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评价方案

尚岩镇初级中学课程评价方案

一课程评价的指导原则

课程建设的目标旨在运用学校课程实现对国家有关课程教学的全面拓展,在拓展中形成研究问题,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构建基础知识学习,基础知识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新的课程学习模式,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发展潜能的舞台,以达到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发展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目的.

课程体系的基本机制:

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条件和基础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在这种拓展性,发展性的学习中,学生要更多关注某些问题,并就该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不断产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冲动,这样的冲动就可以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发展和实践,学生潜能得以发展.

课程评价的指导原则:

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更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课程评价的根本性原则,所有的学校课程必须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拓展,要与基础型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但又超越通常的学科课程教学,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变相增加.学生能否实现学科知识的拓展是评价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内容.

科学性 学校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内容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要体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理科类的学校课程要尽量体现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与趋势,文科类的学校课程要体现文化性,社会性.学校课程的设计要尽量帮助学生认识科学规律,

自然或社会现象.

适用性 学校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与地方人文相结合.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发展的基础,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学生的选择是课程是否开设的重要基准.

广泛性 教师可以选择认为合适的任何内容用来设计学校课程,只要通过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的评审就可以列入学校课程目录. 动态性,学校课程是动态滚动发展的,根据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进行课程目录的重新修订,新的,成熟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淡出.

二,课程评价方法

学校根据"以学为主,因学施教,培养智力,发展能力"的办学理念对课程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程评价应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重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符合客观公正原则,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一)考核方式

(1)考试

考试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必修课程的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实行考试.考试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和标准确定考试方式和组织命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考查

①选修课考查的内容

学校根据不同选修课的内容,授课方式,主要考查以下方面: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现实性,可能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丰中培养目标的一致程度,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大纲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等.

2 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主要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以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3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4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为此下一轮应当如何改革等.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考试完以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1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用于课程的立项,只有通过该项评价的课程才能获得正式的立项,只有通过立项评审的学校课程才能列入学校课程计划.

1.1 课程设计的先进性,开设本课程的意义

1.2 课程的拓展性,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在国家课程计划基本要求之上进行了拓展深化,体现了培养目标 (4分)

在国家课程基本要求上有一定拓展,基本体现了培养目标 (3分) 是国家课程的延伸而不是拓展,某些方面体现了培养目标 (2分) 仅仅是国家课程教学的继续,不能体现培养目标 (1分)

1.3 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改革思想,整体课程改革要求的相容性; 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思想,完全符合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的要求 (4分)

课程设计体现了课程改革思想,与学校整体课程计划基本符合,但还存在些微偏差 (3分)

课程设计思想与学校课程改革思想有一定差异,与学校课程总体安排有些冲突 (2分)

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思想冲突;或者与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相矛盾 (1分)

1.4 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平台设置的一致行,课程的完整性; 是学校课程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校课程没有交叉,有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培养目标 (4分)

符合学校课程模块的要求,知识体系的建构上还有所欠缺,或者存在与其他课程协调的问题 (3分)

符合学校课程模块的要求,但内容结构不完整,与其他学校课程有明显交叉或冲突 (2分)

不符合学校课程模块要求,或者可能会对其他学校课程目标达成有负面影响 (1分)

1.5 课程计划的科学性,适用性;

课程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结构清晰,呈现形式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 (4分)

课程内容选择基本科学合理,结构清晰,课程呈现性是基本与学生发展水平和特点相适应 (3分)

课程内容结构不尽合理,课程内容的呈现不太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 (2分)

课程内容结构缺乏逻辑性或完整性,与学生现阶段发展水平脱节 (1分)

1.6 是否具有开设课程的条件和基础;

教师的知识基础,学生知识准备,学校现有的条件均完全支持课程的开设 (4分)

教师的知识基础,学生知识准备,学校现有的条件中尚有部分欠缺,但有可行的解决方案 (3分)

课程开设基础与条件中有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可以预期经过努力能够解决 (2分)

课程设计中存在近期无法克服的困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1分) 注:评分可以选用两个等级之间,采用小数点后1位.

评分解释:

得分超过18分的通过立项(含18分);

得分高于15分,低于18分(含15分,不含18分)的可以继续修改; 不够15分的直接否决.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课程投入评价是为课程开设服务的,这是开课的必备条件,立项的课程只有通过此项评价才能被正式排入学生选课表中供学生选择.

