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楼梦_太虚幻境_的隐喻意义

MASTER

纳特太太把女儿的婚事看成她的“毕生大志”来自于她的无知和财产的缺乏,而不是她的意愿所为。

(二)把婚姻看做一桩生意的柯林斯

与班纳特太太一样,柯林斯把婚姻看做一桩生意。他的女恩人凯瑟琳夫人提供他教区牧师的职位,建议他尽早结婚,并告诉他娶什么样的女人。因为凯瑟琳夫人认为他该结婚了,所以粗俗无知、趋炎附势的柯林斯决定结婚,尽管他没有感兴趣的人选,也没有人对他感兴趣。由于班纳特一家没有儿子,所以柯林斯在班纳特先生去世后将继承他的财产。柯林斯决定探望班纳特一家,其实拜访的目的是为了找个太太。本来他想凭借自己的地位和财富施恩于班纳特家最温顺、最美丽的大女儿简,在得知简名花有主的情况下,转而追求落落大方、聪慧、机敏的伊丽莎白,万万没有想到伊丽莎白竟断然拒绝了他。就在遭到伊丽莎白拒绝的当天,他就把结婚对象转向了班纳特的邻家小姐夏洛蒂。柯林斯对于选择谁做他的妻子并不重要,因为他结婚的理由不是为爱,他在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就已经详细地阐述了他要结婚的自认为非常正当的三个理由:“第一,我认为每个生活宽裕的牧师(像我本人),理当给教区在婚姻方面树立一个榜样;第二,我相信结婚会大大增进我的幸福;第三,这一点或许应该早一点提出来,我有幸奉为恩主的那位贵妇人特别嘱咐我要结婚。”

(三)具有现实主义婚姻观的夏洛蒂

在简·奥斯汀时代,一个女人靠继承遗产维持生计是稀有的,绝大多数未婚女性未来的生活前景渺茫,非常暗淡。夏洛蒂在简·奥斯汀的作品中呈现了一幅最清晰的图画:女人要尽量避免未婚的命运。小说塑造的夏洛蒂,27岁,已经度过了她期望结婚的最佳年龄。她的父亲有许多孩子,曾经是个商人,但是在他的社区没有名望和权利。夏洛蒂知道她嫁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少。聪明伶俐有头脑的夏洛蒂正在着手创造最后的机会把自己嫁出去。在这种情况下,当拘泥礼节、反应迟钝、废话连篇、自以为是的柯林斯向她求婚时,不得不现实的她为了今后安逸的生活一口答应了柯林斯的求婚。因为她深知结婚到底是她一贯的目标: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退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叫人幸福,但总算给她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挨冻受饥。

(四)高傲富有的达西先生

简·奥斯汀笔下的达西身材魁梧,英俊潇洒,举止文雅,拥有雄厚的财力和高贵的社会地位,无疑是大多数女孩子理想中的丈夫。性格内向的达西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再加上傲慢的他认为舞会上的姑娘没有资格做他的舞伴,包括简的妹妹伊丽莎白,这一切使自尊心很强的伊丽莎白断定他是个自负傲慢的家伙,决定不去理睬他。然而没过多久,达西对伊丽莎白活泼可爱的举止所打动,随着接触的增多,他被她的美丽、诙谐深深地吸引了。后来在达西的

15

姨妈凯瑟琳那里他们又相遇了,达西无法克制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向她求婚,但是态度还是那么傲慢。达西在求婚时对班纳特家族的鄙视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觉得伊丽莎白出身不高贵,亲友举止粗俗,他向她求婚已经是降低了要求,违背了自己的意志、理智,甚至违背了人格,违背了家族的意愿。他认为身份低微又没有多少嫁妆的伊丽莎白会欣然接受他的求婚。但是他脸上流露出的稳操胜券的表情激怒了伊丽莎白,断然拒绝了他的求婚。傲慢的达西虽然看起来自命不凡,但是还是能够通过别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缺点。他通过态度的转变,尤其是当他听说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与负债累累的威克姆私奔了,他没有瞧不起难堪的伊丽莎白,而是替威克姆还清了赌债,还给了他一笔巨款,让他与莉迪亚完婚,免除了班纳特家族可能因一个女儿私奔而毁掉全家名誉的危险。

