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图与刮痧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其主要表现为﹕

疼痛~早期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昼轻夜重,不能向患侧侧卧。

功能活动受限~肩关节各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例如,梳头、穿衣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屈肘时手摸不到肩。日久可以发生肌肉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便、后伸不利等症状,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年龄的人,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刮痧部位﹕

颈部~哑门、风池、大椎。

肩背部~肩井、天宗。

胸部~中府、云门、缺盆。

上肢部~肩贞、外关、曲池、合谷。

下肢部~足三里、条口。

中风偏瘫刮痧治疗

中风偏瘫的刮痧治疗应待中风病情稳定后,及早进行。

上肢部:

(1)刮手阳明大肠经:由颈前部扶突穴处沿颈向肩背部,经巨骨、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等穴,刮至合谷处(见图3示)。

(2)刮手少阳三焦经:由天牖穴处沿肩背部及上肢后侧,经肩髎、臑会、天井、外关等穴,刮至阳池穴处(见图2示);刮足少阳胆经:由头后部风池穴处沿颈椎向下刮至肩背部的肩井穴处(见图2示)。

(3)刮手厥阴心包经:由胸前天池穴处沿上肢前侧经天泉、曲泽、郄门、内关刮至劳宫穴处(见图1示)。

(4)刮督脉:由上星穴处沿正中线经百会、风府、大椎、至阳等穴,刮至命门穴处(见图2示);刮足太阳膀胱经:由天柱穴处沿脊柱两侧,经大杼、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等穴,刮至肾俞穴处(见图2示)。

下肢部:

(1)刮足阳明胃经:由髀关穴处沿大腿外侧向下经伏兔、梁丘、犊鼻、足三里等穴,刮至丰隆穴处(见图1示)。

(2)刮足少阳胆经:由头后部风池穴处沿颈椎向下刮至肩背部的肩井穴处(见图2示);由环跳穴处沿大腿外侧经风市、阳陵泉等穴,刮至悬钟穴处(见图3示)。

(3)刮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阴肾经(足三阴经):由血海穴处沿下肢内侧经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等穴,刮至太冲穴处(见图3示)。

(4)刮足太阳膀胱经:由承扶穴处沿下肢后侧向下,经殷门、委中、承山等穴,刮至昆仑

穴处(见图2示)。

(5)刮督脉:由上星穴处沿正中线经百会、风府、大椎、至阳等穴,刮至命门穴处(见图2示);刮足太阳膀胱经:由天柱穴处沿脊柱两侧经大杼、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等穴,刮至肾俞穴处(见图2示)。

随证加减:中风伴口眼歪斜者,加刮面部迎确、颊车、地仓、阳白、太阳等穴(见图1示);语言謇涩者,加刮哑门(见图2示)、廉泉等穴(见图1示);元阳虚脱者,加刮关元、气海(见图1示)、涌泉穴(见图3示)。

注意事项:

(1)中风偏瘫宜早期治疗,一般在中风发作后两周左右,待病情稳定后进行刮痧治疗,半年以内是刮痧治疗的最佳时期,一年以内疗效较好,三年以后刮痧治疗疗效较差。 (2)中风偏瘫在刮痧治疗的同时,可配合针灸、理疗、中西药物等方法综合治疗。

(3)中风偏瘫病人,宜保持情志平静,饮食清淡,起居有常。在治疗期间应配合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练习。

面部美容保健刮痧治疗

面部是人体气血外荣的集中部位,是经络汇集之处。《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就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的记载。从十四经脉循行分布来看,就有九条经脉直接上达面部,而其余经脉则通过经别合于与其相表里的阳经而间接上达面部。在十四经脉中,手、足阳明经在面部循行分布最广,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脉,对面部荣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面部的荣润与憔悴,可反应人体经脉气血的盛衰,尤其是阳明经脉。《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这就是说妇女在35岁以后,男子在48岁以后,由于阳明脉经气逐渐衰弱,表现在面部开始失去润泽而渐憔悴。因此,面部的美容保健应从经络入手,特别是阳明经脉。

面部美容保健的刮痧方法:

(1)刮前额中间向两侧经阳白穴,刮至头维穴处(见图3示)。

(2)刮眼部周围:由印堂穴处沿眼眶上缘,经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等穴刮至太阳穴处(见图1示);由四白穴处沿眼眶下缘,经瞳子髎刮至太阳穴处(见图1示)。