2.1教师的知识基础与师资准备情况

教师的知识基础完全能胜任本课程的教学,有开设本课程的经验,借助校外课程专家已经落实,合作教师已经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4分)

本校教师的知识基础基本可以胜任,但没有该课程的授课经验.主要依靠校外的课程专家基本落实,本校合作教师有了初步的准备 (3分)

本校教师目前无法胜任该课程的教学,需要继续学习,主要依靠校外专家的尚未落实,本校合作教师准备不充分(2分)

本校无法找到合适的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校外落实相应的专家也比较困难 (1分)

2.2 教学材料准备的准备情况

教师系统全面掌握了本领域的知识,课程计划完整,成熟,教材或讲义已经可以使用 (4分)

教师全面掌握了本领域的知识,课程计划基本完整成熟,教材或讲义等教学材料基本准备完毕 (3分)

教师基本掌握了本领域知识,课程计划还在修改,教材或讲义上处于编写或选择中 (2分)

教师部分掌握本领域的知识,没有完整的课程计划,没有相应的教材或讲义 (1分)

2.3 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准备情况

有完整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安排,有明确且成熟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 (4分)

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安排已经确定,尚需要继续完善;有学生成绩评价办法 (3分)

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只有初步考虑,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正在酝酿中 (2分)

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安排,没有形成学生成绩评价的办法 (1分) .

2.4 教育教学设施的准备情况

教育教学设施使用已经落实 (4分)

教育教学设施的使用基本落实,但尚需要进一步明确 (3分) 教育教学 设施有初步打算但没有更具体的落实 (2分) 教育教学设施还没有安排(1分)

注:评分可以选用两个等级之间,采用小数点后1位.

评分解释:

得分达到14分(含14分)以上的可以列入学校目录;

得分12分以上的安排准备时间后可以列入学校目录;

得分在10-12分(不含10分,12分)经过修改和进一步的准备后可以申请重新评价;

得分少于10分的原则上不能列入当年的学校课程开课目录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的评价,这样的实施过程包括了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比如参观,试验等均包括在内),评价集中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在课程投入和准备一定的情况下,影响教师"教"的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影响学生学校课程"学"的主要是学习情趣,课程教学与学生经验,体验的联系,教师的教学管理激励等.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结果可以用于对教师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考核.

3.1 教师的教学态度

对课程教学有很强的责任心,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能根据课堂情境和学生反映而不断改变教学;教学计划得到认真执行 (4分)

对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认真组织教学,注意听取学生意见,能够保证教学时间,完成计划的教学内容 (3分)

课程教学的责任心一般,基本能够认真组织教学,有时能主动改进教学方法,基本能够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2分)

课程教学的责任心较差,缺乏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学失误较多,无法保证课程大纲得到全面执行 (1分)

3.2 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了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技巧运用娴熟,能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教学方法基本恰当 (4分)

教学技巧运用不够娴熟,能有意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能根据学生反映及时调整教学,基本能调动学生兴趣,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教学参与 (3分)

教学方法呆板,与课程的针对性不强,较少运用教学技巧,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较少参与,兴趣不高,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 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2分)

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没有参与,经常是教师自顾自地教学,学生明显不满意 (1分)

3.3 课堂教学状况观察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积极,探究气氛浓郁,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兴趣,参与度高 (4分)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师生有一定互动,能够共同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基本没有学生做其他事情 (3分)

课堂教学气氛有些沉闷,师生互动少,部分学生做其他事情,学生基本没有积极的探究 (2分)

课堂沉闷,没有师生互动,没有探究,半数以上学生不能集中精力于教学中 (1分)

3.4 学生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学生调查对课程评价很高,多数学生愿意向其他同学推荐该课程 (4分)

学生调查对课程评价较高,但学生评价意见有分歧,部分学生愿意向同学推荐该课程 (3分)

学生调查对该课程评价较低,极少由学生给出高的评价,极少由学生愿意向同学推荐该课程 (2分)

学生调查评价很差,而且意见比较一致,没有学生愿意主动向要好同学推荐学校该课程 (1分)

注:①评分可以选用两个等级之间,采用小数点后1位;

