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方法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末我国中小企业将要突破2300万家,企业数量占全国注册企业数的99%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的60%和40%左右、提供的就业机会占全社会的75%,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越重要。近几年中小企业虽然迅猛发展,但困扰它们进一步发展的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以我国银行业的龙头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06年4月末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虽达到了1000亿元,但还不到其贷款总量的3%。究其原因,大部分理论界人士认为,银行在与中小企业合作过程中,企业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形成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它使得银行产生惜贷和慎贷心态。 2005年7月28日银监会发布《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贷款意见》),虽然就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提出一些要求,但具体如何开展仍要银行自身去做,银行应主动考虑该做什么,不能怨天尤人,也不能坐等帮忙,方能取得良好效果。笔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认为银行通过自身努力同时借助社会和政府的力量,合力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可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状况。 一、建立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解决“人”的问题。 客户经理制是现代商业银行在开拓业务经营中建立的以客户为中心,集推销金融产品、传递市场信息、拓展管理客户于一体,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贷款意见》第五条明确要求“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实行客户经理制,在具体管理中,实行‘四只眼睛’原则,每两位客户经理共管一批客户。” 在私营企业发展发展的浙江台州,中小企业已成为该市的经济主体。台州市商业银行循着“额小、面广、期短、高效”的信贷方针为台州市中小企业服务,致力于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在全国中小企业普遍 “贷款难”情况下,该行的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达到了80%以上,100万以下的贷款户占其全部客户的94%左右。2005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已由建行初的13.1%降到1.7%,当年实现净利润1.8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达48.2%,具备了连续不断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能力。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据该行董事长陈小军介绍,客户经理制是该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渠道。具体做法是,到客户中去,让客户了解银行,让银行以客户关系为导向而非以数据处理为导向的灵活管理来获取软信息,以此印证客户财务指标,实现客户信息的充分披露。 台州市商业银行运用客户经理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方面取得了成功,笔者认为其主要在于:( 一)科学地认识客户经理。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客户经理主要是从原来的信贷员演变而来,因此,有许多人认为客户经理就是原信贷员的翻版,只是称谓的变化。实际上,客户经理制与信贷员制有着本质区别:信贷员制是以银行为中心,体现的是银行对客户的支持;而客户经理制是以客户为中心,体现的是银行为客户服务的理念。 (二)科学地管理客户经理。 以打造一支善打硬帐、能打胜仗的队伍目的出发,银行必须在任职资格、选拔聘用、专业培训、业绩考核等方面对客户经理进行科学的管理,发挥客户经理最大效能。 [!--empirenews.page--]

(三)科学的工作方法 客户经理在工作中做到“诚、勤、细、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诚”,就是要讲诚信。在与客户打交道时真诚相待,言行一致,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赢得客户信赖,换取客户诚心。所谓“勤”,就是勤谈,勤跑。与客户经常沟通与交流,了解客户的动向,知晓客户的所思所欲,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在激烈的商战中抢占先机。所谓“细”,就是细致入微。在营销前充分了解客户,知道客户看重什么,需要什么,发掘合作空间,同时细心观察,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捕捉蕴藏在事物背后的商机。所谓“新”,就是创新服务方式,改变传统的习惯思维和做法,将新的营销理念和服务方式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服务需求。 (四)科学的管理制度 客户经理在工作中要坚决执行访客报告、客户经理例会、项目上报立项、信息上报和反馈、市场开发协调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保证工作的开展。 众多银行成功的经验也表明,一支技术过硬、服务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必然能成为中小企业的家里人和贴心人,也必然能更好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也就能很好地扭转银行在银企信息不对称中的劣势地位。 二、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解决“信”的问题。 客户经理通过努力虽然能够了解企业的一般情况,但对企业主要经营者及企