(3)刮面颊部:由鬓角处的耳和髎穴处向前下方,经下关、颊车等穴刮至下颌正中的承浆穴处(见图1和图3示)。

(4)刮颜面部:由目内眦处向外下方,经迎香、巨髎、颧髎等穴,刮至颊车穴处(见图3示)。

(5)刮口唇部:由地仓穴处,经口禾髎、人中、承浆等穴环绕口唇(见图1示)。

面部美容保健刮痧的适应范围:

面部黄褐斑、妊娠斑、雀斑、老年斑、蝴蝶斑、面部苍白或萎黄及面部皱纹增多等,均可采用面部美容保健的刮痧方法。

注意事项:

(1)面部美容保健的刮痧操作时,手法宜轻,以补为主。刮前可先给面部涂些美容液或润肤剂,如貂油膏、胎盘膏、护肤霜、嫩肤霜等,刮后可用热毛巾热敷面部片刻。

(2)面部美容保健刮痧,可每天进行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坚持数个疗程,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过敏原或其它因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带有哮鸣音的呼吸困难,兼见胸闷、气急、咳嗽多痰。本病好发于秋冬季节。

【刮痧部位】

背部:定喘、肺俞

胸部:天突、膻中、中府

上肢部:天府、尺泽、列缺

下肢部:足三里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鼻、鼻咽和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临床以鼻塞、喷嚏、咳嗽、头痛、全身不适为特点。本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且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为多。

【刮痧部位】

头颈部:太阳、迎香、风府、风池、大椎

背部:风门、肺俞

上肢部:尺泽、曲池、列缺、合谷、肩井

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指循着该神经径路出现的疼痛性疾病。由于疼痛多继发于肋间神经炎症的基础上,所以又有「肋间神经炎」的别名。临床表现在一个或几个肋间隙出现阵发剧痛(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 ,呈带状分布,有时会放射到背部及肩部,在咳嗽、喷嚏或深吸气时可诱发或加剧疼痛。相应的皮肤有感觉过敏及肋骨缘压痛。

【刮痧部位】

背部:膈俞、肝俞、胆俞

胸部:膻中、中府

上肢部:尺泽、鱼际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经臀部而分布于整个下肢。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症,称为「坐骨神经痛」。以单侧性为多,起病多急骤。急性起病的坐骨神经炎常先出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病侧下肢疼痛由腰部、臀部开始,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放散,呈针刺、刀割、触电样持续或间歇性疼痛。弯腰、咳嗽、喷嚏、大便时均可加重;病侧下肢微屈可减轻疼痛。病久者下肢无力,肌肉松软,伴有小腿或足部麻木感。

【刮痧部位】

背部:脾俞、肾俞、大肠俞

下肢部:环跳、风市、秩边、殷门、阳陵泉、委中、承山、悬钟

忧郁症

忧郁症为情志所伤,气分郁结所致。其表现为抑郁不畅,情绪不宁,精神不振,胸闷胁痛,善太息,不思饮食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有如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常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我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

【刮痧部位】

背部:肝俞、胆俞

上肢部:内关、支沟

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丰隆、太冲

眩晕

目视发黑或眼花、视物模糊为「目眩」;头如旋转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为「头晕」,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其至昏倒等症状。

【刮痧部位】

头颈部:印堂、睛明、百会、风府

背部:脾俞、肾俞

腹部:气海、关元

上肢部:合谷、内关

下肢部:足三里

惊悸

惊悸是指患者自感心中急剧跳动,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常伴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主要由于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等因素所致。

【刮痧部位】

背部:心俞、膈俞、脾俞

胸部:膻中、周荣、巨阙

上肢部:内关、通里、神门

失眠

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而言。轻者人寐困难或睡中易醒,时寐时醒;重者整夜不能入眠。形成失眠的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不眠。

【刮痧部位】

头颈部:百会、四神聪、印堂、神庭、攒竹、太阳、角孙、风池、鱼腰

背部:神道、心俞

上肢部:神门

下肢部:三阴交

多寐

多寐的特征为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又睡的病症,又称为「嗜睡」。主要由于脾气不足、脾肾阳虚、痰湿阻滞、肝胆热盛、瘀血阻穷等因素所致。此外,病后或高年阳气虚弱、营血不足、困倦无力而多寐者,亦有所见。至于在热性或慢性疾病过程出现的嗜眠,每为病情严重的预兆。