②虽然此项评价指标可以作为课程实施的评价,我们还是建议采用听课(教务部门,学科组)和学生问卷调查对课程实施进行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可以与课程实施效果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评分解释:

得分达到或超过14分的为"教学实施优秀"

得分超过10分,不满14分(不含10分和14分)为"教学实施良好"

得分在6-10分的(包括6分和10分)为"教学实施合格" 得分低于6分的为"教学实施不合格"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学校课程的实施效果评价需要与课程设计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根据综合学校课程的总体设计,学校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潜能,要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课程的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主要是评价本门课程的目标达成度,学生的发展情况,学生的满意度,其他方面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等.

4.1 本门课程的目标达成度

本门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完全达到了课程大纲所设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部分方面甚至超过了预设目标 (4分)

基本达到了课程设计的目标,部分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目标的总体达成质量交稿 (3分)

多数课程目标已经实现,部分目标未能达到,或者教学目标达成的质量不高 (2分)

勉强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实施效果与原来的计划目标差异较大 (1分)

4.2 后续探究性问题的形成与发展

大多数学生在本门课程提出了探究性的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一定数量的课题进入后续研究性学习 (4分)

较多的学生提出了探究性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但只有很少形成后续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3分)

部分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基本没有形成后续的研究性课题 (2分)

个别学生提出了探究性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没有形成后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1分)

4.3 学生的满意度

学生调查问卷表明,85%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4分)

学生调查问卷表明,70%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不高于5% (3分)

学生调查问卷表明,50%以上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非常不满意比例不超过10% (2分)

学生调查问卷表明,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低于50%,或非常不满意的高于10% (1分)

4.4 教务管理部门了解的学生和家长反映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很高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好 (4分)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一般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差 (3分)

4.5 同行教师对课程本身及其课程实施效果的看法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很高 (4分)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好 (3分)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一般 (2分)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差 (1分)

注:

①评分可以选用两个等级之间,采用小数点后1位;

②4.1指标由教务管理部门或年级组或学科组主持评价

③4.3的问卷程度指标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④4.4,4.5是综合性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另外的评价,因此在实施中需要配套采用其它的评价方式或评价表,建立另外的一些指标或概括性问题.

评分解释:

得分达到18分及其以上的为优秀(含18分)

得分高于14分,低于18分(不含14分,18分)为良好 得分低于14分(含14分)高于9分(不含9分)的为合格 得分低于9分(含9分)的为不合格

三,课程评价的发展

课程评价内容与方式必须有所变化并不断发展,以达到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目的.学校将认真探索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指标包括:

(1)认知领域内(知识,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学力评价;

(2)技能领域内(语言技能,实验观察及实用操作技能,运动技能,表演技能等)的学力评价

(3)情感领域内 (态度,兴趣,习惯,审美,鉴赏等) 的学力评价;

(4)其它领域内的潜能发展的评价.

通过以上对学生诸方面的评价使学生能重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加强个性培养,加强自我发展启秀中学学校课程评价体系由四个部分的评价组成: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四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控制点进行,通过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随着课程内容的改革,考核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并且不断完善.可以运用观察,交流,测验,自评与互评等不同考核方式组织考查.如学科知识竞赛,各种技能竞赛,论文写作,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论文答辩,表演等多种方式,重点考察学生主动参与的态度以及在学习中能力的提高程度

(5)课堂教学评价

学校成立督导室通过听评课活动评议各课堂效果.学校专门制订了各科课堂效果评议标准

(6)课堂教学大赛展示

学校每年组织教学比赛(如中青年名师,校对外开课,青年教师会课等)、研讨课等促进课堂效果提高.

尚岩镇初级中学课程评价方案

一课程评价的指导原则

课程建设的目标旨在运用学校课程实现对国家有关课程教学的全面拓展,在拓展中形成研究问题,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构建基础知识学习,基础知识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新的课程学习模式,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发展潜能的舞台,以达到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发展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目的.

课程体系的基本机制:

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条件和基础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在这种拓展性,发展性的学习中,学生要更多关注某些问题,并就该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不断产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冲动,这样的冲动就可以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发展和实践,学生潜能得以发展.

