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温爱林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 研究课题名称: 设计者姓名 所教年级 联系电话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 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 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 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 来庆贺,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 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 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同学们会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 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必定会 得到增强。 3、课题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 节(4 月 5 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等。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我们将指导学生从一个传统节日入手, 探究它的来源、各个地方的习俗、蕴含中国那些文化以及如何传承这种文化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1、知识与技能: (1)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 (2)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4)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传承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不让它流失。 温爱林 九年级 [1**********]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所在学校 研究学科 电子邮件 宏伟中学 语文 [email protected]

(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 (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 有影响的

因素。 ) 1、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2、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3、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 4、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比较熟悉。 5、学生的上进心较强,好奇心也强,思维活跃,善于与人交流。 6、大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比较好。 7、每个学生都具备不同的特长。 四、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法(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 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来达成这一目标) 1、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了解中国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 计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走进“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增强学生与社 会的联系、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 五、 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 是论文、 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做好查找资料的内容记录、采访人物的记录、写好活动体会心 得、制作相应宣传小册子和摄影作品、完成“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习作文章。 六、资源准备 1、提供学校计算机室、图书室、多媒体电教室设备。 2、学生自制调查采访表。 3、学生自行准备数码相机。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 段 第一阶段:动员 和培训(初步认 识研究性学习、 理解研究性学习 的研究方法)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初步接 触和讨论“中国传统节 日的民俗文化”课题的 有关问题。 2、了解本课题的 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 活动的步骤、方法、各 教师活动 1、出示一组关于 民风民俗的照片 (包括 节日、 娱乐活动、 食物) 2、介绍中国传统 节日民风民俗, 激发学 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 极性和兴趣。 3、组织学生对研 起止时间 2 个课时

项要求和要注意的地 方。 4、制定研究计划 表。 5、了解相关技术 的要求, 商议解决技术 问题的方法。 提 出 和选 择 课题 1、中国传统节日 有哪些? 2、中国各个地方 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传 统的习惯?处理过程 是什么样的? 3、了解地区的传 统节日活动有哪些? 这此活动表现了什么 意义? 4、随机采访百姓 对这些传统风俗持怎 样的态度?从中反映 了什么?我们应不应 该保护这些历史文化 遗产?如何保护这些 历史文化遗产?谈谈 自己的体会。 5、查阅资料和调 查访问, 收集各项中国 各项民风民俗, 并从收 集了解到的民间风俗 资料中, 谈谈自己产生 的一些想法, 对中国风 俗的继

承与发扬有什 么好建议? 1、学生分组,根 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 确定自己的选题,每 7 人组成一个课题小组, 选出组长, 填写小组分 工合作表。 2、 各小组成立后, 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 习评价量规。

究课作提问和谈想法。 4、让学生了解 本次活动的目的、 要求 和上步骤。

1、 组织学生研究、 讨论各个问题。 2、与学生一起 分析问题, 并协助学生 选好研究内容与课题

3 个课时

第 二 阶 段 课 题 准 备 阶 段

成立课题组

1、合理调配各组 成员, 以利于能力强弱 搭配, 力求使每一个学 生工作到位。 2、制订合作学习 评价量规提供给每一 位学生。 3、组织、指导 学生的小组讨论、 小组

3.根据自己的 成员分工合作。 选题,进行小组分工。 形 成 小组 实 施方案 1、各小组根据分 工制定研究计划 2、合理分配研究 时间和研究内容。 3、制作调查采 访表,预定成果等 1、 设计本次“研究 方案”模版,为学生制 订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等。 2、 设计“调查采访 表”为学生调查记录提 供指引。 3、设计成果展 示模版, 为学生展示研 究结果提供指引。 1、通过与学生交 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活 动情况和帮助学生解 决困难。 2、联系黎族和畲 族地区的有关人员和 采访人员。 3、给学生一些明 确的走访线路。 4、给小组长发放 “活动记录表” ,以用 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 集整理信息。 5、及时跟踪了解 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 为学生出谋划策, 当好 参谋指导作用, 让学生 随着活动的开展, 不断 修改活动方案, 调整活 动方式, 保证活动的顺 利进行。 6、提供有关作 品材料模板。例如:宣 传小册子制作向导、 摄 影作品制作向导、 “中 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 化” 习作文章写作指南 等。 2 个月

第三阶段:课题 实施阶段

1、收集有关中国各地 民风民俗资料活动。 初步收集相关资 料。 本活动采取的形式 多样,例如:到图书室 查阅、 到计算机室上网 搜索资料、 网上采访各 地少数民族。 活动分两个阶段 进行, 第一阶段采取小 组分小队的分散方式。 让一部分同学上网搜 索资料, 其余的同学到 图书室查阅广泛搜集 各类相关书籍资料。 第 二阶段课外活动。 组织 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 采访有关群众, 特别是 采访一些老一辈老人 家。 了解当地的风俗习 惯。 收集有代表性的相 片。 2、讨论活动心得 体会。 各小组扼要汇报 研究情况, 重点是各小 组向其它小组提出意 见和建议。 在收集的资 料内容中进行分类处 理,并做好记录工作。 讨论活动过程的心得 和体会。