业的资信程度等深层次情况,不可能完全了解,银行也很难掌握,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掌握企业的信用情况。 (一)利用征信系统,了解信用记录。 征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其主要是通过提供信用信息产品,使金融交易中的授信方或金融产品购买方能够了解信用申请人或产品出售方的资信状况,从而防范信用风险,保持金融稳定;同时,通过准确识别企业、个人身份,保存其信用记录,有助于形成促使企业、个人重视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约束力。2006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发布:全国统一的个人征信系统正式运行,今后凡办理信用卡、开立个人结算账户(包括储蓄存款、代交代扣费业务等)或向银行贷款者,信息都将进入系统,信用记录好坏,一目了然,个人征信系统已能做到:“如果借了钱赖账的话,不管在哪里赖账的,全国都知道。” 2005年12月15日,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主要商业银行实现联网试运行,同时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四省市能提供实时查询服务,该数据库作为企业征信系统的主体,能提供关联企业的查询功能。2006年6月30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可实现全国范围内所有商业银行联网, 企业征信系统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防范贷款风险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商业银行发放企业贷款也离不开该系统。 (二)收集公共信息,了解企业状况。 银行在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涵盖工商、税务、海关、法院、统计局、供电、自来水公司、通讯、房产、银行、保险机构、担保公司、各类媒体、各类公告、企业自身的各类信息,了解并分析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如,农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近期对从未打过交道的7家中小企业一举授信2.09亿元,就其原因,正如该行一位人士道出的其中秘密,“中小企业是不大可能多纳税的,它们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往往要好于或等于纳税体现出来的生产经营状况。因此,通过‘银税通’能测算出‘企业至少有多好’,从而为信贷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而这些企业,正是通过“银税通”系统筛选出来的佼佼者。 [!--empirenews.page--](三)同业互通信息,畅通信息渠道。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最近提出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 “六条机制”,其中就有一条“中小企业失信披露机制,即把中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纳入银行业监管部门的违约登记系统中,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信息交流平台”。银行同业之间除了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外,相互之间还应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做到客户信用等级等信息资源共享,预防和减少有严重道德风险倾向的不良客户利用银行间的业务竞争而重复借贷或多头骗取银行资金现象的发生。同时,对不良客户实施“黑名单”制度,统一制裁。 三、建立行业内担保机制,解决“量”的问题。 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时,银行普遍要求企业提供抵押或通过信用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的问题。目前中小担保机构大多由各级政府支持建立,如果政府行为得不到制约,可能会以出资人身份不适当干预担保业务活动,出现各种形式的指令性担保,担保机构无法控制对企业的担保量,银行在遇到风险时也很难执行到位。笔者认为如果借助政府的力量,发展一些有前途的行业,形成企业集群,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行业自律,建立行业内的担保基金或通过集群内上下游企业间的担保,可有效解决银行的贷款量问题。 (一)建立行业担保基金。 银行通过信用担保机构担保的作用,不是简单地转移风险,因为那样只会使金融机构将所面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陷阱问题转嫁给自己,或者把风险转移给担保机构,贷款的整体风险水平并未降低,最终是由更多的机构来承担。建立行业担保基金,可有效的防范这部分风险。担保基金可按不同的行业单独设置,可由行业内企业按资产规模大小自愿出资并由出资企业成立的管理委员会管理,是否提供担保、担保额度的大小由管理委员会专家组研究决定,政府不得进行干涉,担保风险由出资人共同承担。建立行业担保基金可通过行业内专业化的经营信息资源、专门人才的利用以及专门技术来进行信息搜集与处理,行业内人士对行业发展和企业实际状况的了解有着特定优势,是银行和中介结构远远不可相比的。当行业内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时,由担保基金对该企业初步评估并确定对该企业的担保量,银行在对企业贷款额度审查方面可采取拿来主义。同时,由于行业内的中小企业为担保基金提供了资金,企业也就有义务和银行共同监督贷款企业,进而有效地降低银行应信息不对称而

