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

1、某视频中,一只小猫头被人用大手轻轻抚摸,它瞪大了眼睛傻气而乖巧,网友皆呼“萌”。但科学研究表明,它的“萌”态是因为恐惧而身体僵硬,动作缓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D)

A、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

C、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D、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注:本题取自第一章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材料说明人们只是看到小猫的神态傻气而乖巧而称呼其萌态,没有深入研究这种神态是由于恐惧造成的。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因此,正确答案为D

2、从狭义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是 (C)

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B、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

D、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观点 注:本题取自绪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体系。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来讲狭义上来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故此,答案为C

3、李克强说,向雾霾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D)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活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理污染成功的关键。

注:本题取自第一章第三节

A项只是强调顺应社会规律,也应该尊重自然规律等客观规律

B项表述错误

C项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

4、“大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多次用这句话来表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身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哲学上看,这句话是要强调 (A)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注:本题取自第一章第二节 个人认为此题比较具有难度

没有详解 我认为B 错在答案与本题题干没多大联系 本身没错 有一定的干扰性存在 习近平讲话的观点在于要重视自身修养,因此,A 最适合其强调的主题 。

5、“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表明了 (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同样具有的作用和力量

注:此题取自第二章第一节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实践决定认识,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需要实践标准的检验。因此本题选B

6、马克思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 (B)

A、一切动实际出发

B、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C、一切从原则出发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注:此题取自第二章第二节

本题就是教材上的原话

7、“它(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这句话反应出人的本质是 (C)

A、抽象的、一般的

B、一成不变的

C、社会关系的总和

D、类的集合体

注:此题取自第三章第三节 此题具有较高的难度 虽然 答案干扰性不强,但是难于理解

此题教材中的原话

8、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

A、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二个方面

B、生产商品的二次不同劳动

C、生产同一商品的二个劳动过程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劳动形式

注:此题取自第四章第二节 此题具有一定难度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声场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二个方面或二重属性,而不是二次劳动更不是二种劳动。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具体劳动反映劳动的特殊性,抽象劳动反映劳动的共同性。

9、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4:1,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率为125%,该资本家每次投资的利润为 (B)

A、20万元 B、25万元 C、30万元 D、35万元 注:此题取自第四章第二节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4:1,即可变资本为20万元,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率为125%,则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为25万元,利润与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一致的,故该资本家每次投资的利润是25万元。

10、下列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D)

A、东去春来 B、电闪雷鸣 C、昼夜交替 D、摩擦生热 注:此题取自第一章第二节 无难度题

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A、群众观点 B、阶级斗争观点 C、生产力观点 D、实践观点

注:此题教材原话 无难度题

12、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根据在于 (A)

A、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的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

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C、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

D、真理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

注:此题取自第二章第二节

真理的具体性,从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从形式上来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1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B)

A、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B、能够正确地认识客观规律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注:此题取自第二章第一节 简单题

本题书上原话

14、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构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C)

A、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B、物只要有用就有价值

C、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D、物越有用就越有价值

注:此题取自第四章

15、“鸡蛋从外面打破是事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这说明 (A)

A、辩证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C、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D、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注:此题比较综合 有一定难度 主要考的第一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还有第二、第三与第四,此处不赘述。本题BD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C 描述错误。

16、民间有一种迷信说法叫做“喜鹊叫喜,乌鸦叫丧。”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否定了联系的 (C)

A、普遍性 B、多样性 C、客观性 D、条件性

注:此题取自第一章 简单题

多选部分

1、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论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而远隔数万公里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个巨型炸弹,随时都将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这一事件反应出 (BD)

A、世界上任何两个现象之间都存在着客观的必然联系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原因和结果在一条件下相互转化

D、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是不同的

注:此题取自第一章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A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注:书上原话 绪论部分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 (ABCD)

A、具有直接现实性

B、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C、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D、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注:第二章内容

4、下列有关价值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BCD)

A、价值是主题的需要和利益

B、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C、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创造性关系

注:第二章内容

5、马克思认为,“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应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种无德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质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表明 (ABC)

A、商品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商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了

C、商品的“天然的社会属性”就在于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

D、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注:第四章内容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表现在 (ABCD)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D、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注:第二章内容

7、

1、某视频中,一只小猫头被人用大手轻轻抚摸,它瞪大了眼睛傻气而乖巧,网友皆呼“萌”。但科学研究表明,它的“萌”态是因为恐惧而身体僵硬,动作缓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D)

A、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

C、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D、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注:本题取自第一章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材料说明人们只是看到小猫的神态傻气而乖巧而称呼其萌态,没有深入研究这种神态是由于恐惧造成的。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因此,正确答案为D

2、从狭义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是 (C)

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B、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

D、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观点 注:本题取自绪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体系。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来讲狭义上来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故此,答案为C

3、李克强说,向雾霾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D)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活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理污染成功的关键。

注:本题取自第一章第三节

A项只是强调顺应社会规律,也应该尊重自然规律等客观规律

B项表述错误

C项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

4、“大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多次用这句话来表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身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哲学上看,这句话是要强调 (A)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注:本题取自第一章第二节 个人认为此题比较具有难度

