和模糊性

三、普通高中教育语文新课程目标简述 ㈠语文课程总目标

1、积累•整合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 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 ㈡语文课程阶段目标

1、必修课程 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 2、选修课程 第三节语文课程的设计 一、语文课程标准

1、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 2、设计语文课程标准的依据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设计的主要思路 三、语文教材的相关问题 ㈠语文教材的概念

1、泛指概念2、特指概念3、专指概念 ㈡语文教材的功能 1、智德启迪2、语文历练 3、语文积累4、知识扩展 ㈢语文教材的内容要求 1、范文系统 2、知识系统

3、实践活动系统4、助读系统 ㈣语文教材的设计思想 ㈤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特点 1、各选修教材之间的关系不密切 2、部分选修教材各部分之间关系相对松散 3、选修教材学习内容具有可选择性 第四节如何有效地使用语文教科书

一、 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高效地利用教科书 二、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合理地使用教科书 三、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四、正确处理教科书与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防止脱离教科书任意拓展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第一章教学设计概述

第一节教学设计内涵与指导思想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现代教学设计,也称系统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方案和对方案进行修正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交往的互助性和互惠性

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㈢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㈣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㈤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原则与前提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

㈠整体性原则㈡实效性原则㈢可操作性原则 二、教学设计的前提

㈠理解语文课标理念㈡钻研教材内容 1、把握教材体系2、独立钻研教材 ㈢了解学生实际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㈠要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㈡要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㈢要依据教学内容㈣要依据教师素质㈤要依据学生特点㈥要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

二、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 ㈠多样性原则 ㈡综合性原则 ㈢灵活性原则 ㈣创造性原则 三、一般性教学方法简介 ㈠讲授法 运用要求:

1、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2、讲授要具有启发性,这是讲授成败的关键 3、讲授的语文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 4、讲授要配合运用其他的教学方法 5、讲授要配合恰当地运用板书 6、讲授还要注意及时取得反馈信息 ㈡谈话法

1、讲究教师提问的艺术2、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 3、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

4、正确处理面向集体提问和个别回答的关系 ㈢讨论法 1、明确目的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师要有民主态度 ㈣练习法

四、综合性教学方法简介 ㈠读议讲练法㈡目标教学法

㈢单元教学法(基本方式:知识短文开路式,举一反三,目标控制式,比较式) ㈣导读法 ㈤情境教学法 第二节教学目标设计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㈠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单元目标 ㈡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设计教学目标的要求 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㈡体现语文学科性质特点 ㈢适应社会需要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 1、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 2、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表示方式)

第三节教学内容的安排 一、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 ㈠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 ㈡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

㈣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二、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 ㈠教学内容要恰当 ㈡教学内容要充实

㈢教学内容要做到点突出、允点分散、疑点明确 三、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㈠教学重、难点的含义 ㈡确定教学重难点的要求 1、吃透新课标2、全面了解学生 3、深入钻研教材 ㈢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1、地位作用分析法2、课题分析法 3、习题分析法4、学情分析法 第四节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堂导入 ㈠课堂导入的含义 ㈡课堂导入的作用 ㈢课堂导入的方法

1、提问析题法 2、悬念导入法

3、故事、事例导入法4、游戏、活动导入法 5、歌谣、谜语导入法6、以旧引新法 7、视听导入法 二、课堂提问 ㈠课堂提问的含义 ㈡课堂提问的方式

1、导入式提问2、启发式提问 3、对比式提问4、总结式提问 ㈢课堂提问的技巧

1、把握问题设置的入口关2、合理设置问题的难易度3、掌握问题设置的曲直性 4、定位问题设置的落脚点 三、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 ㈠课堂偶发事件的含义

㈡课堂偶发事件的特点(突然性 偶然性 新异性 不定性 两极性)

㈢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教学艺术 ㈣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1、趁热打铁法2、冷却处理法3、巧妙暗示法 4、大度宽容法5、因势利导法 四、课堂作业 ㈠作业的含义 ㈡作业布置的原则

1、目的性2、针对性3、趣味性 4、层次性5、多样性6、开放性 ㈢作业批改的要求 五、课堂结束语 ㈠课堂结束语的作用 ㈡结束语设计原则

1、关联性2、新颖性3、人文性 ㈢课堂结束语的类型

1、阅读式2、作业式3、拓展式4、评价式 第五节板书设计

一、 板书设计的意义与要求

(简洁概括 条理清晰 布局合理 书写优美) 二、板书设计的常用类型

1、根据板书的作用分—主板书 副板书

2、根据板书表达的内容分:词语锤炼式 结构提纲式 故事情节式人物形象式 说明程序式 综合式 ) 3、根据板书的形式分

(并列式和从属式 演绎式和归纳式 对称式和偏正式 递进式和回环式 对比式和照应式) 4、根据板书呈现的手段分

(纯文字式 表解式 表格式 图示式) 三、板书设计的方式方法 1、了解板书图示的构件 2、明确板书构件运用的方式

(赋形 强调 勾连 诠释 抽象 启发 综合) 3、把握语文板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第六节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的类型

㈠详细教案、简明教案和微型教案 ㈡知识型教案、教法型教案和综合型教案 二、教案的结构与内容

㈠课题计划(课题 教学目的 课型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 课时安排)