课程评价的指导原则:

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更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课程评价的根本性原则,所有的学校课程必须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拓展,要与基础型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但又超越通常的学科课程教学,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变相增加.学生能否实现学科知识的拓展是评价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内容.

科学性 学校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内容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要体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理科类的学校课程要尽量体现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与趋势,文科类的学校课程要体现文化性,社会性.学校课程的设计要尽量帮助学生认识科学规律,

自然或社会现象.

适用性 学校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与地方人文相结合.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发展的基础,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学生的选择是课程是否开设的重要基准.

广泛性 教师可以选择认为合适的任何内容用来设计学校课程,只要通过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的评审就可以列入学校课程目录. 动态性,学校课程是动态滚动发展的,根据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进行课程目录的重新修订,新的,成熟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淡出.

二,课程评价方法

学校根据"以学为主,因学施教,培养智力,发展能力"的办学理念对课程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程评价应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重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符合客观公正原则,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一)考核方式

(1)考试

考试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必修课程的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实行考试.考试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和标准确定考试方式和组织命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考查

①选修课考查的内容

学校根据不同选修课的内容,授课方式,主要考查以下方面: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现实性,可能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丰中培养目标的一致程度,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大纲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等.

2 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主要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以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3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4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为此下一轮应当如何改革等.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考试完以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1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用于课程的立项,只有通过该项评价的课程才能获得正式的立项,只有通过立项评审的学校课程才能列入学校课程计划.

1.1 课程设计的先进性,开设本课程的意义

1.2 课程的拓展性,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在国家课程计划基本要求之上进行了拓展深化,体现了培养目标 (4分)

在国家课程基本要求上有一定拓展,基本体现了培养目标 (3分) 是国家课程的延伸而不是拓展,某些方面体现了培养目标 (2分) 仅仅是国家课程教学的继续,不能体现培养目标 (1分)

1.3 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改革思想,整体课程改革要求的相容性; 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思想,完全符合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的要求 (4分)

课程设计体现了课程改革思想,与学校整体课程计划基本符合,但还存在些微偏差 (3分)

课程设计思想与学校课程改革思想有一定差异,与学校课程总体安排有些冲突 (2分)

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思想冲突;或者与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相矛盾 (1分)

1.4 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平台设置的一致行,课程的完整性; 是学校课程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校课程没有交叉,有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培养目标 (4分)

符合学校课程模块的要求,知识体系的建构上还有所欠缺,或者存在与其他课程协调的问题 (3分)

符合学校课程模块的要求,但内容结构不完整,与其他学校课程有明显交叉或冲突 (2分)

不符合学校课程模块要求,或者可能会对其他学校课程目标达成有负面影响 (1分)

1.5 课程计划的科学性,适用性;

课程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结构清晰,呈现形式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 (4分)

课程内容选择基本科学合理,结构清晰,课程呈现性是基本与学生发展水平和特点相适应 (3分)

课程内容结构不尽合理,课程内容的呈现不太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 (2分)

课程内容结构缺乏逻辑性或完整性,与学生现阶段发展水平脱节 (1分)

1.6 是否具有开设课程的条件和基础;

教师的知识基础,学生知识准备,学校现有的条件均完全支持课程的开设 (4分)

教师的知识基础,学生知识准备,学校现有的条件中尚有部分欠缺,但有可行的解决方案 (3分)

课程开设基础与条件中有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可以预期经过努力能够解决 (2分)

课程设计中存在近期无法克服的困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1分) 注:评分可以选用两个等级之间,采用小数点后1位.

评分解释:

得分超过18分的通过立项(含18分);

得分高于15分,低于18分(含15分,不含18分)的可以继续修改; 不够15分的直接否决.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课程投入评价是为课程开设服务的,这是开课的必备条件,立项的课程只有通过此项评价才能被正式排入学生选课表中供学生选择.

