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楼的教育文化意义

  永定土楼,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永定土楼,一种可敬的人文风气。世世代代的土楼人传承了中原古代文明,发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他们勤劳、善良、朴实、勇敢,继续着祖先奋斗的道路,创造着――个又一个的辉煌。是什么,让他们永葆凝聚的活力;是什么,让他们永远固守生土的家园;是什么,让他们永生记得自己是土楼里的人?走在土楼群的路上,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未知的脸,一频频充满生机的微笑,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让他们渴望知识的营养;是教育,让他们饮水思源;是教育,让他们力量无穷。      一、重视教育成因      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永定土楼里的客家人对教育的重视有着特定的深层次原因。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客家人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生存环境等的影响,教育在永定客家人的心中始终占据着至高无上的位置。   1.从中国传统观念来看,教育自古以来就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都反映了教育、读书在社会中的优越位置。在封建社会里,“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更是贯穿着无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永定客家人虽然经过了长途迁徙,但始终在中华大地上接受着传统思想的熏陶。和中原绝大部分人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心,在客家人的心中同样留下了深刻痕迹。   2.从客家人的形成原因来看,教育在他们心中更是一种神圣的职责和追求。漂泊不定是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的主要原因。追述客家人的发源地,他们原是生活在河南、陕西这一带的,其中不少还是“衣冠士族”,享受着“士”的待遇。到了西晋,由于外族入侵、当时朝廷混乱以及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在生计的压迫下,他们只能远离家乡,往偏远山区、人口稀少的地方或移动或居住下来,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客家人分布状况。在历史上,他们主要经过了晋末、唐末、宋末、清初及太平天国时期等五次大迁移。而永定土楼正是这些迁移者不断迁移的历史产物。在迁移过程中,留在永定的客家人仍较好地保存了先祖“士”的遗风,并在心理层面对“士”产生崇高的敬意。在永定山区,出于生存的考虑,他们只能以辛劳耕作稻田为本,首先解决温饱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仍不忘祖宗教导,只要立足稍稳,基本的生计可以维持的前提下,他们就把培养下一代当成家庭和家族的头等大事来抓。   3.从其生活的环境来看,相对于当地原居住的人来说,客家人是后来移居过来的。在刚定居下来时,他们总是避开原居住者,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文化上的差异让他们增强了学习和融合的期望。为了更快地适应当地的生活方式,教育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提高适应能力的必要手段之一。      二、重视教育的表现方式      走进永定土楼,“家家重读书、楼楼重读书”的情景,让人不得不敬佩一个比较偏远的、似乎又有点落后的山区对于教育竟是如此的重视。从长辈到小辈,从父母到亲戚,无一不对孩子的教育给予十分的关注。整楼、整村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教育为上”的知识氛围中。   1.教育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讲学场所。从永定土楼的建筑模式来看,每一土楼的建造都为学堂留下了一块空间,专门为教育之用。在这里,村村有书斋,或建在楼内,或建在楼侧。较大型的土楼,则以楼为单位,将书斋建于主楼两侧,且有斋名。有的土楼还分设文武学馆。这些书斋,足以作为一个缩影,显现了客家人崇尚儒家兴诗重礼的思想。