3、汇编研究活动 作品。 在小组长的带 领下, 各组员将研究活 动中的

各项材料整理 成宣传小册子、 摄影作 品、完成“中国传统节 日的民俗文化” 习作文 章。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在 2 个多月的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学生们走进了社会、 走进了少数民族的生活,了解了很多关于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习俗,与很多本地 民众交流、学习。学生们以全新的视野来重新审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民风民俗,以及社 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观念与做法。并从中溶合了语文教学之中,以生活实际体现语文。 学生的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提高了调查、访问、合作、分析、评价等能力;同时,经 过了一系列的展示、制作活动和写作活动,学生们懂得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的 方法与意义,使学生有了更大的提高。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活动中,还有待提高评价方面的有效性和全面 性;待提加强对较被动的学生作好指引,以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 研究课题名称: 设计者姓名 所教年级 联系电话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 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 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 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 来庆贺,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 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 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同学们会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 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必定会 得到增强。 3、课题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 节(4 月 5 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等。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我们将指导学生从一个传统节日入手, 探究它的来源、各个地方的习俗、蕴含中国那些文化以及如何传承这种文化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1、知识与技能: (1)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 (2)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4)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传承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不让它流失。 温爱林 九年级 [1**********]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所在学校 研究学科 电子邮件 宏伟中学 语文 [email protected]

(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 (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 有影响的

因素。 ) 1、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2、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3、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 4、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比较熟悉。 5、学生的上进心较强,好奇心也强,思维活跃,善于与人交流。 6、大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比较好。 7、每个学生都具备不同的特长。 四、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法(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 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来达成这一目标) 1、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了解中国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 计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走进“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增强学生与社 会的联系、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 五、 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 是论文、 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做好查找资料的内容记录、采访人物的记录、写好活动体会心 得、制作相应宣传小册子和摄影作品、完成“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习作文章。 六、资源准备 1、提供学校计算机室、图书室、多媒体电教室设备。 2、学生自制调查采访表。 3、学生自行准备数码相机。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 段 第一阶段:动员 和培训(初步认 识研究性学习、 理解研究性学习 的研究方法)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初步接 触和讨论“中国传统节 日的民俗文化”课题的 有关问题。 2、了解本课题的 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 活动的步骤、方法、各 教师活动 1、出示一组关于 民风民俗的照片 (包括 节日、 娱乐活动、 食物) 2、介绍中国传统 节日民风民俗, 激发学 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 极性和兴趣。 3、组织学生对研 起止时间 2 个课时

项要求和要注意的地 方。 4、制定研究计划 表。 5、了解相关技术 的要求, 商议解决技术 问题的方法。 提 出 和选 择 课题 1、中国传统节日 有哪些? 2、中国各个地方 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传 统的习惯?处理过程 是什么样的? 3、了解地区的传 统节日活动有哪些? 这此活动表现了什么 意义? 4、随机采访百姓 对这些传统风俗持怎 样的态度?从中反映 了什么?我们应不应 该保护这些历史文化 遗产?如何保护这些 历史文化遗产?谈谈 自己的体会。 5、查阅资料和调 查访问, 收集各项中国 各项民风民俗, 并从收 集了解到的民间风俗 资料中, 谈谈自己产生 的一些想法, 对中国风 俗的继

承与发扬有什 么好建议? 1、学生分组,根 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 确定自己的选题,每 7 人组成一个课题小组, 选出组长, 填写小组分 工合作表。 2、 各小组成立后, 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 习评价量规。

究课作提问和谈想法。 4、让学生了解 本次活动的目的、 要求 和上步骤。

1、 组织学生研究、 讨论各个问题。 2、与学生一起 分析问题, 并协助学生 选好研究内容与课题

3 个课时

第 二 阶 段 课 题 准 备 阶 段

成立课题组

1、合理调配各组 成员, 以利于能力强弱 搭配, 力求使每一个学 生工作到位。 2、制订合作学习 评价量规提供给每一 位学生。 3、组织、指导 学生的小组讨论、 小组

3.根据自己的 成员分工合作。 选题,进行小组分工。 形 成 小组 实 施方案 1、各小组根据分 工制定研究计划 2、合理分配研究 时间和研究内容。 3、制作调查采 访表,预定成果等 1、 设计本次“研究 方案”模版,为学生制 订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等。 2、 设计“调查采访 表”为学生调查记录提 供指引。 3、设计成果展 示模版, 为学生展示研 究结果提供指引。 1、通过与学生交 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活 动情况和帮助学生解 决困难。 2、联系黎族和畲 族地区的有关人员和 采访人员。 3、给学生一些明 确的走访线路。 4、给小组长发放 “活动记录表” ,以用 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 集整理信息。 5、及时跟踪了解 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 为学生出谋划策, 当好 参谋指导作用, 让学生 随着活动的开展, 不断 修改活动方案, 调整活 动方式, 保证活动的顺 利进行。 6、提供有关作 品材料模板。例如:宣 传小册子制作向导、 摄 影作品制作向导、 “中 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 化” 习作文章写作指南 等。 2 个月