(五)追求平等爱情的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是一个追求精神独立的自由女性,她对于婚姻的态度传达了对世俗婚姻观的反叛,她蔑视好友夏洛蒂金钱至上的婚姻观和妹妹因性而草率结婚的行为。在她看来,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会幸福和长久,这也是她拒绝两桩有利可图的婚姻的最根本原因。然而,个性十足的伊丽莎白最终还是变成了像简一样温顺的女人。伊丽莎白在参观了达西的别墅后,内心曾经起伏不定:“在彭伯里当个主妇也还不错吧”。“我差点就做了这儿的主妇呢。”而后就有了她对达西那长长的深情的一瞥,放心大胆地采取了行动再次捕获达西的真心,最终收获了爱情。

三、《傲慢与偏见》的现实意义

奥斯汀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傲慢与偏见》诠释的金钱和婚姻观念没有完全脱离我们今天的实际。谈婚论嫁是个永恒的主题,当今社会人们依然进行着爱情与金钱、地位的权衡。《傲慢与偏见》这部不朽的作品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是愚蠢的。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牢固的爱情之上的婚姻才是幸福长久的。参考文献:

[1]Edward Copeland. Jane Auste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7.

[2]刘畅.《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主义思想解读[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

[3]何敏会.论《傲慢与偏见》中男性的婚姻观[J].新西部.2009.8.

(刘志然: 河北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英语教学和外国文学。)

《红楼梦》“太虚幻境”的隐喻意义

路皓 袁庚申

摘 要:《红楼梦》第五回作为全书之纲,在结构情节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太虚幻境”梦是该回的主体内容,作者运用隐喻和象征,使得该梦境成为理解全书的关键。笔者从太虚幻境的命名、它与大观园的关系入手,对太虚幻境的隐喻意义进行了解读,揭示了其中隐藏的信息,希望能够对广大读者正确理解《红楼梦》提供借鉴。

关键词:太虚幻境 命名 秦观 大观园 隐喻众所周知,《红楼梦》第五回是全书的关键,而在这一回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只写了“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这样一个梦。梦本身

就有虚幻不实之意,更何况这还是一个“泄漏仙机”的梦,所以作者便不能直言以告,而是大量运用隐喻手法,让宝玉和读者在似懂非懂中一路走来,当最后所有的人和事都在现实世界得到印证时,才如梦方醒,作者用心之良苦、手段之高明,不能不令人叹服。这里,笔者试对太虚幻境的隐喻手法一陈浅见。

一、太虚幻境的整体环境

太虚幻境曾在第一回甄士隐的梦中出现过,可惜甄士隐仅看到了大石牌坊上的题字和对联,便“忽听一声霹雳”梦就醒了。到了第五回,太虚幻境才在贾宝玉的梦中才得到了详细描写。在作者笔

下,“朱栏白石,绿树清溪,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的太虚幻境绝对是一个奇妙的去处,这里有记录普天下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有“姣若春花,媚如秋月”的仙姑,有令人陶醉的香、茶、酒、曲,也又有那令人恐怖的迷津、捉人的夜叉海鬼。真是扑朔迷离,难以捉摸。学界历来对此争论颇多,有人为是佛教的天上,有人认为是道教的仙境,也有人认为长白山一处萨满神之住所。但通观全书可以肯定,曹雪芹不是某个宗教的信奉者,也决不为宣扬某种宗教思想,故生硬地将其视为某一宗教的福地圣所是不合适的。它只不过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奇幻世界,用以传递某些隐含的信息。

二、太虚幻境命名的隐喻意义

“太虚”一词源于《庄子》:“外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成玄英疏:“太虚是深玄之理”。沈约在《均圣论》说:“而天地之在彼太虚,犹轩羲之在彼天地”;陆龟蒙《江湖散人传》:“天地大者也,在太虚中一物耳”,可见沈、陆所说的太虚指的是“宇宙”。张载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认为太虚是宇宙万物最原始的实体,属于哲学概念。结合《红楼梦》中对太虚环境的描写,笔者认为这里的“太虚”更接近第一种解释,意在传达一种玄虚难解之理。这种道理,是需要通过幻境中的对联、诗、词、画、曲,以及警幻仙子的点播,来使贾宝玉“醒悟”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另外一个细节,“太虚”是宋代词人秦观的字,而且在入梦前,宝玉在秦可卿房里看的是“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秦观词“专主情致”,被称为“真古之伤心人”,其词作以悲苦凄婉为最大特色。联系太虚幻境中的“孽海情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情司”、“谁为情种?”等多次谈到“情”,再加上诗、词、画、曲传达的悲剧气氛,都恰与秦词风格特点相吻合,故笔者认为,作者将秦少游的对联放置在秦可卿的房内,是有意安排的,太虚幻境的命名,也应该与秦观的字有某些联系。这样从“太虚”之名,我们可以感受到三个信息:(一)幻境所要警醒宝玉的是“情”;(二)还要使宝玉认识到“情”的悲剧性与虚幻性;(三)所有信息的传递都是以一种玄虚难解的方式来进行的。三、太虚幻境与大观园的种种联系

