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车的特点和受力分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设计 ・ 究 ★  研

铰 接 车的 特 点 和 受 力分 析 

中环动力 ( 北京 ) 型汽车有限公 司  徐乃镗  重

【 摘要】 铰接车是一种不同于刚性后卸式汽车 , 又近似铲运机的新车型。从设计角度对铰接式  车架的铰接体和转向系的受力, 予以分析和计算 。  

关键词 : 铰接车 受力 分析 计算 

l 铰接车的现状 与优越性 

铰接式 自卸汽车 ( r cl e  u   r c) A t u t D mpT uk 最  i ad 早起 源于 2 0世纪 6 代 末 的北 欧 , 0年 主要 是 斯 堪 的 

力, 使该车能适应在狭窄空间的全天候作业 , 具有 良  

好 的机 动性 与适 应 性 。   12 高生产 效率 与低 运营 成本  .

纳维亚半 岛。7 O年 代 Vo o推 出第 一代产 品 ,0 l v 9  年 代 普 及 全 球 。 目 前 C tria , rx Vov , aepl r Tee , lo  l

Mo y x 是生产铰接车 的四大 品牌公 司, 它们不断改 

进技术 , 品质量 逐 年 提高 , 场也 随 之 扩 张 , 品  产 市 产

铰接式 自卸汽车能全天候地在软地面上满载作  业, 行驶车速 达到 4 ~5k / 。尤其该 车的翻斗  8 6m h 低矮能匹配任何装载设备 , 便于组织生产 , 显示 出高 

生 产率 。   铰 接式 车架 减小 了车 架 的 扭 转应 力 , 小 了车  缩

约占世界总量 的 7  。我国从 7 年代开始 引进 , O 0   主要应用于森林采 伐和水 电工地 , 逐渐 向隧道工  后

程 、 山剥 离扩展 。我公 司 在 20 年 开始 与爱 尔兰  矿 01

架 的截面 , 质量利用系数达到 14 ~ 15 降低了燃  .5 . , 油消耗 。其次是对道路要求不高 , 路面稍加平整 即   可行 驶 , 无需维 护 , 省 了运 营费用 。 节  

Tm ny i o e 公司合 作开发该产 品, 目前 已投入 市场 。   实践证明该车的市场潜力很大 , 具有 良好 的市场前 

景, 并显示出独具的优越性。  

1 1 良好的机动性与广泛的适用性  . 

2 铰 接车与铰接体的受力分析 

铰接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森林采伐 、 水电建设和 

铰接式 自 卸汽车是指驾驶室与车体间具有铰接  点和摆动环的车辆。车架的摆动环不仅实现了前后 

车体的相对独 立偏 转, 成折体 转 向, 向角达到 完 转 4。 5, 而且相对转动也可维持车轮在不平道路上与地 

筑路。目 前用途更加广泛 , 向隧道工程 、 矿山剥离和  港口建设扩展。它是一种不同于刚性后卸式汽车又 

近似铲运机的新车型。因此它的设计概念除遵循通  常汽车的设计方法外 , 还必须充分考虑铰

接式车架的 

面的良 好接触 , 确保 了行驶 的稳定性 与强劲的牵引  

/ 一 一

特点 , 对车架的铰接体和转向系的受力进行分析。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_ 

, 

\ 

图1  

・  ・  4  

车 

2 0 年 第 2期  0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设计 ・ 究★  研

2 1 静态 、 . 等速行 驶 工况 的作 用力和 铰接 体 受力  静态 时 只承受 垂直 载荷 :  

G- G1 G2 - +  

前 车 体取矩 :  

G1 R3 + .   -   R1 -

R1 1 G11 , - l一肚 1 3 0 L   -  

‘ . .

R -R ' 。  +R。(   取代数 和 )  

G= R1 .   + R2

R1( 1   L 一m   一G l 3 ) 11  

一  

‘  .

整车 对前 后轮 取矩 :  

R1 L— Gl 4   . Ul - l ・   T 4 . 7G  

Rt G 一R' I1   丽 ) 3 I . =G(一 t    ̄ I 1

后车体取矩 :   R2 2 22 , 一G  +肚 2     L Z '3 h —0

‘ . .