永定客家土楼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的载体,其内部生活着的人群是土楼的主体。几百人聚居一楼,和睦相处,共度峥嵘岁月,共担各种风险,各享天伦之乐。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规范,那是难以想象的。这个共同的规范就是兴诗重礼,都在楼内办学校。像遗经楼、永隆昌、振成楼、裕成楼、裕隆楼、裕德楼等各楼,不论方楼、圆楼,都是在楼内专建学堂。有条件的,更是教室、宿舍都有,专供同族子弟读书和教师住用。这样,土楼人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把子弟培养成有用之才。   2.对于教育的成果,土楼人自有一套奖励措施。各楼都设立了“蒸赏田”、“儒资谷”等,为办学提供经费,对于优秀学生则给予奖谷(金)助学。正是有了这些结合本族族规、楼规订下的奖学制度,充分调动了各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是这类崇尚文教、提掖后辈的相关条款,为土楼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在土楼,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观,那就是土楼的楼名和对联。它是与重读书、尊文化的家风相联系的。土楼落成前后,楼主必请饱学之士共同来认真定楼名,务求真切反映楼上的特点以及楼主的志趣、愿望。然后配以楼门乃至祖堂、主要楹柱的对联;楼门联多嵌楼名。所有联语不仅要求内容善美,而且要富有:文采。这许许多多的对联构成了永定客家土楼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振成楼的大门口,一幅对联写着“振纲立纪”、“成德达才”。上下都是四个字,它告诉人们,不论是国还是家,都应该有“纲”有“纪”,才能培养出有“德”有“才”之人。进入门来,内圆楼门口又有一幅对联,“干国家事,读圣贤书”,以此教育后代子孙读书报国。还有承启楼大门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渎与耕”,强调突出以渎耕为本的中华美德。正是如此浓厚的重教氛围,让他们时时铭记着教育后代子孙的重要性。   4.从对教育对象的重视情况来看,在相当时期内土楼人把教育集中在男子身上。在整个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现象到处都是。作为长期处于封建制度下的土楼人,也不免深受这种封建思想的束缚。体现在教育上,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教育都放在男子身上。为了让男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又总是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客家的家族,在同一家内有从事农、工、商、学、兵等各种行业的。原来主要的工作是农业,一般大家族共同拥有相应的耕地,纯粹的自耕农很少。耕作之事大多是妇女的事,以前男人几乎不干。而且,农闲期妇女居家从事织布、制扇等其他手艺活。因而农、工不能简单地分开。在客家人中间,封建礼教严重地存在着。男尊女卑,带来强化妇女劳动的结果。相反,男子从出生时便得到优遇,长大了进学、升官、聚财,没有学问就会成为笑料,不能赚钱被视为无能。当然,随着改革春风的涌进,如今土楼人的重男轻女观念已大大削弱。许多女孩子跟男孩子一样平等进了学堂,学知识、受教育,并有不少女性在科学上取得了相当成就。   5.利用节日活动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土楼人一年四季的节日很多,除了传统的节日,还有本地特有的风俗节日,如春节、春秋祭祖、中元节等。在年初一天亮后,正厅会挂起祖宗画像,画像前摆设香案,供奉果品及水仙花等,由尊长率领全楼子孙给祖宗拜年。行礼如仪之后,长辈就向子孙讲述历代祖宗的功德,以及祖先们如何创业的故事,使子孙接受亲族教育。这种利用祖宗画像来进行氏族教育,增强氏族凝聚力,增进亲情族情的活动,可以说是相当有效的,对后代子孙的影响极大,可以让他们在心中树立起对祖宗的敬仰之情,从而更加努力去继续祖宗的事业。   随着永定土楼人整体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伦理道德的增强,土楼群里总是充满着文明礼貌的微笑和歌声,一个小的礼仪之邦在永定山区里逐渐形成。感受到永定土楼人对教育的热情和期望,笔者耳边似乎响起他们对要上学或是远走他乡求学的孩子的千叮万嘱。是的,求学难,可是更难的是有一片如此关注教育的永定土楼人。是历史造就了现在的他们,更是一代代不变的教育灵魂、教育理念支持他们向往着知识的天空。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361005)

