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简单方法

不用平面法向量求二面角的简单方法

上海市七宝中学文卫星(201101)

内容提要: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综合法作二面角较难,求平面法向量的方法较繁,

还要根据图形判断是锐二面角还是钝二面角.本文给出不依赖于求两个半平面法向量的方法,且计算量也不大.

关键词:求二面角大小作棱垂直的向量

立体几何较难的是求二面角的平面角,传统的综合法作二面角较难,空间向量的方法写起来繁,同时求二面角的大小需要判断是锐二面角还是钝二面角,有时要依赖观察,但在复杂的立体图中,要准确判断有时是困难的.在本文结合2013年高考题,给出一种不依赖于求两个半平面法向量的方法,且计算量相对于求法向量来说也不大.

设二面角A,C分别是二面角l的棱l的两点,点B,D



分别在半平面,内,且ABl,CDl,则AB与CD(或BA与

DC)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这种方法就是要分别过两个半平面内的点(两点在棱上时可以重合)作与棱垂直的向量,这两个向量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现举例说明应用.

例1(2013年山东理科)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ABQ中,PB⊥平面ABQ,BA=BP=BQ,D,C,E,F分别是AQ,BQ,AP,BP的中点,AQ=2BD,PD与EQ交于点G,PC与FQ交于点H,连接GH.

(Ⅰ)求证:AB//GH;

(Ⅱ)求二面角D-GH-E的余弦值. 解(Ⅰ)证明:因为D,C,E,F分别是AQ,BQ,AP,BP的中点,所以EF∥AB,DC∥AB,所以EF∥DC,

又EF平面PCD,DC平面PCD,所以EF∥平面PCD.

又EF平面EFQ,平面EFQ平面PCDGH,

所以EF∥GH,又EF∥AB,所以AB∥GH.

(Ⅱ)在△ABQ中,AQ2BD,ADDQ,, 所以ABQ

2

,又PB平面ABQ,所以BA,BQ,BP两两垂直,

以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A,BQ,BP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BABQBP2,则F(0,0,1),C(0,1,0).

由(Ⅰ)知AB平面PBQ,因AB∥GH,所以GH平面PBQ,所以

CHF就是

二面角D-GH-E的平面角,设CHF.

zy

1,直线FQ的方程为z1,222222112

解得yz,即H(0,,).HF(0,,),HC(0,,),则

3333333

22

HFHC4

cos.

5|HF||HC|

94

即二面角D-GH-E的余弦值.

5

在直角坐标系yBz中,直线PC的方程为y

本例正好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相比较求两个平面法向量的方法要简单的多.

BC2AD,例2 (2013年大纲版理)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CBAD90,PAB与PAD都是等边三角形.

(I)证明:PBCD;(II)求二面角APDC的大小.

解连BD,取BD中点O,连AO并延长交BC于E,则ABED是

正方形.因PB=PD,所以POBD,同理,POAE,所以PO平面ABED.

以O为原点,以OE,OB,OP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2,则A(

,D(0,PC

B.



(I)

因CD(PB,所以CDPB0,所以PBCD.

FPD(II)设PD中点F,则A

且F(0,

,22

AF.

22



设G(x,y,z)为PD上一点,设PGPD,

则(xyz,,即x0,y,z.

0(,2,,



令CGPD,则CG与AF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APDC的平面角,设为.



因CG(),PD,由CGPD0解得





CGAF

1.CG(AF,

,cos22|CG||AF|

即二面角APD

C的大小为arccos

3



注 本题要设PD上一点G,使CGPD,在实际解题时,并不要在图形中画出G. 

确定G(x,y,z)还可以用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来求.设CGCP(1)CD,即



CG((1)(().

又PD(0,,

由CGPD(22,得2)





0,所以CG(.

比较而言,这种方法计算量可能会小一点.

例3 (2013年四川理)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中,侧棱AA1底面ABC,

ABAC2AA1,BAC120,D,D1分别是线段BC,B1C1的中点,P是线段AD的中

点.

(Ⅰ)在平面ABC内,试作出过点P与平面A1BC平行的直线l,说明理由,并证明直线l平面ADD1A1;

(Ⅱ)设(Ⅰ)中的直线l交AB于点M,交AC于点N,求二面角AAMN的余弦值. 1

1

外,BC在平如图,在平面ABC内,过点P做直线l//BC,因为l在平面ABC1

面ABC内,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 l//平面ABC. 11

由已知,ABAC,D是BC的中点,所以,BCAD,则直线lAD.

因为AA1A1内,且AD1平面ABC,所以AA1直线l.又因为AD,AA1在平面ADD与AA1相交,所以直线l平面ADD1A1.

设AA11.如图,过A1作A1E平行于B1C1,以A1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E1,AD11,



A1A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1xyz.