【刮痧部位】

头部:太阳、睛明、百会、人中

腹部:中脘、天枢、大横、梁门

下肢部:足三里、上巨虚、丰隆

健忘

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症。它与生性迟钝、天资不足者不同。主要由于肾气亏虚、心肾不虚、心脾两虚、痰浊扰心、瘀血痹阻等因素所致。

【刮痧部位】

头部:太阳、百会、天柱

背部:心俞、肾俞、膏肓、志室

下肢部:足三里、太溪

咳嗽

咳嗽是肺部急患的常见症候。有咳声而无痰咳出的称之「咳」,无咳声而喉中有痰,易咳出痰液者谓之「嗽」;若既有咳声,又有痰液咳出的,就称为「咳嗽」。主要由于外邪侵袭、脾失健运、肝火刑肺、肺脏虚弱等因素所致。

【刮痧部位】

头面部:角孙、风池

背部:肺俞、脾俞

胸部:膻中、中府、神封

上肢部:天府、侠白、尺泽、太渊

失音

失音是指讲话声音嘶哑,甚则不能发声。主要由于感受外邪、久病虚劳、忧思郁怒、过食辛辣等因素所致。

【刮痧部位】

头颈部:人迎、扶突、哑门、风池、肩井、翳风

背部:大椎、大杼、陶道、风门

胸部:天突、膻中、中府、云门

上肢部:合谷

感冒

感冒是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其特征的常见外感疾病。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两季气候骤变时多见。

【刮痧部位】

头颈部:太阳、四神聪、天柱、风池、风府、大椎

背部:肺俞

上肢部:尺泽、经渠、支沟、合谷

鼻渊

鼻渊是指以鼻流腥涕、鼻塞、嗅觉减退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于外邪犯肺、胆腑郁热、脾胃湿热、正气虚羸所致。

【刮痧部位】

头颈部:风池、印堂、迎香、大椎

背部:肺俞

胸腹部:膻中、中脘、关元

上肢部:曲池、合谷

下肢部:丰隆

中暑

中暑是发生在夏季或高温作业下的一种急性病。在夏令暑热的环境下,人体处于劳倦或饥饿的状态时,元气亏虚,暑热乘虚而入随体质的不同,或燔灼阳明,或触犯心包,甚至导致阴阳离决。临床以壮热、烦渴、出汗、昏迷、肢厥为特征。

【刮痧部位】

头部:百会

颈背部:风池、大椎、心俞

胸部:膻中

上肢部:曲泽、曲池

下肢部:委中、涌泉

痹症

人体肌表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导致气血失于通畅,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处发生酸楚疼痛、重着、麻木、屈伸不利、关节肿大、甚至红肿热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均称为「痹症」。

【刮痧部位】

背部:大杼、膏肓、膈俞、筋缩、肾俞、关元俞

上肢部:肩井、肩髎、肩贞、肩髃、曲池、尺泽、手二里、阳池、大陵、合谷

下肢部:环跳、委中、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解溪、昆仓、太溪

头痛

凡整个头部疼痛以及头的前、后、偏侧部疼痛,总称为「头痛」。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患。头痛的发病与外感风、寒、湿,内伤肝、脾、肾三脏有关。

【刮痧部位】

头颈部:印堂、太阳、头维、百会、风池、风府

背部:大椎、肺俞、肝俞、肾俞

上肢部:合谷、内关、列缺

下肢部:阳陵泉、太冲

老年性早老性痴呆

本病是一组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疾病,以痴呆为主要表现,病理改变以大脑萎缩和变性为主。早期症状为人格改变,患者变得主观、任性、固执、自私狭隘、不喜与人交往、对家人缺乏感情、情绪不稳、缺乏羞耻及道德感等。另一重要症状是记忆力,尤其是近记忆力减退。

【刮痧部位】

头颈部:哑门、大椎

背部:肾俞

胸腹部:鸠尾

上肢部:手三里、劳宫

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太冲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官能症。系指精神活动长期持续地过度紧张,使脑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以精神活动易兴奋和脑力与体力易疲劳为特征,伴有多种躯体主诉,大致

包括过度敏感、容易疲劳、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疑病和焦虑等5个方面的症状,症状特点常表现为失眠、多梦,对躯体细微的不适特别的敏感,常感到精神疲乏,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无力,不愿多活动。