带来的风险。 (二)企业集群内上下游企业间的担保。 企业集群通过产品的价值链、供应链和销售链把多个企业捆扎在一起,企业之间相互关联。企业集群不仅鼓励企业双方信息共享和加强各方对价值和信念的了解,而且提供的建议和帮助能作为增进商誉和加强友好关系的信号,形成一个良好的信用网络,集群内上下游企业可通过这一网络互相提供有效的担保。当企业需要资金时,可由该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共同为该企业提供担保,银行通过审查该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间的购销合同,来确定企业担保量是否符合银行的要求,银行在确定贷款的同时还要与和贷款企业相关单位共同签订多方合作协议,将该企业和上下游单位间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一起统一到银行的监控下封闭运作,达到“多方共赢”目的,减少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并不断提高银行对集群内中小企业信息流的认同感。

[!--empirenews.page--]“勿以客小而不为”小客户有朝一日也会成功,而成为大客户。银行今后是得中小企业者得天下,银行业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面对困难要主动出击解决问题,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来解决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定能获取能给银行未来带来丰厚收益的客户群。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末我国中小企业将要突破2300万家,企业数量占全国注册企业数的99%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的60%和40%左右、提供的就业机会占全社会的75%,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越重要。近几年中小企业虽然迅猛发展,但困扰它们进一步发展的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以我国银行业的龙头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06年4月末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虽达到了1000亿元,但还不到其贷款总量的3%。究其原因,大部分理论界人士认为,银行在与中小企业合作过程中,企业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形成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它使得银行产生惜贷和慎贷心态。 2005年7月28日银监会发布《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贷款意见》),虽然就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提出一些要求,但具体如何开展仍要银行自身去做,银行应主动考虑该做什么,不能怨天尤人,也不能坐等帮忙,方能取得良好效果。笔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认为银行通过自身努力同时借助社会和政府的力量,合力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可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状况。 一、建立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解决“人”的问题。 客户经理制是现代商业银行在开拓业务经营中建立的以客户为中心,集推销金融产品、传递市场信息、拓展管理客户于一体,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贷款意见》第五条明确要求“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实行客户经理制,在具体管理中,实行‘四只眼睛’原则,每两位客户经理共管一批客户。” 在私营企业发展发展的浙江台州,中小企业已成为该市的经济主体。台州市商业银行循着“额小、面广、期短、高效”的信贷方针为台州市中小企业服务,致力于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在全国中小企业普遍 “贷款难”情况下,该行的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达到了80%以上,100万以下的贷款户占其全部客户的94%左右。2005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已由建行初的13.1%降到1.7%,当年实现净利润1.8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达48.2%,具备了连续不断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能力。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据该行董事长陈小军介绍,客户经理制是该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渠道。具体做法是,到客户中去,让客户了解银行,让银行以客户关系为导向而非以数据处理为导向的灵活管理来获取软信息,以此印证客户财务指标,实现客户信息的充分披露。 台州市商业银行运用客户经理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方面取得了成功,笔者认为其主要在于:( 一)科学地认识客户经理。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客户经理主要是从原来的信贷员演变而来,因此,有许多人认为客户经理就是原信贷员的翻版,只是称谓的变化。实际上,客户经理制与信贷员制有着本质区别:信贷员制是以银行为中心,体现的是银行对客户的支持;而客户经理制是以客户为中心,体现的是银行为客户服务的理念。 (二)科学地管理客户经理。 以打造一支善打硬帐、能打胜仗的队伍目的出发,银行必须在任职资格、选拔聘用、专业培训、业绩考核等方面对客户经理进行科学的管理,发挥客户经理最大效能。 [!--empirenews.page--]

