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解答题

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1

2

第3讲:高三第二轮复习:立体几何 一. 知识点归纳讲解

(一)空间中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

π

2

]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

①利用定义构造角, 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择在特殊的位置上; ②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③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2.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

π

2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用的是射影转化法.

具体步骤如下:

①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②连结垂足和斜足,得出斜线在平面的射影,确定出所求的角; ③把该角置于三角形中计算。

注: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它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即若θ为线面角,α为斜线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则有θ≤α;

3. 二面角的范围是(0, π]

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常有三种方法:

①棱上一点双垂线法:在棱上任取一点, 过这点在两个平面内分别引棱的垂线, 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 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②面上一点三垂线法: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一点向另一面引垂线, 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得到棱上的点(即垂足),斜足与面上一点连线和斜足与垂足连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空间一点垂面法:自空间一点作与棱垂直的平面, 截二面角得两条射线, 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空间的距离

1.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P到直线a 的距离为点P到直线a 的垂线段的长,常先找或作直线a 所在平面的垂线,得垂足为A,过A作a 的垂线,垂足为B连PB,则由三垂线定理可得线段PB即为点P到直线a 的距离. 在直角三角形PAB中求出PB的长即可. 2. 点到平面的距离

点P到平面α的距离为P到平面α的垂线段的长. 常用求法①作出点P到平面的垂线后求出垂线段的长;②转移法:如果平面α的斜线上两点A, B到斜足C的距离AB, AC的比为m :n ,则点A, B到平面α的距离之比也为m :n . 特别地, AB=AC时, 点A, B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 ③体积法. 3.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异面直线a , b 间的距离为a , b 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常有求法①先证线段AB为异面直线a , b 的公垂线段,然后求出AB的长即可.②找或作出过b 且与a 平行的平面,则直线a 到平面的距离就是异面直线a , b 间的距离.③找或作出分别过a , b 且与b ,a 分别平行的平面,则这两平面间的距离就是异面直线a , b 间的距离.④根据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距离.

4.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只存在于直线和平面平行之间.为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间的距离.

5. 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

只存在于两个平行平面之间.为一个平面上任意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

.

3

(三)空间向量的应用

1. 用法向量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如右图所示,a 、b 是两异面直线,是a 和b 的法向量,点E∈a,F∈b,则异面直线 a与b

之间的距离是

d =

E

2. 用法向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b

如右图所示,已知AB 是平面α的 一条斜线,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 A到平面α

的距离为d =

3. 用法向量求直线到平面间的距离

首先必须确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然后将直线到平面的距离问题转化成直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 4. 用法向量求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首先必须确定两个平面是否平行,这时可以在一个平面上任取一点,将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

5. 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如图,有两个平面α与β,分别作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n 1与n 2,则平面α与β所成的角跟法向量n 1与n 2所成的角相等或互补,所以首先必须判断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6. 法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要求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先求这个平面α的法向量n 与直线a

的夹角的余弦a ,易知θ

a 或者

π

2

-a .

二. 立体几何解答题讲解

(一)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1. 如图, 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PA =AD =2,AB =1, BM ⊥PD 于点M . (1) 求证:AM ⊥PD ; (2) 求直线CD 与平面ACM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P

M

A

D

B

C

4

2. 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 -

ABC 中,AB =BC =PAC ⊥平面ABC ,PD ⊥AC 于点D , AD =1,

CD =

3,PD =(1)证明△PBC 为直角三角形;(2)求直线AP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A

D

B

∠ABC =60,3. 在如图的几何体中,平面CDEF 为正方形,平面ABCD 为等腰梯形,AB ∥CD ,AB =2BC ,

AC ⊥FB .(1)求证:AC ⊥平面FBC ;(2)求直线BF 与平面ADE 所成角的正弦值.

5

4. 如图,已知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ACD 为等边三角形,AD =DE =2AB ,F 为CD 的中点.(1)求证:AF //平面BCE ;(2)求证:平面BCE ⊥平面CDE ; (3)求直线BF 和平面BCE 所成角的正弦值.

E A

F

5.如图, 在五面体ABCDEF 中, 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 EF ∥平面ABCD , EF =1,(2)求直线AE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切值. FB =FC , ∠BFC =

90︒, AE =1)求证:AB ⊥平面BCF ;

E

D

F

C

B

6

(二)求二面角

1. 如图, 在三棱锥S -ABC 中,侧面SAB 与侧面SAC 均为等边三角形,∠BAC =90°,O 为BC 中点. (1)证明:SO ⊥平面ABC ;(2)求二面角A -SC -B 的余弦值.