大观园早在落成之前就已经出现在了贾宝玉的“太虚幻境”梦中了。脂批说:“大观园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而太虚幻境“已为省亲别墅画下图式矣”。第十七回中贾宝玉随贾政等人游园,看到正殿门前的景象时,“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此处庚辰本夹批道:“仍归于葫芦一梦之太虚玄境。”十八回元妃省亲之时,石牌坊上题的是“天仙宝境”,只是被贾妃改为“省亲别墅”了。可见,现实中大观园的外部环境与“太虚幻境”是吻合的。

在大观园建成之时,园中的小沙弥和小道士就被替换成了小尼姑、小道姑和妙玉。二十三回时,贾元春降旨“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自此,大观园就成了一个女儿的世界了。虽然贾宝玉也破例搬进了园子,但由于他身上的“女儿气”以及他“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的女子观,故并没有被大观园里的姐妹们视为异类。可见,大观园是一个由女子独享、体现女子价值的女儿王国,这里的人们青春貌美、钟灵毓秀,在不受任何封锢的情况下,吟诗作画、饮酒品茶、抚琴对弈、谈情说爱,享受着人生,张扬着生命。同

样,“太虚幻境”也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这里的众仙姑都以姐妹相称,过着无忧无虑、宁静和谐的日子,这里同样排斥男性,称贾宝玉为“浊物”。甚至“太虚幻境”中有演奏《红楼梦》曲的十二个舞女,而大观园中也有演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的十二个小女伶……可见在人物构成方面,大观园与“太虚幻境”也极为相似。

“太虚幻境”和大观园也并非是绝对的宁静和平与温馨惬意。大观园中女儿们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们或屈死,或被逐,或误嫁,或出家。大观园从“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到“满目凄凉”、“花木枯萎”,似乎像是一个瞬间消逝的美梦,令人不禁扼腕。“太虚幻境”虽然也被作者描写成“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但繁华中却透露着浓重的悲凉。从“离恨天”、“灌愁海”、“遣香洞”,到“结怨”、“朝啼”、“夜怨”、“春感”、“秋悲”、“薄命”,再到“群芳髓(碎)”、“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可谓“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不用说那些预示着众女儿和家族命运的诗词画曲了。另外,“太虚幻境”和大观园也是充满矛盾的。这些矛盾就集中于“情”与“道”的对立上。大观园本来是一个展示女儿才情与价值理想的地方,但其中也有染上须眉浊物气味的宝钗、湘云、袭人等人劝说宝玉读“圣人之书”、讲“仕途经济”,对这些,贾宝玉都会直接斥之为“混账话”。“太虚幻境”本是一个主情的世界,但我们也看到了警幻仙子受荣宁二公的嘱托,来规劝贾宝玉“改悟前情”。对此,作者虽未写贾宝玉的直接驳斥,但是他最终还是误入“迷津”,“深负我(警幻)从前谆谆警戒之语”,从而以实际行动在“情”与“道”之间做出了选择。可见,在所要传达的悲剧性和“情”“道”矛盾方面,“太虚幻境”与大观园也是一致的。

由此看来,“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的人间投影”,二者都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但是作者同样看到了这种理想的不可能实现,故用“太虚幻境”来象征大观园,以突出其“虚幻如梦”,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无论大观园在曹雪芹笔下,如何生动,如何精雕细琢,终究是空中楼阁,纸上园林。”

本文中,笔者仅仅从整体上分析了太虚幻境的隐喻意义,而更丰富的信息则隐含在太虚幻境中的景、物、人、事中,这些应该成为下一步对太虚幻境进行研究的重要切入点,相信一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体味其中的真假有无。参考文献:

[1]陈景河.《红楼梦》与长白山——太虚幻境辩[J].文艺研究.1991.5.