2.1教师的知识基础与师资准备情况

教师的知识基础完全能胜任本课程的教学,有开设本课程的经验,借助校外课程专家已经落实,合作教师已经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4分)

本校教师的知识基础基本可以胜任,但没有该课程的授课经验.主要依靠校外的课程专家基本落实,本校合作教师有了初步的准备 (3分)

本校教师目前无法胜任该课程的教学,需要继续学习,主要依靠校外专家的尚未落实,本校合作教师准备不充分(2分)

本校无法找到合适的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校外落实相应的专家也比较困难 (1分)

2.2 教学材料准备的准备情况

教师系统全面掌握了本领域的知识,课程计划完整,成熟,教材或讲义已经可以使用 (4分)

教师全面掌握了本领域的知识,课程计划基本完整成熟,教材或讲义等教学材料基本准备完毕 (3分)

教师基本掌握了本领域知识,课程计划还在修改,教材或讲义上处于编写或选择中 (2分)

教师部分掌握本领域的知识,没有完整的课程计划,没有相应的教材或讲义 (1分)

2.3 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准备情况

有完整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安排,有明确且成熟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 (4分)

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安排已经确定,尚需要继续完善;有学生成绩评价办法 (3分)

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只有初步考虑,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正在酝酿中 (2分)

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安排,没有形成学生成绩评价的办法 (1分) .

2.4 教育教学设施的准备情况

教育教学设施使用已经落实 (4分)

教育教学设施的使用基本落实,但尚需要进一步明确 (3分) 教育教学 设施有初步打算但没有更具体的落实 (2分) 教育教学设施还没有安排(1分)

注:评分可以选用两个等级之间,采用小数点后1位.

评分解释:

得分达到14分(含14分)以上的可以列入学校目录;

得分12分以上的安排准备时间后可以列入学校目录;

得分在10-12分(不含10分,12分)经过修改和进一步的准备后可以申请重新评价;

得分少于10分的原则上不能列入当年的学校课程开课目录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的评价,这样的实施过程包括了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比如参观,试验等均包括在内),评价集中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在课程投入和准备一定的情况下,影响教师"教"的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影响学生学校课程"学"的主要是学习情趣,课程教学与学生经验,体验的联系,教师的教学管理激励等.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结果可以用于对教师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考核.

3.1 教师的教学态度

对课程教学有很强的责任心,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能根据课堂情境和学生反映而不断改变教学;教学计划得到认真执行 (4分)

对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认真组织教学,注意听取学生意见,能够保证教学时间,完成计划的教学内容 (3分)

课程教学的责任心一般,基本能够认真组织教学,有时能主动改进教学方法,基本能够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2分)

课程教学的责任心较差,缺乏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学失误较多,无法保证课程大纲得到全面执行 (1分)

3.2 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了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技巧运用娴熟,能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教学方法基本恰当 (4分)

教学技巧运用不够娴熟,能有意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能根据学生反映及时调整教学,基本能调动学生兴趣,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教学参与 (3分)

教学方法呆板,与课程的针对性不强,较少运用教学技巧,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较少参与,兴趣不高,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 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2分)

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没有参与,经常是教师自顾自地教学,学生明显不满意 (1分)

3.3 课堂教学状况观察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积极,探究气氛浓郁,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兴趣,参与度高 (4分)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师生有一定互动,能够共同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基本没有学生做其他事情 (3分)

课堂教学气氛有些沉闷,师生互动少,部分学生做其他事情,学生基本没有积极的探究 (2分)

课堂沉闷,没有师生互动,没有探究,半数以上学生不能集中精力于教学中 (1分)

3.4 学生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学生调查对课程评价很高,多数学生愿意向其他同学推荐该课程 (4分)

学生调查对课程评价较高,但学生评价意见有分歧,部分学生愿意向同学推荐该课程 (3分)

学生调查对该课程评价较低,极少由学生给出高的评价,极少由学生愿意向同学推荐该课程 (2分)

学生调查评价很差,而且意见比较一致,没有学生愿意主动向要好同学推荐学校该课程 (1分)

注:①评分可以选用两个等级之间,采用小数点后1位;

②虽然此项评价指标可以作为课程实施的评价,我们还是建议采用听课(教务部门,学科组)和学生问卷调查对课程实施进行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可以与课程实施效果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评分解释:

得分达到或超过14分的为"教学实施优秀"

得分超过10分,不满14分(不含10分和14分)为"教学实施良好"

得分在6-10分的(包括6分和10分)为"教学实施合格" 得分低于6分的为"教学实施不合格"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学校课程的实施效果评价需要与课程设计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根据综合学校课程的总体设计,学校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潜能,要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课程的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主要是评价本门课程的目标达成度,学生的发展情况,学生的满意度,其他方面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等.