㈡课时计划(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三、教案编写基本要点

1、目标准确2、内容充实3、重点突出4、思路清晰5、衔接自然6、方法灵活7、留有余地 第三章现代教学媒体 第一节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 一、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1、把教科书中的内容直观化,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2、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忽略语文教学规律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忽略板书 二、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1、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恰当运用2、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可喧宾夺主3、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应相得益彰

第二节语文教学与网络资源 一、网络资源的作用

1、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库2、互联网的交互性,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3、互联网为每个人提供了发表文章的空间

二、网络资源的优势

1、语文教教师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 2、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正确处理网络资源 3、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5、在写作教学中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三、利用网络的注意事项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教学,不要忽略语文学科的特点2、注意筛选有用信息,关注学生材料的教育价值3、对学生加强引导,克服上网的副作用 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

第一章阅读教学(上)阅读教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阅读教学的内容 一、阅读习惯态度 ㈠阅读习惯

1、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勤于读书的习惯4、质疑问难的习惯 ㈡阅读兴趣

1、明确阅读目标和阅读意义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二、阅读能力

㈠阅读感受力㈡阅读理解力㈢阅读欣赏力 ㈣阅读评价力㈤阅读迁移力㈥阅读创造力 三、阅读方法

㈠朗读(重音 停顿 语调 节奏)㈡默读()速度理解 习惯㈢精读(全面理解 逐次研读 仔细品味 融会贯通 读思结合 边读边记 灵活运用多种精读方法 如质疑思辨法 比较阅读法 表达阅读法)㈣略读(把握大意,抓住重点 提高阅读速度) 第二节阅读教学的基本程序 一、引导过程 ㈠预习 ㈡解题

1、板书课题2、揭示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 ㈢介绍有关资料

1、介绍作者2、说明写作缘起3、介绍时代背景 4、介绍作品的社会影响5、播放有关音像资料 ㈣课前谈话

1、开门见山2、承前启后3、问以致思4、轶闻趣 二、研读过程 ㈠感知阶段 1、认识生字新词

2、通读3、了解内容概要和辨认文章体裁 ㈡分析阶段

1、结构分析 2、内容要素分析 3、写作技巧分析4、语言分析5、重点分析 ㈢综合阶段 1、

概括中心思想要注意以下几点

(审题引申 段意综合 寓意显现 弦外之音) 2、总结写作特点 三、运用过程 –背诵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讲述法 二、讲解法 三、串讲法 四、朗读法 五、评析法 六、评点法 七、问答法(1、学会设计问题2、学会提出问题3、学会总结问题) 八、研究法 九、讨论法

第二章阅读教学(下)-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叙述性课文教学实施案例 一、小说类教学实施案例《祝福》 二、散文类教学实施案例《荷塘月色》 三、剧本类教学实施案例《窦娥冤》

四、新闻类教学实施案例《奥斯维系没有新闻》 第二节论述类文本的教学实施案例《拿来主义》 第三节说明类文本教学实施案例《动物游戏之谜》 第四节文言文教学实施案例《兰亭集序》 第五节诗歌教学实施案例

一、古诗词教学实施案例《醉花阴》 二、现代诗歌教学实施案例《再别康桥》 第三章写作教学(上)-写作教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写作教学的要求与内容 一、写作教学的要求

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㈡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㈢提供更多练习写作的机会 二、写作教学的内容 ㈠积累训练

1、观察与感受生活2、广泛涉猎读物

㈡育人训练(命题切合学生思想实际,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教育性) ㈢思维训练

1、善于联想与想象2、深入地思考生活 3、辩证地看待问题,全面地认识事物 4、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事物 ㈣语言训练

1、准确2、简明3、得体4、生动 ㈤技能训练 1、

审题能力的训练

(准确理解文题文意,弄清楚题目要求) 2、注意能力的训练(正确深刻新颖) 3、选材能力的训练(真实典型新颖)

4、谋篇布局能力的训练(范文归纳 编写提纲) 5、运用表达方式能力的训练

6、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简明连贯得体) 7、修改文章能力的训练 ㈥文体训练

1、记叙文训练要点(清楚 具体 恰用议论抒情) 2、说明文训练要点(特征 顺序 语言准确平实) 3、论文文训练要点(立意 论证 表达准确严密) 4、应用文训练要点(格式规范 简明得体) ㈦速度训练

1、基础训练(兴趣 素材 语言)

2、思维训练(优化环境 培养品质 教给方法) 3、技巧训练(审题速度 构思速度 行文速度) 第二节写作教学的过程与类型 一、写作教学的过程

㈠写作前指导(主题 动机 素材 构思) ㈡写作中指导 修改内容(主题 材料 结构 文章形式)及方法(通读 再读 细读全文) ㈢写作后指导

1、作文批改(评分 评语 批改方式) 2、作文讲评(综合 典型 专题 对比) 二、写作训练的类型 ㈠单项作文训练 ㈡命题作文训练

1、命题要有计划性2、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 3、命题要贴近社会生活4、命题要有启发性 ㈢材料作文训练 ㈣想象作文训练

1、关联式想象作文2、再造式想象作文 3、扩展式想象作文4、延伸式想象作文 5、假想式想象作文6、寓意式想象作文 7、科幻式想象作文 ㈤话题作文训练

1、发军写作特长2、增强“发展”意识 3、学会拟题 ㈥研究性作文训练 1、选择课题2、设计方案

3、收集、整理资料4、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5、及时评估与交流 ㈦自由作文训练