[2]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庄子.知北游[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广弘明集,沈约.均圣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陆龟蒙.江湖散人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5]张载.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6]李清照.词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7]冯煦.蒿庵论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6.

[8]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9]宋淇.论大观园[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1.(路皓 袁庚申:河北体育学院。)

MASTER

纳特太太把女儿的婚事看成她的“毕生大志”来自于她的无知和财产的缺乏,而不是她的意愿所为。

(二)把婚姻看做一桩生意的柯林斯

与班纳特太太一样,柯林斯把婚姻看做一桩生意。他的女恩人凯瑟琳夫人提供他教区牧师的职位,建议他尽早结婚,并告诉他娶什么样的女人。因为凯瑟琳夫人认为他该结婚了,所以粗俗无知、趋炎附势的柯林斯决定结婚,尽管他没有感兴趣的人选,也没有人对他感兴趣。由于班纳特一家没有儿子,所以柯林斯在班纳特先生去世后将继承他的财产。柯林斯决定探望班纳特一家,其实拜访的目的是为了找个太太。本来他想凭借自己的地位和财富施恩于班纳特家最温顺、最美丽的大女儿简,在得知简名花有主的情况下,转而追求落落大方、聪慧、机敏的伊丽莎白,万万没有想到伊丽莎白竟断然拒绝了他。就在遭到伊丽莎白拒绝的当天,他就把结婚对象转向了班纳特的邻家小姐夏洛蒂。柯林斯对于选择谁做他的妻子并不重要,因为他结婚的理由不是为爱,他在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就已经详细地阐述了他要结婚的自认为非常正当的三个理由:“第一,我认为每个生活宽裕的牧师(像我本人),理当给教区在婚姻方面树立一个榜样;第二,我相信结婚会大大增进我的幸福;第三,这一点或许应该早一点提出来,我有幸奉为恩主的那位贵妇人特别嘱咐我要结婚。”

(三)具有现实主义婚姻观的夏洛蒂

在简·奥斯汀时代,一个女人靠继承遗产维持生计是稀有的,绝大多数未婚女性未来的生活前景渺茫,非常暗淡。夏洛蒂在简·奥斯汀的作品中呈现了一幅最清晰的图画:女人要尽量避免未婚的命运。小说塑造的夏洛蒂,27岁,已经度过了她期望结婚的最佳年龄。她的父亲有许多孩子,曾经是个商人,但是在他的社区没有名望和权利。夏洛蒂知道她嫁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少。聪明伶俐有头脑的夏洛蒂正在着手创造最后的机会把自己嫁出去。在这种情况下,当拘泥礼节、反应迟钝、废话连篇、自以为是的柯林斯向她求婚时,不得不现实的她为了今后安逸的生活一口答应了柯林斯的求婚。因为她深知结婚到底是她一贯的目标: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退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叫人幸福,但总算给她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挨冻受饥。

(四)高傲富有的达西先生

简·奥斯汀笔下的达西身材魁梧,英俊潇洒,举止文雅,拥有雄厚的财力和高贵的社会地位,无疑是大多数女孩子理想中的丈夫。性格内向的达西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再加上傲慢的他认为舞会上的姑娘没有资格做他的舞伴,包括简的妹妹伊丽莎白,这一切使自尊心很强的伊丽莎白断定他是个自负傲慢的家伙,决定不去理睬他。然而没过多久,达西对伊丽莎白活泼可爱的举止所打动,随着接触的增多,他被她的美丽、诙谐深深地吸引了。后来在达西的

15

姨妈凯瑟琳那里他们又相遇了,达西无法克制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向她求婚,但是态度还是那么傲慢。达西在求婚时对班纳特家族的鄙视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觉得伊丽莎白出身不高贵,亲友举止粗俗,他向她求婚已经是降低了要求,违背了自己的意志、理智,甚至违背了人格,违背了家族的意愿。他认为身份低微又没有多少嫁妆的伊丽莎白会欣然接受他的求婚。但是他脸上流露出的稳操胜券的表情激怒了伊丽莎白,断然拒绝了他的求婚。傲慢的达西虽然看起来自命不凡,但是还是能够通过别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缺点。他通过态度的转变,尤其是当他听说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与负债累累的威克姆私奔了,他没有瞧不起难堪的伊丽莎白,而是替威克姆还清了赌债,还给了他一笔巨款,让他与莉迪亚完婚,免除了班纳特家族可能因一个女儿私奔而毁掉全家名誉的危险。