(三)科学的工作方法 客户经理在工作中做到“诚、勤、细、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诚”,就是要讲诚信。在与客户打交道时真诚相待,言行一致,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赢得客户信赖,换取客户诚心。所谓“勤”,就是勤谈,勤跑。与客户经常沟通与交流,了解客户的动向,知晓客户的所思所欲,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在激烈的商战中抢占先机。所谓“细”,就是细致入微。在营销前充分了解客户,知道客户看重什么,需要什么,发掘合作空间,同时细心观察,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捕捉蕴藏在事物背后的商机。所谓“新”,就是创新服务方式,改变传统的习惯思维和做法,将新的营销理念和服务方式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服务需求。 (四)科学的管理制度 客户经理在工作中要坚决执行访客报告、客户经理例会、项目上报立项、信息上报和反馈、市场开发协调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保证工作的开展。 众多银行成功的经验也表明,一支技术过硬、服务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必然能成为中小企业的家里人和贴心人,也必然能更好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也就能很好地扭转银行在银企信息不对称中的劣势地位。 二、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解决“信”的问题。 客户经理通过努力虽然能够了解企业的一般情况,但对企业主要经营者及企

业的资信程度等深层次情况,不可能完全了解,银行也很难掌握,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掌握企业的信用情况。 (一)利用征信系统,了解信用记录。 征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其主要是通过提供信用信息产品,使金融交易中的授信方或金融产品购买方能够了解信用申请人或产品出售方的资信状况,从而防范信用风险,保持金融稳定;同时,通过准确识别企业、个人身份,保存其信用记录,有助于形成促使企业、个人重视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约束力。2006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发布:全国统一的个人征信系统正式运行,今后凡办理信用卡、开立个人结算账户(包括储蓄存款、代交代扣费业务等)或向银行贷款者,信息都将进入系统,信用记录好坏,一目了然,个人征信系统已能做到:“如果借了钱赖账的话,不管在哪里赖账的,全国都知道。” 2005年12月15日,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主要商业银行实现联网试运行,同时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四省市能提供实时查询服务,该数据库作为企业征信系统的主体,能提供关联企业的查询功能。2006年6月30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可实现全国范围内所有商业银行联网, 企业征信系统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防范贷款风险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商业银行发放企业贷款也离不开该系统。 (二)收集公共信息,了解企业状况。 银行在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涵盖工商、税务、海关、法院、统计局、供电、自来水公司、通讯、房产、银行、保险机构、担保公司、各类媒体、各类公告、企业自身的各类信息,了解并分析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如,农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近期对从未打过交道的7家中小企业一举授信2.09亿元,就其原因,正如该行一位人士道出的其中秘密,“中小企业是不大可能多纳税的,它们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往往要好于或等于纳税体现出来的生产经营状况。因此,通过‘银税通’能测算出‘企业至少有多好’,从而为信贷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而这些企业,正是通过“银税通”系统筛选出来的佼佼者。 [!--empirenews.page--](三)同业互通信息,畅通信息渠道。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最近提出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 “六条机制”,其中就有一条“中小企业失信披露机制,即把中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纳入银行业监管部门的违约登记系统中,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信息交流平台”。银行同业之间除了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外,相互之间还应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做到客户信用等级等信息资源共享,预防和减少有严重道德风险倾向的不良客户利用银行间的业务竞争而重复借贷或多头骗取银行资金现象的发生。同时,对不良客户实施“黑名单”制度,统一制裁。 三、建立行业内担保机制,解决“量”的问题。 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时,银行普遍要求企业提供抵押或通过信用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的问题。目前中小担保机构大多由各级政府支持建立,如果政府行为得不到制约,可能会以出资人身份不适当干预担保业务活动,出现各种形式的指令性担保,担保机构无法控制对企业的担保量,银行在遇到风险时也很难执行到位。笔者认为如果借助政府的力量,发展一些有前途的行业,形成企业集群,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行业自律,建立行业内的担保基金或通过集群内上下游企业间的担保,可有效解决银行的贷款量问题。 (一)建立行业担保基金。 银行通过信用担保机构担保的作用,不是简单地转移风险,因为那样只会使金融机构将所面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陷阱问题转嫁给自己,或者把风险转移给担保机构,贷款的整体风险水平并未降低,最终是由更多的机构来承担。建立行业担保基金,可有效的防范这部分风险。担保基金可按不同的行业单独设置,可由行业内企业按资产规模大小自愿出资并由出资企业成立的管理委员会管理,是否提供担保、担保额度的大小由管理委员会专家组研究决定,政府不得进行干涉,担保风险由出资人共同承担。建立行业担保基金可通过行业内专业化的经营信息资源、专门人才的利用以及专门技术来进行信息搜集与处理,行业内人士对行业发展和企业实际状况的了解有着特定优势,是银行和中介结构远远不可相比的。当行业内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时,由担保基金对该企业初步评估并确定对该企业的担保量,银行在对企业贷款额度审查方面可采取拿来主义。同时,由于行业内的中小企业为担保基金提供了资金,企业也就有义务和银行共同监督贷款企业,进而有效地降低银行应信息不对称而

