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第一,每一章正文前面都有一个方框,简短列出本章的主要观点。然后是这些观点所依据的文本,有些甚至细到某一部著作的具体章节。正文部分基本上都包括简介(除了第一章)、主要内容及其评价、与主要内容相关的个案及其分析讨论、本章小结、与本章内容有关的需进一步阅读的书目,最后是与本章有关的讨论题和研究点。第二,引用和使用了大量的图表,并在该书前面目录后有专页列出图表的名称,以利查找。第三,该书在最后注释和索引前,还有一个与翻译研究有关的互联网网址的附录。其中包括两个发布有关会议、最近出版物和研究信息的网址,6个国际性翻译期刊的网址和4个经常含有有用链接的翻译组织的网址。

全书共分11章。各章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章:翻译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本章又细分为6节,分别为:翻译的概念;什么是翻译理论研究;翻译学的简单回顾;霍姆斯和图里的翻译研究的“图表”;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本书的目的和各章主要内容。

第二章:20世纪以前的翻译理论。本章把重点放在直译和意译以及对翻译理论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些翻译理论(家)上。有关直译与意译之争可以追溯到古罗马西塞罗的“字对字”和“意义对意义”的翻译方法。其后的著名圣经翻译者圣·哲罗姆也主张采用“意义对意义”(即意译)的方法。德国的马丁·路德用浅显的德国方言来翻译圣经。这一时期比较有系统的翻译理论提出者重要的有德莱顿、多雷和泰特勒等。施莱尔马赫依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将译者分为翻译商业文本的译者和翻译学术及艺术文本的译者。他认为翻译有两种不同的途径:让读者走进作者;让作者走进读者。他的翻译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赖斯的文本类型、韦努蒂的异化与归化、本雅明的翻译的语言及斯坦纳的阐释理论等

第三章:等值和等效。本章主要涉及罗曼雅各布逊的意义和等值的实质、奈达的建立于《圣经》翻译基础之上的翻

译的科学及其所提出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科勒的对等和等值以及7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如切斯特曼、巴斯奈特、贝克等人对等值这一概念的发展。

第四章:翻译的变化方法。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很多从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翻译的方法。本章重点介绍了3种模式:维奈(Vinay)和达贝尔内(Darbelnet)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卡特福德的形式对应和篇章对等及翻译变化的层次和范畴、茨瓦尔特(Van Leuven Zwart)的有关翻译变化的比较—描写模式。

第五章:功能派翻译理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功

能派翻译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研究逐渐脱离了静态的语言类型的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德国的功能和交际方法。本章重点论述了赖斯关于文本类型和语言功能的早期研究、曼泰里(Manttari)的翻译行为理论、弗米尔的目的论、诺德的更为详细的文本分析模式等。

第六章:翻译研究种的话语和语域分析。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建立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之上的话语分析得到了较大发展。豪斯基于韩礼德的语域分析提出了她的翻译质量评价模式,贝克的翻译教科书《换言之:翻译教程》则从话语和语用分析的角度切入,哈蒂姆和梅森则更多的从语用和符号学的层面切入语域分析。本章后半部分也涉及了其他学者对从话语分析和语域理论切入翻译这一方法提出的批评。

第八章: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研究翻译。本章重点介绍了勒菲弗尔的翻译作为一种形式的改写;翻译和性别研究;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等。勒菲弗尔认为翻译在文学系统种的作用主要受3个因素的影响:文学系统内部的专业人士、文学系统之外的赞助人和占统治地位的诗学。翻译与性别研究主要是加拿大,代表人物为谢里·西蒙。她探讨了女性主义者在翻译中所采用的策略,如使用性别标记语等。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部分主要涉及了孟加拉的斯皮瓦克、尼兰詹(Niranjana)、巴西的食人主义及爱尔兰的迈克尔·克罗宁(Michael Cronin)、蒂姆茨科(Maria Tymoczko)等人的研究。

第九章:翻译外国:翻译的隐身/显身。本章探l讨了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和主导话语对翻译策略的影响。韦努蒂的关于译者在现代出版业中的隐身及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伯曼的“负面分析”及12种变形趋势,此外韦努蒂和福西特(Fawcett)还探讨了出版业的权利网络、梅格布朗将姚斯的接受理论和出版业的运做运用到翻译研究种。