没有详解 我认为B 错在答案与本题题干没多大联系 本身没错 有一定的干扰性存在 习近平讲话的观点在于要重视自身修养,因此,A 最适合其强调的主题 。

5、“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表明了 (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同样具有的作用和力量

注:此题取自第二章第一节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实践决定认识,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需要实践标准的检验。因此本题选B

6、马克思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 (B)

A、一切动实际出发

B、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C、一切从原则出发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注:此题取自第二章第二节

本题就是教材上的原话

7、“它(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这句话反应出人的本质是 (C)

A、抽象的、一般的

B、一成不变的

C、社会关系的总和

D、类的集合体

注:此题取自第三章第三节 此题具有较高的难度 虽然 答案干扰性不强,但是难于理解

此题教材中的原话

8、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

A、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二个方面

B、生产商品的二次不同劳动

C、生产同一商品的二个劳动过程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劳动形式

注:此题取自第四章第二节 此题具有一定难度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声场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二个方面或二重属性,而不是二次劳动更不是二种劳动。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具体劳动反映劳动的特殊性,抽象劳动反映劳动的共同性。

9、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4:1,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率为125%,该资本家每次投资的利润为 (B)

A、20万元 B、25万元 C、30万元 D、35万元 注:此题取自第四章第二节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4:1,即可变资本为20万元,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率为125%,则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为25万元,利润与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一致的,故该资本家每次投资的利润是25万元。

10、下列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D)

A、东去春来 B、电闪雷鸣 C、昼夜交替 D、摩擦生热 注:此题取自第一章第二节 无难度题

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A、群众观点 B、阶级斗争观点 C、生产力观点 D、实践观点

注:此题教材原话 无难度题

12、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根据在于 (A)

A、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的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

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C、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

D、真理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

注:此题取自第二章第二节

真理的具体性,从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从形式上来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1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B)

A、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B、能够正确地认识客观规律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注:此题取自第二章第一节 简单题

本题书上原话

14、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构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C)

A、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B、物只要有用就有价值

C、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D、物越有用就越有价值

注:此题取自第四章

15、“鸡蛋从外面打破是事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这说明 (A)

A、辩证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C、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D、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注:此题比较综合 有一定难度 主要考的第一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还有第二、第三与第四,此处不赘述。本题BD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C 描述错误。

16、民间有一种迷信说法叫做“喜鹊叫喜,乌鸦叫丧。”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否定了联系的 (C)

A、普遍性 B、多样性 C、客观性 D、条件性

注:此题取自第一章 简单题

多选部分

1、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论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而远隔数万公里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个巨型炸弹,随时都将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这一事件反应出 (BD)

A、世界上任何两个现象之间都存在着客观的必然联系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原因和结果在一条件下相互转化

D、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是不同的

注:此题取自第一章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A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注:书上原话 绪论部分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 (ABCD)

A、具有直接现实性

B、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C、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D、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注:第二章内容

4、下列有关价值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BCD)

A、价值是主题的需要和利益

B、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C、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创造性关系

注:第二章内容

5、马克思认为,“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应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种无德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质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表明 (ABC)

A、商品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商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了

C、商品的“天然的社会属性”就在于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

D、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注:第四章内容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表现在 (ABCD)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D、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注:第二章内容

7、


相关内容

  •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 核分人 一.单项选择 (每题1分,共30分)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1. 物质: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共20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8分) 2.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

  • 教学大纲(1)
  • <大学化学Ⅱ>课程大纲 一.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Ⅱ 二. 课程代码:CHEM10003 三. 学时和学分:40 学时,2.5学分 四. 适用专业: 理工类的热能.核技术.机自.机电.车辆工程.土木工程:采矿: 建环:泓深(电子.电气.经管创新) 五. 先修课程: 无 六. 使用教材:甘孟 ...

  • 2010-2011学年马原期末考试题A
  •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1×20=20分) 1,在世纪之交,被赞誉为"千年思想家"."千年伟人"."最伟大的哲学家"的是( ) A 爱因斯坦 B 牛顿 C 马克思 D 恩格斯 2 ...

  • 华侨大学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1. 物质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8分) 2.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4分)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 ...

  • 2011年高三期末地理试卷分析
  • 2011年高三期末地理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遵循高中地理教材,突出考查主干知识 考试内容主要依据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及选修旅游地理和环保地理,适当兼顾初中地理,试题突出了对地理基本事实.原理及规律的考查,充分体现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结合以及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各部 ...

  • 马克思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备考资料
  • 1 1>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 2>分析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 答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用整体的观点认识事物,正确处理 ...

  • 2016尔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20) 姓名: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100.0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下面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依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0 分 ∙ A. 人的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认识 ∙ B. 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

  • 2016心理行为与文化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2016心理行为与文化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得分95分,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0 分 A.交换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付出与回报存在时间差 B.助人为乐是没有缘由的,不属于价值交换范畴 C.非地位低的人与地位低的人不可以进行交换 ...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1.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有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类型,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起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学体制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产生于汉代,随后在各个朝代有所发展.封建地方官学始于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