C B

2. 如图,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BCD 是菱形,AC BD =O ,AO ⊥底面ABCD ,1(1)证明:平面ACO AB =AA 1=2.⊥平面BB 1D 1D ; 1(2)若∠BAD =60,求二面角B -OB 1-

C

7

3. (2014年全国卷I )如图三棱锥ABC -A 1B 1C 1中,侧面BB 1C 1C 为菱形,AB ⊥B 1C .

(1) 证明:AC =AB 1;(2)若AC ⊥AB 1,∠CBB 1=60o ,AB=BC,求二面角A -A 1B 1-C 1的余弦值.

5.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AA 1⊥底面ABC , AB ⊥BC , D 为AC 的中点, A 1A =AB =2. (1) 求证:AB 1//平面BC 1D ; (2) 若四棱锥B -AAC 11D 的体积为3, 求二面角C -BC 1-D 的正切值.

8

(三)异面直线所成角

1. 如图,在直二面角E -AB -C 中,四边形ABEF 是矩形,AB =2,AF =23,∆ABC 是以A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 是线段BF 上的一点,PF =3. (1)证明:FB ⊥面PAC ;(2)求异面直线PC 与AB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F

E

P

C

2. 如图,在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点O 、E 分别是A 1C 1、AA 1的中点,AO ⊥平面A 1B 1C 1. 已知

∠BCA =90 ,AA 1=AC =BC =2.(1)证明:OE //平面AB 1C 1;

(2)求异面直线AB 1与A 1C 所成的角;(3)求A 1C 1与平面AA 1B 1所成角的正弦值.

B 1

B

A 1

O

C 1

9

(四)基本不等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1. 如图, 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AB ⊥AC , D , E , F 分别是棱PA , PB , PC 的中点,连接

DE , DF , EF . (1)求证: 平面DEF //平面ABC ;(2) 若PA =BC =2, 当三棱锥P -ABC 的体积最大时, 求二面角A -EF -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2.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ABCD 为矩形,平面PAD ⊥平面ABCD . (1)求证:AB ⊥PD ; (1)若∠BPC =90 , PB =2, PC =2, 问AB 为何值时,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最大?并求此时平面PBC 与平面DPC 夹角的余弦值

.

10

(五)立体几何中的探索与存在性问题

1.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C 1C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 平面ABC ⊥平面AA 1C 1C ,AB=3,BC=5. (1)求证:AA 1⊥平面ABC ;(2)求二面角A 1-BC 1-B 1的余弦值; (3)证明:在线段BC 1存在点D ,使得AD ⊥A 1B ,并求

BD

的值. BC 1

2. 如图,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等腰梯形,∠DAB =60, AB =2CD =2,M 是线段

AB 的中点. (1)求证:C 1M //平面A 1ADD 1; (2)若CD 1垂直于平面ABCD

且CD 1求平面C 1D 1M 和平面ABCD 所成的角(锐角)的余弦值.

D 1

A 1

B 1

A

M

B

(六)结合三视图求二面角

1. 如图,分别是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直观图及其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1)求证:MN ∥平面ACC 1A 1; (2)求证:MN ⊥平面A 1BC ;(3)求二面角A -A 1B -C 的大小. A 1

M

A

C 1

C

B

N B 1

正视图俯视图

侧视图

2. 一个几何体是由圆柱ADD 1A

1和三棱锥E -ABC 组合而成,点A 、B 、C 在圆O 的圆周上,其正(主)视图、侧(左)视图的面积分别为10和12,如图3所示,其中EA ⊥

平面ABC , AB ⊥AC ,AB =AC ,AE =2.

(1)求证:AC ⊥BD ;(2)求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的大小.

A A A 1 A O A

D D 1 D D 1

侧(左)视图 正(主)视图

五. 作业布置

1.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 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B ∥CD, ∠DAB=60°,FC ⊥平面ABCD ,AE ⊥BD ,CB=CD=CF. (1)求证:BD⊥平面AED; (2)求二面角F-BD-C 的余弦值.