(五)追求平等爱情的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是一个追求精神独立的自由女性,她对于婚姻的态度传达了对世俗婚姻观的反叛,她蔑视好友夏洛蒂金钱至上的婚姻观和妹妹因性而草率结婚的行为。在她看来,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会幸福和长久,这也是她拒绝两桩有利可图的婚姻的最根本原因。然而,个性十足的伊丽莎白最终还是变成了像简一样温顺的女人。伊丽莎白在参观了达西的别墅后,内心曾经起伏不定:“在彭伯里当个主妇也还不错吧”。“我差点就做了这儿的主妇呢。”而后就有了她对达西那长长的深情的一瞥,放心大胆地采取了行动再次捕获达西的真心,最终收获了爱情。

三、《傲慢与偏见》的现实意义

奥斯汀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傲慢与偏见》诠释的金钱和婚姻观念没有完全脱离我们今天的实际。谈婚论嫁是个永恒的主题,当今社会人们依然进行着爱情与金钱、地位的权衡。《傲慢与偏见》这部不朽的作品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是愚蠢的。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牢固的爱情之上的婚姻才是幸福长久的。参考文献:

[1]Edward Copeland. Jane Auste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7.

[2]刘畅.《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主义思想解读[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

[3]何敏会.论《傲慢与偏见》中男性的婚姻观[J].新西部.2009.8.

(刘志然: 河北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英语教学和外国文学。)

《红楼梦》“太虚幻境”的隐喻意义

路皓 袁庚申

摘 要:《红楼梦》第五回作为全书之纲,在结构情节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太虚幻境”梦是该回的主体内容,作者运用隐喻和象征,使得该梦境成为理解全书的关键。笔者从太虚幻境的命名、它与大观园的关系入手,对太虚幻境的隐喻意义进行了解读,揭示了其中隐藏的信息,希望能够对广大读者正确理解《红楼梦》提供借鉴。

关键词:太虚幻境 命名 秦观 大观园 隐喻众所周知,《红楼梦》第五回是全书的关键,而在这一回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只写了“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这样一个梦。梦本身

就有虚幻不实之意,更何况这还是一个“泄漏仙机”的梦,所以作者便不能直言以告,而是大量运用隐喻手法,让宝玉和读者在似懂非懂中一路走来,当最后所有的人和事都在现实世界得到印证时,才如梦方醒,作者用心之良苦、手段之高明,不能不令人叹服。这里,笔者试对太虚幻境的隐喻手法一陈浅见。

一、太虚幻境的整体环境

太虚幻境曾在第一回甄士隐的梦中出现过,可惜甄士隐仅看到了大石牌坊上的题字和对联,便“忽听一声霹雳”梦就醒了。到了第五回,太虚幻境才在贾宝玉的梦中才得到了详细描写。在作者笔

下,“朱栏白石,绿树清溪,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的太虚幻境绝对是一个奇妙的去处,这里有记录普天下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有“姣若春花,媚如秋月”的仙姑,有令人陶醉的香、茶、酒、曲,也又有那令人恐怖的迷津、捉人的夜叉海鬼。真是扑朔迷离,难以捉摸。学界历来对此争论颇多,有人为是佛教的天上,有人认为是道教的仙境,也有人认为长白山一处萨满神之住所。但通观全书可以肯定,曹雪芹不是某个宗教的信奉者,也决不为宣扬某种宗教思想,故生硬地将其视为某一宗教的福地圣所是不合适的。它只不过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奇幻世界,用以传递某些隐含的信息。