1、自由拟题作文2、课外各种的自由写作 第四章写作教学(下)―写作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记叙文写作教学实施案例 第二节议论性文本写作教学实施案例 第三节说明性文本写作教学实施案例

(写作情景与任务 构思与技巧 修改交流与鉴赏) 第五章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节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 一、口语交际的态度

㈠耐心专注地倾听㈡自信、负责地表达 二、口语交际的能力 ㈠倾听能力

1、语音辨识力2、话语记忆力 3、话语理解力4、话语的评判力 ㈡表达能力

1、内部组码能力2、快速编码能力 3、准确发码能力4、定向传码能力

㈢应对能力

第二节口语交际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听讲二、诵读三、复述四、答问 五、讨论六、辨论七、演讲八、即席发言 九、讲故事、见闻

第三节口语交际教学实施案例 第六章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 第一节高中语言选修课教学特点 一、教学内容重在拓展、提高 二、学习方式重在自主、探究 三、教学组织多采用“专题” 第二节高中语言选修课教学实施案例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

第一章教学评价的原则、种类与方法 第一节教学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二、全面性原则三、多样性原则 四、多主体性原则五、客观性原则六、指导性原则 第二节教学评价的种类

一、按基准实施评价,㈠相对评价㈡绝对评价 二、按功能实施评价,

㈠诊断性评价(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的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㈡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

㈢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

三、按目的实施评价,㈠激励性评价㈡甄别性评价㈢发展性评价

四、按表达实施评价,㈠定性评价㈡定量评价 第三节教学评价的方法

一、教学评价的效度、信度、区分度及难度 ㈠效度:指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真实的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1、内容效度:指它从需要测验的教材中提取样本的适当程度

2、构想效度:指一个测验能够测量理论上的构想或内在心理特性的程度

3、预测效度:指一个测验能够预测学生将来某种特定行为或表现

㈡信度:是表明评价工具质量的又一重要指标,主要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

1、再测信度:用同一种测验在不同时间里两次测验同一组学生,然后统计两次测试成绩的相关,求得的相关系数即为再测信度系数。

2、分半信度:将一个测验分为等质量的两半,求这对半分的两半测验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3、评分者信度:把相同的测验结果提供给不同的 评分者打分,若不同评分者给的分数大致相同,说明该测验有较高的信度。 ㈢难度 :测验的难易程度

㈣区分度:有时也称鉴别力,主要指测验对于不同水平的的被试加以 区分的能力。 二、教学评价方法的类型与编制 ㈠客观式测验 1、正误题2、选择题 3、配对题4、填空与简答题

㈡论文式测验:即传统的问答式测验,学生根据测验提出的问题自由作答,不受格式的限制 三、教学评价成绩的分析与解释 ㈠算术平均数

㈡标准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异情况或每个数据彼此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最重要的差异分数 ㈢标准分数:它是以标准差为单位来衡量某一分数与平均分之差的,是反映个人在团体中相对位置以及对不同学科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的原始统计量。 第二章教学评价的要求与方案的编制

第一节教学评价的要求

一、阅读的评价:1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2朗读默读 精读 略读浏览 文学作品 古诗文的阅读评价 二、写作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三、口语交际的评价 第二节教学评价方案的编制 一、学生学习表现指标

㈠学生的学习方式㈡学生的参与程度 ㈢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教学行为指标

㈠教学目标制定与落实㈡教材内容的处理与转化 ㈢学习环境营造与管理㈣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三、教师基本素质指标

㈠教师的教学观念㈡教师的教学态度 ㈢教师的教学基本功㈣教师的教学技能 四、教学特色指标 第三节选修课学习过程评价 一、评价标准 ㈠内容选择 ㈡过程实施 ㈢成果展示

二、评价方式:自评与他评 三、评价流程 ㈠公布学习任务表

㈡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表确定学习任务设计方案 ㈢完成学习任务后按照评价维度描述完成评定任务报告单

㈣整合报告单相关数据,返回评定结果报告单 ㈤学生根据评定结果报告单反思学习过程,调整学习成果

第四节教学评价案例分析

一、“读书档案袋”阅读过程评价案例 二、积分制评价新策略案例 1、评价的组织 2、评价的类别 3、具体操作举例

第一章 汉语言基础知识 第一节汉语基本概念 ㈠六书(转注 假借)

㈡象形字-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

㈢指事字-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

㈣会意字-2个或2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

㈤形声字-在前三个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复合成体,由形旁和声旁合成 二、古代汉语基本原理 ㈠通假字 1、

通假字的概念-是在已有专用字的情况下

不用专用字而临时借用来代替专用字的字 2、

通假的读音特点-因音通假,通假字要读

以本字的今音 3、

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1a是古时用字

异化现象b是属于历史的字形分歧范畴2a的借字和本字意义上没有必然的联系,b的古上字和今字有渊源3a的借字和本字在字形上没有或极少有相似之处,而b中的今字绝大部分是由古字分化出来,二者字形之间有联系 4、

通假字和假借的区别---1a是本有其字而

不用的借音表义,b是本无其字的借音表义2a产生在用字的过程中,是临时借用,是一种不必要的文字异化现象,b产生于造字过程中,是久假不归,是一种必要的记词手段3a借用要有严格的语境,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它才具有作为通假的音意关系。而b不需要具体语境,形体和意义的结合关系是固定的,并且能通过借意派生新词