  永定土楼,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永定土楼,一种可敬的人文风气。世世代代的土楼人传承了中原古代文明,发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他们勤劳、善良、朴实、勇敢,继续着祖先奋斗的道路,创造着――个又一个的辉煌。是什么,让他们永葆凝聚的活力;是什么,让他们永远固守生土的家园;是什么,让他们永生记得自己是土楼里的人?走在土楼群的路上,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未知的脸,一频频充满生机的微笑,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让他们渴望知识的营养;是教育,让他们饮水思源;是教育,让他们力量无穷。      一、重视教育成因      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永定土楼里的客家人对教育的重视有着特定的深层次原因。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客家人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生存环境等的影响,教育在永定客家人的心中始终占据着至高无上的位置。   1.从中国传统观念来看,教育自古以来就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都反映了教育、读书在社会中的优越位置。在封建社会里,“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更是贯穿着无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永定客家人虽然经过了长途迁徙,但始终在中华大地上接受着传统思想的熏陶。和中原绝大部分人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心,在客家人的心中同样留下了深刻痕迹。   2.从客家人的形成原因来看,教育在他们心中更是一种神圣的职责和追求。漂泊不定是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的主要原因。追述客家人的发源地,他们原是生活在河南、陕西这一带的,其中不少还是“衣冠士族”,享受着“士”的待遇。到了西晋,由于外族入侵、当时朝廷混乱以及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在生计的压迫下,他们只能远离家乡,往偏远山区、人口稀少的地方或移动或居住下来,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客家人分布状况。在历史上,他们主要经过了晋末、唐末、宋末、清初及太平天国时期等五次大迁移。而永定土楼正是这些迁移者不断迁移的历史产物。在迁移过程中,留在永定的客家人仍较好地保存了先祖“士”的遗风,并在心理层面对“士”产生崇高的敬意。在永定山区,出于生存的考虑,他们只能以辛劳耕作稻田为本,首先解决温饱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仍不忘祖宗教导,只要立足稍稳,基本的生计可以维持的前提下,他们就把培养下一代当成家庭和家族的头等大事来抓。   3.从其生活的环境来看,相对于当地原居住的人来说,客家人是后来移居过来的。在刚定居下来时,他们总是避开原居住者,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文化上的差异让他们增强了学习和融合的期望。为了更快地适应当地的生活方式,教育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提高适应能力的必要手段之一。      二、重视教育的表现方式      走进永定土楼,“家家重读书、楼楼重读书”的情景,让人不得不敬佩一个比较偏远的、似乎又有点落后的山区对于教育竟是如此的重视。从长辈到小辈,从父母到亲戚,无一不对孩子的教育给予十分的关注。整楼、整村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教育为上”的知识氛围中。   1.教育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讲学场所。从永定土楼的建筑模式来看,每一土楼的建造都为学堂留下了一块空间,专门为教育之用。在这里,村村有书斋,或建在楼内,或建在楼侧。较大型的土楼,则以楼为单位,将书斋建于主楼两侧,且有斋名。有的土楼还分设文武学馆。这些书斋,足以作为一个缩影,显现了客家人崇尚儒家兴诗重礼的思想。永定客家土楼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的载体,其内部生活着的人群是土楼的主体。几百人聚居一楼,和睦相处,共度峥嵘岁月,共担各种风险,各享天伦之乐。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规范,那是难以想象的。这个共同的规范就是兴诗重礼,都在楼内办学校。像遗经楼、永隆昌、振成楼、裕成楼、裕隆楼、裕德楼等各楼,不论方楼、圆楼,都是在楼内专建学堂。有条件的,更是教室、宿舍都有,专供同族子弟读书和教师住用。这样,土楼人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把子弟培养成有用之才。   2.对于教育的成果,土楼人自有一套奖励措施。各楼都设立了“蒸赏田”、“儒资谷”等,为办学提供经费,对于优秀学生则给予奖谷(金)助学。正是有了这些结合本族族规、楼规订下的奖学制度,充分调动了各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是这类崇尚文教、提掖后辈的相关条款,为土楼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在土楼,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观,那就是土楼的楼名和对联。它是与重读书、尊文化的家风相联系的。土楼落成前后,楼主必请饱学之士共同来认真定楼名,务求真切反映楼上的特点以及楼主的志趣、愿望。然后配以楼门乃至祖堂、主要楹柱的对联;楼门联多嵌楼名。所有联语不仅要求内容善美,而且要富有:文采。这许许多多的对联构成了永定客家土楼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振成楼的大门口,一幅对联写着“振纲立纪”、“成德达才”。上下都是四个字,它告诉人们,不论是国还是家,都应该有“纲”有“纪”,才能培养出有“德”有“才”之人。进入门来,内圆楼门口又有一幅对联,“干国家事,读圣贤书”,以此教育后代子孙读书报国。还有承启楼大门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渎与耕”,强调突出以渎耕为本的中华美德。正是如此浓厚的重教氛围,让他们时时铭记着教育后代子孙的重要性。   4.从对教育对象的重视情况来看,在相当时期内土楼人把教育集中在男子身上。在整个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现象到处都是。作为长期处于封建制度下的土楼人,也不免深受这种封建思想的束缚。体现在教育上,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教育都放在男子身上。为了让男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又总是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客家的家族,在同一家内有从事农、工、商、学、兵等各种行业的。原来主要的工作是农业,一般大家族共同拥有相应的耕地,纯粹的自耕农很少。耕作之事大多是妇女的事,以前男人几乎不干。而且,农闲期妇女居家从事织布、制扇等其他手艺活。因而农、工不能简单地分开。在客家人中间,封建礼教严重地存在着。男尊女卑,带来强化妇女劳动的结果。相反,男子从出生时便得到优遇,长大了进学、升官、聚财,没有学问就会成为笑料,不能赚钱被视为无能。当然,随着改革春风的涌进,如今土楼人的重男轻女观念已大大削弱。许多女孩子跟男孩子一样平等进了学堂,学知识、受教育,并有不少女性在科学上取得了相当成就。   5.利用节日活动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土楼人一年四季的节日很多,除了传统的节日,还有本地特有的风俗节日,如春节、春秋祭祖、中元节等。在年初一天亮后,正厅会挂起祖宗画像,画像前摆设香案,供奉果品及水仙花等,由尊长率领全楼子孙给祖宗拜年。行礼如仪之后,长辈就向子孙讲述历代祖宗的功德,以及祖先们如何创业的故事,使子孙接受亲族教育。这种利用祖宗画像来进行氏族教育,增强氏族凝聚力,增进亲情族情的活动,可以说是相当有效的,对后代子孙的影响极大,可以让他们在心中树立起对祖宗的敬仰之情,从而更加努力去继续祖宗的事业。   随着永定土楼人整体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伦理道德的增强,土楼群里总是充满着文明礼貌的微笑和歌声,一个小的礼仪之邦在永定山区里逐渐形成。感受到永定土楼人对教育的热情和期望,笔者耳边似乎响起他们对要上学或是远走他乡求学的孩子的千叮万嘱。是的,求学难,可是更难的是有一片如此关注教育的永定土楼人。是历史造就了现在的他们,更是一代代不变的教育灵魂、教育理念支持他们向往着知识的天空。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361005)