第三阶段:课题 实施阶段

1、收集有关中国各地 民风民俗资料活动。 初步收集相关资 料。 本活动采取的形式 多样,例如:到图书室 查阅、 到计算机室上网 搜索资料、 网上采访各 地少数民族。 活动分两个阶段 进行, 第一阶段采取小 组分小队的分散方式。 让一部分同学上网搜 索资料, 其余的同学到 图书室查阅广泛搜集 各类相关书籍资料。 第 二阶段课外活动。 组织 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 采访有关群众, 特别是 采访一些老一辈老人 家。 了解当地的风俗习 惯。 收集有代表性的相 片。 2、讨论活动心得 体会。 各小组扼要汇报 研究情况, 重点是各小 组向其它小组提出意 见和建议。 在收集的资 料内容中进行分类处 理,并做好记录工作。 讨论活动过程的心得 和体会。

3、汇编研究活动 作品。 在小组长的带 领下, 各组员将研究活 动中的

各项材料整理 成宣传小册子、 摄影作 品、完成“中国传统节 日的民俗文化” 习作文 章。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在 2 个多月的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学生们走进了社会、 走进了少数民族的生活,了解了很多关于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习俗,与很多本地 民众交流、学习。学生们以全新的视野来重新审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民风民俗,以及社 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观念与做法。并从中溶合了语文教学之中,以生活实际体现语文。 学生的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提高了调查、访问、合作、分析、评价等能力;同时,经 过了一系列的展示、制作活动和写作活动,学生们懂得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的 方法与意义,使学生有了更大的提高。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活动中,还有待提高评价方面的有效性和全面 性;待提加强对较被动的学生作好指引,以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


相关内容

  • 恋乡的歌者_沈从文和汪曾祺小说之比较_杨剑龙
  • 恋 乡 的歌 者 -沈 从文 和汪曾棋小 说之比较 杨 剑龙 在 新时期小说家 的 行列 里 不乏 沈从文 " " 的 后裔 们 古 华 韩 少功 叶蔚林 蔡 测 海 , , . . . . 聂 鑫 森等湘籍作家 他 们 的小 说 创作 在对 湖 南的 山 光 水色 民情 风 习 ...

  • 女儿的苹果园(暖情温爱)
  • 连谏 < 生命时报 >( 2014年05月20日   第 23 版) 连谏 本名连淑香,时尚杂志撰稿人,在多家杂志开专栏,其小说<门第>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 我正在厨房忙,女儿擎着一脸神秘莫测的兴奋走到跟前:"妈妈,苹果是不是种出来的?"我说是啊,然后告诉 ...

  • [端午日]选文指瑕
  • <端午日>选文指瑕 作者:徐宏寿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年第02期 苏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民俗风情",<端午日>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文章节选自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第三章),描写了湘西端午日赛龙船和追 ...

  • 沈从文,羡你三尺浪漫
  • 记得你曾经说过:"我的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同样,你这一派清波各哦我的影响也实在不小. 读罢<边城>,我久旧都不肯和上书,都不舍将你的巴山楚水置身于当时的炮火连天的旧中国,不舍翠翠那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被绝望所灼伤,也不舍茶峒的村民和吊角楼被 ...

  •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
  •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 苗族民居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集中表现的场所.苗族建筑艺术.同苗族其他门类艺术一样.积淀有很多纯粹的苗族文化成分.平时的生活.生产劳动.亲朋聚会.宗教话动,如纺织.刺绣.饲养.婚宴.祭祀等都在这里进行.这些文化成分直接呈现在建筑形式的表层.或隐含在建筑形式之内 ...

  • 抚州市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问题诊断及对
  • 抚州市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问题诊断及对策 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 王俊星 [摘要]笔者通过对江西省抚州市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调研,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典型问题对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思考,从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问题 ...

  • 论冰心_爱的哲学_及其意义
  • 第25卷第4期2010年8月柳州师专学报JournalofLiuzhouTeachersCollegeVol.25No.4Aug.2010 论冰心"爱的哲学"及其意义 李 丽 娟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 "爱的哲学",要:冰心倡导母爱 ...

  • 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名词解释
  • 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 ...

  • 作文:平平淡淡的感动--[龙猫]观后感
  • 宁静的乡间,没有华丽的色彩,一切都是淡淡的自然的,连人也是那般的淳朴善良.这就是宫崎骏笔下的<龙猫>带给我的感受.很喜欢这种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利欲熏心的感受,一切都是那般的自然而宁静. 没有正邪对抗.扣人心弦的剧情,也没有美丽俊秀.演技一流的演员,只有一股能激发遗留在人类心底最为纯真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