㈡词类--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次的语法特点 1、

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

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2、 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 及物动词的使

动 3、

形容词的活用 作动词 名词 使动 意动 ㈢古今异义 1、

词义异同的情况 1古今相同2古用今废

词3古今意绝对不同4大多数词古今意有联系有区别 2、

古今词义的差别 1意义的多少不同2词

义的侧重点不同3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4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 3、 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词义的缩小 扩大

转移

㈣常见文言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1、

代词(1)疑问代词 人 物 处所(2)指示代词(3)人称代词(4)无定代词 或 莫(5)辅助性代词 所+动 。。。者 2、

副词 (时间 范围 程度 情态 语气 否定

指代性(相 见)) 3、

介词 语法特点(1介词带宾语,有时宾

语前置2古汉语中介词的宾语大多可以省略但“于”不行3在语法功能上,“因 为 与 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但“于”字介词表时间处所意义是还可以作补语)以,因,为,与 4、

连词 是把两个词或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

来的虚词 与 以 而 则 虽 然 5、

助词 1结构助词-之(定中之间 主谓之间

中心词补语之间 主语和介宾结构之间 宾语前置的标志)2句尾语气词 也 矣 已 耳 焉 乎 邪 哉 ㈤文言句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1、 省略句 2、 倒装句

3、 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

的句子

4、 被动句 ㈥宾语前置的各种格式和语法条件等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莫我肯顾 2、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 3、 介词宾语提前 吾谁与归? 4、

宾语后有结构助词“是、”“之”等

第二节现代汉语 一、

现代汉语基本原理

㈠现代汉语的特点 (语音上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词汇上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语法上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和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㈡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1、

文字的性质—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

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

文字的作用 ---克服时空局限,通过书面

语能更好地记录人类文化,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㈢词汇的发展变化途径 1、 新词的产生

2、 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3、 词义的演变 扩 缩 转 二、

现代汉语基本知识

㈠汉字的识记—1纠正、防止错别字的方法2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 ㈡词语 1、 单义词和多义词—本义 引申义 比喻义 2、 词体色彩

3、 常用词语—惯用语 谚语 格言 歇后语 4、

成语 是一种相承延用下来的,具有书面

语色彩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 成语特征:意义的整体性 结构的凝固性 形成的历史性

㈢句子--是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组成的,具有一定的语气声调,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能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的语言使用单位 1、 句子与 句子成分(主谓宾)

2、

句子的类型—按语气分为陈述句 疑问

祈使句 感叹句 按结构分为单复句 3、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成分残缺或赘余 搭

配不当 语序不当 表意不明 句式杂糅 不合逻辑 ) 4、

修辞

第三节文学基本理论 一、

文学理论基本名词文学

1、文学 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的反应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

2、艺术构思:作家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意向及其序列的过程。 3、意境:

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意象的空间。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4、意象:

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5、视角:

是指作品对故事情节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传统上区分视角主要是从人称划分,即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但同时应注意到在不同人称的

叙述视角中,都存在着内在视角与外在视角的差别。在有些作品中,叙述视角是可变化的。 6、文学风格:

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7、创作个性:

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秉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 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8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包括人的审美感觉、情感、经验、观点和理想等。人的审美意识首先起源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审美意识与社会实践发展水平有关,并受社会制约,但同时具有人的个性特征。 9创造主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10创造客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是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社审美提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11、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它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

12、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13、文学典型: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文学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14、叙事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俄国普洛普民间故事分析与法国结构主义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

15艺术形式: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内容要素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并举,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

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16文学消费是相对于文学生产、文学产品而言的,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17文学传播:文学传播是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

18大众文学:是与高雅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浅近、通俗、平易、流行的文学类型。其特点是:思想内容的浅易,艺术形式的简明,富于消遣娱乐功能。在商业社会、大众文学又称为消费文学,往往具有明显的赢利性和较高的商业价值。 二、文学理论基本原理

㈠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及其关系 文学史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㈡文学四要素的构成 –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㈢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㈣文学的创作原则 1、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 2、情感把握与形式创造

㈤文学风格-据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有八种形态 简约繁丰 刚健柔婉 平淡绚烂 谨严疏放

㈥文学流派 思想倾向美学观点文学主张接近 ㈦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 ㈧文学鉴赏的含义、意义和过程

1、文学鉴赏的含义 –是一种特殊的接受活动,这是一种带有享受和娱情性质,但又不乏创作力、主动性和理性深度的审美活动

2、文学鉴赏的意义 –1是文学的社会功能的实现机制2文学鉴赏对文学创作具有制约和反馈作用3文学鉴赏也是文学批评的基础

3、文学鉴赏的过程—审美预期 审美感知 审美判断和体味玩赏

㈨文学批评的性质、作用、标准和原则

1、文学批评的性质:文学批评具有科学性 倾向性 社会批评性

2、文学批评的作用 :促进文学创作 指导文学接受 推动文学理论繁荣

3、文学批评的标准 思想标准(真实性倾向性情感性) 艺术标准(文体评价 艺术形象评价 意蕴批评)

4、文学批评的原则:1尊重艺术规律,重视艺术分析2实事求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3知人论世,顾及全人全篇