R GR G譬_( 一   2 -  一 G一 ) = 一 1 譬

将铰接车从铰接体分为前后车体 , 该点受力为  R , R 向上 ( s设 s 向上为正, 向下 为负) 前后 铰接体  ,

为 .3、 3。 R .    R

R2( +m   =G2。 'L2 3 ) l  

‘ 

本 

t 2 )  

G l i  l + G

2 一  

前车体取矩 :  

R1 1 G11 , - f L   .R1 ・ t .  

R  - Gz R2- G2 1 t t 一. ' ( 一 

铰接体受力 :  

.。一 .   + . , R R。 R。 ,一 G  一 

R3= G1 .   G1 Gl l t 一 R1一 -  l

G1 1 ( 一  )  

后车体取矩 :  

R 。 2 .2警-  2=l . 一 G2 'G R L 。   2 1  

R  - w 2 .   G2 G2 2 f f ,一 R2 一 一  1

一— Gc  

0 03  ̄ 0.1   . 5 )

+ 毒 

式 中 : r — 滚 动 阻 力 系 数 ( 泥 泞 条 件 下 , 一  ,— 在 r 2 2 稳定 制 动工 况的 作用 力 , . 质量 转移 系数 和铰接 

体受 力 

G2 1 ( 一  )  

铰接体受力 :  

R3 R3 + . f G  1一 i)+ G2 1 = t R3 — f ( I (

鱼 )一  L2

整车稳定制动的作用力和质量转移系数 :   稳定制动作用力下 , 整车在平衡状态的受力 :  

R l -Gl一j   一0 b L- 4 5 G  

‘ . .

( + G ) (  l +G2 ) G1 2 一 G l   一G

( G l G l  '

皂 )  

式 中:  G ——前车体

重量 ( 重心)   G ——后车体重量( 2 重心)   等速行驶时, 整车除承受垂直力外还具有滚动  阻力 fR1 fRz  , 和 r :

f6=, ( 1 2  r r. +R ) R

・ . .

Rb x L= G(4 1 + 

Ub G  l  

)  

R2 6一G—R 1 6一G—G  

G 

一G( 一  1

)  

整车 对后轮 取矩 :  

. L — GZ +  R1 4 一0  

式 中 :3 - - 1 Z ̄L- 4  

其 中 :g ( h 一0 通过原 点 )  

制 动时前 后轴 荷 的质量 转移 系数 mlm2  、 :

U  b l

一 _

_ 一  

.  R 一 

×   壶一

(  前 轴

R2 G- Rl G ( 一  ) = - — 1  

荷转 移 系数)  

U  b 2

_  

说明等速行驶时整车的受力 与静止相 同( 只承 

受垂 直 力)  。

×   壶一

(  后 轴

・  ・  5  

荷 转移 系数 )  

20 0 7年 第 2期 

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设计 ・ 究★  研

前 车体取 矩 :  

R乩 1 11 61^ 一^ )     一G  一j ( 1 3 一0 Z G

.  .

R , s 一  — 

, 一

1_

R   1 1z I 1 3] 乩 =G [ +9^一^ ) 1 (  

Rb 一 G  l ' 1

/(   ̄ h3 - l) J-] 3 h

后 车体取 矩 :  

RJ 2 2 一G2 2 G2 (     —  .^ z

・ . .

2 3 q fR 2 3   一^ )- .  一。  

! 1 b G   = - l 1一 G R=  '1

后军体 取矩 :  

R(+   Gf  z )  ̄ z s 2 +  s z m) [ “ L = 2 ]  

l + 上 ( 2 3  2 ^ 一^ )

R6 2 G l+G2 ( 2 3 - 0 2 - 22     ^ 一^ )   9 I

越  一  

垒 掣    二 2 二

。z_与  .  R一  

一   一   一

G 2  

R, z   G1丝  鹤 G R,z一二 , —, [ 一 一 R鹤一 R鹤 +    R "  一± G    [ 

]   ]  

Iz(  1qh3  -z) l -]  ̄3 h

l- -

R - R ' R i - +  

G_

+ [     一

]  

]  

h [厶 ̄ s+1+z  1l   。_ I l 一h3G   h  - ( ) l(3 L 伽 zh)   L 2- ] + _ 伽 s

G— G1  

+2 G  

3 铰接车转 向机构 的主 要计算 

3 1 转 弯半 径计算  . 铰接 式 车 架 是 前 后 两 车 体 经 销 轴 连 接 在 一 起 

2 3 起步 加速 工况 的作 用力 和铰 接体 受力  .