P为AD的中点,所以则A10,0,0,A0,0,1.因为

M,N

分别为

A,BA的C中

点,

111

M2,1,N2,1,所

以A1M2,1,





A1A0,0,1,NM

.



1

设E(x,y,z)为A1M上一点,设AE,(x,y,z)AM112,1,



x

111

,y,z

,NE,122222

133111



由NEA1M得,. ,1,10NE28,4422



设A1M中点为F,因AA,所以AF与NE所成的角就是1AM,所以AFAM1

二面角AAMN的平面角,设为.

1

1111AFNE. 因F,

所以AF,

所以cos,,4242|AF||NE|

二面角AAM

N1

3

. , 2

第中,如果F不是A1M中点,可设F(x,y,z),由求E

坐标的方法知x

1

,z,也就是说,此时E,F的坐标是共用的,再由AEAM,AFAM分112

别求出的值,这样计算量就会小一些. y

总之,本文介绍的方法既不用判断是锐二面角,也不用判断是钝二面角,且计算量也不超过求两个平面法向量的方法,读者不妨一试.

参考文献

文卫星.挑战高考数学压轴题,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8 .

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1**********]

作者简介:文卫星,上海市特级教师,发表文章280多篇,出版专著《超越逻辑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2009年上海社科院出版社)、《文卫星数学课赏析》(2012年华东师大出版社)等6本。

不用平面法向量求二面角的简单方法

上海市七宝中学文卫星(201101)

内容提要: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综合法作二面角较难,求平面法向量的方法较繁,

还要根据图形判断是锐二面角还是钝二面角.本文给出不依赖于求两个半平面法向量的方法,且计算量也不大.

关键词:求二面角大小作棱垂直的向量

立体几何较难的是求二面角的平面角,传统的综合法作二面角较难,空间向量的方法写起来繁,同时求二面角的大小需要判断是锐二面角还是钝二面角,有时要依赖观察,但在复杂的立体图中,要准确判断有时是困难的.在本文结合2013年高考题,给出一种不依赖于求两个半平面法向量的方法,且计算量相对于求法向量来说也不大.

设二面角A,C分别是二面角l的棱l的两点,点B,D



分别在半平面,内,且ABl,CDl,则AB与CD(或BA与

DC)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这种方法就是要分别过两个半平面内的点(两点在棱上时可以重合)作与棱垂直的向量,这两个向量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现举例说明应用.

例1(2013年山东理科)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ABQ中,PB⊥平面ABQ,BA=BP=BQ,D,C,E,F分别是AQ,BQ,AP,BP的中点,AQ=2BD,PD与EQ交于点G,PC与FQ交于点H,连接GH.

(Ⅰ)求证:AB//GH;

(Ⅱ)求二面角D-GH-E的余弦值. 解(Ⅰ)证明:因为D,C,E,F分别是AQ,BQ,AP,BP的中点,所以EF∥AB,DC∥AB,所以EF∥DC,

又EF平面PCD,DC平面PCD,所以EF∥平面PCD.

又EF平面EFQ,平面EFQ平面PCDGH,

所以EF∥GH,又EF∥AB,所以AB∥GH.

(Ⅱ)在△ABQ中,AQ2BD,ADDQ,, 所以ABQ

2

,又PB平面ABQ,所以BA,BQ,BP两两垂直,

以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A,BQ,BP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BABQBP2,则F(0,0,1),C(0,1,0).

由(Ⅰ)知AB平面PBQ,因AB∥GH,所以GH平面PBQ,所以

CHF就是

二面角D-GH-E的平面角,设CHF.

zy

1,直线FQ的方程为z1,222222112

解得yz,即H(0,,).HF(0,,),HC(0,,),则

3333333

22

HFHC4

cos.

5|HF||HC|

94

即二面角D-GH-E的余弦值.

5

在直角坐标系yBz中,直线PC的方程为y

本例正好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相比较求两个平面法向量的方法要简单的多.

BC2AD,例2 (2013年大纲版理)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CBAD90,PAB与PAD都是等边三角形.

(I)证明:PBCD;(II)求二面角APDC的大小.

解连BD,取BD中点O,连AO并延长交BC于E,则ABED是

正方形.因PB=PD,所以POBD,同理,POAE,所以PO平面ABED.

以O为原点,以OE,OB,OP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2,则A(

,D(0,PC

B.



(I)

因CD(PB,所以CDPB0,所以PBCD.

FPD(II)设PD中点F,则A

且F(0,

,22

AF.

22



设G(x,y,z)为PD上一点,设PGPD,

则(xyz,,即x0,y,z.

0(,2,,



令CGPD,则CG与AF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APDC的平面角,设为.



因CG(),PD,由CGPD0解得





CGAF

1.CG(AF,

,cos22|CG||AF|

即二面角APD

C的大小为arccos

3



注 本题要设PD上一点G,使CGPD,在实际解题时,并不要在图形中画出G. 

