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妇翻译打印公开课

文言文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

1、重视文言文翻译,明确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六种方法:对、留、换、删、补、调。

3、巩固课内文言语句的翻译,强化翻译基本功。

教学重点:

以课内文言语句为例,介绍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同时兼顾能力迁移。

教学难点:

留、换、删、补、调五种翻译方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自2002年高考,沉寂多年的文言文 翻译主观题重新出现,分值是5分;2004年、2005年浙江卷中的文言文 翻译主观题分值就都已提高到8分,最近几年增至10分 。2011年7分。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下文言文翻译的比较明确的要求和实用的技巧。

二、看一看 评一评(知识回顾)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面这几句的译文,请大家指出其在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国侯王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3、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长久地被慷慨人家笑话了。

4、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望着海洋叹息道:有句俗话说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6、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也没有筋骨的强壮。

请学生分别指出其错误,然后概括说明,指出其错误主要在八个方面:1. 强作对译。

2. 该译不译。3. 以今译古。4. 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5. 胡添乱补. 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6. 该补不补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7. 该删却留8. 该调不调. 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并指出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那么,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

二.讲一讲 记一记 (考点透视)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 信" ,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 达" ,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 雅" ,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考纲对本节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即用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句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

三.练一练 说一说 (技法点睛)

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三标准”呢?我教大家几招,就足够用了,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就是“留删换”、“调补贯”,等我们分析完之后,大家就更清楚了,对付文言文翻译可能就更得心应手了

方法一:例: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总结:对于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不用翻译。 -- "留 "

方法二 例:1.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4.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之" 衬音助词,不译;" 也" 句中停顿,不译;" 夫" 句首发语词,不译;公姥偏义复词,“公”不译)

总结: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掉。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 " 删

如果文言文翻译中只有这两种现象,那就很省事了,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就行了。这是我们文言文翻译的第一招。可惜的是,能留和删的字词却并不很多,所以我们还要掌握其它的方法。

方法三:" 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来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吟唱,面容憔悴,身体和相貌像干枯的树木一样。(" 被" 通" 披" ; 古今异义:颜色、形容; "枯槁" : 像干枯的树木一样)

总结:文言文中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情况。以及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换"

方法四: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省略了宾语和主语)

总结:原句中有省略(如省略了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等),或一一对应翻译不通顺时,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补" 方法五:

例5:'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秋水》

译文:自以为听说了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 莫己若" 应为" 莫若己" 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 应为" 谓我" 宾语前置)

总结: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 "调"

这是我们文言文翻译的第二招。

补充要点:

掌握并使用这些方法,好像翻译已不存在问题了,事实上也并不尽然。我们试着翻译下面两个句子看看:

1.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用典)

直:我活着应当掉脑袋,死后应当编草绳。

意: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死后应当报恩

2. 秋毫不敢有所近。(比喻)

直: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好的是,我们还有第六个方法。

方法六: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贯”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不过,这种情况在高考时,不大可能会遇到,所以大家不必太过担心。

小结: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较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贯”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简言之,“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四: 想一想 试一试 (拓展迁移)

1、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叔敖杀蛇 刘向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 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 蛇今安在?" 曰:" 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 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杂事一》)

(1).译文:孙叔敖在年少的时候,出去游玩,看见两个头的蛇, 杀了并且埋了它。

(2).译文:他的母亲说" 蛇现在在哪?"

(3).译文:等到(孙叔敖)长大,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全国的百姓就信服他的仁慈了。

2、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 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 曰:" 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 封人怨之。(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1:绮乌,地名。注2:封人,官名,守边境的官吏。

(1)、译文:管仲被捆绑起来,由鲁国押送到齐国去。

(2)、译文:绮乌的守边境的官吏跪着献东西给他吃,态度很恭敬。

(3)、译文:假如侥幸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

(4)、译文:我将任用贤明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奖赏有功劳的人,我凭什么来报答你呢? 五:课堂小结

话说回来,就文言文翻译而言,这六个字并不是根本所在,而只是一种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要学习什么“留删换调补贯”,却仍然能翻译得很好。

但是,对文言功底有限的我们而言,尤其针对考试来说,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们无疑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遇到较难的题目和译成之后较对时。

文言翻译歌诀 通读全文 领会大意 一一对应 斟酌词义 国年官地, 保留不译 活用通假 通通换替 无意虚词 陪衬删去 特殊句式 调整语序 省略句式 补充通顺 字词句篇 前后联系

忠实原文 力求直译

文言文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

1、重视文言文翻译,明确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六种方法:对、留、换、删、补、调。

3、巩固课内文言语句的翻译,强化翻译基本功。

教学重点:

以课内文言语句为例,介绍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同时兼顾能力迁移。

教学难点:

留、换、删、补、调五种翻译方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自2002年高考,沉寂多年的文言文 翻译主观题重新出现,分值是5分;2004年、2005年浙江卷中的文言文 翻译主观题分值就都已提高到8分,最近几年增至10分 。2011年7分。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下文言文翻译的比较明确的要求和实用的技巧。

二、看一看 评一评(知识回顾)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面这几句的译文,请大家指出其在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国侯王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3、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长久地被慷慨人家笑话了。

4、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望着海洋叹息道:有句俗话说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6、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也没有筋骨的强壮。

请学生分别指出其错误,然后概括说明,指出其错误主要在八个方面:1. 强作对译。

2. 该译不译。3. 以今译古。4. 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5. 胡添乱补. 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6. 该补不补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7. 该删却留8. 该调不调. 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并指出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那么,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