铰接 车起 步和加 速行驶 时 除承 受静 止时 的垂 直  反力外

, 需克服 惯 性力 和滚 动阻力 ( 常起步 加速  还 通 度为 0 9 ̄ l s)整 车起 步时 , 克服 惯性 力 ( .5 m/  ; 只 滚 

的, 前后车架间的相对偏转, 实现转向运动。转 向时  每一 轴上 两侧 车轮 的转 动平 面始终 保持 平行 。车 轮 

各绕 0点 做无侧 滑 地 滚 动 , 由此 导 出前 后 外 侧 车轮 

的转 向半 径  、    R。

动阻力是通 过力矩 中心 , 故力矩为 0 。在计算过程 

中是按 无轴 问差 速器 工况考 虑 的)  :

整车工 况对 后车 轮取矩 :  

RJL— Gl+   1 4 一0  

3 11 前外侧车轮的转弯半径  ( .. 见图 2  )

Ro =B/ +O   2 A

其 中:A = D+D —E , E ta O A o o +D c   g

1 -J     4- -h

.  .

—L2sn +L  g   /i a 1ta c

。 .

1- 4

Ro / +L / i +L c a =B 2 2sn a 1t   g

: G_   _ G (  一

J  ̄ h g  毕  

式 中 :— — 转 向时前后 车体 问夹 角 ( 向角 , 常为  a 转 通

3 。 45 ) 5~ 。 

( 小 f i 动阻力 通 过原点 ,   m2 滚 力矩 为零 。  ) 前 车体取 矩 :  

R 1 1 nl+  J 一c 1   ( 1 3 一fRj^ —0 ^ 一^ ) r , 3   '

3 12 后外侧车轮的转弯半径 R ( ..  见图 2 )  

R1 =B/ +O   2 O

其 中:   0  一0l+E   E 0 =DE s +0,  ta /i m 0 cg  

R(一 ) 1 g i 3 j   = [ - -) l  s G J h] ' L (   h

l-  ( l 3 l J h -h )

L1sn +L  g  / ia 2ta c

。 .

R1 / +L / ia 2ta =B 2 1 s +L cg  n

从 以上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   当 L >L 时 , 。   前桥的转弯半径大。  

矿 用 汽 车  20 年 第 2 07 期 

一]

G1  

・  

6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设计 ・ 究 ★  研

铰 接 车的 特 点 和 受 力分 析 

中环动力 ( 北京 ) 型汽车有限公 司  徐乃镗  重

【 摘要】 铰接车是一种不同于刚性后卸式汽车 , 又近似铲运机的新车型。从设计角度对铰接式  车架的铰接体和转向系的受力, 予以分析和计算 。  

关键词 : 铰接车 受力 分析 计算 

l 铰接车的现状 与优越性 

铰接式 自卸汽车 ( r cl e  u   r c) A t u t D mpT uk 最  i ad 早起 源于 2 0世纪 6 代 末 的北 欧 , 0年 主要 是 斯 堪 的 

力, 使该车能适应在狭窄空间的全天候作业 , 具有 良  

好 的机 动性 与适 应 性 。   12 高生产 效率 与低 运营 成本  .

纳维亚半 岛。7 O年 代 Vo o推 出第 一代产 品 ,0 l v 9  年 代 普 及 全 球 。 目 前 C tria , rx Vov , aepl r Tee , lo  l

Mo y x 是生产铰接车 的四大 品牌公 司, 它们不断改 

进技术 , 品质量 逐 年 提高 , 场也 随 之 扩 张 , 品  产 市 产

铰接式 自卸汽车能全天候地在软地面上满载作  业, 行驶车速 达到 4 ~5k / 。尤其该 车的翻斗  8 6m h 低矮能匹配任何装载设备 , 便于组织生产 , 显示 出高 

生 产率 。   铰 接式 车架 减小 了车 架 的 扭 转应 力 , 小 了车  缩

约占世界总量 的 7  。我国从 7 年代开始 引进 , O 0   主要应用于森林采 伐和水 电工地 , 逐渐 向隧道工  后

程 、 山剥 离扩展 。我公 司 在 20 年 开始 与爱 尔兰  矿 01

架 的截面 , 质量利用系数达到 14 ~ 15 降低了燃  .5 . , 油消耗 。其次是对道路要求不高 , 路面稍加平整 即   可行 驶 , 无需维 护 , 省 了运 营费用 。 节  

Tm ny i o e 公司合 作开发该产 品, 目前 已投入 市场 。   实践证明该车的市场潜力很大 , 具有 良好 的市场前 

景, 并显示出独具的优越性。  

1 1 良好的机动性与广泛的适用性  . 