三、文学文类与文学文体

㈠文学文类 二分法有无韵律 三分法西方小说诗歌戏剧 四分法 弗莱的喜剧 传奇 悲剧和讽刺作品 中国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㈡文学文体 广义的文体指各种语言变体,相当于语体,狭义的文体专指文学文体 注意层次性 独特性 功能性 四、表达方式 ㈠记叙 顺叙倒叙

㈡描述 白描 彩绘(大量修辞) ㈢阐释 ㈣论辩 第二章阅读鉴赏 第一节古代诗词曲阅读 一、古诗词曲鉴赏的基本思路 二、古诗词曲题型分类解答技巧 ㈠“诗眼”型 ㈡名句赏析型

㈢表达技巧1抒情方式直接 间接2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小中见大3描写手法 衬托 联想和想象 对比4修辞 ㈣语文特色型 ㈤情感赏析

三、古代诗词主题分类

㈠爱情诗㈡讽刺诗㈢哲理诗㈣送别诗㈤记行诗 ㈥边塞诗㈦咏史诗㈧咏物诗㈨咏怀诗㈩怀古诗 第二节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题解答要领 有序有据排除法 二、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㈠文言翻译的要求 信达雅 ㈡文言翻译的方法 留删换补调 三、文段要点的归纳和概括

㈠归纳概括的原则 1概括完整全面2概括准确恰当

㈡归纳概括的步骤和方法 1整体把握2抓中心关键句3分析选项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5回文查对 四、筛选文中信息

㈠筛选信息的解题步骤

1、阅读2、查找3、辨别4、判断 ㈡文言信息选题技巧 1、注意陈述主体是否一致 2、注意主体关涉的对象是否一致 3、明确信息的意义指向 4、梳理文意句意

5、辨明行为、品质与功绩、影响等 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考点概述

2、解题技巧 1删繁就简锁定重点2 留心结语仔细推敲3综合分析简要概括 第三节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分析与理解 ㈠文章结构和思路的方法 ㈡内容要点的归纳

1、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 概括句 分析层次 提取精要

2、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原句归纳 防止遗漏

㈢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1、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 概括性句子 原文 作者评述

2、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应注意的问题 整体把握 准确理解

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二、现代文品评与鉴赏

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文和表达技巧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方法:具体分析 客观评价 分析古典和外国作品 全面评价作者文中观点和态度

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三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一、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基本概念 ㈠课程和课程论 1、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

课程论:是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侧重研究的是“教学什么”和“为什么教学”,三流派1学科中心课程论2人本主义3社会再造主义

㈡教学和教学论

1、教学:词义四种 但当代教育认为教学是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中包括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两大类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的--(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代表了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情感教学的代表) ㈢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1、国外的四种意见—彼此独立 相互交叉 相互包含 互相独立又互相作用

2、我国的三种不同解 教学包含课程论 相互独立 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3、当代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㈠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 1、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的发展

2、认识语文教学现象 环境性的 活动性的 关系性的3、认识语文课程现象 物质性的 活动性的 关系性的

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 1、揭示语文课程规律的内涵 2、揭示语文教学规律的内涵 ㈢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1、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类型(语文课程与教学管理实践,课程研制实践,语文课程应用实践) 2、理论指导实践的机制(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者参与课程与教学管理和应用2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成为语文课程和管理专家3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联合工作)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

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问题分类(1根据问题的归属分类 语文课程、教学问题2根据来源 产生于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的问题 产生于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同理论对立的问题 产生于一种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内部对立的问题 产生于两种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之间对立的问题3根据性质 理论和实践问题4根据层次 语文教育的哲学、原则、方法问题)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一、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㈠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㈡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

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语文课程的目标概述 ㈠语文课程的目标的概念 ㈡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 1、语文课程目标的导向作用 2、语文课程目标的推进作用 3、语文课程目标的控制作用 4、语文课程目标的评价作用 5、语文课程目标的管理作用 ㈢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 1、目标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目标的明确性和模糊性

三、普通高中教育语文新课程目标简述 ㈠语文课程总目标

1、积累•整合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 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 ㈡语文课程阶段目标

1、必修课程 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 2、选修课程 第三节语文课程的设计 一、语文课程标准

1、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 2、设计语文课程标准的依据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设计的主要思路 三、语文教材的相关问题 ㈠语文教材的概念

1、泛指概念2、特指概念3、专指概念 ㈡语文教材的功能 1、智德启迪2、语文历练 3、语文积累4、知识扩展 ㈢语文教材的内容要求 1、范文系统 2、知识系统

3、实践活动系统4、助读系统 ㈣语文教材的设计思想 ㈤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特点 1、各选修教材之间的关系不密切 2、部分选修教材各部分之间关系相对松散 3、选修教材学习内容具有可选择性 第四节如何有效地使用语文教科书

一、 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高效地利用教科书 二、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合理地使用教科书 三、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四、正确处理教科书与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防止脱离教科书任意拓展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第一章教学设计概述

第一节教学设计内涵与指导思想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现代教学设计,也称系统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方案和对方案进行修正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交往的互助性和互惠性

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㈢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㈣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㈤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原则与前提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

㈠整体性原则㈡实效性原则㈢可操作性原则 二、教学设计的前提

㈠理解语文课标理念㈡钻研教材内容 1、把握教材体系2、独立钻研教材 ㈢了解学生实际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㈠要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㈡要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㈢要依据教学内容㈣要依据教师素质㈤要依据学生特点㈥要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