二、太虚幻境命名的隐喻意义

“太虚”一词源于《庄子》:“外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成玄英疏:“太虚是深玄之理”。沈约在《均圣论》说:“而天地之在彼太虚,犹轩羲之在彼天地”;陆龟蒙《江湖散人传》:“天地大者也,在太虚中一物耳”,可见沈、陆所说的太虚指的是“宇宙”。张载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认为太虚是宇宙万物最原始的实体,属于哲学概念。结合《红楼梦》中对太虚环境的描写,笔者认为这里的“太虚”更接近第一种解释,意在传达一种玄虚难解之理。这种道理,是需要通过幻境中的对联、诗、词、画、曲,以及警幻仙子的点播,来使贾宝玉“醒悟”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另外一个细节,“太虚”是宋代词人秦观的字,而且在入梦前,宝玉在秦可卿房里看的是“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秦观词“专主情致”,被称为“真古之伤心人”,其词作以悲苦凄婉为最大特色。联系太虚幻境中的“孽海情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情司”、“谁为情种?”等多次谈到“情”,再加上诗、词、画、曲传达的悲剧气氛,都恰与秦词风格特点相吻合,故笔者认为,作者将秦少游的对联放置在秦可卿的房内,是有意安排的,太虚幻境的命名,也应该与秦观的字有某些联系。这样从“太虚”之名,我们可以感受到三个信息:(一)幻境所要警醒宝玉的是“情”;(二)还要使宝玉认识到“情”的悲剧性与虚幻性;(三)所有信息的传递都是以一种玄虚难解的方式来进行的。三、太虚幻境与大观园的种种联系

大观园早在落成之前就已经出现在了贾宝玉的“太虚幻境”梦中了。脂批说:“大观园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而太虚幻境“已为省亲别墅画下图式矣”。第十七回中贾宝玉随贾政等人游园,看到正殿门前的景象时,“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此处庚辰本夹批道:“仍归于葫芦一梦之太虚玄境。”十八回元妃省亲之时,石牌坊上题的是“天仙宝境”,只是被贾妃改为“省亲别墅”了。可见,现实中大观园的外部环境与“太虚幻境”是吻合的。

在大观园建成之时,园中的小沙弥和小道士就被替换成了小尼姑、小道姑和妙玉。二十三回时,贾元春降旨“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自此,大观园就成了一个女儿的世界了。虽然贾宝玉也破例搬进了园子,但由于他身上的“女儿气”以及他“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的女子观,故并没有被大观园里的姐妹们视为异类。可见,大观园是一个由女子独享、体现女子价值的女儿王国,这里的人们青春貌美、钟灵毓秀,在不受任何封锢的情况下,吟诗作画、饮酒品茶、抚琴对弈、谈情说爱,享受着人生,张扬着生命。同

样,“太虚幻境”也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这里的众仙姑都以姐妹相称,过着无忧无虑、宁静和谐的日子,这里同样排斥男性,称贾宝玉为“浊物”。甚至“太虚幻境”中有演奏《红楼梦》曲的十二个舞女,而大观园中也有演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的十二个小女伶……可见在人物构成方面,大观园与“太虚幻境”也极为相似。

“太虚幻境”和大观园也并非是绝对的宁静和平与温馨惬意。大观园中女儿们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们或屈死,或被逐,或误嫁,或出家。大观园从“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到“满目凄凉”、“花木枯萎”,似乎像是一个瞬间消逝的美梦,令人不禁扼腕。“太虚幻境”虽然也被作者描写成“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但繁华中却透露着浓重的悲凉。从“离恨天”、“灌愁海”、“遣香洞”,到“结怨”、“朝啼”、“夜怨”、“春感”、“秋悲”、“薄命”,再到“群芳髓(碎)”、“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可谓“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不用说那些预示着众女儿和家族命运的诗词画曲了。另外,“太虚幻境”和大观园也是充满矛盾的。这些矛盾就集中于“情”与“道”的对立上。大观园本来是一个展示女儿才情与价值理想的地方,但其中也有染上须眉浊物气味的宝钗、湘云、袭人等人劝说宝玉读“圣人之书”、讲“仕途经济”,对这些,贾宝玉都会直接斥之为“混账话”。“太虚幻境”本是一个主情的世界,但我们也看到了警幻仙子受荣宁二公的嘱托,来规劝贾宝玉“改悟前情”。对此,作者虽未写贾宝玉的直接驳斥,但是他最终还是误入“迷津”,“深负我(警幻)从前谆谆警戒之语”,从而以实际行动在“情”与“道”之间做出了选择。可见,在所要传达的悲剧性和“情”“道”矛盾方面,“太虚幻境”与大观园也是一致的。

由此看来,“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的人间投影”,二者都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但是作者同样看到了这种理想的不可能实现,故用“太虚幻境”来象征大观园,以突出其“虚幻如梦”,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无论大观园在曹雪芹笔下,如何生动,如何精雕细琢,终究是空中楼阁,纸上园林。”

本文中,笔者仅仅从整体上分析了太虚幻境的隐喻意义,而更丰富的信息则隐含在太虚幻境中的景、物、人、事中,这些应该成为下一步对太虚幻境进行研究的重要切入点,相信一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体味其中的真假有无。参考文献:

[1]陈景河.《红楼梦》与长白山——太虚幻境辩[J].文艺研究.1991.5.