2 铰 接车与铰接体的受力分析 

铰接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森林采伐 、 水电建设和 

铰接式 自 卸汽车是指驾驶室与车体间具有铰接  点和摆动环的车辆。车架的摆动环不仅实现了前后 

车体的相对独 立偏 转, 成折体 转 向, 向角达到 完 转 4。 5, 而且相对转动也可维持车轮在不平道路上与地 

筑路。目 前用途更加广泛 , 向隧道工程 、 矿山剥离和  港口建设扩展。它是一种不同于刚性后卸式汽车又 

近似铲运机的新车型。因此它的设计概念除遵循通  常汽车的设计方法外 , 还必须充分考虑铰

接式车架的 

面的良 好接触 , 确保 了行驶 的稳定性 与强劲的牵引  

/ 一 一

特点 , 对车架的铰接体和转向系的受力进行分析。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_ 

, 

\ 

图1  

・  ・  4  

车 

2 0 年 第 2期  0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设计 ・ 究★  研

2 1 静态 、 . 等速行 驶 工况 的作 用力和 铰接 体 受力  静态 时 只承受 垂直 载荷 :  

G- G1 G2 - +  

前 车 体取矩 :  

G1 R3 + .   -   R1 -

R1 1 G11 , - l一肚 1 3 0 L   -  

‘ . .

R -R ' 。  +R。(   取代数 和 )  

G= R1 .   + R2

R1( 1   L 一m   一G l 3 ) 11  

一  

‘  .

整车 对前 后轮 取矩 :  

R1 L— Gl 4   . Ul - l ・   T 4 . 7G  

Rt G 一R' I1   丽 ) 3 I . =G(一 t    ̄ I 1

后车体取矩 :   R2 2 22 , 一G  +肚 2     L Z '3 h —0

‘ . .

R GR G譬_( 一   2 -  一 G一 ) = 一 1 譬

将铰接车从铰接体分为前后车体 , 该点受力为  R , R 向上 ( s设 s 向上为正, 向下 为负) 前后 铰接体  ,

为 .3、 3。 R .    R

R2( +m   =G2。 'L2 3 ) l  

‘ 

本 

t 2 )  

G l i  l + G

2 一  

前车体取矩 :  

R1 1 G11 , - f L   .R1 ・ t .  

R  - Gz R2- G2 1 t t 一. ' ( 一 

铰接体受力 :  

.。一 .   + . , R R。 R。 ,一 G  一 

R3= G1 .   G1 Gl l t 一 R1一 -  l

G1 1 ( 一  )  

后车体取矩 :  

R 。 2 .2警-  2=l . 一 G2 'G R L 。   2 1  

R  - w 2 .   G2 G2 2 f f ,一 R2 一 一  1

一— Gc  

0 03  ̄ 0.1   . 5 )

+ 毒 

式 中 : r — 滚 动 阻 力 系 数 ( 泥 泞 条 件 下 , 一  ,— 在 r 2 2 稳定 制 动工 况的 作用 力 , . 质量 转移 系数 和铰接 

体受 力 

G2 1 ( 一  )  

铰接体受力 :  

R3 R3 + . f G  1一 i)+ G2 1 = t R3 — f ( I (

鱼 )一  L2

整车稳定制动的作用力和质量转移系数 :   稳定制动作用力下 , 整车在平衡状态的受力 :  

R l -Gl一j   一0 b L- 4 5 G  

‘ . .

( + G ) (  l +G2 ) G1 2 一 G l   一G

( G l G l  '

皂 )  

式 中:  G ——前车体

重量 ( 重心)   G ——后车体重量( 2 重心)   等速行驶时, 整车除承受垂直力外还具有滚动  阻力 fR1 fRz  , 和 r :

f6=, ( 1 2  r r. +R ) R

・ . .