【刮痧部位】

头部:百会、太阳、风府、印堂、睛明

背部:心俞、胆俞、脾俞、肾俞

胸部:膻中、期门、章门

上肢部:曲池、内关、神门

下肢部:血海、三阴交、行间

月经不调

月经的期、量、色、质异常,并伴有其它症状者,称为「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周期提前、退后和无规律,月经经量过多、过少,月经淋漓不净以及月经色质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经期不定、经量时多时少、经水淋漓不净,心烦易怒,食欲不振,夜寐不安,小腹胀满,头晕眼花,大便时秘时溏。

【刮痧部位】

背部: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

腹部:中极、气海、关元、子宫穴

下肢部:血海、三阴交、照海

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期间或经期前后数日内出现以小腹及腰部为主的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恶心呕吐等症,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亦称「经行腹痛」,为青年妇女常见病之一。

【刮痧部位】

背部: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八髎

腹部:气海、关元

下肢部:足三里、血海、曲泉、三阴交

闭经

凡女子年龄超过18岁,仍无月经来潮(暗经除外) ;或已形成月经周期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者(妊娠及哺乳期除外) ,均可称为「闭经」。临床兼见形体瘦弱、面色苍白、头昏目眩、腹部硬满胀通、大便干燥、忧郁易怒等症。

【刮痧部位】

背部:肝俞、脾俞、命门、腰阳关、肾俞、八髎

腹部:上脘、中脘、下脘、关元、归来

下肢部:血海、三阴交

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妇女卵巢功能失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中医称为「崩漏」。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止,兼见面红口干,心中烦燥,头晕目眩等症。

【刮痧部位】

背部:肝俞、脾俞、肾俞

腹部:气海、关元

下肢部:血海、曲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经前紧张综合症

经前紧张综合症是指妇女在行经前数日或经期出现的一系列全身性症状:头痛、头晕、心情烦燥、失眠、乳房或胸胁胀通、四肢浮肿、泄泻、身通等症。本病多由情志内伤,思虑劳倦或肝气郁结所致。

【刮痧部位】

颈部:风池

背部: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腹部:中脘、气海

下肢部:三阴交、太冲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其主要表现为﹕

疼痛~早期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昼轻夜重,不能向患侧侧卧。

功能活动受限~肩关节各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例如,梳头、穿衣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屈肘时手摸不到肩。日久可以发生肌肉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便、后伸不利等症状,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年龄的人,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刮痧部位﹕

颈部~哑门、风池、大椎。

肩背部~肩井、天宗。

胸部~中府、云门、缺盆。

上肢部~肩贞、外关、曲池、合谷。

下肢部~足三里、条口。

中风偏瘫刮痧治疗

中风偏瘫的刮痧治疗应待中风病情稳定后,及早进行。

上肢部:

(1)刮手阳明大肠经:由颈前部扶突穴处沿颈向肩背部,经巨骨、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等穴,刮至合谷处(见图3示)。

(2)刮手少阳三焦经:由天牖穴处沿肩背部及上肢后侧,经肩髎、臑会、天井、外关等穴,刮至阳池穴处(见图2示);刮足少阳胆经:由头后部风池穴处沿颈椎向下刮至肩背部的肩井穴处(见图2示)。

(3)刮手厥阴心包经:由胸前天池穴处沿上肢前侧经天泉、曲泽、郄门、内关刮至劳宫穴处(见图1示)。

(4)刮督脉:由上星穴处沿正中线经百会、风府、大椎、至阳等穴,刮至命门穴处(见图2示);刮足太阳膀胱经:由天柱穴处沿脊柱两侧,经大杼、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等穴,刮至肾俞穴处(见图2示)。

下肢部:

(1)刮足阳明胃经:由髀关穴处沿大腿外侧向下经伏兔、梁丘、犊鼻、足三里等穴,刮至丰隆穴处(见图1示)。

(2)刮足少阳胆经:由头后部风池穴处沿颈椎向下刮至肩背部的肩井穴处(见图2示);由环跳穴处沿大腿外侧经风市、阳陵泉等穴,刮至悬钟穴处(见图3示)。

(3)刮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阴肾经(足三阴经):由血海穴处沿下肢内侧经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等穴,刮至太冲穴处(见图3示)。