带来的风险。 (二)企业集群内上下游企业间的担保。 企业集群通过产品的价值链、供应链和销售链把多个企业捆扎在一起,企业之间相互关联。企业集群不仅鼓励企业双方信息共享和加强各方对价值和信念的了解,而且提供的建议和帮助能作为增进商誉和加强友好关系的信号,形成一个良好的信用网络,集群内上下游企业可通过这一网络互相提供有效的担保。当企业需要资金时,可由该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共同为该企业提供担保,银行通过审查该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间的购销合同,来确定企业担保量是否符合银行的要求,银行在确定贷款的同时还要与和贷款企业相关单位共同签订多方合作协议,将该企业和上下游单位间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一起统一到银行的监控下封闭运作,达到“多方共赢”目的,减少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并不断提高银行对集群内中小企业信息流的认同感。

[!--empirenews.page--]“勿以客小而不为”小客户有朝一日也会成功,而成为大客户。银行今后是得中小企业者得天下,银行业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面对困难要主动出击解决问题,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来解决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定能获取能给银行未来带来丰厚收益的客户群。


相关内容

  • 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
  • 作者:吴大红 浙江金融 2003年08期 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是由于授信主体较难获得受主体的真实信息而引起的,信息不对称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营造一个信息相对对称的信贷市场,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由国家提供部分担保.创建新型银企关系.完善中小企业资信等 ...

  • 信息不对称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 一.信息不对称下的商业银行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提供一种渠道,将储蓄者手中 的富余资金转移到那些资金短缺的支出者手中,这种转移增进了经济社会中所有人的经济福 利,因为它使得资金从那些没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们手中转移到那些拥有这些机会的人们 的手中,从而提高了经济社会的效率.然而金融市场上,借贷双方存 ...

  • 2013年市金融办年终工作总结
  • 今年,敖汉旗金融办在旗委、旗政府的领导下,在市金融办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很好地履行了职能,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工作,使敖汉旗金融运行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有所提升,保险业市场竞争明显,服务范围逐步拓展,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和担保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金融结构进一步优 ...

  • 第三方网络融资服务: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 2014年第2期中旬刊(总第543期) 时代金融 TimesFinance NO.2,2014 (CumulativetyNO.543) 第三方网络融资服务: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孙 莉陈爱华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昆明650221)(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金融服务的创新,互联网金融服务逐 ...

  • 政银企座谈会讲话
  • 在全县政银企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各金融机构负责人就各自工作情况.信贷政策.重点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了很好的发言,有关企业代表提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银企双方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交流,为相互间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天现场还签约了总额13.06亿元的银企意向合作协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此 ...

  • 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和障碍分析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5期 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和障碍分析 张秋 (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融资难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但中小企业集聚成群后却可以形成与单个的中小企业截然不同的独特融资优势:增大中小企业的守信度,降低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促使民间融资 ...

  • 论文规范性示范_
  • 惠州学院 HUIZHOUUNIVERSITY 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广东省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英文题目:Private Enterpris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姓名__ __ 戴晓枫_______ 学号____ 090403214________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___ ...

  •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类型:理论研究型.实验研究型.技术开发型.工程设计型.应用型.其他.\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文献综述 摘要: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变得更加艰难,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如何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问 ...

  •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官方统计的数据表明,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 2930 万家,占我国全部企业总数的 99.70%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