第十章:翻译的哲学理论。本章主要探讨了现代哲学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实质的一些思考。斯坦纳在他的《巴比塔之后》提出了基于翻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的阐释学翻译研究的四个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庞德的语言能量理论、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及他的“纯语言”、德里达德解构主义。

第十一章:跨学科的翻译研究。本章主要论述了几种融合了语言学、文学及文化理论的翻译研究的新方法。如玛丽·斯内尔-霍恩比的借鉴了语言学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理论及心理学的翻译研究的综合方法、哈维运用语用学的礼貌理论和文化研究中的怪异理论(queer theory)来研究翻译等。此外,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

视角。

第一,每一章正文前面都有一个方框,简短列出本章的主要观点。然后是这些观点所依据的文本,有些甚至细到某一部著作的具体章节。正文部分基本上都包括简介(除了第一章)、主要内容及其评价、与主要内容相关的个案及其分析讨论、本章小结、与本章内容有关的需进一步阅读的书目,最后是与本章有关的讨论题和研究点。第二,引用和使用了大量的图表,并在该书前面目录后有专页列出图表的名称,以利查找。第三,该书在最后注释和索引前,还有一个与翻译研究有关的互联网网址的附录。其中包括两个发布有关会议、最近出版物和研究信息的网址,6个国际性翻译期刊的网址和4个经常含有有用链接的翻译组织的网址。

全书共分11章。各章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章:翻译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本章又细分为6节,分别为:翻译的概念;什么是翻译理论研究;翻译学的简单回顾;霍姆斯和图里的翻译研究的“图表”;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本书的目的和各章主要内容。

第二章:20世纪以前的翻译理论。本章把重点放在直译和意译以及对翻译理论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些翻译理论(家)上。有关直译与意译之争可以追溯到古罗马西塞罗的“字对字”和“意义对意义”的翻译方法。其后的著名圣经翻译者圣·哲罗姆也主张采用“意义对意义”(即意译)的方法。德国的马丁·路德用浅显的德国方言来翻译圣经。这一时期比较有系统的翻译理论提出者重要的有德莱顿、多雷和泰特勒等。施莱尔马赫依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将译者分为翻译商业文本的译者和翻译学术及艺术文本的译者。他认为翻译有两种不同的途径:让读者走进作者;让作者走进读者。他的翻译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赖斯的文本类型、韦努蒂的异化与归化、本雅明的翻译的语言及斯坦纳的阐释理论等

第三章:等值和等效。本章主要涉及罗曼雅各布逊的意义和等值的实质、奈达的建立于《圣经》翻译基础之上的翻

译的科学及其所提出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科勒的对等和等值以及7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如切斯特曼、巴斯奈特、贝克等人对等值这一概念的发展。

第四章:翻译的变化方法。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很多从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翻译的方法。本章重点介绍了3种模式:维奈(Vinay)和达贝尔内(Darbelnet)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卡特福德的形式对应和篇章对等及翻译变化的层次和范畴、茨瓦尔特(Van Leuven Zwart)的有关翻译变化的比较—描写模式。

第五章:功能派翻译理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功

能派翻译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研究逐渐脱离了静态的语言类型的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德国的功能和交际方法。本章重点论述了赖斯关于文本类型和语言功能的早期研究、曼泰里(Manttari)的翻译行为理论、弗米尔的目的论、诺德的更为详细的文本分析模式等。

第六章:翻译研究种的话语和语域分析。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建立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之上的话语分析得到了较大发展。豪斯基于韩礼德的语域分析提出了她的翻译质量评价模式,贝克的翻译教科书《换言之:翻译教程》则从话语和语用分析的角度切入,哈蒂姆和梅森则更多的从语用和符号学的层面切入语域分析。本章后半部分也涉及了其他学者对从话语分析和语域理论切入翻译这一方法提出的批评。