(4)刮足太阳膀胱经:由承扶穴处沿下肢后侧向下,经殷门、委中、承山等穴,刮至昆仑

穴处(见图2示)。

(5)刮督脉:由上星穴处沿正中线经百会、风府、大椎、至阳等穴,刮至命门穴处(见图2示);刮足太阳膀胱经:由天柱穴处沿脊柱两侧经大杼、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等穴,刮至肾俞穴处(见图2示)。

随证加减:中风伴口眼歪斜者,加刮面部迎确、颊车、地仓、阳白、太阳等穴(见图1示);语言謇涩者,加刮哑门(见图2示)、廉泉等穴(见图1示);元阳虚脱者,加刮关元、气海(见图1示)、涌泉穴(见图3示)。

注意事项:

(1)中风偏瘫宜早期治疗,一般在中风发作后两周左右,待病情稳定后进行刮痧治疗,半年以内是刮痧治疗的最佳时期,一年以内疗效较好,三年以后刮痧治疗疗效较差。 (2)中风偏瘫在刮痧治疗的同时,可配合针灸、理疗、中西药物等方法综合治疗。

(3)中风偏瘫病人,宜保持情志平静,饮食清淡,起居有常。在治疗期间应配合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练习。

面部美容保健刮痧治疗

面部是人体气血外荣的集中部位,是经络汇集之处。《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就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的记载。从十四经脉循行分布来看,就有九条经脉直接上达面部,而其余经脉则通过经别合于与其相表里的阳经而间接上达面部。在十四经脉中,手、足阳明经在面部循行分布最广,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脉,对面部荣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面部的荣润与憔悴,可反应人体经脉气血的盛衰,尤其是阳明经脉。《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这就是说妇女在35岁以后,男子在48岁以后,由于阳明脉经气逐渐衰弱,表现在面部开始失去润泽而渐憔悴。因此,面部的美容保健应从经络入手,特别是阳明经脉。

面部美容保健的刮痧方法:

(1)刮前额中间向两侧经阳白穴,刮至头维穴处(见图3示)。

(2)刮眼部周围:由印堂穴处沿眼眶上缘,经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等穴刮至太阳穴处(见图1示);由四白穴处沿眼眶下缘,经瞳子髎刮至太阳穴处(见图1示)。

(3)刮面颊部:由鬓角处的耳和髎穴处向前下方,经下关、颊车等穴刮至下颌正中的承浆穴处(见图1和图3示)。

(4)刮颜面部:由目内眦处向外下方,经迎香、巨髎、颧髎等穴,刮至颊车穴处(见图3示)。

(5)刮口唇部:由地仓穴处,经口禾髎、人中、承浆等穴环绕口唇(见图1示)。

面部美容保健刮痧的适应范围:

面部黄褐斑、妊娠斑、雀斑、老年斑、蝴蝶斑、面部苍白或萎黄及面部皱纹增多等,均可采用面部美容保健的刮痧方法。

注意事项:

(1)面部美容保健的刮痧操作时,手法宜轻,以补为主。刮前可先给面部涂些美容液或润肤剂,如貂油膏、胎盘膏、护肤霜、嫩肤霜等,刮后可用热毛巾热敷面部片刻。

(2)面部美容保健刮痧,可每天进行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坚持数个疗程,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过敏原或其它因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带有哮鸣音的呼吸困难,兼见胸闷、气急、咳嗽多痰。本病好发于秋冬季节。

【刮痧部位】

背部:定喘、肺俞

胸部:天突、膻中、中府

上肢部:天府、尺泽、列缺

下肢部:足三里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鼻、鼻咽和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临床以鼻塞、喷嚏、咳嗽、头痛、全身不适为特点。本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且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为多。

【刮痧部位】

头颈部:太阳、迎香、风府、风池、大椎

背部:风门、肺俞

上肢部:尺泽、曲池、列缺、合谷、肩井

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指循着该神经径路出现的疼痛性疾病。由于疼痛多继发于肋间神经炎症的基础上,所以又有「肋间神经炎」的别名。临床表现在一个或几个肋间隙出现阵发剧痛(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 ,呈带状分布,有时会放射到背部及肩部,在咳嗽、喷嚏或深吸气时可诱发或加剧疼痛。相应的皮肤有感觉过敏及肋骨缘压痛。