二、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 ㈠多样性原则 ㈡综合性原则 ㈢灵活性原则 ㈣创造性原则 三、一般性教学方法简介 ㈠讲授法 运用要求:

1、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2、讲授要具有启发性,这是讲授成败的关键 3、讲授的语文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 4、讲授要配合运用其他的教学方法 5、讲授要配合恰当地运用板书 6、讲授还要注意及时取得反馈信息 ㈡谈话法

1、讲究教师提问的艺术2、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 3、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

4、正确处理面向集体提问和个别回答的关系 ㈢讨论法 1、明确目的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师要有民主态度 ㈣练习法

四、综合性教学方法简介 ㈠读议讲练法㈡目标教学法

㈢单元教学法(基本方式:知识短文开路式,举一反三,目标控制式,比较式) ㈣导读法 ㈤情境教学法 第二节教学目标设计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㈠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单元目标 ㈡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设计教学目标的要求 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㈡体现语文学科性质特点 ㈢适应社会需要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 1、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 2、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表示方式)

第三节教学内容的安排 一、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 ㈠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 ㈡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

㈣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二、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 ㈠教学内容要恰当 ㈡教学内容要充实

㈢教学内容要做到点突出、允点分散、疑点明确 三、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㈠教学重、难点的含义 ㈡确定教学重难点的要求 1、吃透新课标2、全面了解学生 3、深入钻研教材 ㈢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1、地位作用分析法2、课题分析法 3、习题分析法4、学情分析法 第四节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堂导入 ㈠课堂导入的含义 ㈡课堂导入的作用 ㈢课堂导入的方法

1、提问析题法 2、悬念导入法

3、故事、事例导入法4、游戏、活动导入法 5、歌谣、谜语导入法6、以旧引新法 7、视听导入法 二、课堂提问 ㈠课堂提问的含义 ㈡课堂提问的方式

1、导入式提问2、启发式提问 3、对比式提问4、总结式提问 ㈢课堂提问的技巧

1、把握问题设置的入口关2、合理设置问题的难易度3、掌握问题设置的曲直性 4、定位问题设置的落脚点 三、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 ㈠课堂偶发事件的含义

㈡课堂偶发事件的特点(突然性 偶然性 新异性 不定性 两极性)

㈢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教学艺术 ㈣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1、趁热打铁法2、冷却处理法3、巧妙暗示法 4、大度宽容法5、因势利导法 四、课堂作业 ㈠作业的含义 ㈡作业布置的原则

1、目的性2、针对性3、趣味性 4、层次性5、多样性6、开放性 ㈢作业批改的要求 五、课堂结束语 ㈠课堂结束语的作用 ㈡结束语设计原则

1、关联性2、新颖性3、人文性 ㈢课堂结束语的类型

1、阅读式2、作业式3、拓展式4、评价式 第五节板书设计

一、 板书设计的意义与要求

(简洁概括 条理清晰 布局合理 书写优美) 二、板书设计的常用类型

1、根据板书的作用分—主板书 副板书

2、根据板书表达的内容分:词语锤炼式 结构提纲式 故事情节式人物形象式 说明程序式 综合式 ) 3、根据板书的形式分

(并列式和从属式 演绎式和归纳式 对称式和偏正式 递进式和回环式 对比式和照应式) 4、根据板书呈现的手段分

(纯文字式 表解式 表格式 图示式) 三、板书设计的方式方法 1、了解板书图示的构件 2、明确板书构件运用的方式

(赋形 强调 勾连 诠释 抽象 启发 综合) 3、把握语文板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第六节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的类型

㈠详细教案、简明教案和微型教案 ㈡知识型教案、教法型教案和综合型教案 二、教案的结构与内容

㈠课题计划(课题 教学目的 课型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 课时安排)

㈡课时计划(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三、教案编写基本要点

1、目标准确2、内容充实3、重点突出4、思路清晰5、衔接自然6、方法灵活7、留有余地 第三章现代教学媒体 第一节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 一、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1、把教科书中的内容直观化,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2、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忽略语文教学规律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忽略板书 二、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1、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恰当运用2、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可喧宾夺主3、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应相得益彰

第二节语文教学与网络资源 一、网络资源的作用

1、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库2、互联网的交互性,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3、互联网为每个人提供了发表文章的空间

二、网络资源的优势

1、语文教教师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 2、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正确处理网络资源 3、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5、在写作教学中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三、利用网络的注意事项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教学,不要忽略语文学科的特点2、注意筛选有用信息,关注学生材料的教育价值3、对学生加强引导,克服上网的副作用 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

第一章阅读教学(上)阅读教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阅读教学的内容 一、阅读习惯态度 ㈠阅读习惯

1、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勤于读书的习惯4、质疑问难的习惯 ㈡阅读兴趣

1、明确阅读目标和阅读意义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二、阅读能力

㈠阅读感受力㈡阅读理解力㈢阅读欣赏力 ㈣阅读评价力㈤阅读迁移力㈥阅读创造力 三、阅读方法

㈠朗读(重音 停顿 语调 节奏)㈡默读()速度理解 习惯㈢精读(全面理解 逐次研读 仔细品味 融会贯通 读思结合 边读边记 灵活运用多种精读方法 如质疑思辨法 比较阅读法 表达阅读法)㈣略读(把握大意,抓住重点 提高阅读速度) 第二节阅读教学的基本程序 一、引导过程 ㈠预习 ㈡解题