相关内容

  • 永定土楼导游词
  • 一.随车导游解说词 各位嘉宾:上午好!(致欢迎辞) 首先,让我代表------旅行社,欢迎诸位前来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观光旅游. 我叫------,很荣幸为各位嘉宾导游,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水平不高,有不到之处请大家原谅,祝各位身体健康,旅途愉快,谢谢!(发宣传册). 永定土楼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福建土 ...

  • 综合实践作业
  • <综合实践作业> 外出安全 1.行走的安全常识 每位同学必须牢记如下行走安全常识: 指挥灯信号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黄灯闪烁时,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人行横道信号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 ...

  • 旅游美学论文--福建土楼
  • 福建客家土楼:一朵世界建筑的奇葩 摘要:福建土楼,作为人类走出穴居后居住建筑的三大代表形式之一,以历史悠久.造型奇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著称于世,被誉为客家文化的象征.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本文介绍了土楼的起源与演变.土楼的功能特点 ...

  • 土楼的历史渊源
  • 永定二中 九(9 )班 土楼从何而来? ■永定土楼伴随着客家先民迁入永定2万多座,被世人誉为"土楼之乡". 永定土楼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文化内涵丰富,是客家文化的结晶,堪称世界民居建筑之一绝. 永定土楼是以生土.沙石和木料为主要建筑材料,以夯筑土墙作承重和围护结构的民居.永定土楼 ...

  • [洪坑]土楼精华一日游
  • [洪坑]土楼精华一日游 (2013-03-08 08:41:41) 转载▼ 标签:365 梨落 福建 土楼 旅游 分类:五湖四海 洪坑,是永定土楼的精华所在,也是旅游开发最为成熟的地方.依村而建成了规模颇大的民俗文化村. 到达的第一日,在晨曦间相遇.然后擦肩而过.之后的几日,往复的路上多次相遇,终是 ...

  • 客家土楼"木"结构
  • 西方的古建筑以石料为主,比如著名的金字塔,从头到尾没有一块不是石头的:无独有偶,中国沿海的古村落,也基本建筑在石头的基础上.一言以蔽之,许多地方的建筑以石头为材料,为何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却以"木头"结构为主呢?研究这问题当然很复杂,但如果仔细分析与之有关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建筑的 ...

  • 土楼,守望者的新家园
  • 永定位于闽西南部与粤东交界的丘陵地带,名字的寓意不言自明,同时也折射出这里历经变乱的历史.帝国时代,这里旱涝更迭,也曾爆发过数次农民起义,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被称作"白眉起义",最终翕然无事,安居边陲.如今的情形与以往有天壤之别,它的繁华程度比肩漳州城,或许在名气上过之而无不及.一 ...

  • 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北时间2007年1月7日6点30,从加拿大魁北克市传来喜讯,经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又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列入"世遗"名录的福建土楼由&q ...

  • 中国各地民居特色
  • 目录 简介 水上吊脚楼(17张) 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盖顶的,现在,鄂西的吊脚楼大多用泥瓦铺盖.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伐青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因谐音"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