【刮痧部位】

背部:膈俞、肝俞、胆俞

胸部:膻中、中府

上肢部:尺泽、鱼际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经臀部而分布于整个下肢。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症,称为「坐骨神经痛」。以单侧性为多,起病多急骤。急性起病的坐骨神经炎常先出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病侧下肢疼痛由腰部、臀部开始,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放散,呈针刺、刀割、触电样持续或间歇性疼痛。弯腰、咳嗽、喷嚏、大便时均可加重;病侧下肢微屈可减轻疼痛。病久者下肢无力,肌肉松软,伴有小腿或足部麻木感。

【刮痧部位】

背部:脾俞、肾俞、大肠俞

下肢部:环跳、风市、秩边、殷门、阳陵泉、委中、承山、悬钟

忧郁症

忧郁症为情志所伤,气分郁结所致。其表现为抑郁不畅,情绪不宁,精神不振,胸闷胁痛,善太息,不思饮食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有如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常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我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

【刮痧部位】

背部:肝俞、胆俞

上肢部:内关、支沟

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丰隆、太冲

眩晕

目视发黑或眼花、视物模糊为「目眩」;头如旋转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为「头晕」,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其至昏倒等症状。

【刮痧部位】

头颈部:印堂、睛明、百会、风府

背部:脾俞、肾俞

腹部:气海、关元

上肢部:合谷、内关

下肢部:足三里

惊悸

惊悸是指患者自感心中急剧跳动,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常伴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主要由于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等因素所致。

【刮痧部位】

背部:心俞、膈俞、脾俞

胸部:膻中、周荣、巨阙

上肢部:内关、通里、神门

失眠

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而言。轻者人寐困难或睡中易醒,时寐时醒;重者整夜不能入眠。形成失眠的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不眠。

【刮痧部位】

头颈部:百会、四神聪、印堂、神庭、攒竹、太阳、角孙、风池、鱼腰

背部:神道、心俞

上肢部:神门

下肢部:三阴交

多寐

多寐的特征为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又睡的病症,又称为「嗜睡」。主要由于脾气不足、脾肾阳虚、痰湿阻滞、肝胆热盛、瘀血阻穷等因素所致。此外,病后或高年阳气虚弱、营血不足、困倦无力而多寐者,亦有所见。至于在热性或慢性疾病过程出现的嗜眠,每为病情严重的预兆。

【刮痧部位】

头部:太阳、睛明、百会、人中

腹部:中脘、天枢、大横、梁门

下肢部:足三里、上巨虚、丰隆

健忘

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症。它与生性迟钝、天资不足者不同。主要由于肾气亏虚、心肾不虚、心脾两虚、痰浊扰心、瘀血痹阻等因素所致。

【刮痧部位】

头部:太阳、百会、天柱

背部:心俞、肾俞、膏肓、志室

下肢部:足三里、太溪

咳嗽

咳嗽是肺部急患的常见症候。有咳声而无痰咳出的称之「咳」,无咳声而喉中有痰,易咳出痰液者谓之「嗽」;若既有咳声,又有痰液咳出的,就称为「咳嗽」。主要由于外邪侵袭、脾失健运、肝火刑肺、肺脏虚弱等因素所致。

【刮痧部位】

头面部:角孙、风池

背部:肺俞、脾俞

胸部:膻中、中府、神封

上肢部:天府、侠白、尺泽、太渊

失音

失音是指讲话声音嘶哑,甚则不能发声。主要由于感受外邪、久病虚劳、忧思郁怒、过食辛辣等因素所致。

【刮痧部位】

头颈部:人迎、扶突、哑门、风池、肩井、翳风

背部:大椎、大杼、陶道、风门

胸部:天突、膻中、中府、云门

上肢部:合谷

感冒

感冒是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其特征的常见外感疾病。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两季气候骤变时多见。

【刮痧部位】

头颈部:太阳、四神聪、天柱、风池、风府、大椎

背部:肺俞

上肢部:尺泽、经渠、支沟、合谷

鼻渊

鼻渊是指以鼻流腥涕、鼻塞、嗅觉减退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于外邪犯肺、胆腑郁热、脾胃湿热、正气虚羸所致。