2. (2013年全国卷I )如图,三棱柱ABC-A 1B 1C 1中,CA=CB,AB=A A1, ∠BAA 1=60°. (1)证明AB ⊥A 1C; (2)若平面ABC ⊥平面AA 1B 1B ,AB=CB=2,求直线A 1C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

3. (2015年全国卷I )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120°,E ,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两点,BE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BE=2DF,AE ⊥EC. (1)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2)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4. 如图,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圆O 所在平面相交于CD ,线段CD 为圆O 的弦,AE 垂直于圆O 所在平面,垂足E 是圆O 上异于C 、D 的点,AE =3,圆O 的直径为9.(1)求证:平面ABCD ⊥平面ADE ; (2)求二面角D -BC -E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BFC =90︒,5. 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F ∥AB ,EF ⊥FB ,AB =2EF ,

BF =FC ,H 为BC 的中点.(1)求证:FH ∥平面EDB ; (2)求证:AC ⊥平面EDB ;(3)求二面角B -DE -C 的大小.

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1

2

第3讲:高三第二轮复习:立体几何 一. 知识点归纳讲解

(一)空间中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

π

2

]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

①利用定义构造角, 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择在特殊的位置上; ②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③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2.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

π

2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用的是射影转化法.

具体步骤如下:

①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②连结垂足和斜足,得出斜线在平面的射影,确定出所求的角; ③把该角置于三角形中计算。

注: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它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即若θ为线面角,α为斜线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则有θ≤α;

3. 二面角的范围是(0, π]

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常有三种方法:

①棱上一点双垂线法:在棱上任取一点, 过这点在两个平面内分别引棱的垂线, 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 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②面上一点三垂线法: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一点向另一面引垂线, 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得到棱上的点(即垂足),斜足与面上一点连线和斜足与垂足连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空间一点垂面法:自空间一点作与棱垂直的平面, 截二面角得两条射线, 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空间的距离

1.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P到直线a 的距离为点P到直线a 的垂线段的长,常先找或作直线a 所在平面的垂线,得垂足为A,过A作a 的垂线,垂足为B连PB,则由三垂线定理可得线段PB即为点P到直线a 的距离. 在直角三角形PAB中求出PB的长即可. 2. 点到平面的距离

点P到平面α的距离为P到平面α的垂线段的长. 常用求法①作出点P到平面的垂线后求出垂线段的长;②转移法:如果平面α的斜线上两点A, B到斜足C的距离AB, AC的比为m :n ,则点A, B到平面α的距离之比也为m :n . 特别地, AB=AC时, 点A, B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 ③体积法. 3.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异面直线a , b 间的距离为a , b 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常有求法①先证线段AB为异面直线a , b 的公垂线段,然后求出AB的长即可.②找或作出过b 且与a 平行的平面,则直线a 到平面的距离就是异面直线a , b 间的距离.③找或作出分别过a , b 且与b ,a 分别平行的平面,则这两平面间的距离就是异面直线a , b 间的距离.④根据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距离.

4.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只存在于直线和平面平行之间.为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间的距离.

5. 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

只存在于两个平行平面之间.为一个平面上任意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

.

3

(三)空间向量的应用

1. 用法向量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如右图所示,a 、b 是两异面直线,是a 和b 的法向量,点E∈a,F∈b,则异面直线 a与b

之间的距离是

d =

E

2. 用法向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b

如右图所示,已知AB 是平面α的 一条斜线,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 A到平面α

的距离为d =

3. 用法向量求直线到平面间的距离

首先必须确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然后将直线到平面的距离问题转化成直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 4. 用法向量求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首先必须确定两个平面是否平行,这时可以在一个平面上任取一点,将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

5. 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如图,有两个平面α与β,分别作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n 1与n 2,则平面α与β所成的角跟法向量n 1与n 2所成的角相等或互补,所以首先必须判断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6. 法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要求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先求这个平面α的法向量n 与直线a

的夹角的余弦a ,易知θ

a 或者

π

2

-a .

二. 立体几何解答题讲解

(一)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1. 如图, 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PA =AD =2,AB =1, BM ⊥PD 于点M . (1) 求证:AM ⊥PD ; (2) 求直线CD 与平面ACM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P

M

A

D

B

C

4

2. 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 -

ABC 中,AB =BC =PAC ⊥平面ABC ,PD ⊥AC 于点D , AD =1,

CD =

3,PD =(1)证明△PBC 为直角三角形;(2)求直线AP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A

D

B

∠ABC =60,3. 在如图的几何体中,平面CDEF 为正方形,平面ABCD 为等腰梯形,AB ∥CD ,AB =2BC ,

AC ⊥FB .(1)求证:AC ⊥平面FBC ;(2)求直线BF 与平面ADE 所成角的正弦值.