1、板书课题2、揭示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 ㈢介绍有关资料

1、介绍作者2、说明写作缘起3、介绍时代背景 4、介绍作品的社会影响5、播放有关音像资料 ㈣课前谈话

1、开门见山2、承前启后3、问以致思4、轶闻趣 二、研读过程 ㈠感知阶段 1、认识生字新词

2、通读3、了解内容概要和辨认文章体裁 ㈡分析阶段

1、结构分析 2、内容要素分析 3、写作技巧分析4、语言分析5、重点分析 ㈢综合阶段 1、

概括中心思想要注意以下几点

(审题引申 段意综合 寓意显现 弦外之音) 2、总结写作特点 三、运用过程 –背诵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讲述法 二、讲解法 三、串讲法 四、朗读法 五、评析法 六、评点法 七、问答法(1、学会设计问题2、学会提出问题3、学会总结问题) 八、研究法 九、讨论法

第二章阅读教学(下)-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叙述性课文教学实施案例 一、小说类教学实施案例《祝福》 二、散文类教学实施案例《荷塘月色》 三、剧本类教学实施案例《窦娥冤》

四、新闻类教学实施案例《奥斯维系没有新闻》 第二节论述类文本的教学实施案例《拿来主义》 第三节说明类文本教学实施案例《动物游戏之谜》 第四节文言文教学实施案例《兰亭集序》 第五节诗歌教学实施案例

一、古诗词教学实施案例《醉花阴》 二、现代诗歌教学实施案例《再别康桥》 第三章写作教学(上)-写作教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写作教学的要求与内容 一、写作教学的要求

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㈡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㈢提供更多练习写作的机会 二、写作教学的内容 ㈠积累训练

1、观察与感受生活2、广泛涉猎读物

㈡育人训练(命题切合学生思想实际,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教育性) ㈢思维训练

1、善于联想与想象2、深入地思考生活 3、辩证地看待问题,全面地认识事物 4、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事物 ㈣语言训练

1、准确2、简明3、得体4、生动 ㈤技能训练 1、

审题能力的训练

(准确理解文题文意,弄清楚题目要求) 2、注意能力的训练(正确深刻新颖) 3、选材能力的训练(真实典型新颖)

4、谋篇布局能力的训练(范文归纳 编写提纲) 5、运用表达方式能力的训练

6、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简明连贯得体) 7、修改文章能力的训练 ㈥文体训练

1、记叙文训练要点(清楚 具体 恰用议论抒情) 2、说明文训练要点(特征 顺序 语言准确平实) 3、论文文训练要点(立意 论证 表达准确严密) 4、应用文训练要点(格式规范 简明得体) ㈦速度训练

1、基础训练(兴趣 素材 语言)

2、思维训练(优化环境 培养品质 教给方法) 3、技巧训练(审题速度 构思速度 行文速度) 第二节写作教学的过程与类型 一、写作教学的过程

㈠写作前指导(主题 动机 素材 构思) ㈡写作中指导 修改内容(主题 材料 结构 文章形式)及方法(通读 再读 细读全文) ㈢写作后指导

1、作文批改(评分 评语 批改方式) 2、作文讲评(综合 典型 专题 对比) 二、写作训练的类型 ㈠单项作文训练 ㈡命题作文训练

1、命题要有计划性2、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 3、命题要贴近社会生活4、命题要有启发性 ㈢材料作文训练 ㈣想象作文训练

1、关联式想象作文2、再造式想象作文 3、扩展式想象作文4、延伸式想象作文 5、假想式想象作文6、寓意式想象作文 7、科幻式想象作文 ㈤话题作文训练

1、发军写作特长2、增强“发展”意识 3、学会拟题 ㈥研究性作文训练 1、选择课题2、设计方案

3、收集、整理资料4、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5、及时评估与交流 ㈦自由作文训练

1、自由拟题作文2、课外各种的自由写作 第四章写作教学(下)―写作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记叙文写作教学实施案例 第二节议论性文本写作教学实施案例 第三节说明性文本写作教学实施案例

(写作情景与任务 构思与技巧 修改交流与鉴赏) 第五章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节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 一、口语交际的态度

㈠耐心专注地倾听㈡自信、负责地表达 二、口语交际的能力 ㈠倾听能力

1、语音辨识力2、话语记忆力 3、话语理解力4、话语的评判力 ㈡表达能力

1、内部组码能力2、快速编码能力 3、准确发码能力4、定向传码能力

㈢应对能力

第二节口语交际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听讲二、诵读三、复述四、答问 五、讨论六、辨论七、演讲八、即席发言 九、讲故事、见闻

第三节口语交际教学实施案例 第六章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 第一节高中语言选修课教学特点 一、教学内容重在拓展、提高 二、学习方式重在自主、探究 三、教学组织多采用“专题” 第二节高中语言选修课教学实施案例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

第一章教学评价的原则、种类与方法 第一节教学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二、全面性原则三、多样性原则 四、多主体性原则五、客观性原则六、指导性原则 第二节教学评价的种类

一、按基准实施评价,㈠相对评价㈡绝对评价 二、按功能实施评价,

㈠诊断性评价(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的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㈡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