【刮痧部位】

头颈部:风池、印堂、迎香、大椎

背部:肺俞

胸腹部:膻中、中脘、关元

上肢部:曲池、合谷

下肢部:丰隆

中暑

中暑是发生在夏季或高温作业下的一种急性病。在夏令暑热的环境下,人体处于劳倦或饥饿的状态时,元气亏虚,暑热乘虚而入随体质的不同,或燔灼阳明,或触犯心包,甚至导致阴阳离决。临床以壮热、烦渴、出汗、昏迷、肢厥为特征。

【刮痧部位】

头部:百会

颈背部:风池、大椎、心俞

胸部:膻中

上肢部:曲泽、曲池

下肢部:委中、涌泉

痹症

人体肌表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导致气血失于通畅,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处发生酸楚疼痛、重着、麻木、屈伸不利、关节肿大、甚至红肿热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均称为「痹症」。

【刮痧部位】

背部:大杼、膏肓、膈俞、筋缩、肾俞、关元俞

上肢部:肩井、肩髎、肩贞、肩髃、曲池、尺泽、手二里、阳池、大陵、合谷

下肢部:环跳、委中、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解溪、昆仓、太溪

头痛

凡整个头部疼痛以及头的前、后、偏侧部疼痛,总称为「头痛」。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患。头痛的发病与外感风、寒、湿,内伤肝、脾、肾三脏有关。

【刮痧部位】

头颈部:印堂、太阳、头维、百会、风池、风府

背部:大椎、肺俞、肝俞、肾俞

上肢部:合谷、内关、列缺

下肢部:阳陵泉、太冲

老年性早老性痴呆

本病是一组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疾病,以痴呆为主要表现,病理改变以大脑萎缩和变性为主。早期症状为人格改变,患者变得主观、任性、固执、自私狭隘、不喜与人交往、对家人缺乏感情、情绪不稳、缺乏羞耻及道德感等。另一重要症状是记忆力,尤其是近记忆力减退。

【刮痧部位】

头颈部:哑门、大椎

背部:肾俞

胸腹部:鸠尾

上肢部:手三里、劳宫

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太冲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官能症。系指精神活动长期持续地过度紧张,使脑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以精神活动易兴奋和脑力与体力易疲劳为特征,伴有多种躯体主诉,大致

包括过度敏感、容易疲劳、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疑病和焦虑等5个方面的症状,症状特点常表现为失眠、多梦,对躯体细微的不适特别的敏感,常感到精神疲乏,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无力,不愿多活动。

【刮痧部位】

头部:百会、太阳、风府、印堂、睛明

背部:心俞、胆俞、脾俞、肾俞

胸部:膻中、期门、章门

上肢部:曲池、内关、神门

下肢部:血海、三阴交、行间

月经不调

月经的期、量、色、质异常,并伴有其它症状者,称为「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周期提前、退后和无规律,月经经量过多、过少,月经淋漓不净以及月经色质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经期不定、经量时多时少、经水淋漓不净,心烦易怒,食欲不振,夜寐不安,小腹胀满,头晕眼花,大便时秘时溏。

【刮痧部位】

背部: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

腹部:中极、气海、关元、子宫穴

下肢部:血海、三阴交、照海

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期间或经期前后数日内出现以小腹及腰部为主的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恶心呕吐等症,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亦称「经行腹痛」,为青年妇女常见病之一。

【刮痧部位】

背部: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八髎

腹部:气海、关元

下肢部:足三里、血海、曲泉、三阴交

闭经

凡女子年龄超过18岁,仍无月经来潮(暗经除外) ;或已形成月经周期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者(妊娠及哺乳期除外) ,均可称为「闭经」。临床兼见形体瘦弱、面色苍白、头昏目眩、腹部硬满胀通、大便干燥、忧郁易怒等症。

【刮痧部位】

背部:肝俞、脾俞、命门、腰阳关、肾俞、八髎

腹部:上脘、中脘、下脘、关元、归来

下肢部:血海、三阴交

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妇女卵巢功能失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中医称为「崩漏」。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止,兼见面红口干,心中烦燥,头晕目眩等症。

【刮痧部位】

背部:肝俞、脾俞、肾俞

腹部:气海、关元

下肢部:血海、曲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经前紧张综合症

经前紧张综合症是指妇女在行经前数日或经期出现的一系列全身性症状:头痛、头晕、心情烦燥、失眠、乳房或胸胁胀通、四肢浮肿、泄泻、身通等症。本病多由情志内伤,思虑劳倦或肝气郁结所致。

【刮痧部位】

颈部:风池

背部: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腹部:中脘、气海

下肢部:三阴交、太冲


相关内容

  • 面部刮痧美容保健疗法
  • 我们将刮痧疗法,应用于面部美容,可起到驻颜护肤的作用.我们对某些棘手的面部疾患,用刮痧疗法进行了十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1997年11月-1998年11月,我们观察了352例,其中男29例,女323例,黑眼圈97例,眼袋46例,皱纹135例,黄褐斑2 ...