Rb x L= G(4 1 + 

Ub G  l  

)  

R2 6一G—R 1 6一G—G  

G 

一G( 一  1

)  

整车 对后轮 取矩 :  

. L — GZ +  R1 4 一0  

式 中 :3 - - 1 Z ̄L- 4  

其 中 :g ( h 一0 通过原 点 )  

制 动时前 后轴 荷 的质量 转移 系数 mlm2  、 :

U  b l

一 _

_ 一  

.  R 一 

×   壶一

(  前 轴

R2 G- Rl G ( 一  ) = - — 1  

荷转 移 系数)  

U  b 2

_  

说明等速行驶时整车的受力 与静止相 同( 只承 

受垂 直 力)  。

×   壶一

(  后 轴

・  ・  5  

荷 转移 系数 )  

20 0 7年 第 2期 

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设计 ・ 究★  研

前 车体取 矩 :  

R乩 1 11 61^ 一^ )     一G  一j ( 1 3 一0 Z G

.  .

R , s 一  — 

, 一

1_

R   1 1z I 1 3] 乩 =G [ +9^一^ ) 1 (  

Rb 一 G  l ' 1

/(   ̄ h3 - l) J-] 3 h

后 车体取 矩 :  

RJ 2 2 一G2 2 G2 (     —  .^ z

・ . .

2 3 q fR 2 3   一^ )- .  一。  

! 1 b G   = - l 1一 G R=  '1

后军体 取矩 :  

R(+   Gf  z )  ̄ z s 2 +  s z m) [ “ L = 2 ]  

l + 上 ( 2 3  2 ^ 一^ )

R6 2 G l+G2 ( 2 3 - 0 2 - 22     ^ 一^ )   9 I

越  一  

垒 掣    二 2 二

。z_与  .  R一  

一   一   一

G 2  

R, z   G1丝  鹤 G R,z一二 , —, [ 一 一 R鹤一 R鹤 +    R "  一± G    [ 

]   ]  

Iz(  1qh3  -z) l -]  ̄3 h

l- -

R - R ' R i - +  

G_

+ [     一

]  

]  

h [厶 ̄ s+1+z  1l   。_ I l 一h3G   h  - ( ) l(3 L 伽 zh)   L 2- ] + _ 伽 s

G— G1  

+2 G  

3 铰接车转 向机构 的主 要计算 

3 1 转 弯半 径计算  . 铰接 式 车 架 是 前 后 两 车 体 经 销 轴 连 接 在 一 起 

2 3 起步 加速 工况 的作 用力 和铰 接体 受力  .

铰接 车起 步和加 速行驶 时 除承 受静 止时 的垂 直  反力外

, 需克服 惯 性力 和滚 动阻力 ( 常起步 加速  还 通 度为 0 9 ̄ l s)整 车起 步时 , 克服 惯性 力 ( .5 m/  ; 只 滚 

的, 前后车架间的相对偏转, 实现转向运动。转 向时  每一 轴上 两侧 车轮 的转 动平 面始终 保持 平行 。车 轮 

各绕 0点 做无侧 滑 地 滚 动 , 由此 导 出前 后 外 侧 车轮 

的转 向半 径  、    R。

动阻力是通 过力矩 中心 , 故力矩为 0 。在计算过程 

中是按 无轴 问差 速器 工况考 虑 的)  :

整车工 况对 后车 轮取矩 :  

RJL— Gl+   1 4 一0  

3 11 前外侧车轮的转弯半径  ( .. 见图 2  )

Ro =B/ +O   2 A

其 中:A = D+D —E , E ta O A o o +D c   g

1 -J     4- -h

.  .

—L2sn +L  g   /i a 1ta c

。 .

1- 4

Ro / +L / i +L c a =B 2 2sn a 1t   g

: G_   _ G (  一

J  ̄ h g  毕  

式 中 :— — 转 向时前后 车体 问夹 角 ( 向角 , 常为  a 转 通

3 。 45 ) 5~ 。 

( 小 f i 动阻力 通 过原点 ,   m2 滚 力矩 为零 。  ) 前 车体取 矩 :  

R 1 1 nl+  J 一c 1   ( 1 3 一fRj^ —0 ^ 一^ ) r , 3   '

3 12 后外侧车轮的转弯半径 R ( ..  见图 2 )  

R1 =B/ +O   2 O

其 中:   0  一0l+E   E 0 =DE s +0,  ta /i m 0 cg  

R(一 ) 1 g i 3 j   = [ - -) l  s G J h] ' L (   h

l-  ( l 3 l J h -h )

L1sn +L  g  / ia 2ta c

。 .