4.1 本门课程的目标达成度

本门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完全达到了课程大纲所设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部分方面甚至超过了预设目标 (4分)

基本达到了课程设计的目标,部分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目标的总体达成质量交稿 (3分)

多数课程目标已经实现,部分目标未能达到,或者教学目标达成的质量不高 (2分)

勉强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实施效果与原来的计划目标差异较大 (1分)

4.2 后续探究性问题的形成与发展

大多数学生在本门课程提出了探究性的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一定数量的课题进入后续研究性学习 (4分)

较多的学生提出了探究性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但只有很少形成后续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3分)

部分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基本没有形成后续的研究性课题 (2分)

个别学生提出了探究性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没有形成后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1分)

4.3 学生的满意度

学生调查问卷表明,85%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4分)

学生调查问卷表明,70%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不高于5% (3分)

学生调查问卷表明,50%以上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非常不满意比例不超过10% (2分)

学生调查问卷表明,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低于50%,或非常不满意的高于10% (1分)

4.4 教务管理部门了解的学生和家长反映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很高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好 (4分)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一般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差 (3分)

4.5 同行教师对课程本身及其课程实施效果的看法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很高 (4分)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好 (3分)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一般 (2分)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差 (1分)

注:

①评分可以选用两个等级之间,采用小数点后1位;

②4.1指标由教务管理部门或年级组或学科组主持评价

③4.3的问卷程度指标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④4.4,4.5是综合性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另外的评价,因此在实施中需要配套采用其它的评价方式或评价表,建立另外的一些指标或概括性问题.

评分解释:

得分达到18分及其以上的为优秀(含18分)

得分高于14分,低于18分(不含14分,18分)为良好 得分低于14分(含14分)高于9分(不含9分)的为合格 得分低于9分(含9分)的为不合格

三,课程评价的发展

课程评价内容与方式必须有所变化并不断发展,以达到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目的.学校将认真探索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指标包括:

(1)认知领域内(知识,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学力评价;

(2)技能领域内(语言技能,实验观察及实用操作技能,运动技能,表演技能等)的学力评价

(3)情感领域内 (态度,兴趣,习惯,审美,鉴赏等) 的学力评价;

(4)其它领域内的潜能发展的评价.

通过以上对学生诸方面的评价使学生能重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加强个性培养,加强自我发展启秀中学学校课程评价体系由四个部分的评价组成: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四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控制点进行,通过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随着课程内容的改革,考核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并且不断完善.可以运用观察,交流,测验,自评与互评等不同考核方式组织考查.如学科知识竞赛,各种技能竞赛,论文写作,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论文答辩,表演等多种方式,重点考察学生主动参与的态度以及在学习中能力的提高程度

(5)课堂教学评价

学校成立督导室通过听评课活动评议各课堂效果.学校专门制订了各科课堂效果评议标准

(6)课堂教学大赛展示

学校每年组织教学比赛(如中青年名师,校对外开课,青年教师会课等)、研讨课等促进课堂效果提高.


相关内容

  • 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 新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牢固确立"勇于创 新,倡导多元,追求特色"的办学理念,规范学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学 ...

  • 诸暨市店口镇弘毅小学"弘-毅"拓展课程实施方案
  • 诸暨市店口镇弘毅小学"弘﹒毅"拓展课程建设规划方案 (2015年9月) 一.前言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终载体.我们要打造特色化的学校,培养个性化的学生,最终还是需要特色化.个性化的课程来支撑. 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 ...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纲要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纲要 一.基本理念 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习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 ...

  • 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 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提高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指导思想: 1.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充分 ...

  • 学校课程建设规划
  • 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课程建设规划 2011---2012学年度 一.指导思想 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是决定>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 ...

  • 校本课程审议制度
  • 小学校本课程审议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审议小组成员参与决策的全过程,肩负着审议开发过程中重大决策的任务. 1. 由于审议成员的特殊构成,要求所有成员必须认真自学校 本课程开发理论,如<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

  •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 方案一: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 ...

  • 永强中学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 附件4:永强中学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一.设计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 44 条规定"调整 ...

  •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经验材料
  •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的办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办学的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xx年被省教育厅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