[2]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庄子.知北游[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广弘明集,沈约.均圣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陆龟蒙.江湖散人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5]张载.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6]李清照.词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7]冯煦.蒿庵论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6.

[8]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9]宋淇.论大观园[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1.(路皓 袁庚申:河北体育学院。)


相关内容

  • 悲剧的审美形态
  • 不同悲剧的审美意识形态 从<红楼梦>到<哈姆雷特> 学院:文学院 姓名:陈雨生 学号:2011010953 我想人大抵都是喜欢喜剧的,因为喜剧能给人带来喜悦与幸福感,当然这是以和平为前提的.但在整个文学历史中,悲剧的地位毫不逊色于喜剧. 我本是不爱看悲剧的,因为我常常以为,一 ...

  • [红楼梦](1-10)答案
  • 高考名著名篇训练之<红楼梦>(第一至第十回)答案 1.两个神话故事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为情节的发展打下了铺垫.(1分)"女蜗补天"中,"无材补天,幻形人世"的顽石,便是伴随宝玉一生的"通灵宝玉&q ...

  • 贾宝玉两游太虚幻境情节设计之比较论文
  • 贾宝玉两游太虚幻境情节设计之比较 摘要:<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内容与前八十回有重复之处,贾宝玉两游太虚幻境即是其中一例.本文从情节设计的角度,对贾宝玉两游太虚幻境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本文认为后四十回对贾宝玉重游太虚幻境的描写是失败的. 关键词:<红楼梦> 贾宝玉 太虚幻境 情节 ...

  • 红楼梦的色和空
  • 之时,心如明镜,无一纤尘不尽现其中,明白地照见构成人的身体和意识活动的五蕴在本质上是空的, 从而,一切烦恼.妄念自然寂灭,彻底断除惑业而度脱了一切灾难和苦厄.舍利子,色的表象离不开空的本质,空的本质业离不开色的表象.色与空不是互相对立的两类事物.从现象反映本质的角度看,色就是空:从本质依托现象的角度 ...

  • 论_红楼梦_的线索人物
  • 论<红楼梦>的线索人物 ◎宁亮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红楼梦>中的线索人物作为连接多个叙事层的结构符号,具有特殊的结构功能.元叙事中的线索人物---一僧一道,起着 引渡功能:外围叙事层中的线索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起着连接功能:主体叙事层中的线 ...

  • 宝黛初会第二课时2
  • <宝黛初会>第二课时 班级_____ 姓名 编号:27 课型:新授课 编制人:白士银 审核人签名: [自研课导学] 晨读课:(45分钟)目标:阅读课文中林黛玉拜见外祖母.两个母舅及宝黛初会的情节,重点关注小说中对林黛玉.贾宝玉的描写,分析他(她)们的性格特点. 预习课(晚自习20分钟) ...

  • 附加题红楼梦题目
  • <红楼梦>阅读与赏析训练 一.列举题(21分) 1.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________.懦弱的_______.精明的______.孤僻的_______,取"___________"之意. 2.贾宝玉佩戴的玉叫________,薛宝钗佩戴的 ...

  • [红楼梦],宝玉黛玉的生魂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宝钗是什么
  • <红楼梦>第一回提到甄士隐梦至太虚幻境,他在梦里看到一僧一道,两人正在谈论一件千古未闻的罕事. 原来西方灵河岸上一株绛珠草受到神瑛侍者的甘露浇灌,得以久延岁月.后来修成仙子,为报灌溉之恩,将一生眼泪还给下凡造历幻缘的神瑛侍者. 绛珠仙子化身为林黛玉,神瑛侍者化身为贾宝玉,还泪缠绵.贾宝玉 ...

  • [备考]高考语文[红楼梦]常考知识点汇总
  •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