5

4. 如图,已知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ACD 为等边三角形,AD =DE =2AB ,F 为CD 的中点.(1)求证:AF //平面BCE ;(2)求证:平面BCE ⊥平面CDE ; (3)求直线BF 和平面BCE 所成角的正弦值.

E A

F

5.如图, 在五面体ABCDEF 中, 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 EF ∥平面ABCD , EF =1,(2)求直线AE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切值. FB =FC , ∠BFC =

90︒, AE =1)求证:AB ⊥平面BCF ;

E

D

F

C

B

6

(二)求二面角

1. 如图, 在三棱锥S -ABC 中,侧面SAB 与侧面SAC 均为等边三角形,∠BAC =90°,O 为BC 中点. (1)证明:SO ⊥平面ABC ;(2)求二面角A -SC -B 的余弦值.

C B

2. 如图,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BCD 是菱形,AC BD =O ,AO ⊥底面ABCD ,1(1)证明:平面ACO AB =AA 1=2.⊥平面BB 1D 1D ; 1(2)若∠BAD =60,求二面角B -OB 1-

C

7

3. (2014年全国卷I )如图三棱锥ABC -A 1B 1C 1中,侧面BB 1C 1C 为菱形,AB ⊥B 1C .

(1) 证明:AC =AB 1;(2)若AC ⊥AB 1,∠CBB 1=60o ,AB=BC,求二面角A -A 1B 1-C 1的余弦值.

5.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AA 1⊥底面ABC , AB ⊥BC , D 为AC 的中点, A 1A =AB =2. (1) 求证:AB 1//平面BC 1D ; (2) 若四棱锥B -AAC 11D 的体积为3, 求二面角C -BC 1-D 的正切值.

8

(三)异面直线所成角

1. 如图,在直二面角E -AB -C 中,四边形ABEF 是矩形,AB =2,AF =23,∆ABC 是以A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 是线段BF 上的一点,PF =3. (1)证明:FB ⊥面PAC ;(2)求异面直线PC 与AB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F

E

P

C

2. 如图,在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点O 、E 分别是A 1C 1、AA 1的中点,AO ⊥平面A 1B 1C 1. 已知

∠BCA =90 ,AA 1=AC =BC =2.(1)证明:OE //平面AB 1C 1;

(2)求异面直线AB 1与A 1C 所成的角;(3)求A 1C 1与平面AA 1B 1所成角的正弦值.

B 1

B

A 1

O

C 1

9

(四)基本不等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1. 如图, 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AB ⊥AC , D , E , F 分别是棱PA , PB , PC 的中点,连接

DE , DF , EF . (1)求证: 平面DEF //平面ABC ;(2) 若PA =BC =2, 当三棱锥P -ABC 的体积最大时, 求二面角A -EF -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2.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ABCD 为矩形,平面PAD ⊥平面ABCD . (1)求证:AB ⊥PD ; (1)若∠BPC =90 , PB =2, PC =2, 问AB 为何值时,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最大?并求此时平面PBC 与平面DPC 夹角的余弦值

.

10

(五)立体几何中的探索与存在性问题

1.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C 1C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 平面ABC ⊥平面AA 1C 1C ,AB=3,BC=5. (1)求证:AA 1⊥平面ABC ;(2)求二面角A 1-BC 1-B 1的余弦值; (3)证明:在线段BC 1存在点D ,使得AD ⊥A 1B ,并求

BD

的值. BC 1

2. 如图,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等腰梯形,∠DAB =60, AB =2CD =2,M 是线段

AB 的中点. (1)求证:C 1M //平面A 1ADD 1; (2)若CD 1垂直于平面ABCD

且CD 1求平面C 1D 1M 和平面ABCD 所成的角(锐角)的余弦值.

D 1

A 1

B 1

A

M

B

(六)结合三视图求二面角

1. 如图,分别是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直观图及其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1)求证:MN ∥平面ACC 1A 1; (2)求证:MN ⊥平面A 1BC ;(3)求二面角A -A 1B -C 的大小. A 1

M

A

C 1

C

B

N B 1

正视图俯视图

侧视图

2. 一个几何体是由圆柱ADD 1A

1和三棱锥E -ABC 组合而成,点A 、B 、C 在圆O 的圆周上,其正(主)视图、侧(左)视图的面积分别为10和12,如图3所示,其中EA ⊥

平面ABC , AB ⊥AC ,AB =AC ,AE =2.

