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角.相交线.平行线

黄冈学有为 成才热线:88030032

第13讲 角、相交线、平行线

例题讲解

1、如图,∠ACD=1550, ∠B=350, 则∠A= 度。

2、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1=∠2;(2)∠3=∠4;(3)∠2+∠4=90°;

(4)∠4+∠5=180°,其中正确的个数 是( ) A.1 B.2 C.3 D.4

3、如图,已知AB ∥DE ,∠A=135°,∠C=105°,则∠D 的度数为( ) A.60° B.80° C.100° D.120°

A C

E

B

4、如图, 两平面镜α, β的夹角为θ, 入射光线AO 平行于β入射到α上, 经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O ′B 平行于α, 则角θ等于 。

课 后 训 练 卷

1、基础训练

(1)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为 度。 (2)已知∠α=35 ,则∠α的余角的度数是( )

黄冈学有为 成才热线:88030032

A .55

B .45

C .145

D .135

(3)已知:如图,直线AB ,垂线OC 交于点 O ,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试判断OD 与OE 的位置关系。

C E B D

(4)已知:直线a ,点B ,点C 。

(1)过点B 画直线a 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 画直线a 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 的平行线平行吗?

2、基础知识 (1)、如图,找出∠1、∠2、∠3中哪两个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d

c

a

2

1

a b c

c

24

b

(2)、如图,∠1与∠2,∠2与∠3,∠3与∠4是怎么位置关系的角? (3)、如图,当_______时,a ∥c ,理由是________;当______时,b ∥c ,理由是_________;当a ∥b ,b ∥c 时,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3、如下图,将一副七巧板拼成一只小猫,则下图中∠AO B

O

A

B

=

b

4、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_______。

5、如图,把矩形ABCD 沿E F 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 ,则∠A E F =( )

黄冈学有为 成才热线:88030032

A .110° B .115° C .120° D .130°

6、已知:如图,∠1=∠2,∠3=∠B ,AC //DE ,且B 、C 、D 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E

//BD

E 2

A

3

1

B

C

D

7、已知n (n ≥2)个点P 1,P 2,P 3,…,P n 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没有任何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设S n 表示过这n 个点中的任意2个点所作的所有直线的条数,显

然,S 2=1,S 3=3,S 4=6,S 5=10,…,由此推断,S n =______________。

黄冈学有为 成才热线:88030032

第13讲 角、相交线、平行线

例题讲解

1、如图,∠ACD=1550, ∠B=350, 则∠A= 度。

2、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1=∠2;(2)∠3=∠4;(3)∠2+∠4=90°;

(4)∠4+∠5=180°,其中正确的个数 是( ) A.1 B.2 C.3 D.4

3、如图,已知AB ∥DE ,∠A=135°,∠C=105°,则∠D 的度数为( ) A.60° B.80° C.100° D.120°

A C

E

B

4、如图, 两平面镜α, β的夹角为θ, 入射光线AO 平行于β入射到α上, 经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O ′B 平行于α, 则角θ等于 。

课 后 训 练 卷

1、基础训练

(1)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为 度。 (2)已知∠α=35 ,则∠α的余角的度数是( )

黄冈学有为 成才热线:88030032

A .55

B .45

C .145

D .135

(3)已知:如图,直线AB ,垂线OC 交于点 O ,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试判断OD 与OE 的位置关系。

C E B D

(4)已知:直线a ,点B ,点C 。

(1)过点B 画直线a 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 画直线a 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 的平行线平行吗?

2、基础知识 (1)、如图,找出∠1、∠2、∠3中哪两个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d

c

a

2

1

a b c

c

24

b

(2)、如图,∠1与∠2,∠2与∠3,∠3与∠4是怎么位置关系的角? (3)、如图,当_______时,a ∥c ,理由是________;当______时,b ∥c ,理由是_________;当a ∥b ,b ∥c 时,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3、如下图,将一副七巧板拼成一只小猫,则下图中∠AO B

O

A

B

=

b

4、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_______。

5、如图,把矩形ABCD 沿E F 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 ,则∠A E F =( )

黄冈学有为 成才热线:88030032

A .110° B .115° C .120° D .130°

6、已知:如图,∠1=∠2,∠3=∠B ,AC //DE ,且B 、C 、D 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E

//BD

E 2

A

3

1

B

C

D

7、已知n (n ≥2)个点P 1,P 2,P 3,…,P n 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没有任何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设S n 表示过这n 个点中的任意2个点所作的所有直线的条数,显

然,S 2=1,S 3=3,S 4=6,S 5=10,…,由此推断,S n =______________。


相关内容

  • 垂直与平行3
  • 垂 直 与 平 行 温岭市锦园小学 林丽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quo ...

  • 平行与相交教案
  • <平行与相交 > 教案 授课教师:陈俊霞 单位 :产业集聚区克昌小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39到41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掌握平行和相交的含义,能够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日常生活情 ...

  • 人教版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实录
  • <垂直与平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平行与垂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感 ...

  •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 第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4.1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4.1.1 相交与平行 一,教材分析:本章节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的内容,章节的内容是相交线与平 行线.它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表示及计算,角的认识表示及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章节主要研究同一平面的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探讨了平行 ...

  • [平行与垂直]教案
  • <平行和垂直>教案 单位:鹤山乡罗山小学 执教: 时间: 张 恩 华 2011年9月 <平行和垂直>教案 教学内容:平行和垂直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及画垂线和平行线.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创设 ...

  • [垂直与平行]课堂教学实录
  • <垂直与平行>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重庆市万州区电报路小学 王小芳 教学内容:P64-65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平行与垂直,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 3.在分析.比较.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

  • 垂直与平行]说课稿
  • <垂直与平行>说课稿 魏丽 一. 说教材 1.教材内容,教材分析 <垂直与平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例1,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在掌握直线特点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进一步认知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2.地位与作 ...

  • 平行线及平行公理初中数学教案
  •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节从实例中概括出平行线的概念,给出了平行线的记法和它的画法,并引出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承认"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几何是欧氏几何,否则是非欧几何.由此可见,平行公理在 ...

  • 平行与相交讲课稿(新)
  • 平行与相交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平行与相交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是后面画平行线.垂线和学习点到直线距离的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知识打下 ...

  • 平行与相交2
  • 课题 备课时间 平行与相交第二课时 4.12 修改时间 学科 4.12 数学 解决方式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操作活动, 分类比较, 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能 正确判断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 2.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理解两条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