  • 按摩.刮痧.拔罐和针灸的区别
  • 首先说说刮痧和拔罐,中医认为,疾病侵入人体,是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而病邪在肌肤里的时候就用刮痧的办法来治.而拔罐主要功效是拔出肌肉或经络里的邪气,另外还能调理经络,达到气血平衡.拔罐还有刺络拔罐,就是用梅花针刺破皮肤,用拔罐的方法把废血排出体外.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体质较差,单纯拔罐后的废血身体无力将它 ...

  • 精油开背刮痧的好处
  • www.53meirong.com 来源:妞妞的小窝 发布时间:2010-07-08 03:23:55 内容简介:这是一篇关于刮痧的好处,精油开背,精油开背的好处的文章.刮完以后就不痛了,而且由于痧的排出促进了血液循环,增加了新陈代谢的速度,具有治疗的作用.注意:刮痧后四小时内不能洗澡 精油开背.精 ...

  • 白发---与脏腑和经络密不可分的身体关系
  • 白发 --- 与脏腑和经络密不可分的身体关系 (2012-11-20 14:34:05) 转载▼ 标签: 分类: 健康知识 转载 原文地址:白发 --- 与脏腑和经络密不可分的身体关系作者:夏一文 现在白发现象已经不仅仅是年龄的象征了,而是越来越普遍,无论男女老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白发现象.这种现 ...

  • 我的超级祛痘心得
  • 今年25岁了.过了青春期.以前也有痘痘,不过不算严重,由于最近一年的失恋+郁闷+晚睡+暴饮暴食又节食+找工作压力=从去年年末,下巴.额头大面积爆发痘痘,两颊也有一些.简直就是惨不忍睹.我是混合型皮肤,虽然T 区容易出油,偶尔冒一两颗痘痘,以前也算是白白嫩嫩的一大姑娘啊 爆发痘痘后,开始用遮瑕效果好的 ...

  • 刮痧的禁忌
  • 全息经络治疗 一.刮痧的基础知识: A.保健是加法.例如:吃人参.海参.燕窝补蛋白质,但是这些是高价的,而且不易吸收.安利的蛋白质粉2勺即比这些便宜也易被人吸收. B.刮痧是减法.它可以排除体内毒素,加强新陈代谢,清除垃圾. C.健康三部曲 (1)刮痧(外排) (2)排毒(内排) (3)调理(营养) ...

  • 刮痧注意事项及疗法
  • 刮痧注意事项 1.要了解病情,辩证施治,审病求因,确定刮拭的部位. 2.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采取手法. 3.妇女怀孕者,腹.腰.骶部禁刮. 4.小儿臼门未合者禁刮. 5.皮肤有感染疮疗.溃疡.瘢痕或有肿瘤的部位禁刮. 6.下肢静脉曲张者,宜由下而上采取相应手法. 7.血本低下者(容易出血 ...

  • 寒湿体质的调理
  • 寒湿体质的调理 寒湿体质的特征: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湿疹,夏天满脸.满身都是,冬天自动好转: 鼻梁上有青筋. 咽喉红.流鼻血.扁桃腺肿,身上长期起疹子. 这些都是身体寒湿重的一个警告信号.湿疹.鼻窦炎.哮喘就是一类病. 1. 按摩疗程 (一)捏脊按摩 捏脊为首选.每天捏脊,功德无量. 6岁以下小 ...

  • 康复理疗师复习大纲
  • 康复理疗师复习大纲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医理论中阴阳之划分,下午为: ( ) A 阴中之阳 B 阴中之阴 C 阳中之阴 2.五脏中,主肌肉及四肢,开窍于口,在志为思,思虑过度,易伤( )脏. A 心 B 肺 C 脾 3.湿性重浊.黏滞,易阻滞气机.易侵袭下部.湿邪最易出现在( )季节. A 春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