R1 / +L / ia 2ta =B 2 1 s +L cg  n

从 以上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   当 L >L 时 , 。   前桥的转弯半径大。  

矿 用 汽 车  20 年 第 2 07 期 

一]

G1  

・  

6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内容

  • 建筑力学教案
  • 建筑力学重点内容教案(四) 新授课 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 建筑物中支承荷载.传递荷载并起骨架作用的部分叫做结构,例如在房屋建筑中由梁.板.柱.基础等构件组成的体系.前面,我们介绍了单个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本章将要介绍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则.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不同结构形式受力特点等问题. ...

  • 梁格法在空心板桥横向分布系数计算中的应用
  • 150 公路建设与交通信息化技术 梁格法在空心板桥横向分布系数计算中的应用 黄新赞.严定坤 (江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江西 南昌330038) 摘要:对梁格模型模拟空心板桥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梁格法:空心板桥:荷载横向分布 桥梁是由纵横梁及桥面板组成的复杂空 ...

  • 论连续刚构桥力学行为分析的重要性
  • 摘要:本文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项目历史.研究现状.项目特点及构造特点四方面论述了连续刚构桥力学行为分析的重要性. 关键字:连续刚构桥.力学行为分析.钢筋混凝土 一.前言 桥梁工程历来在交通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桥梁不仅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物,也是一座立体的造型艺术工程.随着我国公路 ...

  • 桥梁工程考试题
  • 桥梁工程考试题.txt性格本身没有好坏,乐观和悲观对这个世界都有贡献,前者发明了飞机,后者发明了降落伞.一. 填空题(15%,每题1.5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列空格中) 1.桥梁结构在力学上可以归纳为_拉_ ._压_ ._弯曲_ 三种基本体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各种组合. 2.按承台位置的不同桩基础可分为 ...

  • 转体桥平转球铰转体过程应力计算方法研究
  • 转体桥平转球铰转体过程应力计算方法研究 转体桥平转球铰转体过程应力计算方法研究 左 敏,江克斌 (解放军理工大学野战工程学院,南京 210007) 摘 要:针对混凝土球铰平转过程受力复杂而实际多采用简化算法的现状,对该类桥转动过程应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在弹性力学求解两球体边界受接触应力基础上,考虑球 ...

  • 铰接 .固结
  • 铰接.固接及锚固 摘要: 本文总结了梁.板中固接.铰接及锚固的理论知识,弯矩调幅.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要点. 本文主要总结于:钢结构论坛,文献以及网上别人经验总结.共4页. 注:有些地方总结的不够精确,重在概念和方法. 2011-11-20---12-28 1. 梁: 1.1. 固接,铰接理论分析: ...

  • 某通用飞机机翼结构设计简介
  • 摘 要 为梳理某超轻型通用飞机机翼结构设计思路和总结设计方法,从飞机的机翼结构布局.设计细节和要点.关键部位的受力和传力分析等方面对机翼结构设计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重点介绍机翼的主要承力结构元件的设计和操纵面的受力及结构设计,并对该飞机机翼机身连接结构设计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经过精心设计及相关强度计 ...

  • 液压支架说明书
  • 题 目: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课 程 设 计 矿井防冲支护的结构设计 班 级: 涉外机械08-2班 姓 名:汪涛 指导教师:王云涛 完成日期: 2011年12月19日 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内容 矿井防冲支护的结构设计 二.上交材料 (1) 设计图纸 (2) 设计说明书(5000字左右,无图纸不少于8 ...

  • 门式轻钢结构房屋设计问题的探讨
  • [摘要]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总结轻钢结构设计特点及实际解决问题的体会,诸如柱脚约束作用:梁柱节点构造:高强螺栓的应用:柱间支撑体系. [关键词]房屋:轻钢结构:设计:节点:支撑 近年来,随着轻型板材的迅速发展,国内轻钢结构的设计制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门式钢框架就是一种有效利用材料的结构形式.由于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