确定G(x,y,z)还可以用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来求.设CGCP(1)CD,即



CG((1)(().

又PD(0,,

由CGPD(22,得2)





0,所以CG(.

比较而言,这种方法计算量可能会小一点.

例3 (2013年四川理)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中,侧棱AA1底面ABC,

ABAC2AA1,BAC120,D,D1分别是线段BC,B1C1的中点,P是线段AD的中

点.

(Ⅰ)在平面ABC内,试作出过点P与平面A1BC平行的直线l,说明理由,并证明直线l平面ADD1A1;

(Ⅱ)设(Ⅰ)中的直线l交AB于点M,交AC于点N,求二面角AAMN的余弦值. 1

1

外,BC在平如图,在平面ABC内,过点P做直线l//BC,因为l在平面ABC1

面ABC内,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 l//平面ABC. 11

由已知,ABAC,D是BC的中点,所以,BCAD,则直线lAD.

因为AA1A1内,且AD1平面ABC,所以AA1直线l.又因为AD,AA1在平面ADD与AA1相交,所以直线l平面ADD1A1.

设AA11.如图,过A1作A1E平行于B1C1,以A1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E1,AD11,



A1A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1xyz.

P为AD的中点,所以则A10,0,0,A0,0,1.因为

M,N

分别为

A,BA的C中

点,

111

M2,1,N2,1,所

以A1M2,1,





A1A0,0,1,NM

.



1

设E(x,y,z)为A1M上一点,设AE,(x,y,z)AM112,1,



x

111

,y,z

,NE,122222

133111



由NEA1M得,. ,1,10NE28,4422



设A1M中点为F,因AA,所以AF与NE所成的角就是1AM,所以AFAM1

二面角AAMN的平面角,设为.

1

1111AFNE. 因F,

所以AF,

所以cos,,4242|AF||NE|

二面角AAM

N1

3

. , 2

第中,如果F不是A1M中点,可设F(x,y,z),由求E

坐标的方法知x

1

,z,也就是说,此时E,F的坐标是共用的,再由AEAM,AFAM分112

别求出的值,这样计算量就会小一些. y

总之,本文介绍的方法既不用判断是锐二面角,也不用判断是钝二面角,且计算量也不超过求两个平面法向量的方法,读者不妨一试.

参考文献

文卫星.挑战高考数学压轴题,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8 .

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1**********]

作者简介:文卫星,上海市特级教师,发表文章280多篇,出版专著《超越逻辑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2009年上海社科院出版社)、《文卫星数学课赏析》(2012年华东师大出版社)等6本。


相关内容

  • 第六讲 向量法求解二面角
  • 第六讲 向量法求解二面角 向量在数学和物理学中的应用很广泛,在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里的应用更为直接,用向量的方法特别便于研究空间里涉及直线和平面的各种问题. 随着新教材中向量工具的引入,立体几何的解题更加灵活多样,这为那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了机遇.利用平面的法向量几乎可以解决所有的立几计算和一 ...

  • 商职单招考试大纲
  • 商职单招考试大纲 8581 浏览次数: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单招文化课(数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和要求 数学考试旨在测试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为代数.三角.平面解析几何 ...

  • 向量法解线面角与二面角
  •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二面角的平面角与半平面法向量的关系,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简单问题.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与推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 ...

  • 立体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
  •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 例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BC =2AA 1,∠ABC =90°,D 是BC 的中点. (1)求证:A 1B ∥平面ADC 1:(2)求二面角C 1-AD -C 的余弦值:(3)试问线段A 1B 1上是否存在点E ,使AE 与DC 1成 ...

  • 立体几何解答题
  • 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1 2 第3讲:高三第二轮复习:立体几何 一. 知识点归纳讲解 (一)空间中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 π 2 ]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 ...

  • 2015年全国高考真题专题十 立体几何
  • 前程教育 课题 尽职尽责,育人为本 201508 姓名: 授课时间: 专题十 立体几何 1. [2015高考安徽,理5]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 (B )若m ,n 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 与n 平行 ( ...

  •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
  •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平行直线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直线的方向向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 ...

  • 空间向量教案
  • 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基本知识 一.平面向量(你对向量的有关概念清楚吗?)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向量的模--有向线段的长度,|a| 3.单位向量|a0|1,a0    a  |a|   4.零向量0,|0|0  长度相等 5.相等的向量ab 方向相同 ...

  • 高考空间几何
  • 知识点一:基本图形认识 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斜棱柱⎪底面是正多形 ①棱柱⎨棱垂直于底面⎧→正棱柱★ ⎪−−−−− −−−−−→直棱柱⎨⎪ ⎪⎩ 其他棱柱 底面为矩形 底面为正方形 2. 棱锥 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