(1)求证:AC ⊥BD ;(2)求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的大小.

A A A 1 A O A

D D 1 D D 1

侧(左)视图 正(主)视图

五. 作业布置

1.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 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B ∥CD, ∠DAB=60°,FC ⊥平面ABCD ,AE ⊥BD ,CB=CD=CF. (1)求证:BD⊥平面AED; (2)求二面角F-BD-C 的余弦值.

2. (2013年全国卷I )如图,三棱柱ABC-A 1B 1C 1中,CA=CB,AB=A A1, ∠BAA 1=60°. (1)证明AB ⊥A 1C; (2)若平面ABC ⊥平面AA 1B 1B ,AB=CB=2,求直线A 1C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

3. (2015年全国卷I )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120°,E ,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两点,BE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BE=2DF,AE ⊥EC. (1)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2)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4. 如图,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圆O 所在平面相交于CD ,线段CD 为圆O 的弦,AE 垂直于圆O 所在平面,垂足E 是圆O 上异于C 、D 的点,AE =3,圆O 的直径为9.(1)求证:平面ABCD ⊥平面ADE ; (2)求二面角D -BC -E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BFC =90︒,5. 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F ∥AB ,EF ⊥FB ,AB =2EF ,

BF =FC ,H 为BC 的中点.(1)求证:FH ∥平面EDB ; (2)求证:AC ⊥平面EDB ;(3)求二面角B -DE -C 的大小.


相关内容

  • 知识点221 认识立体图形选择题
  •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09•杭州)直四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包含关系是( ) A . B . C . D . 考点:认识立体图形. 分析:根据正方体,长方体,直四棱柱的概念和定义即可解. 解答: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又是特殊的直四棱柱,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四棱柱 ...

  • 几何体三视图
  • 必修二1.1-1.2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B .棱柱的两个底面全等且其余各面都是矩形 C .任何一个棱台的侧棱必交于同一点 D .过圆台侧面上一点有无数条母线 2.已知A={正四棱柱},B={直四棱柱},C={长方体}, ...

  • 2016年小升初衔接班几何图形专题训练 (1)
  • 2016年小升初衔接班几何图形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16•泉州校级模拟)图中,三角形有( ) A .25个 B .26个 C .27个 2.(2015•平远县校级模拟)如图有( )条线段. A .4条 B .5条 C .10条 D .12条 3.(2015秋•金堂县期中)如图 ...

  • 高中数学各题型解法方法与技巧总结!
  • 高中数学各题型解法方法与技巧总结! 立体几何篇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 解答题1道), 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 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 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 当然, 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 ...

  • 高考文科数学考点
  • 高考数学高频考点梳理 一.高考数学高频考点 考点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与简易逻辑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以集合为载体的新定义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而简易逻辑一般会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察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常用逻辑用语 考点二:函数与导数 高考数学函数的影 ...

  • 与云南省高考数学阅卷组长座谈会交流问题
  • 茚旺高中数学教师与云南省高考阅卷数学组大组长 座谈交流问题(杨顺武整理) 1. 填空题答案不止一个时,少填但填对部分如何评分?填对其中一个,但另一个结论错误又如何评分?如:参考答案为①③,只填①或者只填③可以评3分吗? 答:一定不得满分,得几分需根据情况向国家考试中心请示. 2. 在填空题中,求不等 ...

  •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教学工作总结
  • 一、试卷评阅的总体情况 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统一教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 ...

  • 高三数学选择题专练4
  • xxx 学校2015-2016学年度11月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5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 复数 A .一 2. 已知双曲线﹣=1(a >0,b & ...

  • 2010陕西高考解读
  • 2010陕西高考数学考纲解读 �试卷基本结构 2010年陕西数学高考分文理科试卷.选择题10道,每题5分.填空题5道,每题5分.其中4道为必考内容,1道为选考内容,选考内容由教材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 ...

  • 北京市中考数学知识点分布与试卷分析
  • 北京市初中数学专题知识点 I . 数与代数部分: 一. 数与式: 1.实数:1) 实数的有关概念:常考点:倒数.相反数.绝对值(选择第1题,必考题4分) 2) 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选择题第二题,必考4分) 3) 实数的运算法则:混合运算(解答题13题,必考4分) 4) 实数非负性应用: 3.整式: ...