二.讲一讲 记一记 (考点透视)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 信" ,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 达" ,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 雅" ,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考纲对本节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即用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句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

三.练一练 说一说 (技法点睛)

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三标准”呢?我教大家几招,就足够用了,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就是“留删换”、“调补贯”,等我们分析完之后,大家就更清楚了,对付文言文翻译可能就更得心应手了

方法一:例: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总结:对于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不用翻译。 -- "留 "

方法二 例:1.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4.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之" 衬音助词,不译;" 也" 句中停顿,不译;" 夫" 句首发语词,不译;公姥偏义复词,“公”不译)

总结: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掉。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 " 删

如果文言文翻译中只有这两种现象,那就很省事了,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就行了。这是我们文言文翻译的第一招。可惜的是,能留和删的字词却并不很多,所以我们还要掌握其它的方法。

方法三:" 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来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吟唱,面容憔悴,身体和相貌像干枯的树木一样。(" 被" 通" 披" ; 古今异义:颜色、形容; "枯槁" : 像干枯的树木一样)

总结:文言文中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情况。以及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换"

方法四: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省略了宾语和主语)

总结:原句中有省略(如省略了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等),或一一对应翻译不通顺时,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补" 方法五:

例5:'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秋水》

译文:自以为听说了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 莫己若" 应为" 莫若己" 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 应为" 谓我" 宾语前置)

总结: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 "调"

这是我们文言文翻译的第二招。

补充要点:

掌握并使用这些方法,好像翻译已不存在问题了,事实上也并不尽然。我们试着翻译下面两个句子看看:

1.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用典)

直:我活着应当掉脑袋,死后应当编草绳。

意: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死后应当报恩

2. 秋毫不敢有所近。(比喻)

直: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好的是,我们还有第六个方法。

方法六: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贯”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不过,这种情况在高考时,不大可能会遇到,所以大家不必太过担心。

小结: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较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贯”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简言之,“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四: 想一想 试一试 (拓展迁移)

1、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叔敖杀蛇 刘向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 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 蛇今安在?" 曰:" 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 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杂事一》)

(1).译文:孙叔敖在年少的时候,出去游玩,看见两个头的蛇, 杀了并且埋了它。

(2).译文:他的母亲说" 蛇现在在哪?"

(3).译文:等到(孙叔敖)长大,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全国的百姓就信服他的仁慈了。

2、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 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 曰:" 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 封人怨之。(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1:绮乌,地名。注2:封人,官名,守边境的官吏。

(1)、译文:管仲被捆绑起来,由鲁国押送到齐国去。

(2)、译文:绮乌的守边境的官吏跪着献东西给他吃,态度很恭敬。

(3)、译文:假如侥幸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

(4)、译文:我将任用贤明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奖赏有功劳的人,我凭什么来报答你呢? 五:课堂小结

话说回来,就文言文翻译而言,这六个字并不是根本所在,而只是一种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要学习什么“留删换调补贯”,却仍然能翻译得很好。

但是,对文言功底有限的我们而言,尤其针对考试来说,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们无疑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遇到较难的题目和译成之后较对时。

文言翻译歌诀 通读全文 领会大意 一一对应 斟酌词义 国年官地, 保留不译 活用通假 通通换替 无意虚词 陪衬删去 特殊句式 调整语序 省略句式 补充通顺 字词句篇 前后联系

忠实原文 力求直译


相关内容

  •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 上好三节课,改良文言文教学 现在的初中生,大都对文言文不感兴.这种状况的形成,与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一般都是逐字逐句的串讲,让学生记笔记.背考点.这样的课堂,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的老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改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优化教 ...

  • 初中文言文阅读打印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 ...

  • 六国论公开课详细实用排版精美打印可用
  • 知识目标: 六国论 相继灭亡. 七.师生共同疏通课文. 这一环节主要是请学生翻译,如果是学生没有翻译清楚的老师再进行补充,教师还要强调一下在这些句子里哪些词语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如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等. 一.研读第一段 1.重点词语 非兵不利 弊得赂秦 盖失强援---表原因,大概因为. .. ...

  • 高三文言文复习教学反思
  • 高三文言文复习教学反思 文言文知识点在高中语文知识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分值来看,它在150分的总分值中占了19分,所以它是高三语文复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文言文试题的训练似乎很费时且见效慢或效果不明显,而且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文言文,觉得枯燥无趣.那么该如何做有效的复习和训练呢?作为一个初上高 ...

  • 曹刿论战公开课教案20141125
  • <曹刿论战>公开课教案 告成初中:刘舜晓 2014年11月25日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熟读课文. 2.掌握重点实词的意思,会翻译重点句子. 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掌握文学常识,熟读课文. [学习难点] 1.掌握重点实词的意思,会翻译重点句子. 2.理解文章主要 ...

  •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 梁平县柏家初级中学2014年秋季公开课教学设计(修订稿) 上课年级:初2016级1班 上课教师:邓厚甜 <陋室铭>教案设计(修订稿)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 2. 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3. 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 教学重点 ...

  •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莫海云 <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言文,讲授这篇课文时,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一.熟读课文,初步读出作者的感情基调: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难点是对实词的理解,以致影响到对内容的理解,因此文言文教学加强对文言文词语的积累,有助于课文的理 ...

  • 1.按学生加老师人数打印
  • 初三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一)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太祖①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②,犹惧不免.冲谓吏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

  •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杨苏芳 教学目标 1.第一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