第八章: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研究翻译。本章重点介绍了勒菲弗尔的翻译作为一种形式的改写;翻译和性别研究;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等。勒菲弗尔认为翻译在文学系统种的作用主要受3个因素的影响:文学系统内部的专业人士、文学系统之外的赞助人和占统治地位的诗学。翻译与性别研究主要是加拿大,代表人物为谢里·西蒙。她探讨了女性主义者在翻译中所采用的策略,如使用性别标记语等。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部分主要涉及了孟加拉的斯皮瓦克、尼兰詹(Niranjana)、巴西的食人主义及爱尔兰的迈克尔·克罗宁(Michael Cronin)、蒂姆茨科(Maria Tymoczko)等人的研究。

第九章:翻译外国:翻译的隐身/显身。本章探l讨了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和主导话语对翻译策略的影响。韦努蒂的关于译者在现代出版业中的隐身及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伯曼的“负面分析”及12种变形趋势,此外韦努蒂和福西特(Fawcett)还探讨了出版业的权利网络、梅格布朗将姚斯的接受理论和出版业的运做运用到翻译研究种。

第十章:翻译的哲学理论。本章主要探讨了现代哲学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实质的一些思考。斯坦纳在他的《巴比塔之后》提出了基于翻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的阐释学翻译研究的四个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庞德的语言能量理论、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及他的“纯语言”、德里达德解构主义。

第十一章:跨学科的翻译研究。本章主要论述了几种融合了语言学、文学及文化理论的翻译研究的新方法。如玛丽·斯内尔-霍恩比的借鉴了语言学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理论及心理学的翻译研究的综合方法、哈维运用语用学的礼貌理论和文化研究中的怪异理论(queer theory)来研究翻译等。此外,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

视角。


相关内容

  • 翻译硕士参考书目
  • 2016英语翻译硕士(MTI)复习方法及参考书目 :英语翻译基础※词语翻译※: 用本子多摘抄记录或打印装订多积累,多分类总结,多背多复习几遍,才能拿高分.<最新汉英特色词汇词典>-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LanguageTips>-Web/微博<经济学人-Th ...

  • [转载]语言学参考书籍
  • 语言学.语用学.翻译.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测试.教学法等方向的参考书籍 社会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0 对比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教 许余龙 2000 语义学 上海外教 李瑞华 2000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王 寅 2001 国俗语义研究 上海外教 吴友富 1999 当代西方语法 ...

  • 心理咨询零基础书籍推荐
  • 鸭题榜|心理咨询零基础书籍推荐 动力学取向的书的可以参考下面的书目:<心理治疗的法则><动力取向精神医学>--台版<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基础读本><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简明指南>--<指南>的最新版,翻译好像不同<精神动力学诊断&g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简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简介 计算机导论 先修课程:无 计算机导论重要介绍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应用和特点,使学生从整体上对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包括软件和硬件组成有初步的了解.着重介绍当前主流操作系统如DOS 文件系统和及WINDOWS 操作系统的使用及维护.在实用技术上,掌握文字处理.电子表格以及 ...

  •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语言表达特色
  • 教育时空 ■■■■■■■-■-●■■--■-■■■■■■■■-●● OhinascienceondTechnolOgyReview N●_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语言表达特色 兼谈汉语译名的历史和研究现状 张湘梅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 要]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语言的特色会体现 ...

  • 12-上海海洋大学专业介绍
  • 上海海洋大学专业介绍 水产与生命学院 [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以及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育种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科技人才.要求学习生物生态学.水域 ...

  • 2011级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方向)专业教学进程安排
  • 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方向)专业教学进程安排 一.人文与社会科学类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课程编号 学分[***********]111150.52111.51222243 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实践 第一学年学 12时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短12短12短12 ...

  • 成人高考高升专专升本所有专业介绍
  • 高中起点专科专业介绍: 1.护理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必备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技能的护理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邓小平理论概论.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生物化学.心理 ...

  • 为"指鹿为马"一辩
  • 为"指鹿为马"一辩 作者:张慧馨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08期 摘 要: 指鹿为马本来是个贬义词,意指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但是从索绪尔语言符号观的角度来讲,指鹿为马式的误译在翻译研究中却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指鹿为马 能指 所指 任意性 误译 一.引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