㈢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

三、按目的实施评价,㈠激励性评价㈡甄别性评价㈢发展性评价

四、按表达实施评价,㈠定性评价㈡定量评价 第三节教学评价的方法

一、教学评价的效度、信度、区分度及难度 ㈠效度:指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真实的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1、内容效度:指它从需要测验的教材中提取样本的适当程度

2、构想效度:指一个测验能够测量理论上的构想或内在心理特性的程度

3、预测效度:指一个测验能够预测学生将来某种特定行为或表现

㈡信度:是表明评价工具质量的又一重要指标,主要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

1、再测信度:用同一种测验在不同时间里两次测验同一组学生,然后统计两次测试成绩的相关,求得的相关系数即为再测信度系数。

2、分半信度:将一个测验分为等质量的两半,求这对半分的两半测验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3、评分者信度:把相同的测验结果提供给不同的 评分者打分,若不同评分者给的分数大致相同,说明该测验有较高的信度。 ㈢难度 :测验的难易程度

㈣区分度:有时也称鉴别力,主要指测验对于不同水平的的被试加以 区分的能力。 二、教学评价方法的类型与编制 ㈠客观式测验 1、正误题2、选择题 3、配对题4、填空与简答题

㈡论文式测验:即传统的问答式测验,学生根据测验提出的问题自由作答,不受格式的限制 三、教学评价成绩的分析与解释 ㈠算术平均数

㈡标准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异情况或每个数据彼此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最重要的差异分数 ㈢标准分数:它是以标准差为单位来衡量某一分数与平均分之差的,是反映个人在团体中相对位置以及对不同学科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的原始统计量。 第二章教学评价的要求与方案的编制

第一节教学评价的要求

一、阅读的评价:1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2朗读默读 精读 略读浏览 文学作品 古诗文的阅读评价 二、写作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三、口语交际的评价 第二节教学评价方案的编制 一、学生学习表现指标

㈠学生的学习方式㈡学生的参与程度 ㈢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教学行为指标

㈠教学目标制定与落实㈡教材内容的处理与转化 ㈢学习环境营造与管理㈣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三、教师基本素质指标

㈠教师的教学观念㈡教师的教学态度 ㈢教师的教学基本功㈣教师的教学技能 四、教学特色指标 第三节选修课学习过程评价 一、评价标准 ㈠内容选择 ㈡过程实施 ㈢成果展示

二、评价方式:自评与他评 三、评价流程 ㈠公布学习任务表

㈡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表确定学习任务设计方案 ㈢完成学习任务后按照评价维度描述完成评定任务报告单

㈣整合报告单相关数据,返回评定结果报告单 ㈤学生根据评定结果报告单反思学习过程,调整学习成果

第四节教学评价案例分析

一、“读书档案袋”阅读过程评价案例 二、积分制评价新策略案例 1、评价的组织 2、评价的类别 3、具体操作举例


相关内容

  • 北京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考试用书]
  • 北京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考试用书] 一: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教育部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试点改革,决定2011年在浙江,湖北两省,2012年上半年扩大到上海和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下半年又扩大到海南,河北等省,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 ...

  • 2016年云南教师资格面试指导: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简单解密
  • 云南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 2016年云南教师资格面试指导: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简单解密 云南教师资格考试请访问云南教师考试网,为了更好的协助大家备考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中公云南教师考试网为大家准备了云南教师资格证的相关考试题型,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云南教师考试网祝大家早日成功. 大家都知道教师资格证已 ...

  • 教师资格证书
  • 教师资格证书 网上填报 1:注册个人基本信息 考生注册须填写真实姓名,证件类型及证件号码.已注册的考生填写密码进行登陆,未注册的考生点击[注册]进行注册. 新注册时,要求考生填写本人的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登录密码.电子邮箱等联络信息. 2:诚信考试承诺 新注册的考生用户必须先阅读考试承诺,先同 ...

  • 昭通市2011年高中阶段教师招聘公告
  • 昭通市2011年高中阶段教师招聘公告 2011-7-1 17:31:00 昭通市2011年高中阶段教师招聘 公 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推进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进程,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根据<昭通市教 ...

  • 教师从业资格证报名须知
  • 教师从业资格证报名须知 目前有些机构传递虚假宣传,如"非师范生不能报考或最后一次报考,报考有名额限制,需要提早预报名,提早备案,不符合条件可以代报,机考机位有限,审核不容易通过,错过就要再等一年,某某时间报名截止......"等信息,只为误导考生交定金报班,给考生造成了恐慌和损失 ...

  • 2016年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科目
  • 2016年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科目 2016年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尚未发布,具体的可以参考2015年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的相关内容.建议早做备考.相关2016年河南教师资格国考信息,请继续关注河南教师资格证网. 笔试科目及考查内容 中小学和幼儿园考试综合素质主要考查内容: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 ...

  • 教育学考试流程
  • 湖北201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为11月26日 2011-10-13 13:32:41 湖北考试院[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 湖北省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安排在11月26日.具体考试安排如下: 考试科目 注1.科目三分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物 ...

  • 2015年下半年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公告
  • 2015年下半年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公告 2015年下半年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教师函[2011]6号)精神,为确保我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quo ...

  • 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 与教学能力试题精选(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李商隐<锦瑟>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七律,以下不合适的是( ). A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B .崔颢<黄鹤楼> ...

  •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
  •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全国除部分地区,统一国考,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主要考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制定各科考试大纲.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内容和要求.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是考生学习和考试命题的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